苏大中国美术发展史学(师范)专业的发展史?

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全国重点大学——苏州大学
发布人:&&发布日期: 14:40&&共437人浏览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的办学理念;传承和弘扬&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和&博学笃行,止于至善&的优良学风;努力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建国初由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后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先后并入苏州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
  一百一十多年来,苏州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为社会输送了3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更有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现有2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7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校牵头的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五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249人,本科生25450人,留学生1433人。教职工5208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363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明确了&育人为本、教学为重&的教育理念,以通才教育为基础,以分类教学为引导,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全面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共有23个学院(部),其中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进入了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行列;设立了2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超过150人次。2013年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这是&挑战杯&历史上首次由省属重点大学承办。在本届&挑战杯&中,我校获得一个特等奖、三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以及一个交叉创新奖一等奖,以团体总分390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国第二、江苏第一,再捧&优胜杯&,并喜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和周春秀三位同学共获得了&三金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学科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截止2014年9月,我校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和毒理、学7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前1%学科。2013年,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3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8位;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项,1项成果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SCIENCE上发表论文1篇。2012年SCI索引排名位列全国学术机构第26位,2013年我校共申报专利1027件,授权专利450件。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4058亩,建筑面积182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近4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和《中国血液流变学》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学术期刊,2013年刊载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二次文献转载和摘编91篇次,列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3位。
  苏州大学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接收各类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次(含短期培训),来校学习医学类、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计算机、化学化工、建筑、社会学、英语、日语及汉语等专业。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纺织专业,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专业。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双学位博士、本硕连读、双学位学士等40多个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了&中新联合开放实验室&和&功能高分子研究所&,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建了&纳米科技联合研究院&和&绿色高分子工程与催化技术实验室&,与法国爱迪特集团共建了&测控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有效提升了国际联合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苏州大学积极探索境外办学的新路,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设了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2年10月,作为我国首个在国外举办的大学,&老挝苏州大学&迎来了首届学生。
  苏州大学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学科、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内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本科专业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类  金融学  金融数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知识产权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日语  朝鲜语  翻译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广告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化学类  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机械类  车辆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功能材料  纳米材料与技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物联网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纺织类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纺织类(中外合作办学)  轻化工程  交通运输  环境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生物制药
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  放射医学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药学  中药学  法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  护理学
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城市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音乐表演  音乐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美术学  艺术设计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品特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建设点名称
学院(部)
汉语言文学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省级品牌专业(含建设点)
专业建设点名称
学院(部)
王健法学院
汉语言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东吴商学院
艺术设计(建设点)
  省级特色专业(含建设点)
专业建设点名称
学院(部)
东吴商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
外国语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建设点)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建设点)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建设点)
机电工程学院
历年录取分数线
年份(文)
  四、录取原则(非江苏省)
  1、学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文史类、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分类录取。
  2、我校认可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照顾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总成绩排序,参加专业安排。
  3、文史类、理工类专业录取方法:
  (1)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或调档分数,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的120%。
  (2)进档考生专业安排原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按&专业志愿清&的原则安排录取专业,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录取专业。
  (3)进档考生在安排专业时,按实际投档成绩排序。对于同分考生,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结合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
  (4)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可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
  (5)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按150分制折算),以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
  4、艺术类专业录取方法:
  (1)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按150分制折算),艺术设计学专业还要求语文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按150分制折算)。按院校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以文化成绩和校考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校考专业成绩排名全国前20名的考生,进档后给予文化成绩加20分的优惠。
  (2)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按院校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以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按150分制折算)。按院校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以文化成绩和校考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音乐表演、音乐学(师范)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按150分制折算)。按院校志愿、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以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自主选拔录取、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及国家试点学院录取方法:
  (1)考生根据所在省份的相关要求,在所在省份单独设置的自主选拔录取志愿表(或志愿栏)中填报我校,如所在省份未设置该志愿表(或志愿栏),则须将我校填报为本科一批(重点本科批次)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的第一顺序院校志愿)。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须在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我校同科类招生专业计划范围内。同时,自主选拔录取考生须选择其参加我校测试时所报考学院(部)的专业(或大类);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考生须选择我校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专业目录内的专业(或大类)。
  (2)自主选拔录取考生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录取时按其参加我校测试时所报考学院(部)享受以下优录政策:
  优录政策1: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同科类控制线,即予以录取。
  优录政策2:高考成绩在我校投档线下15分以内且达到生源省份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同科类控制线,即予以录取。
  实行自主选拔录取提前投档的平行志愿省份,投档线按照我校在相关省份公布的本科招生计划数(即1:1调档比例)所形成的投档线测算值执行。
  (3)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考生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录取时享受所报专业(或大类)对应的优录政策:
  实行农村自主选拔录取提前投档的平行志愿省份,投档线按照我校在相关省份公布的本科招生计划数(即1:1调档比例)所形成的投档线测算值执行。
  (4)国家试点学院考生须将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作为第一专业志愿报考。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理工类控制线,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即可录取到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
  6、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内地新疆高中班毕业生、内地西藏班毕业生、定向就业考生、少数民族预科班结业后转入本科考生,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生源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我校有关招生规定进行录取。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涉及生源所在地省级艺术类专业统考或联考的要求,按照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的规定执行(请考生具体咨询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其余艺术类专业涉及生源所在地省级艺术类专业统考或联考的,考生统考或联考需成绩合格。
  1、非江苏省艺术类专业:
  (1)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按150分制折算),艺术设计学专业还要求语文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按150分制折算)。按院校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以文化成绩与校考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校考专业成绩排名全国前20名的考生,经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同意,进档后给予文化成绩加20分的优惠。
  (2)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按院校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以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按150分制折算)。按院校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以文化成绩与校考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音乐表演、音乐学(师范)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按150分制折算)。按院校志愿、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以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江苏省艺术类专业:
  (1)江苏省艺术类专业按分数优先原则安排录取专业。
  (2)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专业,要求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省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且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6分,艺术设计学专业还要求语文单科成绩不低于96分。按文化成绩与省统考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3)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要求文化成绩达省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按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文化成绩达省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且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6分,按文化成绩与校考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成绩按满分750分制折算)。
  (5)音乐表演、音乐学(师范)专业,要求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省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且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6分,音乐表演专业按校考专业成绩、音乐学(师范)专业按省统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加分政策
  执行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所有考生在录取时相同对待。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学生入学后,一般应在录取专业完成学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1.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需有学校指定医疗单位的检查证明),或确有特殊困难(需学校认定),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仍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
  2.在某专业领域确有专长,如在国家或省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科技成果或获得国家专利(需由专家委员会审核、面试认定),转专业更能发挥其特长者;
  3.申请转专业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应修课程成绩绩点达1.0 及以上,记录等级的课程达C 及以上等级(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课程达D 等),且申请时必修课程无&弃考&。
  属于下列情形者,不予转专业:
  1.招生时国家已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含国防生、定向生、中外合作办学类等专业的学生;
  2.艺术类、体育类跨类申请转专业的学生;
  3.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
  4.应予退学的学生;
  5.录取时的下一批次专业向上一批次专业;
  6.学分已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及以上的;
  7.由外校转学进入我校的学生;
  8.在校期间,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学生。
奖助学金设置
  苏州大学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为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全面发展,学校设立了以&扶持培育、奖励优秀、励志助学&为宗旨的评奖评优体系。
  从2011级开始,为了适应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我校进一步调整和加大了奖学金的力度,鼓励各类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我校2013年度各级各类奖学金共计发放1850余万元。
  截止到2014年3月,我校设立的奖学金有:
标准(元/人&年)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学校奖学金
人民综合奖学金
学习优秀奖学金
卓越创新奖学金
专项奖学金
学术科技奖学金
文体活动奖学金
社会工作奖学金
精神文明奖学金
勤勉励志奖学金
素质拓展奖学金
优秀少数民族奖学金
捐赠奖学金
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
特别奖学金
苏州大学唐仲英德育奖学金
苏州大学周氏优秀学生奖学金
苏州大学牛尾英才助学奖学金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
苏州大学住友电工集团奖学金
苏州大学三星奖学金
苏州大学三井住友银行奖学金
苏州大学新佳福助学奖学金
苏州大学徐增寿奖学金
苏州大学东吴证券奖学金
苏州大学周大福奖学金
苏州大学黄乾亨奖学金
苏州大学华藏奖学金
苏州大学正雄奖学金
苏州大学东南电梯奖学金
苏州大学昆西压缩机奖学金
苏州大学吴报传媒奖学金
助学奖学金
  困难生资助办法
  苏州大学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断完善了以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临时困难补助为主的&六位一体、联动助学&保障机制,做到在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不断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努力实现资助体系奖优助贫的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激励广大学子成长成才。
  一、助学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学校认定后,可以申请助学金。助学金是无偿资助学习刻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形式。目前,学校已经设立了国家助学金和社会捐赠助学金。我校2013年度各级各类助学金共计发放近1800万元。
标准(元/人&年)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
捐赠助学金
苏州大学敬爱助学金
苏州大学周文轩助学金
苏州大学黄乾亨助学金
苏州大学福彩12512助学金
苏州大学诚善助学金
苏州大学红十字会助学金
苏州大学佳福体育一帮一助学金
苏州大学华昌助学金
苏州大学新海宜助学金
苏州大学葛爱兵助学金
苏州大学盈昱助学金
苏州大学培生助学金
苏州大学隆力奇助学金
苏州大学浙商银行助学金
苏州大学安洁科技助学金
苏州大学社会帮困助学金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
  1、生源地助学贷款:截止2013年,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已基本实现覆盖全国各省市。2014级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到已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省市家乡所在地的区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咨询或办理。
  2、国家助学贷款: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基础上,学校与中国银行紧密合作,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凡家乡所在地未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诚实守信、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可在学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
  三、勤工助学
  学校建立了若干个勤工助学基地,在校内、校外设立了一批稳定的勤工助学机会,并免费为学生提供上岗技能培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劳动获得一定报酬。
  四、学费减免
  对于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部分学费减免。学校每年拔出专款为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减免额度从1000元到4000元不等。
  五、临时困难补助
  学校每年拔专款,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给予伙食补助、寒假路费补助、毕业求职补助等多项临时困难补助,解决学生因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引起的生活困难,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国际化培养项目介绍
新加坡 (Singapore)
1、苏州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
2、淡马锡基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奖学金项目
日本 (Japan)
日本交流项目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日语专业及持有日语二级或以上证书的相关专业学生一年期交流项目;第二类为2+2双学位交流项目
第一类交流项目
东京学艺大学(东京都)
奈良女子大学(奈良市):
兵库县立大学(兵库县):
国士馆大学(东京都):
京都产业大学(京都):
金泽大学(金泽市):
福井大学(福井市):
群马县立女子大学(群马佐波郡):
花园大学(京都市):
宫崎公立大学(宫崎市):
关西学院大学(兵库县西宫市):
第二类是2+2双学位交流项目,有两所日方学校可供选择:
金泽星陵大学(金泽市)
北陆大学(金泽市)
韩国 (South Korea)
1、苏州大学与大邱大学2+2学生交流项目
2、赴梨花女子大学、淑明女子大学和全北大学交流项目
德国 (Germany)
赴德国福特王恩大学交流项目
美国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澳大利亚 (Australia)
赴澳大利亚帮德大学交流项目
  我校录取新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制学费收费标准按江苏省有关部门审批的标准执行。住宿费为每人每年500元至1500元,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招生咨询热线(6月10-28日):2,504735,
  招生咨询QQ:
  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3,
  招生办公室电子邮箱:zsb@
  本科招生网站:http://zsb.
  苏州大学主页:http://www.
学院(部)所在校区
区号:0512
独墅湖校区
http://wxy./
汉语言文学(师范)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基地)
凤凰传媒学院
独墅湖校区
http://pccsu./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独墅湖校区
http://shxy./
历史学(师范)
劳动与社会保障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含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独墅湖校区
http://pac./
思想政治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物流管理)
独墅湖校区
http://jyxy./
教育学(师范)
教育技术学(师范)
应用心理学
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
东吴证券金融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sxy./
金融学类(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王健法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law./
外国语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sfl./
英语(师范)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独墅湖校区
http://csxy./
数学科学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math./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
天赐庄校区
http://physics./
物理学(师范)
测控技术与仪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能源与动力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独墅湖校区
http://chemistry.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独墅湖校区
http://nano.
纳米材料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scst./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物联网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电子信息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dzxx./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嵌入式培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jdxy./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类(含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沙钢钢铁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ssis./
金属材料工程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天赐庄校区
http://textile./
纺织类(中外合作办学)(纺织工程)
纺织类(含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阳澄湖校区
http://jtxy./
通信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天赐庄校区
http://tyxy./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独墅湖校区
http://ysxy./
美术学(师范)
艺术设计学
视觉传达设计
独墅湖校区
http://ysxy./
服装与服饰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表演与服装设计)
独墅湖校区
http://music./
音乐学(师范)
独墅湖校区
http://medical./
生物信息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技术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附:答考生问
以下为2014年答考生问,仅做参考!
  一、录取政策
  1、请问贵校录取时如何处理平行志愿A、B、C院校之间的关系?
  答:我校对进档考生的院校志愿(A、B、C)均视为相同,是平等的,不做任何区分,但是在省级招办向高校投档时是依次检索院校志愿(A、B、C)的。因此,考生在填报时应将你想上的高校填在前面一些。
  2、请问贵校对选修测试科目等级较高的江苏考生是否有加分安排专业政策?
  答:2014年我校针对江苏省正常本一、本二批次进档考生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加分来安排专业,具体为:A+A+加3分,A+A加2分,其他批次不享受此优惠政策。
  3、请问贵校对江苏省普通类考生安排专业时按照什么原则,遇到同分情况如何处理?
  答:我校按&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对江苏省进档考生安排录取专业,即先将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排队,遇到同分的情况按选测科目等级排队(具体等级排序的先后顺序为A+A+&A+A&AA&A+B+&A+B&AB+&AB&B+B+& B+B&BB ),若选测科目等级仍旧相同,则按语文、数学2门科目的原始分与相应的附加分之和排序,然后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及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依次进行录取,从第一个考生开始依次检索所填报的6个专业,只要检索到符合条件的专业就录取在该专业。
  4、请问贵校专业志愿间有无分数级差?
  答:我校对于考生的专业志愿间不设级差(即不减分)。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可按照自己的意向填报,一般将往年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填在前面,较低的专业填在后面。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可以大大减少退档风险。
  5、贵校对江苏考生选修测试科目的要求是什么?
  答:每个专业的选修测试科目要求详见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我校对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要求: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本一为AB,本二为BB。(注意:自主选拔录取及国家试点学院考生选测科目等级只需要2B,参加统一高考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艺术类考生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D不超过3门)
  文科类专业要求选测科目为历史+X,理科类专业中化学类、材料类、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生物制药、临床医学(本硕连读)、放射医学、药学、中药学要求选测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科学类专业要求选测科目为物理+化学或物理+生物,其余理科类专业为物理+X。
  6、请问贵校在安排专业时承认政策加分吗?
  答:我校在录取时执行生源省份的照顾政策,在安排专业时,以考生的实际投档成绩(一般已含加分)为专业安排的分数依据。(注意:只要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认可的均承认)
  7、请问贵校对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进行调剂时会征求考生本人的意见吗?
  答:所谓服从专业调剂,是指考生在所报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把专业选择权交给了学校。我校在录取时不再征求考生本人的意见,尽量参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倾向录取在其他相近专业。
  8、请问哪些专业有单科成绩要求?
  答: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按150分制折算),美术类与设计类、音乐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相关科目有单科成绩要求。(具体要求详见《苏州大学2014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9、请问贵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有何要求?
  答: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执行,一般只有体检指导工作意见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涉及的内容影响录取。对第二部分涉及的我校具体专业,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另外,部分专业作如下补充:医学影像学及护理学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低于1.65米、女生不低于1.55米;法医学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低于1.70米、女生不低于1.60米;材料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色弱。
  10、请介绍下2014年江苏省内新增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答:根据国家及教育部的有关政策,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升学渠道,提高农村学生高考入学比例,江苏省安排一定数量的省属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实施招收本省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今年我校江苏省内共有50个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在提前本科批录取,具体报考条件、志愿填报等有关政策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二、学校基本情况
  1、请问贵校在全国的排名是多少?
  答:学校排名需参照具体的指标体系,如综合实力、办学条件、就业情况等,而且取决于排名执行机构的水平,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衡量因素排出来的名次也不同,一般为36名。目前,我校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学科排名ESI前1%行列。2013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8位,连续四年居全国省属高校首位。
  2、请问贵校的优势专业有哪些?特色专业有哪些?哪些专业比较强?
  答:我校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现有26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详细内容见学校主页介绍、研究生院网页介绍)
  3、请介绍贵校的完全学分制、转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等学籍管理政策?
  答:我校学籍管理实行完全学分制,辅以转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等管理制度,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个性化的学籍管理方案来满足自己的专业愿望。
完全学分制:通过学分来管理课程的一种方案,实行选课制和弹性学制,扩大了学生选
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进程的空间。
  转专业政策:学生进校学习一学期后,可以按照学校教务部门当年公布的转专业政策及考核要求,申请转专业,通过考核、公示等环节后确定转专业学生名单,学生于下一学年开始进入新专业学习。转专业有名额限制,转入人数不超过该专业的10%,转出人数不超过该专业的15%。
  双学位政策:学校在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新闻学、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生物科学、通信工程等10个专业开展了双学位培养工作。学生通过相关考核,进入专业学习,完成专业要求的学分,可申请苏州大学双学位,审核通过后颁发苏州大学双学位证书。
  辅修专业政策:学生在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的主要课程。辅修专业一般设置5-7门课程,总学分在25学分左右。学习方式为插班上课或者在周末及晚上单独开班。申请辅修专业的学生在本人主修专业毕业前修完辅修专业的各门课程,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结业证书。
  4、请问贵校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答:今年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的相关文件精神,我校重新制定了本科教育各专业的学费收费标准。调整后的标准为:艺术类专业6800元/生&年(优势学科专业可上浮10%),体
育类专业5300元/生&年,文科类专业5200元/生&年(优势学科专业可上浮10%),理科类专业5500元/生&年(优势学科专业可上浮10%),工科类专业5800元/生&年(优势学科专业可上浮10%),医学类专业6800元/生&年(优势学科专业可上浮10%),农学、林学类专业2500元/生&年,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专业7800元/生&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1600元/生&年,学年结束时学费按所修学分结算。各专业具体收费标准参见我校本科招生网公布。住宿费为每人学年500元至1500元,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
e书题库免费下载
推荐的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术发展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