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天读地藏经,当晚做梦自己死亡了,之后菩萨来见到我就剑灵起死回生武器箱子了,什么原因呢?

念诵地藏经的师兄师姐们请进。我念地藏经近半个月,做了两个奇怪的梦,跪求解释和指导!谢谢!_百度知道
念诵地藏经的师兄师姐们请进。我念地藏经近半个月,做了两个奇怪的梦,跪求解释和指导!谢谢!
。感觉眼睛很花,神情冷漠。,嘴里虽然念着:20-1:我感觉自己昏昏欲睡:眼睛下垂。就去刷牙洗脸。。看到自己穿黑色的衣服。有时会莫名念出经里没有的字,脑子里一片空白) 昨晚我念完经后睡觉,可是脑子基本短路,但是都不记得了,可是神情和状态,面无表情,看到自己的样子后突然想起我昨晚做的其中一个梦:00才睡)
求大家为我看看我最近的症状吧。因为我洗脸台前装有镜子我因为今年遭遇了一场感情纠葛,求大家为我开导一下。 我这是怎么了。梦见一位非常漂亮的三只眼睛女子(蛮漂亮的,念完基本要12。 之后几晚有做梦! 汇报一下昨晚我念经的状态,眼下发黑,是从未有过的状态。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接触地藏经,词,看上去很疲惫,看上去很不健康,很少很少做恶梦,我以前做的梦多数都是平常事。我现在每晚念诵地藏经一卷?师兄们救我,一点都不可怕)和我说事。我确定我看到的是我自己,我就习惯性照了一下,恶心到大家了)?我这两天一直感到疲惫(当然我平时睡得也晚。可是现在我睡觉做梦第二天都不记得做了什么梦,有时自己做到开心的梦还会笑醒,有时二卷或者一部。第一天念时晚上就做梦了,眼中无光暗淡,尤其是眼下发黑?是不是有不干净的东西侵害我了。(我睡觉一直可以的。非常冷漠,说呀说的我突然觉得喉咙不舒服就吐出了一小碗黑色液体(感觉液体里面还有一颗颗坚硬的小物体。但说不出是什么来。之后开始寻求佛法,然后发愿希望菩萨可以助我扫除我和前男友之间的障碍。这是我第一天晚上做梦梦见的。我昨晚其实是做梦了。我是不是着魔了,保佑我姻缘顺利)后就睡了,人很疲惫,而且做了什么梦我都记得清,平静心态。好可怕,我记得的一个场景是我站在洗脸台前照镜子。不好意思,完全不对,助我们复合,眼袋处乌青,早上起来我也不记得做了什么梦。所以念了回向(我每次念完经都会回向,我是否适合继续念地藏经。非常谢谢,苦不堪言,脸上的神情和状态和我平时完全不一样!
提问者采纳
菩萨一定会帮助你:念观世音菩萨求姻缘方法汇集是否能够复合还要看彼此的姻缘!什么罪业都能够忏得干净。所以不要强求。而且念佛本身也会得到身心舒适的果报:不是着魔,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如果有缘而且结果会对你很好。但如果结果会不好,一句一句接著念,因为从文字和读诵的反应上来看。如果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佛就是灭罪,且消业;佛法是智慧之学,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选择,且读诵过程中偏向情执,菩萨也会保护你。第四,第三。念佛境界光明与舒适。搜索,这是经文中所讲述的。念就是灭罪,直接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念佛就是忏悔,念就是忏悔:建议你不要继续念诵《地藏经》,这个功德还得了:求姻缘,「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不要紧张。第二,只要肯念,理性思维略弱,他的品质是你未来生活幸福的保障,你是个比较感性的人,经上常说,可能会更加适合你。经文的境界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到你,多回顾对方人品,让菩萨帮助你,一心称念,和未来生活的分析以外第一
谢谢您的回答。我其实还好,在念诵的时候没有特别情执,而是主要去感觉佛经里表达的意思,去参透里面的智慧。对于我最后的愿望,我刚开始确实有些偏执。但是,最后我就随缘了。发愿是如果菩萨觉得我们确实有缘分,就请保佑我们;如果我们之间是孽缘,那就祝我们各自姻缘顺利。
如果排除以上的问题,梦境一:是一种表法,说明念诵《地藏经》可以清除过去的业力。梦境二:不是魔。也不执着情执,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过去生中的怨家债主,他们完全有能力变成你的样子,因为读诵经典的因缘,他们报仇的机会和时间不多了,不要紧张。解决方法:深刻忏悔过去生中所吃所杀所伤害过的一切众生,忏悔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然后将念诵的功德用真诚心回向给他们,功夫到自然化解冤债。恶梦境就会消失。
谢谢。我其实没有想特别精进,也没有想借斋,强迫自己每天念多少经等等。因为我还是想过自己的生活和享受现在的工作。之所以开始诵经是因为感情问题让我对世人有些失望,思想开始变得偏执,厌世,有时会撒气在父母身上。因为不想让自己这么“堕落”所以开始学习佛法,希望以此来禁锢住“坏”的思想同时保留好的一面。我不会杀生,但也不会完全食素,但是平时可以做到少食荤腥,多吃蔬果。
直言相告最好!读诵《地藏经》不管什么目的,只要读诵都很容易引发冤债现前,因为在读诵的时候,他们前来听,然后会通过一些方式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发生的事情,最终希望得到超度,一般念《地藏经》多为超度亡者或回向给怨家债主。所以我不建议你读诵,因为你不是这个目的,没有超度他们的愿望,那么就会给你带来新问题。现在你想要的结果最适合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看佛教书籍疏导自心。安心,身心舒适、尤其是菩萨名号,能化解心中之气。网上有视频可以试试,效果很好。称念佛菩萨名号也不会做恶梦,非常吉祥。本来你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如果背上这个大包袱,心理负担可能会加重。
谢谢您的建议。听说地藏经可以为亡灵超度,我帮助一下他们会不会伤害到自己呢?
不会,不仅不会,还能化解彼此之间的冤债,少个冤家你的人生之路就少了障碍。如法回向,真诚心回向,他们都知道,超度的结果是双赢。附上:念佛十大利益(一)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身守护。 (二)常得观音等二十五位大菩萨,而为保佑。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夜叉、罗刹,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 (五)水火冤贼、刀兵枪炮、机械、牢狱横死,悉不能受。 (六)先作罪业,悉皆消灭。 (七)夜梦吉祥,或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世间一切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西方三圣,金台接引,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受胜妙乐。
嗯。我晚上念完都会做回向的,师兄放心吧。所以我有事没事念念地藏经没事的对吧?我是害怕自己不够精进,担心佛祖对我严格哈。我只想做常人,念佛只想净化思想。对了,师兄,我再问一下。如果我理解了地藏经后我可以不念这本,去看其他的经吗?念其他经要不要回向呢?如果我不念地藏经,会不会遭到冤亲债主或者自己之前愿力的反噬呢?
有事没事念念地藏经没事的对吧?答;对,只要如法回向,不利益众生的时候,可以利益自己。担心佛祖对我严格哈。答;佛知众生无量心,你心里的每一个念头悉知悉见。所以佛知道-----只想做常人,念佛只想净化思想。------呵呵如果我理解了地藏经后我可以不念这本,去看其他的经吗?答:可以,其他经典随时都可以读诵和学习。如果我不念地藏经,会不会遭到冤亲债主或者自己之前愿力的反噬呢?答:不管是读诵经典还是念佛念咒、印经 放生、造像等等功德都是可以回向给冤亲债主以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他们都能得到利益。不必担心!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这位兄台的悉心,耐心解释。愿您心想事成。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5条回答
所以多梦、不要在意各种幻想,“我”执太重,多想苦难众生!4,把心量放大、读经回向都是为自己的私事。2阿弥陀佛,否则容易着魔,少想一己私利、要锻炼自己、您为自己的事情想的太多了,与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太符合呀。3!1,慢慢就会变得快乐
我还会祝福我父母平安健康。。那我应该许什么大愿呢?
阿弥陀佛!非常感谢您的信任!
我们学佛首先就是要放下自我,也就是放下自私自利,因为一切的贪、嗔、痴都是我们的一念私心而起。我们读诵《地藏经》就是要学习大愿地藏王菩萨在因地的种种经历,从为了超度母亲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无尽大愿,这是我们修行人最好的教材。
我们诵经的过程就是戒、定、慧的修炼过程,每天按时诵经就是守“戒”,读经过程中熄灭妄想杂念就是修“定”,由“定”而能生“慧”,这就达到了修学的目的。
所以我们诵经首先就是要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种种希求,诵经的效果会更好。
诵经功德回向给父母是非常好的,这与地藏王菩萨的愿相应。通过读经我们就知道,无量无边的众生在累生累世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回向的不仅仅是我们现世的父母,一定不要把他们忘记啊!
另外,非常非常重要的,不要忘记那些在累生累世曾经被我们伤害过的众生们,我们也要回向给他们,帮助他们解脱,以此化解我们之间的恩怨,这就是消除我们的业障啊!所以要真诚的忏悔,忏悔不真诚,众生们不得利益,也就无法解冤释结。
所以,我们回向的对象最终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1、累世一切有缘的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2、累世的冤亲债主(被我们伤害的众生)。就这两类,一类是恩,一类是怨。把我们修学的功德全部都回向给他们,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的真实含义啊!
明白了道理,回向的形式并不重要,说那些话也无非是与我们最有缘的这两类人,全部回向给他们,我们自己无需保留。心量变大,功德就变得更大,我们自然就得到受用,所以无需自求。
随喜赞叹师兄念经的功德不至于说着魔,做梦更多的是自己的分别念在起作用当然第一天的梦和后面让你记不住梦的内容是对我们的保护念经感到疲惫,您念得太晚了23点到1点是睡觉的黄金时间,感到疲惫很正常另外念经时感到昏昏欲睡,就让自己动一下,喝口水,洗一把脸念经肯定是要继续念的,师兄可以看记录片《山西小院》会不会着魔其实源于自己是否用贪嗔痴来修行一切都是缘,您发愿“然后发愿希望菩萨可以助我扫除我和前男友之间的障碍,助我们复合”这样的发愿让菩萨很为难哦,如果说菩萨知道您和男友的结合未来会有更多的痛苦,本来就不是善缘,而另外有一份您未知的因缘,会让您获得真正的幸福和顺利,该不该帮您成就呢?贪执心求取顺意,痛苦依旧,随缘了业方是正道,眼光往长远看给您一篇大德的开示,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但是经还是要念的。佛眼看“爱情”——索达吉堪布〄&&爱的讴歌&世间对爱情颇多溢美之辞,如“只羡鸳鸯不羡仙”。&意思是,只羡慕像鸳鸯一样,与爱人携手同老,相&伴终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给我,我也不羡慕。&欲界生命都耽著情爱,有一首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元朝词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公元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应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人。捕雁人告诉元好问,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另一只脱网而飞,岂料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久久盘旋,最后竟从空中直冲而下,坠地而死。&元好问听后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将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名“雁丘”,并作了流传至今的《雁丘词》。&不仅世间之人都期望值遇这样一位知音:与他(她)生死与共。即使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一切密宗的教主、国王恩扎布德也是如此。当释迦牟尼佛告诉恩扎布德:“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国王回答说: “赡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具妙欲共解脱。”&除了国王恩扎布德,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扮演着一位世俗之人的角色,入于世间。&经常有一些大学老师和学生问我:“你读过仓央嘉措的情歌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我回答:“还未出家之时,我在读甘孜师范学校时读过,出家以后也看过。原因是,仓央嘉措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诗学家,深谙诗学的精髓,用词非常之美,一般人无法效仿。&我理解他的诗有内外密三层意义。从外义而言,它阐述了男女之情,但它的内义和密义,多数人却无从了解。比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白色的仙鹤啊不会去远方有一天它会从理塘归来&当时,人们不知道白色仙鹤之义,以为又是一首情歌。后来才发现,第七世达赖喇嘛降生于理塘。所以,仓央嘉措在寺院时,表面上,他一直在思念远方的情人,实际上,他的每一首诗,都隐含着对当时藏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预言,并对未来的变异作了授记。&他在一首流传甚广的诗中写道:&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们可能奇怪,这样的诗怎么会出自一位藏传佛教著名大德之手?事实上,他的这种特殊的显现,对世人具有一定的意义:欲界中人,都难免对异性的贪恋,通过他的情诗,人们被引入他的世界,由此因缘,缓缓种下解脱的善根。”&综上所述,自古以来,多少人赞美爱情!为之讴歌,为之伤怀。尤其在人们年轻时,会认为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为之深深向往。&〄&&爱的分类&爱有几种,在一切有部的经典中,爱分为贪爱和敬爱。贪爱是以烦恼染污的心、以贪欲和渴望来爱一个人;敬爱是对佛菩萨、对法宝、四谛与解脱道的希求和渴望。&《大般涅槃经》也说:“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愍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解脱。”爱有凡夫的爱,又叫饿鬼爱,是充满欲求、永无餍足的爱;还有一种叫法爱,法爱和敬爱相同,是清净、没有烦恼染污的、通往解脱的爱,它是完全的付出,没有丝毫的占有欲,又称之为大爱。&古人说:“爱的感觉,是温暖;爱的语言,是正直;爱的心地,是无私;爱的行为,是成全。”但事实上,爱,究竟是否正直无私?在经历了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后,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人与人之间所谓的爱情,归根结底,它不是无私的,而是自私的;不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快乐;它不是正直、温暖的,而是有条件的、痛苦的;它建立在对方对我的行为上,一旦这个前提条件变化,自己的情感就随之变化。&但人们对此视而不见,依然被世间对爱的赞美所迷,徒然追寻着永恒的爱。&按照巴利文和梵文,爱有多层涵义;在藏文中,爱和喜欢难分伯仲。因为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迥异,藏汉两地对爱的观点不同。在汉地一些电视、电影和小说中,将爱渲染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认为如果没有了爱,生命已然失去了意义;而在藏地的传统中,对爱的概念却非常模糊、不确定,鲜少对情爱的赞美,所以由执著产生的痛苦也较小。&从小,人们受媒体的影响,在心中种下深深的、特殊的种子。等他们长大之后,它就会发芽,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整个人生。它就像《俱舍论》中所说的无表色——一种无形无色、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色法,唯有通过人们渴望爱的言行,才可以窥视到它在人们的心中存在。&世人真的非常可怜,所谓的爱只是一种虚妄、颠倒的幻觉,一种自心的执著。除此之外,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爱。&〄&&爱的作用&爱的作用,有以下两点:&首先,它让人痛苦。为什么说它让人痛苦?最初,人们彼此迷恋、贪执,这种感情一旦成熟,就会结婚成家。有人分析,“结”的右边是“吉”,左边是“丝”,吉祥一旦被丝缠裹,头绪万端,剪不断,理还乱时,就叫“结” 。“婚”是说见到女人头就发昏,头脑已不再清醒,不见真相。&所以,男女成婚,本是吉祥,然而,有诸多执著之丝将其捆绑,情绪和心智受其影响,失去了辨别和取舍的能力。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混混沌沌地过着,直至吉祥和快乐一去不返。&人们最初可能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们认为,结婚是人生最快乐、美好、令人憧憬的事。我到城市坐出租车,司机看见我上车,就说:“啊,你是出家人!那你很痛苦啊,你不能结婚啊!”&我在香港遭遇过,在广东遭遇过,在东北沈阳也经历同样的情景。那是1994年,有一天,我坐出租车去买药,出租车司机一直问我:“你怎么不痛苦,怎么能受得了呢?!你们出家人好痛苦啊!”&买药回来的路上,我坐上另一辆出租车,那个出租车的司机一看见我,又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当时想,世间人对这件事如是执著啊!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那时的景象,还在我眼前历历再现。&前不久,我遇见一位名人。他是一个佛教徒,各方面都很优秀,对佛理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但是他说,某某日是我结婚的日子,我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我很重视、很珍惜、很……&我心想,到了那天,他会不会快乐呢?但愿他能快乐。由此可见,世人把男女之情当作一生中是最光荣的、最伟大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殚精竭虑。&爱的另一个作用,如佛经中所说:“增上贪欲者,不知利非利。”&贪欲炽盛之人,即使是在三宝面前发的誓愿,他也会抛之脑后;世间基本的伦理道德,他也会置之不理;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准则,他也会彻底改变。在爱的驱使之下,有些人如梦如醉,浑浑噩噩,不辨是非,不知方向。&不久前,我和一位校长商谈,我问:“是不是有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因为感情问题,对学生借机发泄,行为不太合理?”&校长说:“有、有、有啊!现在的有些年轻老师一天到晚都在打电话,有时,就像发疯了一样,跑到教室里,把所有学生都痛打一顿。”&学生也反映:“我们的老师这几天不知怎么了,心情很不好。”&我在一家医院住院时,有一个护士心情特别恶劣。已经三天了,她的男友没有给她来电。她每天给她男朋友打电话,但一直打不通。即使在给我们配药时,她也在按电话号码。我们都特别担心,怕她配错了药。配完药,她过来给我们打针,打的时候,恶狠狠地,“啪”地一下扎进去。&很多人和她一样,生活在可怕的噩梦中,但是,他们无力自拔。他们不了解爱的本质。有些人即使理论上知道,但遇到对境时,还是难以把握自己,尤其是年轻人。也许,人到了四五十岁,才知道所谓的爱原来就是那么一回事,并非如电影、小说中所说的那样。&&&〄&爱的本质&&首先,爱是无常的。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我们就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如同一种神圣的信念被摧毁了一样。&世间有一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佛陀也说:“三界之中,独来独去。”三界中的生命,都是独来独往,随业风飘荡。只有业力如影随形,伴随着我们离开此世,除此之外,我们不可能与任何人同生死、共病痛。人们虽然信誓旦旦,要白头偕老,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在一起争吵不休、感受痛苦,直到无常到来。&《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边扫花,一边唱着《葬花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无常歌。春花初放之时虽然芬芳美丽,到了秋天却枯叶遍地;青年时代虽然红颜貌美,但很快就会满面皱纹、白发苍苍。终有一日,会花落人亡。但人们还年轻时,似乎完全忘记了他们会死。&前一段时间,我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花的图片,说:“我的花就要开了。”另一个人跟帖说:“他的花开了,我的人死了。”&佛陀在《长阿含经》里说:“恩爱无常,会合有离。”但世人没有无常的观念,总觉得,你原先对我很好,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从前你青春红颜,为什么现在不复是从前的模样?&从前新车出炉价值昂贵,现在为什么不值那么些钱了?&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因地时,为度化众生化现为一个嫖客。第一天,他赐予一位名妓无价之宝;第二天,他付给黄金饰品;第三天,他仅付白银。妓女不服,状告国王。佛陀说:&&“她出卖的娇躯,在一天天衰败,价值当然一跌再跌。如同鲜花已经凋零,蜜蜂不再汇聚。人们的爱恋之情也是如此,哪一个人不是喜新厌旧?一切因缘所生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本性。年少翩翩,会被衰老磨蚀,最终,寿命也会被死亡侵夺。万法无常,那些不知生老病死之痛苦、徒然毁坏自己肉身的愚者,所迷恋的女人的身躯,无非是筋络下一堆骨架而已。有智之人,谁不知晓贪恋女人身体的过失和愚痴?”&听了这番话,国王赞叹不已,妓女也从此终止了卖笑生涯。&著名摇滚乐歌星猫王说过:“我经历过世间的一切,到最后,一切都不过是仅此而已。”&歌星李娜出家之时也说:“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的确如此,人到了四五十岁时,才可能基本了解爱的真相;六七十岁时,已经非常明白了;到了八九十岁,已经彻底洞穿了它的本性。但那时,他已将离开人世。回顾人生,想起他二三十岁时,曾经那么癫狂、那么愚痴,对他年轻时的心行,他可能会深深地悔恨并呵斥。&其次,爱的本质是憎恨。&&&&&&&&&&&&&&&&&&&&&&&&&&&&&佛陀在《增支部》中说过:“爱可生爱,亦可生憎。”表面上,它是一种爱,但这种爱,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仇恨。为什么人们对所爱之人会有强烈的执著和控制欲?在他们的情感中,对所爱对境的嗔恨之心,也许远远超过关爱之情。如果没有感情的纠结,他们的关系也许平和如水;一旦爱恨交加,则今天欣喜若狂,明天可能会堕入痛苦的深渊。乃至他们的关系依然持续,这样的日子就不会终结。&爱和恨之间,相隔只有一瞬间。莎士比亚在《英雄叛国记》中说:“最亲密的朋友,一瞬间就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确,原来海誓山盟之人,可以以爱的名义,拔刀相向、毁容、把所爱之人变成残疾。这样的新闻,在各个国家的媒体中都时有耳闻。所以说,爱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特别可怕的憎恨。&这种仇恨,不仅对所爱之人,还会对所有阻止他获得满足的人产生。佛经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迷恋一个女孩,被他母亲知道了,不让他去见那个姑娘。他盛怒之下,杀了母亲,造下了死后无间堕入地狱的罪业。&每个人在成长之初,都会暗暗地幻想、期盼他的另一半在人生舞台上出现。可是,一旦那个人出现,充满纠结和烦恼的生活也就从此开始。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漫长的生活中,渐渐领悟爱的真谛。&第三、爱的本质是痛苦。佛陀在《法句譬喻经》中说:“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愚蠢之人用贪欲作茧自缚,不求真理,不求解脱的彼岸。以前,我的很多同学充满了求知精神,后来结婚成家,除了人民币以外,他们已别无所求。&年轻人不懂感情的痛苦本质,以为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快乐、永恒和具有意义的,其实不然。很多人无法忍受它带来的悲伤、沮丧和绝望,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楞严经》云:“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果不断淫欲,即使修行,最终,也必定落入魔道之中,不可能解脱。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不仅在现世,人们会感受它的痛苦,未来,它还会带给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第四,它是心的幻象。当分别心的执着越来越严重时,本来是虚幻之法,却被视为真实不虚;本来不美,却视为美好;本来是遗憾和缺漏的,却视为完美;本来无有任何意义,在我们的眼里,却意义非凡。&所以,它是我们心中所现的虚假、颠倒的幻象,是我们的心念一手缔造的产物。所谓的感情,完全是心的一种幻化,而心的真实本性,犹如虚空一样,远离了一切概念。我们分别念捏造的情感,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在心的光明本性中存在。&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中,叙述了一个密咒士和月亮童子的故事。密咒士偶遇一位年轻美女,对她的贪爱之心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后来,美女与人私奔,他心里的痛苦和嫉恨无以言表。此时,文殊菩萨化现为月亮童子,出现在其前,带给他无比的荫凉。&月亮童子让他了解,感情是无常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最初的甜蜜,注定会腐烂变质;任何一种情感带来的唯一只有痛苦,而非欢乐;并且,它只是自心的一种执著,而非真实。&&〄爱的对治&佛陀在《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贪欲,如果灭尽了贪欲,痛苦就会烟消云散。就像墙已经颓倒,墙上的花纹不复存在一样。但是,要了解并运用灭除爱欲的方法,就要学习和修持前辈高僧大德甚深的教言。&很多人对感情特别耽执,实际上你所执著的,只是对方的肉身。在《毗奈耶经》、《大智度论》、《中观宝鬘论》和《入菩萨行论》等诸多经论中,对人体的构成和心灵的颠倒执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供了不净观等多种修法,来疗愈我们的痼疾。&我去泰国时,见到泰国人对尸骨修不净观。刚开始时,人们不一定有明显的感受。但如果经常对着尸骨,观想它的构成,它慢慢腐烂,终成一具白骨的过程,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噢!我对他人身体的爱欲其实是非常愚昧、盲目和不合理的,这种执著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通过修行不净观,许多人生起了一切事物均为无常变化、痛苦不净、无有真实本质的理念。&在《中观根本慧论》等无相法门的经论中,则通过理证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并在空性的见解中安住的方法来对治贪欲等烦恼。此时,能耽执之心和所耽执的对境都无有丝毫真实、固有、无条件的自性。至此,万法展露出其缘起性空的本性。&尤其是在密法中,有许多殊胜的窍诀:或是观察心的本质,了解它犹如虚空一样,显现的当下即是空性的真理;或是在爱欲心生起时,观察它的本体是妙观察智,是无有任何所依的智慧的妙用。一旦用尖锐的教言来观察,所谓的爱就会显露出没有些微值得贪执的本面。&有些人过去对感情特别执著,通过学习诸法无常、痛苦、不净、空性的真理后,行为与前判若两人,面对对境,可以完全无动于衷。也有个别人因为前世以来,在无数时日中,在这方面的串习相当严重,不能立即断除贪欲。但是,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在对自心的烦恼进行观察,对所贪的对境加以剖析之后,也能将烦恼转为道用。&佛法中确实有许多熄灭烦恼的方法。而在其他一些宗教中,虽然也有对治烦恼的方法,比如不能偷窥异性的面容,不能接触异性等,但基本上只是一种戒条,是暂时的自我克制,并没有佛教那样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从根本上颠覆的修行。&无论在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位知识分子面前,如果要谈修行境界,我有点不敢说。你有没有见到过本尊啊?有没有神通神变?我只有像念《心经》一样:无眼耳鼻舌身、无神通、无神变、无……&但如果从佛教理论上和我辩论,我还是有一套的。如果有人举手说:感情是美好的、合理的、值得执着和追求的。那我根本不怕。任何一位理论家的智慧,都无法超越佛教的真理。&我会问他,既然是正确、美好的,为什么会让人痛苦?只要按照大乘论典的方法一一剖析,谁都会承认:任何一个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没有值得迷恋的地方。所谓的爱是无常的、是憎恨、是痛苦、是虚妄颠倒,不值得希求。“爱”只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一种恶业执著、一种习气而已。&从道理上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在座的佛教徒发现:“啊!佛陀所说千真万确,只不过众生的迷惑和实执太深重了,无始以来,人们都把爱执为实有啊。”这样,他们就不会沉迷于它,不会追逐它。无始以来,有无数成就者断尽了情执,获得了自由和自在、洒脱和欢乐,抵达了心性光明的终极境界。&&&〄&&能否有爱&有些人以前世今生的因缘,此生出家为僧。比如,学院里有一个十四岁的小居士,前一段时间,她对我说:&“如果不让我出家,我天天不吃饭。我父亲不同意我出家,我七天不吃饭,后来,父亲实在没办法,就同意了。现在我到了学院,你如果不同意的话,我照样不吃饭。”&我说:“如果你不吃饭,我就不同意;如果你吃饭,我就同意你出家。”&也许,她出家的因缘已经成熟,此时,谁也阻挡不了,也没有必要阻挡。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既然按照佛教的见解,感情是颠倒,是一个错误。那居家之人是否不能拥有夫妻生活呢?也不是。首先,我们要洞察它的本质,但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是允许的。对此,佛陀在《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尤其是在《善生经》中,详细宣说了妻子应该怎么对待丈夫,丈夫应如何善待妻子的内容,前者约有十三条,后者有五条。&《华严经》也说:“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作为居家之人,和妻子儿女一起时,不能舍弃为了一切众生的究竟解脱,求证菩提之心。&所以,我们并非一概排斥,也不要求所有人都出家。而且,一个特别和合、孝顺父母的佛化家庭,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大般涅槃经》说:“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三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当今世界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国家民政部在一份资料中说,1990年时,中国离婚人口约有80万对,2010年,增至196.1万对,二十年中,翻了两倍之多。有的佛教徒在听闻轮回痛苦、寿命无常等教言后,立马与家人离婚,出家后却又很快还俗,这样轻率、不合理的行为,佛教决不会赞叹和允许。&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里写道:金蜂的妻子死了以后,他到莲喜尊者面前准备出家,尊者对他说:“偶尔厌离天王所幻化,君岂不知此心不久长?”&我的原则是,在家人有自己的命运。你还是过一种清净的居家生活,一边学佛,一边做丈夫、妻子的善知识。&《杂阿含经》中,有一位天子问佛陀:“什么人能做商人的善知识?什么人能做居家的善知识?什么人能做通财的善知识?什么人能做后世的善知识?”&佛陀回答:“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 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有个又学佛、又心地善良、行持善法的妻室,是让丈夫从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得以解脱的人。所以,一个非常贤良、贞洁的妻子,是丈夫的善知识。在世间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特别美满的佛化家庭,夫妻相敬相爱,一生行持善法,非常圆满。&按照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胃癌等癌症百分之五十的病因,源于我们心情焦虑、抑郁、急躁、怨恨等缘起。所以,家人和睦、谅解、过清净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佛教的观点。&大城市中学佛的人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即生中不一定能出家,也没有必要出家。佛陀在众多典籍中,为在家人宣说了不同层次的居士戒,让他们以此方式行持善法。只要能如理如法依教奉行,通过上述修行方法断除心中的贪欲,也会有解脱的机会。&《毗奈耶经》中说,在服丧期间,由于过于哀伤,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此时,不能开许其出家;与家人剧烈争执之后,尤为痛苦厌世,此时,也不能同意其出家。否则,时过境迁,他会重又想起世间,想起他的家人。&由此可见,佛教并非完全提倡离欲。对大多数在家人来说,正常的夫妻生活是合情合理的。&&&&&&&&&&&&&&&&&&&&&&&&&&&&&&&&&&&&&&&&&&&&&&&&&&&&&&&&&&&&&&&&&&&&&&&&&&&&&&&&&&&&&&&&&&&& 于喇荣 2011.5
师兄,随喜啊,这是非常吉祥的梦境
第一个梦境中吐出不干净的东西是比较常见的消业梦境,说明通过念诵地藏经你的业障在逐渐消除。
第二个梦境,末学猜测是业障的梦中代受,很多师兄抄诵大集会经的时候都有类似的梦境,如果是这样的,那是非常吉祥的现象。
虽然梦境本身是非常吉祥的,但是还是不要到处讲,古人说“若作圣解,即遭群魔”,不管梦到什么,都要淡然处之,不为所喜,亦不为所悲,这方是真圣境。
您的意思是做了梦后不能和周围的人说吗?那网络上呢?我可以发类似的消息给同修佛法的师兄师姐们一起探讨自己的梦吗?我是刚开始诵念佛经,不是特别精进,而且我暂时也不希望自己特别精进。毕竟还有工作和自己的生活,我只想通过念经平静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想法,不要让自己思想没有束缚而变得偏激。也希望通过念经消除业障。
在一定范围内去讨论倒也没什么的,我的意思是说不要去到处宣传。我觉得你可以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使得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心能静下来就好,先哲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就是这个意思。
请继续念下去并且方式也暂不要改变观察后续的状况再定。
“嘴里虽然念着,可是脑子基本短路。有时会莫名念出经里没有的字,词。感觉眼睛很花,人很疲惫。”这个状态从初入门来讲是好现象,“念出没有的字词”甚至自语证明开始入心了,这是将自己的‘老底子’显现出来了,继续念下去会慢慢消失。而且回向后睡梦中的那个“乌眼青”也说明了这一点,一般是出现噩梦基本都是有人索债这类的。但你的这个是你本有的另一面,她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以后没有了。你的心也该慢慢趋向菩提道了。也幸好是你回向了,不然情况更吓人。
至于第一个梦是一个比较清晰的消业的梦是好事。也许师兄不知道地藏法门与施食法门初期都会出现身体类似虚弱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坚持下去就不会了。六字大明咒的修习者部分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消业障了,是好事,应该继续念。
师兄师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灵起死回生箱子概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