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雷 国人何时可以远离&quot是什么意思;医疗拥挤

宋冬雷白春学范建高董宇等知名专家加盟 瑞慈开启“私人医生工作室”
来源:医谷
由体检到诊疗,再到构建健康管理的闭环,一直是体检机构的发展基本愿景。继爱康国宾与业内知名专家林锋、谢汝石、张子谦在广州尝试成立“私人医生工作室”后(可参阅医谷发布的《》一文),同为体检连锁机构的瑞慈也在该方向上迈出了一步。日,瑞慈医疗集团上海静安诊所正式开业。整个诊所面积逾2000平方米。为了节约不必要的成本,静安诊所将与相邻体检中心共享诊疗设备和技术,包括检验和检查系统、CT、核磁共振、超声、磁控胶囊胃肠镜等,相较于其他私立诊所,瑞慈连锁诊所将其打造成为集全科与专科为一体的综合诊所,包括全科、内科、外科、口腔、儿科、皮肤美容、肝病、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等多个科室。据瑞慈医疗集团董事长、总裁方宜新介绍,瑞慈诊所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布局,首选上海。诊所的形态将包括三种形态:一是“超级诊所”,每个城市建1—2家,将汇集全城最好的医疗专家在此出诊;二是体检机构内诊所,为体检客户提供相关的咨询和诊断服务;三是专业的连锁诊所。根据官网显示,目前瑞慈体检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四川、广东和湖北5个省、市,共计19家体检机构。其中上海9家,占全部体检机构的近50%。今年2月份,卸任上海国际中心医疗院长后,缪晓辉正式出任瑞慈医疗集团的首席医疗官、诊所连锁事业部总经理、互联网医疗副总经理。因此,缪晓辉也出现在了开业仪式上,包括缪晓辉在内共有5个专家团队与瑞慈诊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专家们或独立坐诊,或接受病人的点诊,或多学科联合会诊,或利用物联网开展远程咨询,或联合开展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具体为白春学教授牵头的中国肺癌防治肺结节病分中心,宋冬雷教授领衔的脑血管-神经外科专家团队,缪晓辉教授组建的多学科肝病诊治专家团队,由新华医院脂肪肝病专家和第九人民医院营养学专家联手组建的集健康管理与临床研究为一体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诊治中心瑞慈分中心,由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陈世益教授和台湾肌骨物理治疗协会黄俊民领衔的瑞慈亚太骨科运动医学与康复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首批和瑞慈签约合作的专家团队中,只有缪晓辉和宋冬雷的工作室名称中使用了领衔专家的姓名,其余的都以学科名称来命名。不难理解,缪晓辉和宋冬雷都已脱离了体制,而仍留在体制内的专家,在多点执业方面多多少少会有所顾虑。此外,伴随移动医疗的风起云涌,同时也为了方便远程或者异地患者,瑞慈于2014年上半年率先成立了瑞一互联网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涉及在线健康咨询、健康档案管理、健康顾问、私人医生、可穿戴医疗设备监测和自媒体医疗等,此次诊所的开通,则为瑞慈推进移动医疗业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据悉,伴随诊所的开通,瑞慈将推出“视频医疗”服务,满足患者和客户初步问诊和健康管理的需求。&&
相关阅读:
扫一扫,关注医谷微信
每天下午 6 点,为您奉上有深度的医学资讯;同时,通过医谷微信,您还可以直接访问医谷手机版,随时随地,获取更多更全面新鲜医学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谷版权所有上海医生难忍“医疗拥挤”煎熬 毅然从大医院辞职
&&来源:&&&&分享到:
  宋冬雷曾说过,成功的医改是让医生工作回归纯粹,这份纯粹包括看病的时候心无杂念,只是一心为病人服务,同时不能被社会上的东西迷惑丧失信念。可是,现实的状态令人尴尬。
  宋冬雷:在做手术的时候,我们不光要考虑病人的病情,哪个方法对他好,还要考虑病人的钱他能花得起这个钱吗?万一他钱花不起怎么办,他欠费了怎么办,欠了费要花医生的钱的,这个事情是切身利益,其实大家不得不想。第二个,我们现在医患关系不好,病人对医生很不信任,病人过多保护他的权益,医生也会过多保护我的权益,这样我们之间就隔了一堵墙了。
  让宋冬雷困惑的是,目前对很多医生的考核体系也让医生无所适从。
  宋冬雷:我们现在考评一个医生的水平的话,不是考评你刀开的好不好,你的病发症率是多少,病人对你的满意度是多少,这个指标一项都没有,他只是看你工作了几年了,论资排辈。第二个就是你文章多少,主要在国外英文的,分数高的都是什么?都是基础科研就是搞分子生物学的,搞基因的,搞蛋白组合的,你叫临床的医生去写这些文章,我看这两条途径,第一个就是找人帮忙,找一个搞基础的人合作找人帮忙,我们提供标本,他来做,做完了他写文章给我。第二个就是弄虚作假,我80%的、90%的工作都在临床上,10%的工作在基因上搞突破,这不是笑话嘛?
  面对种种困惑,一年多以前,宋冬雷医生离开了华山医院,成为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对他来说,意味着重新创业,意味着体制内的很多优越从此消失,但也让一部分找他看病的患者远离了医疗拥挤。宋冬雷坦言,他一个人确实很难改变医疗的现状,但总有人要先迈出第一步。在电话采访结束后,宋冬雷医生在微信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期盼美好医疗在中国的早日实现,因为我的后代还会生活在中国,中国好了,我们老百姓才会好。而对于向往中的美好医疗,宋冬雷写下这样几个关键词:分级,有序,方便,高效,舒心,可选择。
编辑:张乔作者:-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医疗拥挤”医生也憋不住了:从大医院辞职
来源: 中国广播网作者: 冯会玲
不少人对宋冬雷医生并不陌生,2009年,演员赵本山在上海突发颅内动脉瘤出血,宋冬雷就是主治的大夫之一。也因为这样的医疗拥挤,宋冬雷说,他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宋冬雷:我跟我们同学说,第一,你们再请我吃饭,我答应了也是白答应的。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外滩发生踩踏事故之后,上海的宋冬雷医生在惋惜之余写下一篇文章:国人何时可以远离“医疗拥挤”?他说拥挤是踩踏事故这一悲剧发生的首要条件,我们的医疗拥挤呢,虽然不至于严重到发生踩踏的程度,但是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那拥挤每天都是莫大的煎熬。
  不少人对宋冬雷医生并不陌生,2009年,演员赵本山在上海突发颅内动脉瘤出血,宋冬雷就是主治的大夫之一。就在一年多以前,因为忍受不了医疗拥挤,宋冬雷离开了令很多人羡慕的上海华山医院,去了一家中外合资的民营医院担任院长。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自由执业,他说更能看清楚医疗的弊端在哪里。宋冬雷医生究竟有哪些话不吐不快?
  宋冬雷医生刚刚度过了他48岁的生日,就在不久前,他拿到了“2014医生服务创新奇璞奖”,这一奖项肯定的是他运用社交媒体和移动医疗与患者交流互动的举动。这样的举动在一年多以前,他还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时是不会发生的事,那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找他的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他无需打造,美名早已远扬。可是,每天重复战时状态的医疗,让他疲惫不堪。
  宋冬雷:从早到晚没有休息,天天如此包括节假日基本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现在都养成习惯,24小时开机,我们手机不会停的,除非在飞机上会关掉,随时应战的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对医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或者是煎熬的感觉。另外反过来从病人来讲,实际上这状态就是不安全的状态,对医疗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们对病人可能有时候态度不那么好,不那么热情或者是交流的时间不够多等,包括信任沟通不够。天天在踩独木桥,天天在走钢丝,你能保证你不掉下去吗?为什么要造成这么拥挤的状态呢?
  也因为这样的医疗拥挤,宋冬雷说,他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宋冬雷:我跟我们同学说,第一,你们再请我吃饭,我答应了也是白答应的。第二,我说不好意思这么多年我也从来没有请你们吃过饭,为什么,我的承诺都是没有用的,我请你们吃饭,到时一个电话我就走了,你们请我吃饭,我拍拍屁股走了也就算了,我说我请你们吃饭,到时候我走了怎么办,有几次他们请我吃饭,刚坐下来没几分钟,电话响了,医院有事快去吧,那就得走人,有时候回家的时候,经过上海的衡山路回去的时候,看到外面灯红酒绿,我说这种生活好像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记者冯会玲)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曾剑峰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上传海岛图片 万元大奖等你拿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14:58:51
【分级诊疗系统或成医改福音:都能看到北京医生】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分级诊疗系统或成医改福音:都能看到北京医生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0
网站简介: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如果您去过大医院看病,那么一定会感受到一个字:难。排队难,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大医院看病难,但大家还都愿意去,最重要的一点是看重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人们为什么爱去大医院,不愿意在社区就近治疗呢?新医改的着力点又在哪里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王小丫:在儿童医院几乎每一个电梯都是这么挤,在这个地方是足足站了有十分钟左右。  作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儿科医院,每天,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量都在几千人次,最高峰时这里一天的门诊量能够突破1万3千人次。和普通医院不同,来儿童医院看病的每个小患者,都有家长的陪伴。这也使得本来就拥挤的医院更显得嘈杂。很多孩子和家长都是从外省市赶来北京看病的。儿童医院的门诊量常常让医护人员感到压力  王小丫:您从哪来?  家长:我是山东,我在这边打工。  小强和奶奶从山东来。和其他小患者相比,他的病情不算严重,只是有些病毒性感染。但小强的奶奶认为,必须带孩子到大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她才能够放心。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有医生597人,护士927人。院长告诉我们,这样的医护资源应对全北京市的儿童病患是足够的,可是作为全国的儿科中心,现在儿童医院的门诊量常常让医护人员感到压力。  王小丫:像这样的场景,其实我们在每一个医院都看得到,这样的一个分诊台,真的是人头攒动。  我们在内科诊室的门口观察,来到这里看病的儿童数量很多,内科诊室的大夫一上午一直忙个不停。  王小丫:大夫,不好意思一分钟,您这一上午大概要看多少个病人?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金玲:病人要多的话,看到40(人),40、50(人)。金玲告诉小丫 每天上午都要看四五十个病人  金大夫告诉我,忙碌是门诊的常态,一上午经常连去洗手间或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  金玲:你要是想去洗手间要提前跟护士先打一下招呼,要不然病人一直都在这等着,也不太不好意思去上厕所。  王小丫:谢谢,我不耽误您的时间了,辛苦了。  急诊中心,是儿童医院最忙碌和紧张的地方,每天这里的医护人员要二十四小时应对不同的突发情况。而来到这里的孩子,病情往往都很危急。  小丽是一位刚满4个月的女婴,由于急性肺炎引起了呼吸衰竭。一旁,她的爸爸妈妈和奶奶神色焦急。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护士李妍:这血压要不待会再量吧,闹得太厉害了,先给她盖住。  上了呼吸机后,孩子的心跳一度达到了190下每分钟,护士小李准备给孩子抽血化验。  这边小丽的状况刚刚稳定下来,急救中心的绿色通道又一次亮起了警报。通过绿色通道 一名肺炎小患者紧急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医院转来北京儿童医院  小静和小丽一样,也是四个月大的女婴。由于喘得比较厉害,医生决定,马上给她加吸氧面罩。  李妍:针扎上了啊。  给宝宝打针,对护士的水平是一种考验。由于宝宝血管较细,一旦哭闹起来又爱乱动,有时候第一针不一定能找到血管。小李做了九年的急诊科护士,她喜欢这份工作,但也有过不少委屈。  李妍:当时是给孩子扎针、输液做治疗的时候,一针没扎上,给他重新穿刺,然后家长不理解,等到输完了之后,家长过来拽着我的胳膊辱骂还有殴打。  王小丫:你当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李妍:反正心里觉得还是挺委屈的,每一个孩子其实我们也很心疼,但是像家长这种不理解的行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反正我还是表示理解。护士李妍在工作中曾因病人家属误解遭到殴打 得了“委屈奖”  小静本来是在大兴区的一家市属三级医院看病,由于病情比较重,需要联动转诊到儿童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王龙:我们一般这种的比较急的孩子,接到电话我们先把需要做的准备,先准备好。  王小丫:通常像这种转诊的小患者,大概多长时间会出现一次?  王龙:这个太常见了,一天有的时候十几次都可能。  分级诊疗系统或成医改福音 不来北京也能看到北京医生  在北京儿童医院,有这样一间远程会议室,陈亚军大夫正在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儿童医院的医生进行远程会诊。  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陈亚军:如果胆道闭锁我们现在目前治疗,手术最好选在60天之内。  自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吸纳了河北省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安徽、江苏、青海等15家成员单位的加入,共同探索分级诊疗制度的新模式。这种远程会诊就是对分级诊疗的新实践。  通过远程会诊,河北省儿童医院便可以对患儿在当地进行诊疗,会诊的过程患者家属也可以积极参与。  王小丫:院长,我们看到有这个分诊是通过这个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分诊,这样的好处在于什么地方?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通过分诊让我们有一些病人不用在旅途上劳苦,跑到一个地方去看病。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市儿童医院提出了“全国儿科是一家”的理念。通过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学共享的方式,帮扶各地专科儿童医院提高诊疗水平,探索建立“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全国儿科医疗服务体制新模式。  倪鑫:为什么说我们任重而道远呢?我们希望要把全国为儿童健康服务的这些医生们的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都给他提供,那么病人信任你了,自然就不会旅途劳累、又花钱跑到北京非来看病。  看病难一直是困扰百姓的一件大事,分级诊疗制度,无疑会成为破解这道难题的法宝之一。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的那样,“小诊所可以解决大问题”。事实上,在这几年的医改中,我国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医改以人为本 钟南山:建立真正医疗架构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看来,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分级诊疗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王咏红:近年里我们打组合拳,努力形成了一个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这么一个就医的格局。  其次他们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发展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以县医院为龙头,实施县乡村一体化改革,建立大医院与基层分工协作机制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第三是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这么一个智慧健康的信息平台,三分之二的县都建成了区域检查检验中心和远程会诊系统,这样,群众在基层就能够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  对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认为,社区基层医院的硬件设施很容易提高,但是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难点。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医生要在这个里头,他能够下得去,而且待得住,而且干得好。  对于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医改目标,钟南山院士认为医疗改革应该顺应医学的模式,建立起一个真正的金字塔式的一个医疗架构模式。  钟南山:也就是说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应该在它的早期,以及在它的比较轻的时候得到发现,得到治疗,这样的话预防它成为病重病。所以按照这么一个模式,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社区,放在三级医疗里头的下头,这样的话是大部分病人能够得到解决,而不是发展为重病大病以后,再到大医院来解决。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文章关键词: 医改医药行业儿童医院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上海名医难忍“医疗拥挤”煎熬从大医院辞职_新浪上海_新浪网
  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之后,上海的宋冬雷医生在惋惜之余写下一篇文章:国人何时可以远离“医疗拥挤”?他说拥挤是踩踏事故这一悲剧发生的首要条件,我们的医疗拥挤呢,虽然不至于严重到发生踩踏的程度,但是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那拥挤每天都是莫大的煎熬。
  不少人对宋冬雷医生并不陌生,2009年,演员赵本山在上海突发颅内动脉瘤出血,宋冬雷就是主治的大夫之一。就在一年多以前,因为忍受不了医疗拥挤,宋冬雷离开了令很多人羡慕的上海华山医院,去了一家中外合资的民营医院担任院长。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自由执业,他说更能看清楚医疗的弊端在哪里。宋冬雷医生究竟有哪些话不吐不快?
  宋冬雷医生刚刚度过了他48岁的生日,就在不久前,他拿到了“2014医生服务创新奇璞奖”,这一奖项肯定的是他运用社交媒体和移动医疗与患者交流互动的举动。这样的举动在一年多以前,他还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时是不会发生的事,那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找他的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他无需打造,美名早已远扬。可是,每天重复战时状态的医疗,让他疲惫不堪。
  宋冬雷:从早到晚没有休息,天天如此包括节假日基本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现在都养成习惯,24小时开机,我们手机不会停的,除非在飞机上会关掉,随时应战的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对医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或者是煎熬的感觉。另外反过来从病人来讲,实际上这状态就是不安全的状态,对医疗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们对病人可能有时候态度不那么好,不那么热情或者是交流的时间不够多等,包括信任沟通不够。天天在踩独木桥,天天在走钢丝,你能保证你不掉下去吗?为什么要造成这么拥挤的状态呢?
  也因为这样的医疗拥挤,宋冬雷说,他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宋冬雷:我跟我们同学说,第一,你们再请我吃饭,我答应了也是白答应的。第二,我说不好意思这么多年我也从来没有请你们吃过饭,为什么,我的承诺都是没有用的,我请你们吃饭,到时一个电话我就走了,你们请我吃饭,我拍拍屁股走了也就算了,我说我请你们吃饭,到时候我走了怎么办,有几次他们请我吃饭,刚坐下来没几分钟,电话响了,医院有事快去吧,那就得走人,有时候回家的时候,经过上海的衡山路回去的时候,看到外面灯红酒绿,我说这种生活好像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热点新闻:
01-04 07:58|分享
01-04 07:48|分享
01-04 07:44|分享
01-04 07:33|分享
01-04 07:18|分享
01-03 10:13|分享
01-03 08:52|分享
01-03 08:09|分享
01-03 08:07|分享
01-03 07:56|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t quot g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