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蔡洪声 此情绵绵无尽武装有声小说期 小说全文

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尺寸:长26*宽20(cm)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第一版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班1印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蔡洪声到页广东作家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家辞典》之48:十四笔划:蔡,谭
点击数:3404&&&&更新时间: 15:55:07&&&&
藏书国 Zang Shuguo(1958~ ),笔名由庚。黑龙江密山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一级警督。现就职于惠州公安局。系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邀研究员等。1980年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著有诗集《金盾诗情》、《岁在戊寅》,报告文学《光荣与屈辱》、《揽东方风情,育世纪英才》等。曾组织、策划、摄制电视连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担任文学编辑及主题歌词创作者,获“惠州文学创作奖”。有诗作《相送》、《坝》、《闲来聊诗》、《登楼望湖》、《警察素描》等分别获不同奖项。有作品被收入《当代作家文粹》、《当代诗歌散文精选》等多种选本。
蔡女良 Cai Nuliang(1938~ ),女。笔名阿良。中山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1953年从美国回国,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学员、教师。后在广东从事教育、翻译工作,任花城出版社译文室主任。1980年始发表作品。译著有小说《千金姑娘》([美]林露德原著),《儿子和情人》([英]劳伦斯原著),《法国中尉的女人》([英]福尔斯原著)等。
蔡少尤 Cai Shaoyou(1955~ )阳春人。中级作家。先后在电白师范学校文史班、原中央石化部干校理论班、中山大学中文系函授班和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曾任阳春县委对台湾工作办干事,江门市文联《江门文艺》副主编。1976年始在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广东民协。1992年加入广东作协。至今已发表诗歌、散文、故事、随笔、小说等近100万字。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报告文学创作,有作品《改革者之歌》、《风正一帆悬》等30多篇。另有传奇小说《陈宜禧传》、《绿野名人黎兴尤》、评论专著《王者之尊――评毛泽东和蒋介石》等。有作品多次在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
蔡东士 Cai Dongshi(1947~ ),原名蔡宗士。潮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主任记者。1969年6月参加工作。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1967年毕业于潮阳县高级中学。1969年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曾任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1973年调入湛江农垦局宣传科。1977年参加高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就读,期间任广东省学联主席、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广州海珠区七届人大代表。1981年加入广东作协。大学毕业后到新华社广东分社任记者。1984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85年后任采编室副主任、广东省新闻记者协会理事。1987年后调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3年后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1996年后任省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98年后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2003年6月后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2年出版新闻文学作品集《寸草心》。系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八、九届省委委员和第十届省人大代表。
蔡玉明 Cai Yuming(1954~ ),女。广州人。历任广东作协秘书长、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编委会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社长、党委书记。18岁起当教师,并开始创作儿童故事。从教师到教育局到广东作协办《少男少女》杂志,与孩子有不解之缘,努力为孩子们而写。早年写校园报告文学,曾获一些奖项。出版过一本《创造新的明天》报告文学小集,一篇报告文学获省新人新作奖,另一篇散文《终极之爱》获北京文学散文二等奖。有作品被《读者》等杂志选载。曾自云“一切在变,唯有文学梦未变”。
蔡多文 Cai Duowen(1951~ ),湖南常德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作协会员。现任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少将军衔。是近年来较为活跃和具有一定影响的军旅散文作家。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干事、教导员、大队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驻香港部队副政委、广东省军区副政委。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散文集《逆境中的人生之路》、《掩卷遐思》、《游目抒怀》、《乡情如歌》等。不少文章在军内外获奖,有些文章被收入各种选集。
蔡廷神 Cai Tingshen(1963~ ),笔名蔡宛神。汕尾人。大专学历。年在《红海潮》、《汕尾文艺》任编辑、广告公司经理。年在《现代老区报》社任总编辑、社长。2003年至今在华南师大开放学院学习。已出版诗集《春梦》。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蔡 旭 Cai Xu(1946~ ),笔名许才、菜须。电白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广西平桂矿务局高中教师,广西平桂矿务局工会宣传部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调研室副主任,《广西工人报》、《海口晚报》副总编,海口市政府研究中心主任,《海口晚报》总编辑。系海南省作协理事,海口市文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海南省政协委员。1965年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散文诗集《彩色的明信片》、《爱之舟》(合作)、《阳光与花朵》、《烟火人间》、《抚摸世界》、《椰城思绪》、《在我心中散步》、《敞开心扉》、《椰岛踏歌行》,儿童散文诗集《童心与父心》,杂文及散文诗集《淡淡有味》、《微笑是最好的美容》,短论集《小发议论》、《绿茵小语》,散文集《天伦小乐》等。
蔡运桂 Cai Yungui(1939~ )笔名陆士。陆丰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9年华南师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89年10月调任广东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1994年任党组书记、副主席至2002年退休。自1955年在《广东文艺》发表处女作《渔民谈宪法》以来,在各地报刊共发表文学理论批评文章150多篇,散文、杂文120多篇,诗歌30多首。其中《使文学反映生活本质问题》(1981)获广东作协主办的“广东首届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理论集,《时代?人民?文学》(2001)获省文联主办的“2001年广东文学评论评奖”三等奖,被收入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编的《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卷》。已出版论文集《文学问题争鸣集》(1982),文艺心理专著《艺术情感学》(1989),论文集《文学探索与争鸣》(1992),《艺术情感学》修改本《艺术情感探秘》(2001),散文集《心灵之旅》、评论集《我的文学陋见》。
蔡宗周 Cai Zongzhou(1944~ )笔名钟奏。江西金溪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二级文学家。曾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处长。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1992年加入中国作协。现系广东作协理事,广州作协理事,世界华文诗人笔会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华夏诗报》副总编,《中国铁路文艺》副主编。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以诗歌、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千余篇,200余万字。曾10余次获省、市、部级文学奖。有作品被收入50余种诗选、文选和中小学课外阅读教材。已出版诗集《微笑的城》、《相思梦》、《迷人的远方》、《人生旋律》、《品尝岁月》、《绿风》、《蔡宗周短诗选》、《台湾诗派》,散文诗集《五彩的花束》、《丝路花雨》、《特区风景线》、《二重奏》,散文集《感悟山水》、《都市闲话》、《人间温情》,报告文学集《天涯海角的呼唤》,歌词集《我愿是一棵椰子树》等20种。
蔡泽民 Cai Zemin(1940~ ),潮州人。中共党员。现任潮州市文联副秘书长。1963年从部队复员在潮州市文化馆工作。198O年调潮州市文联。主要编辑地方文学刊物《潮州文艺》、《韩江》和从事散文创作、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研究。曾创作了20多万字的散文,搜集整理和主编了五六十万字的民间文学,此外还编写了电视民俗片,发行于东南亚多国。民俗散文《潮州风情录》获广东省第三届鲁迅文艺三等奖。主编《仙佛造桥》获广东省国庆40周年优秀作品评比纪念奖。主编《潮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机构所颁纪念奖。《潮州人过春节》获汕头市对外影视片评比一等奖。系广东作协会员,中国民协会员、理事。主要著作有独幕话剧《复员归来》,散文《信念》、《瑰宝》、《潮州开元寺记游》等,电视民俗片《潮州人过春节》等。
蔡育川 Cai Yuchuan(1954~ ),海南万宁人。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70年12月参军,历任军职至团政委。1996年10月转业到《珠海特区报》社,任社委、纪律书记、工会主席。1996年加入广东作协。1995年出版专著《蜂影集》。2003年1月由澳门科教文出版社出版《蔡育川文集》。有作品曾获《解放军报》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广东新闻优秀题目奖、珠海歌曲大赛一等奖。
蔡茂松 Cai Mousong(1930~ )广州人。湛江师范学院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广东作协会员。曾任广东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学会理事。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文艺创作与研究。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歌词、小歌剧、歌曲、散文、小说。也有把英、法文翻译为中文的译作。学术著作有《世界文学发展纲要》、《比较神话学》、《英语诗诗法撷要》(原著为哈佛大学教材中译本)等16本(包括与人合作部份)。
蔡贤盛 Cai Xiansheng(1941~ ),笔名广澄、朝山。澄海人。大学毕业,主任记者。现任广东电视台新闻部主任。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主动要求进藏。在《西藏报》社任记者、编辑。并开始文艺创作。出版著作《西藏见闻》。198O年秋被借调到上海编写《西藏》巨型画册的文章和解说词。1981年后创作散文游记《拉萨揽胜》。1983年加入广东作协。1986年始转写电视理论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研究》、广播电视部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广东的《岭南视听研究》。
蔡述彪 Cai Shubiao(1952~ ),汕头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在职研究生学历。年任汕头市四中教员、副校长。年任中共汕头市委党校理论教员、科长、副校长。年任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文艺工作。1999年至今任汕头市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有作品在《潮声》杂志、《汕头日报》上发表。已出版文集《转型的理论思考》、《与生活对话》。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蔡金才 Cai Jincai(1940~ ),汕头人。中共党员。高中学历。历任潮阳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创作员、潮阳县文化馆副馆长、潮阳市文联主席。曾主编《潮阳文艺》()、《潮阳民间故事》等书刊。1957年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有散文《海上的笛声》在《人民日报》发表,《月夜琴声》在《南方日报》发表后被收入《广东省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文选》,《父亲的歌声》在《散文》月刊发表后被东北师大出版社选入《中学生楷模作文》。已出版散文集《杨梅集》、《又是一年春草绿》、《江山漫说潮阳好》。有作品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征文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系汕头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潮阳市第一、二届政协常委。
蔡 庭 Cai Ting(1939~ ),笔名雷雨声。雷州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研究员。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雷州市一中教师,雷州市北和、调风、南兴中学校长及党支部书记,雷州市市志办主任,《海康县志》、《雷州文学》主编,雷州作协主席。1958年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1998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报告文学《雷州风流》、《南国校园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酿蜜新星》,纪实文学集《历史从雷州流过》。报告文学《吉祥鸟翩翩飞来》获广东省保险征文一等奖,《红土地,走向绿山碧海》获广东省“粤海风流”征文优秀奖,《珍珠港》获广东省南国金秋征文优秀奖,《中国有个珍珠村》获广东省改革开放礼赞征文优秀奖,《醒来的雷州》获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雷州风流》获当代文学研讨会一等奖,《南国校园之歌》获1997年《文艺报》文学创作研讨会一等奖。
蔡洪声 Cai Hongsheng()笔名洪声。汕头人。大学学历。研究员。幼年随家迁居梅州。初中时因受客家山歌熏陶而喜欢文学。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此后曾在中国作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从事编辑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潮汕恋人》,中篇小说《此情绵绵无尽期》,小说集《今晚他没有舞伴》、《情缘》,诗集《故乡的白玉兰》,传记文学《事业与爱情》,电影剧本《影坛悲恋》,评论著作《蔡楚生的创作道路》、《台港电影与影星》、《香港电影八十年》等。
蔡祖英& Cai Zuying(1949~ ),湖北浠水人。二级作家。高中毕业后下乡八载,其间当民办教师3年。1979年回城后执教于中学8年,其间入黄冈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2年。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85年调县文化局专职创作。1986年加入湖北作协、湖北剧协(1998年转会籍至广东)。1987年加入湖北省影视家协会。1992年南下广东,浮沉商海。1995年任报刊编辑。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电视剧本、杂文随笔、文学评论等约200万字,并获多类奖项。已出版小说集《神秘的死囚》,纪实文学集《梦绕魂牵四十年》,写作文论集《文学自由谈》等。现为《江门文艺》副主编,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蔡衍薄Cai Yanfen(1937~ ),广州人。二级编剧。现任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少时家贫。曾在工厂当学徒。1956年入广东医士学校攻读。1959年10月毕业,先后在肇庆专区人民医院、肇庆专区卫生局任门诊医生、技术员及宣传干部。1957年起尝试文学创作。已有多篇短篇小说发表在省、市级报纸,其中《国际路上的竞赛》被收入《羊城晚报》花地丛书之一《同骑并进》。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国际路上的竞赛》、《从五个到一百》、《夫妻之间》,散文《献上一枝半叶》、《两位台湾小姐》,随笔《我错了》、《王昭君的官司》、《陶铸同志和滚花》,杂文《无形的河》、《人性小议》、《阿富?冯沅君?人才》、《和衣而睡与“国情”》、《想起了韩愈驱鳄》、《报丰收和说真话》、《“内助”与“内患”》等20多篇。
蔡高暖 Cai Gaonuan(1943~ )揭西人。中共党员。初中毕业后参军。曾任农村干部、县文化馆长及文联主席、《揭岭》和《北山文艺》杂志主编。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有100余万字的篇章散见于海内外书报刊。有作品获各级奖励共46次。其中小说《猫碗》获一等奖(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大洋的路》获二等奖(文艺报),报告文学《大慈善家》获金奖(中国文联)。多篇曲艺作品获省文化厅一二三等奖。曾被省侨联表彰为优秀归侨作家。已出版小说集《发廊妹》、《赌棍与他的婆娘们》,报告文学集《北山情》。主编《揭西百家文学作品选》等书籍6部。现为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广东剧协、广东民协等10多家协会会员,揭阳市作协副主席。
蔡常维 Cai Changwei(1941~ )揭西人。中共党员。196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军,历任排长、新闻干事、记者、编辑、主编、社长等。在广州军区《战士报》社、《民兵生活》杂志社供职多年,现为技术五级军旅作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杂文、散文、文艺评论。已出版作品集《露珠情思》、《绿宝石》、《神州百揽》、《征程如歌》和写作专著《写作漫谈》。记叙文《绿色的效应》编入初中语文课本,杂文《范仲俺的人生格言》被收入《当代杂文佳作选》,文艺评论《“红色经典”岂能戏说》获全国大奖。
蔡鸿志 Cai Hongzhi(1942~ ),潮阳人。现任潮阳县金浦镇人大常务副主席。17岁高中辍学。此后教过书,当过文化站干事。后受聘于县剧团写戏。几年后进县文化馆从事编、写。“而立”之年调农村基层,任党委秘书、副主任、主任。“不惑”之年始改行“参政议政”。上初中时,陆续有小诗见报。辍学后,蒙前辈师长指点,习作小说、散文、诗歌,也写曲艺。20多年来时续时断,现已撰有短篇小说《红军泉》、《山村夜曲》、《帧返30多篇,诗歌《桃李争春》、《丹心呈党》(入选广东人民出版社诗集《太阳颂》)等20余首,报告文学《大南山下的小镇》(合作,辑入广东旅游出版社《潮汕风采文丛》)等10余篇。1965年曾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代会。1987年县文学协会成立,被推选为会长。
蔡楚生 Cai Chusheng(),潮阳人。1927年后在上海、香港创办上海联华影艺社、昆仑影业公司。历任中国电影局局长,中国电影艺术奖协会主席。1927年起文学创作。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蔡照波 Cai Zhaobo(1955~ ),潮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编辑。上世纪70年代当过知青、工人。1979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分配到广东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现为广东电视台副台长。上世纪80年代始陆续在《随笔》、《广州文艺》、《南方周末》、《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已出版散文集《渡你过海》。2002年主编电视文集《社会视点》。2003年合著《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现兼任《岭南新闻探索》副主编。有电视专题片《思进的都市》获广东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社会纵横》获广东省第六届宣传文化精品奖。2003年个人获广东新闻“金梭奖”。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子艺 Tan Ziyi(1932~ )新会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1949年8月香港南方学院文艺专修科毕业,同年9月赴东江游击区参加革命,随后调入华南文工团,做过编、导、演。1952年起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曾任《羊城晚报》副刊编辑,花城出版社艺术编辑室主任,《广州日报》文艺部副主编、文化娱乐部主任。系广东作协、广东影协、广东视协会员。曾任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作协理事、广州新闻学会秘书长。1998年离休。长期主干报纸副刊编辑工作,也写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已出版电视小说《血疑》、自选文集《赏花谈艺记华年》等。主编散文 “爱巢丛书”《缘分的天空》等3本。
谭元亨 Tan Yuanheng(1948~ ),顺德人。教授。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赴农村插队务农。1973年后历任湘潭市京剧团专业编剧,湘潭市作协副主席,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72年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鼓角相闻》、《奇怪的罪犯》、《一个年代的末页》,儿童中篇小说《抓来的“罪犯”》,《后知青,女性三部曲》、《客家魂三部曲》,纪实文学《潘汉年》、《潘氏三兄弟》、《邓演达》、《无效护照》、《东方奥斯威辛》,影视剧本《客家女》等,理论专著《中国文化史观》、《客家圣典》、《土地和农民的史诗》。已发表或出版作品60部,2000余万字。另有译著多部。《谁当小指挥》获全国首届儿童剧金猴奖,《洛杉矶的中国少男少女》获1996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民族风情录》获1996年全国骏马奖,《抓来的老师》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无效的护照》获北京《十月》文学奖。
谭天河 Tan Tianhe(1930~ ),笔名寒光、陆楼。新会人。副编审。1948年起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在西南军政大学云南分校学报任编辑、记者。1958年任贵州省军区《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组组长,次年调昆明军区征文组任编辑。1960年调任总政《星火燎原》编辑。1968年在贵州电视台负责节目和来稿决审。1970年任湘黔铁路《会战报》主编。后任贵州省军区宣传处副处长兼军区报道组组长。1979年任昆明军区某团副政委。1982年转业广东人民出版社主编《希望》杂志。1988年参加广东作协。转业地方后曾获“优秀文史工作者”称号。现任广东省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广东民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1945年始在《新会日报》发表散文《春之晨》。以后陆续在军地各级报刊发表通讯、评论和文艺作品一批。已出版《汪精卫生平》、《赫鲁晓夫政海浮沉记》、《苏联解体之谜》等专著,与人合著《四渡赤水》(话剧执笔)、《千家诗注释本》、《广东民国史》等书共约200万字。在军队曾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谭文心 Tan Wenxin(1948~ ),女。广州人。大专学历。广东曲协会员。中山电台“粤韵”客座主持,中山市英雄服装店主理。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累计已发表小说、散文100多篇。代表作有小说《迷人的光》、《孪生姐妹》、《乘车记》、《阿雪》、《吸海洛因的姑娘》、《段教授遭遇第二春》,粤剧《都市晨曲》等。曾10多次获全国、省、市级文学奖,如《迷人的光》获中国首届微型小说大展一等奖、《孪生姐妹》获中山港杯全国征文大赛小说奖、《蓝宝石一样美丽的大海》获威力杯中山市征文大赛二等奖。《彩虹万道连四海》被收进花城出版社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千帆竟发》。《他陶醉在美的事业里》被收进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南方、璀璨的明珠》。小说《乘车记》1983年被改编成独幕电视剧。
谭文瑞 Tan Wenrui(1922~ ),笔名池北偶。新会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历任天津、北平及香港《大公报》编辑、记者,《人民日报》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副总编、总编。系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曾作为黄华外长的顾问出席联合国第一届裁军特别会议,曾于1979年、1981年、1984年先后作为顾问、特别助理随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出访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诗集《多刺的玫瑰》、《冷嘲热讽集》、《冷眼热肠》。编辑《历代讽刺诗选萃》等。
谭日超 Tan Richao 这是三位作者的共名,包括谭学良、陈日生、陈启超。三人即一人,一人亦三人。谭学良(),陈日生(1939~ ),陈启超(1938~ ),均系台山人。三人都是台山县端芬中学的校友,因爱好文学而形影不离。他们为前苏联的库克磊?尼克斯三位漫画家真诚合作对祖国和革命做出贡献的事迹所感动,决心要成为中国的库克磊?尼克斯,用笔为祖国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歌唱。1957年在《边疆青年报》发表第一首诗《红旗》。他们曾因工作不同,散居各地,1960年还乡,共聚于顺德县均安农中,相约互相搀扶,沿文学之路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矢志不渝。《南方日报》编辑关振东同志替他们想了个办法,在他们的姓名中各取一字,以“谭日超”为笔名。从此,他们在广东的报刊上不断发表诗歌。但人生历程稍有不同。谭学良先在东莞任职,后到深圳落户,1984年当选为深圳文联副主席、深圳作协会长。陈启超1979年调入顺德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通过进修学习,掌握了英语,翻译了一些外国作品。陈日生的遭际较坎坷,先后当过代课教师、农民、文化站干部,1988年得到台山县委的重视,被安排在台山县政协工作。在风风雨雨中,三人始终互相鞭策,互相鼓励。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75年,他们共同完成了第一本诗集《大沙田放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他们不但写诗,还写小说、散文和评论,甚至电影剧本。他们永远是一个集体。虽然谭学良不幸早逝,但三人的共同追求并没有结束,仍以三人的共名,陆续出版了诗集《望香港》、《金翅》,长篇小说《爱的复苏》,另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一批,其中有的作品在各类征文赛中获奖。
谭世荣 Tan Shirong(1948~ ),高明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66年参加工作,曾任小学教师、代理校长,公社文艺宣传队队长,县团委书记,高明更楼区委书记。1984年3月起任中共高明县(市)委常委,先后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及宣传部长。1985年和1987年先后毕业于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专修科及广东教育学院政治系函授本科。1998年至今任佛山市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75年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广东作协。2004年加入中国作协。作品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词、论文等共约200万字。已出版有纪实文学集《高明之光》,长篇小说《谭真人传》、《苍茫大地》、《五味人生》、《蟠龙演义》等。
谭白薇 Tan Baiwei(1941~ ),女。台山人。中共党员。1965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湖南零陵地区专署戏剧工作室任编剧、湖南新田县文化馆文艺创作干部。1979年起先后在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文化局,荔湾区文化局、文联工作。1997年退休。曾主编《新田文艺》、《海珠》杂志,主编广州海珠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之故事集、歌谣集、谚语集,主编报告文学《那一片灿烂的星光》上、下集及散文资料集《西关小姐》等。曾在报刊发表报告文学《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边隆林景》、《黄金走廊在召唤》、《旧金山断想》等。曾获广州市文艺创作优秀辅导员、中国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广州市民协副主席、广州市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致力于民俗及民间文艺的挖掘、整理、推广工作。
谭龙生 Tan Longsheng(1949~ ),新丰人。现任广州市文联秘书长,兼《现代画报》编委会主任、社长。系广州市作协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1975年步入文艺界,主要从事文艺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历任《广州文艺》杂志编辑,《南风》报副主编、主编等。业余写有《欧阳山的〈一代风流〉是反动作品吗?》、《哦?刻?远》、《文艺批评怎评?!》等文艺评论文章一批,作有《弟弟,请听这一个故事》、《不是为了爱情》等报告文学、特写一批,共20多万字。
谭伟文  Tan Weiwen(1951~ )清远人。民盟成员。当过教师、青年杂志记者、广东作协文学院作家。现为清远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副主任。系中国作协会员,清远市第四届政协常委,清远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已发表33万字的作品,出版中篇小说3集、长篇小说5本。其中长篇小说《广州梦》被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制作中心改编摄制成2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谭 尧 Tan Yao(1930~ )新会人。中共党员。7岁丧父,8岁在战乱中与母、弟失散,成为流浪儿。14岁参加东江纵队抗日。1946年随军北撤山东参加过南麻、豫东、济南、淮海战役。负过伤,立过多次战功。1950年在军校学习期间荣立一等功。毕业后调海军南海舰队,历任参谋、科长、处长、副师职研究员。1985年离休。曾被军委授予独立功勋章。业余写作始于1952年。处女作《我和我的战马》获中南军区“八一”文艺创作奖。撰有《光荣的游击队员》、《十二骑士》等中短篇小说,发表反映总队生活的其他作品一批。1954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汝康 Tan Rukang(1955~ )广州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85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毕业,1991年中山大学中文刊授本科毕业。系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理事。现任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任。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写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对海洋和海防题材情有独钟,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海军史的文章,主要有纪实文学《倚天抽宝剑――明斯克号与中国的航空母舰》、历史小说《碧海恨天――北洋旗舰‘定远’号》、《中山舰传奇》等。小说主要有《雨中‘的士’》、《审批》、《网络少年》、《李逵下岗记》、《交通船上》、《午后》等。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丽娟 Tan& Lijuan(1966~ ),女。笔名檀丽。湖南人。土家族。主任编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读中学。1993年华南师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广东电视台工作至今,先后在总编室、报刊社工作。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始发表作品。曾在全国多种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多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紫丁香》、散文集《隔世的灵魂》、寓言童话集《美丽新童话》等。
谭沃森 Tan& Wosen(1944~ )字聪发。新会人。高级记者。1967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1968年后曾在广州军区驻珠海白藤湖、湖南洞庭湖的部队锻炼。1970年分配到肇庆市,一直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的新闻工作。现任肇庆市记者协会副主席、肇庆市广播电视局副总编辑、《肇庆荧声报》总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加入广东作协,90年代当选为肇庆市作协副主席,被聘为西江大学(肇庆学院)客座教授。曾采写大量的新闻稿件,有多篇获全省、全国好新闻奖。业余从事散文、杂文、小说创作。有作品《鼎湖探胜》被中山大学选进全校公共教材《写作文选》。《端砚》被广东省教育厅编入《中学语文补充教材》。报告文学《从“乒乓大王”到“治虫大王”》获《羊城晚报》优秀作品奖。中篇历史小说《包拯治端》被《沈阳晚报》、《南方日报》连载。已出版的著作有《漫话端砚》、《叶挺的故事》(合作)、《谭沃森文集》等。
谭运长 Tan Yunchang(1965~ ),江西于都人。文学硕士,副编审。1985年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1989年同校文艺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教授徐中玉先生。曾任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员,1992年调至广东省《佛山文艺》杂志社,任副主编。2002年起为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研究人员。撰有文艺理论、文艺评论《论社会生活是文学的终极原因》等,编辑理论专著《文学期刊编辑论》,文论集《草上的舞蹈》等。
谭学良 Tan Xueliang(),笔名谭日超。台山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新会学校。曾任东莞县农业局干部。曾系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广东文学院副主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会长,广东作协文学院专业作家,广东作协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1959年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爱的复苏》,诗集《大沙田放歌》、《望香港》,中篇小说《爱的誓言》等。
谭绍鹏 Tan Shaopeng(1932~ ),笔名召朋。台山人。研究员、教授。曾任广西作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广西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广西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55年考入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1959年后到百色地区工作,任中学、大专院校教职20余年。1974年后发表《读柳河东集》等文学研究、评论文章数10篇,杂文数10篇。代表作有《重评〈美丽的南方〉》、《喜听瑶山画眉鸟的歌唱》(被收入《广西新时期十年文学评论选》)、《国殇“车错毂”句新解》(《新华文摘》作了摘录)、《恢复李秀成历史本来面目》、《赤壁之战,无须置疑》(《新华文摘》录入)。还有多篇文章被收入各种专门小册子。1981年初调入广西社科院任编辑、主编,编发了大量社科论文。1988年底调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任副总纂,在职10余年编纂出版了《广州市志》等志书一批。
谭庭浩 Tan Tinghao(1966~ ),笔名舒翰、如许等。广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主任编辑。1989年加入广东作协。199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南方周末》编辑、记者、编委、副刊部副主任。1998年参与筹办《南方日报》出版社,该社成立后,历任编辑室主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评论。1995年出版评论集《站在城头看风景――当代都市文化的散点透视》,获第六届广东鲁迅文艺奖。2000年当选为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
谭炯添 Tan Jiongtian(1955~ ),笔名远山、毕名。新会人。中共党员。经济师、政工师。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年在北京服兵役。退役后在佛山地区物资局工作。种过田,当过兵,坐过机关,做过生意,当过职业经理人。现为佛山某房地产公司办公室主任。1989年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佛山文艺》、《江门文艺》、《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一批。主要有散文《葫芦》、《路之歌》、《祖庙街的灯火》等,短篇小说《风雨人生路》、《黄昏的脚步》、《嘴上工夫》等,中篇小说《绿的梦、紫的梦》等。其中《葫芦》获华夏杯“亲情永远”征文大赛优秀奖。《绿色家园不是梦》获 “祖国颂”征文比赛二等奖。还有《温馨的家园》、《路之歌》、《飘香的白兰》、《百花抒怀》等也分别获不同的奖项。已出版小说散文集《谭炯添选集》、散文集《倚望斑斓》。2003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炯寰 Tan Jionghuan(1945~ ),笔名吾言、刘庶、王一小等。三水人。大专学历。当过农民、教师、剧团编剧。现任佛山市三水区文化馆中级馆员,《三水文艺》主编。系佛山市民协及三水区作协理事,广东岭南诗社三水分社社长。1971年发表处女作《水库落成了》。1987年加入广东作协。创作以新诗为主,兼写小说、散文、戏剧、曲艺、旧体诗词、楹联、歌曲等。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100万字。著有诗集《珠江之歌》。1989年起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工作,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作品获奖多达70余项。
谭秋莲&& Tan Qiulian(1953~ ),女。笔名一丁。开平人。中共党员。1975年入读广东省艺术学校文学讲训班。两年后分配在广东作协工作。1984年始在广东作协主办的《当代文坛报》当编辑,历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社长。1985年加入广东作协。现任广东作协党组秘书、人事部副主任、机关纪委副书记。已发表《婆媳》、《盼》、《丈夫出国归来》、《蜜月归来》、《姑娘悄悄离去》等短篇小说及散文、评论一批。已出版长篇小说《情归何处》、连环画《唐宫恩怨》等。
谭桂贤 Tan Guixian(1932~ ),三水人。馆员。曾任三水市文联常务副主席,三水市政协文体委员会主任。现为三水市文联常务顾问,广东民协会员,广东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佛山市作协理事。1954年始发表作品。陆续有小品、戏曲、话剧发表和演出。年曾在《作品》、《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及港澳地区多种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故事等500多篇,约80万字。已出版散文集《山水情》。曾获地市级以上16个奖项,歌词《利英小学校歌》获全国世纪之声歌曲大赛银牌奖。1991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厅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佛山市作协文学创作秋实奖。
谭爱良 Tan Ailiang(1957~ ),笔名谭西。女。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年在湘潭师院中文系读书,任团干部。年在广州军区氮肥厂任政工科干部、团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年在清远市迳口水泥厂、宝盛木业有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1996年至今任清远市中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清远中医》、《清远医生》主编。1985年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散文集《笔泉流{》、《杏林采风》、《深邃的天空》。作品《岁月悠悠》获《人民文学》社、《女友》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光杯”文学大赛佳作奖。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此情绵绵无绝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