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倒众人划桨开大船踏 未必我不怜?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a/shimingtousu/44.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Additionally, a 404 Not Found
error was encountered while trying to use an ErrorDocument to handle the request.
Apache Server at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金钏墙倒众人齐欺凌,黛玉心宽贾敏看宝玉
  因金钏平日里跟着王夫人,府里的小丫头并婆子多是不敢得罪与她,见了面时与她说话也是小心翼翼,今日里那些婆子们既然听到了王夫人的话,自然是不会再惧金钏,所以真真的是下了狠手的打了五十大板,生生的是把一个娇俏的姑娘打得出气多进气少,看那金钏的模样真真的是好不凄惨,偏偏这时还有小丫头雪上加霜,只见王夫人房中的一个三等的扫地小丫头拿着金钏的包裹,看也不看金钏,就将包裹扔到了地上道:“金钏姐姐,喏,这是你的行礼,太太已经说了以后你就是院里的洒扫丫头了,金钏姐姐啊,您在地上休息够了没有,休息够了就赶快的起来,跟我去通铺,我数三下如果你在不起来的话,今天你就睡在这里吧,我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等你,一会我可是要去伺候太太呢,您还不知道吧,太太已经升我做了二等的丫头了,嘻嘻嘻再过不久您的位置可就是我的了啊。”  。4e0cb6fb5fb446d1c92ede2ed8780188《》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金钏看着那耀武扬威的丫头忍着气,慢慢的站起了身,摇摇晃晃的向前走着,那丫头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看着金钏慢慢的走向自己,她轻蔑的嗤了声对着金钏道:“走吧。”说完就转身向前走了也不管金钏是否跟的上。。2bcab9d935d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443cb001c138b20d6ce111《》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彼时辰玉已经回到了贾府,听到此事心中也是一阵的火起,想想自己妹妹来贾府的这段日子可以说是做不出户了吧,但是还是照原著一样的被传什么使小性、为人刻薄可见这是上面故意让传的,想来是王夫人要报宝玉被打之仇吧,哼,那个女人真的是该死,不过他的账本已经递了上去了,荣国府当家王氏的大名可也在那上面呢,想想原著中贾政一家可是被赦免的,不过现在有了与盐商勾结、侵吞国家盐税这罪证就算王夫人她再能为也是要被判上一个斩立决的,那个王夫人真真的是坏事做绝了,但愿上面那位拿到他心心念念的名单之后,就立刻的开始算账,这样也不用等大观园建起,贾府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假府。。b9《》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7eacb58afd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不过当辰玉看着黛玉时却是见黛玉心平气和的,不禁奇怪的问她为何,今日可是让她受了委屈的,黛玉听了自己哥哥的话,不禁一笑道:“我为什么要生气,这些也不过是贾府的下人要说的,而且我明知她们就是故意的要气我,为什么要衬了她们的意呢,再说了这又不是咱们林府,他们都是外人我自然是不会在意的,而且母亲也去祖母那里给我讨说法去了。。7eacb58afd  。fccb60fb512d13dfc4d5d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虽说我不在意但是母亲说了怕众口铄金,到时候在传到外边去,这可就不好了,所以才去找的外祖母,最好啊是能给荣喜堂那边一个教训,不过我看外祖母根本就不会罚二舅母的,她喜欢二表哥所谓爱屋及乌,为了二表哥外祖母也不会惩罚二舅母的。”说完黛玉朝着辰玉笑了笑。  。07e1cd7dca89a3b7ac3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辰玉无奈的点了点黛玉的鼻子道:“你哟”。他看着黛玉那模样也知道她是真的不伤心,说来也是,她自从来到了贾府就遇上祁玉失踪的事,终日里伤心担忧还来不及根本就没有和贾家的人有过多余的接触,所以说她对贾府根本就没有感情,所以才会如此看得开吧,不过自己的母亲可就未必不伤心了,毕竟这里是母亲心心念念的娘家啊。。2afe45《》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67e103be83c559be18d40c《》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对于贾敏辰玉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是好,他们一家在贾府里受到怠慢,贾敏总是认为这是王夫人之过,就算说贾母偏袒了宝玉,贾敏也是最恨王夫人,因为是她生的宝玉,所以也总是看王夫人各种的不顺眼,对于自己母亲的各种偏心她也只是找理由,说是贾母因为年迈所以被那个王氏给骗了过去,况且贾母人也老了,这贾府也不是她在掌家,所以说贾敏总是在给自己找各种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贾母对自己还向从前的吧,就算说是自己一家刚来时的那种尴尬贾敏在生气之后也原谅了贾母了。  。bbe7e3ba8a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有时候辰玉是真的想明着告诉贾敏,贾府不是良善之地,她的母亲也是在算计着自己的女儿,但是想来贾敏是不会相信的吧,毕竟贾敏为嫁之前贾母待她确实是如珠似宝,就算现在祁玉丢了贾母也是见天的过来安慰着贾敏,可见在贾母心中自己的母亲还是有些地位的,不过就是比不上贾宝玉罢了,哎,算了还是另想它法早日离开这是非之地吧。。59b90eebc542eb9d950b1e  。d79aacc2f1e369a511148fe《》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今日里贾敏心中却是也是高兴的因为母亲毕竟是为了她处罚了金钏,这最起码是断了二嫂一臂了,不过看二嫂当时的表现她恐怕是认为有没有这个丫头都无所谓的吧,她这人自己早就在还未出嫁时就看清了,惯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做什么第一件要事就是先想到自己,贾府的当家夫人,哼,贾府就是从她当家开始才慢慢的衰落了的,想来她自己中饱私囊不少吧,自己二哥不能袭爵她家的那个宝贝凤凰蛋就算说现在是得了母亲的宠,可是到时候也是照样的和那些人一样的得分出府里过日子。  。2abee131ebd1《》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原本贾母跟贾敏来信时说贾宝玉应天而降、生来衔玉人又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聪明伶俐隐约的提出了想让自己的黛玉嫁给宝玉的想法,她当时看了也是觉的母亲的这个主意是不错的,但是现在看看贾家的这个情形,她又怎么能把自己的女儿给推进火堆里呢,不说自己与那王氏不对付,就是那个宝玉她也是看出来了,这个孩子根本就不是良配,是的形容贾宝玉为孩子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那贾宝玉一直的被母亲养在内宅,现如今把他养的跟一个闺中的小姐似的,整日里鼓捣着胭脂,见天的混在那脂粉堆里,又不爱读书,不思进取,每日里之和小丫头们胡闹着,他根本就没有承担荣国府兴衰的意思,每日里只是享受着,荣国府给他带来的荣耀,却没有一丝丝的回报,就算说他是衔玉而生的又怎么样,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现在不努力的读书学习,多修习为人处世之道,将来也必不可能一飞冲天成为这大熙朝的栋梁之才。。0b1e3c4571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49c9adb18e44be042f63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贾敏想了想自己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女儿,要了摇头她就算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思也是不会让黛玉嫁到贾府的。。a880faf6fb5edc《》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b2f627fff19fda463cb386442eac2b3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贾敏回到玉兰苑,就去了黛玉房间,看到的就是辰玉在和黛玉说笑的场面,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贾敏心中也很是欣慰的,这个孩子从小就早熟最不爱的就是在自己和老爷面前撒娇,但是他却真真的是当的起长兄这一词,对待他下边的弟妹真真的是疼到了骨子里去了,黛玉身子不好时,这孩子就担心的每日为她送汤喂药,给她讲故事听,黛玉心情不好时辰玉也是时刻的安慰开解着自己的女儿,对自己的小儿子也是这样的,自从祁玉失踪后贾敏就越发的在意自己这身边的两个儿女了,如今看到黛玉无事她心中自然的是放下了一块大石。。e00da03b68《》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贾敏笑着推开的黛玉的房门,屋中的两兄妹见到贾敏进来皆是高兴非常的迎了上去,“母亲,你回来啦!”黛玉高兴的扶着贾敏的胳膊道。。28f0b8《》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4f4adcbf8c6f66dcfc8aa《》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是啊,今日里你外祖母处罚了金钏,断了那王氏一臂也算是为我女儿出了一口气啦”然后贾敏又笑了笑道:“你两不知那金钏向我求救,我看他可怜而且也想膈应那王氏,为那金钏求了情,那金钏说愿意日日茹素拜佛为你弟弟祈福呢,但愿她的诚意能够让你弟弟早日归家啊!”说完还双手合十的又向西边拜了一拜。。ae9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fbe180185cac7d243c5eb3《》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a684eceee76fc5bc843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插入书签 
手机网wap.jjwxc.net支持二维码阅读
↑返回顶部
第26章 金钏墙倒众人齐欺凌,
作 者 推 文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淮安市实验小学班级网站
快速登录 &&
     
淮安市实验小学
&&2009级8班的主页
班级小喇叭
& & & & & & &
班主任老师
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教龄11年。本科学历,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用心教学,用爱教育,与学生共成长!&
六年级八班班级简介
六年级八班是我们的家,每个同学都深爱着它。走进班级,迎接您的是53张活泼、可爱的小脸。在这个由25名男生、28名女生组成的大家庭里,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WBRstyle="F..
成长档案袋
明朝那些事1——童年、灾难、踏上征途
发布日期: 12:23:09 点击次数:42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要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为,他要吃饭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作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这就是十六岁时的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他想的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一年,他十七岁。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的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的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处?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们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都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哭莫过于此!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刘德干净利落的拒绝了他,原因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祈祷的唯一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但结果让他很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他知道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
&&&&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
&&&&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选择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觉寺,在寺里,他从事着类似长工的工作,他突然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还能结婚(元代),如果钱多还可以去开当铺。
&&&&但他们也需要人给他们打杂,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这些活自然而然的由刚进庙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朱重八一直忍耐着,然而除了要做这些粗活外,他还要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长明灯)。即使这样,他还是经常挨骂,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时候,他还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独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与自己相处了十余年的父母。
&&&&他已经很知足了,他能吃饱饭,这就够了,不是吗?
&&&&然而命运似乎要锻炼他的意志,他入寺仅五十余天后,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所谓化缘就是讨饭,我们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头禅就是:悟空,你去化些斋来。用俗话来说就是,悟空,你去讨点饭来。我曾经考察过化缘这个问题,发现朱重八同志连化缘也被人欺负。由于和尚多,往往对化缘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点,就指派领导的亲戚去,那些地方穷,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反正饿死也该,谁让你是朱重八。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点是在淮西和河南。这里也是饥荒的主要地带,谁能化给他呢?
&&&&然而,就从这里开始,命运之神向他微笑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没有顺风车可搭,是名副其实的驴行。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挨家挨户,山栖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考验,因为面对他的往往只是白眼、冷嘲热讽,对朱重八来说,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自尊,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的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朱重八毫无疑问是后一种。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朱重八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时,他仔细的回忆了这个他呆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这里得到的和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也许我还会回来的,朱重八这样想。
三、踏上征途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上天给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了下来,元朝的末日到了。
&&&&我们的谜底也揭开了,现在看来,脱脱坚决要求治黄河的愿望是好的,然而他不懂得那些反对的人的苦心,元朝那腐败到极点的官吏也是他所不了解的。现在他终于要尝到苦果了。
&&&&当元朝命令沿岸十七万劳工修河堤时,各级的官吏也异常兴奋,首先,皇帝拨给的修河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是可以克扣的,反正他们不吃不喝也事不关己。这就是一大笔收入,工程的费用也是可以克扣的,反正黄河泛滥也淹不死自己这些当官的。
&&&&这是管河务的,那么不管河务的怎么捞钱呢,其实也简单,既然这么大工程,必然有徭役指标,找几十个人,到各个乡村去,看到男人就带走,理由?修河堤,不想去?拿钱来。
&&&&没有钱?有什么值钱的都带走!
&&&&可怜的脱脱,一个好的理论家,却不是一个实践家
&&&&老把戏出场了,当民工们挖到山东时,他们从河道下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睛石人,背部刻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突然发现,这正是他们在工地上传唱了几年的歌词。于是人心思动。
&&&&这真是老把戏,简直可以编成电脑程序,在起义之前总要搞点这种封建迷信,但也没办法,人家就吃这一套。
&&&&接着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几天后,在朱重八讨过饭的地方(颖州,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了,他们的起义与以往起义并没有不同,照例要搞个宗教组织,这次是白莲教,当然既然敢起义,身份也应该有所不同,于是,可能是八辈子贫农的韩山童突然姓了赵,成了宋朝的皇室,刘福通也成了刘光世大将的后人。
&&&&他们的命运和以往第一个起义的农民领袖也类似,起义、被镇压、后来者居上,这似乎是陈胜吴广们的宿命。
&&&&尽管他们的起义形式毫无新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史书上,将永远的纪录着: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自古以来,建立一个王朝很难,毁灭一个却相对容易得多,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不是没有来由的。
&&&&在元代这个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朝代里,最高等级的蒙古人杀掉最低等级的南人,唯一的惩罚是赔偿一头驴,碰到个闲散民工之类的人,可能连驴都省了。蒙古贵族们的思维似乎很奇怪,他们即使在占据了中国后,好像仍然把自己当成客人,主人家的东西想抢就抢,想拿就拿,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在他们的思维中,这些南人只会忍受也只能忍受他们的折磨。
&&&&但他们错了,这些奴隶会起来反抗的,当愤怒和不满超过了限度,当连像狗一样生存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为了生存
&&&&这把火终于烧起来了,而且是燎原之势。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无力拯救危局。元帝国就像一堵朽墙,只要再踢一脚,就会倒下来。
&&&&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从种种迹象看,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起义是要冒风险的,捉住后是要杀头的,这使得他不得不仔细的考虑。
&&&&在很多的书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个天生英雄的形象,于是在这样的剧本里,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听说起义了,马上回寺庙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义军,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等等。
&&&&我认为,这不是真实的朱重八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做出一个可能会掉脑袋的决定的选择上,是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这样莽撞的一个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个有畏惧心理的人,他遭受过极大的痛苦,对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贵,一旦选择了造反,就没有回头路。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我认为这样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战胜自己,不畏惧死亡的英雄。
&&&&朱重八在庙里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规律的,但这枯燥而规律的生活被起义的熊熊烈火打乱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具体打乱这一切的并不是起义军,而是那些元的官吏们。
&&&&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如果吃了败仗,是要被上司处罚的,但镇压起义的任务又是必须要完成的,于是元朝的官吏们毅然决然的决定,拿老百姓开刀,既然无法打败起义军,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负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们当起义军杀掉。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的腐朽官吏为推翻元朝的统治实在是不遗余力,立了大功。
&&&&此时摆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势严重了,如果不去起义,很有可能被某一个官吏抓去当起义者杀掉,然后冠以张三或者李四的名字。但投奔起义军也有很大的风险,一旦被元军打败,也是性命难保。
&&&&就在此时,一封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是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朱重八看过后,不动声色,将信烧掉了。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
&&&&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
&&&&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
&&&&接下来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择朱重八面前有三条路,一、守在寺庙里二、逃跑三、造反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一个人,问他的意见,这个人叫周德兴,我们后面还要经常提到他
&&&&周德兴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给朱重八的建议是算一卦(这是什么主意),看什么条路合适
&&&&算卦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不过想要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种两亩地,孝敬父母,却做不到,父母负担着沉重的田赋和徭役,没有一天不是勤勤恳恳的干活,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躲到寺庙里不过想混口饭吃,如今又被人告发,可能要掉脑袋。
&&&&忍无可忍
&&&&那就反了吧!反他娘的!
&&&&这是一个真实版本的逼上梁山,也是那封建时代贫苦农民的唯一选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愿意打仗?在活不下去时,那些农民被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直至它的灭亡。
&&&&这是他们的宿命。
&&&&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也许不是那么厚道,他们也许有着自己的各种打算,但他们确实别无选择。
&&&&汤和就这样成了朱重八的第一个战友。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将陪同朱重八一起走完这条艰苦的道路。
&&&&然而汤和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居然是唯一一个陪他走完这条路的人。
版权所有:淮安市实验小学
制作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hwj.
学校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河南西路16号  邮编:223002
电话:6 0 传真:6
支持第三方统计代码 苏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颠倒众生 怜惜凝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