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已经看了5天,每天读一本书看8页,后面提问题还有22页没有看,提问题

六九街,实惠东东真不少,每天坚持签到还可赚零花钱,六九街,姐的最爱!
&追贴网全新改版,如果您喜欢,您告诉您的好友^_^
& & & & & 8 & & & & & &
作者:应侯范雎 提交日期: 11:43:18
    二、第二次华山之役   第二次华山之役发生在日月神教夺得《葵花宝典》的五年之后,结局出人意料的惨烈,十大长老落入陷阱,尽数被饿死在华山思过崖的山洞里,直到大约六十年之后,他们的尸骸才重见天日。   第二次华山之役与第一次一样,影响了江湖格局,都是被记入了武林史的大事。当时的著史者是正教人士,因此在他笔下,这个残酷的阴谋被描写成正义力量智取邪恶力量的伟大胜利。   或许要等到几十或者几百年之后,当所谓的正邪之争已经烟消云散,后人再来翻看这些文字,就会触目惊心,并且感到疑惑不解:究竟有没有正邪之分?魔教滥杀无辜,但那些自喻代表正义的正教人士同样也在杀人如麻;魔教阴险狡诈,但正教人士为了达到目的也会不择手段。   两者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魔教自喻是恶人,当然就该做恶事;正教则自喻为伟人,即使做恶事也为实现世界大同、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光明的世界里,等等等等。总而言之,为了高尚的目标做卑鄙的事情、牺牲掉弱者的利益,这都是逼不得已的,是理直气壮的,充满烈士般悲壮的煸情情怀。   因为觉得自己是高尚的,因为觉得自己天然地代表着正义,正教人士并不惮于做一些有违江湖道义,甚至灭绝人性的事情。比如五岳剑派挖陷阱将人活活闷死,比如华山气宗将同门剑宗赶尽杀绝,比如嵩山派将刘正风屠灭满门,比如华山派、衡山派、泰山派纵容嵩山派当众屠杀刘正风家人,受害者包括幼女幼童,再比如少林、武当要在恒山埋炸弹,以抹去一个山头的代价拼掉魔教主力。   正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在这样的江湖里,在这样的世界里,像风清扬、令狐冲、莫大、宁中则这样的人只能是被骗被利用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结局只能是遁世逃避,或者一死了之。生于理想,追尾坚硬的现实。      第二次华山之役的完胜是有偶然性的。五岳剑派的陷阱其实并不高明,浑身都是破绽,而十大长老竟然因此落入彀中,这只能说,五岳剑派的运气太好了。   赠送这好运气是日月神教,倘若不是日月神教内部对第二次华山之役意见有分歧,或者十大长老一上华山就大开杀戒,那么五岳剑派根本来不及施展阴谋。      何以见得“日月神教内部对第二次华山之役意见有分歧”?   证据在《笑傲江湖》第八章中,令狐冲无意间进入十大长老毙命的那个山洞,山洞里散落着十具尸骸,十大长老生前所用的兵刃,还有十数柄五岳剑派的长剑。   这个场景说明当初参与第二次华山之役的日月神教教徒只有十大长老。因为从十大长老被困到饿死,起码有十天间隔。倘若当时另有日月神教的人在场,他们应该有两种举动:   一、是共同被困在思过崖饿死,但是这样一来令狐冲发现的尸骸就该不止十具;   二、是杀出华山去搬救兵,五岳剑派在第一次华山之役中已经大伤元气,以日月神教的江湖势力,聚集好手发起二次进攻,解救十大长老,这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黑木崖上的高手也许来不及赶到,但只要调集关洛附近的妖魔鬼怪,就足够五岳剑派喝一壶的,具体可参考《笑傲江湖》中五霸岗群豪聚会与围攻少林一役。   即使当时功亏一篑,来不及解救十大长老,可是黑木崖得知五岳剑派以如此卑鄙的手段取胜,岂会善罢干休?肯定会有连绵不断的报复性攻击,首恶华山派估计很难再有宁日。但是这种报复性攻击并没有发生,可见黑木崖并不了解第二次华山之役的细节。   当然还有第三种猜测,就是说当时华山上除十大长老之外的日月神教教徒都被五岳剑派杀死在华山上,因此导致思过崖山洞中只有十具尸骸,同时黑木崖又不知道战役的细节。   不过这个猜测很难成立,即使当时真有直接死于五岳剑派剑下的日月神教教徒,估计也只是十大长老的随从等战斗力低下的后勤人员,不可能是日月神教的正规军。如果十大长老像《笑傲江湖》中贾布上恒山那样是带着大队人马上华山来的,他们深入险境,不可能轻易与手下分离,更何况当时敌人邀请他们进入一个黑黝黝的山洞,也不知道有没有埋伏,他们怎么可能会孤身入洞冒险呢?肯定是带着部下一起入洞。   对于五岳剑派而言,当时最有利的方式自然是引诱全部魔教教徒都进入山洞,然后一封了事,反正那个洞足够宽敞。何必再动刀动枪,增加己方死伤呢?   所以当时日月神教应该是有多少人上山,就有多少人进洞,然后就有多少人被饿死。令狐冲只发现了十大长老的尸骸,就说明上山的只有十大长老。   这就显得很诡异了。派出十大长老这种级别的特种部队,说明日月神教高层对于此役是极为重视的,但是倘若极为重视,又怎么会让十大长老裸奔上华山做孤胆英雄?   五年前,十大长老充当过一回孤胆英雄,虽然差点把性命断送在华山山脚,但那次的获胜方是日月神教。不过胜利的经验无法复制,因为此役与前一次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华山之役的战略任务简洁明了,就是抢书杀人,性质是斩首行动,讲究快、准、狠,所以人少好办事;而第二次华山之役志在报仇,隐然有大型会战的态势,要彻底打掉五岳剑派的气焰,那就必须倚仗人多势众,仅仅派出十大长老是很莫名其妙的。   这个显得有点精神分裂的举动,其实反映了黑木崖上决策层举棋不定,有人主战有人反对。十大长老也侧身于决策层之中,是主战派,可是结论总是悬而不决,最后十大长老决定单干,他们抛开组织,上华山去了。  
作者:应侯范雎 提交日期: 10:45:08
     毫无疑问,十大长老上华山是要报五年前的一箭之仇。   日月神教的报复性攻击历来是以残忍闻名江湖的,但是此役中十大长老显然没有打算血洗华山。从史料中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可以推测,第二次华山之役在初始阶段是一场符合江湖规矩,也符合双方高手身份的比武。   蛛丝马迹之一,是第二次华山之役的双方交战的地点。在第一次华山之役中,双方一见面就大打出手,结果血战爆发在华山山脚,这说明当时华山上下是有警戒制度的,从山脚到女玉峰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设有层层关卡。   在第一次华山之役后,华山派无时无刻都在担心魔教会卷土重来,警戒措施会因此更加严密。而且华山的地形以险峻著称,还没有捷径可走,“自古华山一条路”是全天下都知道的常识。所以十大长老要上华山,唯有两个方法,一是得到华山派的放行,二是硬闯杀出路来。   如果十大长老是硬闯上山的,那么战斗应该发生在山脚或者半山腰,而第二次华山之役的战场是在华山山顶,这说明十大长老上华山时并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   蛛丝马迹之二,是第二次华山之役的双方参战人员。与第一次华山之役相同,在此役中十大长老赶到华山,正好赶上五岳剑派都聚集华山开会。   前一章里说过,五岳剑派分布在中国东南西北各个角落,搞一次聚会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没有特殊原因,他们平时也不怎么搞聚会联欢。五年前,五岳剑派高层聚集华山,结果撞上了魔教入侵;五年后,他们再次聚集华山,结果又撞上了魔教入侵。   这难道是巧合?当然不是。五年前他们聚集华山,是为了研讨开发《葵花宝典》,而五年后他们聚集华山,是因为收到了十大长老的檄文,或者华山派江湖救急的通知。   早在五年前,十大长老的武功就高于五岳剑派,这五年他们刻苦钻研,已在脑海里将对方的武功破得一干二净,于是更加有恃无恐。只可恨五岳剑派悬隔太远,如果要走南走北逐一破解,光路费都可能超出部门预算,黑木崖的财务人员为人死板,估计还不好报销。十大长老嫌麻烦,索性早早发出挑战书,约好时间,华山上见。   蛛丝马迹之三,则是十大长老留在思过崖后山洞中的遗言。遗言由十六个字组成:“五岳剑派,无耻下流,比武不胜,暗算害人。”话说这十大长老是成名已久的老江湖,混的又是黑道,黑道人士都是实用主义者,无耻是他的本性,下流是他的爱好,只求结果不择手段,暗算害人那是家常便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今中了他人暗算,那是技不如人,怨不得谁,何必这么大火气呢?   原因在于五岳剑派的伪君子嘴脸。当时华山上并不是在进行一场殊死搏斗,有可能双方达成了某项决议(类似于《笑傲江湖》三战),以比武来决定某件事项。谁知道五岳剑派一开始动了杀心,所谓的比武根本就是引君入瓮的圈套,当然,十大长老未必没有预料到危险,但是艺高人胆大,他们自恃武功比五岳剑派高出不止一个档次,以为再厉害的暗算自己也能接得住,如果实在接不住,大不了脚底抹油,反正当时华山任他们来往,没人有能够阻挡。   但十大长老做梦也不会想到,华山派竟然会凿空半座山,搞这么大一个工程来设陷阱。他们原以为主动权在己方手上,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为那只有名的兔子,华山派就已经算准了他们会故地重游,然后早早挖下这么一个大坑,守株待兔。   华山派布这个局已经五年,如此处心积虑,超出常人的想像,当然防不胜防。十大长老难得善良一回,结果把自己害死了,后悔不已,所以心有不甘。   (据武林史记载,三百多年后,在山东武定县商家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商家堡主商剑鸣枉杀了“金面佛”苗人凤的家人,事后害怕,就在家中以钢筋铁板为原材料搞个性建筑,他家的客厅表面上是个客厅,实际是个大烤箱,商剑鸣打的如意算盘是把苗人凤引到烤箱里,然后把他烤熟。只是商剑鸣的运气没有华山派那么好,苗人凤还没来得及上当,就有辽东大侠胡一刀半夜杀到商家堡,取走了商剑鸣的首级。   不过那个客厅并没有浪费,十几年后,商剑鸣那个壮年守寡一直守到更年期,因为长期压抑从而导致心理偏激,比野蛮女友更野蛮不讲理的遗孀商老太,终于启动了烤箱,差点将包括“红花会”三当家赵半山在内的众多武林高手烤成焦炭。)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月神教的内部产生分歧?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役中的十大长老性情大变?   原因无它,《葵花宝典》作祟尔。  
作者:应侯范雎 提交日期: 12:18:47
  三、鸡肋!鸡肋!   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开始,《葵花宝典》是被日月神教期以重望的。   原先的镇教神功“吸星大法”并非是无可替代的,它既不像打狗棒法之于丐帮,是量身定作的武功,也不像《乾坤大挪移》之于明教,来自海外总坛。它只单纯的起到武力震慑的作用,没有任何附加的政治含义,所以只要出现威力更加强大的新武功,“吸星大法”完全可以被取而代之。何况“吸星大法”自身还有致命缺陷,修练者想换换口味,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实“吸星大法”背后也有阴谋的影子,阴谋的指向依然是少林。试想,天下只有一种武功可以彻底救治“吸星大法”修练者的顽疾,那是少林的《易筋经》,这事是否太过巧合?   而且“吸星大法”是以“化功大法”为主,揉合“北冥神功”而成的,武林史记载,“化功大法”是北宋后期星宿老怪丁春秋的独门武功,丁春秋在少林大会上被虚竹收服,被关押并老死在嵩山少林寺。谁能最终得到“化功大法”?答案不言而喻。那么,“化功大法”是如何流出少林,成为“吸星大法”?这个过程就很让人遐想了。)   十大长老将《葵花宝典》带回黑木崖。庆功宴后,满身酒气的日月神教高层聚集在密室里,教主从怀中掏出《葵花宝典》,越看越兴奋,盛名之下,果然不同凡响,“宝典上所载的武功实在厉害,任何学武之人,一见之后决不能不动心”。(《笑傲江湖》第三十一章,任我行语)   教主龙颜大悦,正要夸奖十大长老为神教做出卓越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突然,他的笑容僵住了。这个表情,莆田少林寺的红叶和尚曾经有过,华山派的岳肃也曾经有过,因为他们看到了那八个字:“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教主闭上眼睛,重重揉了一下,再看,依然是那八个字。   不知道是哪个缺德刻薄的前辈,还在旁边用蝇头小字提了两行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宫刑。哈哈!”另外有个叫汤俊的前辈则留了这么一句:“机会永远是给予那些善于去捕捉机会的人,那么捕捉到了以后,那些成功的人永远是那些已经具备了接受挑战的那一类人。割了吧,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教主听说过这位汤前辈,此人曾是江湖中著名的传说,百十年前以剑法纵横一时,江湖人称“大功皇帝”。关于此人的来历,一向众说纷纭,他自称师承“利国公”贾胄,不过这个说法遭到利国公后裔贾宝玉的否认,贾宝玉说翻看“贾胄利公府大观园学生录”,并无汤俊其人,而且宁国府向来只教拳掌,从不教人犯剑。   后来有好事者查到这位汤前辈其实师出神秘的“西太平宫”,此宫是史上有名的神秘组织,不教拳掌只教使剑,是以弟子多以剑术见长,而此宫的奇怪之处在于,弟子功成名就之后,多会隐匿师承。后来有个弃徒叫于进勇的,据说因为某次溺水时间过长,导致脑中氢氧化合物超标,被逐出师门,他在江湖中高调宣扬“西太平宫”的存在,这个神秘的组织才逐渐浮出水面。   但是为什么“西太平宫”的弟子要隐匿师承?这成为武林史上一个著名的不解之谜。现在教主找到了答案,原来“西太平宫”的教材就是《葵花宝典》,所谓“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代价就是成为一个不完整的阉人,在自欺欺人中获得世俗的名与利。   教主并不是历史爱好者,对于解谜历史没什么兴趣。他叹了口气,扬了扬手中的那本小书,问道:“你们都看过了?”   十大长老表情尴尬,不作声,表示默认。教主将《葵花宝典》递给身边的光明左使、光明右使,两人的失望之情也溢于言表。   事情至此,《葵花宝典》当然不可能取代“吸星大法”成为镇教之宝,哪怕它所载的武功可能天下无敌。黑木崖上上下下几千号人,算上外围的那些黑道份子,有数万枭雄,如果由一个阉人来出任教主,日月神教颜面何在?   虽然实之无味,但由于《葵花宝典》中的武功实在令人动心,弃之可惜,教主只好高呼“鸡肋!鸡肋!”打算束之高阁不提。  
作者:应侯范雎 提交日期: 12:18:45
     但是也有人不甘心,谁呢?就是远征华山,为《葵花宝典》流血流汗的十大长老。   十大长老向教主请求,由他们十人组成学术科研小组,进行研究解码《葵花宝典》,或许,不用自宫也能成功。这事对神教有益无害,教主当然准奏。   接下来的事就众所周知了,十大长老的这项专项研究进行了五年,主要研究成果是将五岳剑派的剑派破得干干净净。据后世的史学达人方证和尚与冲虚老道推测,“魔教十长老武功虽高,但要在短短五年之内,尽破五岳剑派的精妙剑招,多半也还是由于从《葵花宝典》中得到了好处”,其实这个猜测未必准确,很难说十大长老究竟是因为受到《葵花宝典》启发,还是因为他们在这五年内心无旁骛,不知不觉就提升了武学造诣。   不过十大长老很乐意将这个成果归功于《葵花宝典》,毕竟《葵花宝典》是他们的政绩,《葵花宝典》越重要则他们的功劳越高。其实十大长老煞费苦心地要破解五岳剑法,这个举动的动机是很耐人寻味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报仇,完全用不着费如此周折,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五岳剑派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何况五年前他们还下重手还杀掉了对方一大批高手,导致五岳剑派青黄不接,许多精妙剑招都失传了,而五年来他们勤练不缀,更上层楼。如此一消一长,二次开打,五岳剑派就是一陪练的丫环,是给公子爷送乐子来的。   而十大长老如此费心费力,不仅要在拳脚上取胜,还要在理论高度瓦解对方,那哪是黑道作风?那简直就是知识分子的嘴脸嘛。讲理论的流氓就不再是流氓了,而是政客。十大长老此举,可远不止是为了报仇,而且还有更深的企图。   这企图是什么呢?答曰收服五岳剑派。      在《笑傲江湖》第八章里,令狐冲首次见到石壁上的武功,他的感觉是天塌下来了,认为“五岳剑法今日在江湖上扬威立万,实不免有点欺世盗名,至少也是侥幸之极。五家剑派中数千名师长弟子,所以得能立运于武林,全仗这石壁上的图形未得泄漏于外”。这种崩溃感出现得恰在其时,冲淡了令狐冲初恋失败的挫折感。   人同此心,换了其他对五岳剑派有感情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崩溃,而且在五岳剑派中浸淫越久,武功越高,他崩溃时反应就会越强烈。如果这事发生在今天的社会,五岳剑派可以通过向政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进行自保,不过明朝的政府才不管这档子事呢,五岳剑派只能自认倒霉。   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理解,十大长老为何敢于抛开大部队孤军深入,他们何止是有恃无恐啊,他们简直就是奥特曼去打鸭嘴兽。   十大长老虽然不是为了杀人而来,但是他们要做的事其实比杀人更加残忍。他们要通过比武,让五岳剑派明白这么一个残酷的事实:你们已经被判了死刑。因为你们的武功已经什么都不是,只要大爷们愿意,可以让江湖上任何一个阿狗阿猫都学会破解之道,看五岳剑派的弟子以后如何行走江湖?只要大爷们愿意民,以后任何一个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门派都可以上泰山、嵩山、华山、恒山、衡山作威作福一番,体会做武林高手的快感。   什么?要杀人灭口?首先,请掂量一下,你们有能力杀我们么?其次,杀掉我们也没有用,黑木崖上还有一本。(当然,这一句只是恫吓,十大长老根本没有在黑木崖留下备份)   对于五岳剑派而言,这是绝对是灭顶的灾难,赫赫有名的大家闺秀沦落为人尽可夫的青楼女子,那种恐惧绝对使人生不如死啊。   有这份恐惧威慑,十大长老可以任意摆布五岳剑派。在他们的计划中,最好的结局是收服五岳剑派,迫使其归顺日月神教;当然这个结局过于理想化,可能性不大,那就退一步,迫使五岳剑派脱离正邪之争,从此不再与日月神教为难;倘若五岳剑派非要做贞节烈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就逼不得已,只好迫使五岳剑派解散。   不管哪种结局,都是完胜。知识就是力量啊,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仗赢得太漂亮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十大长老作梦都没有想到,五岳剑派根本没给他们开口勒索的机会,比武比了一半,就将他们骗入陷阱,一埋了之。  
作者:应侯范雎 提交日期: 14:25:37
  四、分裂的阴影   因为不幸阴沟里翻船,十大长老只能将研究成果刻在华山思过崖的石壁上,同时留下不少书法作品表达自己对五岳剑派的独到见解。“石壁上刻着十六个大字:‘五岳剑派,无耻下流,比武不胜,暗算害人。’每四个字一排,一共四排,每个字都有尺许见方,深入山石,是用极锋利的兵刃刻入,深达数寸。十六个字棱角四射,大有剑拔弩张之态。又见十六个大字之旁更刻了无数小字,都是些‘卑鄙无赖’、‘可耻已极’、‘低能’、‘懦怯’等等诅咒字眼,满壁尽是骂人的语句。”(《笑傲江湖》第八章)   十大长老都是江湖成名人物,估计平时也应该有点高人风范,不过死前这个歇斯底里表现与高人云淡风清的形象相差甚远。这种愤懑,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即将到达终点,还因为他们的政治抱负就此夭折了。   十大长老毫无疑问是有政治抱负的,他们如此积极的参与争夺、解密《葵花宝典》,除了要光大神教,也挟带着私心。   端倪发生在十大长老破解五岳剑法之后,按理说,日月神教给十大长老带薪休假搞研究,还拨给研究经费,出了研究成果应该首先呈报教主,起码也应该做一份备份存在黑木崖的档案室。而十大长老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不动声色地隐瞒了研究成果,却向教主提议要进行第二次华山之役。教主心想你们上回搞得灰头土脸重伤而归,怎么不吸取教训呐?上回打华山是抢《葵花宝典》,如今华山一没武功秘笈二没绝世美女,你们瞎折腾什么呀?于是不准。   然而十大长老竟然无组织无纪律,私自下山去了,他们想做什么呀?   莫非是想一举拿下五岳剑派,好给神教成立多少多少周年献礼,或者献给教主多少多少年辰一个惊喜?   献惊喜是当然的,不过献惊喜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狠狠地露一下脸,让全教上下都知道,是十大长老独力承办,替神教立下了不世出的功勋。这些年五岳剑派给神教制造了这么多麻烦,现在终于被我们神通广大的十大长老给收拾了,兄弟们,是不是特解气啊?   那么,十大长老费尽周折要露出这个脸,目的何在呢?      从《笑傲江湖》中可知,日月神教的上层架构从高到低依次是:教主、光明左使、光明右使、十大长老,排名一般按功勋、资历晋升,其中光明左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暗含有嗣君的意思。当年任我行先将东方不败越级掇升为光明左使,然后指定为下一任的教主的;向问天也是先由光明右使升任为光明左使,后来才接替任盈盈为教主的。(至于任盈盈“圣姑”一职与任我行差点授予令狐冲的“副教主”一职,应该都是特例,不是常设职务)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当时教主驾崩之后,接任教主应该是当时的光明左使。十大长老应该是与光明左使、右使同辈,如果他们中间有人——十大长老中以风雷堂长老地位最高,就假设是风雷堂长老吧——萌生了想到教主的念头,那就必须先要等光明左使上位、驾崩,即使他能熬到那一天,也肯定垂垂老矣,这辈子算是完蛋啦。   幸好,日月神教中除了教主一人的地位不可撼动,其他人的地位都是不固定的,嗣君的地位也是不固定的,任我行越级掇升东方不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不固定让风雷堂长老看到了希望,他只要在当时教主驾崩之前得到青睐,还是有可能被立为嗣君的。   因此,风雷堂长老必然要与当时的光明左使争宠。争宠的途径不外乎对下笼络人心,对上立功献媚,这两项风雷堂长老都做得十分到位。   从《笑傲江湖》中可知,十大长老内部其实也有高下之分,也是有利益之争的,比如东方不败时代的白虎堂长老上官云与青龙堂长老贾布就是貌和神离,相互猜忌,其余几大长老也是各怀心思,面和心不和。而在百年前,十大长老却进退如一同生共死,如此团结,其中肯定有风雷堂长老从中斡旋的功劳,其得人心。   而铁板一块的十大长老主攻第一、第二次华山之役,抢夺《葵花宝典》,破解五岳剑法,倘若真能消除五岳剑派这个心腹大患,那可真是大功勋,不给升官,教主都没法给底下教徒交待。可惜,十大长老出师未捷身生死,怀着满腔抱负肥沃了华山的花花草草。  
作者:应侯范雎 提交日期: 16:39:01
  楼上的,我买了“尊严”牌人居集装箱,幸福生活有保证。
作者:应侯范雎 提交日期: 13:53:33
  十大长老与光明左使争宠,那当时教主是什么态度呢?这在《笑傲江湖》中根本没有线索可寻,只有根据中国历代政治的常态来进行推测。   教主未必会反感属下争宠,就如中国古代历任皇帝都喜欢臣子之间有一些纷争,如今某些办公室政治中,领导也喜欢下属闹些矛盾一样。因为这些纷争与矛盾都需要皇帝或领导来充当仲裁者,这可以体现他们的权威,增加手下对他们的依赖,有利于统治;   不过,争宠行为也该有个度,打情骂俏可以,小打小闹可以,扒屋拆房可不行。没有一个皇帝会喜欢臣子大规模结党,在朝堂上搞党争,也没有哪个公司领导会喜欢下属正事不做,整天勾心斗角。十大长老做得有点过火,他们这是中高层干部联合起来,向领导逼宫,咄咄逼人的架势不只是在寻求仲裁,同时也是在向教主施加压力。所以有理由相信,教主心中对十大长老是有意见的。   但是,教主又不得不对十大长老做出让步。因为十大长老分别掌管着日月神教各堂口,手下副堂主、香主一大群,是手握实权做实事的实力派,当时又风头正健,是黑木崖上下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此时教主必须表现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否则会影响自己在教众心中的地位。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日月神教内部有嗣位之争,但这未必是件坏事。嗣位之争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组织,上至朝堂下至草莽门派,都不算新鲜事,即使在今日,两个副经理争一个经理的职位,两个副处争一个处长的位置,也会彼此下绊子穿小鞋,打得头破血流的。所以嗣位之争是江湖常态,只要双方手段光明,理性竞争,这不是坏事,反而是激励属下奋发向上的好事,“升职”历来都是挂在领导嘴边可望而不可及的胡萝卜。   十大长老与左明左使的嗣位之争也是江湖常态,从效果来看,十大长老奋发图强,做的事对神教有益无害。虽然稍稍显出了点跋扈的苗头,可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尚在教主可控范围之内。   如果不出意外,这场纷争应该可以得到解决,教主最终会做出裁决。当时日月神教的内部环境应该还是很健康的,教主不可能像东方不败那样无法无天,他必须要顾及广大教众的心理,顾及教内实力分布的实际情况,因此他的裁决不至于偏颇得让人无法接受。而只要教主最终表态,这场嗣位之争就会偃旗息鼓——嗣位之争每隔几十年,每到教主年老体衰之时,都会周期性发作。这是一种良性竞争,原本并不足以大惊小怪。   但是十大长老在华山意外的死亡,使得形势急剧恶化。   先前说过,十大长老是实力派,直接掌控着日月神教中下层教众,既然他们怀有政治抱负(当然也可以说成政治野心),那他们必定会在中层教众中培养自己的亲信,同时有意识地在下层教众中美化自己。这些举动必然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十大长老在日月神教中下层有极高的威望,在普通教众心目中,十大长老的地位也许崇高得仅次于教主。   然后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十大长老失踪了。做为远离日月神教权力中枢的中下层教众,他们根本不知道黑木崖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只隐约听说了一些关于“第二次华山之役”的闲言碎语,然后,十大长老就杳无音讯了。   不久之后,五岳剑派在江湖上大肆宣传,说魔教的十大长老不自量力,上华山挑战,结果邪不压正,恶贯满盈云云。   日月神教中下层数众显然不会接受这种宣传,五岳剑派到底有几斤几量,他们是摸得很清楚的。五年前十大长老对阵五岳剑派就已经不落下风,何况这五年来十大长老武功大进,而五岳剑派则尽在忙着出殡送葬。   在十大长老的亲信中,肯定会有人知道发生在神教上层的嗣位之争,但却又只知道个大概,然后他们用自己的臆想来补充相关细节。   于是流言遂起,所有流言都指向同一方向:阴谋。   很多人相信,十大长老的暴毙是因为参与了嗣位之争,黑木崖上的某些高层将下任教主宝座看做囊中之物,容不得他人来分杯羹,十大长老肯定是中了他们的暗算,不知死在哪个犄角旮旯了。具体细节有下毒酒版式本,鸿门宴版本,美人计版本,等等等等。   古往今来,大多数流言只代表情绪,并不代表事实真相,而谎话传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处于风头浪尖的黑木崖高层就很尴尬了,这种事无法自证,越描越黑,而华山派那边又在不停地庆祝胜利,今天一个新闻发布会,明天一个联欢晚会,闹得沸沸扬扬。最后黑木崖只好就坡下驴,公告全教:“十大长老在华山以身殉教”,然后又很隆重地举行葬礼,给十大长老立了衣冠冢——即便如此,许多坚持阴谋论的日月教徒依然表示不相信。   为了安抚教众的情绪,教主还将那本根本没有人修练的《葵花宝典》列为镇教之宝,作为“上代教主传给下一代教主”的信物,以表示“神教是不会忘却十大长老的,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功勋永存。”      由于十大长老是擅自行动的,所以黑木崖上并无人了解那天华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教主与光明左使、右使心里也知道,按照实力对比不应该是这种结局,那是怎么一回事呢?莫非华山上隐匿着前辈高人?这还真说不定,正教的家伙就喜欢干这种故弄玄虚的事情。   教主博学多才,马上就想到了北宋年间少林藏经阁的那位老年清洁工,“如果华山上也藏着这么一位人物......”教主倒吸一口冷气,“十大长老分明就是送上门的肉包子。看来正教的朋友还是很含蓄的呀。”   因为敌情不明,遭受重创的日月神教尊从武林中的传说人物菊花教主的宝训,一改此前睚眦必报的作风,变成为一只“受伤的小兽,独自跑进洞穴舔舐伤口”。在日月神教的字典是没有“忍辱负重”这个词的,黑木崖的此次妥协被视为软弱,甚至被解读为“与正教有默契”,有关阴谋论的说法更是尘嚣日上,相当不和谐。   渐渐地,日月神教内部产生了分裂。十大长老死后,少不得要提拔一批新贵来接替他们的职务,新十大长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前十大长老的亲信或者副手。教主提拔他们,一方面是为了照顾舆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长期在基层,熟悉业务,在非常时期可以顺利交班,不至于出现断层。   而这部分人平素就可能对高层领导颐指气使的官僚作风看不顺眼,又与实心干事的十大长老一起扛过枪,没准还一起嫖过娼,是铁打的男儿交情。十大长老死得不明不白,教中竟然不闻不问,可不是让兄弟们寒心?(能候补入权力中枢的新长老,政治觉悟都是不低的,他们并不相信十大长老死于教内阴谋这样的无稽之谈,但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流言)   新长老们一补入权力中枢,不敢对教主发飙(有“三尸脑神丹”,谁敢对教主发飙!),就使劲与嗣君光明左使为难。而光明左使既然能混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岂会怕你们这些新贵椤头青?   于是两派人马接着十大长老生前的话题,上演第二幕。十大长老生前,光明左使那一派落于下风,如今风水轮流转,新长老们落于下风。   这两派对于《葵花宝典》的态度是完全相反的,光明左使知道这本秘笈没法修练,是个鸡肋,神教的第一镇教神功依然是“吸星大法”;而新长老们并不知道“欲世神功,引刀自宫”这件事,(此高度机密原本只由教主、左右使、前十大长老知道,后来教主将《葵花宝典》定为历任教主间传承的信物,不再随意示人,新长老们因此无缘翻阅《葵花宝典》)为了推崇前十大长老的功绩,新长老们使劲地推崇《葵花宝典》,认为它才应该是神教的第一神功。   尽管相互鄙视,但这两派并没有像后世的华山剑、气之争那样,激化到你死我亡不共戴天的程度,用今天的话语来形容,两派的矛盾依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但即便是人民内部矛盾,也并不容易消弥,就如慢性病一样,疼得不轻不重,死不了治不好,还得随时提防病情恶化。此后几十年,这个慢性病时好时坏,直至任我行担任教主之时,冲突依然存在,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叫东方不败的人,冲突终于激化成敌我矛盾。  
& & & & & 8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升思想深度的50本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