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该全面放开二胎时间预测吗

总策划:无影风  总编辑:太乙  责任编辑:钱钱  设计:lisa  人物设计:Rita、lisa  编辑:心心 加贝 karashow 向阳花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号   陕新网审字[号
all rights reserved在线人数10664人
头&&衔:热血老兵
应该全面放开二胎,故将此帖转发
关注 阅读设置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全幅2/3幅1/2幅跟帖显示为
表状树状跟帖内容
全部楼主直播
阅读(192) 回复(7)
15:03:54 已赞(1) 快速回复
中国应该放开二胎生育政策
楼主:时间: 10:29:10 点击:921 回复:1
  中国应该放开二胎生育政策( 08:34:00)[编辑][删除]转载▼标签: 杂谈
  《三湘都市报》刊登了《挡不住的生子冲动,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的文章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到底是需要猛回头,还是慢慢游?放开派认为,要停止计划生育,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下降。坚持派则认为,一胎制应至少再坚持三十年。我想对中国的计划生育问题也谈一点看法。
  人类社会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是靠什么来调控的?长期以来基本上靠的是战争饥荒和疾病。但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变得和平,没有了战争;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靠战争饥荒和疾病控制人类快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然而,这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经济繁荣,建立起了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妥善地解决了人们的养老问题,使人人老有所养。于是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人们在生儿育女方面能自觉地调控生育了。人口出生率又进入了自觉调控的时代。从而避免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看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人人有了养老保障,育龄夫妇都能自觉地调控生育,而不愿多生以影响自已的生活质量了。就拿我国的台湾地区来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增长率也是很高的。但由于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样较快,很好地建立起了养老保障制度,同是中国人的台湾人,就能自觉地调控生育。育龄夫妇并不需要政府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农村育龄夫妇,现在由于政府在推行养老保障制度,也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一般也不愿多生了,只要头胎是生了男孩的大多不愿生二胎了。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南为了控制人口出生率,对育龄夫妇实行强制结扎措施。抄家炸房子的暴力手段都用上了。现在的乡镇干部并没有这样做,人口出生率也得到了较好地控制。就是人们把养老寄托在了社会保障上,从而有了些生育调控自觉性的结果。
  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呢?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也并非必然现象。那时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等体制方面存在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尤其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发展几乎停止,人家快速前进,我们原地踏步,导致中国经济跟世界的差距愈来愈大,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面貌无法改变。因此,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建立起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养儿防老仍然是人们唯一的选择,多子多福希望多生几个儿子以便更好地防老,仍然是生活的真谛。这时既没有了战争饥荒和疾病来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又不能自觉地调控人口出生率,于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只有靠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了。
  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体制问题是终究要解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掀起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尽管其他方面的改革没有同步跟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更快速度发展。现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紧锣密鼓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也为期不远了。一旦这些体制改革成功,中国将迅速走向强大。长期来的贫穷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而变得繁荣富强起来。这时,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都会切实建立起来。人们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就会彻底改变。在生儿育女问题上就不再会认为多子多福,相反为了追求自已的生活质量也会自觉地调控生育。而无需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只是特定环境下的无奈之举。并非中国人苛尔蒙分泌特多,人人都是生育机器。随着这种环境的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也会随之取消的。把计划生育看成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显然是静止的观点,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邓小平在香港回归中国时,大胆地承诺香港的社会制度五十年不变。现在看来需要邓小平作保证吗?香港的社会制度又岂止是五十年不变?这些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事过境迁要改变是必然的。
  而且,我相信中国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体制改革都会在今后几年内完成。那时中国就会迅速强大,经济繁荣富强起来。而随着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全建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最迟不得超过十年就会取消。因此,现在完全应该放开二胎生育。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副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不立即放开二胎生育,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尝到更多的苦果。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也是对下一代负责。现在这么严厉地实行计划生育,到时又像台湾和那些发达国家一样要奖励生育。这不是又在拆腾吗?
  衡阳柏坊铜矿唐铁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全面放开二胎应未雨绸缪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罗书臻
   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负责人就公众高度关注的“二胎”问题作出回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还没有时间表。
  面对全面放开二胎的呼声,卫计委的这一态度可以理解,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各地正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政策对中国人口走向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尚待评估,连“单独二胎”有的省还没有实施,要国家卫计委对全面放开二胎的时间表表态,估计也是勉为其难。
  但时间表没有,并不代表国家没有相关的考虑,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表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应该从现在开始,研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包括配套措施和一系列制度安排。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呼吁全面放开二胎,赖明勇等代表表示,将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全国政协委员王名认为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方向应当从限制生育转向放开生育。
  可以说,“全面放开二胎”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民意,同时,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的一系列调查也表明了放开生育还有很大的空间,一项受到学界一定认同的测算显示,如果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不会造成所谓的“井喷现象”,对人口增长的冲击非常有限。
  “生育不像自来水可随意开关,少子化一旦成为常态,逆转极其困难。”已经连续四年提出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黄细花代表认为,其他国家的经验已印证,限制性政策逆转后的生育率反弹非常有限,要恢复到更替水平难上加难,单独二胎政策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失独老人、用工荒等一系列问题,都表明了我国“人口红利”优势正在趋于消逝,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的状况——体力劳动者薪水高涨,脑力劳动者薪资却越压越低,也表明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时候,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包括全面放开二胎不能不说是大势所趋。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转变,现在居民的生育意愿与过去相比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我国人口政策到了该调整的关口,全面放开二胎即使没有时间表,也该有通盘的考虑,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要好。
责任编辑:周利航
相关新闻: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5日举行了隆重的...&&nbsp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8276)京ICP备号您好, []|
二胎政策何时全面放开?
“一代之约”已到 全面放开二胎呼声高涨
有关计生政策调整的言论上演了多次罗生门,二胎政策正处历史关口。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在每年的两会中都会成为热议的话题。而近年来,也不时会传出中国将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的消息。不过,国家计生委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出来辟谣:“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计划生育政策已执行超过30年,兑现承诺时间点已到
去年8月,伊朗宣布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斥资1900亿里亚尔(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鼓励民众多生孩子,以阻止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中国民众对计生政策的讨论。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始于1980年。当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开始转变为严格控制二胎和独生子女政策。该公开信同时还提到,“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如今,“一代之约”的时间已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结婚生子年龄。而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都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官方权威学者从反对到赞成 各界呼吁“一胎”松绑
2009年底,保守派权威、计划生育副总设计师田雪原在人民日报撰文,抛出 “二胎方案”,而长期支持计生政策的国情专家胡鞍钢也呼吁对人口政策重新调整。这被解读为“计生领域内部也发出了不同声音”。
胡鞍钢最初赞同计划生育政策时提出中国资源紧缺,应进行人口控制以防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现在他提出,“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现在的资源已经能够承受起人口政策的调整。
日,15名学者联名向全国人大上书,呼吁松绑二胎政策,要求在尊重公民生育权的前提下,让公民自主、负责任地生育。他们认为,人口政策属于国家战略政策,短期不是非常紧急,但是长期不调整,等问题出现则没有了调整的机会。
有“忧民哥”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表示,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极低的国家之一,他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呼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宽生二胎。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年提出相关建议,但一直没有得到国家计生委的回应。
“一胎”负面效应集中凸显 基本国策面临新挑战
笛妈的女儿1983年出生,大学毕业后留校保研,之后又公派美国读博,2008年5月在美国遭遇车祸去世。
失独父母 老无所依
女儿去世一年半以后,笛妈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几乎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之间的所有来往,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
像笛妈这样的家庭,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每年新增有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
十年之前的愚人节,王德林和妻子李桂芬和笛妈一样,也失去了自己唯一儿子。在李桂芬的电脑里,收藏着她为儿子建的悼念网页。她常常专注地盯着网页上儿子帅气的照片发呆,一盯就是半天……2006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每天都活在沉痛的回忆中,夫妻二人决定搬家。王德林说:“既要回避儿子工作学习过的地方,又不能回老家,害怕亲戚朋友异样的关心,索性选择了陌生的城市珠海。”
王德林说,自己和妻子都非常迷茫,不知道会落得个什么下场,“我们不怕死,就怕死不了。死了就算了,就怕要死不活地躺在床上,又没有人来照顾。”。
随着我国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老年,“失独老人”和“失独家庭”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当“失独老人”年老体衰,需要孩子照顾时,不仅孤立无援,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老无所依加精神寄托的缺失,使这一人群成为计生政策的间接牺牲品。
未富先老 劳力短缺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181,其中城市为0.8821,乡村为1.4375,镇为1.153,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总和生育率2.1。
总和生育率水平过低,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老龄化加快,同时劳动力总量减少,养老负担加大。据2009年数据显示: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5%。有学者判断,从2013年开始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预计,中国老龄化速度在未来十年还会加速,在年左右,由于大批老年人都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全部进入老年,最高峰时期,中国的老年人人口会达到约4亿。
3月7日至9日,黑龙江一家企业连续三天参加招聘会,却硬是没招到一个力工,“5年前,800元就能轻松招到个力工,可现在即使涨到了3000元,却还是招不到。”企业招聘主管无奈地感慨。年轻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在沿海地区更加普遍,已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二胎”的代价:解聘与败诉,躲藏与强制流产
在广大农村,很长一段时间内计生标语是计生宣传的主要形式,这些标语往往冷漠、强制甚至带有恐吓意味。
安康7个月大胎儿被强制流产 引爆基层粗暴执法质疑
日15点40分,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因为无钱交纳4万元的超生罚款,在经历70多个小时的生死逃亡后,已经怀孕7月的农妇冯建梅被强制引产。引产剂注入身体后,冯建梅并没有痛感,但心却撕裂成碎片。那一刻,是这位母亲出生以来,最绝望的一刻。6月4日凌晨三点,在被强制注射引产剂36小时后,冯建梅腹内的死胎被排出体外。这个7个月大的胎儿,已经近乎发育完全。一周之后,冯建梅与死胎的合影被上传到网络,引发轩然大波。
经媒体曝光后,当地多名官员被处分,但这个7个月大的孩子却已经长眠老家山上。父亲邓吉元一直没有去看这个被强制引产的孩子,他说,“不想去,触动那些,挺伤心的”。
近年来,类似“陕西镇坪强制引产事件”等计划生育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一些基层政府和计生干部把社会抚养费视为权力寻租的工具,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在倡导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今天,无论是人口学界的专业研究成果,还是计生政策在基层变异引发的负面事件,都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和警惕。
"超生教授"杨支柱:“二胎“抗争的坎坷之路
有人在为放开二胎奔走呼吁,也有人正在为生育二胎倔强地抗争。
杨支柱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名教授,2004年,38岁的杨支柱和陈虹结婚。2006年,陈虹怀上了第一胎,生下了女儿若一。三年之后,2009年,陈虹再次意外怀孕。她的态度与丈夫一样,同样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年底,他们的二女儿若楠出生。  
随后,杨支柱因为超生被学院解聘。2010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计生委指控杨支柱夫妇“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向其征收“社会抚养费”240642元。杨支柱曾两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海淀区计生委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决定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但均被法院驳回。
杨支柱夫妇此前已经料到处罚不可避免,他也不是没有办法逃避,但最终他们都放弃了,“因为怕麻烦别人,因为觉得没有尊严”。
熟悉杨支柱的律师周泽表示,杨支柱一直批判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合理,“不合理的东西为什么要去追求?可能是秉性的东西在起作用,一种潜在的意识,认为不合理,就用行动去抵制。”
“二胎”何时放开?国家计生委说时间来回答
计划生育政策之下,“三口之家”成为中国最典型家庭结构。而政策干预的结果之一是人口性别比越来越高。
撤并计生委,为停止计划生育取下了紧箍咒?
“放开二胎”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持续升温,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但同时也提到,“要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被媒体解读为是政府释放的一种新信号。
北大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计划生育内容,表明我国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但不排除微调或试点新二胎政策的可能,两者并不矛盾。新形势下的许多问题也要纳入思考,比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地区人口分布不均等都是人口政策设计的重要方面。 
而3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显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被撤销,并与卫生部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计生政策调整的关口,以“控制人口”为首要目的的计生委已无存在土壤。拆分计生委,被普遍视为下一步计生政策改革的前奏。
生育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国家计生委仍不松口
对于计生政策调整和改革,业界大致有三种思路。一是强调分省、分步骤放开二胎生育,首先分批放开“单独”家庭二孩生育;二时呼吁尽快废除二胎生育限制,逐步过渡到鼓励生育制度;三十强调立即放开生育管制,实现生育自由。 
计生委的官方方案,就是第一种的分步放开“单独”家庭二胎生育。实际上,吉林、辽宁、江苏、安徽、福建、天津、上海等地已开始在农村试点“单独家庭”放开二胎。国家计生委内部也有不少人士对此持支持态度,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近日就表示,下一步还将逐步考虑扩大单独家庭二胎制试点城市的范围。这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放开二胎的曙光”。
但计生委官方却从未对计生政策松口。比如国家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就表示,“大部制改革不意味着计划生育工作被削弱,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仍是今后人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老龄化是社会进步表现,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是饮鸩止渴。”
而对何时全面放开二胎,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的答案更让人心里没底,“大家等待吧,时间会回答这一问题,给你们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显然,王培安的回答并不令人满意。多大范围的人群能够合法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力,依然还是个未知数。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计划生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生育水平,还需要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组成。改革的最终方向,必然是指向计生政策的调整,但如何调整,仍存玄机。
你赞同现在全面放开二胎吗?
将投票分享到: 微博
专题评价:
韩正:希望腾讯网友多关注“上海发布”官方微博。
制定25个指标小康监测体系,2016年达到80%小康。
回首十年前最难忘的是我们姐妹去北京旅游,遇上了非典。
我们几个兄弟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现在都还是光棍。
十年前我们相识在一个学校,十年后我们结婚了,很快就有宝宝了。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网编札记”官方微信;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添加“网编札记”,与我们互动。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放开二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