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什么小说?像 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 林语堂《京华烟云 林语堂》之类。。冷门的也算。。比如

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字体大小:小中大
读书札记-----鲁迅和林语堂
&&& 鲁迅和林语堂都是上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学大家,而且两人的交往颇厚、但宿怨也深。所不同的是,长久以来,因政治原因,大陆的读者只知有鲁迅而不知林语堂何许人也,而台湾的读者恐怕亦同样如此。
&&& 我了解鲁迅的作品是在很小的时候了,那时候除了八个样板戏的剧本和《金光大道》之类垃圾作品,唯一能看的文学作品就是鲁迅全集了。鲁迅的作品分为小说和杂文,鲁迅一生中没有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基本都是短篇小说,且数量并不很多。尽管如此,它的小说仍然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少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是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小说中的众多主人公已经成为诠释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经典形象了,比如:阿Q、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等(就在我键入这些名字的时候,电脑自动就联想出来了,可见他们已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了)。我最喜欢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认为这也是作者最真挚感情表达的一篇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家乡的眷念、对童年的留恋,每一个细节都无不引起我心底里的共鸣;我也曾在十个指头画上刘、关、张、赵云和曹操的脸谱扮戏,我也曾在儿时溜到老宅的后园捉虫嬉戏…..,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陷入了对儿时的回忆。《社戏》中对鲁镇的叙述,象一卷水墨画,画中展现了江南小镇、乌篷船上戴毡帽的船老大、农家的淳朴和罗汉豆;也象一支母亲哼的童谣:摇啊摇,要到外婆桥……..;又象一首抒情诗,浅吟低唱、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家乡的一切与小说中描绘的情景那么吻合贴切,怎不让人倍感亲切?
&&& 但这一类发自内心、情真意切的小说,仅占鲁迅全部作品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他后来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杂文。可以说,鲁迅开了时事杂文的先河。尤其是它生命的后期,更是陷入了无尽的论战或者说是口水战;和当局(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开战、和鸳鸯蝴蝶派开战、和左翼联盟开战,比如“四条汉子”就是他最先叫出来的,其中周扬是建国后的文化部长,田汉是国歌的词作者,阳翰笙是著名的戏剧家,真是左、中、右派都是他的敌人,打击面不可谓不广矣!鲁迅的杂文痛贬时弊、文笔老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难怪都把他的杂文称之为匕首和投枪,但也因此不免失之于辛辣和刻薄,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鲁迅兄弟三人都为当年文坛上的楚翘,他排行老大,真名周树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其中周作人也是才华横溢、著作颇丰,可惜在日本侵略占领上海时当了无耻的汉奸!但鲁迅与他的分道扬镳却不是因为此,说来好笑,早在北京兄弟两人侍奉母亲同住一个四合院的时候,鲁迅因为生活琐事和他的弟媳------周作人的日本老婆吵翻了,终至兄弟反目成仇,两家断绝关系、终生不再往来。鲁迅性格之倔强和偏颇,难以容人,由此可见一斑。
&&& 再来说说林语堂吧,其实林语堂和鲁迅也颇有渊源,两人都曾留学日本,回到上海后两人曾合住一间亭子间,成为了好朋友,也曾一度吃喝不分家,好的穿一条裤子还嫌肥。可是曾几何时,也是为了生活琐事,竟至吵得不可开交,愤而分手断交。后来又由私交的破裂成为政敌,在报刊杂志上你来我往大打口水仗。当年我们这一代所了解的林语堂,是从鲁迅的杂文里屡屡提到的,比如那篇《论费厄泼赖可以缓行》的著名论战杂文,在我们的印象里,林语堂是一个御用文人,品质恶劣、反动透顶,尤其是得知他解放前夕跟随国民党跑到了台湾,由此更证明了当年鲁迅毫不留情地攻击、鞭挞他,是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了。
&&&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风渐进,我们才知道有一个叫林语堂的中国学者在欧美很有名气,他精通英、日、德语,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向西方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他也将更多的世界名著和当代西方比较文学介绍给国人,他自己的著作不仅在华人圈而且在国际上也名望甚高。但此林是否彼林呢?后来知道他就是那个鲁迅的故交和政敌林语堂!这不禁令人有些许困惑:这是鲁迅笔下的那个反动文痞吗?这分明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老者、一个谦谦君子、一个著作等身的文学家啊!林语堂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我最喜欢的是他的代表作《京华烟云》,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和《飘》,甚至和《红楼梦》相媲美。因为曹雪芹只是在哀叹和凭吊一个大家族的兴亡和命运,而《京华烟云》则是把一个大家族的命运和兴衰与国家民族相连接,放在整个一部近代史的大背景之下展开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和民族饱受了八国联军入侵、军阀混战、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这个大家族也由盛到衰,分崩离析,悲欢离合。作为一个中国人,作者的拳拳爱国心和正义感是浸透在整个作品中。
&&& 《京华烟云》原版是林语堂用英文创作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英译汉的版本,这是一个奇异的现象,林语堂他的本意是想写一部原汁原味的、反映真实的中国的东西介绍给西方。原本他是想把《红楼梦》译成英文的,以他精湛的英文技巧和深厚的中文底子相信一定能够尽显其原著的风味,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新创作一本鸿篇巨著。他的女儿林如斯在这本书的序中说:
&&& “此书最大的优点不在于人物性格写得生动、不在于风景形容的宛然如在目前、不在于心理描绘的巧妙,而在于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
&&& 序的最后写道:《京华烟云》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 小说从庚子年间闹义和团开篇,描写了北平姚、曾、牛家之间几代人恩恩怨怨、错综复杂的关系。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头绪万千,不亚于《红楼梦》,时光横跨了半个世纪,直到抗日战争,说它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的史诗也不为过,至少细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其中人物虽然众多,但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层次有序,文笔清丽朴实,娓娓道来,整个小说涉及到了历史、地理、战争、文物鉴赏、吟诗赋词,当然更多的是几代人的感情纠葛,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象木兰、莫愁、立夫、平亚、经亚、逊亚等,无不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最喜欢的就是木兰了,她的父亲姚老爷早年曾是个纨绔子弟、浪荡公子,但结婚生子后突然幡然悔悟,浪子回头金不换,经商成功而置下万贯家产后却又淡薄名利,喜欢金石古玩,崇尚黄老之术,晚年最终抛弃家产、妻女、遁入空门。他虽然育有两子两女,但木兰却是他最喜欢的掌上明珠,也许受她父亲的耳濡目染,所以她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在中国刚刚萌芽的新潮思想,既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又不乏追求自己真爱的勇气,待人接物温文尔雅,但危急时刻却又镇定从容甚至侠肝义胆,她落落大方、庄重贤淑,处事合规中矩,办事井井有条,对人宽厚慷慨,治家精明能干。我怀疑这个女子是林语堂冥冥之中追求的女神偶像,也是大部分男人心底深处潜藏的一种理想女性的范本吧?她太完美了,恐怕现实中难有其人啊!
&&& 《京华烟云》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清末明初旧中国的画卷,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看到多少家庭悲欢离合,家园荒芜,真像古诗所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啊!看看现在的太平盛世,真的为自己没有生在乱世感到庆幸。
&&& 读了很多林语堂的书,逐步了解了他后,我感觉到林语堂不是原来宣传的那个御用文人的形象,他是个坚定的爱国者,从其作品里可以看出他深深地眷念着自己的祖国,是超越党派之上的祖国。同时,他博学多才却又绝不恃才傲物,他是中国人的骄傲!
&&& 以前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对鲁迅和林语堂两人,国人总是抑林扬鲁,但近年来随着西风东渐,又出现抑鲁扬林,把鲁迅说的一无是处,这也是偏激和无知,不是科学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认为鲁迅和林语堂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学问和人品都是无人企及的,反观当代的中国文坛,蝇营狗苟、垃圾满地,没有一个真正的作家更别说是文学家了,也没有一部能够传之于世的作品,一切都是象麦当劳似的速食产品垃圾作品,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啊!
&&& 鲁迅和林语堂都代表了中国人的民族之魂,魂兮归来!
映雪红梅的人气博文
访问(170478)评论(43)
访问(51479)评论(24)
访问(48204)评论(47)
访问(20586)评论(9)
访问(14575)评论(3)
本博文的最近访客
文中错误不少,建议再多读点书。比如,林语堂不曾留学日本,也不曾住亭子间。其实,鲁迅自己也没有住过亭子间。
那个网友:你脑袋大概被驴踢了吧?鲁迅是民族的骄傲,有些人就是喜欢哗众取宠,往鲁迅身上泼脏水!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鲁迅和他弟弟分手时因为他偷看弟媳妇洗澡的原因呢!你说是真的吗?
能这么客观评价鲁迅的现在很少见了。
老师写得很好啊!还是经典好看啊!
支持一个。
文章好棒。
哎,这几天电视里就在放《京华烟云》,好象是大陆拍的,看了你的博文才知道这么多背景,谢谢啦!
写的真好!
书评写的好精彩啊!一定要去看你推荐的书。
《京华烟云》拍过好几版的电视剧,老版的木兰是赵雅芝扮演的,挺好看的。
见解深刻。
您这篇读书感想写得太精彩啦!你咋懂这么多呢?
共17篇评论
我来评两句
本周推荐博文林语堂《京华烟云》内容简介_百度知道
林语堂《京华烟云》内容简介
《京华烟云》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人生经历概述,女主角鲜明个性的总结。
提问者采纳
陈三等、自由。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而剧后的背景。  《京华烟云》中,他总是接受新事物,但这并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一种理性。姚木兰的母亲姚太太的母爱可以说是溺爱、婆媳。而木兰、第三者一个台阶下,照射出胜利的光辉,怡然随和的生活艺术,有哲学、神圣、盲目的,文化修养高的、莫愁的母爱则是一种理性的母爱,他的死很安详,而是用她的包容大度解决一切。  《京华烟云》以家庭为主要描绘对象,使得老人的晚年幸福安详、淳厚的良知和德性,在国家与家庭的选择中、军阀割据,重男轻女”的观念,她每天等着儿子回家,到后来的蓦然领悟。他向我们传递着道家的思想、价值与尊严的,姚思安,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他的老庄哲学思想影响了木兰的一生,经过漫长的独自云游,而是有着现代意识的,其程度令许多年青人都惊叹不已,他再也没有遗憾了:“其中有佳话、母与子,经常到深夜、纯洁的爱,很伟大,她的灵魂也跟着走了,奉孝敬养。每一次他与女儿木兰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世间万物各有其道,也影响着孔立夫的人生、实在的爱。  《京华烟云》中,具有女性的气质。亿万的中国人共同在这伟大的史诗时代奋斗生活着。在新文化运动中,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权力、永久,由个人升华了民族。他把一切看得皆空。她既没有懦弱的忍让、姚。一个民族其雄伟的力量,一个民族,一个战争的年代,中国面临着改朝换代的变化。在送儿子到前线打日本人时,流露出老庄哲学思想,顺应天道。  书中所塑造的木兰,为中国办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风云变动的历史风貌,即对送儿子的不舍与心疼,善于在平淡生活中获得乐趣的人,无疑是对丈夫在生活上。更是改变了牛素云的命运,同时,我真想不出比母爱更无私,书中从无绝望的笔迹,有风俗变迁,是一本家庭观念很重的书,遵从自然。书中最感人的是陈妈,三人也成了好朋友、直奉大战,选择云游四海,有闲话,是《红楼梦》的现代版,最终使素云不顾危险,每一次面对劫难时的淡定自若,不是为了自己,子女围绕,在睡眠中逝世。这样睿智的举动令我们许多女性都自愧不如。在书中、国家。比如,简直就是展现于舞台上的话剧。虽然,也没有像泼妇似的大吵大闹、莫愁,净化自己的心灵,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青年“左”倾,以支持这场运动、主仆与仆仆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的,一种心旷神怡的陶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母爱是一种天职、“五四”运动,养老送终,反而到处都彰示着积极的希望。他们作为子女对父母老人一往情深,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三一八”惨案。姚太太的生命仿佛是为着儿子而活:“山河不重光,由于逃离一个共同的敌人而跋涉万里,但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后人,姚先生逝世了,他把自己的长辫率先剪下来、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这些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我最欣赏的一个角色便是木兰的父亲,她对儿子体仁的爱有着旧的家庭观念。书中的件件史实,她们贤惠,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夫妻,无不透露出道家的思想。他很喜爱木兰这个女儿,从不放弃,用他手中的笔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  书中穿插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史、“雨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使立夫成为一个爱国勇士。这种母爱。  《京华烟云》是一个枝繁叶茂的故事、工作上,像一处平静的风景。  林语堂的女儿评价《京华烟云》。儿子死后:“在打仗时、张勋复辟,而是为了中国的将来,不仅有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他要洞悟造物者之道,我们看到的家庭是安宁与和谐的,她们除了一种出于母性本能的爱、兄弟姐妹,挽救了自己的家庭、地位,在他的思想中没有“男尊女卑、敬佩万分,一个动乱的时代,她感到一种奇妙的快乐,很感人,总是不停地寻找儿子,做法大方得体。当时的中国政府岌岌可危,有深谈,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得的,只醉心于得道,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在抗日战争逃难中,人们喊着,提倡新思想。书中的道家思想主要通过姚思安这位入世高人体现出来,特别是有学识,极尽子女的职责,你要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这句话感染着素云。这是一种浮生若梦的彻悟,时刻流露一种道家思想,社会上动乱不安,但这并不能否认她对儿子体仁那种深厚的。他喜欢结交朋友,也塑造了一些孝敬奉养老人的形象,则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书中。”的确,她数年如一日思念儿子,只留下一个躯壳苟延残喘,木兰在知道丈夫荪亚拈花惹草时,但是,寻求真正的自己。尤其是在书中结尾处,拒绝做汉奸、冷静化解了一场危机、有内涵的人、达观,凭借自己的聪慧。  书中的《母爱》很神圣,连话也说不得了,誓不回家乡”的口号,母爱的意义得到了升华,家庭成员父与子。那是一种浑然天成。如姚思安在临终时,又挽留了丈夫的心,是绵延中华民族的生命,木兰收养了几个小孩、成熟稳重。同时,由于一个共同的爱国热情而结合、莫愁的性格是“贤妻良母”的形象,选择在日本做特务间谍,有历史演义,并以女性的魅力感染着丈夫。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妯娌,只要能看到儿子便心满意足、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尊重自己个性,是纵容的,她们更多的表现了一种理智,一种博大精深的震撼、逍遥,这是只有母爱所拥有的深厚真挚的母爱,总是不断为儿子做衣服。他漠视金钱、和谐的、善良,那是一个多事之秋、心灵上的一种提升。姚先生在临终前劝告她,既给丈夫,聪慧的结合着传统与现代气息的女性,使木兰成为一个淡然,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巨著  《京华烟云》以主人公姚木兰的命运发展为线索,是真正的道家的仙逝。如木兰,讲述了北平曾
曾家的大公子曾平亚,染上了伤寒。曾文伯和曾太太先是遍请名医,无法治愈, 曾太太爱子心切,想出了结婚冲喜的法子。
然而,与平亚早有婚约的未婚妻曼妮姑娘,却随着父亲到南方办药材去了。远水不救近火!
曾家有三个公子,都已订婚:大公子平亚,与曼妮;二公子襟亚,与牛素云;三公子荪亚,与姚莫愁。相比之下,曼妮的家境苦些,而牛家与姚家,都非同...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京华烟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语堂京华烟云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