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官员不喝老百姓我们住在一起txt

住建部官员:部分保障房选址偏远&需政府百姓相互体谅
&&&&来源:&&&&
&&&&&&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4日电(杨曦)今日,国新办就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表示,对于部分保障房选建在偏远地区的情况,需要政府和百姓相互体谅。
冯俊分析,保障房和棚改安置住房盖在比较远的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在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选择相对城郊的地方建设。
他强调,一方面,作为城市政府,在考虑保障房和棚改安置住房选址的时候,一定要把医疗、教育、就业等等因素综合考虑。
同时,冯俊指出,作为老百姓,也应该有个理解过程。“基础设施是大规模投资,涉及到集聚效应,很难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时间完善起来,可能一小段时间搬到比较远的地方生活感到不方便。老百姓既要反映生活不方便的情况,有时候也需要体谅政府做一件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冯俊说。
(责编:杨曦、夏晓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干了几年国家空了;土地污染了;水不能喝了,人民没有地方住了;房子买不起了,自己的腰包却肥了;亲信都有势力了,过几年又提拔了又开始祸害其他地方了这样的干部还少吗?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7:53:43&)
1406字(1239/80)
( 10:09:42)
63字(19/0)
( 10:00:10)
( 18:51:12)
107字(9/0)
( 17:56:59)
( 17:29:09)
10字(12/0)
( 17:16:53)
24字(69/0)
( 17:05:32)
( 17:28:32)
( 16:40:51)
19字(62/0)
( 16:40:46)
116字(0/0)
( 16:29:40)
( 16:27:18)
( 16:20:29)
52字(10/0)
( 16:15:46)
( 16:14:35)
( 16:10:29)
( 16:07:08)
( 16:04:38)
62字(15/0)
( 15:59:08)
( 15:54:56)
( 15:39:14)
( 15:35:59)
( 15:32:34)
( 15:23:45)
( 15:20:14)
( 15:09:17)
21字(17/0)
( 15:05:49)
( 14:32:58)
( 14:27:13)
( 14:10:47)
( 13:43:55)
47字(74/0)
( 13:37:59)
( 13:21:44)
36字(34/0)
( 13:18:36)
10字(17/0)
( 13:11:53)
( 13:08:09)
107字(10/0)
( 13:03:41)
22字(18/0)
( 12:56:17)
235字(5/0)
( 12:36:38)
50字(10/0)
( 12:28:30)
( 12:22:02)
104字(3/0)
( 12:06:35)
( 11:58:52)
( 11:52:08)
137字(11/0)
( 11:46:22)
18字(13/0)
( 11:45:26)
78字(16/0)
( 11:36:28)
21字(21/0)
( 11:19:33)
( 11:01:12)
( 10:53:04)
182字(0/0)
( 10:50:06)
( 10:49:19)
( 10:32:16)
( 10:25:43)
( 10:21:47)
118字(2/0)
( 10:17:13)
46字(32/0)
( 10:14:26)
( 10:11:16)
10字(17/0)
( 10:10:10)
106字(21/0)
( 10:04:09)
135字(0/0)
( 10:02:03)
( 09:53:27)
( 09:49:49)
( 09:31:57)
( 09:29:52)
( 09:32:05)
( 09:22:42)
13字(11/0)
( 09:25:30)
52字(16/0)
( 09:19:38)
60字(17/0)
( 09:13:46)
12字(12/0)
( 09:12:46)
80字(33/0)
( 09:14:00)
35字(13/0)
( 09:11:29)
10字(68/0)
( 08:53:52)
( 08:45:56)
12字(11/0)
( 08:34:13)
( 08:27:09)
28字(10/0)
( 08:18:44)
125字(12/0)
( 08:18:27)
( 07:53:43)
10字(32/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陕西神木称全民免费医疗可行&nbsp官员称不明白遭舆论质疑原因_新闻中心_华声四海?闽海网
2013年元旦钟声敲响,本网向广大网友恭贺新年!
2013年元旦钟声敲响,本网向广大网友恭贺新年!
陕西神木称全民免费医疗可行&nbsp官员称不明白遭舆论质疑原因
陕西神木称全民免费医疗经论证具备可行性日&nbsp&nbsp&nbsp&nbsp“做梦也没想到,天大的好事能降临到我的头上。”身患肠癌的贺凤英对记者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户籍是‘神木县’。”  在神木县医院“内一科”,躺着休息的贺凤英看到记者,便小心翼翼地坐了起来,单腿盘坐在病床上。她觉得,自己活下去的信心增加了。这受益于今年3月开始的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  “据我所知,全国就是我们神木县推行这个政策。我们两口子算是生在了福地。”贺凤英的丈夫王留感叹,“我不再为今后的治疗费发愁了。”  治疗癌症需要花很多钱。去年,他们为此花了10多万元的医疗费。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nbsp  今年57岁的王留说,他在9年前提前退休,爱人贺凤英1989年下岗,夫妻二人的退休金和下岗补贴加在一起每月有2000多元,日子本来还算安稳,但爱人的一场病几乎让这个家庭破产。  “我们俩不吃不喝一年也不过2万多元收入,一年来,我们靠借债看病,靠贷款化疗,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他们也被借怕了。”想起几个月以前的日子,贺凤英眼圈开始发红。  好运开始于日。陕西省神木县正式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根据这项政策,当地城乡居民的住院费用给予报销:乡镇医院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为400元,县境外医院为3000元。起付线以下费用患者自付,以上费用由财政买单。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  “这次我住了十几天院,只花了1000多元钱。住院费1万多元,报销了9900元。”贺凤英高兴地说。  好运当头的不只是贺凤英,凡是神木县户籍的患者都迎来了这样的好运。据神木县卫生局统计数据,“全民免费医疗”实施的第一个月(3月份),累计接受住院患者2070人,报销医疗费960万元;第二个月,报销1270万元;第三个月,从日报表分析,比4月有所下降。  这项政策推出后,有大量求医者来到县内7家定点医院就医。“3月下旬到4月上旬住院病人达到高峰,和同期相比增加了30%。”该县县委宣传部部长雷江声说,不仅是来看病的人突然多了,来此一探究竟的各路记者也突然多了。  敢于打出“全民免费医疗”招牌,就像是放了一颗卫星,自然成为新闻焦点。而对于这项惊动了全国的医改,各种褒贬不一的意见一时也开始纷至沓来,有人为其鼓掌叫好,有人说这是一场闹剧。其中,有舆论指责此项措施是“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并规劝神木县与其不现实地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不如脚踏实地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等。  面对媒体的质疑或批评,神木县的决策者们“感到无奈”。  5月20日晚,趁着在外地开会的间歇,神木县县委书记郭宝成赶回神木县,在晚饭后有限的休息时间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说,“看病贵看病难”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决策者和推动者,实行这样的政策决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拍脑袋”式的大跃进,免费医疗的想法我们已经酝酿了一年多的时间,并进行了大量调研,邀请各方专家论证可行性。  “其实调研期间,我们有几大担心”,郭宝成坦承,“如病人会不会太多,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技术力量能不能承担,费用会不会太大等等”。  但是深入的调研论证结果,打消了神木县的担忧。  “基本结论是这样的:病人不会因为实施政策而增多,只是有可能因为担心政策无法持续而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医院,但之后便会恢复正常秩序。另外,县财政经济实力雄厚,完全可以负担‘全民免费医疗’。所以现在我没有一点担心”,郭宝成称,目前媒体的质疑并没有超出当时他们预想的范围。  对于外界质疑这项政策会否持续下去,郭书记说,“这是一项让千千万万百姓获益的政策,哪个人敢说取消他?如果取消了,老百姓就首先不答应。”  连续三天,本报记者在神木县医院采访,这家医院是神木县唯一一家公立医院,也是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这座看上去十分干净而气派的医院,由神木县政府投资建立,2月24日刚刚全部投入使用。在住院处楼内,走廊十分宽敞,外界所说的大排长队的现象已经不见。  此前,“小病不出院,大病住不进去”,“找人情托关系”等等批评的声音曾经让这里的医护人员饱受埋怨。目前,虽然病房床位依然紧张,但每个科室至少还保留有一两张应急床位。  5月22日下午约16时,在“出入院结算处”的“公、城、农住院医疗费报销处”窗口,记者采访了几位刚刚报销了医疗费的患者。  67岁的老人刘定周,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如何享受“免费医疗”的过程。刘患有糖尿病和肺结核,5月5日住进神木县医院感染科。  “住院前,我打了几次电话,医院说人比较多,于是我留下电话等消息,大概两三天后,医院通知我住院,我就来了。”刘定周说,“住院必须先交预付费,我交了2000元,住进了感染科”,“住院期间,我们交的2000元不够用,医院通知我们又交了一次3000元”,“今天出院,我们拿着这些单据,到出入院结算处的报销窗口就可以报销了。”  这位老人手中拿的住院医药费审批报销凭证上写着:住院总费用4510.5元,自付金额464.5元。自付金额中的400元,是报销的起付线,剩下的64.5元,是超出了规定药品的自费项目。  记者注意到,从老人来到报销窗口,直到报销完成,仅仅花了2分钟时间。  在院长办公室,忙碌的院长马宝玉抽空坐下来与记者交谈,对于“全民免费医疗”,他表示医院十分赞成,并称一定会尽力配合县里把政策落实下去。  他介绍说,患者住院是采取自己垫付、出院报销的方式,医院也是采取垫付的方式,先给患者报销,每月月底再上报到县卫生局公疗办或合疗办,审核后予以拨付。  那么月底大量的报销单据会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导致医院迟迟无法拿到拨款?马宝玉解释说,为了监督并方便医院报销单据,县卫生局在每家定点医院都派驻了专员,每天审核病人资料,一方面随时避免假资料出现,另一方面省去了月底结算的时间。  记者通过几天来的采访感觉到,一方面是来自县城外面的质疑声不断,一方面是神木县内部不断地消解舆论压力,并给当地老百姓吃“定心丸”。  县城医改的风波也传递到病房里。从这个政策中受益的贺凤英以及她的病友们有些担忧。  贺凤英对记者说:“这真是个救命的政策,我们希望能一直执行下去,如果取消了,我们老百姓绝对不答应。”&nbsp&nbsp&nbsp&nbsp&nbsp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陕西神木官员称不明白遭舆论质疑原因日&nbsp&nbsp&nbsp&nbsp“其貌不扬”的陕北县城――神木,由于“全民免费医疗”而声名大噪。  百姓看病,政府买单――于日开始在这里实践,时近3个月,外界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县城的财政实力能否支撑这项改革的持续?  在人们的认知中,没有钱是很难推动一项改革的。  走进神木县城,可以发现,路上跑着的多是高档轿车;街边高档酒店林立,且房价不菲,每逢商务活动,如不预定则很难找到房间;在城外,露天煤厂、电厂随处可见,矿区附近的公路上,运输煤炭的货车不时穿行而过;即使是街边简陋的小饭馆,饭菜价格也高于一些大城市。&nbsp  “有钱”――是不少来到神木的“外地人”的第一直观印象。  县委书记郭宝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推行“全民免费医疗”一年要支出1亿多元。他亮出了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数字:“公开的数字是,我们去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有17亿多元,事实上我们还有预算外收入还不止这些,每年用于医疗支出仅仅1个多亿,怎么会有负担?而且神木的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好。”  “从政策实行的前两个月(3、4月)来看,我们一共报销医疗费2230多万元,实际上你们不知道,我们当初的预算是2600万元,预期峰值会达到3000万元,现在看来,远远没有超出预期,政策实施之前的担忧现在都烟消云散了。外界所说的压力更是无从谈起。”  郭宝成觉得,在支撑医改上,“财力不是个问题。”  该县的干部也在极力证明这一点。  “我们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做后盾。”县委宣传部拿出了一堆数字――  神木县境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0亿吨,煤质优良。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石英砂、石油、天然气、铁矿等数十种矿产资源。神华、陕煤、陕投等大企业入驻在此。  截至2008年底,神木已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亿吨级)。“煤炭至少还可以开采200年。”郭宝成说。  根据神木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的《神木县情》,该县位于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该县地广人稀,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人口42万;县域经济十分发达,位居陕西省第1位、西部第5位、全国第92位。神木县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进入全国十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  对于“全民免费医疗”的资金来源,外界普遍将目光放在了当地的财政实力上,记者发现,根据《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这项政策的资金来源实际上包含了四个方面:县医保办收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县合疗办收缴的合作医疗基金、社会募捐的资金以及县财政拨付的资金。  除了财政拨付,其他三种方式其实也大有可为之处。  神木县卫生局局长白枝堂介绍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需每年缴纳20元;参加合作医疗基金,农民每年需支付10元,目前该县农民参保率达到99.07%。这两项全县即可收缴500万元。  对于社会募捐的资金,郭宝成做了详细的解释。“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捐助是自愿的、不定期的,因此不能算作常规、固定投入,但是这些资金我们可以用于架桥修路等公共设施建设,这样,县财政就节省了资金,等于是间接支持了免费医疗。”  最近,外界舆论在确信了神木县的经济实力后,又显示出新的担心――有钱就意味着免费医疗有保障?有钱会不会导致浪费?如何避免发生医院和病人套取财政资金、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  有批评者尖锐指出,无论神木县的财力多么雄厚,它都是有限度的,庞大的财政补贴必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电话:    邮箱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冠城北园6-6-7a 邮编:100088
all rights reserved. 105.469毫秒
&&京公网安备号精彩文章推荐您的位置:
& 网友:官员都买不起房 老百姓住哪里
网友:官员都买不起房 老百姓住哪里
发布时间:&&来源:新华网&&点击:次
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在“寻找中国经济新引擎”《财经》论坛上表示,“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了。我是副厅级职务,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甚至还有水涨船高之势的情况下,官员以自己的收入来打比方说明房价之高,也算是为百姓呼吁说话,却不想引来的是网友“火力密集”的“炮轰”。网友为何不相信官员买不起房?官员买不起房是大实话还是烟雾弹?如何让网民相信官员买不起房?请发表您的观点>>>
高房价与房产腐败引来网友“拍砖”
流川枫爱找房:房价居高不下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一些官员的腐败,尤其是近几年在领域的腐败也的确存在,因此,李惠武此言一出恰恰把两个矛盾连在一起,也难怪受到质疑。老百姓抱怨房价高,政府部门承认房价高,社会指责开发商暴利、有钱人囤房,这已经成了当下楼市的一种现实写照。当然,面对高房价,官员们只是动动嘴皮子还不够,还需要有勇气斩断房地产的“黑色产业链”,出台政策措施抑制炒房和投机,老百姓才有“居者有其屋”的盼头。[详细]
吴杭民: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炮轰。网友不信副厅官员买不起房,是基于官员侵占政策性住房新闻的此起彼伏,更是基于官员财产的神秘化现状,这些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再有官员跳出来称“买不起房”,照样会招来“板砖”伺候。
笨笨熊1967:在现今信息极度开放的社会里,官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难以逃过公众的视野。于是,存在于房地商中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媒体中报道的种种官员腐败案件来看,房地产业已成为许多贪官堕落的深渊。正是这些腐败的贪官影响了官员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损害了官员的公信力,因此,“官员买不起房”才会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官员买不起房”是因为根本不用买?
初见小白:官员的房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他们真的需要像普通人那样去买房吗?国家虽然实行了房改,但有些单位的公务员还是分到了房子,没分房的也享有住房补贴,还可以购买限价房,虽然也确实有很多官员买不起房子,但是面对官员可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现实,“买不起房”的表白还是让网民内心纠结不已。
图/朱慧卿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网友为何不信“官员买不起房”
网友为何屡屡炮轰“官员买不起房”?首先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有的时候官员无需掏钱就能拥有住房。前几年深圳大规模清理公务员违规占用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的行动,就让人们很憋气。
此外,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千呼万唤不出来,也让人们对“官员买不起房”心里直打“小九九”。尽管有些地方已在积极探索官员财产公示,但局部的试点,依然不能直接推动更广范围的领导干部“廉情公示”,民众缺乏必要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果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的财产已经公示,他的住房情况让大家一清二楚,网友的猜疑和炮轰,就可能止于财产公开。[详细]
唐春成/图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官员“买不起房”,那他们住哪?
大量既往教训告诉我们,对少数官员的某些言论有必要多留一个心眼儿,多加一份推敲,对“官员买不起房”之说也当如此。一般来说,官员都是要自觉地和普通老百姓区别开来的,如果官员也像普通老人一样买不起房子,那么,他们岂不是在住房条件上“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了吗?
其实,某些官员在慨叹“买不起房”的时候,有意无意地隐藏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官员们真的需要像普通人那样,花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去买房吗?[详细]
官员都买不起房,老百姓可怎么办?
罗瑞明:房价多年以来一直上涨,涨得不仅老百姓难以承受,就是有的官员也苦不堪言。可是,房价再高也始终有人买,因为房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有的人为了求购一房,把祖宗三辈的储蓄都用上;有的东凑西借,只要能借到的钱都借了个遍;有的为此几十年成了房奴,房价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一些官员对房价的上涨无动于衷,反而推波助澜,主要就在于,房价中有地方的利益,房价涨,地价也涨,各种税费也涨,地方从中得利大,政绩就大。再则,商品房从地块招标到竣工验收,要盖几十个公章,要经过几十个部门,开发商利润大,部门灰色收入就大,个人谋得利就大。从一些贪官落马的案例看,十有八九都与房地产有关,房地产业的黑色链条,也是房价坚挺不降的成因之一。详细
官员买不起房,百姓才有可能买得起房
潇湘飞:在当前房价畸高的情形下,只有让官员也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方式“买得起房”,只有铲除官员们在购买房屋上的特权,让他们回归到与百姓相同的购房起点上,让他们对百姓的无房疾苦有切身的体会,才会增强调控房产价格的内在动力,房价调控政策才有取得一定实效的可能。
百香卷:希望有更多的官员能够像李惠武那样,大胆地站在公众面前,底气十足地说上一声:“我也买不起房。”相信只有一身正气、廉洁正派的人才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官员也买不起房,才会有动力和压力解决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
网友:请把官员的票子房子晒在阳光下
呼啦啦:只有如实公开官员的住房是如何“买”来的,并按照官员财产及其他重要财产全面公开的要求,公开官员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收入、从业、就学等情况,才能让公众相信官员们说“买不起房”不是一个掩人耳目的“烟幕弹”,才能督促监管部门,好好地治理一下当前居高不下的房价。
网友:要剥离官员身上的“超国民待遇”
布谷布谷:当前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官员住房享受“超国民待遇”只会对住房消费模式起负面示范作用。在公务员住房“超国民待遇”的保障体系下,现在一些官员要么早已是“住房大户”,根本无需再买房子,要么只需花很少钱甚至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轻松“买”下普通老百姓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买不起的房子。所以,剥离官员身上捆绑的“超国民待遇”,官员再来说“买不起房”才能让公众心服口服。
[网友来自:203.187.170.*]:多数公务员购买的是限价房。关键是该局长讲得是用他的工资去买商品房,若单凭工资确实买不了一平米商品房。这正是住房改革中出现的失误:要求所有的百姓去买商品房,而不是按照民众的实际能力、按比例购买限价房和经适房及商品房。
[网友来自 :118.147.*]官员能不能买得起房?信与不信很难说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不起房的官员将财产公布。
[网友来:60.21.215.*]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国家应该好好地研究一下,普通百姓住宅应该由各城镇统一规划,多造些廉租房和限价房面向市民销售,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普通职工的住房问题。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0)(0)(0)(0)(0)(0)(0)
网友参与评论已有评论条
热门资讯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住在一起纸书番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