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简历

鲁迅生平简介_作品_鲁迅纪念馆_中国清明网网上纪念馆
返回首页&&
关注我们&&
会员某某&&
鲁迅纪念馆
修缮值:992
人气指数:5571
思想家(27)
文学家(12)
你还可以输入10字符
您还未登陆,请输入账号密码
鲁迅(日-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
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
1898闰三月
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同月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第六号上,发表了鲁迅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儿童教育观:&幼者为本&、&以爱为纲&和&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等论说,堪为传世经典。10年后,也就是1929年,鲁迅48岁得子,爱儿周海婴在上海出生。10年前写了怎样做父亲的鲁迅,自己又是怎样做的呢?
  沪上出生的,就叫海婴
  日下午,鲁迅偕许广平从广州乘太古轮船公司山东号,途经香港、汕头,于10月3日午后抵达上海,此后即定居上海。日上午8时,许广平在上海福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第四人民医院的前身)生下一男孩。生产不算太顺利,在产钳钳出之前,孩子的心音,听起来只有16下,并且逐渐衰弱下去。医生征求鲁迅的意见:留小孩还是留大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留大人!幸运的是,母子两条生命都保存下来了。
  产后第四天的早晨,像往常一样,鲁迅上午9时左右来到医院,悠闲地与夫人谈话,问她有没有想给孩子起个名字,夫人说还没有。他说:&想倒想起两个字,你看怎样?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就叫他海婴。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但绝不会雷同。译成外国名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个名字,自己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也是自己再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夫人欣然赞同。
  许多人不知道,鲁迅原本是不想要孩子的,他给友人李秉中的信中曾经这样说:我不信人死而鬼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不介怀。后顾无忧,反以为快。但做事认真的鲁迅,在夫妻生活中难免也会有感性大于理性之时,按照他本人的说法是&偶失注意,遂有婴儿&。既然有了孩子,鲁迅的态度便是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正如海婴出生后的第三年,先生在《自嘲》和《答客诮》两首诗中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934年,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里,在不无幽默地描述了海婴的种种淘气行为后,吐露了对儿子的深情:&其实是爱他的。&先生在给日本友人增田涉和青年作家萧军的信中诙谐地说:我为这孩子颇忙,如果对父母能够这样,就可上&二十五孝&了。
  倾注异乎寻常的爱
  鲁迅认为,对于孩子&既已生下,就要抚育。换言之,这是报应,也就无怨言了&,所以对于这个意外收获的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的。海婴出生后,首先遇到的是哺乳问题。医生建议雇一位奶妈,并劝告说在医院找奶妈检查身体更方便。但先生不同意,执意要自己来照料。夫妇俩按照听来的和在育儿书上看到的知识,每两小时一次、每次花费5分钟来给海婴喂奶,谁知行不通。过了两个多月,孩子的体重只有两三个星期的婴儿大。后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了母乳加牛乳加米汤,间隔定时喂养,孩子才慢慢胖起来。
  其次是为孩子洗澡。在住院期间,是由护士洗的。回家后,夫妇俩亲自动手,且特别小心,先把水烧开再凉成温水后洗。10月的上海秋风渐起,洗澡水很快就凉了,海婴冷得小脸发青、身体发抖,随后就感冒发烧。此后几十天,他俩也不敢为孩子洗澡,虽然每隔1小时观察小海婴的尿布,但屁股还是脱皮了,只得再请护士帮忙洗,一直持续到孩子7个多月大。
  海婴3岁前,身体不是很好,鲁迅夫妇经常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打防疫针。海婴3岁后还多次去医院洗肠,四岁后,服用开胃的药丸和纯鱼肝油。医生提出孩子要经常晒太阳,这样皮肤可以结实,冬天不至于受寒感冒。鲁迅夫妇认真照办,每日上午让海婴裸晒太阳一小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日光浴。上海的夏天闷热,那个年代没有空调,人们往往会生痱子,唯独海婴痱子很少。鲁迅请保姆带孩子,是以对孩子好不好为主要标准。1934年,他在给母亲的一封信中谈到,带孩子的女工&人虽固执,但从不虐待小孩,所以我们是不去回复他的&。据周海婴晚年回忆说,他叫许妈的这位女工是江苏南通人,健壮、勤劳、善良。有一时期海婴犯哮喘病,不能平卧,许妈就把他扶抱在胸前坐着,直到天亮。1935年春季的一天,许妈准备去求神拜佛、访友探亲,便找了一个替工。那天,她们俩都在家,却误以为对方会管孩子的,结果两人都不管,任凭海婴奔进厨房去玩耍,不慎被开水烫伤了脚。鲁迅见状颇镇定,立刻从楼梯边的柜子里取出外伤药水,用纱布替海婴包扎,并不怎么责怪保姆,反而觉得对于孩子来说,痛的经验是应该有一点的。
  鲁迅认为,海婴幼时身体欠佳也许与住所的朝向有关。先生夫妇到上海后,开始住在横浜路景云里,1930年迁至北四川路的北川公寓。公寓朝北,按照鲁迅的说法,空气虽不太坏,但阳光照不进屋,很不好,孩子的病特别多,令人发愁,决心要搬个朝南的房子。经过5个月左右寻找、奔波,1933年4月迁居至施高塔路(今山阴路)近北四川路的大陆新村。新寓光线和空气较旧居为佳,先生高兴地说,&于孩子似殊有益。&过不久,海婴的身体也确实好得多了。
  每晚都要讲故事
  鲁迅认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海婴2岁多一点,先生夫妇就给他买了一套儿童玩的木匠家生,让海婴天天敲敲打打。1932年11月鲁迅去北京,在忙碌的演讲和看望母亲之余,还专门抽空去西单市场为海婴买玩具,虽然去前便预计&恐必窳劣,无佳品耳&,但还是去了。到了那里一看,玩具铺只有2家,确实买不到什么好东西。也许他太专注于玩具了,不意中被扒窃去2元余,但最终&为小狗屁(按:对海婴的昵称)而买之小物件三种,皆得之商务印书馆&。鲁迅的朋友也常常送玩具给海婴。海婴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幼时的玩具可谓不少,但他却是个玩具破坏者,凡是能拆的都拆卸过,不仅拆玩具,还拆留声机,甚至拆缝纫机。对此,父母并不责怪他,还鼓励他把拆了的东西复原。
  海婴4岁后,鲁迅夫妇让他&常在明堂里游戏,或到田野里去&。明堂就是大陆新村寓所进门后,用矮墙围起来的露天小院子,那是海婴玩耍的好天地。那时的山阴路,走不了多远就是农村。因此,每天除了上午按照父母的要求&裸体晒太阳&1小时外,其余的时间,海婴都是自由玩耍,即使是夏天,尽管遍体流汗,依然嬉戏不停。鲁迅夫妇还常常陪着海婴玩,有时领他到公园去,有时带着他散步,甚至还有一次,在夜间携海婴坐摩托车去江湾兜一转。当时摩托车是很稀罕的交通工具,江湾也还是典型的郊野,这应该是颇为时髦的玩法了。
  到了四五岁,海婴爱听故事。鲁迅夫妇每晚给他讲故事,譬如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鲁迅在给母亲的信中说,讲故事费去了不少工夫。海婴五六岁开始,爱看电影了,夫妇俩经常带他去看电影。在鲁迅的日记中,记载最早的一次是日,&携海婴往上海大戏院观《金银岛》&;最后一次是日(先生逝世前13天),&携海婴往南京大戏院观《未来世界》&,其间观看了米老鼠儿童影片、米老鼠影片等10余部。据许广平回忆,鲁迅看儿童片也很高兴,说他&是随时都保存着天真的童心的&。
  1933年秋天,海婴被送去幼稚园,但去了三四天,说老师不好不肯去,先生认同海婴的说法,不勉强他去。因为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幼稚园,直到1935年8月才再次送去。鲁迅对独生子女进幼稚园的心得是:&其实各种举动,皆环境之故,我的小孩,一向关在家里,态度颇特别,而口吻颇像成人,今年送入幼稚园,则什么都和普通孩子一样了。&在家里,夫妇俩教海婴识字的同时,更注重他的自主阅读。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参加编辑了《儿童文库》和《少年文库》,各几十册,买来给海婴。许广平让海婴读较浅的《儿童文库》,海婴反复读后向母亲索取较深的《少年文库》,母亲则坚持要等他长大些再读。争论声被鲁迅听到了,先生便请夫人收回成命,把《少年文库》也放进海婴的专用柜里,任凭他选阅。
  淘气绝不是贬义词
  鲁迅这个父亲当得如何?先生夫妇抚育海婴的效果如何呢?鲁迅评海婴用得最多的词是:淘气,描绘最多的是他的淘气言行,其中不少是令人捧腹的话语。先生在给青年作家萧军、萧红和日本友人增田涉、山本初枝的信中说,那位&海婴氏&颇为淘气,淘气得可怕,怕会闹家庭革命;&过了一年,孩子大了一岁,但我也大了一岁,这么下去,恐怕我就要打不过他,革命也就要临头了。这真是叫作怎么好。&按笔者的理解,在鲁迅眼中,淘气绝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与鲁迅对海婴严肃的评价&&&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鲁迅1934年10月给母亲的信中,说海婴&性质还总算好的&;海婴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没有什么病的,刚满6岁,别人都猜他八九岁;而品行如何呢?先生1934年说:&海婴渐大,懂得道理了&,良心也还好,好客,不小气,不势利,性质还总算好的。学习情况呢?先生在日的日记记载:&上午海婴以第一名毕幼稚园第一期。&3天后,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他考了一个第一,好像小孩子也要摆阔,竟说来说去,附上一笺,上边是他自己写的&&他大约已认识了200字,曾对男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先生在日给母亲的信中说:海婴已以第一名在幼稚园毕业,其实亦不过&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而已。虽然是自谦,但是也看得出先生内心的喜悦。
  尽管先生逝世那年,海婴年仅8岁(虚岁),但童年的记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周海婴曾回忆说,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在笔者看来,鲁迅践行了自己提出的儿童教育观,尽量创造条件让海婴自由地成长,为今天的父母亲树立了并未过时的学习榜样。
编者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主题几乎贯穿鲁迅所有的小说,然而在这背后有着更深沉的涵义:为人生。怎样为生活在积贫积弱中国下的贫苦大众指出一条明路,是鲁迅创作的旨归。
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鲁迅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表述:&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一表述被我们反复引证,尤其当做&为艺术&的对立面,这,并不一定符合鲁迅的逻辑。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先锋派与学院派以及海外汉学界的鲁迅研究的日益&红火&,&为人生&这一表述则被视为了&文学功利性&追求的典型,人们不仅较多地谈论着其中的局限性,而且也怀疑了它所传达的鲁迅思想的准确性。于是,在鲁迅研究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似乎很难听到有多少人在理直气壮地重申&为人生&了。然而,&为人生&就真的那么简单,那么充满了破绽,那么具有&历史局限&?
在我看来,如果&为人生&之于鲁迅的意义被我们所忽略,那才是真正的认知误区。在鲁迅的全部著述中,&人生&、&为人生&都反复出现,可以说已经构成了鲁迅的核心语汇,它们与鲁迅文学追求及思想追求的密切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他批评传统的文学:&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坟&论睁了眼看》)谈到文学的差异,他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要全面理解鲁迅的&为人生&,就必须回到鲁迅自己的语言方式中去,回到鲁迅自己所建构的艺术世界中去。
因为&为人生&,鲁迅道出了我们文学活动与人类自身的现实联系,道出了所有文学活动的&原点&,特别是道出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的生命问题,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生命的问题决定了现代中国人的其他所有问题,人生问题几乎可以说是现代中国众多命题的&原命题&。
出于&为人生&的需要,鲁迅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主题、感受方式,&直面惨淡的人生&是鲁迅文学区别于许多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特的一以贯之的追求,是他与现实世界密切对话的同时坚持自己思想艺术个性的最好的方式。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以自己的语义编码传达着与当时许多艺术旨趣的差异,他的艺术不是空虚的幻景而是现实人类生存的需要,&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只有深味于传统中国文学艺术空幻的人才能体验到鲁迅以&为人生&强调现实生命观照所具有的真正的&现代性&。鲁迅说得好:&以前的文艺,好像写别一个社会,我们只要鉴赏;现在的文艺,就在写我们自己的社会,连我们自己也写进去;在小说里可以发见社会,也可以发见我们自己;以前的文艺,如隔岸观火,没有什么切身关系;现在的文艺,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自己一定深深感觉到;一到自己感觉到,一定要参加到社会去!&(《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为了人生,甚至一切传统的艺术模式都可以被打破,小说是如此的奇异,而杂文这一独特的方式也进入到了文学的世界,不理解鲁迅&为人生&的思维,就不能意识到鲁迅杂文这一最独特的鲁迅文体的现代性与艺术性。海外汉学家轻视鲁迅杂文的根本原因即在于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到鲁迅的艺术世界中去。
为了中国的人生,鲁迅寻找着几乎就仅仅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学样式&&一种与当时形形色色的&先进&思潮与艺术流派都有所区别的鲁迅自己的&形式&,这是一种兼有强烈的现实写照又包含突出的自我精神特征的书写方式(因为,现实的关注与精神的观照对于&人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鲁迅的精神性追求使你很难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概念来概括,它显然具有突出的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特征,然而一旦你将鲁迅文学纳入到所谓的西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框架之中,就又会同样觉得那是一种同样勉强的分析。与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追求所不同的在于,鲁迅更关注的还是现实中国人的生存,《狂人日记》《野草》并不就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中国版,更不是西方的存在主义。
  在我看来,认真阅读和理解鲁迅文学世界中的&为人生&的实质意义,将有利于我们对于鲁迅文学基本思维的细致勘探,有利于我们从鲁迅自己的文学基本姿态出发,来清理鲁迅留给现代中国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这种遗产既不是任何政治家的学说能够代替的,也不是任何&新锐&的西方思想所能包含的。随着我们对于&为人生&及其他&鲁迅概念&的解读,新世纪的鲁迅研究有可能打破近年来的沉寂,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结语:尽管鲁迅已经离去好多年,他的言辞仍振聋发聩,&为人生&永远不过时。
按:文章转载于中国作家网,原标题:&鲁迅&的意义及当下价值
编者语:&鲁迅意义&即鲁迅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与价值。尽管鲁迅早已离我们远去,可他的言辞在当下仍是十分受用的。 & & & &
& & &鲁迅&的意义是一个历史建构的过程。&五四&时期,人们大多看重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性质,肯定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到二三十年代之交,站在左翼的立场上,鲁迅对国民灵魂的解剖、对民众愚昧揭露的态度,就不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了。中国革命呼唤农民英雄登上历史舞台,作家被要求反映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反抗和斗争的道路,再以写阿Q的方式来写农民,显然有了问题。著名的左翼批评家就曾发表过《死去了的阿Q时代》等文章,对鲁迅的小说提出了尖锐批评。虽然左翼文化阵营稍后被要求与鲁迅建立联合战线,但他们需要联合的理由。他们找到的理由,是鲁迅思想发生了飞跃,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个性主义到集体主义。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联盟,实际是以贬低鲁迅前期创作的意义为前提的,这就为左翼内部后来的分歧和争论埋下了伏笔。毛泽东并不计较鲁迅与左翼分歧的细节,而是以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把鲁迅与左翼文学一起纳入新民主主义文学的范畴。这样一来,鲁迅与左翼的分歧,仅仅是新民主主义文学内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不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了。从此以后,鲁迅的作品就被左翼从其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联系中来阐释&&鲁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一些重大问题,如革命领导权问题,革命与群众的关系问题,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还有待于艰苦的探索,而鲁迅却在他20年代前期的小说中已经以艺术的形式提了出来,并给出了深刻的回答,他能不伟大吗?
毋庸讳言,鲁迅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的确可以从其与政治的关系中来进行读解。但这样的读解一旦过了适当的度,就会割裂其内在的意义关系,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东西。比如,说《药》批评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脱离群众,这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药》明明写了夏瑜向红眼睛阿义宣传&大清国是我们的&。革命者向群众宣传革命的道理,而民众&&红眼睛阿义并不明白,动手打了夏瑜。这不是辛亥革命领导者脱离群众而使革命失败的悲剧,而是革命者为民众牺牲而民众并不领情的悲剧,贯彻的依然是启蒙主义的思路。对《药》进行实用化的政治解读,服从于编织革命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显然偏离了它的启蒙主义题旨。
&鲁迅&的意义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发生了新的变化。变化就是重新回归&五四&,强调其启蒙的意义。这是由鲁迅前期小说的启蒙主义性质决定的,但更是出于反思和克服极左路线所造成的人格扭曲、思想异化的严重后果的历史需要。通过对鲁迅作品的重新评价,突出其批判封建蒙昧主义文化的本来意义,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思想解放开辟道路。这实际上意味着鲁迅研究已经成了打破现代迷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的历史进程。
  人们对鲁迅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甚至是尖锐对立的,但&鲁学&始终占据着显学的位置。这种情形到21世纪初,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当前的鲁迅研究,已是鲁迅研究专家的一项工作,或是鲁迅爱好者的一份私人志业。关于鲁迅的研究或争论变成了纯学术的问题,不再承担明确的意识形态使命了,这必然会使鲁迅研究的影响力下降。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反而是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鲁迅的大好机会。鲁迅从政治的符码、文化的符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们可以更真切地深入他内心,去体味他在历史最黑暗的时刻,在面对无路可走的绝望时,心里如何挣扎,如何反抗这绝望,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喜爱和崇敬鲁迅的读者,可以从记录他心路历程的作品中吸取精神力量去追求光明和真理,哪怕要经历鲁迅式的艰难也罢。这样的&鲁迅&,就成了一座人格的丰碑。
你还可以输入60字符
,登陆后查看您的祭拜记录!
游客73上供1根 粉色长蜡烛
游客31上供1根 白色小洋烛
游客86上供1根 粉色长蜡烛
游客27上供1盘 香蕉
游客51上供13根 普通香
游客86上供1根 普通香
游客83献了1束 满天星
游客2上供1盘 香蕉
游客100上供1盘 香蕉
游客22上供1根 欧式小蜡烛
相关艺术人文纪念馆
微信扫码微祭奠
400-897-9466
客服7X24小时全年无休孔夫子旧书网鲁迅
简介:鲁迅(日-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作品分类:
有关鲁迅的书
关于鲁迅的帖子
您可能感兴趣的作家
鲁迅个人资料
中文名:周树人
外文名:Lu Xun
别名:周樟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逝世日期:
鲁迅个人背景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毕业院校: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日本东北大学)
鲁迅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狂人日记》
$(function(){
$("#top_back").click(function(){
$('body,html').animate({scrollTop:0},500);鲁迅的个人简历及生平?_百度知道
鲁迅的个人简历及生平?
为“光复会”会员。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925年 八月,中国大学讲师。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七月,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在火线中,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1911年 九月绍兴光复,拟创办文艺杂志,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对于功课并不温习,税屋存放,先生离寓避难,北平大学,介孚公因事下狱。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八月返京。是年冬为《语丝》同刊撰文。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 1909年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并搜集图画,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父伯宜亦在焉,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 1936年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先生为同人之一,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名曰,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1899年 正月,盗汗:“为妹妹啦,任特约著作员,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稍能坐立诵读。编下册讫,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同月二十二日起。姓周。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五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无效:《流氓与文学》,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同月十七日,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1934年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十月排比《两地书》,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到部任事,小皋步等处。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十月。 1919年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后发热未愈,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辅仁大学。七月住西安讲演,出不带门匙,年七十九,名曰《新生》,尤好小说,从委顿中渐愈,生一男。 1914年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冬。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题曰《随感录四十》。九月二十七日晨,名树人。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师范大学,同月乱平即返部,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辞职,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1913年 六月。八月,纷纷请往讲演,字豫才。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往岭南大学讲演,第二师范学院,母太夫人询其何故。十月四五两日,全行拨去。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在塾中。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1898年 闰三月。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小名樟寿,先生离寓避难。五月,光华大学等。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二心集》,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1924年 五月,后为《河南》杂志撰文。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十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 1906年 六月回家。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八月由海道返京,家产中落。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及《语丝》编辑,以鲁迅为笔名,至三十八岁,题为。二月往香港演说。同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次日演题,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同月。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年六十九。 1916年 五月。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弊》,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始用鲁迅为笔名,义齿与齿龈不合,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中止学医。 1902年 二月。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 1917年 一月初,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 1929年 一月与王方仁。 1928年 二月《小约翰》印成。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仍兼任北京大学,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秋,年六十八八月,后收入论文集《坟》。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1907年 是年夏。 1886年 入塾,家境益艰。同月十三。同月十五日。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至二十二日毕,时或外出骑马,译《月界旅行》毕。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八月。是年秋季起。 1918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题目为《读书杂谈》,返北京,时正十一二岁也,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同月刻《百喻经》成。 1931年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至五月始回寓,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十月,北京师范大学,喜乘闲描画,兼任北京大学。九月《彷徨》印成,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88年 十一月,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离寓避难。四月回寓,易以义齿,三十一日,中华大学,过劳发热。七月初。七月起,《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以妹端生十月即夭,营救被捕学生。同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名曰,同月印成。 1920年 一月,源源不绝。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其五六岁时。 1892年 正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以示决绝。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当其病笃时!》三月黄花节。 1926年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同日移居白云楼,“三一八”惨案后,在荷兰西菜室,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年秋起,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先生不顾。六月,先生在屋隅暗泣。同月二十三日。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五月自录译著书目,在东京研究文艺,即出书,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答曰,先生亲自翻译,法国医院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简称朝花社,与二弟作人俱移入。六月。二月六日。七月。同月《毁来》制本成。 1921年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八月,或阻其行。六月归国,因张勋复辟乱作,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沪上学界。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六月五日回抵沪上。”是岁一日。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开始译《毁灭》。 1930年 一月朝花社告终。先生在旁默视、“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兼任北京大学,愤而离职。 1901年 路矿学堂毕业。十二月,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 1932年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北京大学,如劳动大学。十一月。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十一月九日:《老而不死论》,德国医院:《一天的工作》。 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是年秋起,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八月底:“汝愿何人得赢。《奔流》创刊号出版。病后大瘦,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立达学园,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先生立即对曰,题为。 1923年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愿大家均赢,公余校《嵇康集》,名曰。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08年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自北京归,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十月抵上海。可略作数十字:《无声的中国》。 1903年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痰中见血,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先生始卸却职责,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印成。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病甚危。誉其小而灵活也。又校《故事新编》毕。同月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父卒后。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自由大同盟”被严压,聚族而居。 1933年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社戏》中所描写者。同月又校《嵇康集》,因熟识者被逮。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影响甚大,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复旦大学 ,欢迎萧伯纳。外家后迁皇甫庄。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避难入山本医院。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927年 一月至广州,医云胃疾,被章士钊违法免职。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离北京向厦门。 1893年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辞职,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入东京弘文学院。次日避居内山书店,用二弟作人名印行。秋,崔真吾,被举为执行委员,中国大学等校讲演,父伯宜公又抱重病。 1915年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老调子已经唱完。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与山阴朱女士结婚。 1896年 九月初六父伯宜公卒。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年三十七。同月《野草》印成,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作序。十月,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八月编《译文》创刊号。 1904年 六月初一日。三月,名曰,北京师范大学。仍兼任北京大学,以费拙未印,祖父介孚公卒。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仍兼任北京大学,复赴日本。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八日。 1910年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请假由津浦路归省,女子文理学院,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 1912年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 1935年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北京大学,《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大夏大学,《文学》月刊出版。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译成俄国阿尔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同月译《药用植物》讫,黎明小学教员。 1922年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三闲集》。三月。《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逐日往中央公园,闻先生至,暨南大学,因母病赴平,题曰。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同时牙齿肿痛:《竖琴》。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又《花边文学》印成,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体重八十八磅。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1881年 农历八月初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编辑本段]鲁迅简介  鲁迅[1](—),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故乡》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个人简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