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与形容人到中年的成语对比

1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一、填空题;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一、填空题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11、自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26、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在“文革”期间的绝唱是《祝酒歌》。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鲁迅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30、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31、朱老忠是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中的主要人物。32、《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是用信天游写成的一首抒情诗。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话。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39、在“文革”的地下文学中,影响最大的知青诗人是食指,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诗歌组织是白洋淀诗群,而传抄最为广泛的小说则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40、《天山牧歌》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41、自“文革”开始到70年代初,“革命样板戏”是官方提倡最力、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42、《茶馆》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满族人是 常四爷。43、被冯雪峰誉为“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作品是保卫延安。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3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合称为“三恋”的小说:《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51、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52、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保卫延安》53、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54、1953年,青年作家李准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55、女作家茹志娟的作品善于以小寓大,从细节上深入开掘,《百合花》正是突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56、赵树理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选的长篇小说。57、十七年期间曾产生了许多文学经典,如著名的“三红一创”,它们分别指《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58、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是杨朔。毛泽东于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60、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红旗谱》、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等。61、《雪浪花》是杨朔的散文代表作之一。62、“文革”的导火索是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63、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是“干预生活”类小说中的代表作。女作家茹志娟擅长以细节、侧面描绘反映生活风貌,代表作《百合花》便是围绕借被子表现军民之情。64、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十七年中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在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成长的优秀长篇小说。69、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70、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是他创作的顶峰。71、地主冯兰池与冯贵堂两父子都是梁斌的小说《红旗谱》中的人物。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73、北岛的诗歌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二、名词解释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2、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等。3、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4、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形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代表诗人有郭小川和贺敬之等。5、山药蛋派:50年代中期山西汇集的一大批短篇小说作家,他们有共同的文学主张和相近的文学风格,都把山西作为创作根据地,把反映农村生活作为创作目标,文艺界称为火花派、山西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谑称“山药蛋派”。主要作家有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他们将创作与农村“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保持了浓郁的山西特色,既及时表现新的天地人群,又注重作品的通俗化、大众化。6.百花文学: 1956年5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确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解冻”。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人民文学》和各地的一些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的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如:小说宗璞《红豆》;诗歌:郭小川《一个和八个》。等等。三、简答1、简述《茶馆》的艺术特色。(1)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个性鲜明,《茶馆》中的七十多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2)在结构上,1、独特的&卷轴式&平面结构。2、用巧妙的衔接与穿插安排分散的人物。(3)侧面透露法。特殊的戏剧冲突 ,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小茶馆影射大时代。(4)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2、语言的幽默风格。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5)批判讽刺与赞美同情相结合。2、简述郭小川叙事诗歌创作的成就和艺术特征。郭小川叙事诗主要成就:一九五七年的歌颂纯真的爱情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一九五九年歌颂人民军队中高级指挥员的形象的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以及《严厉的爱》等。郭小川的叙事诗无论从诗人自己的创作道路,或是它在中国当代新诗史上的地位来看,无疑是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的。艺术特征:1、歌颂时代的生活和战斗的人生。洋溢着革命激情, 塑造了一系列以革命利益为最高鹄的革命者形象。2、注重诗歌语言和形式的不懈探索和不断创新。3,重视对思想深度的开掘,想象丰富。 3、简述寻根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对传统文学的态度。产生背景:1、文化热的大背景。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文化热潮,尤其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世界&寻根&潮流,为中国文学寻找文化之根提供了借鉴。2、对各种西方现代思潮涌进中国的积极应对。3、文学自身现代化的要求。文革结束后,中国作家放眼看世界,发现了当代文学的贫困,因而产生了深刻的焦虑,一部分人受自己生活经验和文化热背景的影响,开始尝试以中国文化之根,铺设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桥梁。对传统文学的态度:寻根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态度是复杂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寻根作家以清醒的理性精神来审视民族文化传统,对民族群体存在的历史过程和现实状态进行反思,批判腐朽的封建意识和对人性的压抑,剔除腐朽的劣根。如贾平凹、高晓声等对农民精神弱点的审视等。寻根作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以期求在变革的时代大潮中保持民族固有的血脉。郑义的《老井》、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有贾平凹等作家都对古朴的仁、义、情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寻根文学深化了批判封建主义,弘扬人道主义的时代主题。其次,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精神的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活了我们民族历史中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注进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美学气韵和情致。4、简述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在创作特征上的不同。1、用小写的“人”取代大写的“人”。“新写实”小说首要的创作特征就是对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中写出了生存窘境的情感体验。描写的是各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表现他们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烦恼,以对人的行为和生活境遇的描述替换关于生活的终极价值判断,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正面阐说。如刘震云的“官人”系列、《一地鸡毛》。2、传统现实主义中的“生活”故事为“生命”故事所取代。“新写实”小说表现人的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来阐说生存的意义,消解政治和文化的阐说。如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等。3、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为零散化所取代。传统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新写实小说罗列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断和细屑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作不厌其烦的现象描绘以图还原“生活本相”。如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等。4、传统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义式的真实“细节”所取代。“原生态”、新写实小说不避粗俗、猥琐的场景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卑污、鄙陋、晦暗但又闪烁着真实火焰的细节。如方方的《风景》等。5、传统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为冷静的客观主义态度所取代。新写实小说作者回避激情,避免主观介入,抑制对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作出直露的评价,以“零度情感”观照人物和情节。四、论述1、比较赵树理与柳青的农村题材小说,谈谈他们在文学观念、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题材是“十七年”小说成就最大的两个题材之一,而作为领军人物的赵树理和柳青的小说代表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艺术形态的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关注“现实斗争”,即关注那些显示“中国社会”面貌“深刻的变化”的斗争,而这通常上指的是当时开展的政治运动。二是为了达到描写上的“深入核心”,作家在立场、观点、情感--,与自己的表现形象(农民)相一致。首先,他们存在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别。柳青更坚定地实行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决心,更重视农村中的先进人物的创造,更富于浪漫的理想的色彩,具有更大的概括“时代精神”和“历史本质”的雄心。《创业史》在结构上采取了多卷式的布局,艺术构思宏伟开阔,具有史诗的特点和规模。小说深入挖掘与表现了建国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土改后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动,显示了较大的真实性与历史深度。而赵树理更倾向于关注现实,自觉地让创作服务于现实斗争。坚持从农民的立场看待农村生活,更多地关注与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柳青也许更像是乡村里的“外来者”,而赵树理则更像是“本地人”。其次,在创作观念上,他们的小说在关注、支持农村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关注“新人”的出现和伦理关系的调整和重建时,柳青更为重视的是新的价值观的灌输,而赵树理则更倾向于在农村的“传统”中发掘那些有生命力的素质,倡导大众化和民族化。另外,就小说而言,柳青等所借鉴的,是西方和我国新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小说人物关系复杂真实,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而赵树理更推重的是话本、说书等“宣讲”、“说话”的“本土资源”。 大量借鉴使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强调以故事为中心结构小说,较少有孤立静止的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并且注重故事的连贯性, 多用白描写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各具特色。柳青的《创业史》塑造的主人公梁生宝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新式农民的形象,有着较高的阶级觉悟,也有着中国农民的善良、淳朴和坚韧不拔的特点。但过于理想化。而赵树理塑造的小二黑、小芹等新农民的形象,更具有真实性。而梁三老汉这个作为中间人物的老式农民形象,他既有劳动者的勤劳、淳朴、正直与善良,又有小私有者的狭隘和保守;既有新社会翻身的喜悦,又有旧社会因袭的重负,不同于赵树理塑造得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形象。语言上,柳青《创业史》中的人物语言实经过提炼的口语,而叙述语言则以书面语为主,两种用于形成对比。小说有大量深沉精辟的议论,富有激情,增强了小说的美感,提升了思想深度。而赵树理重视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2、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谈一下汪曾祺小说的意义。(特点、意义)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汪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地方:(1)小说大多取材于其故乡高邮的生活旧事,很少涉及现实生活,具有回忆性特点。(2)有着浓厚的&散文化&氛围。情节上,描绘故乡民俗风情,小说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结构上,汪曾祺的小说结构是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构建的,也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常常先写环境,再写人写事。小说中充满文艺性的叙事,以散文化的笔法写小说,小说成了弥漫氛围的&抒情散文&。不讲究情节,人物的刻画。如《大淖记事》用一大半的篇幅来铺叙风情民俗。语言上,叙述古朴自然,语言简洁干净,雅俗互化。(3)小说融入了中国传统儒道的哲学意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存意识。《受戒》通过描绘佛门子弟世俗的生活场景,赞颂了苏北乡镇返璞归真的人性美。 意义: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从当代文学史角度来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受到废名和沈从文的较大影响.汪曾祺继承了以废名和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家创作上“文体风格趋于生活”的共同特点和“随笔风格的小说”的主张,主张消除小说的戏剧化设计,展示生活的本色,写作自自然然的散文化小说。萧红40年代创作的《呼兰河传》虽也是散文风格的小说作品,因其故事性不强而被忽视。新时期汪曾祺的出现,连接上了这种被中断和遗忘的小说风格。汪曾祺小说在文体上的创造,又影响着阿城、贾平凹等一些小说和散文家的创作。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80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汪曾祺关于“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的观点,对“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汪曾祺之后,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和反思,对小说文体进行大胆地革新,以及突出小说本身的文学特质等,都成为了一股潮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的小说连接了被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并给后来的写作者以深远的影响。3、以80年代小说为例,说一下新时期小说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什么是人道主义,举例80年代小说如何体现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主张每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尊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做人看待,而不是工具。“新时期文学”,特别是80年代初,对“文革”的批判是新时期文学阐发人道主义精神的直接背景,但与17、18世纪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潮有所不同, “新时期”是“超出自由、平等、博爱的范围”的“古典”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在5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已受苏联“解冻文学”思潮的影响,进行了干预生活和突破人权、人性禁区的创作,但由于反右斗争以及文革而中断。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政治上拨乱反正的蓬勃开展,作家们开始对“十七年”时期尤其是“文革”时期的这场浩劫进行反思,再加上西方各种人道主义思想的传入,人道主义开始重返文学舞台。人重新被发现、被认识,作为人基本权利的情感, 开始受到关注和肯定,文学呈现出当代性特征,人道主义思潮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三种形态:直接就&文革&遭遇发出的对&人&的呼唤,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重新确认;对民间苦难的情义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以及合乎人性要求的生命形式的直接肯定;从争取爱的权利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1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试题及答案等内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6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 3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20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试... 6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史...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历史学_...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提倡新文学 D.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32.五四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20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 6页 免费 ...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 6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 6页 ...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 6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21页 1下载券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 6页 免费 当代文学题库附答案 8页 免费 华师《中国古代...   当代文学试题(二) 3页 1下载券 当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13页 2下载券...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 6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下... 3页 ...   《中国现代文学史》2012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_文学_...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理论主张, 对中国现代杂文的建设和发展 作出了巨大...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 6页 免费中国当代文学...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的曲折发展过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大一上期末试题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对历史发展趋势的表现。如《子夜》 问答题( 五....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期末试... 6页 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 2页 免费 ... 0910年度当代文学期末考试A卷答案doc0910年度当代文学期末考试A卷答案doc隐藏&&...大连新闻网——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来源:新商报
  本期关注理由
王利芬的优米网以“营销大腕儿”起家,如今似乎也遇到了波折,被誉为“创业教母”的王利芬从来不乏商场上的明星大腕儿帮忙支撑局面,但是她遭遇的问题和其他创业者并无两样,那就是如何调整其网站的商业模式。从央视辞职下海,到成功创办网络电视台优米网,王利芬走过的道路,无疑让人感叹其气魄不凡。一个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在人到中年之际,毅然放弃原本平稳、优裕的生活,去置身于商海打拼,确实值得敬重。不过,优米网最初的红红火火和如今的冷冷清清,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乃至王利芬及她的团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坚持下去是必然的,而究竟该依靠怎样的套路,又该进行哪些调整,这些都是优米网需要面对的。
  首先,优米网基本是王利芬一个人在战斗———靠着一个人做几个系列的访谈节目,来支持一个网站或者说网络电视台的发展,这本身就不现实。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就算王利芬本人能力不凡,但是她毕竟不是孙猴子,拔一把毫毛能够变身无数。何况这节目每天都需要有新鲜内容来更替,从而给观众以新鲜感,这简直是拿人开涮。当然这次不是资本家压榨工人或者农奴主虐待奴隶,因为这是王利芬自己给自己压上了沉重的砝码,但毕竟她也是血肉之躯,这家电视台能够运转至今,已经相当不易。
  其次,优米网的主打王牌就是汇聚商场上的明星大腕儿,成为系列访谈的支柱,这实在显得有些单一。人们总会对创富故事津津乐道不假,但是再好的伙食,连着吃上若干顿人也会厌倦,更何况人们本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经济类栏目起码还有中央二套等等,人家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团队;其他如体育、娱乐、电视剧等等分流,不可能所有人都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从开始时分的好奇、追星,甚至是在追王利芬本人,到几个月之后流量锐减也就不足为奇,因为优米网的模式即使因为王女士的人格魅力“有米下锅”,但观众有着太多其他选择,毕竟优米网不可能一步登天,凌驾于门户网站或者省级电视台以上,于是出现困难,前景难测几乎是必然的。
  讲王利芬的故事,当然不是本着什么阴暗心理,去打消人家的积极性、泼冷水,而是就着优米网本身遇到的问题说事。将拳头产品做精,不将摊子铺大在创业之初是不二选择,优米网确实应该坚持目前的商业方向,但坚持不等于墨守成规,王利芬等人应该拓宽思路,比方说引进合作者(国内其他知名主持人)或者培养新秀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前者似乎可能立竿见影,但需要资金支撑;后者可能需要时间,不过是必经之路。文
  “创业教母”遭遇创业艰难
日,王利芬的优米网正式上线。王利芬也放下话筒成为一个创业者。她希望利用自己的知名度给优米网锦上添花,但优米网在借用“大腕营销”吸引眼球后,从上个月开始遭遇了流量的急速下跌、模式难现创新的质疑。曾经的央视“创业教母”,面临着创业初期的最大难题———商业模式。
  理想中的付费网难以实现
   2009年4月,王利芬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培训时,有了一个想法———做一个 C2
C网站。简单来说,马云的 C2
C网站淘宝是卖有形的物品,而她想搭建一个平台来“淘”人们脑子中的智慧和经验:用户打开网站,付费后,就可以跟自己希望的人视频对话。此前,有一个广播学院毕业的学生特别想跟她聊天30分钟,并愿意用50块钱来购买。随后两个人就相互视频聊了起来,这让王利芬觉得,自己出售的是无形的经验:“现在人们脑袋里面的经验,你是很难得到的,比如说我要见某个人,一定是熟人介绍,而且要跑去一趟,甚至要坐飞机。不如打开网站,就可以两个人对话,谈半个小时,然后我付你钱。”
  去年11月,她开始搭建一个 C2 C的交流平台,放在优米网上拍卖的则是像创新工场 C E
O李开复、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邓锋、易凯资本 C E
O王冉、敦煌网总裁王树彤、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思科中国副董事长林正刚等人的交流时间。但随着这些大腕上线,问题也跟着来了———优米网被用户抛弃了。这个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的创意没有实现她最初的设想:习惯了免费互联网资源的用户,付费的意愿并不高。而且产品无法定价,或者定价之后无人购买的问题。“有些经验讲完了之后,用户觉得你不值1000元,仲裁委员会每天和人扯皮,而且主讲人的态度好坏都是问题。”
  上线两个星期后,王利芬暂时关掉了这个理想中的网站。
  保持独特气质不跟风酷6模式今年卷土重来,优米网决定取消向用户收费,将优米网模式调整为B2C的视频网站,重操电视制作的旧业,除了名人拍卖这一栏目保留外,优米网其他内容调整为《在路上》《创新》等定期播出的视频节目,向广告主收费。
  这些调整让优米网有了起色。至此优米网的盈利模式还是回归到了传统的品牌广告模式。网络平台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与优酷、土豆等已经投入巨资购买影视版权和品牌推广的竞争对手相比,优米网需要更加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几天前,邓锋(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立者之一)到优米网做节目。他对王利芬说,“我已两次拒绝了某大媒体的采访要求。”王利芬认为,如果一个精英愿意将他的观点与更多的年轻人分享,优米网是更合适的选择。优米网在125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下半年将会在30多个地面台播放。这是王利芬打造的多媒体平台。
  作为一家视频网站,优米网与酷6、土豆、优酷签有合作协议。王利芬说,我需要他们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优米,他们也需要优米的内容。“但是如果优米紧跟酷6或其他,那是必死。”王利芬一直在强调优米的“精气神”:“因为在一个同质化程度很高的领域,再想去紧跟别人的路去走,而没有自己的独特气质,行不通。”找价值观相符的投资人
  此外,优米网也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投资伙伴。“优米网有投资人,但是正在谈,到目前为止主要是朋友的帮忙和我自己的积蓄。”王利芬说,除了她在谈以外,还有专门人人员在谈,“谈投资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
  据了解,想投资优米网的人特别多。但王利芬说,因为优米网做媒体,所以要选一家与它价值观相符合的投资人,可以助优米网前行的投资人,而不能仅把优米网当作一个赚钱机器。
  其实,以王利芬在企业圈多年的人脉,拿到一些投资确实不难。她的网站在3月初亮相时,就是靠拉来自己的老朋友史玉柱,借用巴菲特拍卖午餐时间的创意,竞拍老史;在创业之初,王利芬还得到了柳传志等大腕们的诸多建议。王利芬透露,现在已经有一两家投资机构进入了优米网的选择范围,不过“现在还不是资本进入的最佳时机”。
  “创业太难了,太不容易了。如果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力、极好的应变能力,最好不要创业,撑不下去的。”王利芬说,在经历了
C的失败后,她才完全摸透了网络到底怎么回事。当初,互联网对她和其他很多传统媒体人而言,就像是一只大象,摸到头、摸到脚都会说:“哦,互联网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关注目标不仅仅是大腕
“优米网是一座桥。”王利芬说,这座桥是干吗的?一头连接着精英人士,一头连接着年轻人。把这两个散落的人群对接在优米网。很多人都在问王利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大腕愿意帮你?她向记者的解释是,“我唤醒了很多社会精英深藏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最关注的不是他参加的事情能让他们如何赚钱,如何赚知名度,他们不缺这些。他们关注的是你究竟在做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的深远意义在哪里?我们都明白,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非常迷茫,他们唯一能拉得住的手是过来人的手。我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模式,但是我可以以我自己的方式,提供给年轻人以补充教育。”
  可是人们依然质疑,如果不是王利芬,大腕还会来吗。他们到底是真的愿意到这个网站与年轻人分享观点,还是碍于多年朋友的情面?如果是后者,那网站模式难有持续性,因为再深的人脉也有用尽的一天。王利芬坦言,她能认识一千个精英并维持住关系,很不容易。但是,如果这1千个精英资源用完了怎么办?所以现在,很多王利芬曾经不认识的精英也开始成为她的新朋友。
  她认为,自己锁定的目标也许不仅仅是大腕,还有年轻人。两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用秸秆手编成袋拿到城市里,解决了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也解决了万一秸秆焚烧以后的环保,还带动了城市里面相关产品的多样性。王利芬说,虽然他们还没有赚大钱,出大名,但他们同样值得关注。
  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更多的年轻人找不到北。拔出“恒定”,才能找到奋斗的感觉。就如同优米网“创新”栏目里面“一起搭车去柏林”的谷岳刘畅所说:其实,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你一辈子也不会做了。最后,我们都会死,就是看现在是怎么活。现在怎么活,这也许是王利芬必须回答的创业难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周刊》报道
  放弃央视转型探路网络新媒体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评论说,王利芬创业失败的“概率很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急于求成,滥用核心资源。包括拍卖史玉柱时间、请思科的林正刚讲职业规划,这些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典型的“牛刀杀鸡”。作为知名创业选秀栏目《赢在中国》的创办者,王利芬如果留在央视,也许还能继续升职,但她显然不满足那种一眼看到尽头的生活。“我就是一定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我觉得我都已经人到中年了。我在央视混着也不坏,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犹豫敢想敢干坚定创业决心
  从她说话时的那股“劲儿”上就能看得出,王利芬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创业最初的冲动,也许就来自于一个人某一刻和自己心灵的直接对话。而灵魂和思想的铸成,有其自然发展的脉络。在思想的指导下,创业作为具体的行为,又由一连串事件构成另一条清晰的脉络。在王利芬身上,这两条脉络被勾勒得很清楚,又融合得很坚定。
  2005年,王利芬从美国留学归来,写了一本《对话美国电视》,但是,在美国的采访经历,让她感觉到传统电视媒体正走向衰落,所以“回国之后其实我就想离开电视台了”。但是,如果她那时离开,就不会有今天的优米网。虽然当时她已经清晰地看见了自己脚下的旧的船板或将沉没,但她当时还没有从精神上找到新的皈依。所以王利芬说,当时自己的全部本事就是电视内容制作,离开电视台可能就是做个传统的“内容提供商”。
  王利芬说,衡量优米网是否成功,不是在于它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里面,这样一个立体的媒体空间服务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真的在生活里面需要这个平台,这是我们成功的最大的标志。”
  顿悟发现互联网无限商机
2007年11月,王利芬在迪拜参加一个会议,哈佛一位教授的发言让她感受到“醍醐灌顶”。“一般来说人需要做两种事情,”那位教授如是说,一种是专业性的或者说是技巧性的事情,这种事情什么时候做都不晚,这次做错了,再次做对就是了。但是有一些事情如果说做错了,就永远没有改正的机会,这件事情说大了就是正确判断时代趋势的发展,说小了就是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将某些机会错过。
  其实,当时王利芬正在为一个问题所困扰,“我们看中的人都不看电视,人家都上网了”。在迪拜,她感慨了自己的困扰,听到的人就告诉她说,“那你就做互联网上的内容啊”。“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用了更多精力在互联网上。”王利芬说。按照她的性格,就如同当年从学文学转行电视、从不懂编辑机到快速成为优秀的《新闻调查》记者、一年编出十几个45分钟的好节目一样,王利芬一旦决定弄懂什么,其他的似乎一切都不是问题。难怪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王利芬:“她是那种前面没有路,就是把墙撞个洞也要过去的人。”
  迪拜归来之后,王利芬一边潜心研究网络,一边依旧做着电视节目,但是她对于网络理解的加深,从她在后来一些节目中对一些人的采访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比如她会和最早的博客作者和倡导者、帮助“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维众创业投资公司副总裁毛向辉充分探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她会选择和中国互联网的符号式人物李开复就谷歌未来的话题展开交流。同时,为了将理念付诸实践,王利芬在《我们》栏目工作时,还做了一个栏目的网站,更形象地“了解了互联网一些基本特性”。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位传统电视人对网络新媒体的试探,那种掺杂了复杂感情色彩的向往和试探。
  她宁可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暴死
2008年,王利芬和史玉柱(左二)、马云(右二)、冯仑(右一)一起参加企业峰会,这些商场精英也都曾是她主持的央视《赢在中国》的嘉宾。(图片来自《南都周刊》)
史玉柱成为优米网拍卖的第一个商业精英人士。
  破茧 毅然放弃央视“金饭碗”
  2009年4月,王利芬赴美国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接受培训。她所在的那个培训班上,很多人都是做管理咨询的,跟他们谈起出差的旅途劳顿,这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一次中国很累,“十几个小时,还有时差”。这让王利芬突然觉得,“其实咨询不就是说话吗,你两个人把视频打开,不就行了!”王利芬突然有了一个非常好创业“点子”,这个点子类似淘宝,构建一个平台,让网友在虚拟空间里实现自由交易,只不过这个平台交易的不是实物,而是“精神产品”———经验和智慧。
  为此,王利芬先后在去年7月和9月与央视台长焦利深谈,终于成为自由人。10月,她开始全心投入到自己新公司———优米网的创业中。网站对王利芬来说,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需要人帮忙。她很快就找来两个比较核心的神秘人物———设计总监和技术总监。技术总监原来一直创业,后来又在大的跨国公司待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不喜欢那样的一个环境,当王利芬跟他谈了创业的事情后,就欣然加入了新的团队。“他这个人很值得信赖,就是愿意做事,他身上就流淌着创业的血液”王利芬说。
  而另一位不到25岁的设计总监,则是王利芬从新加坡挖来的,“有点像小天才那种感觉”。他的设计水平很高,优米的网站架构主要就是他一个人设计的,“大概不到一个月就完事了。”以他们两人为核心,王利芬很快搭建了一支20人左右的团队。为了让自己网站的技术能够过关,王利芬还带着自己的技术总监,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她认识的全球近十位“最牛的”网站技术专家进行交流,“把我们的互联网网站、网络架构全部画一遍,总共不知道画过多少遍了”。追求极致的性格,让王利芬经常会有一些不太实际的想法,比如他们会考虑把硅谷最牛的技术全都跟自己的网站对接,网管技术的任何问题全都亲自摸过一遍。
  试水短暂尝试即告需要转型
  在陌生领域,王利芬很快犯下了错误。这个凝聚了很多人心血的 C2
C网站,仅仅在上线两周后,就被王利芬亲手扼杀了。王利芬意识到,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者和受众再也不需要你教育他们、领导他们、引导他们,而是他们要参与,他们要表达内心的愿望。王利芬于是开始向用户了解需求,用户告诉她:“把电视台经常请的名人找来,真正有经验的专家找来,我们愿意听。”王利芬心想,这不就是媒体和广告模式嘛。但是,这次她并没有匆忙动手,而是撒开了几乎全部人马,就更具体和详尽的问题展开了用户调查。
  在遭遇挫折的过程中,王利芬却认为大有收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难。”那些“比以前在电视台对我还好”的朋友,却让经常不露声色地安慰和鼓励她,甚至被感动得多次流下了眼泪。“这种例子很多很多。”王利芬说。而柳传志在登录优米网后,跟她说,你的网站内容太多,最好要少而精,先重点突破,把一个战役打得特别漂亮,总结规律,再复制。王利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她开始收缩战线。“创业需要理性。”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王利芬如此感叹。
  不过,当初她选择从央视辞掉公职,却是因为一颗不安分的心,一种强烈的“创业的激情和要尝试新的生活的愿望”。人到中年,一种时间的紧迫感不允许她再思前想后、优柔寡断。在这之前,她已经是非常成功的职业媒体人。她在央视经历了三个“五年”:五年调查记者,五年负责《对话》及资讯等,最后一个五年任《赢在中国》和《我们》总制片人兼主持人。她不喜欢那种“一眼看到尽头”的人生,现在,带着不确定性,又一个五年开始了。
  最近,她被问过无数次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创业失败了怎么办?其实,所谓最大的失败无非是她的优米网无法盈利,她血本无归。而她的回答是:怎么样的“一败涂地”,我还想象不出来。
  成为北大博士,一度是王利芬高中时的人生目标。但她的学士和硕士都未能在北大完成,研究生毕业后,她成为了武汉大学的一名教师。两年后,不安分的她终于成为北大教授谢冕的博士生。她告诉自己,“有些梦永远是不会死的”。几个月前,王利芬问李书福,听说你买了沃尔沃?李书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正在买。那感觉就像买棵白菜。“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王利芬从李书福身上得到的体会。而看她的优米网,在传播终端上的野心已不可小觑。
  拍卖史玉柱的三小时价格不菲
  有人评论说,王利芬创业失败的“概率很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急于求成,滥用核心资源。包括拍卖史玉柱时间、请思科的林正刚讲职业规划,这些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典型的“牛刀杀鸡”。
  截至昨天,争议中的“史玉柱的三个小时聊天”拍卖,价格已经飙升到了近190万元,距离拍卖结束还有不到20天时间,不知道最终史玉柱的三小时,会达到怎样的一个数字。其实,这次拍卖,是史玉柱自己提出来的。“他想帮我,我都没有开口,我宁可那苦我自己吃了,也不愿意求人。我最关心的是在双方交往过程里面的尊严,一种平等性。”王利芬说。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素以昂贵著称,最近十年的平均价格为60万美元。每年的中标者都是从事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日,加拿大的一位投资人将有幸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代价是168万美元。虽然无论从个人财富还是年收入上,史玉柱和巴菲特相差很远,但是如今拍出的价码,估计足以让史玉柱满意。
  已经有更多的名人向王利芬表示愿意拍卖自己的时间,特别是企业界名人。像俞敏洪就跟王利芬说,自己每年可以“被卖”两三次。不过,拍卖名人时间还不是优米网的常设栏目,“因为这也不是我们的主打。”这些企业界大腕都很给王利芬的面子。一个例子是,当年《赢在中国》创办初期,王利芬去采访柳传志,为了说得好些,柳传志甘愿一次次重复录制,最终花掉了两小时。
  王利芬天生有这种神秘的亲和力。有些人第一次跟她见面,就会把很多的隐私,连她们的丈夫或者最好的朋友都听不到的话,通通说给王利芬。有时候她会问对方:为什么这么相信我?对方回答:我看着你就有倾诉的欲望。王利芬心里说了句,嘿,看样子我挺适合做牧师的。
  面对未来保持平常心
  失败,在王利芬看来,就好像走了一段弯路。“但那段弯路比直路还有用,正因为有了那个过程你才会经常体会到,原来路应该是这么走的。”王利芬说,现在她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让这两个团队,尤其是管理层能够“齐步走”,能够让他们在一个相对相同的思维平台下,相对比较接近的职业状况下来做事情。
  优米网在磨合中逐步步入正轨。优米网每晚8点直播的主打节目《在路上》,请来各行业的专家谈人的成长和发展各个阶段的问题,同另外两档节目《创新中国》和《创业门诊》构成“三驾马车”。这些内容,跟她之前创办的金牌栏目《赢在中国》很类似。王利芬会不会打造一个网络版的《赢在中国》?她的回答是不会。她认为,《赢在中国》的使命已经完成,它的本质是鼓励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创业,热情已经足够了,现在要从激情回归到理性。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如何创业?这才是优米网要解决的问题。
  王利芬在年轻人心目中,她以奋斗、励志的形象出现。4月20日,她将原来的定位“服务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改为“和年轻人一同成长”,显得更有亲近感和准确性———她的节目定位实际上是一个年轻人群体,大约在15岁至45岁之间。既然用户乐意使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终端,就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要做优米网这个网站,是想让它成为承载互动的一个交流平台。”王利芬对这一点想得很清楚。
  有很多关注王利芬的人也在给她提出各种建议,“比如有人说,你能不能把世界上著名的、大的思想家,开一个精英的讲堂跟我们互动?”但是,周一到周五每天20点的《在路上》的1个半小时直播量已经非常大了,王利芬这时提醒自己,“一定要清醒、清醒再清醒,不要铺摊子。”
  “当一件事情成功了,而你不知道为什么成功的时候,你下面一定会失败,而且你这个成功一定是被撞上的。”柳传志的话让王利芬决定把《走进公司》和《在路上》合并。“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王利芬无限欣慰。
  面对未来,王利芬说,衡量优米网是否成功,不是在于它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里面,这样一个立体的媒体空间服务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需要这个平台,这是我们成功的最大的标志。”为了这个未知的目标,王利芬还有一句话堪称掷地有声,“我特别不想过一看人生就到底的生活。我宁可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暴死,也不愿意在那条已知的特别清清楚楚的路上去安逸。”据《
I T经理世界》《南都周刊》报道
大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Copyright& by . Al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到中年的困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