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故事金鳌加点江氏世系江淹后裔

谈谈家族的姓名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包括“姓”和“名”两部分。中国人重视家庭和家族,其传统是姓在前名在后,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名在前姓在后。
现代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名可能有几个,除了本名外,还有谱名(族谱上的名字)、籍名、别名等。我们现在说的“名字”,在古代分为“名”和“字”:名是家长取的,字是长大后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如历史上的岳飞,字鹏举。有了字以后,习惯上名用于自称,表示谦逊;相称时称字不称名,表示尊重。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也称“别号”,是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诸葛亮,号孔明。
下表是近代历史人物的名、字、号:
注:“中山”是来自孙文在日本的化名。
“字辈命名”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取名方式。字辈又称辈行或班辈。为了便于区分各地同姓人是否同宗同祠和辈份高低,一些家族在修谱时编定一首五言诗,族人取名时按辈份依次选用一字来取名,采用“姓+字辈+名”的格式。如毛泽东的家族韶山毛氏第12—15代四辈人的字辈相连,是“恩、贻、泽、远”。
下表是韶山毛氏家族的四代人的取名:
俗名毛顺生
我们金鳌江氏是济阳江氏的一支,旌德江村的济阳江氏第29世江从厚这一支,从第60世至69世采用的字辈是:“洪图绍世泽,丕显振家声”。我年轻时就听母亲说过,江氏声字辈都有了。1917年江志伊先生重修《济阳江氏金鳌派宗谱》时规定,凡金鳌江氏后裔,从第70世到100世,一律采用统一辈行,那就是“承祖训,锡嘉名,勋尔作奇英,学道希贤圣,经邦颂泰平,文明昌国祚,上达乃光荣”。
金鳌江氏辈行图(网上照片)
旌德江村的《金鳌江氏宗谱》照片(江世亮提供)
下面是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的江氏谱系:
江绍岳(石溪)
长子江世俊(冠千)
二子江世杰,早夭
三子江世豪,早夭
四女江世英1906-约1948
五子江世雄(慕陶)
六子江世侯(上青)
七子江世伯(树峰)
江世俊一支
子江泽君(蛰君)
子江泽民,承祧江上青
子江泽宽(吴德新)
女江泽南(泽兰)
江世侯一支
子江泽民,过继
下表是我的家族五代的名、字、号:
(世字辈)
我的父亲江兆蕃的名字,听母亲说是借用来的,没有采用“世”字辈名。(江泽宁)
&&&&【参考书目】
王大良,《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2001
侯耕,《江村》,2002
[美] 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200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江氏的起源 - 谱牒摘录 - 族谱资料 - 百姓源流网
谱牒摘录江氏的起源时间: 20:26:29&&作者:佚名&&来源:江氏族谱&&查看:874&&评论:0
江姓的起源
江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系从古代的赢姓分出,距今已有2600余年,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记载:&赢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姓&。这里所说的颛顼,我古帝名,是五帝之一,号高阳氏,相传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的玄孙伯益是舜进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是尧时巢父许由隐居的地方。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于公元前623年灭于楚。江亡后,国人流落各地,为不忘故国,便以原国名&江&为姓氏,因其姓祖伯益为赢,故称江姓源于赢姓。
关于江国的位置,有如下几种说法:一河南息县、信阳县、罗山县部分地区,如乾隆三十五年(1770)《光州志》记载:&息县,周息侯国,又为江国。&《路史》云:&在信阳县之东南,象息县之西南,是古江国也。半在信阳县、罗山县,半在宋息县也。&《通志&氏族略》云:&江氏,旧云汝南安阳县江亭。按此在信阳县之东南,新息县之西。&
二、息县西南。如《中华大字典》:&江,国名&&当今河南光州息县西南。&《汉语大字典》、《姓氏词典》等书都有相同的记载,《括地志》明确指出江国在息县西南l0里。
三、河南正阳县。如《辞源》:&江,周代国名,赢姓,在今河南正阳县&&子孙以国为氏。&另外,吕思勉的《先秦史》也明确指出:&江,在正阳县。&
四、河南正阳县东南,如清《春秋大事记》:&江国在汝宁府真阳县(又正阳),江国在县东南。&但是,最有说服力的应是当代的考古资料。据河南省文物工作者的大量挖掘考察认定,古江国故城在河南正阳县大林乡涂店东北角。
&江氏发源于河南,早期主要是在河南生息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向北方辗转到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到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在此发展成为名门巨族,故江氏以&济阳&、&淮阳&为郡号。据《元和姓纂》记载,东汉时有江德,其先居陈留圉县,汉分陈留为济阳,因居考城,成为著姓。江德的10世孙江蕤,西晋时任谯郡太守。蕤生湛,官侍中、吏部尚书。湛生恁,恁生江敩。敩为南朝齐侍中。江敩的曾孙即南朝陈尚书令江总。江总有3子:溢、溥、崔。溢在南朝陈任太子中庶;其子在唐初为泸州合江令;溥历任南朝陈太子舍人、唐弘农丞;崔在唐时任隋州司马。又从《古今人名大词典》中得知,晋有陈留人江琼,为冯翊太守,永嘉之乱时,弃官回奔,逐仕张轨,子孙因居凉土(今甘肃省内),世传家业。另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与《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江国灭亡后,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陵阳(今安徽石埭县东北)以及郧阳。再则,河南潢川县城东南28公里处有江家集,据传江国灭亡时国人南徒,其部分后裔返此营建村舍,后成集。
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有91人 61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有河南的江姓,这当是江姓最早人闽者。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在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塙率领迁至江西都昌,传至江晔(八郎),生3子:万里、万载、万顷。江万里为宋度宗左丞相,抗元殉国,其弟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江百八郎徒永定高头乡开基,分东山、北山、南山三大房;江肇远迁平和葛布大溪村开基。另外,还有因仕定居他乡的,如安陆(今湖北境内)刺史江正,子孙世居其地。明清之际,唐代固始移民的后裔郑成功率军渡海,收复台湾,所率将士之中有江氏族人,后在台湾定居,也有移居海外的。清初,有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涂店以西3公里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繁衍发展,人丁兴旺,又由此分迁出3支:一支定居于今河南罗山县子路乡江老坟山,一支定居在正阳县兰青乡江店,一支定居在江湾西北3,5公里的大小江庄。
在中国历史上,江姓名人辈出,而且多是河南人,如南朝有济阳考城(今兰考东北)人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以文章见称于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名,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这典故。齐时济阳考城人江敩,好文辞,少有美誉,官至侍中;其子江倩,官至光禄大夫。梁时考城江革,任御史中丞,敢于弹劾权贵,以廉洁见称;考城人江子一,历官戎昭将军;陈时考城人江总,历任南朝梁、陈及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也称江令,又为当朝文学家。此外,西汉有鲁人江翁,一称江公,为经学博士;有瑕丘人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尽属其学,徒众最盛,时称大江公,以别于博士江翁,东汉有临淄(今属山东)人江革,以事母至孝闻名,被乡里称为&江巨孝&;南唐建阳(今属福建)人江文蔚,不避权势,累官礼部侍郎。宋朝衢(在今浙江境)人江参擅长山水画,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等;有诗人江休复。清有婺源(今属安徽)江永,精研音韵及三礼,兼通历算地理,考释古代名物制度多有创见;有江苏元和人江声,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其孙江沅,著有《说文释例》、《说文解字音韵表》;有江苏甘泉人江藩,博综群经,精于训庆,旁及诸子佛老,著述颇丰;清朝还有诗人江混、音韵家江有诰、将领江忠源等。近代有最著名的律师福建人江庸。现代有四川自贡人、曾任中共川东地委委员的江竹筠,人称江姐,29岁在重庆英勇就义,系为中国人解放事业献身的最年轻的江姓女英雄。
据中国科学院遗产研究所的专家根据有关资料考证,江姓在中国最常见的l00个汉族姓氏中居第79位。
&此谱所载,与前文合校,其所列万里之祖系、父母、万里及万里兄弟多插入万载之名,万里年岁、万顷妻子之名皆不符。从其自称以江晔为始祖,&应无疑误&,号八郎之江晔竞有二墓,一在江西都昌,一在闽上杭三坪之矛盾,可知闽江晔,非都昌之江烨,其谱祖系之自我揉合以接驳系于都昌之迹炯然可见。&&&
标签:& 分享到:
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文章
Powered by  @酸豆dou 689楼
08:22:46  @抹茶红豆百乐冰
22:04:00  岳飞之子岳霖的后代 第三十代孙路过  —————————————————  岳飞后人啊!  -----------------------------  岳飞后人好多好多 相反秦桧子孙寥落 自己儿子不姓秦 姓秦的不是他儿子 真是报应
  @丁大不至
23:25:01  没啥意义,年前翻过族谱,曾经也是望族,我家这一支又不是嫡系,感觉翻出来说就跟攀亲戚似的,丢死个人,而且过了这么久,感觉都不可考证,虽然有个族谱和祠堂,又不能证明什么。  Ps:族谱上是陇西李,可惜我不信,因为我在四川  -----------------------------  @桃花友
23:37:19  也许你祖上不是四川人吧,从别地迁去的,既然有族谱应该有迁徙记录才对,我家祖先也是从中原迁到闽南,像闽南也有很多陇西李氏啊,我觉族谱最基本的功能就你和你的子子孙孙你的祖宗从哪里来  -----------------------------  @麦骞宸
08:42:02  闽西很多陇西李氏的后代,福建属于李渊的一个儿子封地,后代的辈分族谱几百年前就定下来的。  -----------------------------  @春熙兰 535楼
10:04:08  我就是陇西李啊,在湖北。李二的嫡子李泰被流放到我们这儿了。这儿还有他的墓呢。不过是不是李泰的后代没有考证过。只是觉得好玩,没有必要太认真。  -----------------------------  有个说法是唐朝李氏根本不是陇西李氏,貌似是因为陇西李氏比较高大上,然后皇帝自己找人编的。而且李世民的老妈是鲜卑人,他们这一支在北魏时期融入了大量的鲜卑血统。
  住我家楼上的同学妈妈姓爱新觉罗大概是末代皇室的后裔 他外婆据说从北京来一次省长都要去接  
  @其实我是猫扑派来
10:36:57  男朋友族谱上写的是大唐李氏之后  还是吴王李恪那一支的后人  事败之后从江西搬到我们这里来的  额 我看过族谱 很长很长很长  -----------------------------  @益州百里缳 697楼
10:42:07  哇咔咔 我喜欢李恪啊!!!  -----------------------------  弱弱回一句 我也喜欢  族谱上只有几个字,大唐哪一年从江西南昌某地迁徙到某地某地,但是想一想就是血泪史
  回复第103楼,@抹茶红豆百乐冰  岳飞之子岳霖的后代 第三十代孙路过   --------------------------  嘉兴?  
  @缅因森林喵
21:23:22  可能一来是长房这一支,二来博陵崔氏虽然
上作为掌权派的人数不如清河崔氏,但是也没有明显的差距,清河崔氏也有竞争心在作祟。北朝清河崔氏被灭门以后就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唐初的声势一度被博陵崔氏赶超。很搞笑,李二非常讨厌二崔,曾和房玄龄说小话,大意就是唐初百废待兴,崔家嫁女儿还这么奢侈无度。崔家一无人才二无贡献,怎么人人都那么待见他们。还颁布禁婚令,不准自己的儿女、大臣和山东士族联姻......  -----------------------------  @北纬的南十字星
21:38:33  明白了~  喵童鞋是学
的吗?看你很多回帖都很有干货  -----------------------------  @enchocolat13 688楼
07:26:05  好像不能这么算,我记得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始祖也是兄弟,但是汉朝成为氏族的时候供奉的祖先是第一个两千石还是第一个特别有名的人,并不是那两兄弟。只是记载的时候会说这两个姓氏的始祖是兄弟。而且现在貌似有的琅琊王家直接就供奉太子晋了。。。  具体真心不清楚。  对手指。。。  -----------------------------  《新唐书宰相世袭表》“子明奔鲁,生良,十五氏孙意如,为秦大夫,封东莱侯。二子:业,仲牟。业字伯基,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后略)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生融。”《元和姓纂》“伯基居清河东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两家汉初分房。清河西汉置郡,博陵东汉置郡。
  O O  
  我外婆家是王羲之后代,族谱还有很多真迹 都在文革的时候 家里为了分家,烧的烧,抢的抢,不过我从小就懂怎么写毛笔字,只是不当做正事练,所以现在这个天赋技能慢慢快要消失了,正在慢慢修炼中。  我老公的同学是爱新觉罗的直系亲戚,不过貌似被贬到广州,现在改姓劳
  最好的闺蜜是刘永福的后人……我么,呵呵,和刘三姐里面最大的boss有点渊源,相比之下真是羞耻  
  我是诸葛亮的后裔,算世家大族的后代不?
  @九溪十二棠 86楼
21:03  回复第26楼(作者:@倾城青年 于
19:16)   对门是孔家的,第一世家,令字辈,不过孔家太大,不稀罕了~ ==========说起来我也认识一个孔家令字辈的,我以为他开玩笑呢  ------------------------------  是的,我们公司也有一个孔令X,问过,确实是孔家的,真的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人。
  姑父是孔家的,宪字辈,表哥庆字,侄儿们繁字。。。  俺姓王,不晓得是太原王氏还是琅琊王氏啊,O(∩_∩)O哈哈~
  外公姓蒙,可不可以跟蒙恬将军认亲戚?
  @北瓜53 709楼
11:08:15  最好的闺蜜是刘永福的后人……我么,呵呵,和刘三姐里面最大的boss有点渊源,相比之下真是羞耻  -----------------------------  莫家么,岭南第档次的家族啊
  @北瓜53 709楼
11:08:15  最好的闺蜜是刘永福的后人……我么,呵呵,和刘三姐里面最大的boss有点渊源,相比之下真是羞耻  -----------------------------  岭南第一档次的家族啊   ==  打少了一个字(*^__^*)
  @其实我是猫扑派来 702楼
10:49:09  有个说法是唐朝李氏根本不是陇西李氏,貌似是因为陇西李氏比较高大上,然后皇帝自己找人编的。而且李世民的老妈是鲜卑人,他们这一支在北魏时期融入了大量的鲜卑血统。  -----------------------------  他妈妈姓窦,怎么会是鲜卑人?他的外婆姓宇文,但是外婆的妈妈可不一定是鲜卑人哦,你要拿出详细的家族成员的列表才能证明“大量”从何而来。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鲜卑贵胄难有所谓纯不纯的。
  @萝卜萝卜doris 703楼
10:50:25  住我家楼上的同学妈妈姓爱新觉罗大概是末代皇室的后裔 他外婆据说从北京来一次省长都要去接  -----------------------------  牛皮吹太大了,收着点,帖子的中心是世家,某姓不要老找存在感,敢不敢和完颜家做个基因测试啊,是不是女真都难说。
  @本攻来也 259楼
16:09:00  义门陈氏,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  -----------------------------  是不是那个大家一锅吃饭不分家的义门?
  @其实我是猫扑派来
10:49:09  有个说法是唐朝李氏根本不是陇西李氏,貌似是因为陇西李氏比较高大上,然后皇帝自己找人编的。而且李世民的老妈是鲜卑人,他们这一支在北魏时期融入了大量的鲜卑血统。  -----------------------------  @缅因森林喵 716楼
11:45:44  他妈妈姓窦,怎么会是鲜卑人?他的外婆姓宇文,但是外婆的妈妈可不一定是鲜卑人哦,你要拿出详细的家族成员的列表才能证明“大量”从何而来。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鲜卑贵胄难有所谓纯不纯的。  -----------------------------  我记得李渊的娘独孤氏也是鲜卑人(汉化),和独孤皇后是姐妹来着,李唐母系有鲜卑血统无疑,但把李唐等同鲜卑人也不对
  姓于,悲催的是于姓的来源很多!只知道我们这一支是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的,还有姓于的没?
  我只知道祖上做过清朝的钦差,貌似是三品,后人就是普通人,也有牛人,不过不是我们这支
  @其实我是猫扑派来
10:49:09  有个说法是唐朝李氏根本不是陇西李氏,貌似是因为陇西李氏比较高大上,然后皇帝自己找人编的。而且李世民的老妈是鲜卑人,他们这一支在北魏时期融入了大量的鲜卑血统。  -----------------------------  @缅因森林喵
11:45:44  他妈妈姓窦,怎么会是鲜卑人?他的外婆姓宇文,但是外婆的妈妈可不一定是鲜卑人哦,你要拿出详细的家族成员的列表才能证明“大量”从何而来。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鲜卑贵胄难有所谓纯不纯的。  -----------------------------  @桃花友 719楼
12:07:21  我记得李渊的娘独孤氏也是鲜卑人(汉化),和独孤皇后是姐妹来着,李唐母系有鲜卑血统无疑,但把李唐等同鲜卑人也不对  -----------------------------  独孤氏和清河崔氏通过8次婚,独孤伽罗的母亲来自清河崔氏,所以我说孝文帝以后鲜卑人特别是贵族母系或多或少都有汉族的血统,民间不敢说,直到现在还延续一姓一村的存在形式,所以通婚的难度会大。
  更正一下清河崔氏和鲜卑贵族通过8次婚。
  清明时,有老人说我们是福建迁到浙江,族谱上是李世民的后代,可靠吗
  。  
  @小小蓉儿快高长大 140楼
23:21:44  我同事孟子后裔,名字中间带“凡”字。姓孔、孟、曾的快来认亲排辈哈  ----------------------------  初中同学里有好几个姓孟的,都是一大家子,都是凡字辈的。  我妈姓薛,太字辈,听妈妈讲她们那片好几个村子里的人都姓薛。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就想论字排行都难啊……
  @hypocriteXXX 33楼
19:38:18  俺小时候一直YY自己是苏东坡后代(原谅俺那时还是小孩子)。。。后来才知道爷爷的爹姓瓜尔佳,妈姓兴。俩不折不扣的XXX。。。。那会儿正巧从图书馆借了书剑恩仇录,“驱除鞑虏,反清复明”敢情俺不仅不是名人后代,还是被驱除的鞑子。。。顿时一下子幻灭了。  后来俺有个同学姓佟。我们就讨论说她虽然是个正宗镶黄旗,但是佟佳这个姓本就汉人改的。所以她最多算个北方混东北。结果她就怒了,那会儿那啥甄嬛传好火,她就攻......  -----------------------------  笑喷了~筒子你好可爱~你同学也是~
  @ekobabe
07:35:26  擦我前男友也说是陶渊明后人。。  —————————————————  不会是???  
  看了看帖子里都是世家贵族啊…哈哈哈哈,天涯真是个随心所欲的好地方~~~  
  回复第535楼,@春熙兰  @丁大不至 396楼
23:25:01   没啥意义,年前翻过族谱,曾经也是望族,我家这一支又不是嫡系,感觉翻出来说就跟攀亲戚似的,丢死个人,而且过了这么久,感觉都不可考证,虽然有个族谱和祠堂,又不能证明什么。   Ps:族谱上是陇西李,可惜我不信,因为我在四川   -----------------------------   @桃花友 402楼
23:37:19   也许你祖上不是四川人吧,从别地迁去的,既然有族谱应该有迁徙记录才对,我家祖先也是从中原迁到闽南,像闽南也有很多陇西李氏啊,我觉族谱最基本的功能就你和你的子子孙孙你的祖宗从哪里来   -----------------------------   @麦骞宸 530楼
08:42:02   闽西很多陇西李氏的后代,福建属于李渊的一个儿子封地,...  --------------------------  看见李泰莫名激动又纠结了一下→_→新唐遗玉看多了╮(╯_╰)╭  
  爬完马克一下,,,,  
  认识一个网友姓钱,吴越王后裔,大概是旁支吧,没入族谱。她说当了教授就可以入族谱,无论男女,所以她的目标之一就是当教授,入族谱。  
  弘农杨氏
  @缅因森林喵
21:23:22  可能一来是长房这一支,二来博陵崔氏虽然
上作为掌权派的人数不如清河崔氏,但是也没有明显的差距,清河崔氏也有竞争心在作祟。北朝清河崔氏被灭门以后就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唐初的声势一度被博陵崔氏赶超。很搞笑,李二非常讨厌二崔,曾和房玄龄说小话,大意就是唐初百废待兴,崔家嫁女儿还这么奢侈无度。崔家一无人才二无贡献,怎么人人都那么待见他们。还颁布禁婚令,不准自己的儿女、大臣和山东士族联姻......  -----------------------------  @北纬的南十字星
21:38:33  明白了~  喵童鞋是学
的吗?看你很多回帖都很有干货  -----------------------------  @enchocolat13
07:26:05  好像不能这么算,我记得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始祖也是兄弟,但是汉朝成为氏族的时候供奉的祖先是第一个两千石还是第一个特别有名的人,并不是那两兄弟。只是记载的时候会说这两个姓氏的始祖是兄弟。而且现在貌似有的琅琊王家直接就供奉太子晋了。。。  具体真心不清楚。  对手指。。。  -----------------------------  @缅因森林喵 706楼
11:00:45  《新唐书宰相世袭表》“子明奔鲁,生良,十五氏孙意如,为秦大夫,封东莱侯。二子:业,仲牟。业字伯基,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后略)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生融。”《元和姓纂》“伯基居清河东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两家汉初分房。清河西汉置郡,博陵东汉置郡。  -----------------------------  你看元和姓纂里面写的也是“伯基居清河东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既然分房了,就不能说一个是一个的分支了,因为尊的祖先并不是同一个人。我是这么想的。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里也说“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守敬为司徙,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临沂。”  可是琅琊王尊的先祖是王吉,不是王元。虽然王元是长房,但是已经分房,就不能说一个是另一个的分支了。太原王倒是有人说琅琊王氏是太原王氏的分支(因为太原王其实是留在祖籍,而琅琊王迁走了),但是琅琊王氏也不会认得。
  没有族谱,爷爷奶奶连自己父母的墓地在哪里都不知道了,阿太啊,你们咋不出来教训教训这对不孝夫妻啊
  隋唐英雄传里面那个罗成的后代,我是三十八还是三十六代玄孙。文革时族谱被烧了 〒_〒   
  xing?sha  
  姓沙的,家住东北,据说是杀人犯的后代。。。。。  
  @enchocolat13 734楼
19:52:36  你看元和姓纂里面写的也是“伯基居清河东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既然分房了,就不能说一个是一个的分支了,因为尊的祖先并不是同一个人。我是这么想的。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里也说“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守敬为司徙,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  -----------------------------  我从来没有说过谁是谁的分支,分支是上面某一个网友说的。我只是回答了楼主问的他们两家到底有没有关系的问题。至于怎么分,拜哪个为始祖,历史上两家有没有过疙瘩那都是他们的家务事,我只能从历史记载里面找个合理答案。
  @enchocolat13
19:52:36  你看元和姓纂里面写的也是“伯基居清河东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既然分房了,就不能说一个是一个的分支了,因为尊的祖先并不是同一个人。我是这么想的。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里也说“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守敬为司徙,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  -----------------------------  @缅因森林喵 739楼
21:24:44  我从来没有说过谁是谁的分支,分支是上面某一个网友说的。我只是回答了楼主问的他们两家到底有没有关系的问题。至于怎么分,拜哪个为始祖,
上两家有没有过疙瘩那都是他们的家务事,我只能从
记载里面找个合理答案。  -----------------------------  摊手。。。
  额 祖上颛顼 哈哈 开玩笑的 根本不知道我这个姓是不是黄帝的后人
  祖上是济阳江氏的分支,家谱写的老祖宗是江淹,就是成语江郎才尽那位……汗~  
  回复第52楼(作者:@hypocriteXXX 于
22:18)  @hypocriteXXX
19:38:18  俺小时候一……  ==========  《清稗类钞》说,瓜尔佳氏以苏完(163户)为贵,荣禄当户部尚书时,遇到一个姓瓜尔佳氏的都统,对他说:“我们是同族啊!”可地位较低的都统却反问:“是世居苏完吗?”荣禄说不是。都统摇头说:“咱俩不是一家子。”  后来,瓜尔佳氏多冠汉字姓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森、佟、唐、荣、恒、门、吴(巴拉人夹古氏)等。世居苏完者,多姓苏;世居叶赫者,姓叶、关;内大臣华善之后,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冠汉字姓“胡”;车克之后,姓果;居住在黑龙江呼兰的姓常;世居雅尔古地方的姓唐;达斡尔姓郭。又有自称鳌拜后裔,姓金。  我妈妈的奶奶是满族,小时候总会遇见一阿姨和我妈妈是亲戚,好奇百度了下,看到这个。  
  回复第194楼,@人品还是不错滴  @ty梨涡浅笑 63楼
23:01:55   元末时老祖宗被朱元璋追的到处逃,后来躲到中原的山沟沟里才逃过一劫,于是我就成了既不会骑马又不会说蒙语的蒙古族人   -----------------------------   陈友谅,张士诚?  --------------------------  是王保保吧。  
  以前翻族谱只记得第一页北宋状元,百度一下,原来我是四川有
  中山刘氏之后 金缕玉衣神马的…  
  唉,往上数也就是盘古女娲伏羲黄帝,也没什么堂号郡望,跟诸位世家大族不能比啊  
  其实大家也不用把世家想得太尊贵 每个地方应该都有不少 只是现在很多人没有宗族概念所以不知而已   而那种听起来很牛的祖宗其实和你家的关系可能真的只是同姓而已  族谱开篇追溯的祖宗一般都是很远很古的同姓名人罢了  当然古人说同姓是本家啊 还有同姓不婚 三百年前是一家还是有点道理的  我家也是追溯了了一位我感觉不相干的历史名人   其实真正的祖宗供奉在祠堂中的那位是自己分家立户重建族谱的一位后周朝大学士  看族谱记载千年来没有出过封侯拜相之人但世代为官 不算尊贵不过称得上世家 时间上最近的比我高五辈的那位直系先人在他那一辈里面也许算光耀门楣之人 其实也就是做到三品 百度人名根本度不出来 想当时应该也是同样的 应该只是无名之辈吧   对我来说 族谱的直接影响大概就是对“对不起列祖列宗”这种像台词的话 感觉格外沉重|||
如果只是知道有多少位还没感觉 关键是先人们的出生名字婚配以及生平重点都清楚 “列祖列宗”真是泰山压顶一般的存在
  @来混吧 211楼
12:00  我们家够呛了,姓 冷,历史上都没几个名人  ------------------------------  艾玛我妈也这姓
  我婶婶是绩溪胡氏。  
  @温十九
23:11:02  曾国藩后人前来报道  —————————————————  老乡我们一个地方的  
  @旋翎春天 20楼
19:01:54  汝南周氏~怀念公子周承轩(貌似北纬周公子是叫这个名字吧)  -----------------------------  驻马店周氏
  @芒果和蛋糕 97楼
21:49:16  。。。赵匡胤子孙之后。。。族谱上说的。。。  -----------------------------  族谱到底长什么样
  @游笑笑游
19:20:57  中国人比这个真心没意思,   能活到现在的家族,在中国5000年历史中,上翻族谱,哪家不是名门望族之后?哪家不是世家出生?   别人没有,有可能是战乱中遗失,有可能是世家旁支而已  ———————————————  +1
只要家里有家谱的,上溯上去如果没有个王侯将相都不好意思说自家有家谱。反正我家的情况是王侯将相都占全了。祖上和苏东坡还是好友,所以家谱上有一篇序还是出自苏子瞻的手笔。  泱泱华夏源远流长,现在看到一些打着贵族后代的旗帜出来耀武扬威的大家千万别惊叹,真回溯起来指不定谁贵过谁  
  @深山老林遛马甲 175楼
07:46:12  回复第171楼(作者:
06:33)  祖上从山西牵去广西的怪姓表示不清楚到底是匈奴逃难的还是汉族逃难的 反正后来没什么文化人家谱根本就……  ==========  同!  俺们家的家谱就是从明初山西洪洞大移民开始的。最早也只能追溯到那个时候了。世世代代纯农民。  看大家都能追溯到那么多年前,羡慕啊  -----------------------------  同,俺家也是明初山西洪洞移民出来的,去了山东东阿,握个爪
  @zsy楼
22:38:06  不可能的,KMT和TG会同时面对一个外敌?别开玩笑了,KMT那副德行不使绊子就不错了,还跟你共同面对外敌?我会很高兴的期待真正面对外敌的时候,假道灭虢,顺手干掉祸国殃民的KMT!  -----------------------------  摸摸~祝你早日梦想成真,嘿嘿
  马克  
  @八尾猫1 708楼
11:06:41  我外婆家是王羲之后代,族谱还有很多真迹 都在文革的时候 家里为了分家,烧的烧,抢的抢,不过我从小就懂怎么写毛笔字,只是不当做正事练,所以现在这个天赋技能慢慢快要消失了,正在慢慢修炼中。  我老公的同学是爱新觉罗的直系亲戚,不过貌似被贬到广州,现在改姓劳  -----------------------------  哇~书圣诶!童鞋记得练好毛笔字,给你家祖先争点气O(∩_∩)O哈!
  @B147小行星
21:11:13  主要是对知识分子的打击 尤其是世家望族  从另一方面也是好事 资源再分配嘛 老百姓也能受教育做官经商 不过现在又有了阶级固化的趋势 寒门再难出贵子 不知未来如何解决  -----------------------------  @北纬的南十字星 332楼
21:56:50  古代的身份等级是士农工商,士就是这帖讨论的世族大家;最底层的是商人,就算手工艺匠人都比商人高一等,一旦从商子孙后代基本无法改变身份,是最无奈的选择  科举制从隋朝就开始了,有了科举制才使平民百姓有了做官的机会——即使几率很小,但确实是从此开始寒门出贵子的
。所以你说文革使老百姓可以做官经商,不要太搞笑了好吗?  文革不过是把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世族大家消灭掉,以便当时的当权者们取而......  -----------------------------  赞楼主,看到这里竟然还有人觉得wenge好,真的不可思议  wenge是对人性的极大灭绝,子告父,妻告夫,父子成仇,夫妻反目,所有的礼义廉耻道德都不要了,还能说好吗?
  -----------------------------  @放开那个哥哥 753楼
10:22:53  族谱到底长什么样  -----------------------------  就一本很现代的硬壳的厚厚的书,估计是族里的人重新印刷了,爸妈买了一本,那时候翻了一下,说什么祖上部落以凤凰为图腾,赵匡胤死了宋朝灭了以后,他的什么子孙逃亡到我们这边。
  @八尾猫1
11:06:41  我外婆家是王羲之后代,族谱还有很多真迹 都在文革的时候 家里为了分家,烧的烧,抢的抢,不过我从小就懂怎么写毛笔字,只是不当做正事练,所以现在这个天赋技能慢慢快要消失了,正在慢慢修炼中。  我老公的同学是爱新觉罗的直系亲戚,不过貌似被贬到广州,现在改姓劳  -----------------------------  @北纬的南十字星 758楼
12:20:16  哇~书圣诶!童鞋记得练好毛笔字,给你家祖先争点气O(∩_∩)O哈!  -----------------------------  呜呜呜呜~现在越写越差了!都没小时候的本事了!不过我会努力的!
  @我是奇怪的小孩 685楼
23:44:22  我们现在市政府那块地解放前是我爸爸的爷爷的私宅 后来被没收了 我好像歪楼了  -----------------------------  我有个朋友,老爸是华侨后来回迁中国了,朋友在国内长大。他家原来有一座旧式的大宅子被gcd收走了,后来拿出房契问政府要了回来
  @其实我是猫扑派来 698楼
10:42:31  真算起来本人姓氏来至于姜子牙的孙子  唐朝的时候算是著名氏族  不过我们家也没族谱跟我没关系  一直很少碰到同姓人  -----------------------------  前面有个也是姜子牙的后人,两位可以认认亲^_^
  @取个名字真莔
02:09:09  回复第652楼(作者:
@益州百里缳
11:49)  @取个名字真莔
23:08:01  回复第631楼(作者:
……  ==========  也不算发达,不过也算是地主一类的了……听我爷爷说的……奶奶还是童养媳,呵呵……当时红卫兵抄家毁了好多老祖宗留下来的宝物,家谱都给我们毁了……最后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几个东西,解放后我爷爷他们给捐国家了……  -----------------------------  @高拱
23:28:34  你是哪一房的?张居正的后代,现在留下的是三房状元和四房锦衣卫指挥使的后代比较多,这两房现在还有不少后人在荆州。最小的儿子那一支一直以为在抄家时候被饿死了,最近几年有江苏的去认亲说是六房的后代,抄家的时候六子还是小孩子,被张夫人送到姻亲家娶避了。这六房有一个比较有出息的后代,现在读了北大的硕士。  张居正家谱上的嫡子,是二房万历5年的探花张嗣修,他的后代似乎是不在荆州了,难道你是二房的后代?  -----------------------------  @其实我是猫扑派来 695楼
10:38:09  读北大的硕士算比较有出息吗?  -----------------------------  真算是有出息了!要知道留在荆州的那些张家后人全是农民了啊,大学生都没出一个,别说硕士了
  @徐述之
19:34:00  @豆蔻梢头楼
19:00:00   @无言独上西楼FYT 609楼
18:47:59   @豆蔻梢头楼
00:25:00   我家的起源比较乱 = =   哪天回老家翻族谱去   我只知道南怀瑾和我是一支的,我是君字辈的 小他两辈   —————————————————   南怀瑾不是外国人么亲   -----------------------------   @无言独上西楼FYT 623楼
19:32:13   亲 南怀瑾是浙江乐清人 ok?   —————————————————  我老把他当成是明末清初那些来传教的传教士,我又无知了   -----------------------------   那个叫南怀仁  —————————————————  感谢普及  
  宝树堂  
  @大林小鸟 624楼
19:34:16  这贴里有没有杨贵妃秦始皇隋炀帝的后人.记得几年前有个人说是自己是日本华族,还说日本华族是什么杨贵妃等人的嫡系.当时我就想中国名门后代不在中国呆着跑日本去了?感觉是日本以前崇拜中国特意说是中国名人之后.不过那人把家谱都写出来了。望以上几家真正后代出来打脸,揭穿所谓华族  -----------------------------  弘农杨氏后人  隋文帝长子杨勇嫡系
身上流着独孤皇后的血   淡淡飘过
  @大林小鸟
19:34:16  这贴里有没有杨贵妃秦始皇隋炀帝的后人.记得几年前有个人说是自己是日本华族,还说日本华族是什么杨贵妃等人的嫡系.当时我就想中国名门后代不在中国呆着跑日本去了?感觉是日本以前崇拜中国特意说是中国名人之后.不过那人把家谱都写出来了。望以上几家真正后代出来打脸,揭穿所谓华族  -----------------------------  @凤箫声动楼
18:31:02  弘农杨氏后人  隋文帝长子杨勇嫡系 身上流着独孤皇后的血  淡淡飘过  -----------------------------  同姓杨哦。那你家有没有流传着祖先去日本的故事呀
  @B147小行星
21:11:13  主要是对知识分子的打击 尤其是世家望族  从另一方面也是好事 资源再分配嘛 老百姓也能受教育做官经商 不过现在又有了阶级固化的趋势 寒门再难出贵子 不知未来如何解决  -----------------------------  @北纬的南十字星
21:56:50  古代的身份等级是士农工商,士就是这帖讨论的世族大家;最底层的是商人,就算手工艺匠人都比商人高一等,一旦从商子孙后代基本无法改变身份,是最无奈的选择  科举制从隋朝就开始了,有了科举制才使平民百姓有了做官的机会——即使几率很小,但确实是从此开始寒门出贵子的
。所以你说文革使老百姓可以做官经商,不要太搞笑了好吗?  文革不过是把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世族大家消灭掉,以便当时的当权者们取而......  -----------------------------  @千里佳期 759楼
13:16:37  赞楼主,看到这里竟然还有人觉得wenge好,真的不可思议  wenge是对人性的极大灭绝,子告父,妻告夫,父子成仇,夫妻反目,所有的礼义廉耻道德都不要了,还能说好吗?  -----------------------------  +1,别的都可以认同但为文革洗白真是做不到,百害而无一利
  @且听雨潇 30楼
19:21:07  @北纬的南十字星  我知道清河崔氏还是从一个叫一生一世美人骨的小说里  -----------------------------  嘤嘤嘤,我好爱周生辰
  其实我觉得世家之所以成为世家并不是偶然这种家族不论金钱在基因上就有优势,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看楼里好多以前家里阔的虽然受到文革打压但子孙又不断努力变得优秀。一代两代贫穷可能是环境问题但祖祖辈辈都贫穷只能说明这个家族在基因上就差。
  回复第159楼,@东边日出有彩虹  @晞糖 110楼
22:37   大学里认识一个女生姓孔,名字中间是令,怀疑是孔氏令字辈,不过我没求证过~话说孔令辉是孔氏后代吧?   ------------------------------   这个很稀奇吗,我们这边孔家令字辈的不要太多,我都认识几十个。其实硬要往上推的话中国百分之八十都是周文王的后人,几千年都是一家人,谁的后代什么的,如果不是嫡系的话,没什么意思  --------------------------  孔姓是商天子后裔,和周文王没关系。  
  @稀饭小七 225楼
14:04:29  @哎呀菇凉你别怕
21:20:54  以前一个黑社会追过我。姓纳兰。那时候清穿很流行啊。我就问他,你家族是神马的。嗯。。。叶赫那拉族后人,镶黄旗,啪啦啪啦。很复杂的一大串。后面因为蹲局子太多,我怕我妈受不了,就没接受他。长得挺帅,又有文化。肿么就做了黑社会  —————————————————  哈哈哈哈哈 就怕黑色会有文化!  -----------------------------  自动脑补出一部小说来《黑河会大哥看上我》《纳兰公子追女记》
  @温十九
23:11:02  曾国藩后人前来报道  -----------------------------  @披马拒肉
23:14:48  哈哈,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不知正确否    -----------------------------  @嫁个非洲小白脸
23:37:00  我会说我因为没看懂
所以画了画这人物关系图
结果画到一半就画不下去还把自己搞得更晕吗  -----------------------------  @清晰的眼 542楼
11:02:11  乍看这个帖子简直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但是仔细琢磨人物之间的连带关系却是胡编滥造,漏洞百出,让人贻笑大方。为了减少谬误流传,特寻根溯源、逐一澄清。  先看第一句:“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他曾多次在中国近海粉碎英国人的武装挑衅,“虎门销烟”尤称壮举。林则徐有四个女儿,次女林金鸾夭折。长女林尘谭,河南布政使刘齐衔妻,刘家在光禄坊......  -----------------------------  清晰同学真是逐条比对,有错就挑,哈哈,真给力,我就爱看这种大牛对网传谣言的打脸
  @旋翎春天 20楼
19:01:54  汝南周氏~怀念公子周承轩(貌似北纬周公子是叫这个名字吧)  -----------------------------  看了城市改名的帖子,周公子突然不忍直视。。。汝南周氏其实就是驻马店周氏。。。同理还有兰陵萧氏变成枣庄萧氏
  @公子弯 165楼
02:22:12  →_→堂姐夫他们家,不晓得是不是陈郡谢氏直系或者旁系后裔,反正堂姐结婚时候排场很大,楼上有个东山堂的亲,搞不好是一家哦  真可惜木有去参加,堂姐婚礼后有选黄道吉日开祠堂把她写进族谱的,好想看啊啊啊啊  -----------------------------  求教陈郡谢氏的后人在哪儿?作为王谢两家的脑残粉,以前天天YY自己姓王然后嫁了个姓谢的
  旋翎春天
19:01:54  汝南周氏~怀念公子周承轩(貌似北纬周公子是叫这个名字吧)  -----------------------------  @越九歌 775楼
21:42:22  看了城市改名的帖子,周公子突然不忍直视。。。汝南周氏其实就是驻马店周氏。。。同理还有兰陵萧氏变成枣庄萧氏  -----------------------------  那个帖子其实把城市改名和地域内不同地区崛起混为一谈了。并不是汝南改成了驻马店。只不过是原汝南范围内驻马店地区崛起了,进而变成了范围内的城市中心,所以城市当然以其为名。大小主次转换了而已。所以汝南周氏还是汝南周氏,不是什么驻马店周氏。正如陕西的咸阳、长安、西安的区别,又如原四川与今重庆的区别。
  @公子弯
02:22:12  →_→堂姐夫他们家,不晓得是不是陈郡谢氏直系或者旁系后裔,反正堂姐结婚时候排场很大,楼上有个东山堂的亲,搞不好是一家哦  真可惜木有去参加,堂姐婚礼后有选黄道吉日开祠堂把她写进族谱的,好想看啊啊啊啊  -----------------------------  @越九歌 776楼
21:50:30  求教陈郡谢氏的后人在哪儿?作为王谢两家的脑残粉,以前天天YY自己姓王然后嫁了个姓谢的  -----------------------------  哈哈哈这个我也不清楚,他们婚礼的时候我还在英国。我只知道堂姐夫他们家在村子里~全村都姓谢,流水席摆了三天三夜,有祠堂,有族谱=w=
  突然想起来  前一段时间有个女的自称孙悟空后人
  一同事说是曹操后人,我的姓历史上都找不出个名人来  
  @子衿77 780楼
21:59:45  一同事说是曹操后人,我的姓
上都找不出个名人来  -----------------------------  叩问贵姓?
  @通宵太子
23:02:00  我想说,族谱上写的是谁谁的后人不一定靠谱的,古人就很喜欢乱认祖宗了,更不用说现代人。   —————————————————  +1,重八还说他是朱熹后人呢  自己奋斗吧,这世界早就不一样了  
  旋翎春天
19:01:54  汝南周氏~怀念公子周承轩(貌似北纬周公子是叫这个名字吧)  -----------------------------  @越九歌
21:42:22  看了城市改名的帖子,周公子突然不忍直视。。。汝南周氏其实就是驻马店周氏。。。同理还有兰陵萧氏变成枣庄萧氏  -----------------------------  @徐述之 777楼
21:54:32  那个帖子其实把城市改名和地域内不同地区崛起混为一谈了。并不是汝南改成了驻马店。只不过是原汝南范围内驻马店地区崛起了,进而变成了范围内的城市中心,所以城市当然以其为名。大小主次转换了而已。所以汝南周氏还是汝南周氏,不是什么驻马店周氏。正如陕西的咸阳、长安、西安的区别,又如原四川与今重庆的区别。  -----------------------------  这个我知道,只不过是拿来调侃调侃而已,不过确实比较容易误导人
  @北纬的南十字星 1楼
10:21:59  领略了天涯秒沉的速度~  好吧这次顶上去如果没人回就让它沉了吧~果然是不太有趣的八卦内容  -----------------------------  别闹了行不 我也是清河崔
  @丰呆呆 8楼
11:50:26  认识一个阿姨,说自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府的后人,不知道真假,反正公司里的人都知道,  -----------------------------  唐伯虎跟秋香俩个差了好几十年 本身就是戏说
  @iori_pp 15楼
18:52:08  弱问 崔氏是哪个?  -----------------------------  就是姓崔的 郡望 清河 博陵 姓出于姜 是姜子牙的嫡孙之后
  我来算一算~~~~~~一个人有俩父母 四个祖父母 8个高祖父母 100年算5代 500年就是25代  16 777 216
要是在网上推几代~~~~~~那时候全世界都没这么多人啊  所以~~~~~~~~你们懂了吧
  @什么被都注册了 173楼
07:28:18  你们五姓七家弱爆了  我乃女娲后裔,炎黄子孙也。请膜拜  -----------------------------  别闹了行不 炎帝跟黄帝传下来的姓就那么些差不多几百个 黄帝的多些 炎帝的少些
  @旋翎春天
19:01:54  汝南周氏~怀念公子周承轩(貌似北纬周公子是叫这个名字吧)  -----------------------------  @越九歌 775楼
21:42:22  看了城市改名的帖子,周公子突然不忍直视。。。汝南周氏其实就是驻马店周氏。。。同理还有兰陵萧氏变成枣庄萧氏  -----------------------------  求这个帖子!!
  @旋翎春天
19:01:54  汝南周氏~怀念公子周承轩(貌似北纬周公子是叫这个名字吧)  -----------------------------  @越九歌
21:42:22  看了城市改名的帖子,周公子突然不忍直视。。。汝南周氏其实就是驻马店周氏。。。同理还有兰陵萧氏变成枣庄萧氏  -----------------------------  @千里佳期 790楼
16:00:53  求这个帖子!!  -----------------------------  #83450bde1c259d55ee2a65a22fffbd01  PS不要被我误导了,其实汝南是驻马店下面的一个县,并非汝南就是驻马店
  @为什么要起名字 407楼
23:52:50  看到题目就进来了,大学同学是朱元璋的嫡系后代,有家谱的,现在他们一家在开封,但是每年貌似都会去南京祭祖……还有,他长得也木有很丑……  -----------------------------  皇帝娶的老婆还能丑啊?一代代改良了不是,到明朝中期那些皇帝就个个相貌堂堂了。
  王崔卢李 应该还在王谢之后?至于苏轼,眉山那嘎达多了,所以一点也不高大上了
  @Doreen明 216楼
13:13:12  我姓张,在我们这一带是大姓了,有张氏祠堂,不过很旧了,保存的不好,大明孝宗弘治年间修建的,抗日战争的时候祠堂改建成小学,因为这样得以保存,不然文革的时候肯定被毁了!不过我们这一支貌似没出过大名人,桐城张出了满清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同宗但不同祠堂~就知道这么多了。现在正修族谱,解放后就没修过了,漏了三四代人~  -----------------------------  哇 认个亲戚 桐城?桐城街?
  @看见你就IN
16:29:00  @Doreen明 216楼
13:13:12   我姓张,在我们这一带是大姓了,有张氏祠堂,不过很旧了,保存的不好,大明孝宗弘治年间修建的,抗日战争的时候祠堂改建成小学,因为这样得以保存,不然文革的时候肯定被毁了!不过我们这一支貌似没出过大名人,桐城张出了满清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同宗但不同祠堂~就知道这么多了。现在正修族谱,解放后就没修过了,漏了三四代人~   -----------------------------   哇 认个亲戚 桐城?桐城街?  —————————————————  不是桐城的,枞阳的,离桐城很近。  
  @看见你就IN
16:29:00  @Doreen明
13:13:12  我姓张,在我们这一带是大姓了,有张氏祠堂,不过很旧了,保存的不好,大明孝宗弘治年间修建的,抗日战争的时候祠堂改建成小学,因为这样得以保存,不然文革的时候肯定被毁了!不过我们这一支貌似没出过大名人,桐城张出了满清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同宗但不同祠堂~就知道这么多了。现在正修族谱,解放后就没修过了,漏了三四代人~  -----------------------------  @Doreen明 796楼
17:48:49  哇 认个亲戚 桐城?桐城街?  —————————————————  不是桐城的,枞阳的,离桐城很近。  -----------------------------  我奶奶姓杨,据说1949以前,半个枞阳城都是她们家的,祖上做漕运的。  有考证嘛?
  清河崔琰  
  @看见你就IN
16:29:00  @Doreen明
13:13:12  我姓张,在我们这一带是大姓了,有张氏祠堂,不过很旧了,保存的不好,大明孝宗弘治年间修建的,抗日战争的时候祠堂改建成小学,因为这样得以保存,不然文革的时候肯定被毁了!不过我们这一支貌似没出过大名人,桐城张出了满清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同宗但不同祠堂~就知道这么多了。现在正修族谱,解放后就没修过了,漏了三四代人~  -----------------------------  @Doreen明 796楼
17:48:49  哇 认个亲戚 桐城?桐城街?  —————————————————  不是桐城的,枞阳的,离桐城很近。  -----------------------------  如果按宗我们是桐城张氏的后人,也算个宗亲了,但是不是嫡系,而且从我爷爷那辈就迁了出了来。我爹还和老家人有些联系,基本每年回去祭祖。我连回去都没回过。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鳌岛十天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