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解决什么是公共权力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关系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浙江电大瑞安分校& 胡顺哉()【教学知识点】1.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2.“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3.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4.权力和政治权力,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6.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7.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8.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0.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教学要求】理解:1.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3.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4.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掌握:1.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2.权力和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4.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5.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6.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学习辅导】一.掌握: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重点难点)。P621.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公权即指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私权即指公民权利。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公民权利的外延大于政治权利的外延,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2.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意义。(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思考练习】1.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3.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4.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二.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P62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及其关系: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公民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信念。因此,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一致的时候,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个人利益和权利将得到保护。但是,一旦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公民权利就会受到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权力部门和个人的威胁和侵害。此外,社会成员出于个人私利,也可能会违背公共权力意志,增加公共权力运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公权与私权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界限不清的问题。如果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的界限进行清晰的划分,从法律上对公权和私权的界限进行明晰的规定,就能保证公共权力有效行使,并使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公共权力因为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公共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非公共领域的私人领域内,公民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享有绝对自由。划定个人自由范围,由法律做出规定,并通过确认公民权利的形式予以保护,对于公共权力机关(政府)合理合法行使其权力,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思考练习】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2.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分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⑴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公民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信念。⑵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公共权力因为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公共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非公共领域的私人领域内,公民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享有绝对自由。三.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重点难点)。P641.划分公域(公共领域)与私域(私人领域)的界限,界定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究其本源,就是对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界定。2.根据利益主体范围和构成的不同,社会科学研究一般把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公共利益。⑴个人利益,指的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⑵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部分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成员个人利益的交叉就构成团体利益。⑶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思考练习】1.马克思主义认为(D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A国家 B共产党 C 民族认同 D 利益2.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3.个人利益:是指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4.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5.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7.马洛斯“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答案要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8.试述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人的需求首先是本能地满足生理要求的需要,其次是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所以,利益具有自发性、原始性。此外,满足了物质的需要,又会有追求精神满足、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因此,利益诉求又带有社会发展的烙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人的需求变化的一般规律,该理论是他1943年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来的。(2)这一理论有3个基本假设:①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②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③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3)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5个层次:①生理需要,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方面的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保护个人身体和精神免受伤害的需要;③社交需要,如对友谊、爱情和社会认同感的需要;④尊重需要,受到别人尊重和内心自尊的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自身成长、发展和发挥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四.掌握:权力和政治权力(重点难点:政治权力的特性)。P661.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⑴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⑵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⑶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2.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3.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⑴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⑵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⑶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⑷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⑸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思考练习】1.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4.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答案要点:权力是政治学的核核心概念。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5.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权力的定义有哪些?答案要点:(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4)拉斯韦尔和卡普兰则认为,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这是借助制裁背离拟行政策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决策的过程。6.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案要点:⑴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⑵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⑶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⑷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⑸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五.掌握: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P691.历史上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的理论。⑴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这种理论为中世纪教会统治和皇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⑵近代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社会契约论”被用来解释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认为政治权力最终属于人民,这成为现代民主共和制的理论基础。⑶当代西方学者将政治权力视为对政治资源的占有,而把集团组织视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例如,汉娜阿伦特认为,权力相当于个人的能力,不仅是行动能力,而且是协调行动的能力。权力绝不是个人财产;它属于一个集团,而且只有在该集团保持一致时才能继续存在。美国学者希尔斯曼在《美国是如何治理的》一书中曾经对权力的来源作了基本概括,认为权力来自于暴力或军事力量、财富、社会地位、组织制度、专门知识、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⑷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所以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需要。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利益主体必然尽其所能地调动有效社会资源,并凝聚成有效的社会力量以期实现利益主体集团利益最大化。因此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2.中国当前理论界的观点:政治权力中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素。这两个方面的要素作为政治权力的来源,构成了人们服从政治权力的基础。⑴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就其内容来说,它主要是指政治资源,但并不仅限于政治资源。政治权力客观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有:①生产资料: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生产资料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②物质财富: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物质财富的积累就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物质财富的占有就意味着力量的拥有。同时,物质财富又具有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从两个方面影响着社会政治权力:首先,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解决政治力量形成和活动中的技术要求,比如通讯工具的拥有可以解决政治力量内部的沟通。其次,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③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而强制和制约是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作为政治权力构成要素的暴力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暴力的强弱取决于暴力执行者的能力、暴力组织的严密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暴力工具的技术水平和适用程度等因素。④其他: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⑵主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①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不过,由于政治权力主体有个人和群体之分,因而政治权力主体能力素质的实际含义也不一样。就个人来说,其能力素质主要有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经验阅历、性格意志,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分析判断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等。而对于群体来说,主要包括群体的教育水平、心理素养、体能素质、文化传统、成就状况等等。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基础。②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个人的身份资格主要指个人的资历、所担任的职位、所具有的威望以及某种血缘关系或法定关系的继承资格等等,概言之,个人身份资格就是人的社会政治角色。群体也有其特定的身份资格,其主要有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等。③理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作为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理论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多少人的利益和要求,即,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符合于多少人的利益。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的方式,因此,策略是与实际政治生活的具体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对象、矛盾程度等等复杂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策略是政治权力在具体情况下能否形成和保持的关键。④组织: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机集合。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思考练习】1.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指政治资源。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3.(A B C D )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A 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4.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案要点: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就其内容来说,它主要是指政治资源,但并不仅限于政治资源。政治权力客观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有:(1)生产资料: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生产资料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2)物质财富: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物质财富的积累就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物质财富的占有就意味着力量的拥有,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而强制和制约是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作为政治权力构成要素的暴力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暴力的强弱取决于暴力执行者的能力、暴力组织的严密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暴力工具的技术水平和适用程度等因素。(4)其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5.试述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什么?(略)6.历史上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的理论有哪些?答案要点:(1)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2)近代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社会契约论”被用来解释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3)当代西方学者将政治权力视为对政治资源的占有,而把集团组织视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六.理解: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P71政治权力实现和作用方式的选择,主要是由政治权力关系的性质、状态、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主要有: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暴力方式一般见诸于根本对立的政治权力关系之中,如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不过,当非根本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矛盾激化而呈现对抗状态时,暴力方式也可能出现。暴力方式包括暴力镇压、武装起义、军事政变、政治暗杀等。战争是暴力方式的一种大规模极端形式。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严格地说,这是政治权力的势能作用,因此,它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压力方式常常存在于对抗性的利益之间。人们施行压力的具体方式如政治警告、政治恐怖、政治戒严、政治威胁、政治舆论、院外活动等。3.命令方式(权威)。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命令方式通常发生于根本利益一致的权力关系中,尤其是同一政治权力主体内上下层次之间的权力关系中。命令方式的基础是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和受支配,否则命令方式将无法进行。命令方式的例子如行政命令和特别法令等等。4.规范方式(契约)。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规范方式一般以某种强制力、甚至暴力作为自己的后盾。规范方式的特点在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关于实际行为的事先约定,双方行为都以此为据进行,因而规范方式不仅对政治权力客体有规约作用,而且对政治权力主体也有规约作用。规范方式主要有法律规范、制度规范、纪律规范等。道德规范是一种非权力规范,一般不作为政治权力的规范依据。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说服方式通常运用于具有共同利益的权力关系之中,比如人民内部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说服方式具有特定的劝导性和技巧性,其运用成功与否往往与政治权力主体所凭借的理论的力量、方案的可行性及技巧的有效性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谈判也是一种特定的说服方式。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奖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显然,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非对抗的权力关系之中。奖酬方式以鼓励或激励为其特征,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具体的奖酬方式如表扬、记功、付以酬金或职位等等。7.处罚方式(遏制)。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处罚方式以惩罚为特征,因而是一种消极方式。不过,对于政治权力客体的后来行为和其他政治权力客体来说,它有一种毖后性,因而也不失其积极意义。与奖酬方式不同的是,处罚方式不仅可以是物质和精神的,在特定情况下,社会公共权力还可以以剥夺权利的方式进行。【思考练习】1.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2.道德规范是一种非权力规范,一般不作为政治权力的规范依据。3.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C )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A 说服方式 B 命令方式 C奖酬方式 D 规范方式4.(D )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 说服方式 D 压力方式5.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请详述之。(略)七.理解: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P731.政治权力如何进行分配,不同的学者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有:(1)精英主义模式:精英主义认为整个社会权力掌握在精英手里。精英分为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政治精英,是指直接掌握国家政权的精英们,也称为权力精英或统治精英;行政精英,是指为政治精英提供强大后盾的其他领域的精英,分布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之间存在着权力的分配,政治精英之间、行政精英之间也存在着权力的分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精英之间的权力分配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行政精英之间的权力分配是按照以上提到的不同领域作为标准的。国家的科层化反映了政治权力的精英式分配结构模式。(2)多元主义模式:多元主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民主的基础,主张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多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多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建立在此前提之下,多元主义者认为不存在统一的国家主权。国家只是一个中立性的机构,在国家之下存在许多不同的利益集团,政治决定就是多个集团讨价还价和竞争的结果。因此,权力分化和多元社会集团之间实现权力分享是政治权力分配的基本模式。(3)多元精英模式:多元精英主义者认为,现实中单纯的精英模式和单纯的多元模式都是不存在的;政治权力既不掌握在少数封闭的政治精英手中,也不掌握在多元的利益集团手中,而是掌握在多元利益集团的精英手中。(4)马克思主义模式:不同于所有上述理论模式,马克思主义为政治权力分配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的手中。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机器,也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应当承认,政治权力分配的上述理论模式都有其合理性。这些理论模式存在着互补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都具有积极意义。不过,也需要说明,在现实社会中,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要比上述任何理论复杂得多。2.根据现代政治的实际经验,可以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做出更加具体的分析。(1)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阶级分权)。政治权力一般为统治阶级所享有,但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政治力量之间也可能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分权模式一般存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同性质的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不相上下,双方都有妥协的要求。二是第三种外在力量对全社会构成威胁。三是不同性质的社会政治力量在社会中有某种共同利益。(2)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政党分权)。政治学中有“政党分肥”一说,指的是议会民主政治中多个政党分享政治果实的状况。这种状况实际上反映了政党分权模式的存在。众所周知,政党是以掌握国家政治权力为目的的政治组织。可想而知,独立掌权,独自享受政治资源,应当是任何政党的共同心愿。但是,争取政治权力过程中政党之间的合作,为政党分权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不同政党之间分权一般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某一主要政党,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得到了其他党派的支持与合作,因此,获得政权以后,与合作政党分享政治成果,形成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权力分享模式。二是在议会选举过程中,不同党派出于选举策略,联合组成选举团队,赢得选举之后组建联合政府,实现联合执政。(3)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政府横向分权)。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功能性划分,现代政府一般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构分开,使其履行不同职责和功能的原则。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三权分立”。在政治实践中,各国对这三种基本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4)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政府纵向分权)。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公共权力在其权力主体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纵向关系,同时又是全社会整体利益与特定政治社区的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权力关系上的体现。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由于地方权力不过是社会公共权力在地方层次上的分布,因而它对于中央权力具有隶属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特定政治社区的利益与全社会的利益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可能性,因而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又存在相互协调的关系。一般说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不存在对抗的关系,不过,在特定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转向对抗。在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两者之间的权力分割是由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所决定的,但是这种配置还受着历史状况、文化传统、民族关系、政治局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过分的中央集权会抑制地方的积极性和灵活性,过分的地方分权又会导致地方分散主义。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联邦制和单一制。【思考练习】1.行政精英指的是为政治精英提供强大后盾的其他领域的精英,分布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2.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受(A B C D )政治局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 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 民族关系 C 文化传统 D 历史状况3.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D )划分。A 体系性 B 结构性 C 系统性 D 功能性4.关于政治权力分配模式的理论主要有哪些?答案要点:政治权力如何进行分配,不同的学者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有:(1)精英主义模式:精英主义认为整个社会权力掌握在精英手里。精英分为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之间存在着权力的分配,政治精英之间、行政精英之间也存在着权力的分配。(2)多元主义模式:多元主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民主的基础,主张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多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建立在此前提之下,多元主义者认为不存在统一的国家主权。权力分化和多元社会集团之间实现权力分享是政治权力分配的基本模式。(3)多元精英模式:现实中单纯的精英模式和单纯的多元模式都是不存在的;政治权力既不掌握在少数封闭的政治精英手中,也不掌握在多元的利益集团手中,而是掌握在多元利益集团的精英手中。(4)马克思主义模式: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的手中。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机器,也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5.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有哪些?请详述之。(略)6.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具体有哪些方式?答案要点:(1)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阶级分权)。政治权力一般为统治阶级所享有,但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政治力量之间也可能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分权模式一般存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同性质的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不相上下,双方都有妥协的要求;二是第三种外在力量对全社会构成威胁;三是不同性质的社会政治力量在社会中有某种共同利益。(2)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政党分权)。政党是以掌握国家政治权力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争取政治权力过程中政党之间的合作,为政党分权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不同政党之间分权一般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某一主要政党,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得到了其他党派的支持与合作,因此获得政权以后,与合作政党分享政治成果,形成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权力分享模式;二是在议会选举过程中,不同党派出于选举策略,联合组成选举团队,赢得选举之后组建联合政府,实现联合执政。(3)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政府横向分权)。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功能性划分,现代政府一般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构分开,使其履行不同职责和功能的原则。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三权分立”。在政治实践中,各国对这三种基本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4)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政府纵向分权)。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公共权力在其权力主体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纵向关系,同时又是全社会整体利益与特定政治社区的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权力关系上的体现。两者之间的权力分割是由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所决定的,这种配置还受着历史状况、文化传统、民族关系、政治局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不存在对抗的关系,不过在特定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转向对抗。八.理解: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P771.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前者被归结为正式的法律和行为规则,具有强制性;后者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主张或哲学观点。人权和早期的自然权利,均属于道德权利的范畴,尽管现在也经常被引申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内容。2.权利观念。对权利的认识和阐述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权利的上述基本划分(即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的划分),都包含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积极的权利观念和消极的权利观念。⑴消极权利观念划出一个行为不受限制的领域,约束他人,尤其是约束政府不要侵占“我”的领地,那是“我”的权利范围。自由主义者所鼓吹的公民自由如言论自由等,多属于这种权利观念。这种权利观念在实践上要求政府和我们的同类不要干涉我们,让我们自己好生呆着。⑵积极权利观念要求别人,特别是政府给我们提供资源和支持,因而要求政府和我们的同类要对我们承担责任。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权利,如受教育权利,社会受益等权利,多属于这个范畴。这种积极的权利观念在实践上要求政府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提供服务,保障社会资助。3.权利观念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权利,是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第二代权利,是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这被认为是较为激进的主张,但基本上还属于个人权利观念的范畴)。第三代权利,是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如果说第一和第二代权利基本属于个人权利观念范畴,那么,第三代权利则过渡为团体权利观念。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如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等权利)、政治参与(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和社会平等(如种族、民族、性别、教育等方面平等权利以及平等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等三个方面的权利。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1679年英国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权利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等等。当前,各国对于政治权利的规定主要见之于国家的宪法中。【思考练习】1.人权和早期的自然权利,均属于道德权利的范畴,尽管现在也经常被引申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内容。2.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 A)和道德权利。A 法律权利 B 经济权利 C 教育权利 D 文化权利3.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A B C D )和居住等权利。A 受教育权利 B健康 C 选择职业 D 保持最低生活标准4.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A B C D)和《权利宣言》等等。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美国独立宣言》 D 《人身保护法》5.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从积极权利观念出发,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6.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答案要点: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7.关于权利问题上的争论主要有哪些不同的观点?P78答案要点:关于权利问题上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什么权利该优先和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而展开的:(1)自由主义者从消极权利观念出发,把权利视为个人抵御专制政府的手段。(2)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从积极权利观念出发,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3)“新右派”人士由于认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会助长个人依赖性而大力谴责积极权利观念。(4)团体权利观念和代表社会少数派利益的人要求平等对待受到歧视或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5)生态主义者则进一步将人权扩大至非人类的范围,要求给动物和植物以权利。九.掌握: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P79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政治权利有不同的内容。当今世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1)人身自由。公民不受随意性逮捕、拘留和其他非法人身侵犯。同时公民被捕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受到审查或审讯。(2)言论自由。其中包括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如言论、出版、著作、新闻等自由。(3)通信自由。一般指公民的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不受当局随意检查。(4)集会自由。指公民以一定形式进行临时性集会而表达自己的意志、意愿或商讨特定问题的自由,其中包括各种地点、各种形式的集会。(5)结社自由。主要指公民结合成某种确定的组织以实现特定目的的自由。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罢工自由等等。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⑴选举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他人担任政治职位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他人推选担任政治职位的权利。⑵创制权主要指公民的立法提案权。⑶复决权是指公民投票表决立法草案的权利。⑷罢免权是指公民依法罢免国家官吏的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和控告权、民主管理企事业单位的权利。【思考练习】1.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3.选举权:是指公民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他人担任政治职位的权利。4.公民的自由权包含哪些内容?答案要点:(1)人身自由。公民不受随意性逮捕、拘留和其他非法人身侵犯。同时,公民被捕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受到审查或审讯;(2)言论自由。其中包括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如言论、出版、著作、新闻等自由;(3)通信自由。一般指公民的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不受当局随意检查;(4)集会自由。指公民以一定形式进行临时性集会而表达自己的意志、意愿或商讨特定问题的自由,其中包括各种地点、各种形式的集会;(5)结社自由。主要指公民结合成某种确定的组织以实现特定目的的自由;(6)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罢工自由等等。5.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答案要点:(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6.“左派”是如何看待社会平等问题的?答案要点:(1)社会平等可以促进社会一致和利益分享,从而强化社会凝聚力。(2)社会平等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因为最明显的社会不平等不是自然天赋的结果,而是社会不公的产物。(3)社会平等可以扩大自由,因为它保护人们免受贫穷之苦,满足基本需求,使人们得以实现自己的目标。(4)社会平等是唯一具有实在意义的平等形式,是所有其他平等的基础,真正的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也要求人们平等地获取社会资源。7.“右派”是如何看待社会平等问题的?答案要点:(1)社会平等是不正义的,因为它平等地对待本来不平等的人,使有才能有能力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2)社会平等的结果是经济停滞,因为它削弱了人们的动机,压制了人们的欲望,导致总体水平下降。(3)社会平等只能通过国家干预和“社会工程”来实现,那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侵害。(4)社会平等导致单调的一致,社会多样化、社会活力和生命力遭到破坏。十.掌握:政治权利的保障。为了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必须建立有效的政治权利保障机制。根据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应当建立三个方面的政治权利保障机制:一是自由权利保障机制,二是平等权利保障机制,三是民主权利保障机制。这三个方面政治权利保障机制的建立基本上是从制度、法律和舆论监督三个角度来完成的。1.自由权利保障机制。(1)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公民自由意志表达的媒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动员广大劳动人民自由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对于人民代表的选举,公民有投票或弃权的自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的自由,拥有表达党派意志的自由;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基本的组织原则,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这也是处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界限问题的基本原则。(2)法律。我国公民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自由权。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拥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的自由权,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3)舆论监督。公民对公共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拥有监督的自由权。同时公民对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也有舆论监督的自由权。公民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或者合法的新闻媒体等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2.平等权利保障机制。(1)我国公民享有法律面前的平等权,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享有民族平等权。(2)国家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的平等权提供保障,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平等、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规定等等;(3)公民对平等权利拥有舆论监督的权利。3.民主权利保障机制。(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享有作为人民代表的基本政治民主权利;(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保证民主党派享有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3)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确保普通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4)国家还颁布了保护公民个人民主权利的法律和法规,选举法保护公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教育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法律还规定了公民舆论监督机制在保证公民政治权利合法实现的基础上起着关键作用,新闻媒体、群众监督都是民主保障机制的内容。【思考练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2.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 B C D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A 肝胆相照 B 荣辱与共 C 互相监督 D 长期共存3.我国公民自由权利的保障机制有哪些?答案要点:(1)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公民自由意志表达的媒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动员广大劳动人民自由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对于人民代表的选举,公民有投票或弃权的自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的自由,拥有表达党派意志的自由;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基本的组织原则,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这也是处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界限问题的基本原则。(2)法律。我国公民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自由权。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拥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的自由权,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3)舆论监督。公民对公共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拥有监督的自由权。同时公民对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也有舆论监督的自由权。公民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或者合法的新闻媒体等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4.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保障机制有哪些?答案要点:(1)我国公民享有法律面前的平等权,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享有民族平等权。(2)国家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的平等权提供保障,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平等、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规定等等;(3)公民对平等权利拥有舆论监督的权利。5.我国公民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有哪些?答案要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享有作为人民代表的基本政治民主权利;(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保证民主党派享有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3)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确保普通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4)国家还颁布了保护公民个人民主权利的法律和法规,选举法保护公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教育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法律还规定了公民舆论监督机制在保证公民政治权利合法实现的基础上起着关键作用,新闻媒体、群众监督都是民主保障机制的内容。【点击试题】一.填空题。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一.填空2.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一.填空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二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一.填空题5.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中央电大2004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填空题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一.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一.填空题3.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一.填空题7.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浙江电大2004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填空题3.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指政治资源。二.选择题。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二.选择题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A直接民主B间接民主C宪政民主D人民民主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二.选择题12.(ABCD)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D理论与策略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二.选择题17.(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A法律B利益C阶级D国家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二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二.选择题5.马克思主义认为,(C)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A国体B党的领导C国家政权D政体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二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二.选择题1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A经济秩序B阶级状况C政治力量分布D政治秩序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二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二.选择题19.(D)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C说服方式D压力方式中央电大2004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二.选择题6.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主要的有( ABCD )。A精英主义模式&& B多元主义模式&& C多元精英模式&& D 马克思主义模式中央电大2004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二.选择题1O.下列权利属于第三代“权利”的是( ABC )和受教育权利等权利。A少数民族语言权&& B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 C 民族自治权&&& D受教育权利中央电大2004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二.选择题12.( B )把全部社会生活划分为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领域、公共舆论领域)和公共权力领域。A叔本华&&& B哈贝马斯& C康德&&& D黑格尔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二.选择题12.( B)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A 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二.选择题13.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 B C D )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A 撤销决定 B 制止行为 C 否决议案 D 选举权利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二.选择题17.(B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二.选择题1.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A C D)。A 民主权 B 财产权 C 生存权 D 自由权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二.选择题17.政治权力具有( A B C D E)的特性。A 权威性 B扩张性 C排他性 D 强制性 E 支配性浙江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二.选择题5.(& D& )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说服方式&&& D.压力方式浙江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二.选择题6.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主要的有(& ABCD& )。A.精英主义模式&&& B.多元主义模式&&& C.多元精英模式&&& D. 马克思主义模式浙江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二.选择题12.(& B &)把全部社会生活划分为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领域、公共舆论领域)和公共权力领域。A.叔本华&&& B.哈贝马斯& C.康德&&& D.黑格尔三.名词解释。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三.名词解释2.公民权利: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中央电大2004学年第二学期政治学原理试题三.名词解释3.公共利益:是指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中央电大2004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三.名词解释4.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三.名词解释2.政治权力:是指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四.简答题。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四.简答题4.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答案要点:(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五.论述题。中央电大200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1)五.论述题(20分):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答案要点:“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浙江电大2004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五.论述题(20分):试述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政治权力如何进行分配,不同的学者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有:(1)精英主义模式:精英主义认为整个社会权力掌握在精英手里,精英分为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政治精英指的是直接掌握国家政权的精英们,也称为权力精英或统治精英。行政精英指的是为政治精英提供强大后盾的其他领域的精英,分布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之间存在着权力的分配,政治精英之间、行政精英之间也存在着权力的分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精英之间的权力分配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行政精英之间的权力分配是按照以上提到的不同领域作为标准的。国家的科层化反映了政治权力的精英式分配结构模式。(2)多元主义模式:多元主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民主的基础,主张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多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多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建立在此前提之下,多元主义者认为不存在统一的国家主权。国家只是一个中立性的机构,在国家之下存在许多不同的利益集团,政治决定就是多个集团讨价还价和竞争的结果。因此,权力分化和多元社会集团之间实现权力分享是政治权力分配的基本模式。(3)多元精英模式:多元精英主义者认为,现实中单纯的精英模式和单纯的多元模式都是不存在的;政治权力既不掌握在少数封闭的政治精英手中,也不掌握在多元的利益集团手中,而是掌握在多元利益集团的精英手中。(4)马克思主义模式:不同于所有上述理论模式,马克思主义为政治权力分配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的手中。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机器,也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应当承认,政治权力分配的上述理论模式都有其合理性。这些理论模式存在着互补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都具有积极意义。不过,也需要说明,在现实社会中,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要比上述任何理论复杂得多。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权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