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割,阉割

百度直达号,到底要阉割谁?
百度直达号是商家在百度移动平台的官方服务账号。基于移动搜索、@账号、地图、个性化推荐等多种方式,让亿万客户随时随地直达商家服务。没看明白是不是,没关系,我也没懂,但注意到几个词语:商家,官方服务账号、移动搜索、@账号、地图、个性化推荐,直达商家。这几个词字字暗藏杀机,细看更能体会文字背后的勃勃野心。一、用一键@推翻二维码先看前2个词:商家、官方服务账号,小白都知道是把炮头指向微信公众平台的,不管是微信服务号、订阅号、还是据说15号要上线的企业号。李彦宏老早就毫不掩饰表露对企业级市场的觊觎,并花大力气在做各种尝试,尽管中间页战略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有梦想的老板铁定不会死心,更加不会看着对手吃蛋糕乐呵乐呵,自己在一旁喝凉水。不言而喻,百度直达号就是冲着微信来的,尤其是另一个词汇:@账号,百度永远是个喜欢创造新兴名词的科技公司,这回也不例外,直接希望改变被行业和市场培育几年将要成型的“扫一扫”移动体验方式,原来是掏出手机扫下二维码,现在百度要打破旧秩序,建立新规则:打开手机@一下。这个比较猛,我不但要你不用微信,还要你换一种方式玩,但用户是否能接受并习惯没事有事@一下,仍然需要时间佐证。不过可以欣喜的是,用直达号去打公众号,留给百度还是有点时间,毕竟风光四年的微信,中小商家通过二维码的发现机制去获取新用户留存老用户仍然是件十分生疏和艰难的事儿;基于信任关系的熟人社交平台,微信又时而抽风打击营销,让广大想发财想干事的千万商家既爱又恨,中小企业对于微信的运营和把控仍然处于草莽破荒时期,大多数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怎么发挥价值。而用户对微信公众账号的关注也多是基于兴趣而不是直接的商务购买需求,就像我们可能会订阅几十个笑话、互联网自媒体账号,却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关注百事可乐、蓝魔平板;另外微信官方对营销的遮遮掩掩也给了百度更多机会和空间,微信认证的繁文缛节条条框框、微信权限开放的半遮半掩,以及微信朋友圈营销、企业营销号的泛滥,都无疑成为用户逃离微信的原罪。而微信发展到现在这样,在用户体验和盈利变现的平衡上,天平仍然未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再加上百度钱包的布局,用商户直达号去打公众账号,CRM系统打公众平台,消息推送打微信群发。百度与微信旗鼓相当,这一仗打下去有点看头!二、用翻版轻应用革命APP再看其他几个词:移动搜索,地图、个性化推荐。细细想想,这不是就是apps们干的活吗?看看我们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下载的N个app,有搜索,有地图,还每个长得不一样,美美地躺在桌面上,直达号这一来,你还能和原来的apps愉快地玩耍吗?是的,有同学会问:APP现在已经是主流了,已经几乎涵盖常见的使用场景了,我们也慢慢习惯了下载一堆APP,用的时候迅速麻利的翻转桌面,找到要的或者马上下载一个,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方式吗?是的,有同学还会说,浏览器已经从PC时代的绝对垄断性入口,下降为主要入口之一,用户在移动终端的使用上,选择用浏览器或搜索框进入已经开始慢慢遗忘了。是的,有同学也会说,和微博、微信一样,百度直达号不会是移动互联网的唯一方案或终极入口。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人都在惶恐,都在尝试,百度直达号的未来未必如想象的好。但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响铃也承认,百度不会一家独大,也做不到!移动端没有绝对的入口和天生的霸主。但正因为有了百度直达号,让千千万万中小商家包括草根个人有了逆袭喘息的机会。第一,我们可以解放桌面释放内存,让自己的手机更轻更快更简单。作为一个低头族,我烦透了为找一个app来回翻转桌面的经历,上百个图标密密麻麻排列在桌面上,遇到相似的,要找到真的是“说爱你不容易”!而APP下载是个麻烦事,APP更新是个痛苦事,APP抓取甚至盗取数据更是个伤心事,最后手机越来越慢,越来越卡,越来越不好使。如果百度直达号能在减少下载更新烦恼,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又能让我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不用呢?第二,直达号以轻应用方式对信息删选并匹配提升效率。先说说轻应用,这个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全功能App,通过搜索的检索与智能分发特性,解决了移动用户需求与开发者对接的问题,太可惜生不逢时,有点早产,后天营养不良又提前夭折。但直达号显然继承了轻应用的使命,用户用手机百度以及百度地图通过@账号、模糊搜索等方式来主动寻找相关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发现”功能找到推荐,实时满足特定需求。比如说,闺蜜们想去放松一下唱唱K,但对附近的KTV又不熟,直达号的“发现”和“附近”功能会根据用户模糊的意向,向他们推荐周围合适的KTV场所。如果有人唱完歌还想做个足疗按个摩,在手机百度上直接@良子健身,在直达号就能完成订座、预约等一系列服务。理想中的O2O大概也是这个玩法,用户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企业与用户的交互也极为简便,用户更加犯不着单独下载一个app,而良子健身等独立APP就只能收着做古董当摆设了。用轻应用的翻版:百度直达号来打app,还真是个狠招,其实对于商家来说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毕竟没流量没下载量的app还要人维护就是个蛋疼傻X的活。三、用HTML5取代网店最后说说“直达商家”这个词,说完入口,就避不开网店,十几年的电商历史好像告诉所有准备卖货的老板:我要卖货→我必须有大量流量入口→我必须在流量入口处开店,于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就成为电商的KPI。但移动电商一来,玩法真的变了。用户关注的不再是商品买卖互通有无,而是服务体验;入口不也再是流量变现而是使用场景体验。伴随着电商移动化不可逆转的趋势,用户消费需求的实时性碎片化,用户越来越不喜欢在商品库里去寻找自己要的东西,尤其是面对几寸的屏幕,通过传统的平台入口搜索抵达商品页现在看来越来越吃力,而“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才是用户希望的。我走在路上想起准备买台平板电脑给老妈做生日礼物,用百度一搜,就能找到附近的蓝魔平板专卖店,选好路线马上到达现场体验,快速付款快速取货。这样的购物体验或许比苦苦等待快递,还担心是否被可恶的快递公司弄坏要好太多,我也无需担心售后退换的麻烦,直接在店内就拆机试用。而这样的体验只需在百度直达号上就能实现,商家仅仅只需要开通直达号就成。百度直达号这回直接延续中间页战略,用HTML5网页的呈现形式取代了传统的网上商店,用户更加直接地接触商家,商家更加轻巧地到达用户,这相对于淘宝的网店,腾讯的微信小店,看起来更加高明。好家伙,百度这次已然准备好屠刀,向二维码、app、网店砍去,最终谁会被阉割,成为刀下孤魂野鬼,一要看真本事,二看会不会使诈,三看会不会合纵连横。总之,等着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42096/1.html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楼主,淡定!感觉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让人们真的越发浮躁了。真的忘了当初为什么要上淘宝买东西了?是那个手机,我在路边的苏宁、国美电器店里买不到?是那个衣服,我在路边的中央商场、大洋百货买不到?错了,我们上淘宝,是为了追求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所以,这是渠道革命,顺势而为。今天,腾讯公众号、百度直达号,是和阿里服务窗同质的渠道模式,没有深厚的商务运营功力,很难谈颠覆,最多有点分流而已。再谈应用场景。楼主所述仿佛冲动购物,又仿佛陌生购物。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可能会这么搜索、@,然后体验、消费。但是,本地生活,大部分是熟悉的人在熟悉的地方消费,需要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到达手段么?回到商业本质,产品为王,而非渠道为王。尤其是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倡导粉丝经济、口碑营销的零售业态。细分一下消费心理:1用户主动型:我有需求,我去主动搜索,渠道是网络商城、实体商城、媒体推荐窗口、搜索引擎2用户被动型:我暂时没有需求,商家主动骚扰我,渠道是广告、促销活动、消息推送、朋友转发公众号和直达号共同的模式是:用户“关注“或”浏览“商户,体验、消费、留下踪迹、获得积分,以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商户”推送“消息给用户,形成所谓黏性,正向循环。这种模式和纯线下行为没有本质区别,也没有多大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它只是一个渠道,无法帮商户自身去完善服务、完善产品。所以,电子商务不是救世主。要不然,李宁、安踏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库存了,凡客也不用成天学习小米好榜样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现在直达号是门显学,呵呵。B2C还没折腾完,又冒出来个马可波罗玩B2B三国杀。凌乱了。现在不是我们消费BAT,是BAT在消费我们,呵呵。
挺认可的,直达号只说改变原有结构和购物方式,谈不上颠覆,有时候有一点改进就够了,陌生人去陌生城市@一下就ok了,谈需求不谈市场。
在搬砖休息的间隙,我会上虎嗅看帖子,呵呵。
你好活跃啊,兄弟
感觉手机只适合用APP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直达号更多地缩短了用户和服务之间的距离,流量可以迅速转化为收益,但是缺乏完整的账号体系,过于渠道化,因为这些差异,直达号和公众号是可以共存的,二维码、App和网店才是其替代的方向,当然这也不是只有百度直达号一家在做。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完全不看好[可爱]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其实我觉得直达号还是有用的,就是注册申请比较麻烦!现在发现一个地方叫柳叶网申请很方便,推荐一下!柳叶网是百度首批认证服务商,不需要邀请码,不需要需百度轻应用,只要使用柳叶网微网站,就可以开通百度直达号!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曾响铃(xiangling0815)脑力手艺人,虎嗅钛媒体新浪创事记百度百家品途派代易观亿邦电商社区等专栏/认证作者。
?本周活跃排名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周公解梦微信公众号
账号:MagicStaff
您现在的位置:
梦见阉割男性梦见自己被阉割,是警告梦者千万不要去追求那不属于自己的感情。
已婚女性梦见阉割,提醒梦者一定要提防丈夫产生婚外情。
未婚女性梦见自己看见男人被阉割,是提醒梦者不要陷入感情的旋涡之中。西方男性阉割史
在伍迪-艾伦大获成功的早期无厘头影片《傻瓜大闹香蕉城》(Bananas)中,他选用了Louise Lasser(他的第二任妻子),让她扮演一个女权主义者却说着:“女性的解放并不意味着要把男人都阉了啊!”就这一句话就让Allen整个萎了;他说,只是提到阉这个字就能让人浑身一颤。但是Gary Taylor确认为,有些女人就想要一个阉人,而且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如此。
这种说法对于20世纪长期接受佛洛依德理论的人,还有那些密切关注 Lorena Bobbitt和她丈夫John的狗血故事(Lorena在1993年6月割掉了丈夫的铅笔,最后被判无罪)的人来说应该比较难以接受。其实在佛洛依德之前,阉割只是代表移除蛋蛋,而不是切掉铅笔。17世纪拜占庭医生Paul of Aegina首次对阉割做出了医学解释,即使用压迫或切除的方法移除蛋蛋。(我(原文作者,下同)倒希望他能多说点关于阉割的方法,特别是自宫,还有手术存活率或者并发症有哪些)
自从动物被驯养之后,农民们就发现把动物阉割有很多好处,比如把公牛阉了之后会更听话、更卖力。(当然农民不是因为佛洛依德式的困惑才将它们阉掉的,所以丁丁依然保留,切了也没意义)。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也会想知道养个被阉掉的男人会有什么好处(因为针对女性的手术太复杂了,没什么好多想的。)
15世纪波斯历史学家Charaf ed Din绘制的组图阉割手术(Operation for castration),下同
很显然,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来说,蛋蛋比丁丁重要多了。Taylor解释说,米开朗基罗的一尊复制品在拉斯维加斯凯撒宫揭幕的时候,重点位置被叶子盖住,这让赌徒们(可能还有艺术爱好者)大呼不爽。当叶子被挪开“有些客人开始偷笑,因为按照现代眼光来说,大卫的丁丁明显有点……嗯,太小了,小到让人觉得‘坑爹啊这是’。顾客总是对的,所以雕像又被拿走了,然后大卫的小兄弟又被额外拉长了几英寸。”但是没人在乎蛋蛋多大,而米开朗基罗按照当时社会的标准给了大卫一个优质的大蛋蛋。那个时候生育力才是王道,因此蛋蛋很重要,谁管你丁丁多大,而现在正相反。现在啪啪啪多是为了爽一把而非繁衍后代。是佛洛依德关于男性阉割恐惧以及女性对于丁丁的嫉妒心改写了阉割和男权的历史。
阉人(Eunuch),和被阉了的公牛一样,很有用。这个词本身来自希腊,意为床和守卫。阉人过去是守卫夫妇的婚床的。“他们身体上的缺陷令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后宫常见阉人的身影,因为这样能保证后宫佳丽的孩子都血脉纯正。重点来了,大家得知道阉人还是有欲望的,能够勃起,能够高潮,甚至能够射精,但是精液中却没有精子。和后宫佳丽厮混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罗马人和奥斯曼人用阉人用了几百年,但是最后还是对他们产生了警戒停止继续阉割新人,以防阉人们因为被阉割而进行报复。
作为阉人,不管有多少问题,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能和后宫佳丽愉快玩耍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就是只有有社会地位的人才能养阉人,所以阉人常常手握金钱或权力。有的朝代,阉人甚至才是幕后主导,有些甚至权倾朝野。闺房中的权力成为了立法权和兵权。Abelard,被阉割之后,成为了中世纪基督教的重要人物。这些阉人不是完整的男人,却对他们所处时代意义重大。
Taulor的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圣经、早期基督徒和奥古斯丁(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在马太福音19:12,
耶稣说:“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
耶稣在此对于阉人有很高的评价,但是奥古斯丁可不挺阉人。对于奥古斯丁来说,这段话只是寓言,耶稣很明显在说教士的孑然一身。Paul强调了心灵的净化而非真的去做手术;奥古斯丁则进一步认为教士的阉割根本不是说要去做手术。Taylor则觉得耶稣才不是在象征着什么呢。一个被奴役的阉人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符合了“在后的将要在前”(马太福音19:30)这一说法。耶稣保佑贫瘠的土地,鼓励听者放弃家庭和孩子来进入天堂。奥古斯丁认为将生育归为罪孽是一种象征而已,而一些其他教派认为并非如此;而把阉割照本意理解的就更多了,比如俄罗斯的Skoptsky,他可能在1970年左右真的为了耶稣自宫了。
现代的阉人就是被切除输精管的男人,这些人和伴侣啪啪啪的目的并非生育。Taylor引用了从Shakespeare、Jonson 到Tori Amos和Christina Aguilera等人的名言,认为“不正常”的性征和性别特色也会变得普通而有必要。对于佛洛依德著名却有些蠢的问题——女人到底要什么,答案可能就是一个阉人。有趣,刺激,有学术气质,且绝对另类。阉割就是完美的答案。
[Yels vi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阉割是与阉割情结联系在一起的
800) this.width=800" border=0>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阉割是与阉割情结联系在一起的
在弗洛伊德那里,阉割是与阉割情结联系在一起的: “阉割情结是指因为孩子迷惑于男女性别的解剖学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围绕着阉割幻想的情结,孩子将这种差别归之于女孩子的阴茎已经被割掉了”。& 孩子之所以产生这种阉割幻想是与他们这个时候的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联系在一起的。弗洛伊德认为小男孩想填补母亲的欠缺,有杀父娶母之愿望,但遭到父亲的威胁,说如果这样就要阉割你。于是孩子愿望就使他进入俄底浦斯期,从而面临阉割的威胁。不过弗洛伊德也说,阉割情结在男孩和女孩身上的表现是不同的: “对于女孩来说,(阉割情结)引发她开始搜寻,进而导致她想要得到父亲的阴茎,从而构成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开始;对于男孩则相反,它标志了俄狄浦斯的最后一个危机,禁止幼儿得到母亲这个对象,阉割焦虑使他进入潜伏期,并加速了超我的形成”。& 后来弗洛伊德的许多追随者提出了阉割的其他含义。如A.Starcke,把孩子吸吮和从乳房撤退的经验看作是阉割的原形。这种最初的阉割在每次喂奶的时候不断重复,并在断奶的时刻达到了顶峰,这被认为是仅有的、人类普遍所经历的阉割情结。另一位著名分析家兰克(Rank),则试图将最初的阉割追溯至人类初生的时刻。他认为在初生时候与母亲的分离是人类最早的创伤经验,是最早的阉割情结,是人类后来焦虑的原型。虽然弗洛伊德也考虑了这些观点,也认为乳房等客体的失去也很重要,但是这些客体失去之重要性并不能与阴茎的失去相提并论,因此只把阉割情结局限在阴茎的失去所引发的焦虑之上。 弗洛伊德说,我们不可能不经过阉割情结以及俄狄浦斯情结,我们只有经过它们才能真正进入社会,我们的人格才能最终建立起来。在精神分析临床个案中,弗洛伊德用《一个五岁男孩的恐惧症的分析》给我们证明了这种假设:这个孩子名叫汉斯,之前一直发展良好,而到了四岁半左右的时候,他突然出现了恐惧症:先是害怕马,然后慢慢地,害怕扩展到了与马相关的东西上面,如怕卡车,再扩展到马的摔倒和马的咬人,扩展到有某种特定特征的马,扩展到装载很多货物的卡车上面。另外还可以看到他也怕灯笼裤、大便等等。所有这些都凝结在“马”这个情结上。随着分析的进行,马的意义便逐渐显示出来了:原来马代表着父亲,是父亲的象征物,他把父亲当成了争夺母亲的竞争对手,因为在这个时期他萌生的性欲望的对象是指向母亲的。因此,一方面,他爱父亲,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父亲死去(个案中他希望马跌倒、流血、死去)。因此产生了焦虑和恐惧。另外,弗洛伊德还从在希腊神俄狄浦斯神话中找到同样的证据:俄狄浦斯王在无意中杀害了其父亲,占有了其母亲。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相同的结构元素,是无意识中的元素:恨父亲和占有母亲。籍此,弗洛伊德说,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阉割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个体。 弗洛伊德不仅认为,阉割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是个体人格建立,进入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还通过人类学的研究资料发现,它们还是人类得以进入文明的契机。在弗洛伊德那里,文化是源于一件重大的事件。他在《图腾与禁忌》中说: 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行为狂暴、妒火中烧的父亲,他独占所有的女人,并且待儿子们一旦长大就统统赶走。那里仍然是原始群落,文化还没有产生。某一日,那些背井离乡的兄弟们聚到一起,杀死并吞了他们的父亲,就这样家长式统治的群落土崩瓦解了。他们团结一致并鼓足勇气地去干,终于做成了靠他们每个人决计干不成的事。由于他们是食人的蒙昧人,不用说他们肯定是既杀人又生吞自己的牺牲品。这位行为狂暴的原父无疑令所有兄弟们害怕,所以通过将他吞食这一动作,他们完成了与他的认同,兄弟中的每个人都得到一份他的力量。也许是人类最早节日的图腾餐就这样成了对这一刻骨铭心的犯罪行径的重复和纪念。它是许多现象,如社会组织,道德限制及宗教的起始。& 后人对这个故事也有许多批评,但是这个故事所赖以构成的元素却是颇有意义的:杀死父亲,占有父亲的女人,这与汉斯的个案以及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的构成元素是一致的。 试图把这个惊人发现作为精神分析的奠基性理论的弗洛伊德,研究了大量的人类学材料,以图进一步论证阉割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之存在,以图论证对谋杀父亲和占有母亲的禁止(即乱伦禁止)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因此弗洛伊德在其《图腾与禁忌》的开篇说道[7]: 澳洲土著是一独特的种族,他们从来不建造房屋或永久性棚屋,从不耕田种地;他们不知君王或酋长为何物,一些公共事务都由长老会决定。很难说以神明崇拜为形式的宗教。总之,是人类最落后、最可怜的蒙昧人了。在这种杂乱无章、毫无章法的原始生活中却也发现了与现代人一样的规则:乱伦禁忌。我们当然不会期望,这些赤身裸体、可怜巴巴的食人野民的性生活,会具有我们所说的道德意义。我们也不期望,他们的性冲动会受到严格的规范。然而我们却发现,为了避免乱伦的关系,他们一丝不苟,处处留心,严厉得近乎痛苦。乱伦禁忌的另一面则是要求“族外婚”了。这些土著人没有宗教的和社会的机构体系,凡此种种均由“图腾崇拜”体系所取代。他们不宰杀不毁损图腾,不吃图腾的肉,也不用其他方式以次谋利。& 即使是最最原始的人那里也存在着图腾与乱伦禁忌,因此弗洛伊德就认定了乱伦禁忌就是人类文明的出发点。自弗洛伊德“1897年7月开始自我分析,从而发现自己身上对自己母亲的感情的排他性、独占性,甚至由此产生妒忌父亲对母亲的关系”[8]的时候起,到1913年他在《图腾与禁忌》中的长篇论述,他一直努力向世人证明阉割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的存在以及它们在精神分析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弗洛伊德的这种努力是获得了认可的:精神分析家在临床实践中一直以此为他们工作的参照轴,直至今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全国客服①
全国客服②
全国客服③
学校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写字楼乙幢27楼A座 客户服务 电话: 025---
中华心理教育网 心理咨询师官方QQ群 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中华心理教育网(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