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语文作文《苏幕遮 范仲淹》以散文形式或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不少于六百字

学好国文、外文经验谈
学好国文、外文经验谈
  耶鲁博士、台大教授傅佩荣的建议是:学习英文是没有“过目不忘”这种事的,能在连续忘记六次之前记住一个单字,已经是水准以上的表现了。
  不要让理解成为障碍
  中学六年期间,除了数学以外,我每一科的成绩都还不错,谈到自己真正喜欢并且一生受用的,则非国文莫属。
  学习国文的成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理解,二是表达。各国文字皆有古今的差异,但是像我们的文言与白话这种形同两种文字的情况仍属罕见。这一点对“理解”构成很大的挑战。
  中学生比较缺少人生经验,理解课文的程度因而受到限制。所谓程度,可以由两方面说明,其一是:不曾经历战乱、生离死别、恩怨情仇的人,就很难体会相关的描写,这时只能望文生义,记住一些故事情节与隽永的语句。我在中学时代,课外阅读材料除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传统小说,以及《汤姆历险记》、《块肉余生录》、《三剑客》、《基度山恩仇记》这些西洋小说之外,还包括当时流行的纪伯伦的《先知》、《泰戈尔诗集》等。至于报纸副刊所载的名家之作,如《中央日报》副刊,更是每日必读者。这些作品扩展了我的想像空间,丰富了我的言谈内容,使我对国文的兴趣延伸到生活的许多层面。有一段时期,我也接近拿破仑的表现:“他狼吞虎咽地阅读所有他能拿到手的书。”
  书是有生命的,它会发酵、膨胀,再变形转化为阅读者的滋养,使他可以进而撷取更精美的食品。
  另一种理解程度是依三个问题而展开的,就是:
一,这篇文章在说些“什么”?
二,作者是“如何”说的?
三,作者“为何”要这么说?以下稍加分析。
  首先,文章的内容是白纸黑字,不容混淆的。国文课本皆有注解,老师的职责是口语翻译。考试题目的重点不出这两者的范围。至于背诵课文,虽属必要而效果不佳。关键在于理解,亦即厘清每一字每一句,让自己确实明白作者说的是“什么”。我认为,只要完全理解中学六年国文课本里的文章,就具备基本而必要的语文素养,可以在阅读上拥有自己的天空了。
  其次,背诵古文的作用,不是为了训练记忆力,而是要借此学习作者“如何”展示他的思想与感受。许多教学不能不采用亦步亦趋的方法,就像初学写字要跟着虚线重画一遍,不然总是记不真切。文章结构有起承转合,时地人事物皆须交代清楚,有些话是场景与序曲,在经营与雕琢之时,烘托了主题意识的鲜明姿态,进而以理顺气和的语句铺陈出来,使读者随之认同某种意境,引发“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
  从“如何”的角度来看,才知道一篇文章的精彩之处。至于第三阶段的“为何”,则须由个人提升到人类层次,才能充分领悟。说人类,有些笼统;说人性,比较真实。作者的生平背景、特殊际遇、个人志趣、生命愿景是些什么。这些条件所塑成的心灵是独一无二的与不可复制的;但是,发而为文之后,依然使读者的心灵随之悸动。这其中的道理在于人性。好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越了解人性,也越能品味好文章。只有体认了作者“为何”写一篇文章,才算达到理解的最高程度。
  着力培养“聚焦”的习惯
  国文科的测验项目必有作文在内。作文的秘诀是“意到笔随”。意是指我的想法,笔是指我驾驭文字的能力。想法人人都有,最怕的是芜杂蔓衍与轻重难分,所以贵在善于剪裁,形成一套可取的说法。说法是口语表达,与文字尚有一段距离。要想学会作文,先须学会说话。说话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好像作简报一样,要说得有头有尾、条理井然、段落分明。擅长说话的人,必有高度的同理心,否则无以感动别人。这种同理心也正是作文的必备条件,意思是:写作者要由阅读者的立场来看待自己的作品。
  其次,平常就得练习概括自己的想法。写作必须有感而发,有话要说,但是临到考场看到作文题目才凝聚想法,恐怕难免是急就章。有人认为写日记有益于作文,原则上这是对的,不过还须培养聚焦的习惯,努力把一件小事情说得完整而透彻。
  接着,如何使文笔随着想法而尽情挥洒呢?谈到文笔,就涉及才气问题。但是,基本的锻炼工夫仍是不可或缺的。以白话文为例,首先要练习造句。譬如,看到这样的语句:“牧童骑在牛背上,边走边吃草。”我们当然知道是牛在吃草,但是全句的主词却是牧童。又如以下这一句:“这是某人之墓,生于某年,卒于某年。”乍看之下,好像是坟墓有生卒年。说话难免较为松散与含混,有时适度的肢体语言也可以帮忙达意,但是文字则是安静地写成白纸黑宇,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可能造成阻碍。
  由造句到分段,再构成整篇文章,作文就完成了。至于才气的因素,我倾向于接受西方所说的:“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所耐之苦是广泛的阅读与认真的写作。要写好文章,怎能不喜欢文字?怎能不与文字为友为伴?
  最后,我愿稍加说明自己的写作经验。由于念的是哲学,善于说理而拙于抒情,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写作方向。真正敢于提笔为文,仍然经历了长时期的准备阶段,那就是“翻译”。
  老老实实消化教科书
  英国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认识新的国家,你就不认识英国。”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过对照比较,你才会体认自己国家的特色。学习外语,正是认识不同国家的上策,因为语文中的思想成分是文化的重要内涵,换句话说,学习外文之后,你所了解的不仅是外国文化,同时更是自己的中华文化。
一般而言,中学生最觉得头痛的学科是英文与数学,原因是这两科的连贯性较强,你若是基础不够扎实,以后就很难赶上别人。
我的对策是:考完英文之后,一定要把答错的部分彻底学会,由此获得更深的印象,这样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若不如此做,考试的意义何在?我在初中三年所学的英文是以后继续进步的基础。我初中毕业那一年,家兄正好参加大专联考,他特地拿来报上所登的英文试题叫我考考看。我考完之后核对答案,得到五十三分。这件事增加了我的信心,使我在高中阶段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英文。
  许多人迷信补习班与参考书,我则是教科书的忠实信徒,跟着老师“老老实实地”把教科书完全消化。我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把单字与片语抄在小卡片上,在上下学途中随时查阅及背诵。背了又忘,忘了再背。后来我读到专家所说,“忘六次之后才会记住”,这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习英文是没有“过目不忘”这种事的,能在忘六次之前就记住一个单字,已经是水准以上的表现了。
  我中学六年都念恒毅中学。恒毅是天主教办的学校,常有外国来的访客。访客若在周会时上台演讲,就由英文老师即席翻译为中文,并进行简短的英文对话。我们学生看在眼中真是崇拜极了,更希望把英文学好。一旦燃起了动机,自发的力量就源源不绝了。
  同学们开始阅读英文的课外读物。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由世界名著改写的小册子,像《汤姆历险记》、《小妇人》、《简爱》、《傲慢与偏见》等。这些小册子都会标明其中使用了多少单字,从六百字到二千字,循序渐进。我们认真阅读之后,既能增加英文实力,也能获知名著里面的故事大纲,可谓一举两得。
  大量“翻译”水到渠成
  我以第一志愿考上辅仁大学哲学系之后,大一开始就接触英文原文书,但是往往一学期才念十几页,并且念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真是让人“望洋兴叹”。如何克服这一关呢?似乎冥冥中自有安徘,在我大三暑假时,哲学系主任接受出版社委托,约请几位学者共同翻译一套哲学读本。由于人手不足,他破例给我机会,要我尝试负责翻译其中宗教哲学的部分。于是,我利用整个暑假做这件事。方法很原始:先将一个句子写在纸上,仔细分析其句型与文法结构,再慢慢推敲其意义,写成清楚的中文,务必求其信实;然后,一句一句连成一段时,再求其达意;至于文雅,则不敢有丝毫奢望。所谓“真者不美,美者不真”,在翻译方面实在难以两全。
  译完这本十万字的书以后,我的英文阅读及理解能力显然大为提升。至少我克服了心理障碍,不再恐惧英文,甚至逐渐培养出自信与乐趣。大学毕业后,我到台大哲研所念硕士班时,为了生活所需,继续从事翻译工作。简单说来,我是通过“翻译”才学会英文的。
  我在赴美求学前,已经翻译了五十几万字,其中包括希腊哲学史的材料。这对于我在耶鲁大学能够顺利通过各项学科测验,无疑是主要的因素。耶鲁四年期间,我每日读书平均十二小时,可读英文书一百多页,并且达到充分理解的程度,如此才有办法与同班同学并驾齐驱。事实上,学习英文与学习其他科目一样,除了用功之外没有什么秘诀,所谓“勤能补拙”是也。
  为了取得耶鲁博士,我必须在语言方面通过德文与法文的测验;后来又因为撰写博士论文而被要求通过日文测验。许多朋友看到我通过这三关,就认为我有语言天才。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真相很简单,就是每天念十二小时罢了。譬如,我决定三个月之内学会德文时,首先要激发强烈的动机,不给自己任何托词或借口,更不必在情绪上自怨自艾,然后找一本合宜的参考书,每天按规划的进度(如背诵二十个单字)进行。每日十二小时,三个月下来,自然水到渠成,可以上考场了。
  依我浅见,一个人可以学习好几种外语,但是要想精通英文已经不容易了。语文若不使用,很快就会生疏。我在一九九七年应聘,前往荷兰担任“欧洲汉学讲座”,以英文介绍儒家哲学。我在荷兰的第一个月,每天六点多起床之后,就背诵英文版的《论语》,让自己的思考与表达都调整为英文模式,然后才有办法以英文上课及演说。即使如此,自己仍然觉得无法随心所欲地讨论儒家哲学,只能尽力而为了。
  我由学习英文而获益甚多,其中长期运作的是阅读。阅读英文书籍或杂志,总能获得一些灵感,成为我写作的泉源。英文提供的是异质文化的观点,让我从不同角度与眼光来回顾自身的处境,两相对照之下,比较容易看出我们的取舍之道何在。除此之外,我一读到英文资料,脑海中就有由陌生转换为熟悉的自动机制,这时的熟悉感又带来几分清新与趣味,好像人类的语言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思想内涵都是相通的。以不同语言表达出共同的观念,其中的默契与共识总能使我感动。学习英文启发了我对人类的普遍关怀,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摘自《生活有哲学》[中国台湾]傅佩荣著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24.00元
第一章 如何學好國文
 語文能力的優劣,關係著我們的未來。而語文能力增強的不二法則應該在「閱讀」。唯有廣泛的閱讀,擴大自己的讀書領域,才可以拓展自己的人生視野。而且,閱讀可以累積文字詞彙的能力,擁有很多的文字詞彙,減少閱讀的障礙,有助於作文能力的提升及文字閱讀的理解能力。
國文絕不單純靠死記、背就多分的科目;國文一樣要重理解,亦即形、音、義的了解,以及成詞語的正確認識與應用。而如何學好國文?應可分為四點:一、建立基本的觀念。二、能夠掌握課內的重點。三、吸收課外知識,增進語文能力。四、建立自己的信心,不斷閱讀,循序漸進,厚植實力。就以上四點,提出簡要的論述。
第一節建立基本觀念
國文的考試方式,越來越趨靈活,不再是單純的死記、死背,可以拿到高分了。活潑的題型,考試的方向,趨於多元;不再侷限於課內的範圍,反而課外的理解題增多,加深了語文的融會貫通;例如:文字形、音、義的了解,文法的認知,修辭的認識,語文的理解。因此,跟以往背了,就能拿到多分;或者一直重複的練習,就能得到高分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節能夠掌握課內的重點
&&六冊課本如何掌握呢?首先應是對課文的理解及融會貫通,文字、修辭、文法的確實領會。課文內有古詩、近體詩、古代文言、詞、曲、現代詩,應該對每一種文體有具體的了解及認知;再者,每一課的作者、題解,應該詳細閱讀,而對於古人的認知,則應加倍的背誦和了解;再來是修辭、文法、以及詞性,例如:『需要』放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詞性就不同了;或者對句法的的了解,如何分辨敘事句、表態句、判斷句、因果句……;或者語文的順暢,有否贅詞贅句等等。
第三節增進語文能力,多吸收課外知識
至於要如何增進語文能力?有以下幾點建議:(一)工具書的應用:所謂的工具書,指的是字典、辭典、成語典或網路資源等。平常在閱讀的過程中,若遇到生難詞語就要動手查工具書。這樣可以立即解決疑難,又能增加對該字詞的認識,進而加深印象,永難忘懷。(二)廣泛的閱讀:有人說:「多讀書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閱讀沒有一定的數量,就不會有一定的質量。」廣泛閱讀,可以加強語言文字的理解,及對人生有加深加廣的認識,拓展了自己的人生視野。(三)勤於寫作:文字不僅要知道它的意義,還需懂得它該如何應用。將新認識的文字、詞彙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作文或造句)當中,比去死記死背要來得好,如此不僅可以讓自己精準掌握文辭的意義以及詞語應用的能力,駕馭文字的功力也會增強。因此,閱讀各種書籍或書報雜誌是絕對的必要;否則僅學習六冊的國文,就想讓語文能力增強,就想與全國的孩子在學測上競爭,就想要擁有好成績,那實在是非常困難了。所以能夠養成閱讀的習慣,增進語文的能力,實在是讓國語文能力蒸蒸日上的不二法則。所以補充一些課外的文章及學生自發性的閱讀課外書籍,才是讓語文能力增強的關鍵。
第四節 建立自己的信心,不斷閱讀,循序漸進,厚植實力
許多教師提出學生語文能力降低的實情,而我認為﹕「這不是學生的錯,而是時勢造成的問題。」教育多元及鬆綁,小學玩六年,國中、高中辛苦填鴨式的讀六年,而大學比比皆是,也不怕沒有學校讀,導致學生語文能力低落,除了課本外,根本就不讀書了。因此,應該循序漸進式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的給他們閱讀機會及時間,讓他們產生興趣,去體會語文的美,以及書本所傳達出來不同的生命價值觀及不同的生命樣貌,讓學生們想一窺生命的奧妙,而非一天到晚考試,再考試,剝奪了學生對於生命的好奇、想像及源源不絕的創造力。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麼學生語文能力的增強,就有希望了。所以鼓勵學生閱讀是讓學生語文進步的重要法則。
卓翠鑾老師說:『「在語文教學中,讀課文可以看作是由『講讀課』,通向『課外閱讀』這個廣闊天地的橋樑。」從課本學習到閱讀知識和閱讀方法,就要反覆練習,養成良好習慣,形成「自讀」的熟練技巧。可見,由「聽老師讀講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這樣的步驟應該是培養國文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專業能力的養成,也是「積學儲寶」的過程,絕非一蹴可幾。』而語文能力的優劣,關係著我們的未來。所以語文能力不好,將來寫報告、論文,辭不達意,豈不是鬧笑話?所以學好國文真是要非常用心,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打好課內基礎後,再進而充實課外的涵養,相輔相成,相信語文能力必能有所增進的。
學習基本功—聽說讀寫及記憶背誦
第一節 聽的能力培養
聽什麼 怎麼聽 聽後如何消化
(1)聆聽態度和禮貌。
(2)聽得正確,聽得清楚,聽出順序,聽出層次。
(3)記憶主要內容,聆聽時應掌握中心思想。
(4)邊聽邊做比較,能分辨不同說話語氣、聽出明顯語病,並判斷訊息的正確性。
(5)聽與說相結合,宜:先聽後說。
(6)聆聽後能覆述重點,並能有條理的回答問題。
(7)舊經驗的結合與思維方法的訓練。
第二節 說的能力培養
說話速度及音量 內容 儀態
(1)宜培養發表的興趣與信心。
(2)配合生活經驗,及常用語彙、句型,組成句型練習。以有組織的演進語料,
學習說話技巧。並懂得依目的和聽話對象,調整說話的方式。
(3)說得有意義,說得有道理。並對自己發表的言論負責。
(4)透過各種媒材培養說話能力,以期口頭語言、書面文字學習同步發展。
(5)要真正表達自己情意,語氣連貫,語意明晰,表達流暢,快慢適中。
(6)隨機練習說話,把握機會適切表達。
第三節 寫的能力培養
字體大小 寫字速度 寫的內容
(1)應配合部首、簡易六書原則,理解其形、音、義等以輔助識字。
使用正確筆劃,將有助於掌握寫字速度。字體大小不宜過當。
(2)應依據寫字基本能力指標,以培養寫字知識、技能、習慣、態度,並以鑑賞與實用為重心。
第四節 閱讀能力培養
理解力 想像力 創造力之發揮
精讀 略讀 重讀 默讀[且讀且思]
(1)課文閱讀,要先概覽全文,然後逐節分析,先深究內容,再探求文章的形式,進而能欣賞修辭技巧、篇章結構,乃至其內涵特色、作品風格。
(2)宜掌握不同文體閱讀的方法,並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結,以便能充分了解。
(3)文章的布局,宜深入了解其組織安排,並理解不同語言情境、字詞間和文意的轉化。
(4)閱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的文學作品,培養對多元文化尊重的態度,以及對不同族群和文化的關懷。
(5)了解及使用圖書室的設施和圖書,能熟練的應用工具書乃至電腦網路,蒐集資訊,廣泛閱讀,以養成主動探索研究的能力。
第五節 記憶背誦能力培養
如何增強記憶背誦能力?
聯想力 理解力
圖片影像記憶法&& 故事情節
分段式 逐一背誦
第三章 自學能力培養—使用工具書
第一節 認識參考工具書
「參考工具書」顧名思義是一種工具書,它有以下四種特性:
第一、它主要是提供查檢資料,解決疑難,通常只供部分閱讀。
第二、它在日常的治學功夫和學問精進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輔助角色。
第三、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收錄符合其主題範圍的各種資料。
第四、它的編排有其方便的查檢方式。
國文相關的參考工具書大致可分為書目、索引、摘要、百科全書、類書、字辭典、年鑑、年表、傳記參考資料、地理參考資料等。
不直接提供資料,只是告訴讀者獲取資料的途徑者,稱為「資料的橋樑」(bridge to
information)如:書目、索引;若本身就可提供讀者所需的資料,直接解答讀者的困難,則是「資料型」(source
type),如:百科全書、年鑑、字辭典、傳記資料。
第二節 參考工具書的種類
— 探索書海的捷徑
書目(Bibliography):是圖書目錄的簡稱,它是把一批相關圖書的書目資料(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按照一定順序(例如類別、筆劃、時間等)編排,以供查閱,並獲得圖書訊息的一種工具書。
書目的種類
全國性書目:《出版圖書目錄》
新書出版目錄:《全國新書資訊月刊》、金石堂新書書目
營業書目:出版社編印的出版目錄
推薦性書目:《好書書目》、《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指南》
專題書目:如《軍事圖書目錄》、《中國文學史書目摘要》
聯合目錄:《圖書聯合目錄》、《期刊聯合目錄》
(二)索引 — 搜尋文獻的橋樑
索引(index)是一種提供線索的工具,例如查期刊或報紙上的一篇文章在那個卷期版面,或是書本上某個重要名詞在第幾頁,但不提供資料本身。
索引的種類
期刊、報紙論文索引:《期刊論文索引》、《中文報紙索引、報紙標題全文資料庫》
書籍索引:一般書後之索引、四庫全書《書名及著者姓名索引》
(三)字、辭典 — 瞭解字詞的工具
專門解說單字的形體、聲音、意義及其用法的書,稱為字典,而解釋兩個字以上之辭者,則稱為辭(詞)典。我國字典以前叫字書,到清朝「康熙字典」印行才開始有字典的稱謂。
中文字辭典的分類,大致可分為普通字辭典和專門字辭典:普通字辭典收錄的字辭不限於那一方面,如《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辭海》、《辭源》……等;專門解釋某方面的字辭典則有甲骨金文字典如《金文詁林》、《甲骨文字集釋》……等。
普通字典:《康熙字典》、《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
普通辭典:《漢語大辭典》、《辭海》
專門字典:《古書虛字集釋》、《詞詮》、《甲骨文字集釋》
專門辭典:《中國哲學辭典》、《增編成語典》、《中國人名大辭典》、《台灣地名辭典》
兩種語文對照用:《台灣話大辭典》
流行用語:《現代用語百科》
(四) — 擷取知識的寶庫
類書為我國所專有,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它是把許多古籍中的原文,包括詩賦文章、麗詞駢語或其他資料加以摘錄、彙集,再依其內容性質予以分類,編排成冊。為讀者提供古代事物、典故的參考。
查考掌故事實:《藝文類聚》、《冊府元龜》、《太平御覽》
查考事物起源:《事物記源》、《事物異名錄》
查考文章詞藻:《淵鑑類函》、《佩文韻府》、《子史精華》
查考典章制度:《十通》、各朝會典、會要等
(五)年表、大事記 ─ 穿梭時光的隧道
「列表以年為次,分隸史事於各年下,謂之年表」。年表可分為兩種,一是史日對照表,僅供對照年代紀元的;一是大事年表,除時間外,另加紀事。例:《太平天國史事日記》、《民國大事日誌》、《臺灣全記錄》、《中華史事紀要》等。
近年來,錦繡文化公司也採用國外Chronicle(全紀錄)的方式,編印了「臺灣全紀錄」、「二十世紀全紀錄」、「中國全紀錄」等新聞紀要;這種工具書因為是按年按月編排,也算是一種年表。
(六)傳記 ─ 認識人物的窗口
傳記參考資料包括傳記辭典、生卒年表、年譜、別號、人名錄、姓氏錄及有關傳記的書目、索引等;一般個人傳記或合傳等,圖書館多歸入普通書籍,而不列入參考書。如:《民國人物小傳》、《中國當代名人錄》
(七)地理參考資料 ─ 按圖索驥的基礎
地理參考資料是較複雜也較難管理的一種,因為它包括小至一張地圖,大到一座地球儀或立體地形模型,地理資料依其型式,大致可為書目與索引、地名辭典、地圖(又分為單張地圖、地圖集等)、地理沿革志(以地名為主,按年代順序,記載一地的沿革變遷)、地理總志、地方志(local
history簡稱方志,記載某一地方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古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情、宗教等)、旅遊指南及實體形狀的地球儀、地理模型圖等。
(八)數位參考資料 ─ 方便快速的媒介
目前有些重要的古籍都已經數位化,在中央研究院的網站,二十五史、十三經、先秦兩漢的重要典籍,以及文心雕龍、昭明文選……等,本文和註解都已完成。
全唐詩、唐詩三百首、全宋詞、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古文觀止等,只要在搜尋網站中輸入關鍵字,即可輕易找到。而教育部網站的國語辭典,在形音義的解釋,及詞語、典故出處,提供的資料豐富、非常實用。
此外,各大學的中文系,或高中、國中的網站,也有不少國學專題的資料可查詢。
數位化之優點資料內容更新速度快,還能具備多媒體的效果。
第三節 參考工具書的使用竅門
(一)決定適當的種類
根據所提問題的特性、所需答案內容的深淺與時間、語文等因素,選擇查檢較適切類型的參考工具書。
(二)一般者用綜合型
一般查檢字詞形、音、義等的問題,可利用中型至大型的字辭典來查檢。
(三)艱僻者用較大型
艱深冷僻的字詞問題,則必須使用收錄字詞數多的大型字辭典,較容易有斬獲。
(四)日常者用生活型
日常生活中、報章雜誌上所遇到的字詞問題,查找專供現代人生活使用的字辭典或手冊類的參考書。
(五)特殊者找專門型
特殊性質的字詞語彙問題應該查檢該類的參考書。例如︰辨正、術語、字謎、單群書語彙等問題,宜直接先查檢各特殊範圍與用途的參考書。
(六)詞彙名詞到處有
一般各種學科的專門著作、百科全書、手冊等,有時亦載有辭彙的解釋,通常可由所附之索引查起。
(七)字辭典也會出錯
字典所載的內容不一定正確,必要時得再查檢其他的工具書,以比對各參考工具書所得答案間的差異處,避免發生引用錯誤的情形。
(八)新出版者較確實
使用新近出版、用心編撰的字辭典,將可獲得較新且正確的資訊。
(九)善用新科技產品
目前開發上市的電子字典、光碟版字典、網路版電腦字典,除查檢快速外,尚具有發音、錄音與自我學習等功能,亦可成為另一種主要的查詢工具。
第四節 牛刀小試
問題:台灣有句話「牽尪仔補雨傘」,同學若想了解它的意義,如何查詢?
查考步驟:
1.判別這是一個有關台灣話的成語或俚語,應當找有關台灣話方面的字典。
2.由字典類的工具書,找到《台灣話大辭典》。
3.了解這本字典的檢索方式,它是用第一個字的讀音檢索,「牽」台語讀音開頭是「kh」。
4.翻到「kh」逐字查尋,找到了這一個成語的意思是:「吃飽了無所事事,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參見台灣話大辭典,遠流出版,第974頁)
第五節 參考資料
《中文參考用書指引(增訂三版)》張錦郎編著∕文史哲∕民72
《國學階梯》三民書局
附錄一:一般字典及辭典使用法
(一)部首已知 → 用部首查     ◎字得扣除部首以外的筆劃
△語(言)、欄(木)部首可辨【可部首由查】
△潟ㄒ一ˋ、濇ㄙㄜˋ:【音難知,須靠部首查】
(二)部首難知 → 用音來查
例:功(力)、所(戶)部首難辨【可由注音查】
(三)部首難知、音也難知 → 用難查字表來查     ◎字本身的筆劃
例:叉(、)、凹(ㄩ)、北(匕):難查字【難查字表】
(四)選取適宜的解釋:
中國字詞常一字多義,仍須查閱者依上例下文及本身的知識加以判斷、抉擇方可選取適宜的解釋。&&&&&&&&&&&&&&&&&&&&&&&&&&&&&&&&&&&&&&&&&&&&&&&&&&&
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說明
J 測驗目標
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的測驗目標分為四方面:即測驗學生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語文理解與分析能力、中國文學知識與文學鑑賞能力、中國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能力及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一、測驗學生的語文理解與分析能力
A1.字形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A2.字音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A3.字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A4.詞語、成語意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A5.詞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A6.修辭與文學技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A7.文法結構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A8.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二、測驗學生的文學知識與文學鑑賞能力
B1.重要文學流派的常識
B2.重要文學體裁的特質
B3.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
B4.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三、測驗學生的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能力
C1.重要學術思想的形成、內涵、特質及影響
C2.其他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
四、測驗學生的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D1.遣詞造句能力
D2.篇章組織能力
D3.構思選材能力
D4.場合應對能力
J 命題方向
一、注重課本內容與生活實用的結合。
二、注重傳統文化思維在現代的影響與轉化應用。
三、注重人文學科與社會、自然學科的統整關係。
四、取材不限於課本教材,重點在測驗考生能否整合、活用課內所學的知識與能力。
五、提供解題所需之資料與線索,避免過度片斷的字詞背誦與細瑣零碎的知識記憶。
六、考查層面由基礎的字句辨誤,延伸至文句、篇章的理解與分析,並兼及美感經驗的體悟。
七、語文表達能力注重用詞精確、構句通順、篇章條理清晰、意義完整及創意發揮之考查。
J 考試範圍
依教育部「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所訂一至四學期必修課程
J 準備建議
一、&&&&&&
確實掌握本國語文的基本能力
「本國語文基本能力」是「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的測驗內容之一。如果按照語言學的分類方式,這部分可以分為「語音」、「文字」、「語義」、「語法」、「社會語言」、「文化語言」等多種範疇,平常在用口語進行溝通,以及閱讀國文課本、報章雜誌、欣賞電影戲劇時,其實都會接觸到這些範疇,如果能多加留意、思考,並且將所發現的問題和國文老師討論,自然可以培養相關的能力。而如果要針對這些範疇設計測驗試題,根據歷屆試題略做歸納,大約有下列幾種題型:
1.字音、字形測驗:以口語交談及閱讀課本、報紙、雜誌、影視字幕時容易唸錯的字音、容易寫錯的字形為測驗內容,平日宜多留心,即可正確記憶。
2.字、詞、成語意義測驗:這類考題會提供語義完整的文句,使考生能在未讀過該句所屬篇章的情形下,仍可判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語義現象。成語方面,罕用艱澀者不會要求考生記誦,常見的成語則需注意避免望文生義。
3.句義、文義測驗:句子與文段意義的理解,是字、詞意義的進階理解。這類考題可能會請考生判讀一段文句的主旨,也可能提示某一主題,再請考生就選項中選出符合此一主題的文句。此外,文句重組也是文意測驗的一種方式,可有效考查考生掌握文句邏輯關係、構組文段完整意義的能力。
4.詞性、語法測驗:在詞性方面,應注意像詞類的活用(如名詞轉為動詞)、副詞的類型(如時間副詞)等基本的詞類知識。在語法方面,如倒裝句型、主語省略等文言文常見的語法現象,與文章段落意義的理解有密切關係,也應加以掌握。
5.修辭測驗:這類考題的命題素材不限於古代、現代,文體也可以是散文、小說、詩歌,其缺空處的語彙,既需根據上下文考慮其適切性,也需要從更細緻的文章情境,斟酌其鍊字遣詞的精到優美。透過這類試題,可以提高考生對於文辭美感的體會和鑑賞。
6.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國文考科的非選擇題,以引導寫作最為常見,也就是希望考生能藉由一段敘述的觸發,進行選取素材、組合成文的工作。然而寫作不僅可能會針對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文體,完整的寫作任務也是由好幾個階段組合而成。因此,在語文表達能力的考查上,除了抒情、議論、人物刻畫、景物描摹、故事敘述、事件報導、讀者投書等不同的寫作題型外,也會提出諸如擴寫、接寫、修飾、改編、摘要等寫作要求。考生在準備上,應以能寫出通順文句為基礎,並就題目多進行聯想、多回憶自己的真實感受,才不會淪於空洞、表面。
二、確實掌握中國文學及文化的基本知識
「中國文學及文化知識」是「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的測驗內容之二。在中國文學及文化知識的累積上,記憶雖是最基本的功夫,但更重要的仍是理解及應用。這類考題的測驗重點,一方面是文學的,它以文學的發展演變為經,以幾個重要的文學體裁為緯,因而構成重要作家、重要流派、重要文學運動、重要作品等相關的知識網絡;另一方面則是文化的,主要認識以儒家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傳統,並了解其在現代的轉化及影響。如果就歷屆試題來看,準備上可以注意:
1.重要文體的基本知識:這類試題除了可以要求考生判斷選項敘述是否正確,也有其他的測驗方式:例如將一首律詩的其中一個韻腳、或其中一句下聯缺空,則在修辭之外,也能測驗考生對於律詩一韻到底、兩聯對仗等形式規則的掌握程度。
2.重要作家、作品內涵的基本知識:這類試題,近年除以選項直接敘述之外,也常以題組的方式,提供一段文字敘述,再請考生根據上下文填入正確的人名、書(篇)名或文句。其優點是將課本裡原本分布各課的文學及文化知識加以統整,甚至對這些知識進行現代觀點的解讀,使考生更能體認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
三、以學校安排的教材與課程為研習基礎
目前可供學校採用的高中國文教材共有數種,在沒有國立編譯館統一教材之後,不免會讓考生疑慮:只讀一種教材是不是足以應付考試?其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旨在評量本國語文的基礎能力和文學文化的基本知識,這些能力與知識可以透過不同媒介學習,課本只是其中一種。或許可以這麼比喻,測驗的目的要考的是:能抵達什麼地方,而不是搭的是那艘船。因此,考試內容與讀哪一種版本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不必擔心所讀的課本是不是最好的,也不必費心蒐讀各版課本的聯集做過度學習。
此外,參考書及測驗卷雖然可以針對測驗內容進行整理,有助於記憶的強化,但因為學科能力測驗的功能,只是檢定考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所應有的基本語文能力及知識,無需分分計較,所以,反覆練習參考書和測驗卷(特別是部分參考書和測驗卷以填鴨代替啟發,一味提供機械式的演練),如果過度依賴,可能會誤導學習而事倍功半。
如何充實英文能力
許多人都知道英文的重要,也都想把英文學好,但如何能有效地充實自己的英文能力,則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不論哪種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對英文的興趣,樂在學習當中,才能持之以恆地進步。因為語文能力培養不外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所以,以下就這四個部分提供一些增強英文能力的方法。
【聽的能力】
收聽廣播節目是一條途徑。英文廣播節目,依內容可分為幾類,有的節目以文法閱讀寫作為播出重點,有些則著重於生活實用會話。另外也有兼顧會話及知識介紹的節目。可依個人的需要,選擇適合的廣播節目。例如
ICRT電台播報的英語新聞。
電視台的英文影集及新聞,亦提供了訓練聽力的機會。一般人會有看中文字幕的習慣,為了能提高訓練聽力的效果,可利用家中之錄影機錄下一些自己有興趣的節目。先看過一遍,然後試著不去看字幕,甚至拿東西遮住字幕,專心聽其中的對白。反覆看幾遍,不但可以增進聽力,也可瞭解美國人的一些生活用語。另外,亦可利用圖書館的視聽室,借一些沒有中文字幕之影片來訓練聽力。
【說的能力】
對很多留學生來說,開口跟老外說英文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怕說錯、怕發音不好、怕老外不耐煩的神情等。其實,想要增進會話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怕丟臉!」。Trust
me!臉皮越厚的人,英文進步的越快!赴美留學前,建議你去找可作「語言交換」的朋友。寫幾份尋找外國朋友練習語言的小單子,張貼至師大或台大的語言中心等這些外國人常聚集的地方,就有機會找到這些人。我們在聽懂了別人說的英文之後,如果有機會應把剛才聽的話重述一遍,這樣除了能聽懂別人在講什麼之外,也可加強自己英文表達的能力。
【讀的能力】
練習閱讀能力,可先從閱讀英語雜誌、小說、或英文報紙當中自己感興趣的短篇文章開始。在閱讀文章時,不要一看到生字就查字典,先做記號,等把文章都看完後,再一起查字典,否則見一個生字查一個,除了降低閱讀的速度外,往往會使閱讀興致大減。此外,多看幾遍,並試著朗誦文章,對聽、說能力也有助益。
【寫的能力】
英文寫作的架構和中文寫作是很不同的。以一般正式英文寫作的架構而言,通常在第一段即需點出全文主旨,並用一個主題句(topic
sentence)來涵蓋該要旨。而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每段皆有一主題句,該段論述的範圍亦不可超出該主題句。因此要寫出一篇結構良好的英文文章,需要相當的練習。練習作文除了要對基本文法及英文寫作概念有所瞭解,最好能找到人幫忙修改,從中找出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並修正常犯的錯誤。此外,做摘要也是增進讀寫能力的方法之一。可以一面閱讀文章,一面練習做摘要。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著手,學習句子的表達方法,記下自己覺得喜歡或實用的句子。
第二章 工具篇¾字典的使用
同學們一定都有查國語字典的經驗,查字典前首先要先了解的是字典的編排方式:國語字典是依照『部首』編的,所以查詢時可照『部首』查詢。另外『部首』每個中國字都有其語音,因此語音變成為另一種檢索字詞的方式。英文字典的查法與國語字典不同,它是照ABCD的順序編排,因此熟悉字母順序便是查字典前的事前工作。
首先,我們翻到所要查的單字的第一個字母,再來,我們得看所要查詢單字的第二個字母,以此類推。一頁字典裏有收哪些單字,通常會寫在頁面左/右上角。
假設今天想查sandwich這個字(以《萬人圖解英漢字典》為例):
首先我們得先翻到s開頭的部分。
再來,我們邊查邊注意字典的最上面所列單字,這本字典第167葉列的是該頁第一個單字(sand)及最後一個單字(saw)
,這樣我們便知道sandwich在這頁裡面,仔細找找就可以了。
以下介紹三本適合中學生的字典:
【遠流活用英漢辭典(精裝版)】,吳靜吉策劃,2000年出版,台北,遠流
全書採K.K音標與D.J.音標。
對於學生容易困擾的字形變化,有特別處理,在名詞方面,每個字都有標示複數形的寫法;動詞部分,有標示現在式第三人稱單數、過去式與過去分詞的拼法,還有標示及不及物;形容詞與副詞部分,有標示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拼法。
另外對於同義字、反義字、相對字、衍生字、複合字的註解也相當完整。
對於文語與口語的標示可以幫助學生在適當的場合用適當的字眼。
字義部份以直線分欄隔開,左列字義,右擺例句或片語。
本書最值得推崇的部分是它會在學習者容易搞混的地方以圖表方式註解,不論是發音的、文法的、字源的或者是語用的。
本書的設計處處以學習者著想,堪稱是一『學習者字典』
學科能力測驗英文考科說明
本考科說明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測驗內容說明、考試範圍、準備建議。
首先,學科能力測驗英文考科主要分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部分,各部分均含若干題型,以下測驗說明包含各題型的測驗目標、作答與計分說明。
在選擇題型中,詞彙題與句子配合題為單題試題,主要評量考生基本的詞彙的運用,而綜合測驗、文意選填、閱讀測驗等題組型試題乃以選文搭配數道試題呈現,評量考生是否能看懂約150至250字長的選文。選文內容多以生活化主題,如文化、運動等,以敘述、論述等多種體裁呈現,可能取材來源如報紙、雜誌、書籍、網際網路(Internet)等,考生平日多方涉獵各種不同文體的文章可有助提昇閱讀能力。
非選擇題有兩大題,第一大題可能採用的題型如句子合併或中譯英(如單句翻譯、克漏式翻譯等),第二大題則為英文寫作(如簡函寫作、看圖作文等)。第一大題主要目的在於評量考生是否具備高中階段之基本拼寫、文法能力,內容以結構較為簡單的句型(如單句、合句)為主;第二大題英文寫作之主題與考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範疇密切配合,並以評量考生書寫敘述文(narrative)的能力為主。
J 測驗目標與作答說明
各題型的測驗目標及作答說明如下:
第壹部分:選擇題
一、詞彙題: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對高中常用實詞詞彙(content
words)的構詞、語意、搭配詞(collocation)的了解與運用能力。
作答說明:本題型提供四個選項,每題請選出最適當的一個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
計分說明:每題答對得1分,答錯不倒扣。
二、句子配合題: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對句型結構及語意連貫的了解與運用。
作答說明:本題型屬配合題型,試題以左右二欄呈現,左欄是題幹,為未完成的句子,請逐題依文意與語法,從右欄八至十個選項中選出最適當者,合併成一個意思通順、用法正確的句子。請將每題所選答案之英文字母代號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
計分說明:每題答對得1分,答錯不倒扣。
三、綜合測驗: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能否參酌篇章上下文,掌握各類詞彙(含實詞、虛詞、慣用語及轉折詞等)及結構的應用。
作答說明:本題型的題幹為段落式短文,選文中含數個空格,每題一個空格,請依文意選出最適當的一個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
計分說明:每題答對得1分,答錯不倒扣。
四、文意選填: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依據篇章段落的上下文,掌握實詞詞彙(含慣用語)的運用。
作答說明:本題型與綜合測驗類似,然答題方式又似配合題,一段(或篇)含十個空格的選文搭配十至十二個選項,每題一個空格,請依文意在文章後所提供的選項中分別選出最適當者,並將其英文字母代號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
計分說明:每題答對得1分,答錯不倒扣。
五、閱讀測驗: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綜合運用詞彙、慣用語、語意、語法、語用的知識,以了解整篇或局部文意之能力,以及分析與推理的能力。
作答說明:每題請分別根據各篇文章之文意選出最適當的一個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
計分說明: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不倒扣。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
1、句子合併: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依提示字詞合併句子的能力。
作答說明:請根據括弧內的提示將二句合併成一個語意通順、語法正確的英文句子,並將答案寫在「答案卷」上。請依序作答,並標明題號。
計分說明:每題2分。
2、中譯英:此大題可有以下兩種出題方式—
(1)單句翻譯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將中文句子譯成正確、通順、達意英文的能力。
作答說明:請將以下中文句子譯成正確、通順、達意的英文,並將答案寫在「答案卷」上。請依序作答,並標明題號。(請參考九十三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計分說明:每題4分。
(2)克漏式翻譯
測驗目標:評量考生根據上下文意將挖空的中文句子譯成正確、通順、達意英文的能力。
作答說明:下面一段短文中,有數處係以中文呈現,請利用上下文線索(如單字、片語等)將其譯成正確、通順、達意且前後連貫的英文,並將答案寫在「答案卷」上。請依序作答,並標明題號。(請參考八十五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計分說明:每題4分。
二、英文寫作:
測驗目標:英文寫作在本質上屬於「引導寫作」(guided
writing),提供考生文字或非文字(如連環圖畫等)之提示,以評量其運用所學詞彙、句法寫出切合主題,並具有統一性與連貫性短文的能力。
作答說明:依提示在「答案卷」上寫一篇英文作文。文長至少80個(如簡函寫作)或100個(如看圖作文、主題句作文等)單詞(words),作答內容請寫在「答案卷」上。
計分說明:總分20分,配分比例為內容5分、組織5分、文法4分、用字拼字4分、標點大小寫2分。
J 考試範圍
依教育部「高級中學英文課程標準」(民84)所訂之第一至第四學期必修課程,不含聽力測驗與口語測驗。
J 準備建議
下列為各題型的準備建議說明:
一、詞彙題
詞彙題的題幹為語意清楚、結構完整的句子,而所測驗的詞彙範圍約為高中常用4,500字之內,或可參考大考中心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第一至四級(),但考生不可只單純背誦生字,應多注意生字在文句中之用法,作答時可藉由題幹所提供解題線索,找出適當的答案。
二、句子配合題
考生必須熟悉各種句型結構,對於各種詞彙片語之間的關係(例如主詞、動詞、受詞、副詞、形容詞等)以及各種虛詞(包括連詞、介詞、代名詞、冠詞等)的作用,以及各種句法(疑問句、否定句、倒裝句、移位句等),都要有清楚的了解。此外,考生平日亦可多練習分析句子。
三、綜合測驗
本題型旨在評量考生對文章章法及文意之理解,也可兼考文法,評量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各種詞類之用法,可以說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綜合性語文能力試題。考生平日閱讀文章時,除了了解詞彙本身的字義外,更應了解該字詞在篇章中的用法。與篇章結構特性(如文意的連貫銜接或轉折等)有關的用語,攸關文章的理解,更需特別注意。
四、文意選填
本題型雖與綜合試題同屬段落式填充,但較偏重在篇章段落的文意連貫,與實詞詞彙的應用。考生必須掌握文中提供的訊息,並根據其句法、篇章及語意發展的猜測做出正確的選擇,考生平日閱讀文章時,應由此方向著手。
五、閱讀測驗
本題型旨在測驗考生是否能綜合運用詞彙、語意、語法知識,以理解、引申、推理、判斷選文內容。題幹內容以評量考生對文章的理解為主,兼顧細節與重要內容。
考生平日閱讀時,基本要求為理解文章要旨,並訓練內容引申、文意推理、意見判斷等能力。
六、句子合併
考生平日即應熟悉及活用英文基本句型,同時作答時應遵照說明,正確使用提示字詞。
七、中譯英
考生平日即應加強運用英文基本詞彙、句型之能力,作答時應掌握譯文要點,不可增刪譯文內容,並應儘量應用個人所能掌握的詞句,避免使用不熟悉生字及句型因而弄巧成拙。
八、英文寫作
考生平日必須廣泛閱讀文章,熟悉英文寫作規範,並勤加練習;在欣賞佳作後,更應另行練習摹寫;而於正式考試時,須掌握命題重點,針對重點部分加以發揮。
一、前言:
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如何學好數學?其實就是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有些人從小數理能力強,有些人從小數理能力弱。為何數理能力有強弱之分呢?是遺傳、是環境、是教育?撇開這些問題的探討,我們純粹就教育的觀點來討論。首先要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能力,這話從何說起呢?試想小時要東西吃,都知道數字越多表示東西越多。數數時不可含糊,必需要一個一個數才行。從這邊走到那邊需要很多的認知方可完成。倒一杯八分滿的開....等都是數學的問題。而一般父母認為只要成績好,日常瑣事不用管,也不用學,久而久之就喪失很多處理事情的能力。結果可以發現有人用記憶方式學數學,效果當然不佳。常發現學生不愛聽也不探究公式的由來,覺得公式背得越多數學就會考得越好。無奈記憶長度有限,理解才是學習根本之道。
二、數學的重要:
  由於數學不但對個人的生活有極深遠的影響,甚至於透過個人進而貢獻社會,因此數學為一現代國民必備的知識。學習數學有一些原則,由具體到抽象,能運用數、量、形之間的相互關係,及使用適當的數學語言,進而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的問題。為了學好數學平常要先預習,柤對課程有關的知識要加深加廣,遇到困難的問題要深入探討,找出解決的方法。多利用上課老師給予的補充知識、習題,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進而將整個單元的知識融合起,將片段的知識變成有用的學問。
雖然每個人將來不見得都要當數學家,可是數學的訓練對人影響很大。談及數學對個人的影響可分為四方面:
職業:這方面的數學能力,包括每個人正在從事或希望從事的行業所需要的程度,同時此程度亦允許每個人跨入其他種類的工作。
日常生活:包括和日常生 活配合的數學能力,如數數,計算和度量以及理帳和對空間的觀念的能力等。
娛樂:在閒暇時,參了一些數學遊戲的活動,以及調劑身心,增加生活情趣。
文化陶冶:藉著研究數學的方法,可增進個人處理事務的能力,以及獲得其他方面的學職。
三、學習態度與應有認知:
1.高國中數學與小學數學學習上的差異與應有的認知
& (1)數學語言的差異
國中的數學語言主要以直觀、具象、淺顯通俗的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中數學在高一就觸及抽象的符號、語言、函數概念、圖形、證明等,使得同學們在面對這些概念時,難以理解,感覺與國中、小學相差很遠。有這種困擾的同學不妨多運用預習的方式,把較陌生的部份多聽幾遍。
& (2)數學內容上的差異
高中數學比小學數學的知識內容,在量上增加了很多,且深度與廣度也較為多元。因此小學階段,透過大量的練習,考前一、兩天才看,可使你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但高中數學的延伸性、抽象性強,想要能充分掌握,就需要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下工夫。
2.面對差異應有的學習方式
& (1)每天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工作,並記下各單元重要的定理與公式。
& (2)每個單元結束時,將該單元所學,思考其差異與其內在連結。
(3)每個測驗結束後,要及時修正錯誤的觀念,若只是計算上的問題,就要檢討是否自己是看得多,而做得少了。切勿累積,影響自己在學習上的信心。
(4)要多做總結與歸納的動作,可以的話不妨記錄下自己的學習歷程。總結與歸納包括一章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內容;該章解決了什麼問題,是怎樣解決的;依靠哪些重要理論和結論,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麼?理出條理,歸納出要點與核心內容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體會
(5)掌握數學概念和理論並學會運用主要靠作題,在讀懂了內容後要作題,而且要作一定數量的題,才能不斷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提高解題能力,熟才能生巧,捷徑是沒有的。
整體而言,不管高國中或小學的同學在面對數學時,應多留意老師上課講的概念、說明與剖析,避免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的一知半解,勿用機械模仿、死背,造成學習上的事倍功半。
四、數學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於預習中遇到的較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強,以減少聽課過程中會遭遇的困難;有助於提高思考能力,預習後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另外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做好聽課的準備:
上課前先問自己下面事項做到了嗎?
(1)課本或其他上課用書籍、週段考卷或測驗卷等相關上課物品帶了沒?
(2) 上課前避免做過於激烈之活動以免影響腦部之思考及專注力。
上課時應做到下列事項:
(1)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同學們的答問,看是否對自己有所啟發。
(2)用心思考,跟上老師的數學思路,分析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問題。
(3)劃出課文的重點,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見解
3.落實複習的工作:
復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採取回憶式的復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內容,例題: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儘量想得完整些。然後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以下幾點也請留意
(1)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復習。
(2)做好單元小結。單元小結內容應包括以下部分。
A.本單元(章)的學習架構;
B.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C.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錄,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並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日後將其補上。
&& 4.培養作圖的能力:
學習解析幾何切忌把它學成代數、只計算不畫圖,正確的辦法是邊畫圖邊計算,要能在畫圖中尋求計算途徑。另外學習立體幾何要有較好的空間想像能力,而培養空間想像能力的辦法有二:一是勤畫圖;二是自製模型協助想像,如利用四直角三棱錐的模型對照習題多看,多想。但最終要達到不依賴模型也能想像的境界。
第二章 怎樣自學與尋求支援
一、前言:
培養數學自學能力,是指在只有一定的數學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自學數學教材等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立獲取數學知識技能的能力。數學自學能力由閱讀能力、數學能力、認知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子能力組成。
二、如何培養數學自學能力:
數學自學能力是由閱讀能力、數學能力、認知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四個子能力組成,它們有機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整體。在這些能力結構中,閱讀能力和數學能力是基礎,認知能力是“首腦”,而獨立思考能力則是精髓。培養數學自學能力有如下做法:
1.在獲得閱讀技能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符合自身認知特點的閱讀能力。
閱讀技能可分為“讀”的技能和“寫”的技能。讀可以分粗讀、細讀和精讀。粗讀就是把閱讀材料流覽一遍,知其大意。細讀就是閱讀材料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鑽研一遍,特別要注意讀懂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則以及例題;若遇到以前學過的而又記不清的內容,則需及時復習,務求使新舊知識建立起聯繫,相互作用,實現同化,以得到切實理解,這是閱讀中的關鍵一步。
精讀就是領會閱讀材料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掌握重點和關鍵,進而概括所閱讀的內容。這是細讀的基礎上的深入,它達到了對內容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的要求,總之,如果有的地方(或內容)一時看不懂,也不要停下來不讀,仍可繼續讀下去,但要設法解決它,這種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
“寫”的技能,可分為書中做記號(圈、畫),書面寫評注,即眉批和記筆記三種。做記號就是在關鍵的詞、句或主要內容下用筆打點或圈畫直線段或波浪線等。總之,要能反映自己對閱讀材料的認識,以便於記憶和復習。眉批就是對一段內容寫上要點和評語,或注明前後聯繫等,它反映了個人學習的點滴心得,有利於思維的展開和今後的復習。
記筆記包括記學習的目標要求,閱讀時遇到的問題,數學思想方法、內容提要和定理公式應用中的注意點,寫自學計畫;閱讀後的小結,可寫一節、一章整理概括的知識聯繫圖或概要等。讀和寫相結合,它體現著手腦並用,能促使思維的開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閱讀能力就是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起來的,並且從閱讀的效果和速度中表現出來。可見閱讀能力要通過閱讀並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來培養提高。
2.根據自學特點,培養數學能力。
數學能力是在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問題解決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而自學是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獨立去獲得數學知識,從中領會數學思想、掌握解題方法等,數學能力的培養基本上要靠自己,所以,困難也要大一些,基於這種情況,培養數學能力 一方面學校教師會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加強對數學思想方法等的指點,另一方面,同學們自己要在自學中努力去獲得和提高數學能力。
3.努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同學們對數學自學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知道或粗懂書本上的知識,能做練習或解答一般性的作業這一步,還需提高要求,深入理解書本上的內容達到融會貫通,抓住精神實質,並能對證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作出補充,應用什麼舊知識(概念、定理、公式)加以確認。甚至能想出不同書上的解法等。同時還能去探索一下書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題且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來的,其證明和解答又是怎麼想到的,所使用的數學方法又是什麼?結論能否加以推廣?條件有否多餘?甚至能覺察出有例題或習題中的錯誤,並提出改正意見等,對於解題,則要求會解綜合題和較難的題,從中總結出解題的經驗和方法。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首先要使同學對自己的學習有較高的要求,對知識刻意追求,不斷深入並具有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其次在閱讀、做題等過程中要多開動腦筋、多想想、多問幾個為什麼,使思考不斷深化,並養成多思的習慣;第三培養分析、批判的能力。培養自學能力有多種途徑和形式,但都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一方面學校教師會加強課內外對自學的指導,另一方面同學們要自覺接受自學的訓練和培養,而由於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所以需要各子能力相互配合協調發展,使之全面提高,並通過較長時間的努力 ,才可以達到培養的目的。希望各位同學能持續堅持下去。加油!
J 測驗目標
數學考科的基本能力,從考生的認知過程可區分為概念性、程序性與解題能力等三層面,其測驗目標即為評量這三方面的知能。
一、測驗考生是否瞭解某概念,例如
˙能辨識某概念的正、反例
˙能利用模型、圖形和符號表達某概念
˙能確認概念中基本的數學原理(如對稱原理、等量公理)
˙能知道定義的條件或性質
˙能聯結某概念不同的表現形式
˙能整合各種概念間的關係
˙能從不同情境中,辨識與解釋符號所表達的概念
˙能解釋問題中的條件所涉及的概念
˙能診斷概念的錯誤
二、測驗考生是否具有各種程序性知識,例如
˙能操作數與符號的運算及估算
˙能正確選擇適當的程序
˙能讀圖、查表、製作圖表
˙能檢驗所用的程序無誤
三、測驗考生是否具有解題能力,例如
˙能從情境中辨識數學元素並形成問題
˙能瞭解條件的充分性與一致性
˙能應用適當的定義、定理或性質
˙能使用相關的數學知識或策略轉換問題
˙能使用、修改或推廣程序
˙能運用推理能力
˙能檢驗結果的合理性與正確性
˙能使用數學語言表達解題過程
J 命題方向
學習數學首重概念的建立,學科能力測驗中概念性試題占較重的份量。此外考生須學會如何利用一些概念、定理、性質來解決問題,故定理的應用、程序的使用也是測驗重點。再者,有些問題必須先經過分析推理,並綜合所學過的觀念才能著手解題,這一類的問題難度往往較高,亦屬命題方向之一。
J 考試範圍
依教育部「高級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所訂一至四學期必修課程。
J 準備建議
一、儘量了解一至四冊的基本數學概念
學科能力測驗的目的在檢定考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其測驗目標不在測驗技巧困難的題目,也不在測驗考生的速度,而是希望測驗考生是否真正了解基本數學概念。
為避免用詞或使用的符號不同而造成爭議,試題中所用到的數字、符號或名詞,若非通用的專有名詞,均會在試卷中加以適當的說明。
二、至於難的題目,是不是就不要做了呢?
其實試題的難易往往因人、因題材而異,你覺得有些題目難,可能是因為沒弄懂基本概念,所以重要的是先找出與題目相關的概念與方法,並釐清觀念模糊之處,然後試著從頭到尾做出來。這種方法一開始時很慢,但可藉此機會複習很多觀念,只要持之以恆,將有助於數學能力的提升。
此外,做題目時千萬不要做一題對一題答案,而應先做一段時間,把會做的盡量做完,再用一段時間把不會的弄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複習的功效。切記把握一個要點,考前準備不是學新的東西,而是要整理已經會的概念,並且學習如何將不同的概念聯結起來。
三、該背那些公式呢?
學科能力測驗數學考科試卷,附有一份常用公式簡表,以免考生因記錯或忘記而無法解題。但是,你必須瞭解公式的基本意義才能使用。
另外,附公式的目的,不是做為這份試題解題的提示,而是要幫助考生減少記誦一般數學公式的時間,並減少因記錯了公式而不能答對的遺憾。
一、前言:
  首先,恭喜各位從現在開始進入高中生活的階段。國小的社會科課程偏重於【認識自己與瞭解周遭環境】的重要性,而國、高中的社會科領域則偏重於【觀念與背景】的知識,所以各位的讀書的心態也應該開始要轉變喔。
為什麼要【學好】國、高中社會科,相信各位一定很關心,分述如下:
1、國小社會科課程的統整與複習。
2、具備國中程度的基本能力,因為高中程度的基礎在國中有沒有學好。
3、能夠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中獲取高分。
也就是說,一個國中畢業生,最起碼的社會科程度是:
1、重視【圖、表、文字敘述】的能力。至少要看的懂題目在寫什麼。
2、【讀好】、【寫好】並重。看的懂是一回事,自己會整理是一回事。
3、能夠關心周遭環境並注重時事的背景與後續的發展。
二、學習內容的介紹:
  高中的社會科領域大致上分成三個科目—地理、歷史、公民。高中一年級的學習科目包含了認識臺灣地理篇、認識臺灣歷史篇、認識臺灣社會篇;二、三年級的學習科目則包含了地理第一、二、三、四冊;歷史第一、二、三、四冊;公民第一、二、三、四冊。除了課本之外也有延伸學習的學習單和作業,這些需要親自好好寫,一些重要的考試的參考來源都在這裡。
  這幾年的學科能力測驗,社會科的題型從過去【背多分】的年代,開始轉變成【簡易統整的觀念】、【圖表的判斷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些相信在國、高中三年的學科訓練上會有一定的成效。
三、學習態度與能力的培養:
&(一)、學習態度的培養
  進入國、高中之後,你們會發現老師的角色變了,不再像過去小學老師一樣,純粹地只是帶領各位去認識周遭環境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逐漸以課本所呈現的內容、附圖、習作的引導來取代。如果不事先預習或複習時,很可能會因為弄不清楚老師的授課內容而失去信心;此外,學校的老師都有他本身的上課方式,不要像過去一樣要「老師適應你的學習方式」,而是要積極一點要「主動適應不同老師的上課方式」;未來的考試與學科能力測驗一樣,任何人出題都要想辦法去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夠適應未來的一切測驗。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
& 1、地理學科方面:著重是「看圖說『地理』」的能力培養。
01、查看地圖:按照課文查閱地圖,將課文中提到的部份大致上找出來,這樣可以建立一些空間概念,以免去背誦之苦。
02、動手畫簡圖:按照自己或上課時的概念,簡單地用地圖表示出來,至少從複雜的課文地圖簡化成自己的地圖,以後可以增進複習的能力。
03、勤作筆記、系統整理:上課注意聽講、並隨時養成整理大剛、劃重點的習慣。
04、細心研讀、耐心比較:需要注意不同課文間的相關性,進而結合地理事實而理解區域特色及成因。
05、注重時事、瞭解環境:像7月2日的水災事件,就可以聯想到山坡地的開發問題,進而瞭解臺灣地區河川上游森林保育的重要性。
06、充實課外地理知識:相關報章雜誌、地理性的電視節目、旅遊的經驗使地理的學習落實在生活中。
& 2、歷史學科方面:著重是「看圖說『歷史』」的能力培養。
01、熟讀歷史的基本知識:認識人、地、時三大觀念,知道人是歷史事件的主宰者,時間的推動者,不要忘了何人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並且要知道事件發生的前後關係。
&&02、自己看圖說故事:按照自己或上課時的概念,給自己一些想像空間,至少從複雜的課文地圖簡化成自己的歷史地圖,以後可以增進複習的能力。
03、勤作筆記、系統整理:上課注意聽講、並隨時養成整理大剛、劃重點的習慣。
04、細心研讀、耐心比較:需要注意不同歷史事件間的相關性。
05、注重時事、瞭解環境:瞭解曾經是「有日不落國之稱的大英帝國的現況」、「香港、澳門回歸大陸後的現況」…等等。
06、充實課外歷史知識:相關報章雜誌、歷史性的電視節目、古蹟或文化旅遊的經驗使歷史的學習落實在生活中。
& 3、公民學科方面:
01、掌握課本重點:必須瞭解課文真正的涵義與相關內容,千萬不要死背。
02、培養思考力:碰到問題時先思考一些程序…(1)這是什麼問題;(2)為何如此;(3)如何解決;(4)誰可解決。
03、勤作筆記、系統整理:上課注意聽講、並隨時養成整理大剛、劃重點的習慣。
04、關心生活中的所有事情:相關報章雜誌、新聞或電腦網路…等等。
四、學習資源的使用:
除了上述的學習態度與能力的培養之外,輔助的資源是不可少的,大致上整理如下:
1、報章雜誌與網路資料的應用:以便擴大自己的求學認知的領域。
2、參考書需不需要購買的問題:其實多認真聽講、學校或授課老師所安排的測驗應該足夠。
3、善用學校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
4、課後勇於向任課老師發問問題。
5、學校的小論文制度可多去嘗試,也可以學到一些讀書方法。
五、結論:
  國、高中社會科是與國小時代的社會科是不一樣的,需要用更多的預習與努力才能夠達到可觀的成果。多思考、多想像、重視「讀」地圖的能力並繪製自己的地圖、隨時關心時事並加以印證,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讀好」國中社會科的成果。
第二章學習基本功
一、聽課:
聽課時,學生應該抱持著懷疑的心情,將老師所說或所寫的內容,和自己的經驗或想法相互印證。若是上課內容和自己的經驗相同時,更能提高上課的興趣;但若上課內容和自己的經驗不同時,也正好能做為發問的內容。
二、寫筆記:
將老師講的重點,轉化成用自己的話來記錄,這樣做可以在記筆記的同時,再將老師所上的內容思考一遍,加深印象。
做筆記的方法:
1. 標題清楚,容易看懂。
2. 內容整理要簡明扼要,一目了然。
3. 重要內容力求詳盡,其餘內容扼要整理,必考內容用心整理。
4. 記錄重要題目或筆記。
5. 筆記應著重過濾、重整,而不是全部照抄。
三、提問題:
在聽課或做筆記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應該即時向老師提出。但發問時應注意本身的態度及問題本身是否恰當。在課堂中,老師與學生應互相尊重,適當的問題更能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也同時強化了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實在是一舉數得。
預習與複習
幾乎每個學生都覺得應該改良自己的讀書習慣,有時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坐在書桌前看書,卻得不到好成績,原因往往並不是自己的頭腦不好,而是方法不對或者是讀書習慣不良。
首先,讀書要有企圖心,立定目標鼓勵自己前進。再來讀書是必需持之以恆的,兩天打漁三天曬網是不行的,再好的讀書計劃如果不能如期施行也是枉然。同時,讀書時要沈靜下來,選擇一個適當的位置,不要讓太多的收音機、圖片或記念品…等,分散你的注意力,所以讀書的環境雜物愈少愈好,心無雜念,如此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預習:
(1)遇有看不懂的部分做個記號,聽課的時候特別留意。
(2)若時間充裕時,盡可能先針對不懂的部分查詢一些資料。
二、複習:
(1) 利用生活中的零散時間,例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回家後等吃飯前的時間,回想一下今天所學的東西。
(2) 利用週末,把一週所學的內容和要點做好總整理,並記憶重點。
(3) 每個月複習一個月以來學過的內容,把忘掉的部分重新記憶。
規劃讀書環境並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一、自我規定讀書的地點和時間:
  人是習慣性的動物。在一定的讀書地點和時間,會使我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幫助我們專心學習。
沒有自己的房間和書桌的學生,可以在家裡找一處比較適合的地方,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那兒去讀書。
  如果得家裡真的沒有適合的地方,可以到學校或公眾的圖書 館去。相信圖書館內的安靜環境,可以幫助我們更專心學習。
二、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要安靜讀書,就應當避免人、電話和其它不必要的干擾。可以獨佔一房的學生,只須關上房門,就可以謝絕聽電話和要和要來跟你談天的朋友。
  在圖書館內讀書的,不會受到人聲的干擾,也不可能與別人 談天。
如果家裡的地方狹小,讀書時免不了周圍的人來人往,你就必須決心養成讀書時不談天的習慣。
三、整理書籍文具放置定位:
  書籍和文具必須收拾整齊,安放在一定的地方。這樣在準備讀書的時候,就可以立時將一切需用的書本和文具拿出來,不會浪費了寶貴的光陰。
  在讀書的時候,把桌面的東西安放整齊,這樣就不會因桌面 亂七八糟而心煩意亂,也不會因一時找不到要用的東西而分散了精神。
四、除掉不良的習慣:
  眼睛所見,耳朵所聽,自然也是腦所吸收的。讀書時看電視或聽收音機,當然會分散精神。讀書的時候,除了不看電視之外,應當避免看窗外的景物、室內的圖書、相片、紀念品和其它促使你想入非非的東西。要使耳朵不聽,是比較困難的。有時候自己雖不開收音機,鄰居郤偏開給你聽;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自己所無法控制的聲響。在這樣的情形下,也許用棉花塞耳朵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就是不塞耳朵,立志要專心讀心讀書的學生,是可以訓練自己在讀書時,不去注意任何聲響的。許多人有一面讀書,一面吃零食的習慣,有些人認為讀書時啣著糖果會幫助自己集中精神。但是如果所吃的零食,是常要用手拿著放進口中的,集中力就必然會受影響了。我們最好還是養成不吃零食的習慣。
五、正確的讀書姿勢:
  許多人喜歡靠著沙發或躺在床上讀書,但事實上,這些都是休息的姿勢,只會催眠,絕不會幫助你集中精神的。讀書時常常需要寫字,所以最適合的姿勢應該是正坐在桌旁。不過,在背誦或默記書中要點的時候,則可以選擇站立或踱步而行。生理學家認為站立著,可以使精神更集中。
六、注意休息的時間:
  除了晚上應有充足的睡眠外,在讀書的時間內,應該注意每半小時休息五分鐘,起來伸一伸懶腰,走一走。讀書若忽略了休息,集中力是必然降低的。集中力是可以訓練的,現在就開始按照以上方法訓練自己。起初難免會感到困難,但慢慢的,就會養成讀書集中精神的習慣了。
社會科考試準備方法:
1. 確實做好整理重點的工作。
2. 重視圖表、照片。
3. 運用諧音記憶或聯想法。
4. 記憶及理解一樣重要
5. 一再重複的看,次數越多記得越牢,才能輕易應付評量中的應用及比較。
1. 花最多的時間學習不擅長的科目。
2. 徹底瞭解最基本的部份。
3. 找出弱點作補強。
4. 練習,練習,再練習。
三段式讀書法
一、瀏覽:
瀏覽的範圍,通常是教科書的一章或指定閱讀的一篇論文。瀏覽時除本章的主題外,包括節與段的標題、專名的黑體字、圖表、照片、章末摘要以及練習題等部份。每章節都題一個摘要,包含它的題意、目的、範圍、理論、方法、要點、結論等重要事項。瀏覽時只瞥及這些事項的表面。
二、精讀:
精讀時應注意把握兩個原則:其一、不求快速;讀教科書或讀專題論文,速讀技術絕對用不上。其二、不要貪多;貪多了難有心得,反而喪失興趣。平常一章書分為三至四節,每節都是一個分立的主題。所以精讀時以節為單元最為適宜,同時配合下列動作更不易被疲勞。
(一)邊註筆記:如果閱讀是自己的書,在書頁邊緣寫註解。如果讀的是借來的書,那就按節段寫筆記。邊註也好,筆記也好,切忌抄書,而且文字不宜多,多了反而失去功效。邊註的方式是引起你思考,把原來節段標題的平敘句,改以簡略的文字成問句。再從文章中尋求解答,如同跟作者對話。
(二)圈點劃線:劃線必須配合前文所指邊註筆記與邊讀思考心理活動。劃線用手劃,不用直尺,這樣使你再重複閱讀一遍文子,可因而力強記憶。
(三)生字註解:在開始讀外文書籍時,查生字與書頁上註上中文是不得已的辦法,但最好註寫在那裡?建議是在書頁之空白處寫出英文子和中文解釋,並在前面編號,同時也在文中生字旁邊編上同號,既可保持書頁清潔;亦可避免重時依賴中文註解的心理。
(四)疑點備查:閱讀時對書本或論文的內容有疑問的地方,須標示與處理。讀書時的疑問,大都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產生:一是看不懂;二是在不疑處發現有疑。求解的方式可採用下列三種方式:1、查閱書末索引或目次,看看在同書其他章節內是否有詳細解釋。2、留待上課時請教老師或跟同學討論。3、利用其他參考資料尋找答案。到圖書館去,查閱同類性質或性質接近的其他專書。
三、複習:
複習有兩種涵意,一是指平常讀過的書,到考試前再從頭到尾閱讀一遍;一是指閱讀到一段落時,回顧檢查對內容的理解,從而形成自己統整的觀念。在精讀階段,我們強調邊讀邊思考,對段文字讀過之後,再思考一遍,這思考就是復習。在一章讀完之後,必須再從頭到底作一次總復習。復習到什地步才自成功?有四個標準可供參考:
(一)能清楚了解本章主題是什麼。
(二)能看出作從那幾個層面來分析討論這個主題。
(三)能認識到每個層面中有那些重要觀念(要點所在)。
(四)能對通章的討論作出概要的結論。
(資料來源:張春興編著,怎樣突破讀書的困境。台北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幕遮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