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后裔和清朝后裔(努尔哈赤)后裔哪个多?,,。

张自忠在我的帖子多看史籍中提到分裂的问题,他说起兵建立了国,这是分裂政权。看得出来,张自忠并不清楚分裂和分离的区别,换言之,分裂和割据性质一样吗?像张自忠这种思想的人,不在少数,过去我也是认为所有割据的王朝,都是分裂主义,但是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十国都重归一统,你以为他们没有统一的理念吗? 分裂和割据,表面上都是从前朝分离出一块,各自对峙,水火不容,好像战国七雄,东晋十六国都是分裂分子政权似的。但是要从本质看,分裂政权是以独立为理念,割据政权是以统一为理念,谁的统治者为脱离中国版图而奋斗,谁的政权才是分裂政权。战国七雄,没有一个不想统一中国,各国纷纷强调自己的华夏文化。魏蜀吴三国,也没有一个不想统一中国,曹丕要吞并孙刘,蜀汉要复辟汉朝,吴国要扫荡曹贼,它们三国就和共产党和国民党一样,都是因为某种原因各自割据对峙,但都有统一的意愿,都不想脱离中国。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人敢说蒋介石是独立分子。就像国民党统治时期,遍地开花的工农武装割据,没有任何一个根据地是要分裂中国。但是事实上造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这是有原因的,是被迫的。当前朝政治腐败,维持统一只能是大家一起死,阻碍生产力的时候,为了治疗蛇毒蔓延全中国,你只能壮士断腕,果断的割据一方,先把局部的生产力恢复再说。东汉腐败成那样,各路英雄再维护东汉的统治,那真就是不知死活,想给东汉陪葬了。三国割据,由于摆脱了东汉的腐朽控制,所以三国的政治是清明的,三国发展了生产力,保护了人民安全。等到国力进一步壮大,西晋就灭了孙刘,统一中国。毛泽东的武装割据,也是如此,在国民党全国,你找不到任何一块清明安定的土地,只有井冈山,生产力是蓬勃发展的。毛泽东挽救了井冈山一地的生产力,等到毛泽东实力大增,最终他统一了中国,挽救了全中国的生产力。如果维持蒋介石的腐朽统一局面,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民只能是跟着蒋介石一起落后堕落,农业将一直是耕牛,工业将一直是纺织业,商业将一直是青帮,洪门垄断,金融业将一直是四大家族垄断,军事将一直是购买德国,美国武器,政治将一直是贪官污吏酷吏庸官横行,文化将一直是十里洋场崇洋媚外,教育将一直是文盲普及全国,买办精英垄断言论。中国人民何尝不愿中国一直是统一的国家,只是因为政治腐朽普及全国,所以才迫不得已武装割据,各地人民去寻找各自的一线生天罢了。北洋军阀政府之所以还称其是中国政府,就是因为他们每个军阀别看是割据东北,还是割据西北,他们都没有主张分裂,他们一直是主张统一中国的。无论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广东政府,武汉政府,南京政府,安国军政府,安福国会,他们都是说自己是中国人。事实上谁都知道各位军阀水火不容,东北的行政中央管不了,西北的行政中央也管不了,甚至国务院的事情总统也管不了,但是这种权利的分离,并非是要用来脱离中国,只是各自地区各自集团的人感到有必要脱离腐朽的中央政治,保护本地的政治清明而已。就像中原大战,有谁认为是要分裂中国吗?江风烟鬼,如果没有统一理念,何必大战中原呢?当时真正算分裂分子的集团,只有伪满洲国,蒙疆政府。这两个政权不仅割据,也从未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样的政权才是分裂中国。外蒙古政府,当然是分裂。至于盛世才和汪精卫,王克敏的政权,认同中国人,但不想中国统一,这也是分裂政权。或许汪精卫梦想有朝一日日本可以帮助他统一全中国,那么,这个性质还真就不是分裂了,他是想要统一的。当全国抗日的国难关头,汪精卫在日本卵翼下粉墨登场,建立伪政权,否定中国其他政权的合法性,他这种做法的确不是在蒋介石底下谋分裂,是在日本占领区谋分裂,但是在思想舆论上,汪精卫仍然是在分裂蒋介石政权,因为他在实际上否定了蒋介石政权的合法性,这叫反叛中国,他活生生要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制造一个新政权,和蒋介石对立,如果这个政权打败了蒋介石,统一的中国其实也不能实现,因为将会有一个统一的日本帝国,日本人不会允许中国人有统治权利。努尔哈赤政权,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不是分裂政权。换言之,努尔哈赤只是张作霖,他不是什么哲布尊丹巴,大作荣,皮罗格。努尔哈赤一直在为统一奋斗,先是统一女真,然后是统一东北,统一中国他当然是没能实践。但是努尔哈赤早就说过,蒙古的汗残暴,所以大明的皇帝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如今大明残暴,他就要推翻大明。努尔哈赤是有统一理念的。你顶多只能指责他没有中国人认同感,他和皇太极一直强调建州国如何如何,满洲国如何如何,大金国如何如何。但是,这个一来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政治外交说辞,这是谎言,努尔哈赤不会不知道他自己就是明朝的都指挥使。他说他不是中国人,你凭什么相信?再者,努尔哈赤皇太极的确只是落后的闭塞的女真人领袖,他们和汉人联系不多,亲密感不大。所以他们说满语,做事的立场只考虑满人利益。中原汉人中国人的意识最坚定,我想这个大家不会不知道。就如朝鲜人老加入韩国,俄罗斯族曾经叛逃苏联一样,他们和我们的交往融合还不深厚,他们的行为不难理解。毛泽东当年就很无奈,俄罗斯叛逃就让他们逃,看他们能找到天堂不。结果,苏联解体,苏联经济崩溃,苏联人并不重视曾经住在中国的俄罗斯籍人,这些俄罗斯人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分裂和割据不是一个性质,各位看好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楼主这种网特故意混淆概念!
伪满其他各部如熙洽曾任财政大臣、宫内府大臣,臧式毅任过民政部总长、参议府议长,阮振铎任过交通部大臣、文教部大臣、外交部大臣等等。那么,伪满政权里的这批人是怎么拼凑到一起的呢?溥仪1954年7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的认罪状材料交代,伪满的诸多官吏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根本原因是他们都认准了一条卖国求荣的道路,但他们各自出发点又有所不同,因而既经常明争暗斗,又彼此互相利用。溥仪交代,伪满官吏中共分为5个派系:1.封建的清朝复辟派,他们的愿望是企国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复辟前清帝制,却被日本所彻底利用;2.东北土著的军阀、官僚政客,是卖国求荣者,在日军进攻前率先投降当汉奸;3.后起的旅大地区“日本皇民派”;4.伪满协和会派;5.赴日本留学的“陆士”派。后3派可以统归为“日本势力派”,都是由日本人教育培养起来的“二等皇民”,深得日本人的信任和重用。其中属于日本陆军士官系的较多,代表人物有臧式毅、张焕相、邢士廉等人。 伪满战犯认罪的复杂经过伪满战犯集团的罪行是极其严重的。他们背叛祖国,分裂国家,依附日本帝国主义,出卖我东北领土主权,帮助日军屠杀、奴役、统治中国人民,大肆掠夺我国宝贵资源,其犯罪事实可谓铁证如山。他们助纣为虐,为虎作怅,仅掠夺我物质资源一项就相当惊人。如,日本人从东北地区掠走煤炭21661万吨,铁1183万吨;他们还帮助日本人积极推行“粮食出荷”,数目逐年增加。如,1940年征粮720万吨,到1945年增加到950万吨,并大量直接运往日本。对此,伪满君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1943年,伪满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原定“粮食出荷”的计划量是720万吨,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却说:“今年年景不错,可望丰收,出荷的数量一定要增加一些。”这年“出荷”量,果然增加到750万吨。伪满总理仅为向日本主子讨好,不惜将广大东北人民推入水深火热的困苦之中。可是,对于严重的卖国罪行,伪君臣们在关押期间竟然长时间没有悔悟。伪满“皇帝”溥仪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改造教育,才由不认罪到被迫认罪,由不思悔悟到能主动悔罪认罪。1964年,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溥仪以《我的改造》为题发言时,坦言他的认罪过程经历了4个不同阶段,即:(1)从苏联移交回国之初,他充满了对死刑的恐怖;(2)通过学习教育有了认识,从企图蒙混到认罪;(3)从被迫认罪到主动认罪,并能自觉悔罪;(4)重新认识了自己,勇敢地积极争取新生。同样,其他伪臣们也大都经历了由恐怖到痛苦,由蒙混到认罪,由认罪到观望,由观望到自觉悔罪的复杂的改造转变过程。抚顺战犯管理所在逐步查清日伪战犯罪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让伪满战犯写“我的前半生”悔罪认罪材料。溥仪于1957年在监所里写《我的前半生》时,最怕的是写自己曾主动与日本人勾结的丑事,所以交代这段历史总是躲躲闪闪,不是以种种借口为自己辩解,就是企图掩盖历史真相。为此,战犯管理所干部多次找溥仪谈话,启发教育,使溥仪转变了态度,几经反复,这份认罪的《我的前半生》,成为闻名于世的著作。“纵观古今中外的末代帝王,几乎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他们不是被满门抄斩,被驱逐流放,就是被送上了断头台。但爱新觉罗·溥仪是一个例外……。
66楼9.18事变爆发,在日军进攻吉林时,日军还没有到,熙洽就主动与日军联系,并且欢迎日军进城。第一个在东北建立起伪吉林省政府。起到了示范效应,在满族人熙洽的带领下,原来不愿意投降日寇的汉奸,如藏式毅(汉奸)等人才纷纷同意和日寇合作。所以满族人熙洽被称为中国史学界称为“开门揖盗第一人”,随后,熙洽积极活动,向日军提出让溥仪复辟与建立伪满洲国、分裂中国的计划。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国之后,熙洽出任伪满财政部总长兼吉林省省长,1934年出任财政部大臣,任内积极替日寇搜刮东北人民的财富,1936年转任宫内府大臣。不但如此,熙洽还曾主动向日本关东军请命,要求带领军队,跟随日军杀向关内,愿为日军侵华的马前卒!只是日军看不中伪军的战斗力,所以没有答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熙洽等人被苏联红军逮捕,押往西伯利亚。1950年熙洽与其他满洲国官员被引渡回中国,不久便病死于哈尔滨的战犯管理所。结束了它可耻的一生! 话不能这样说,他投降是因为有利益关系。他与汪精卫是差不多的,只能说是民族罪人罢了本文内容于
8:27:12 被小编a32编辑
赖祖宗有德,孔圣人讲“有教无类”,汉文明得以超越种族、国界,在中国周边慕化上进的民族的传播,主要有三个国家,朝鲜、日本、越南。以文化为纽带(当然还有大量的直接移民),这三个国家可以说是中国的远亲;满蒙,则是中国的近邻。中国对远亲与近邻们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朝鲜汉化最重,衣冠人物皆仿中原,有“君子国”之称;欧阳修写过“日本刀歌”,里面竟表达自己对日本的希慕之情。对北方蛮族,则基本上只有一个评价——“人面兽心”,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实在没有共同语言。明初曾借平叛之机,将越南纳入大明版图,虽然最终失败,统治的时间也很短,但我们可以将明对越南的短暂治理与明对东北女真卫所的治理作个比较。网上搜得资料如下:“明朝从越南选拔儒生送国子监留学深造。永乐十五年初,“定负贡儒学生员,充国子监。府学每年二名,州学二年三名,县学一年一名。后又定府学每次年一名,州学三年二名,县学二年一名。”([越]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日本埴山堂反本,明治十七年。)明政府特在太学前建“交趾号舍”,“以处交趾官生”。(梁国治等:《国子监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358),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6。)洪熙元年(1425)七月,越南82名儒生抵京后,明仁宗特谕礼部尚书吕震:“交趾距京师万里,远离亲戚而来,须是教养得宜,彼乃乐学,可望其成材。尔与学官宜知联此意。其衣服、岁赐,如云南之例。”(姚广孝:《明实录》,梁氏影印南京国学图书馆藏抄本,1940。)可见明朝是要把越南地当作中国地来认真经营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文化殖民统治,但明朝对女真人,怎么就不“认真经营”呢?越南人认同汉文化,明王朝认同越南人; 满蒙文化风俗迥异,明王朝随便建个卫所,保证他们不要劫掠边民也就罢了,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经营,避之唯恐不得。可叹几百年后,却有大量学者要论证,满蒙汉在三百年前一家亲善,好恶心喔~~ ^0^你个脑残你把现在的越南当兄弟,却把自己同胞满族人当外族。你却不知道越南佬怎嘛看你的!反华游行示威忘了吗?满族何时分裂过,何时骂过你,恨过你。脑残。
65楼顾诚在《南明史》曾经针对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愤怒指出“他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这已经足够证明明朝对女真人的服装发型的民族习惯是完全不干涉的态度。一些人经常宣扬的所谓明朝对女真残酷压迫和剥削,以为后金的暴乱以及凶残开脱,完全是昧着良心的无耻之论! 后金统治集团如同豺狼禽兽一般,忘恩负义,毫无心肝,难道现在的一些史学家也同样没有心肝,如果在他们嘴里,明朝给女真人提供庇护,让其免受朝鲜的迫害;当他们发生灾荒时,积极提供物资进行赈济;为他们排解纠纷,让他们各部落之间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尽量和平相处;为他们提供贸易上的方便,甚至通过朝贡赏赐的方式给予经济上巨额资助;同时也不干涉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强行同化他们,这些叫做残酷压迫剥削;而后金与满清统治集团疯狂的民族屠杀,民族迫害政策反而被他们说成是所谓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光辉业绩的话。那么这些历史学家骨子里鼓吹的究竟是什么东西?黑白是非原来真可以颠倒到这样无耻的程度!
以上所举女真人在明朝受到待遇表明,在多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时候,由于格局本是自然形成,再加上多数民族因为自己是多数,本就具有自信,宽舒,从容的心态,所以对民族问题,不会象满清蒙元时期那样刻意强调,乃至神经质的敏感。当然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这和汉族本身的优良历史传统也有密切关系,否则即便同样是多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在其他任何国家的历史上也很难找到象明朝中国这样对少数民族给予如此优厚待遇的的例子。 像你这种戴有色眼镜看待历史,有大汉族主意的人真是脑残。
66楼9.18事变爆发,在日军进攻吉林时,日军还没有到,熙洽就主动与日军联系,并且欢迎日军进城。第一个在东北建立起伪吉林省政府。起到了示范效应,在满族人熙洽的带领下,原来不愿意投降日寇的汉奸,如藏式毅(汉奸)等人才纷纷同意和日寇合作。所以满族人熙洽被称为中国史学界称为“开门揖盗第一人”,随后,熙洽积极活动,向日军提出让溥仪复辟与建立伪满洲国、分裂中国的计划。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国之后,熙洽出任伪满财政部总长兼吉林省省长,1934年出任财政部大臣,任内积极替日寇搜刮东北人民的财富,1936年转任宫内府大臣。不但如此,熙洽还曾主动向日本关东军请命,要求带领军队,跟随日军杀向关内,愿为日军侵华的马前卒!只是日军看不中伪军的战斗力,所以没有答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熙洽等人被苏联红军逮捕,押往西伯利亚。1950年熙洽与其他满洲国官员被引渡回中国,不久便病死于哈尔滨的战犯管理所。结束了它可耻的一生! 话不能这样说,他投降是因为有利益关系。他与汪精卫是差不多的,只能说是民族罪人罢了,难道因为汪是汉族就罪轻点,而他是满族罪就大点??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直冀望复辟清朝的前清贵族以为时机到来。满洲宗室、时为吉林省军参谋长的熙洽趁吉林长官奔母丧不在城中之机,打开吉林城门,向日本投降。满族人熙洽成为日本侵华以来第一个投降日寇的中国官员。熙洽密信清朝逊帝溥仪,请“皇上”(溥仪)回到“祖宗发祥地,复辟大清,救民于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据有东北,再图关内。以已经升任吉林省代理长官的熙洽为首的前满洲贵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仪至东北、建立君主制的国家。日本关东军方面也早已认定溥仪是合适的傀儡人选。熙洽(1883年——1950年),辽宁省沈阳人。姓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莫尔哈齐的后裔;致力于恢复清朝统治;对日本态度较为亲近。而且熙洽也有意借用日本力量达成复辟。第一个投降日寇的中国官员是熙洽,是满族人,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莫尔哈齐的后裔。事变爆发的时候,原来的吉林省主席张作相(汉族)因为随张学良(汉族)到关内,不在吉林。所以吉林的事物就委托给熙洽(满族)代理,当时东北军里满族人很少,但熙洽是满族人里职位最高的。可是熙洽辜负了这种信任!9.18事变爆发,在日军进攻吉林时,日军还没有到,熙洽就主动与日军联系,并且欢迎日军进城。第一个在东北建立起伪吉林省政府。起到了示范效应,在满族人熙洽的带领下,原来不愿意投降日寇的汉奸,如藏式毅(汉奸)等人才纷纷同意和日寇合作。所以满族人熙洽被称为中国史学界称为“开门揖盗第一人”,随后,熙洽积极活动,向日军提出让溥仪复辟与建立伪满洲国、分裂中国的计划。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国之后,熙洽出任伪满财政部总长兼吉林省省长,1934年出任财政部大臣,任内积极替日寇搜刮东北人民的财富,1936年转任宫内府大臣。不但如此,熙洽还曾主动向日本关东军请命,要求带领军队,跟随日军杀向关内,愿为日军侵华的马前卒!只是日军看不中伪军的战斗力,所以没有答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熙洽等人被苏联红军逮捕,押往西伯利亚。1950年熙洽与其他满洲国官员被引渡回中国,不久便病死于哈尔滨的战犯管理所。结束了它可耻的一生!
“除了赏赐物品外,女真人购买了大批的汉区物资。一六一二年(万历四十年)礼部主事高继元说,女真人‘借贡兴贩,显以规利’,返回时‘行李多至千柜,少亦数百’。井且往往‘悠买违禁货物(指铁制兵器等物),迁延旬月不回’,致使明廷每每‘宴赏、程廪、车马之数,费以数万。’明人沈德符说:‘余于京师见北馆伴(当)、馆夫装车,其高至三丈余,皆挞靶女真诸虏,及天方诸国贡夷归装所载。他物不论,即瓷器一项,多至数十车’,足见女真人返回时从汉区购买物品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此外明朝政府是否不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呢?回答也是否定的顾诚在《南明史》曾经针对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愤怒指出“他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这已经足够证明明朝对女真人的服装发型的民族习惯是完全不干涉的态度。一些人经常宣扬的所谓明朝对女真残酷压迫和剥削,以为后金的暴乱以及凶残开脱,完全是昧着良心的无耻之论! 后金统治集团如同豺狼禽兽一般,忘恩负义,毫无心肝,难道现在的一些史学家也同样没有心肝,如果在他们嘴里,明朝给女真人提供庇护,让其免受朝鲜的迫害;当他们发生灾荒时,积极提供物资进行赈济;为他们排解纠纷,让他们各部落之间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尽量和平相处;为他们提供贸易上的方便,甚至通过朝贡赏赐的方式给予经济上巨额资助;同时也不干涉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强行同化他们,这些叫做残酷压迫剥削;而后金与满清统治集团疯狂的民族屠杀,民族迫害政策反而被他们说成是所谓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光辉业绩的话。那么这些历史学家骨子里鼓吹的究竟是什么东西?黑白是非原来真可以颠倒到这样无耻的程度!
以上所举女真人在明朝受到待遇表明,在多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时候,由于格局本是自然形成,再加上多数民族因为自己是多数,本就具有自信,宽舒,从容的心态,所以对民族问题,不会象满清蒙元时期那样刻意强调,乃至神经质的敏感。当然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这和汉族本身的优良历史传统也有密切关系,否则即便同样是多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在其他任何国家的历史上也很难找到象明朝中国这样对少数民族给予如此优厚待遇的的例子。
明朝不仅在女真人与邻国朝鲜发生冲突的时候,保护其利益,而且在其发生自然灾害饥荒的时候,也尽量给予赈济“1412年(永乐十年)六月‘辽东建州卫指挥佥事李显忠奏:塔温新附人民缺食乞娠贷之。’明成祖对户部官员说:‘薄海内外,皆吾赤子,远人归化,尤宜存恤。其即遗人发粟娠之,毋令失所’;1444年(正统九年),建州卫都督佥事李满住奏其卫从它地迁回的二百二十余口人‘甚是饥窘,乞加娠恤’。明英宗当即令户部大臣‘速令辽东都司一量拨粮米接济’,1412年(永乐十年)辽东都指挥同知巫凯奏,建州卫都指挥李里等人‘悉挈家就建州卫居住,岁乏食,上命发仓粟娠之’;1440年(正统五年)建州左卫凡察等迁来苏子河流域‘家口粮食艰难’,明廷除令总兵官安插其与李满住居住外,又令辽东镇守总兵官‘给粮接济’;甚至到了努儿哈赤另立旗号的1617年(明万历45年,后金2年),因‘上年水灾,胡地尤甚,饥寒已极,老弱填壑。奴酋令去觅食……群胡逐日出来’,明廷仍及时给予娠济,据朝鲜人估计当时明廷‘借给之物,想必浩大’。”根据这段叙述,明中央政府对东北女真人的救济帮助几乎贯穿于整个明朝,从永乐一直到万历,甚至一直到万历45年还用浩大物资赈济努儿哈赤统治下受灾的女真地区,还把他们当自己人,也真可谓仁至义尽到了极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到第二年,也即万历四十六年,奴尔哈赤就公开起兵反明,宣布所谓七大恨,进行正式分裂活动,赤裸裸的推行其民族屠杀民族压迫政策。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农夫与狼的故事,可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此外对于民族纠纷,明廷也总是力求公正,化解纷争,这里限于篇幅只摘引其中一个就足够说明问题了,“1579年(万历七年),宽奠参将徐国辅弟徐国臣等人压价收购女真人的人参,致起纠纷,徐国臣等仗势殴打女真人。事情发生后,明廷责成地方官吏‘按国辅如法’予以惩治,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而在经济上,明政府也通过设立关市贸易给女真生活的地区提供了大量生活用的器具和生产工具,并且用政策法令来规定贸易的公正性,防止随意侵害女真人的利益。“辽东的关市贸易,由明廷派员管理,征收市税,并一再明令贸易双方‘各夷将马匹物资,赴官验放,人市交易。不许通事人等,将各夷侮弄、亏少马价、及偷盗货物。亦不许拨置夷人,以失物为由诈骗财产’。以此来维持当时边关的正当贸易。明廷于永乐、宣德年间,令工部及山东布政司,造运青、红、兰、绿布,以及绢、粉丝于广宁等库收藏(贮),作为‘市易马驼及赏赐野人’。……据一四四七年(正统十二年)统计‘仓库贮金、帛货物不下九百余万’这说明明廷对于开设关市维护正当的民族间的贸易是十分重视的。”明政府还通过对朝贡的赏赐,给包括女真在内的这些少数民族以更多经济上额外的优惠。本来类似女真聚集地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明朝国家的领土范围之内,受中央的管辖,也应该上缴赋税,尽到对中央财政的义务,而朝贡就是这种义务的体现。但实际上由于明朝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特殊照顾,反而用赏赐的方式,把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变相免除,并且额外给了他们更多经济上的补助。“‘朝贡’本来是明廷和女真人之间政治上隶属关系的一种表现,即以‘朝贡’形式向明廷缴纳贡赋,以尽赋税义务。由于明廷对于来朝贡的女真人赏赐十分优厚,往往超过贡品价值的数倍,甚至十数倍。此外,还允许朝贡者携带部分土特产在京师出售。这样一来,女真人就以此当作获取利益的机会。因此,除特殊情况而外,女真人均能‘以时朝贡’,而且人贡人数往往大大超过明廷规定的限额。万历年间工科给事中王元斡说‘是时建州、海西诸夷一闯人关,至于千五百人。’清太祖努尔哈赤本人就曾先后七次去北京朝贡。有时一个卫分派出去的朝贡使臣尚未返回,第二批又启程出发,更‘有回至中途复来者’,所以辽东各接待女真朝贡者的驿站、会馆,常常人满为患,只好寄宿汉人家中。”
女真人在明朝时期受到的待遇后金及满清统治阶层核心的建州女真,其祖宗本就是受到明朝的庇护收留,才得以在中国东北境内居留繁衍。孟森在其《清史讲义》中对这一节已经考证的相当清楚“太祖以前,为明之属夷,受明之恩遇独厚。猛哥帖木儿(即清肇祖)被戕于兀狄哈,其弟凡察及子董仓,求避入辽边,明允之。其人既久居边内,久之乃占为己地,明让之,反退以抚顺为边。斡朵里本在朝鲜东北境,至是乃尽移抚顺边门以外,占旧日辽东境内之地。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难。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清世尽讳之,于清史料中固不见其事,于明史料中虽见,而清修《明史》,务尽没之。至今日始大发明,而以余发明最多,可云前无古人者也。”“肇祖当元亡以后,臣附于高丽,在高丽王氏朝末……之麾下夷将,时当洪武初年。至明收辽东,平海西,声威已至东海之滨,建州女真中,先邮可哈出归附,继招致肇祖并归明。故清之祖先见之明代及朝鲜记载者,恰于明开国时相次”“前史无论何朝,其开国以前祖先之事实,未有如清之先世,彰彰可考,既详且久者。直至(清)太祖在建号天命之初,对明尤朝贡不辍。太祖身自朝明者三次,皆见《明实录》,明宠以高官。既为都督,又进龙虎将军。而又自谓与明为敌国,未尝臣服,则徒自失实,烦史学家为之纠摘”也就是孟森通过考证澄清了如下的事实。满清的祖先,本来是“臣附于高丽”,居住在朝鲜的,但后来遭到兀狄哈的迫害,于是求当时明朝中国收留他们,明朝仁慈好心的把辽东让给他们居住,于是他们“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难”。也就难怪孟森说“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而明朝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只要居住在东北的女真各部能够不从事侵略杀戮,能够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就尽量为他们提供保护,维护他们的利益,给予他们经济上种种优惠好处。朱诚如在《论明代女真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一文中提供了许多事实可供佐证。比如“朝鲜与女真近邻,时常发生纠葛。1460年(天顺四年),朝鲜杀死毛怜卫都督郎卜儿哈(即《李朝实录》之浪孛儿哈),明廷即严辞斥责朝鲜国王‘王之依法置罪,止可行于王国。今以王国之法,罪邻境之人,得乎?浪孛儿哈为都督佥事,是朝廷所授之职,虽称谋构边患,然亦未见形迹,而遽然杀之,是王自启恤端’,维护了女真人的民族尊严。一六○九(万历三十七年)努尔哈赤上奏明廷说‘邻朝鲜境斡儿哈部众,皆吾所属,有入朝鲜者,乞传谕查与’,万历皇帝遣使者去朝鲜国,‘查千余户与之’维护了女真人的民族统一。总之,明王朝在对外事务中基本上是维护女真人的民族利益的。”
49楼52楼54楼58楼59楼哦,你意思是国民党就是炮党汉奸集团吗?
49楼52楼54楼58楼那你们炮党汉奸集团请来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正式名叫“大日本帝国皇军”,但中国官方一直称为“日军”或“倭军”,请问“日军”或“倭军”这个身份证又是谁给的?
49楼52楼54楼58楼炮党汉奸集团只不过是你们国民党汉奸集团(一说国民党反动派)的另一个称呼罢了,换个称呼更形像,不是吗?是你非要玩文字游戏,当瞎子罢了...二战侵华日军全名叫"大日本帝国皇军",但中国官方从来没有称过"大日本帝国皇军",一直以它的简称"日军"来称呼,你是否认为,日本从来没有侵略过中国?因为中国没用"大日本帝国皇军"这个称呼嘛
49楼52楼54楼请问炮党汉奸集团是谁呢?能说清楚是什么党吗?什么~终于为它们争来了一个汉奸身份~呢?难道你宁尚彬说谁什么身份,谁就什么身份?身份证都是你发的?你当自己是什么啊?你真没事吧?!
51楼55楼56楼"大顺"不是国号?"炮党汉奸集团窃取的"民国"这个不是国号?
51楼55楼那你认为国号也没有起的,怎算分裂呢?还有想把中国拉回封建时代的是不是人民公敌呢?
51楼那大顺是不是分裂国家?炮党汉奸集团是不是分裂国家?
49楼52楼炮党汉奸集团基本上是反中华反人类组织,它们身上大部份都流有中国的血统,权当它们属中国吧,不然你会觉得它们都没有当汉奸的资格...那就如你所愿,权当它们是中国人吧,你终于为它们争来了一个汉奸身份
打字累不累?
49楼你不是说他不是中国人吗?那他当然不是中国人啦!
当然是啦,哪古代有个女真族分裂出去,成立一个新的国家算不算分裂呢?
27楼30楼35楼40楼都没有再建立新的国家,也没有新的国号,怎叫分裂呢?请问你在哪来查到记述他们分裂的资料呢?
我就是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看问题,中国的各土著民族,是天生的中国人,各民族平等,谁有能力.谁就当国家领导人...不管统治得好不好,这个政权都是属中国的,相反,如果是非中国的土著民族,统治得再好,亦是外来侵略政权...如果二战日本行了仁政,至少比常凯申仁,你不会认为裕仁是你的国家领导人,凯申公反而不是吧...
扯,如果没有中国身份,统治再好,也是殖民政权,相反,如果是有中国身份,统治再差也是属中国的...比如,你认为港督政权是中国政权?
27楼30楼35楼难道带上民国字样就不是分裂了?那南北苏丹都叫苏丹,这不妨碍他们是两个国家
8楼10楼32楼你的什么狗屁逻辑,难道一个王朝治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是汉人就是汉政权,你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清朝跟元朝就是外族在中原建立的异族政权,至少在他们存在的那个年代来说是毫无疑问的,
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不能片面的看待和理解历史上的分裂、割据、兼并战争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其正面的作用。才会明白“中原王朝,对北方用兵胜少败多,而领土却越来越大”的原因了。
27楼30楼你就一边去好了,谁是炮党汉奸集团我不清楚,但当时的南方政府有分裂出来建立什么国吗?比如你们的什么前后金,有吗?
赖祖宗有德,孔圣人讲“有教无类”,汉文明得以超越种族、国界,在中国周边慕化上进的民族的传播,主要有三个国家,朝鲜、日本、越南。以文化为纽带(当然还有大量的直接移民),这三个国家可以说是中国的远亲;满蒙,则是中国的近邻。中国对远亲与近邻们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朝鲜汉化最重,衣冠人物皆仿中原,有“君子国”之称;欧阳修写过“日本刀歌”,里面竟表达自己对日本的希慕之情。对北方蛮族,则基本上只有一个评价——“人面兽心”,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实在没有共同语言。明初曾借平叛之机,将越南纳入大明版图,虽然最终失败,统治的时间也很短,但我们可以将明对越南的短暂治理与明对东北女真卫所的治理作个比较。网上搜得资料如下:“明朝从越南选拔儒生送国子监留学深造。永乐十五年初,“定负贡儒学生员,充国子监。府学每年二名,州学二年三名,县学一年一名。后又定府学每次年一名,州学三年二名,县学二年一名。”([越]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日本埴山堂反本,明治十七年。)明政府特在太学前建“交趾号舍”,“以处交趾官生”。(梁国治等:《国子监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358),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6。)洪熙元年(1425)七月,越南82名儒生抵京后,明仁宗特谕礼部尚书吕震:“交趾距京师万里,远离亲戚而来,须是教养得宜,彼乃乐学,可望其成材。尔与学官宜知联此意。其衣服、岁赐,如云南之例。”(姚广孝:《明实录》,梁氏影印南京国学图书馆藏抄本,1940。)可见明朝是要把越南地当作中国地来认真经营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文化殖民统治,但明朝对女真人,怎么就不“认真经营”呢?越南人认同汉文化,明王朝认同越南人; 满蒙文化风俗迥异,明王朝随便建个卫所,保证他们不要劫掠边民也就罢了,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经营,避之唯恐不得。可叹几百年后,却有大量学者要论证,满蒙汉在三百年前一家亲善,好恶心喔~~ ^0^
谁告诉你是不分民意的分裂呢?你认为当时后金国在我们大明的领土中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我们大明的子民都同意了吗?你这是什么瑟博士啊?!就比如现在有个少数民族把国家的一部分分裂出去,成立一个新国家,你认为这是不是分裂呢?你能回答一下吗?把你的国土都分了,都独立出来了,还去打你,这还不是分裂是什么啊?看来你脑子就真的毛病还不少了!蒋介石的奴隶就留给那个中国名也不用的假洋鬼子好了。
8楼10楼你这是什么狗屁逻辑,不承认他的地位,是认为他是叛乱分子,正如同明朝拒绝李自成称王的请求,朝鲜却可以封为国王,这就是外国和中华内部的不同,蒙古的那些王爷明朝倒是封了好几个,因为在末期明朝国力衰退,对他们的控制减弱,况且满族本身百分之八十都是汉族,这么明白的道理摆出来,你还说什么外族,先去把你的思想理清,再念念语文再回来吧
27楼炮党汉奸集团勾结外敌,在广州成立什么灰常大总统政权灰常大元帅政权是不是分裂?
你说不是就不是了?把国家的一部分分裂出一个新国家还不是叫分裂,哪怎才叫分裂呢?比如现在有个少数民族把国家的一部分分裂出一个新国家这还不是叫分裂吗?道理也是一样
23楼对哦,契丹是完全无法鉴定了。
鉴定DNA也没用,因为还没有进行过DNA普查,没法统计和判断某些基因是不是某个民族的特色。
对啊!就说你敢说囖,把国家的一部分分裂出一个新国家还不是叫分裂,亏你想得出来
8楼10楼明成祖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从这埋下祸根!
15楼您这话儿是没错,问题是跟老奴有关系么?难道您要说老奴自立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呵呵,我承认这个回复出于娱乐的目的~~
糠稀,灭的是抗清基地,怎么不驱逐葡萄牙人,拒绝在租借澳门?当时,清的力量,足够驱逐,而不是默认。
不管怎样一切想分解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出卖国家利益,背离人民的人都是民族罪人!像汪精卫这样的,世代被人唾骂。
8楼老努的部族本身是明朝的的建州都督,世袭制的,但他们女真族内部有一套自己的类似爵位的称号。女真各部有自己的军队,政权,最多算是明朝的羁縻州,明朝对他们的控制力不是很大。据我所知明朝到灭亡为止从来没有承认过老努自封的英明汗这一汗号,更没有封他做国王,所有老努就跟蒙古各族的王爷一样也是外族
满族本身就是明朝的子民,况且满族本身百分之八十都是汉人,还明朝认为,努尔哈赤请封国王,称番,明朝都不准,明朝怎么看的不是一目了然吗。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和清朝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