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下载的最新的出版的小说都哪些

该商品图片为网友上传的晒单图片,仅供参考,因购买时间或批次不同,实际购买的商品可能与此图片不一致。
正在加载中...
京品评分:一个女人的史诗(严歌苓小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严歌苓小说?? 收藏 查看&一个女人的史诗(严歌苓小说)
《一个女人的史诗》作者,小说讲述解放前后一个女子的传奇人生。在红色历史中的浪漫情史,大时代里小人物的生存轨迹。这是一座江淮城市,藏污纳垢,生生不息,15岁少女田苏菲生在其中却倍感厌恶。终于,她离家出走,参加革命是她朝向自由的一次逃离。作&&&&者严歌苓类&&&&别小说页&&&&数258出版社出版时间装&&&&帧开&&&&本16开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首不停息的史诗……继《》之后,严歌苓再推新作。小说塑造了田苏菲这样一个执爱者,爱一个人至死的女性人物形象。小菲是个散发着活泼的年轻生命力的美丽少女,在文工团里她深受都汉首长的宠爱。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上海世家子弟出身的老革命欧阳萸,一种近乎着魔的爱情攫住了她的心。尔后30多年,小菲从她最灿烂的青春,到渐归于平淡的中年,始终如一地爱着一直苦苦寻求红颜知己的丈夫。新中国建立至文革结束,历史风云变换,小菲在舞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时代人物,而她自己却始终置身于大历史,在一个女人的小格局里左冲右突,演绎惊天动地的史。[1]序
伟大母性光环的闪耀
参加革命(1-5)
放服装道具的粮屯(1-5)
兄妹开荒(1-5)
灯光里的三代女人(1-7)
隐入历史的恋人(1-8)
以肉体来推翻所有猜忌(1-5)
霓虹灯下的哨兵里(1-5)
拯救的难度大,欢乐就越大(1-5)
他很快乐(1-8)本书源于严歌苓至为熟悉与伤感的童年记忆,塑造了一个生存在“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的情感矛盾与红色历史双重困境中的女人——田苏菲,以其挚爱一生的经历表现一段红色历史中的浪漫情史,大时代里小人物的生存轨迹。小说背景起点是解放前,故事却一直跨到文革结束,在20万字的篇幅里,作者将一个典型中国女人可爱的、嫌恶的所有心理进行了细腻而精妙的表现,涉及到当今许多女性情感问题。这部作品因严歌苓出色的幽默与谐谑不无喜剧成分,但读来仍让人感到笑中含泪,心酸不已。[2]作者: 《一个女人的史诗》封面图
出版社: 作家
出版年: 2010-4
定价: 20.00元
丛书: ,女,198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1989年赴美留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获台湾“ 联合报严歌苓[1]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台湾中国时报 “百万长篇小说奖 ” 以及上海文学奖)、《》等。短篇小说《》(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等七项大奖)、《》(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六项大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英译版《扶桑》曾登上2001年洛杉矶时报最佳畅销书排行榜。最近她以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将于2006年4月在美国、英国出版。[3]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评论家
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
——著名作家
“这是一部从新的视角开掘红色资源的小说。重点写情感,特别是写田苏菲的个人情感,但并不单薄。它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回望历史。
——著名评论家
这是一部让人感到怀旧和凄婉的作品。《一个女人的史诗》对于感情的演绎酣畅淋漓。严歌苓为人物设计了基调,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这种未知是阅读中最有魅力的。
爱奇艺(),原名...提供资源类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严歌苓:我可以写&但不要找人去改我的长篇小说
  陈数主演的电视剧《剧场》将于6月10日在北京卫视首播。该剧是著名作家严歌苓继《小姨多鹤》后的第二部电视剧。它延续了严歌苓一贯的风格,既有对女
性情感的细腻描绘,又饱含对人性的思考与批判。这一次,严歌苓将剧场作为人性搏杀的战场,以话剧女演员郁珠的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一群中青年男女的矛盾冲
突与情感纠葛,在台上台下、戏里戏外的明战暗斗中,展现人性绞杀与情感哲思。在日前进行的看片会上,严歌苓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直言《剧场》是近年来自己
最喜欢的一个剧本,“其中有我对我母亲话剧生涯的一种纪念”,同时她也不讳言《小姨多鹤》的心痛经历逼迫她此次亲自上阵当编剧,“你们想要拍电视剧,我可
以写原创的电视剧本,不要找人去改我的长篇小说,最后改得牛头马面,我也不敢相认。”
  初衷:纪念母亲的话剧生涯
  北青报:《剧场》的创作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严歌苓:《剧场》是我的第二部电视剧创作。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部毛姆的小说,对老演员和年轻演员之间对舞台的争夺战非常感兴趣。好朋友陈冲说,想演这
样一个特别给力的中年女性,我就写了《剧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没有来拍,请陈数老师拍了。我在这写这个戏的时候,还想到了我妈妈那一代的老话剧演
员,他们把话剧舞台看成一个圣殿,是寄托理想和信仰的地方。但是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已经不这么看了。所以我想写一写老演员和青年演员在艺术境界和做人境界上
的不同,他们又怎样越过不同,最终走到一起的。
  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个剧本了,其中有我对母亲话剧生涯的一种纪念。在我小时候,她一部戏有时要演上一百多天,我常常在舞台的乐池里看,一连看上十
几天。所以我对话剧演员前前后后上上下下怎么排练、怎么演、怎么化妆,都了解得非常清楚。从小我就对话剧的创作过程非常着迷,也非常尊重话剧演员。
  创作:我只信任我自己
  北青报:你的作品这些年在电影圈非常抢手。这部戏是直接写的剧本,还是先写的小说?这是你的第二部电视剧,从技术上来说,是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严歌苓:这部剧是直接写的剧本。从技术上来说,我可能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写电视剧的问题。他们说我写的格式都是不对的,但我觉得创作人物是最重要
的,至于格式,导演可以在台本上修改。我写电视剧,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太希望人家把我的长篇小说改成电视剧。最后改得牛头马面,我也不敢相认。比如
《小姨多鹤》,虽然戏每集都很好看,但是最后把“多鹤”从一个日本人改成了中国人,取消掉了这个背景,这等于把整个故事都cancle掉了,故事不成立
了,感觉就像是一个大骗局。所以我觉得自己来写电视剧,不会造成对文学的伤害。
  北青报:你一直说编剧工作特别累、特别苦,那么对你来说做编剧和写小说是两种怎样的状态?
  严歌苓:小说的创作是最自由的,你就是上帝,可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进去,可以把所有的见解都非常隐秘地埋藏在你的文字里面,用最好的语言写出来。可以
用十年、二十年写一部小说,没有人跟你说写得太慢。但写电视剧有压力,签约、拿到定金这一刹那开始,倒计时就开始了。我是一个不愿意拖欠稿子的人,宁可在
前面多赶一点,一定要按期完成。而且我不会去找人给我“攒”故事,找一个班子把戏剧架构搭起来,大纲大家先一块制定,回去往里填内容、对话。我不会这样
做,我不信任任何人,我只信任自己。我会按照自己的独立创作、独立思考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北青报:这部戏讲一个剧团故事,除了母亲的缘故,跟自身当过文艺兵有关系吗?
  严歌苓:我从小就跟剧团走得很近。我们那时候住在作家协会大院里面,那里有很多是剧团的叔叔、阿姨。我12岁、13岁就在军队的歌舞团,也有过一些生
活历练,很熟悉那里的氛围。所以在创作中,三天写两集是比较常见的,激动的时候,就一天写一集。所以他们说,你简直不是人,怎么干这么多活儿啊。这部戏大
概创作了一个多月。一般我的创作要是开始了,就会非常有激情地往前走,像燃起了一股火,不大好扑灭。
  人物:生活里有大毛病,在舞台上获得提纯
  北青报:这次塑造的郁珠一角,跟以往的女性角色相比有哪些特别鲜明的特点呢?
  严歌苓:这个人物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女英雄”,她有很多情感上的障碍,心理上也有一些阴暗的地方,这跟我以前写的角色很不同。其实有些戏剧演员在生
活中是有一些大毛病的,但是能最终把他们的人格提纯到一个最好境界的是话剧舞台。所以不管在台下怎么做人,有多大的毛病,但当他们在话剧舞台上闪光时候,
在刹那之间,他们会被提纯到一个非常纯洁的境界。
  北青报:陈数扮演的郁珠最早出现在脑海当中,就是这样一个敢作敢当,率性而为的形象吗?
  严歌苓:她不大会顾及别人的感觉,会出口伤人,有一些高高在上,自认为是个别人整不垮的人。你想,文革其实是一种下面向上的报复,可以这么说。但郁珠
这样一个人就会认为,精英就是精英。她永远不会从这样的群众斗争当中汲取什么教训。她也是一个比较天真的人,永远在被伤害当中,也永远在自我愈合当中。
  北青报:剧团里面郁珠身边的所谓同事或朋友,他们对郁珠的打击和诋毁令人印象深刻,你的本义是通过这些人物展现对人性的批判吗?
  严歌苓:在人性当中,是有一种破坏别人或者虐待别人的元素的。你不觉得“文革”的遗风到现在都有吗,只不过现在攻击一个人不用露头面而已。你在网上就
能看到,那些非常不负责任的言论,可以把一个人刹那之间从正面人物变成反派。我觉得那种对人的迫害性,可能会毒害好几代人。
  释疑:不写现代戏是“心虚”
  北青报:这部戏加入了“戏中戏”结构,在故事中穿插着话剧《合欢树》整个排演过程,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严歌苓:在那个年代,有很多“伤痕文学”的戏剧和文学作品。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带有“伤痕”色彩的剧作放在这部戏中。一方面跟那个时代的戏剧潮流相吻
合,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戏中戏曲折的排演过程,来影射一些非常胆小,非常投机,被文革搞坏了心理的剧作家形象。(注:剧中鲍大志饰演的罗思佐是一个
胆小怕事的剧作家,他生怕写的戏为自己招来祸事,为此胆战心惊,数次调整剧本。)
  北青报:你比较喜欢看话剧吗?考虑过写话剧剧本吗?
  严歌苓:我非常喜欢看话剧,每次从国外回来,看一部人艺的话剧是一定的。写话剧剧本我正在考虑,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艺术形式,如果我不参加,会终身遗憾。
  北青报:片花中给人借“宫斗戏”元素的感觉,创作的时候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严歌苓:我是从不看电视剧的。没有“宫斗”的元素在里面,更多的是人的心理战争。话剧舞台是一个小世界,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心理上的战争永远不会结束,这一点上说可能跟宫斗有接近的地方
  北青报:你仅有的两部电视剧都是年代剧,是巧合吗?
  严歌苓:主要是我不是很了解当下生活,不敢写,写出来会很心虚,观众会看出来我的破绽,我缺乏这种结结实实的生活体验。而我写80年代、90年代的事
情,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观众的认识和我的认识差不多。所以我觉得要我写,我就写这个好了,不要我写最好,我很怕做编剧的(笑)。(文/记者杨文杰
图片制作/王慧)
中华出版热线十五年专著出书,如果您出书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来我们网站咨询(网址:),或拨打24小时免费电话:400-680-836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严歌苓小说集《谁家有女初长成》出版
|||||||||期刊磐||
[注册]-[登录]
&&文学动态
严歌苓小说集《谁家有女初长成》出版
东方网5月14日消息:中国著名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最新作品集《谁家有女初长成》近日在北京出版。
这部小说集汇集了《谁家有女初长成》、《拉斯维加斯的谜语》、《天浴》等严歌苓近几年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其中,《白蛇》、《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和《魔旦》被认为是中国最干净又最具审美性感的同性恋小说。
严歌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中文女作家。她的《少女小渔》、《海那边》分别获台湾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三年《中央日报》短篇小说首奖,《扶桑》获得一九九五年《联合报》长篇小说奖,《人(huan,缳去左上加宝盖头)》获得《中国时报》长篇小说百万巨奖。其中,《扶桑》二00一年被译成英文后畅销英美,并上了纽约排行榜前十名。由其根据自己小说改编,分别由陈冲、张艾嘉执导的电影《天浴》和《少女小渔》获得港台和国际各大电影节的十五、六项大奖。
严歌苓曾被著名作家梁晓声称赞为中国最讲究艺术的中国作家。据悉,由其小说《谁家有女初长成》改编而成的电影《巧巧》已由中央电视台拍摄完成,即将与观众见面;小说《扶桑》在好莱坞业已由陈冲执导开拍,今年有望在全球公映;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陈凯歌则有意将《白蛇》搬上银幕。有评论称,二00二年中国读者和观众将迎来“严歌苓时代”。
 选稿:陈永明&来源:中新社&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严歌苓最新小说《床畔》:一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_飞芒翻书-爱微帮
&& &&& 严歌苓最新小说《床畔》:一个美人救英雄的…
每周二,飞芒“若梦”栏目为你推荐最优雅、最有内涵的文学艺术类好书。今天推荐的内容包括严歌苓的新书《床畔》和两本青春文学作品。?视频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内容简介1976年成昆铁路建设中一位连长为救战士负伤,成为植物人。护士万红以优异成绩被选为英雄的专职护士,一当几十年。在教堂改成的医院里,领导和医护都把护理英雄当作光荣,后来又当作医院存在下去的资本,其实心里早就宣判了他的死刑。万红一见张谷雨就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神奇的默契和交流,她一直观察研究张谷雨的病情,坚信他有康复的可能。万红漂亮,有很多的追求者,军区一把刀吴医生,痴心等她十年,和她一起寻找张谷雨不只像植物一样存在的证据,然而他此生只能在心中珍藏万红的身影;大校记者追求她,帮着她到处呼吁改善张谷雨的处境,把新闻报到了全国,万红“普通天使”的称号享誉全国,而万红依然一直守护在张谷雨身边……时代变幻,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只有护士万红的信念与坚守成为绝唱。这是一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当兵的第三年,我曾随团去铁道兵的筑路工地巡回演出,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一支专门修铁道的部队。当时铁道兵完成了成昆铁路的修筑,正在修筑一些更加偏僻的支线。据说那都是全国最险峻而需付出生命代价最高的铁道建筑。我们听到这样的传说,铁轨下躺着的每一条枕木,都等于一个捐躯的铁道兵战士。和平时代的军人在铁道兵部队,经历的牺牲和伤残几乎等同于战争。那些铁路大多数在亚热带地区穿过,我们巡回演出的日子又是夏天,所以我们的演出(往往一天演两场)、生活,都在一种汗淋淋的疲惫中度过。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老铁”这个名称。老铁是铁道兵战士给他们自己的自豪而自嘲的称呼,也是其他兵种(比如野战军)给予他们的略带戏谑和轻蔑的称呼。山路狭窄,两辆军车相会时,一旦认出老铁的车号,人们会避让。因为大家知道老铁野,脾气冲,闹起来最不怕死。后来我多次乘坐成昆线列车,看见火车不是“飞”,就是“钻”;那些凌驾于两座峻岭之间的大桥犹如腾空的索道,车两边都是万丈深渊,而那些数十里长的隧道似乎扎进去就出不来。记得一场重要演出场地是露天的,舞台上的大幕一拉开,台下满坑满谷的光头,以及被日晒塑出的几乎一模一样的黝黑面孔,原来看似无人区的大山里,默默生活着、牺牲着那么多年轻的老铁。那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我自己也成为一名老铁。20世纪80年代初,我调任到北京铁道兵总部的创作组,成为兵部最年轻的一名专业创作员。我们每年都有硬性创作任务,就是必须书写自己部队(也就是铁道兵)的事迹。这项规定我们当时都很抵触,觉得会把文学创作变成好人好事的宣传。因为这项规定,我们必须每年下部队一次,在基层体验生活的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跟我曾经在舞台上为老铁演出不同,此刻的我走到了舞台对面,跻身于老铁的群落。跟着施工连队多次下六百多级的台阶,来到隧道的作业面上,见证年轻的老铁们在和平年代每天经历战争,照样会牺牲和挂彩,舍己救人的事迹照样不时发生。虽然我对硬性规定反感,但我每次下部队都觉得有所斩获,心有所感,只是在当时不愿应景从命地把一些见闻写成好人好事报道。赴美留学期间,我想到了一个在野战医院当护士的女朋友告诉我的故事。她们野战医院曾经医护一些因公负伤的植物人士兵。我打长途电话向她询问植物人的护理技术,当她跟我讲到护士和植物人之间的微妙交流——那种近乎神交的感觉,听到这些,我心里亮了一下。就像纳博科夫坐在公园里,看见远处一个小姑娘穿着溜冰鞋从林荫道上蹒跚而来时所感到的“the initial shiver of inspiration”(灵感的最初颤栗)。《护士万红》(《床畔》的原名)应该说是个爱情故事。是一名年轻的军队女护士和她护理的一个英雄铁道兵以及一个军医之间的奇特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一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女性心目中对英雄的衡量与定义非常能够体现时代和社会的定义。我少年从军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一生创作的选题。十三年的戎马生涯使得我了解士兵,同情他们,因而无意中积累了许多他们的故事。军人有着无穷无尽的故事,这是我的幸运。当然《护士万红》并不是我采集来的一个故事,而是我在脱下军装二十多年后一直想表达的一种军人精神。军人精神的核心无疑是英雄主义。英雄主义的实现,需要集合种种积极的人格因素,比如忠诚、勇敢、自律、自我牺牲,等等。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段:Id(本能),Ego (自我),Superego(超自我)。孩子向成人的成长,是本能向自我的进化,而普通人变成英雄,则是自我向超自我的飞跃。在我的少年时代,没有任何职业比当解放军更神圣和荣耀。因为那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崇尚英雄同时意味着压抑和否认自我与本能,因为自我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自私。其实自私并非完全负面,它的积极功能就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然而我们的时代,尤其在军队里,自私是绝对不被认可的。许多人一面把包子里的肉馅抠出来吃而把包子皮扔进泔水桶,一面“匿名”给贫困的战友家里寄钱;一面占小便宜偷用别人的洗衣粉、偷挤别人的牙膏,一面“匿名”帮助体残老人干活儿;一面随地吐痰、满口粗话,一面巴不得哪里出现个阶级敌人让他去搏斗一番。他们只想做英雄,而从未试图去做个合格的个人。也就是说,从本能一步跃进超自我,而把自我这个最重要的人格环节掠过去,从一个只有本能的只吃包子馅儿糟蹋包子皮的孩子,直接飞跃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成为解放全中国、全人类的董存瑞、黄继光。假如亿万人随地吐痰、满嘴粗话、你骂我打,或者为了争抢早一秒钟冲进车门挤进车门而不惜拳打脚踢,不惜把别人推下车去,只等时机一到便成为解放全人类的英雄,这会是多大的灾难!从我的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经过了巨大变革。人们被允许营造个人的幸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也被尊重,个人利益渐渐被正视,于是人们对建国以来尤其文革以来的英雄崇拜开始怀疑,随之也就对从古至今的英雄价值观开始怀疑。人们腻透了超自我的追求,被压抑和忽视的自我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而苏醒过来,一直被羞于承认的本能和自我终于反弹了。这种反弹的力量是极大的,是报复性的,后果是不再崇拜甚至不再信赖几千年来有关英雄的价值观。为了减少集体的牺牲,舍身炸桥墩、挺身堵枪眼的董存瑞、黄继光渐渐失去了他们的光环,甚至被遗忘了。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研究生、博士生一度成为少女心目中的时代英雄。我们中华民族是最现实世俗的民族,识时务为俊杰。识时务者,才能成为英雄。于是识时务者纷纷涌现:股票大神、私营企业家、网络公司老总、房地产开发商,直到超女、影星、歌星、球星。总是新英雄不断诞生,老的英雄渐渐退色,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淡忘了古典的经典的英雄定义:一种超乎寻常的美德,或者忠诚、勇敢、坚贞,抑或无私忘我。忠诚与勇敢,无私和忘我,也许是对于信仰的,也许是对于民族和众生的,也许是对于他人的甚至于仅仅是对于爱人亲人的。正如《辛德勒的名单》获奖时,主持人所说的“(辛德勒)那种超乎我们理解的善良”,使得辛德勒成为人道主义的英雄。不论人类怎样发展,这颗星球战胜那颗星球,辛德勒所代表的英雄价值观是永恒的,是应该被永远讴歌的。那为什么不能是董存瑞、黄继光、欧阳海之类的英雄呢?难道他们不也像辛德勒一样舍己救人?近年来我偶然在国内报纸上读到某民警为保护人民生命献身,某人奋起反抗歹徒使人群免遭牺牲的消息,这些消息只是在当天和以后几天被关注,但这样的英雄并不会使大多数人长久地纪念,更谈不上崇拜。人们不仅不崇拜,还会对舍己救人的英雄价值观玩世不恭地取笑。与此同时他们把崇拜给予超女们,给予歌星影星球星们,给予富豪和只有财富才能实现的顶级生活,包括豪宅和名车,香奈儿,迪奥,高富帅,白富美……我小说中的军队护士万红倾其半生坚守的,就是一个舍己救人的传统和经典意义的军人英雄。万红坚信被判决为植物人的英雄连长跟所有正常人一样活着,有感情感觉,也有思想,只不过是被困于植物人的躯壳之内,不能发出“活着”的信号。这是一部象征主义的小说,年轻女护士坚信英雄活着,象征她坚信英雄价值观的不死。流年似水,流过英雄床畔,各种有关英雄的价值观也似水流过。万红见证了英雄床畔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人们如何识时务,从对待英雄敬神般的崇拜到视其为人体废墟,万红却始终如一地敬爱、疼爱、怜爱、恋爱着这个英雄。她与丧失了表达能力的英雄之间的微妙沟通是她的证据,她几十年如一日地试图以她积累的证据说服人们:英雄的连长始终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有正常痛感,有冷暖知觉,能够儿女情长,能够为人慈父,仅仅因为他受了植物人的误判,仅仅因为他碍于表达局限而不能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被接受和认知。万红并不否认应运而生的其他种种英雄价值观,但她永远不放弃以张连长为代表的舍己救人的英雄价值观。因此,张连长是不是植物人,是不是像正常人一样活着,象征你信仰什么,信则灵。我在意大利旅行的时候,参观了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塑,也看到了唐纳蒂洛的大卫雕塑。前者较之后者,就更具有英雄精神。十七岁的大卫有着略失比例的大头颅和手足,表明他还在成长中,因此他那种勇敢和不驯也就更加可贵,更值得一千多年后的米开朗琪罗把崇拜输入他的刻刀。米氏的大卫让我们深信这个少年干得出用抛石器挑战巨人的英雄之举。不管大卫王后来犯下怎样的过失,在他挑战公害保护他人的行为上,他完美地体现了英雄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又被米开朗琪罗以完美的艺术强调和加固,变成了人类永恒的英雄崇拜情结。我们瞻仰大卫雕塑,除了对米氏的艺术天才和技能的崇拜之外,还有对米氏通过大卫体现出的英雄精神的崇拜。其实多数英雄都是不识时务者。正如万红坚守的对象张连长一样,女护士在几十年的坚守过程中也使她自己成了英雄。因为她为她所信仰的英雄价值观牺牲了青春,牺牲了凡俗的幸福,完成了人格的最终飞跃。她坚信英雄有朝一日会醒来,象征她坚信人们内心对于英雄的敬爱会醒来。 这部小说我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创作。第一次铺开稿纸,到最后完成,经过了三次颠覆性的重写。我开始写它的时候,是1994年,父亲第一次去美国探亲,我把要写这部小说的想法告诉了他。父亲认为,小说应该以两个人的主观视角来写,一是女护士的视角,一是被传统医学判决为植物人的张连长的视角,两个视角都是第一人称。那一稿的结果就是厚厚一堆稿纸,一个未完成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小说。用两个人的叙事视角,读者会认为万红是个科学先知,有特异功能,从始至终知道英雄非植物,于是故事就像个童话,缺乏形而上的力量。那么写万红的坚信和坚守,力量就削弱了。宗教之所以有力量,因为信者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有或无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但信仰这项精神活动使人超越和升华。信则灵。我写不下去的小说不少。过几年我会翻出来看看,那篇稿子我是否仍然有激情将其完成。《护士万红》就被我多次翻出来,读着读着,激情会再次燃烧起来。我拖着这部小说的手稿从美国到非洲,从非洲到亚洲,又从亚洲到欧洲。在台北居住的三年中,我再次开始写作《护士万红》,写得也很艰涩,最后还是放弃了。2009年,我们全家搬到德国柏林,我一直想把这部作品重写。有次跟张艺谋导演谈剧本,跟他谈起这部小说。他也觉得不应该把植物人作为其中叙事视角之一,关键不在于他是不是真的正常地活着;关键在于万红以信念去证实他活着。直到去年,我才把这部小说的所有手稿再次翻出来,各种稿纸堆了一桌子,我推翻了之前全部的构思,重新写作了目前这部《床畔》。距离跟父亲探讨它的雏形,已经是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如今父亲已经过世,最终也没有机会阅读这部休克了多年终于活过来的小说。严歌苓2015年3月翻书The open book?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使用平板,实现更好体验)? 这部严歌苓的最新小说是一部抛弃影视作品,走进人类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 相较于严歌苓过往的作品,本书或许显得过于平淡。没有宏观的历史背景,没有繁杂的出场人物,没有太多的叙事手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但平淡背后却暗藏着作家深邃的意图,有关信仰、坚守与人性中的伟大和卑微。 ? 护士万红与“活烈士”张谷雨连长的故事写出了最美的人性——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重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勇敢独立、善良仁慈。? 这本书温暖震撼如《放风筝的人》,人性光辉如《悲惨世界》,是最适合所有女性的床头书,也是女人读给人类儿女们的最好的书。作者简介严歌苓,著名旅美女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代表作有《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版权信息书名:《床畔》作者:严歌苓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4书号:ISBN 978-7-5354-7941-9定价:35.00元飞芒数据:21×14.6×1.8cm,共270页,重399g*本图文由『飞芒翻书』原创制作,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号:FeimangReader邮箱:
点击展开全文
每晚9点,为你翻书。每天一本精选好书,高清大图展现阅读之美。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歌苓短篇小说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