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儿子教育自已的儿子 子聿》400字

陆游教育儿子子律读书须与实践相结合的免疫去势_百度宝宝知道《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作者:老区老兵
冬夜读书示子聿  
【教材简介】
《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选自《古诗两首》这篇课文,《古诗两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2课(苏教版)。课文由《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两首古诗组成,这两首诗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课文插图,想象《冬夜读书示子聿》所描绘的景象。
4.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5.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文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领悟古诗所蕴涵的“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设计理念】
1、赋予文本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中的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陆游,充满激情地告诉他们: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时设计了“读通”、“读懂”、“读好”三个环节。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基于《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而且都是七言绝句,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所以我将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作为重点,并在教学时有意让学生明白学古诗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在第二课时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教学《观书有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学习成功体验后,会喜欢上古典诗文,从而喜欢上古典文学,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阅读品位。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以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为主,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二课时让学生自学《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教学有四大版块组成:一是紧扣词语,读通古诗;二是读明诗理,指导运用;三是读出诗情,再现情景;四是背诵古诗,总结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受到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又在课外学会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喜欢一首的古诗。
2.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瑰宝,那么唐诗就是这个瑰宝中最闪亮的一颗!这是因为它不仅给我们营造了美的意境,还因为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一种启示!能把你从所学诗中的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吗?(随意指名回答自己的收获)
3.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不仅记住了诗,更主要是因为你们还读懂了诗人。相信你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4.出示《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课文插图,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告诉大家,图中的老者是陆游,他旁边的孩子是他的儿子。
5.你对陆游知道多少?
是啊!从第一单元《示儿》一诗中,我们知道了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一生留下许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伟大诗篇,那么,作为父亲,今天他又会向我们展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在插图旁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紧扣词语,读通古诗 
1.读通诗题
要想知道,图中所讲的故事,还得从题目着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
2.读顺诗句
陆游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从诗句中寻找答案。
①&&& 自由读诗句,学会诗中的生字。
②&&&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停顿,诗的韵味。
3.读懂诗意
①学习理解第一、二两句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始:才
②&&&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③学习理解第三、四两句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④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4.再读深化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讲解,对发言同学纠正,帮助其他同学加深理解记忆。
5.背诵古诗
设计游戏,一名学生讲自己喜欢一句诗意,其他学生背诵它送对应的诗句。(顺序可以打乱)
三遍过后,指名学生背诵
三、读明诗理,指导运用
1.你从陆游教育儿子的话中得到了什么收获?小组讨论,推选代表交流,做如下预设:
①& 要学习古人学习时的刻苦精神
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的确,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②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④小组代表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总结: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注重实践。(板书)
2.梳理所得
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我想,你的脑海此时一定会浮现很多成语、名言或者故事吧!可以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
交流总结:
①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
孜孜不倦&& 不遗余力&&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②在两句诗中包含着许多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讨论后,说说自己喜欢的名言,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出示成语“纸上谈兵”
小组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由此可见,诗中揭示的不仅仅是读书道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呢!
引导学生明白: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④介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成功范例,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故事,技术高超的医生等。
四、读出诗情,再现情景  
1、是的,只有做到了知和行的统一,那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学问的人。(板书: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2、同学们,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28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读书道理。像这样说明一个道理的诗,它和我们通常学得写景抒情诗是不同的,我们称它为说理诗。
在这简单的28个字里,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看来,为了儿子子聿,大诗人陆游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想想看,陆游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儿子子聿说呢?(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女生读、男生读。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插图所描绘的故事 
4.写一写:
有两个个孩子,都读六年级,一个姓张,叫张三,另一个姓李,叫李四。张三呢,他总是觉得学习太苦,太枯燥了,于是整天贪玩,成绩一落千丈。而李四呢,他觉得只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所以他只顾读书,从不参加班队活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你能够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所积累到的成语、名言和故事,好好的劝说他们一番吗?请你以“张三呀,……”或者“李四啊,……”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在两个人中,可任选择其一写一写。)
五、背诵古诗,总结学法  
1.陆游在诗中教育儿子的道理,对我们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让我们把这首诗记在心中吧!
自由背,小组背,指名背,集体背。
2.这节课大家学得比较好!你从这节课中除了陆游教育儿子的道理外还有什么收获呢?
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认识诗人
②读通古诗
③理解诗意
④领悟道理
⑤指导生活
⑥背诵再现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并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2.预习《观书有感》
七、板书设计
&&&&&&&&&&&&&&&&&&&&&&&&&&&&& 22.古诗两首
&&&&&&&&&&&&&&&&&&&&&&&&&&& 冬夜读书示子聿
优秀作者……
&&友情链接
@200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南通市教育局 &&
承办单位: &&
技术支持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是用什么教育儿子的?_百度宝宝知道陆游教育儿子要注重实践的诗句是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