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无词歌全集第三十七首的曲式分析怎么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混合曲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摘要:门德尔松是19世纪优秀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即以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第27首《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为着眼点,从结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门德尔松是19世纪优秀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即以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第27首《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为着眼点,从结构、和声等方面对其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门德尔松在体现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同时结合了浪漫主义的音乐创作风格。 中国论文网 /7/view-4863635.htm  关键词:门德尔松 《葬礼进行曲》 音乐创作风格   一、门德尔松与《无词歌》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是德国作曲家,1809年出生在汉堡的一个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中。门德尔松从小就接受了严格、良好的艺术教育,先后师从于柏格、海宁、彻尔特等著名的音乐家。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最广为流行的钢琴作品,共八卷,每卷六首,每首都有不同的标题。门德尔松十分擅长把艺术歌曲的抒情性渗透在这些浪漫主义的钢琴小品中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等,手法精致而柔媚并充满创新。   二、《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   《葬礼进行曲》是《无词歌》中的第27首作品,作于1844年,属后期的创作,受当时各种哲学、人文思想及身边变故的影响,表现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情绪情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一) 结构图示   引子(4)—A[a(4)+b(4)]—B[c(8)]—连接(4)—A1[a1(4)+b1(8)]—结尾(4)   e小:VVIIV6V7VII   (二)文字分析   这是一首展开型三段式,由引子、A乐段、B乐段、连接和再现段及结尾构成,调性为e小调。   引子4个小节,由2个乐节构成。三连音的节奏音型和低沉的音调营造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气氛,具有“葬礼”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进行曲的体裁。前两小节通过主和弦强调稳定性;后两小节音区提高并加入属和弦,进一步巩固调性。引子停在属和声上,形成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期待。这种“悲剧性色彩”的基调奠定了全曲的情绪、氛围。   呈示段8个小节,为双句对比乐段。第一乐句a呈示了主题,以柱式和弦的形式结合缓慢地速度构成艰难的向上攀爬的旋律,表现一种沉重、悲伤的情绪。后以Ⅰ—Ⅱ6—K46—Ⅴ的半终止结束。第二乐句采用了不同的音调材料展开,同时低声部构成的旋律进行与高声部形成呼应。在第10小节出现短暂向G大调的离调,最后属到主的进行完满终止了整个乐段。两个乐句体现了乐思的展开与发展,调性的统一、节奏的重复、和声的属主呼应都保证了乐段的统一和完整。整个呈示段表现了一种凝重、迟缓的情绪,犹如送葬队伍沉重、缓慢的脚步。   中段8个小节,是由呈示段材料派生展开的段落结构。属和声背景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旋律运用主题开始的同音持续到三连音的模式层层上行模进,结合渐强的力度表现了一种不安的情绪。伴随着力度的递增、音区的递高、和声节奏的逐渐密集,音乐情绪也愈加激动亟待爆发,终于在25小节ff的力度下,这种累积、酝酿许久的情感得以短暂渲泄。但随之旋律的下行模进又将这激动的情感理智地压抑了下去,在下属和弦上结束了整个中段。由于中段内部情绪的累积、澎湃、爆发、压抑是一气呵成的情感发展过程,因此不适合再将它划分出更小的乐句结构单位。   连接从属和声开始,与中段尾部和声形成连续的功能进行。其结构特征、材料特点均与引子相同。加入了下属七和弦的连接为再现段的出现作了材料与和声上的准备,强化了再现的必然性。   再现段有较大的改变,主要在和声配置、内部结构等方面,由4+8非方整的两个乐句构成。首先第一乐句a1在呈示段a乐句的基础上加厚了和弦层次,并随之通过引进并强化向平行大调的离调,增添了几许明朗的色彩,改变了音乐的性格和情绪,表现了化哀痛为力量的情感升华过程。第二个乐句b1为综合再现,在37—38小节中,和声上出现属七和弦的连续进行,到出现a小调的和声进行时加入引子的材料使得这个乐句内部结构有较大的扩充,形成8个小节的长度。   这些变化处理,是再现段的音乐体现出动力化的功能,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总结的意义。尾声4小节,与引子遥相呼应,采用主和弦分解和pp力度和延音使音乐消失,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与追思。   三、 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   (一)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结合   《葬礼进行曲》的前半部分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悲观主义的情调、幽暗的色彩倾向等特征。门德尔松处于浪漫主义时期,或多或少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葬礼进行曲》就深刻地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由于受荻包特等人的影响,门德尔松确立了自己“纯粹”音乐的创作理念,他从古典乐派中汲取了创作的谐和、均衡而富于逻辑的思维。在《葬礼进行曲》中,传统功能和声的布局、浓淡相宜和声色彩的使用无不连续了古典主义的精神。可以说,他的作品兼有古典主义的恢弘大气和浪漫主义的温柔细腻。   (二)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葬礼进行曲》中,作曲家并没有一味地沉浸于悲痛的气氛中,而是表现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过程。从悲痛到不安到压抑再到情感的升华都显示了情感与理智的均衡,也提供了门德尔松内心丰富情感的证明。而三段式的“呈示——对比——再现”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原则就恰到好处地将这种丰富的情感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尤其是再现段的动力化处理,更是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特定乐思相关联。通过《葬礼进行曲》可以看到,门德尔松在汹涌澎湃的浪漫潮流中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音乐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易亮.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征与教学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李金菁.浅议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音乐风格的特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门德尔松无词歌第45首0p102 No.3的曲式和和声分析!跪求曲式分析!!_百度知道
门德尔松无词歌第45首0p102 No.3的曲式和和声分析!跪求曲式分析!!
提问者采纳
真对不起 我找不到谱子了 您要是急用 快再想想办法吧
提问者评价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国咨询电话:400-
发表:010-
编辑:010-
|||||||||||||||||||||||||||||||||||||||||||||||||||||||||||||||||||||||||||||||||
中国论文资源库成立于1998年春。在两位清华教授的提议和大力支持下,三名致力于学术论文研究的博士,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创建了中国论文资源库。至今15年,中国论文资源库的专职和兼职团队已达400余人。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一个论文发表服务平台。以庞大的期刊库为依托,为用户提供论文发表期刊信息咨询服务。期刊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包括核心、SCI、国家级、省级等各个种类。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最受欢迎的论文发表与论文编辑服务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自1998年创建以来,注册用户量已突破263万人,并帮助近400多万人次顺利发表论文。15年来,中国论文资源库始终遵循热情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深受广大网民青睐,是目前国内论文行业,规模最大、服务人员最多的正规注册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登录中国论文资源库移动网站
& 简析门德尔松《无词歌》的曲式特色――以第十二、十四、二十七首为例
简析门德尔松《无词歌》的曲式特色――以第十二、十四、二十七首为例
13:51:02&字体:&&&&&
摘 要: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是具有歌唱性体裁的钢琴作品,它注重采用适合人声歌唱的旋律、音域以及速度,以其抒情的歌唱性为主要特点。在《无词歌》曲集中,每首乐曲主要以一种伴奏织体贯穿全曲,高声部如歌的旋律,伴有一个流动稍快的中声部,以及一个明确安静的低声线条这三个织体运动中常常有三个层次,成为《无词歌》曲式的又一特色。
关键词:门德尔松;钢琴伴奏;无词歌;曲式;多声部
一、门德尔松与《无词歌》
& & 门德尔松首批“无词歌”创作于1828年,他的姐姐芳妮率先称这些小品为“无词歌”并赞美其为“绝妙的小品”。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另辟蹊径,音乐内容偏重对生活和自然的描写,许多作品来自旅游中的印象和感受。他执着地追求真正的抒情性,这一点是其他抒情钢琴小品所无法相比的。
& &《无词歌》曲集由49首组成,总体上看可分为声乐体裁和器乐体裁两大类,其中声乐体裁占绝大多数。《无词歌》曲集有套曲组合的特点,以6首乐曲为一套,共8套。其中由作曲家本人和他的亲友加上标题的有9首,分别是:第三首《猎歌》(作品19之30),第6首《威尼斯船歌》(作品19之6),第12首《威尼斯船歌》(作品30之6),第18首《二重奏》(作品38之6),第23首《民歌》(作品53之5),第27首《葬礼进行曲》(作品62之3),第29首《威尼斯船歌》(作品62之5,第30首《春之歌》(作品62之6),第34首《纺织歌》(作品67之4)。其余40首的标题,都是由出版商在出版时加上去的,作者并没有标注标题。门德尔松虽不是标题音乐作曲家,但他的《无词歌》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鲜明的标题色彩。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和对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
二、《无词歌》曲集部分作品的曲式结构
& & 从《无词歌》曲集的曲式结构上看,以再现单二部或是单三部曲式结构创作的乐曲为主,也有一部分是采用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原则体现十分强烈的曲式,其他采用并列原则、循环原则及奏鸣原则等曲式结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 &《无词歌》曲集第12首《威尼斯船歌》是一首独特的再现单二部曲式的乐曲,结构图示如下:
& & &前奏 & & & & & &A & & & & & & & & & B & & & & & & & &尾声
& & & & & & & &
& & & & & & & & a & & & &a’ & & & &b & & & &a” & & & & & &
& & &6 & & & & &8 & & & &8 & & & & 8+6 & & & 7 & & & & & & 12 &&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该乐曲首先由6小节前奏,引出高声部两个音构成的小三度的动机,主持续的出现是为了明确调式、调性,前奏结束时,运用属准备,准备进入主题乐段。
& & A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8小节,是方整乐段。a乐句与a’乐句同头异尾,材料大体一致。a乐句在#f小调五级上做不完满终止,全乐段结束。
  B乐段由主题头的动机展开,由#f小调离调到A大调上,B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也就是b乐句,使用了分裂的手法和把全曲推向高潮的连句结构,半对比半再现地引出了第二乐句,此乐曲的再现部只有一个乐句,再现的规模是区别于单三部的条件,有独立的连接部是区别单二部与单三部曲式的标志。
  尾声部分是以下行柱式和弦做开始,使用重复、分裂的手法,最后出现主持续使全曲趋于稳定。材料来源于主题下行的片断,加强内在的联系,又再次出现连接部的颤音,更突出了创作特色,以及全曲的意境。
  《无词歌》第27首《葬礼进行曲》是一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前奏 & & & & & & &A & & & & & & &B & & & &(连) & & & &A'      尾声
       a b  a'b' c  d       a" b"   
  4    4 4  4 4  4  4   4   4  9      4
  该乐曲前奏4小节,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节奏和音调、特定的织体和速度片断,也是主要主题的形成与全曲的发展的重要素材。好似哀悼的号角,塑造了庄严肃穆的音乐形象。
  A乐段由四个乐句
成为本站注册用户,能看到更多文章内容,老用户请登录,新用户请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 >
主办:开封教育学院
期刊简介: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由开封教育学院主办。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免费电话:400-
咨询QQ:;
投稿邮箱:
创作发表提交
创作发表说明
1. 如果您没有,还要评定职称,需要,请联系我们,或填写上面的表单,客服人员会及时处理;
2. 教授、博士等专业人员,专业的高品质把控;
3. 合作期刊,全国最全,与杂志社关系稳定,保证刊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德尔松无词歌op1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