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望哈卡通农场官网网

红旗农场望哈作业区老区整体改造工程项目_新华网黑龙江频道_黑龙江新闻
红旗农场望哈作业区老区整体改造工程项目
稿源: 北大荒信息港 &&
11:04:44 &&
&&&&一、项目名称:红旗农场望哈作业区老区整体改造工程项目&&&&二、项目单位:黑龙江省红旗农场&&&&三、项目概况&&&&红旗农场望哈作业区老区整体改造工程项目,具有生态环境、观光农业、物质基础雄厚等众多优势,符合农垦总局“抓城处工带农”战略,推进农场小城镇建设,同时进行土地整理复垦,扩大土地资源。&&&&四、项目建设条件&&&&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江南中环路23公里处红旗农场望哈作业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农场项目办完成,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批准。且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管理制,项目资金专款专储,审计制度完善。&&&&五、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一)老区改造工程&&&&1、拆迁安置&&&&拆迁平方米,拆迁后复垦土地。&&&&2、住宅建设&&&&新建住宅楼房九栋,建筑面积为40700平方米。住宅平房五十栋,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可安置500户入住。 &&&&3、蔬菜果品加工厂&&&&蔬菜果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配套设备一套。&&&&4、休闲娱乐区&&&&计划修建休闲娱乐区10000平方米。&&&&5、棚室建设&&&&对改造后的部分土地进行复垦,复垦面积平方米,在复垦后的部分土地上修建120栋日光温室,大棚383栋,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并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为观光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果园配套工程&&&&1、种植果树&&&&清除原有苗圃地180亩,栽植苹果树30亩、李子树20亩、杏树10亩、樱桃树10亩、葡萄园100亩、沙棘园10亩,使果园生产面积达到700亩,品种增加到7个,株数达到70000株。设立葡萄园、苹果园、李子园、梨园、杏园、樱桃园、沙棘园等7个采摘观光园。&&&&2、种植果园林带&&&&为了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和维护,在果园的周边种植林带5000延长米,林带宽6米。&&&&3、观光长廊&&&&在果园区内开展观光采摘项目,为了增加采摘的乐趣,因此在果园区内建设观光长廊200米。&&&&4、休闲亭&&&&在果园的不同采摘区修建休闲亭,主要供给采摘的游客休息的场所,本次设计共规划建设休闲亭20个。&&&&5、新修水泥路&&&&新修水泥路2800米,路面宽为6米。路面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板,厚为20cm,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厚为18cm。土路肩宽2×0.5m,行车道路拱横坡度为1.5%,土路肩横坡度为2.5%。填方路基边坡率为1:1.5。&&&&六、合作方式:合资、合作均可,允许外商独资经营。&&&&七、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16626万元,其中:老区改造工程投资15806万元,果园配套工程投资500万元,其他费用投资320万元。&&&&(一)老区改造工程投资15806万元,具体包括:&&&&1、老家属区拆迁安置,土地复垦面积平方米,投资4500万元;&&&&2、建设住宅楼房九栋、平房五十栋,建筑面积为48700平方米,投资6091万元;&&&&3、建设蔬菜果品加工厂500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4、建设休闲娱乐区100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5、建设日光温室120栋、建设大棚383栋,投资3915万元。&&&&(二)果园配套工程投资500万元,具体包括:&&&&1、种植果树180亩,其中:果树30亩、李子树20亩、杏树10亩、樱桃树10亩、葡萄园100亩、沙棘园10亩,投资40万元;&&&&2、种植果园林带5000延长米,投资200万元;&&&&3、新建观光长廊200米,投资15万元;&&&&4、新建休闲亭20个,投资15万元;&&&&5、新修水泥路2.8公里,投资230万元。&&&&(三)其他费用投资320万元。&&&&八、效益分析&&&&经过分析,本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良好,并使环境得到改善。通过项目区的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对加强新农村建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农场具有相关政策、自然资源、基础条件、市场网络、成本控制等诸多优势,因此该项目风险小,投资回报率34%。&&&&九、人才引进&&&&需引进高级建筑工程师1名,建筑工程专业人员2名。&&&&十、联系方式&&&&联系人:李朝生 &&&&电话:5 &&&&传真:3&&&&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红旗农场&&&&邮政编码:150088北大荒红旗第三届梨花节开幕(图)
&&& 5月16日,红旗农场望哈都市农业园千亩果园内彩旗飘飘、鼓乐齐鸣,似雪的梨花竞相开放,置身花海,宛如走进世外桃源。下午1点58分,一曲悠扬的《都市田园》歌曲拉开了北大荒红旗第三届梨花节的序幕。
&&& 据了解,北大荒红旗第三届梨花节由红旗农场举办,梨花节期间,将举办摄影、书画、蔬菜采摘、现实版开心农场等活动。目的是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依托大都市,融入大市场,着力打造红旗旅游文化品牌。
&&& 红旗望哈都市农业园区占地2000亩,包括千亩果园和千亩菜园,千亩果园里的树木多数为梨树,且树龄都在15年以上,在哈尔滨市近郊规模最大,梨花花期约10-12天,这里的梨花花瓣儿较大,花色雪白,颇有日本樱花的感觉,怒放炫目蔚为壮观。目前,这个园区已经通过国家AA级旅游景区评定。梨花节活动当日就吸引了1000余名游人前来欣赏梨花盛开的美景。图为游客在千亩梨园合影留念。(李海燕 张程程)
[编辑:孙嘉鑫]
点击量: 84
点击量: 151
点击量: 48
点击量: 47查哈阳倾力打造北大荒“农场第一城”?
查哈阳倾力打造北大荒“农场第一城”
& 去年7月,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到考察工作,对农场的城镇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后,前来参观考察农场城镇建设的单位络绎不绝。1月11日,红兴隆分局各农场场长及分局相关处室20余人在分局主管城镇建设的副局长李宁的带领下,来到查哈阳农场,参观考察城镇建设情况。在听完农场场长李晓光的有关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后,李宁说:&这里的城镇建设真是大力度、大气魄、大手笔、上档次、有特点。&
2009年以来,查哈阳农场的城镇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两年来,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其中建楼60万平方米;整体搬迁23个作业区,向场部转移人口1.8万,城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3.56平方公里,场部人口由原来的3.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今年,农场又制定并实施了&南移西扩、东部崛起,改造旧区、建设新城&的城镇建设发展战略。他们坚持设计个性化、环境生态化、标准国际化的方针,正在全力建设新城区。为此,他们将按照总局党委的指示,坚决实现三年工程一年完工的目标,届时,一个更新、更美的查哈阳新城将展现在垦区人民面前。
&  发挥优势 确立新的建设目标
  查哈阳农场地处甘南县东北角,位于甘南县和内蒙古莫旗、阿荣旗的交界处,距齐齐哈尔市130公里、甘南县城82公里,距阿荣旗所在地100公里、莫旗尼尔基城镇40公里,属于建城立市规划布局的空白区。因此,把农场建成小城市既符合国家规划要求,又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查哈阳农场自身有近7万人口,与甘南县的查哈阳乡、平阳镇、东阳镇、宝山镇、巨宝乡及内蒙古的汉古尔河镇、兴安乡土地相接,这些乡镇共有14万人口,如果周边有60%的农业人口进入查哈阳农场居住,那么查哈阳农场将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城市。另外,齐齐哈尔市以北、嫩江以西至齐齐哈尔的大片区域内不通铁路,查哈阳农场是距离火车站最近的一个地方,农场距拉哈火车站只有35公里,农场在那里设有铁路转运站,有自己的铁路线;农场的公路交通发达,有客车30余台,仅通往齐齐哈尔市的客车每半小时就有一趟。场内齐查公路、拉甘公路构成了南北公路交通大动脉。
查哈阳农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闻名遐迩的东北四大自流灌区之一的查哈阳灌区风光;有国家大二型水库太平湖水库风景;有依托现代化农业形成的水田风光;有800年前的金长城历史文化遗址;有当年日本10个开拓团、1个女子勤劳奉仕队和记载日本侵略者罪行的万人坑遗址;有朝鲜族民族风情。同时,东有尼尔基水库、大庆北引工程,西有龙江第一村甘南县兴十四村。这些都为建城市增加人流奠定了基础。
依据这些优势,查哈阳农场提出了&建设十万人口现代化城市,打造垦区农场第一城&的城镇建设发展目标,即南移西扩、东部崛起,改造旧区、建设新城,再造一个更新、更美的查哈阳。
  注重规划 追求高、特、美
  在城镇建设上,农场注重风格、特色,做到标新立异。李晓光说:&我们建设新城区一定要把住规划设计关,规划设计标准要高,风格要独特,要有美感,使住进新城的人有5种感觉,即别墅的感觉、回归自然的感觉、放松减压的感觉、高贵的感觉、城市的感觉。&为此,农场派出了多支考察团,先后到上海、无锡、大连、深圳等地参观考察,博取众家之长。农场还请哈尔滨市顶级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园林绿化设计单位,根据农场的区域特点、历史文化,对新城区进行规划设计,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即将新建的欧式标准化住宅区是上海松江区泰晤士小镇的缩本,分设在&英伦半岛&和&温莎半岛&的107栋标准化住宅准备请英国阿特金斯公司规划设计。
目前新城区正在修建的宽48米、长5.3公里的南三马路是整个城市的中轴线。这条大街是反映北大荒历史文化的一条景观大道,路中间在绿化的同时,以雕塑、文化墙为主要景观,展示三代北大荒人开发、建设农场的历史。围绕这条景观大道建设的新城区由5个区域组成,计划居住人口7.5万人。这5个区域分别是教学区、高品位住宅区、行政办公区、医疗卫生区、休闲娱乐区。新建的楼群风格各异,都是标志性建筑,做到了一区一品位、一楼一风格。所建住宅区分别体现良渚文化、江南文化、水乡风情和满族风情。
为了增添城市灵气,农场由城北挖一干渠引水进城。这条景观河环大半个场部,最后穿过新城区、标准化住宅区流入水上公园。新水渠最宽处40米,两岸进行了绿化、硬化,游人可以乘船绕城观景。以游园为中心,农场正在建设球类馆、游泳馆、室外运动场,同时建设1.3万平方米的农场医院和60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达到水、路、楼、人、园浑然一体。
在建设新城的基础上,农场还加大了对旧城的改造力度,目前已经完成主街路两侧主体建筑改造的规划设计,将投资4500万元对主街两侧32栋旧楼,共计15万平方米的墙体保温、门窗、立面等外形进行整体改造。农场还重点开展了城区道路、各环纵路的街道、景观河绿化工作,共植树10万株,农场主街道、南北纵路两侧栽种绿篱、花灌木10余种,做到了&城在绿荫中,人在花园中&。
  让利于商 解决资金难题
  改造旧区、建设新城需要十几亿的资金,怎样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呢?查哈阳农场转变观念,树立&借力发展&的意识,坚持以城养城、以工立城、以贸兴城、以商建城,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变城镇基础建设一方投入为多方聚资,变农场包建为全民共建,而农场主要致力于优化环境,造势引领。2009年,农场共吸引开发商资金2.2亿元,2010年引入建城社会资金5亿元。2009年同投资商齐宝英签订合同,在场部东北角建一个天然气供应公司;2010年吸引个人投资1600万元,建成一个节能、环保的热力公司。
这个农场还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他们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开发现有的土地资源,以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为主盘活土地存量,以土地换资金,为城镇基础建设筹集资金。随着农场城东齐齐哈尔市以北最大的物流中心的建成,这个区域将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农场抓住这一商机,把11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批给了一个开发商,换回其投资750万元为农场修南北9条纵路和主街路的二期工程,共85万余平方米。2010年,农场城建向南转移,二环以南成为新的发展中心。开发商涌入这里开发建楼,每平方米向农场交400元,农场将这笔资金全部用于新城区建设。农场把闹市区的地皮让位于商,推向市场,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剥离,使城市资本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2009年,农场把原小学校址置换给开发商,由开发商出资建一个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的新校园,原小学校址建一个高档次的商服住宅区。于是,农场有了一个垦区办学条件最好的小学,同时又拥有了一个可容纳560个住户的住宅小区和一个使用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连锁店。2010年,农场又用同样的办法把原高中校址、原农场医院置换给商家,同样农场又有了一个花园式的医院和一个新颖别致的高中教学区。农场还着力为开发商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和便捷的服务,主动协调税务、土地等部门,为开发商争取到了与在甘南县开发同等的优惠条件。
靠优势,挖掘潜力;靠标准,实现领先;靠措施,助推发展。查哈阳农场的城镇建设红红火火,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admin | 编辑:查哈阳农场宣传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C)
黑龙江.查哈阳农场
主办单位:查哈阳农场宣传部
(浏览本站,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北大荒农垦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本文的主题是&北大荒之路&,它代表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将来还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农业现代化企业集团,这就是百年(年)的北大荒品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历史的学习和历史的总结,以便于来理解&北大荒之路&是如何起步的、是怎么形成的;北大荒奇迹是怎么创造的;它成功的奥秘是什么;未来它走向何处;还要进一步大胆地设想:到2020年和2047年的北大荒将实现什么伟大的目标?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世界三大黑土地垦殖史的国际比较视角,提出&北大荒奇迹&是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开发奇迹的第二个成功的开发奇迹;第二部分,说明北大荒开发的历史来源、历史记忆,从中国古代屯田开发历史来说明这一制度创新及其对中国扩大疆域、保卫国防的历史意义,还从20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南泥湾开发视角,历史地理解北大荒精神与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的一脉相承,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瑰宝;第三部分,从国际视角说明世界发展中国家农业转型的阶段性及特征,又从国内视角说明中国农业转型的过程和特征,为认识&北大荒之路&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和国内外背景;第四部分,充分运用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北大荒之路&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农业经济学特征,也从北大荒开发历史的视角说明它的辉煌与痛苦、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曲折,论证它是如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现代企业集团的历史性转变;第五部分,对北大荒人所提出的&百年垦区&梦想及&三步走&战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建设性地提出&打造世界级绿色现代化的农业企业集团&这一核心目标以及构建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城镇体系,确保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第六部分,具体分析北大荒的各种优势;第七部分,总结与结论,把&北大荒之路&视为一条开拓的新路,把它总结为&北大荒品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一、北大荒开发奇迹与世界三大黑土地开发
何谓&北大荒&?是指中国最北部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因其寒冷和荒芜而被称为&北大荒&。特别是三江平原,一直是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的满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依然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故人称:&北大荒,真荒凉,又是狍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这是当时北大荒的真实写照,也是北大荒开发&一片空白&的历史起点。
历经60多年,几代北大荒人创造了现代人类垦殖史上的&北大荒奇迹&,也是&中国农业奇迹&(即中国用世界12%的谷物生产耕地、6.5%的水资源却供养了20%以上的人口)
的突出代表和重要贡献者。
由于世界三大黑土地带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上,水量十分充足,黑土地有机质含量远远高于黄土地几倍甚至十倍,是地域广阔、肥力最高、最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粮食生产基地。近代人类史上有三次大规模开发,而只有两次可称为真正的开发奇迹。
第一次大开发和第一个开发奇迹是美国。由于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约有1.8亿亩,大部分是在土壤肥沃的平原,也成为美国粮食特别是玉米的最大产地。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西部开发&运动,使大量的美国人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开垦荒地,农田的数量成倍增长,在年的30年期间增至原来的3倍。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发展,当时就使用收割机、打谷机、割捆机以及其他各种新式机器,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从那时至今已开发了150年左右,成为世界上农田规模最大、农业科技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所谓的&美国农业奇迹&。不过这一奇迹是严重地依赖着美国政府的财政补贴维系着。
第二次是前苏联开发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流经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部分为亚热带气候,其黑土地面积居世界首位,近3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3,素有&苏联大粮仓&之称。因前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但是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近3亿亩耕地粮食总产量不过是3800万吨,其中玉米占了一半以上,远低于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2009年为4353万吨,耕地面积1.8亿亩),年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1%,几乎无增长。此外,前苏联时期还大规模开发了西伯利亚,农业用地面积还不到全部土地面积63亿亩的1/6。据统计,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耕地面积为4.8亿亩,相当于中国耕地总面积的26%。作为世界农业资源最丰富的前苏联,却从1973年前就从世界最大的粮食净出口国之一变为世界最大的净进口国,每年大约进口3000万吨粮食,进口的粮食和食品原料约占每年外贸进口总额的20%。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农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为灾难,目前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已经开发的耕地大部分处于荒废状态,从开发热急剧走向衰落、衰败。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俄罗斯全国谷物生产播种面积从年至年减少了29.7%;同期谷物生产指数下降10个百分点,食品生产指数下降31.7个百分点,畜牧产品生产指数下降58个百分点。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经济总量、农业增加值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衰退,成为农业现代化失败的例子。诚如安格斯&麦迪森所言,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农业产出比1990年下降了42%,这种情况与中国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形成了惊人的反差。这是世界最大黑土地带的大开发,却没有实现第二个农业奇迹。
第三次大开发和第二个奇迹就是始于1947年之后的中国&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尽管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面积最小、气候最寒冷、农业开发条件最恶劣,也是现代农业开发时间最晚、现代化农业基础一片空白的地区,但是它只用了60多年的时间就沧海桑田,成为今日的&中华大粮仓&,提前实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50亿斤的目标,成为中国最安全的粮食战略储备基地,到2009年累计生产粮豆3922亿斤,其中商品粮为3065亿斤,粮食商品率为87.2%。无论是从中国的农业历史(长达几千年)比较,还是同美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和前苏联农业开发史(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国际比较,能够在60多年时间做到这一点,这本身就是&一个引起惊叹不已的事实&,&一个超越人们使用各种手段的自然力而产生的后果&,正是基于此,笔者称之为&北大荒奇迹&。
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举全国之力,从祖国四面八方调动各类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历经三代北大荒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独特的创新力,在世界第三大黑土地带上开拓了属于北大荒人的&北大荒之路&,对共和国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堪称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先行者、示范者、领先者,正在引领和带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地区城镇化的&三化&潮流,也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业生产大国提供重要的学习基地和经验分享。
二、北大荒开发的历史来源与历史记忆
当今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历史的起源,当代人的任何一个创意都有其历史的记忆,现代的任何一个知识都有其历史知识的来源。因为历史发展就如同长河,它总是连续、持续不断地演变着,或多或少再现历史。同样的是,黑龙江垦区的建立和转型绝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来源、深刻的历史记忆、长期的历史选择。
第一个历史来源和历史记忆,是中国几千年连续或断断续续的屯垦历史。中国文明主要发源于中原的农耕文明,并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地带,达到了世界同期农业耕种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水平,保持了几千年来最大规模的耕地资源、最发达的农业生产能力、供养最庞大人口规模的历史纪录,但是主要农业指标增长率是极其缓慢的,人均农业指标出现了先上升(战国末期至唐代中晚期)后下降(唐代中晚期之后至清中叶),甚至还低于2000多年前的水平。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一直遭遇到周边主要是西北部和东北部游牧民族的对抗、交锋、战争、交流和融合,出于传统国家的安全和战略考虑,创新了屯田制,它是指借助国家的强制力利用士兵和农民垦荒种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旨在屯垦戍边。这里可以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屯田制度?它们对中国成为世界几乎惟一的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社会、传统国家、传统文明具有什么意义?从国家角度来看,屯田是提供国家安全公共产品,这是每一代王朝统治者必须要做的&战略大计&,确保疆土不受外部侵略,这是典型的国家公共产品,是私人无法提供的。从市场角度看,屯田也是私人产品,就地生产粮食和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交换。而屯田制度将这两种职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即所谓的双重职能:战时打仗,平时生产,由此提供国家公共产品和市场私人产品,成为混合产品。这在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就是我们古人的制度创新,并被历史地延续下来。
那么如何提供这一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性的混合产品呢?从中国历史来看,先是在曹魏时期创新了两种形式,一是民屯,始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通过政府组织干预,招募农民、流民或组织农民迁徙,开垦土地。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政府组织、私人生产&模式;二是军屯,始于建安之末,就是戍边的军队就地解决粮食等给养问题,这就解决了一个治理广阔国土、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政府提供、政府(军队)生产&模式。二者都是为国家提供安全、战争时期的产物,为供应军粮而兴办,必要时参加民屯的劳力同样需执戈对敌。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屯田农(流)民主要从事农垦生产,而军士以攻防为主;第三种是商屯,由商人开发土地,为军队提供军需,不过商人与政府也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政府采购、私人生产、商人供给&模式。不同形式的屯田有不同的优缺点,历代统治者都在&试错法&式地摸索,实质上是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国家治理成本最小化和市场交易成本最小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西汉以来,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范围逐渐扩大、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尽管这之中经历了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更加扩大的过程,到了清代,中国的地域面积最大,人口规模最大,这为现代中国的国土规模和人口规模奠定了基础。而形成这两大特点的重要原因是中国耕地面积规模最大,治理领域最为广大,其中屯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称之为传统农业社会的国家制度产品,国家或政府不管采取哪一种屯田制,它们都发挥了提供国家安全保障功能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屯田地区的发展,还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对外交流的开放窗口。这也是后来新中国成立前后各地区成立农垦,特别是新疆农垦和黑龙江农垦两大垦区的历史来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一屯垦戍边的历史性制度创新不仅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时没有被废弃,反过来还被保留下来,而且由新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记忆、所支持、所强化。这绝不是偶然的,它告诉我们,现代中国的许多事物和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过几千年来不断淘汰、不断筛选的结果,后来人要了解、要继承,也要发展、要创新。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北大荒之路&演变的历史轨迹,它是随着国内外形势和国家体制变动而不断变化的。现代中国农垦事业是由中国共产党决定、人民解放军发起创立的,这是典型的现代&军屯制&即&军垦制&;而后逐渐向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的&农垦局&转变,政府不仅继续大规模派遣复转军人,而且还组织全国各地城乡青年开发北大荒,这就像现代&民屯制&即&农垦制&,更多地承担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职能;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国家北方受到前苏联威胁时,又转向&生产建设兵团&,回到了现代&军屯制&即&军垦制&,更多地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当前苏联威胁有所下降,中国人民解放军整顿缩编,再次转回&农垦局&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转向&农垦局&加上&现代企业&混合屯田制,无论是农业部还是黑龙江省政府不再直接控制和管理&北大荒&,而是由它根据国家和本省需要和规划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将来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北大荒品牌的世界一流农业现代化企业集团,更接近&商屯制&,但是它是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版的。
第二个历史记忆,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南泥湾开发历史和艰苦奋斗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创新解放区农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还是北大荒精神的历史来源。
当时的南泥湾,也是&南大荒&。尽管这里曾经人口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发达,农业经济繁荣,但是,到了清朝中期,清朝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再加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得南泥湾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南泥湾是怎样开发的?1941年到1942年,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提出,要发展农业,不开荒是不行的。我听说延安南面有个南泥湾,是片好土地,可以开垦。为此,他命令部队去开垦南泥湾。先是中央军委直属炮团进入南泥湾开发,不久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入并开发南泥湾,成为一支生机勃勃的生力军和主力,大大地改善了南泥湾,成为人们所熟知的&陕北好江南&,从而成为弘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和延安精神的诞生地。
所谓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13年执政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革命理念和优良作风,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和建立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政治资源,成为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尚。
它的主要内涵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所谓南泥湾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党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武器,是以崇高革命理想为目的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南泥湾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反映了当时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志状态,是南泥湾精神同延安精神的交汇点,既体现了延安精神在生产运动中的延续和发展,又体现了南泥湾精神的根本之点。
北大荒精神是南泥湾精神的延续,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北大荒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直接继承和发扬了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吸收、融合和延伸了包括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在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代北大荒人用汗水甚至生命铸造了这些宝贵的精神产品,成为鼓舞和激励北大荒人不断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北大荒精神像&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一样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业转型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我们如何来理解北大荒农业发展之路呢?这就需要开阔视野,把它放在世界性的农业转型的国际背景下和全国性的农业转型的国内背景下,深入分析、国际比较、国内比较,以便认识&北大荒之路&与国际和国内农业转型的相似之处,区分独创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世界各国的农业转型之路。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以农业促发展》中提出,不同国家的农业对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农业的类型也不同。该报告将世界上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基于)传统农业(经济)国家。它的主要特征是:处于低收入阶段,农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32%;农村人口比重高,达到68%;贫困人口比重也很高,达到51%;人均GDP平均为374美元。这样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第二类是(正在)转型中(经济)国家。它的主要特征是:开始进入下中等水平阶段,农业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7%;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高,占63%;贫困人口比例为28%;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世界银行认为,像东亚、太平洋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个人口大国也属于典型的转型中国家。第三类是(正在)城市化(经济)国家。它的主要特征是:处于中等或上中等收入阶段,农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相当低下,平均只有5%;全国的贫困发生率已较低,仅13%,其中仅4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其余55%集中在城市(这是由于人口转移到城市,随之贫困人口主体也转移到城市)。这样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欧和中亚、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按着这一演变路径,即传统农业国家到转型国家再到城市化国家,之后走向发达国家或高收入国家。报告也同时指出:各个国家农村的内部普遍存在着异质性。笔者认为,在世界上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几十个已经完成农业转型的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最好的&、&最优的&、&标准的&农业转型之路,我们只是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为我所用,最重要的还是要开拓自己的农业转型之路。
其次,我们应当了解中国的农业转型之路。中国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国家和韩国),他们是先搞工业革命后搞农业革命,先搞城市工业化后搞农村工业化。第一,中国农业大转型的初始条件相当低下,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不及自身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第二,中国农业初步转型期(年),实行改造传统农业与集体化;第三,中国农业非集体化改革时期(年)农村发生巨大变化,但剩余劳动力积累有增无减;第四,中国农业转型加速时期(年)出现了若干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如农业劳动力(1991年)、农村总人口(1995年)、农村劳动力(1997年)出现下降;第五,今后十几年中国将快速从&转型中国家&转向&城市化国家&。这是全国农业发展与转型之路,也是&北大荒之路&的中国背景,但并不等于两者是同时发生的。应当说,&北大荒之路&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没有前人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之为&探索者&和&开拓者&。&&&&&&&&&&&&
四、&北大荒之路&的历史轨迹和发展阶段
&北大荒之路&是一条什么道路呢?它从哪里来?又是怎么走来?现在走到了哪里?我们如何划分北大荒发展的各阶段?又如何来认识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如何对它们做出历史性的评价?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北大荒曾是世界性农业现代化的落伍者,经过60多年的追赶,已经成为世界性粮食综合产出水平的领先者。&北大荒之路&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之路的先行者。
这里我们采用了经济学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来划分北大荒的发展阶段。这包括以下几个农业发展指标:一是粮食总产量,它反映垦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及波动系数。波动系数越大,表示粮食生产的不安全性越大,反之波动系数越小,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就越高;三是粮食播种面积及增长率,反映粮食生产的土地投入情况;四是粮食单产及增长率,反映农业生产科技的进步情况。后两个指标显示了粮食生产投入状况,从而可以分析对粮食总产出的贡献程度;五是粮食商品率,反映北大荒的正外部性,即北大荒对全国商品粮的贡献。除了以上5个指标,还应当有其他的指标,如农业机械化率(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有效灌溉面积、森林覆盖率、垦区城镇化率、出口依存度(指出口粮食和食品额占垦区生产总值比重)等,由于缺乏历史数据,作者仅根据以上数据对垦区的发展做出阶段性的判断。
北大荒的农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5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高速成长时期,也是第一个黄金时期(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大荒的农垦事业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1947年正式起步,由主持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工作的陈云(时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李富春同志提议,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营农场即松江省第一农场(今天的宁安农场),还建立了通北机械农场、赵光农场;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省以上所属农场已建立18个,耕地面积已有40.5万亩,粮豆总产为2396.6万斤。同年,建立了国营农场领导机构,成为中国农业领域里的&国家队&,是共和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长子&。
1954年10月,创办了八五〇农场。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建设国营友谊农场的决定》。由前苏联援建的友谊农场正式成立,成为前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中惟一的现代农业机械化项目,进口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前苏联农业机械装备,成为现代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对外开放窗口和示范应用基地。
真正认识到北大荒地位和作用的是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因为他有过开发南泥湾的经历,在亲自考察了北大荒之后,及时提出了就地安置老兵&屯垦戍边&的思路。王震将军的报告和建议被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所采纳。1958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近10万名复转官兵分批从祖国各地进军北大荒,成为黑龙江农垦主体和人力资本最强的骨干。它是继1954年所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之后,第二支由军队组建的农垦,主要承担着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基本职能,当时中苏之间正处在&蜜月时期&,因此&农垦制&是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率的体制,因而开创了北大荒的大开发、大生产、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年,北大荒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增长了7.9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7.24%;粮食单产不断提高,增长了67%;粮食总产量增长了79倍,而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只增长了50%,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4.99%,首次创下了长达11年()的粮食持续增长、无负增长的纪录;粮食商品率由19.7%提高至38.7%,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在1950年,粮食商品率首次超过了50%,达到了52.5%,而后4年(年),仍然在50%以上,这是北大荒对全国商品粮的第一次标志性贡献,也为当时正在实施的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做出了间接的贡献。北大荒的第一个发展黄金时期与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黄金时期(年)相互吻合、相互映照。
这一时期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靠耕地面积或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这一途径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高达85.9%,而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仅为14.1%。
北大荒开发的前十几年就创造出&北大荒奇迹&,主要发展指标都创下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这绝非出于历史的偶然,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里仅指出三个重要原因:第一是因为北大荒的确是一片空白,起点低、规模小,因而各类指标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第二是因为以军队的形式开拓现代农垦事业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成为极其重要的&加速器&,可以在一片荒芜的北大荒强制性发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第三是北大荒第一代&拓荒者&和&老兵&的巨大贡献,他们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创新了&北大荒精神&。这成为&北大荒之路&的起始点,也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历史性起始点,还成为属于北大荒人的历史财富和不懈动力的&北大荒精神&。
第二阶段:大幅度下降、迅速恢复、迅速增长期(年)。
这一时期,由于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天灾&和&大跃进&决策失误的&人祸&等因素影响,垦区粮食生产能力迅速下降,由1959年的16亿斤下降至1960年的10.1亿斤,1961年下降为9.5亿斤,比1959年的粮食总产量下降了40.6%。但是,当时粮食生产商品率仍然高达35%~38%,这对面临严重饥荒的中国如同&雪中送炭&。而后,粮食生产很快恢复,直到1965年达到了22.9亿斤,与此同时,粮食商品率迅速提高,第二次超过总产量的一半,达到53%。这种粮食总产量增长和粮食商品率提高的态势延续到1967年,分别达到34.5亿斤和60.2%。
不过,这一时期仍然是耕地面积扩大期,但是相对上一时期,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是下降的,仅为43.9%,而单产提高的贡献率提升为56.2%。
这一个时期以复转官兵为骨干,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垦殖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再次创下了年粮食持续增长、无负增长的纪录。到1967年,国营农(牧)场发展到102个,生产队发展到2157个,总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人(为103.8万人)。在这一时期的后两年(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期,农垦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大的政治运动和派性斗争的冲击,也严重地干扰了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进程。
第三阶段:粮食较低增长、波动比较明显的时期(年)。
这一时期不仅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人们所熟知的生产建设兵团时期。由于中苏之间的两党政治分歧提升为两国军事对峙,并处在&一触即发&的战争边缘。这就直接影响了垦区的基本职能和基本体制,从&农垦制&转变为&军垦制&,留下了并不太成功的记录。
1968年6月,毛泽东批示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共接收国营农(牧)场93个,耕地面积1280万亩。从1969年至1977年,垦区接收和安置了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城市知识青年,总计达到54.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他们与第一代北大荒人继续开发北大荒,特别是大规模开发建三江平原。垦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2128万亩,比1967年增加了42.8%,但是职工人数增加了一倍之多。这也对北大荒的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劳动力人均耕地水平明显下降,劳动生产率(如劳均粮食产量)更是下降,粮食商品率也是下降的。
刚刚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又因1969年3月爆发&珍宝岛事件&,它的基本职能就由&备荒为主、备战为辅&转向&备战为主、兼顾备荒&,组织体制由&农垦制&转变为&准军事制&。实际上,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在兵团内部已经迅速恢复了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它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与部分城镇或城市的大搞派性斗争、组织武斗、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形大为不同,但是领导干部体制及人力资本还是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专业化的农垦干部转变为非专业化的军事干部,由农垦管理转变为准军事管理。上述体制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
从粮食产量来看,1969年粮食产量进入低谷,只有23.5亿斤,到1973年更是下降到20.8亿斤,1974年才超过1967年的产量,达到45.9亿斤。粮食产出波动系数高达38.7%,创下了垦区历史最高纪录。从粮食单产来看,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下降,1973年粮食单产(119.9斤/亩)相当于同年全省平均水平(215.5斤/亩)的55.6%,甚至还低于1950年(122.3斤/亩),相当于1967年(231.6斤/亩)的52%。这一时期,单产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为负贡献(-25.47%)。从粮食商品率来看,由1968年的60.3%下降至1973年的24.7%。1972年全国粮食购销出现130多亿斤的大缺口,已经引起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极大忧虑,李先念明确提出&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人人需要,天天需要&,&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是十分危险的&。1973年10月,他对黑龙江省粮食局《关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粮食生产和预计交售情况》调查报告的批语尖锐地批评道:&这个兵团的生产情况,真有些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再不过问,恐怕明年要吃国家的粮食呢。&此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拥有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却不能为国家排忧解难,反而&要吃国家的粮食&,它遇到了历史的尴尬,也面临着历史的转折。
中央政府再次调整垦区的管理体制,从&军垦制&转变为&农垦制&。不过,面对这样大的兵团,还是采取了分几步走的做法:第一步是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生产建设兵团交由黑龙江省委领导;第二步是1975年初,邓小平传达了毛泽东&军队要整顿&的指示,同年7月,他开始着手解决整个军队&肿&的问题。受这一重大决策的影响,加之生产建设兵团未能发挥提供国家商品粮的职能,同年10月,黑龙江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根据中央精神,正式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建议撤销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各师的领导机构,与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合并,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和地区国营农场管理局。同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第三步是1976年2月正式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当时,国营农场总局下辖11个管理局、153个农(牧)场,人口189万,职工86.5万,拥有土地总面积14959万亩,耕地29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2.3%。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耕地面积,当时的垦区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垦区之一,仍具有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不过,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在特定的国际环境、国内背景下,频繁地、剧烈地变动体制都会直接影响农垦事业的发展。但是,它作为&军垦制&所提供和发挥的国家安全的历史性作用还是铭记在&北大荒之路&的历史上。从此之后,垦区逐渐成为真正的&农垦制&,它所承担的国家安全职能基本退出,主要担负提供国家商品粮的粮食安全职能,再次成为国家商品粮的&北大仓&。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探索时期(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第二个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特别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家庭联产承包制激发了数亿农民的个人生产积极性,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高增长。但是,垦区并没有相应地进入高增长时期,仍处在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艰难的改革过程中。
对垦区而言,农业资源极其丰富,人均耕地资源、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居全国首位,加之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与全国农村地区大为不同,也与本省的农村地区不同。到底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更适合于垦情,更能有效克服原有体制的弊端?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更能发挥和集成垦区的各种优势?这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明确的方向,新体制创建过程极其艰难。
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前进农场视察工作,作了关于富国富民、一统天下、自负盈亏、勤劳致富的指示,还提出了办好家庭农场的改革设想。这还需要垦区的同志找到&过河&的&桥&或&船&,使改革不仅可能而且更加符合垦区的特点。为此,1985年2月,总局下达《关于国营农场办好职工家庭农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垦区开始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但是先后曾经历了几次重大反复。直到1995年&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在全垦区全面推行,没有再&翻烧饼&。
这一体制模式可以视为创新模式,它根本不同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营农场全面私有化、农场自行解体的改革模式,而是根据垦区的实际情况探索、试错并创新了&大农场套家庭农场&、&大集团套大农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充分体现了集中与分散、集权与分权,使大农场积极性和小农场积极性之间的平衡紧密结合。这既不同于美国的家庭农场模式,也不同于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北大荒模式&,即调动不同主体积极性的、基于激励相容机制的&统分模式&。此后,这一模式趋于稳定,形成&北大荒优势&,为后来垦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制度红利&。
不过这一时期,垦区粮食总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在3.34%,略高于年期间的3.22%。一是粮食增长波动非常大,波动系数达到324%。二是粮食播种面积低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74%。但是粮食商品率还是不断提高的,到1995年突破了70%。三是粮食生产主要靠单产提高,而粮食单产增长相对有限。1995年,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粮豆总产为104亿斤),上了第一个大台阶,也意味着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第五阶段:经济起飞、迈上两个大台阶时期(年)。
这一时期垦区先是迈上第二个大台阶,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在加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5%,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长率(为1.97%),仅用了十年时间,粮食总产就由1995年的100亿斤上升为2005年的200亿斤。其中提高单产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82.7%,而播种面积贡献率并不高,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47%。
垦区粮食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也带动了整个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及时向北京提供粮食,成为抓得住、调得动、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国家&直属粮仓&。
而后垦区又迈上第三个大台阶,2005年之后,仅用了4年时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200亿斤上升至2009年的300亿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2%,其中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度占52.33%,提高单产的作用占47.67%。从全国来看,几乎很少有像垦区这样靠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共同提高粮食总产量的,绝大多数都是&一条腿&即靠单产提高,甚至还要补上因播种面积下降的副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垦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了第三个大台阶。
垦区粮食商品率不断提高,连续上了三个台阶:1995年突破了70%;1997年突破了80%;2007年又突破了90%;2009年达到92.5%,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商品率最高的。此外,垦区户均经营土地200亩,相当于荷兰的水平;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由1985年的6.6吨增加到2009年的35.4吨,增长了4倍多,已经高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人均产量28吨的水平。上述指标都反映了垦区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也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无论是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代装备能力,还是现代企业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垦区都堪称中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企业集团。垦区资产总额到2010年接近100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400亿元,垦区企业累计实现利润达到64亿元、上缴税金44.6亿元,家庭农场累计实现利润451亿元。到2010年,垦区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8.1%。北大荒集团已成为全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的第79名。如果按世界同行业前10名评价的话,北大荒集团不仅是中国现代农业企业的&航空母舰&,还是真正的世界级现代农业企业。
这一时期也是垦区率先在全国、全省农村地区进入城镇化的加速时期。&十一五&时期,建设房屋面积达到1850万平方米,是&十五&时期的4倍。到2009年,垦区城镇化率达到62%,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垦区城镇的现代化因素不断加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燃气普及率达到76.9%,道路硬化率达到40%,集中供热率达到36%,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0%。最重要的是,垦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低成本、增长复垦土地的城镇化新路。2009年,全垦区复垦面积5.919万亩,大大超过新区建成面积,前者与后者之比可能在20:1,这是全国范围内少有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垦区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外溢性和比邻效应,直接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间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垦区农机跨区作业63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1%,向地方推广五大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模式1936万亩,推广良种面积2800万亩,为农民开展农业保险作物面积3422万亩,每年免费培训农民都超过10万人次;龙头企业拉动农村种植基地4760万亩,有70万户农民纳入场县共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这表明,垦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带动和加速了黑龙江省内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
可以认为,1995年以来是垦区进入经济起飞时期,也是第二个黄金发展期。重要的标志就是粮食总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保持高增长,其中从2004年以后,已经摆脱了增长、下降、再增长、再下降的&靠天吃饭&的增长路径,实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为提高,持续增长,未出现负增长,经济波动系数降至24%。这为垦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总之,60多年来北大荒发展之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更不是一条轻易所能够达到目的的大道,它也经历过多次的成功与挫折、顺利与曲折,但是在&北大荒精神&的作用下,北大荒人开拓出了独具特色的&北大荒之路&。它是世界性农业现代化的后来者,比美国开发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晚了100年,比前苏联开发乌克兰黑土地晚了20~30年;在前苏联的援助和帮助下,在北大荒拓荒黑土地,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开拓者;改革开放时期,北大荒创新了&大农场套家庭农场&、&大集团套大农场&体制,又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追赶者;到了今天,北大荒已经成为世界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达到了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最强、现代农业科技集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最具特色、现代农业田间管理最优,创造了世界性的寒地低温大面积、大规模、高产、稳产优质水稻的奇迹。
水稻是世界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据统计,水稻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1%,而为全球提供的热量(卡路里)约占21%。特别是处在湿润多雨的温带、亚热带、热带的亚洲,历来被称为&水稻国&,水稻为该地区提供约32%的卡路里,有的国家则高达70%。
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优质水稻主产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大荒以徐一戎为首的科技团队引进消化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并集成创新了寒地低温地区以&叶龄诊断&为核心的水稻&三化&栽培模式,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的全过程机械化操作、工厂化管理、精准化控制,使旱作区成为水稻种植区。1991年垦区水稻播种面积突破100万亩,到2009年突破了1600万亩,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总量的3.69%,此外这一技术还外溢并带动了黑龙江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万亩;垦区水稻单产由每亩535斤上升为每亩1132斤,增长了1倍之多,由低于全国平均数的29%上升为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29%,相当于2007年世界平均数(564斤/亩)的两倍,也高于位居世界第二位的澳大利亚水稻单产(1087斤/亩),是世界水稻生产的最高水平;垦区水稻产量由5.5亿斤提升到了185.5亿斤,相当于1991年的33.7倍,占全国水稻生产总量的4.75%,占全省水稻产量的58.9%。垦区不仅创新了寒地低温地区种植水稻的科技创新奇迹,而且也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中惟一的大面积、高产、稳产的&水稻奇迹&,成为当今世界粮食综合产出水平的领先者,也为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北大荒之梦&()
伟大的中国需要伟大的梦想,伟大的中国企业也需要伟大的梦想。笔者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所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称之为&北大荒之梦&。第一步,实现跨越。到2012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一番;人均收入1.6万元,达到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80%以上,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城镇化;基本完成加工业战略布局,工业化率达40%左右,接近工业化初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400亿斤,基本实现全面积绿色种植和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农机跨区作业5000万亩,把全省一半以上的耕地纳入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场县共建进入新阶段。
第二步,奋力超越。到2020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再翻一番;人均收入4万元,超过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形成低碳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城镇化率超过90%,垦区整体上打造成最佳宜居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00亿斤,全面实现产品可追溯制度;产业体系全面建成,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垦区工业化率45%以上,北大荒集团成为世界级国际化农业企业集团;农垦产业与周边经济有机融合,在全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步,追求卓越。到2047年,也就是到垦区开发建设100年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城镇化率和经济结构达到现代化水平。北大荒集团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更加强劲;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模式。
对此,笔者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首先,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设想在北大荒的伟大实践。1987年邓小平提出这一设想时,很多人都很难相信中国是否能够实现这一设想。当时邓小平回答外国记者提问能不能实现第三步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的目标,他坦率地回答,是比较困难,但是后人比我们要聪明。他相信人民,相信后人,相信未来。现在看来,人均GDP4000美元的目标也不需要到2020年就能提前实现。胡锦涛同志明确地将垦区定位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要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高垦区农业现代化装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生产能力。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垦区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特别是提出了到2047年垦区百年时建成世界一流农业企业集团。我们知道,任何一届领导班子任期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超过他们的任期。北大荒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为后来人提出前瞻性、战略性、宏大的发展目标。同样,我们也相信北大荒人民、北大荒后人是可以实现&北大荒梦想&的。
其次,&北大荒梦想&不仅是战略梦想,更重要的是分步实施的战略构想。这如同邓小平所提出的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每隔十年走一步,这就把伟大的理想主义与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相结合,从而解决了不断实现每个阶段&北大荒梦想&这个&过河&所需要的&桥&和&船&的问题。现在看来,垦区的&第一步走&设想十分务实,也十分清楚,也可以提前实现;垦区的&第二步走&设想的目标既宏大又现实,所谓宏大就是首次提出了要&成为世界级国际化农业企业集团&的追赶目标,所谓现实就是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例如&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世界级国际化农业企业集团&。
北大荒提出的建成世界级国际化农业企业集团目标也是中国的目标。这一目标是指到2020年&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优势企业,其中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崛起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崛起,而中国企业崛起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进入世界500强。从《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数分布的变化来看,美国、西欧和日本的企业数不断下降,相反,中国特别是大陆企业迅速上升,形成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集体性崛起,到2010年已经达到34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将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与美国的相对差距迅速缩小。
从今后来看,还会出现第二轮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这就包括更多的中央企业和更多的地方企业。笔者非常希望北大荒集团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在这些500强企业中,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是工业企业和金融企业,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企业,而北大荒集团是最有可能进入500强的农业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也是黑龙江省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北大荒&就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绿色农业现代化&就是核心国际竞争力。除了世界500强企业之外,世界级企业还指同行业前10名,事实上北大荒集团已经是世界级农业和食品生产企业。
垦区未来的目标定位是:世界级绿色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它有三个含义和标志:首先它是农业现代化企业,是世界最先进农业科技、最有效农业管理、最发达农业机械化装备的集大成的现代企业集团;其次,它是世界级企业,如上述所述,既要进入世界同行业前10名,还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再有,它是绿色农业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它将创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农产品,提供安全的绿色食品,建立绿色产业链,成为世界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实现上述&北大荒之梦&的目标,核心是建立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镇体系三大体系。
绿色农业体系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包括&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此,垦区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大幅增加土壤碳汇,如2009年推广免耕技术3300万亩,占全部耕地的80.5%,秸秆还田2300万亩,占全部耕地的56.1%;大幅增加森林碳汇,如造林绿化30万亩;大力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用今后2~3年的时间,再建设大型沼气工程51处、秸秆气化项目20个、稻壳发电项目16个。在大力复垦耕地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
绿色产业体系是指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生产环保设备的有关产业,它们的产品称为绿色产品。为此,要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发展模式,通过&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废弃物相互利用&,打造一批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优化、节能环保、功能配套、技术领先、效益突出的生态工业园;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领域中实施废弃物产业延伸和耦合,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绿色城镇体系是指采用建筑科技和节能减排措施,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同步,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协调,自然生态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基础设施与社会设施配套,居住与环境协调,社区服务健全,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融合,公共政策与规划制定运用参与式方法的管理体系。因此,要建设城镇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镇集中供暖和城镇污水达标排放;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积极推行建筑节能,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营造以低碳经济为主流的社会环境,加快对各级办公大楼进行低碳化运行改造,更换节能灯、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推广电子政务、控制夜间照明和空调使用;建设各具特色、各具风格,最新、最美、最绿的宜居城镇和旅游名镇。
此外,垦区还要实现国家目标,确保&三大安全&。作为中国最大的垦区,北大荒需要承担和确保三大国家非传统安全职能:一是粮食安全,即继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二是食品安全,建立全垦区质量安全体系、出口基地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色安全食品产业基地;三是生态安全,保护绿色生态空间,这包括森林、草场、湿地和水面面积,保护水源,尽量维系地下水源供需平衡,提高利用江河、降雨等地表水比例等。
六、&北大荒&的优势
实现上述目标有哪些优势呢?我们又如何充分利用优势?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七方面优势:
(一)农业资源优势
黑龙江垦区现有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8145万亩),拥有4000多万亩耕地(相当于海南省的1.65倍),此外还有大量的林地、湿地、水面等;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腐殖质多达4%~10%,是普通红土壤、黄土壤的几倍甚至10倍,营养元素富集;雨热同季,水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好;温差大,作物营养成分积累多而消耗少,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良好条件;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大,是高农业劳均产粮和高劳均生产率的基础条件。&&&&&&&&&&&&&&&&&&&&&&&&&&
从全国各地国有或非国有农业企业看,垦区是中国最大的&地主&;从世界各国农业企业看,垦区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主&,这就为垦区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企业集团奠定了土地要素基础,也形成了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特有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优势
垦区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她极其丰富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优势。从人才指标看,有9万多名农业科技人员,近万名农业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是全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最大队伍。从教育指标看,目前垦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员所占比率为60%,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这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的全国特大城市相当。从健康指标看,垦区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6岁,儿童&五苗&计划免疫接种覆盖率为99%以上,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100%,是全国健康指标最高的地区。从就业与社会保障指标来看,登记失业率为2.8%,明显低于全国4.3%的水平,也反映了垦区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无论是医疗保险还是社会养老保险,都实现了全覆盖。因此,农业现代化首先是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现代化,其本质就是使他们的人力资本不断地提高。这就使垦区建立了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劳动大军、生力军。此外,随着垦区的迅速发展和规模扩大,还将越来越多地吸引本省乃至全国的各类专门人才。
(三)政治优势
垦区的政治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的决策能力。垦区领导团队既是全国农业领域带头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工程师&,也是制定垦区发展蓝图的&设计师&;二是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垦区各级管理层有很强的执行力,这是使梦想变为现实、蓝图变为成果的根本能力;三是党的组织优势。垦区党组织建立在基层和社区,从而保证了各级的执行力,也不断强化和完善了农业组织化优势;四是政治动员能力。垦区健全了行政管理体系,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全面兴办家庭农场,承包国有土地的职工既有经营自主权和生产积极性,又能按规定实施标准化作业。
(四)农业组织化优势
我国农业生产碰到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无数的农户与日益统一、激烈竞争的全国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既要应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还要应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垦区最特别的优势就是她的农业组织化优势,首先,&大农场套家庭农场&形成了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其次,&大集团套大农场&形成了高度专业化、超大规模化的现代大农业生产体系;再有,建立了工业、服务业企业集团,形成了生产销售纵向一体化、覆盖全国食品市场的最大农业现代化企业集团。上述组织化优势大大地降低了农业发展的内部市场成本、管理成本,例如可以在全国率先全系统实现食品追踪回溯制度。
(五)科技创新优势
垦区的科技竞争优势之一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农业综合科技试验示范区,也是全国北方寒地水稻研发中心;优势之二是充分地利用、配置全国的农业科技力量,充分集成和利用全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例如已经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北京和哈尔滨等地建立了R&D中心;科技优势之三是具有很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3%(2010年全国为50%),粮食作物良种化率达到100%(2010年全国为95%),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6%以上(2010年全国为43%),垦区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已达到35.4吨,上述指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水平。
(六)北大荒精神优势
文化是灵魂、文化是凝聚力、文化是历史传家宝。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独特的红色文化、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于一体的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血汗和生命培育和锤炼的一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北大荒人将茫茫荒野建设成了举世瞩目的&战略大粮仓&;北大荒精神像&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垦区人民不断开创世界级绿色现代化农业事业的不竭动力;北大荒人追求和践行&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和发展北大荒精神的内涵,不断发扬和彰显北大荒精神。
(七)消费市场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和食品消费量最大的市场。垦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中国市场&是垦区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畜产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最大优势。随着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成为21世纪主流市场,中国也会成为绿色食品的最大消费国、生产国和出口国。垦区已经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绿色、有机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米、面、油、乳等主导生产产业,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并将引领全国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地理分布,使集团的规模效应、区位优势得到发挥,从而产生正的外部性溢出,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垦区已经具备了向世界500强企业进军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具有比以往更多的各类发展优势。只要做出正确决策,强化执行力,加快内部资源整合,开展外部扩张兼并,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就能扩大北大荒集团规模及效益。无论是&第一步走&的目标,还是&第二步走&的目标,都会如期甚至提前实现,进而为实现&第三步走&的目标奠定基础。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只有北大荒人才是创造北大荒历史的真正动力。
七、总结与结论:继续开创&北大荒之路&
什么是&北大荒之路&呢?它是一条开拓的新路,也是一条不断探索的创新之路,还是世界性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从落伍者到追赶者,再到领先者的跨越式发展之路。那么,&北大荒之路&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简言之,这就是北大荒品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绿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第一,绿色农业现代化之路。从传统农业到转型农业,再到现代化农业和城镇化农业,体现在高土地生产率、高劳动生产率、高机械化率、高科技进步率和高粮食商品率,集世界之大成,最新的农业技术、最先进的农机装备、最成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最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最大规模的从粮食到餐桌的农业食品产业链及最安全的绿色食品监测、验证和追溯体系,世界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凡是世界有的,北大荒都有;世界没有的,北大荒能够独创。
第二,社会主义之路。不断强调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高效经营中国最大的国有土地,保障国有资产增值,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要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增长速度,不断实现追赶缩小差距并实现超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各种民生问题,破解各类发展难题,让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中国特色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制度,发挥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传承和彰显中国文化精神,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长达二三百年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也不同于俄罗斯等国家幅员辽阔、农业资源极为富饶的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农业发展之路,也不同于日本等东亚温带、热带等水稻国的现代农业之路。
第四,北大荒品牌之路。继续发挥北大荒风格,扩大北大荒的外部性,弘扬北大荒的文化之魂,坚持北大荒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北大荒人的力量,打造北大荒的品牌,珍惜北大荒的声誉,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北大荒企业集团。
&北大荒之路&是北大荒几代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断开拓之路,不断探索之路,不断学习之路,不断前进创新之路,又是一步步靠自己走出来的新路。它曾有过辉煌,也有过曲折;曾有过幸福,也有过痛苦;深一脚,浅一脚;有时向前,有时向后;有时向左,有时向右,但毕竟是自己走出来的属于北大荒的路。&北大荒之路&已经迈上了经济起飞之路,将走向更具自信心、更具创造力、更具雄心壮志、更具发展前景的广阔之路。
(作者:胡鞍钢 | 编辑:查哈阳农场宣传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C)
黑龙江.查哈阳农场
主办单位:查哈阳农场宣传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通农场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