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有几个机场维尔族中国人

澳洲为何要建中国版“迪士尼”? ■ 建设预想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中国城门:将按照1:1的比例完全复制北京故宫的八个城门。
唐宋书院:按唐宋时期建筑风格建造,里面主要展示中国的“文房四宝”,将定期举办艺术、绘画及书法作品展。
熊猫天地:主题儿童游乐园,并没有真正的熊猫。 怀王剧院:打出了“与悉尼歌剧院齐名”的口号。
江南水乡:建在模拟的运河之上,是餐厅、酒吧、旅馆所在地。
皇家别墅:则将由一个俱乐部以及一个仿皇家行宫建筑组成,同时将会进驻中国各省市的旅游部门以及其他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
感恩寺庙建设效果图。
全球最大的旅游评论网站tripadvisor近日公布最新一期南太平洋地区10大娱乐与海洋主题公园“用户选择奖”名单,澳洲有9座主题公园进入前十名,由此可见澳洲人民对主题公园的热爱。如今,澳洲人计划建造一座中国风情主题公园,一个可以在澳洲就能领略中华文化的中国版“迪士尼”。
投资5亿澳元的澳洲中式地标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日前,新南威尔士州怀恩市计划投资5亿澳元在瓦纳维尔开发的中国主题公园的第一期计划已经公布。该主题公园暂定名为“chappypiechinatime(中国欢乐时光)”,有望在2016年初开动首期工程。
报道称,怀恩市希望这座公园建成后成为堪与澳大利亚地标悉尼歌剧院及海港大桥相媲美的旅游胜地。
据怀恩市市长道格·伊顿介绍,目前,中国主题园计划包括中国城门、江南水乡、唐宋书院、熊猫天地、感恩寺庙、皇家别墅和怀王剧场等主题部分。
“它会成为一块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磁石,位居新南威尔士最热门的景点前列,影响力遍及中央海岸乃至悉尼以外的地区。”道格·伊顿对这一项目寄予厚望。
“让澳洲华侨过年有个聚会场所”
该项目由澳中基金会成立的澳大利亚中国主题公园有限公司负责,项目首席牵头人——澳大利亚中国主题公园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钟亚章向记者介绍,中国主题公园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延伸,它集建造、艺术、美食等内容为一体,与孔子学院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个让游客在娱乐中慢慢地接受中国文化的新模式。就如随着迪士尼的开设,美国思想和文化潜移默化地走到中国人的面前。
钟亚章还介绍说,中国主题公园主要客户将是澳洲当地人,也是澳洲华人逢年过节可以聚会的选择场所之一。先让澳洲当地人通过公园对中华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引发他们到文化之根——中国大陆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目前,澳洲华侨数量逐年增多,除唐人街外需要有一个加强华人团结的活动场所,逢年过节也需要有一个聚会的场地。”钟亚章说:“我们正在调研前往澳洲的中国短期旅游游客对澳洲移植的中国文化是否感兴趣。
“未收取任何中国大陆投资移民款项” 钟亚章介绍说,公园的第一期工程是感恩寺的建造,为此公园董事会拜访过包括静安寺在内的多所寺庙。
由于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澳洲当地建筑公司打造中国神韵的建筑群,会有一定的意识上的差异,钟亚章更倾向于邀请中国大陆具备资质的建筑商来建造主体公园。据钟亚章介绍,完成过无锡梵宫、静安寺改造、上海迪士尼等项目的上海建工是最佳人选,目前公园与包括上海建工的建设方积极洽谈工程前期事宜,力争第一期工程能在明年开工。
此前有报道称,中国主题公园项目将向澳洲投资移民进行融资。对此钟亚章表示,这一移民计划还在深入酝酿、稳步推进中,尚未实质启动移民计划,也没有收取任何中国大陆投资移民款项,但将适时予以推出。“公园的资金筹集来自于股东出资、海内外募集资金、移民投资款、佛教人士捐款、澳洲政府补贴等途径。”
据钟亚章介绍,目前公园最大的难处是如何吸纳到更多的专业人才来运营、管理、投资这个项目。“我们希望所有参与者,能达成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商业化操作为手段的共识,否则,就不能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初衷。我们坚信,与美国迪斯尼类似的中国主题公园将会获得西方人的青睐。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坚持传播文化,才能获取市场回报。”
法国“红楼”从放“古董”到变成古董
地理位置:法国巴黎富人区蒙梭公园附近的一座赭红色的中式楼房,这是巴黎城内极少出现与城市整体风格不一致的建筑。
建造者:红楼的建造者卢芹斋,是19世纪末来到法国的中国人。最初的使命是装载中国古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本身已成为进入巴黎文化遗产之列的古董。
■海外那些“中国风”建筑 瑞典“中国宫”国王为爱而建 地理位置: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皇后岛上。
建造者:由于王后乌尔利卡非常喜爱中国文化,1753年,当时的国王腓特烈一世就在离王宫不远的地方专门为她修建了中国式楼阁。
南加州“流芳园”建在美国的苏州园林 地理位置:这座园林建在亨廷顿图书馆、艺术收藏馆和植物园的12英亩土地上。
建造者:大部分由中国人设计和建造,其中包括50名石匠、木匠以及其他来自中国的工匠。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收废品的竟然收到东风15导弹残骸
光明网版权所有华人辛酸移民史:白色澳洲的黄种人
在经济不景气或者陷入衰退的时候,澳大利亚的移民问题就又浮出政治的水面。近日,移民政策反对派发言人斯通博士说:“目前,众多迹象显示就业市场已经不景气,陆克文政府必须停止犹豫不决,尽快收紧移民政策。”这种论调与种族主义者汉森10多年前鼓吹的“一个国家”的言论一脉相承。所谓一个国家是主张澳大利亚应该只属于白色皮肤的人,原先就住在澳洲的黑皮肤原住民应该隔离,而如洪水般涌进的黄皮肤亚洲移民应该全赶回自己的国家去!害怕多元文化,实行种族歧视在澳大利亚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淘金潮时代的中国移民经历了种种磨难才在澳洲扎下了根。
华人所采取的谋生方式十分相似,他们主要集中在工业、商业和初级产品生产等领域。多数华人种植蔬菜,菜农本身也是小贩,在清晨5点挑菜到市场,在城市里走街串巷叫卖新鲜蔬菜的华人也很常见。
华人零售店开始营业可以追溯到淘金热,开始主要经营中国货物,大米、丝绸、茶叶、瓷器和生姜等。20世纪前20年中,新南威尔士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牛油、面粉、皮草、金条、铅、煤和木材。出口贸易一半控制在华人手里。1906年,新南威尔士水果交易所主席断言:香蕉贸易已经从英国人手里转到华人手中。同样的警告不时出现在报纸上。到1921年为止悉尼的许多老牌华人水果商行,永生、泰生、永安都经营香蕉。在墨尔本,添杨、雷鹏和荣享是著名的香蕉和西红柿经销商。华商兴旺发达的例证之一是1917年成立了拥有实际资本10.8万镑的中澳船行,悉尼和墨尔本的华人零售店、食品杂货铺和进出口贸易行都对船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大多数华人移民与他们的家乡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感情联系。在20世纪前20年中,许多澳大利亚华人的企业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开办起来。这些企业包括制造厂、银行、轮船公司、保险公司以及百货公司。在所有投资和投机事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要由新南威尔士华人经营的百货公司,在悉尼的白人公司的帮助下建立,华人创办了三家大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和新安,随后这个商业帝国扩展到远东。过去上海最大的百货公司就是这三家开办的。
华人的成功不可避免的引来白人的不满,澳大利亚作家玛丽·贡特(年)在《一个女人在中国》里回忆早年在澳洲的生活经历时说:“我曾多次看到不幸的中国人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到我父亲家来寻求保护。那些我们称之为流氓的街头恶棍不问情由,任何人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仅仅因为他是中国人就往他身上扔石头。”
白人对华人的歧视还源于经济竞争。以家具制造为例,19世纪80年代经济繁荣期间,华人靠制作廉价和低档家具谋生,主要制作椅子,货架、脸盆、碗橱和桌子。本土欧洲工匠则垄断了价格高昂的家具。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竞争和利益冲突。但是在经济不景气期间,欧洲人也不得不制造低档产品时,他们发现华人已经占领了这个行业。欧洲工匠开始鼓动政府当局,禁止华工移民。他们要求限制华工的劳动时间,并在产品上标明是由白人还是华人制作的,鼓励白人购买白人的商品。面对澳洲同行的打压,新南威尔士的华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成立了社团,筹措经费游说议员,并聘请律师。1913年新南威尔士中华商务总会诞生。
“白澳政策”反而使华人移民变得更团结,更有民族意识。1901年只有少数华人反对移民法,1905年新南威尔士已经召开了州际性质的华人大会商讨共同面对的问题。会议讨论5类华人(商人、官员、传教士、学生和旅游者)入境问题,并为设立中国总领事馆而努力。
劳工阶层的华人占绝大多数,商人少一般都很富裕,并在华人的政治、社会和商业生活上起领导作用,梅光达便是华人中杰出的领导之一。梅光达1850年生于台山市端芬镇山底村龙腾里,9岁时随叔父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阿拉顿金矿“淘金”。他先是在白人的杂货店里做杂工。因聪明伶俐,被白人金矿主收为养子。1871年,梅光达加入了澳大利亚国籍。1877年养父病逝后继承了养父的产业。之后迁居悉尼,从事商贸活动,专营中国茶叶、丝绸及饮食,很快成为名倾悉尼的华人大富商。1887年5月至8月,清廷派总兵王荣和以及候补知府余隽率团,以调查华民商务的名义,到达悉尼、墨尔本等澳洲华侨较集中的地区了解侨情。王、余抵达悉尼时,梅光达亲自率领华侨代表设宴盛情接待。梅光达向王、余二人反映了澳当局歧视和迫害华人的情况,转达了侨胞的两点要求,并请转禀清政府:一是要求在华人较多的地区设置领事馆,切实保护侨胞;二是经常派军舰来澳访问,宣扬国威。王、余返国后向张之洞作了汇报,建议在悉尼设立中国总领事馆。1909年中国领事馆在墨尔本建立。1912年中国领事馆与澳大利亚政府就5类华人入境问题达成协议。
大多数华人移民都想最终能返回故里,由于语言的障碍,生活方式的差异,移民法的限制以及华人希望回国的愿望,最终导致澳大利亚华人社区被同化的很慢。同化虽然缓慢,但却是稳步前进,有些华人剪掉辫子,换掉民族服装,穿上尖头皮鞋,系领带,戴西式帽子。1911年以后,新南威尔士的华人大多是这种澳式打扮。另一种适应方式是华人信奉基督教,这与华人牧师的努力分不开,这种改变也更容易让当地白人接受。信奉基督教后,便采用基督教名,1921年后很多华人采用基督教名。
最近几十年来,历史学家为了去除种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尽量还原历史的本色,做了大量田野调查工作,经过两三代学者的努力,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澳大利亚华裔的个人口述史和家族生活回忆录(这些口述中华人都用了教名)。因为澳洲的中国人大多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北部,自然这里也就成为了历史学家关注的焦点。
一开始华人移民在金矿区开拓了很多定居点,建立社区。1901年后,金矿的华人社区纷纷解体,悉尼和墨尔本则继续兴旺发达。在墨尔本全州有7349人,其中华人有2200人,聚居在以小伯克街为中心的唐人街。在唐人街中主要是些满足华人需要的进出口商行、水果店、家具制造厂、洗衣铺、食品杂货铺、蔬菜水果店、餐饮店、鸦片烟馆和赌场。
南部高原区的很多商铺都位于很小的社区,其中最大的镇子人口不超过5000人,但是中国人确实与众不同,他们忍受着白人的歧视和嘲笑,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卖的东西无所不包,顾客群也渐渐扩大到当地非华人居民和当地出生的华人。口述史和采访记录中有很多对这些当时店铺的描述。
1915年进入洪源百货公司工作的比阿特丽斯还清晰记得店铺的陈设布局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她说:“衣物摆放在长条形的柜台上,鞋子、男式长裤、羊毛开衫、衣服料子杂七杂八得堆在一起,柜台的末端是女式内衣和裙子,柜台上已经没有什么空隙留给帽子了。但是我们店里的帽子太多了,现在哪也没有那么多帽子了。柜台后面的架子上是袜子等零碎东西。钱柜占据店铺的中心。柜台的对面是食品、蔬菜和水果。我们还卖少量家具,不过在另一间屋子里,那里还有五金。”
盖特总是回想他父亲的店铺,20世纪30年代这个商铺在昔日繁荣的锡矿小镇埃玛维尔(Emmaville)开张营业。他说:“我记得幼年时经常在店铺里进进出出,我记得那是两扇门,推开门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梁上挂满商品,我们把单车和浴盆都挂起来卖。我们卖得东西太多了,甚至枪也卖,也卖马蹄铁和马蹄铁钉,还有布料和针头线脑。铺子还有食品区,同时也卖厨房用具。”
贝西的父亲也在埃玛维尔有个铺子,在她的记忆里这个小小的商铺仿佛世外桃源,与20世纪末期的商店相比,那里有着难得的亲和气氛。她说:“在那时候,人们之间亲密诚实,相互之间无所不谈,没有心机和秘密。我们店里时常放着几把椅子,人们在那坐着谈天说地,现在这样的情形再也看不到了。”
华人店主和中国雇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确实与当地人不同,通过悉尼、香港和家乡台山的人际网络(这条人脉网也是他们的商贸网),店主们把亲戚接到新南威尔士。从去国离家的游子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开始,这些位于异乡的商铺就是他们的海外避风港,在这里他们得到照顾,得以熟悉异国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是他们走向独立发展的缓冲区。
店铺中的日常工作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商业和雇佣惯例之上的,店里给刚到澳洲的中国青年或者澳洲出生的华人提供工作和食宿,这些商铺建立在中国家长制和中国式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伊斯特·宋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因弗瑞尔镇的中国商铺做工,他回忆说:“我的工钱是25先令,从始到终我与另外7个中国人住在一间小屋里,另有5个人住在楼上。我们的日程是这样的:7:30的时候厨师敲钟,大家下楼吃饭。我们吃中式早餐吃米粥和中国食品。吃完饭就去店里干活,切切肉等类似的活,一直干到店里开门营业。中午的时候钟声又会响起,所有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去吃饭,午餐一般是英式的。到18点的时候晚饭就准备好了,这次是中餐。一个星期中总有两三个晚上我们要再回到店里干活,做把食糖装袋等类似的工作,一直干到21点左右。”
在格伦因斯镇的光兴商行,老板帕西·杨把一些他认为有劝诫意味的格言,装裱后挂在墙上,比如,如果你现在贫穷也不要怨天尤人,贫穷是因为懒惰。努力工作,不要抱怨困难。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哈维 ·杨总是回忆起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的生活,他想起那些用来化开蜂蜜的沸水,那些棚屋、马厩,那一缸缸堆满小麦、岩盐、草料的大缸。他还记得:“铺子后来是一小块菜地,鸭子和鸡时常在菜畦间溜达,它们总有一天会变成一盘菜。店里有几个厨师,他们常在后院做面条,新鲜的面条。”
哈维的姐妹还记得中国厨师和其他雇员的食宿状况,她们还记得某些人记得他们住在哪:“乔治·吴和吉米住在楼上,他们的房间正对着塔特萨尔旅馆,厨师也住在哪,还有个厨师住在靠近厨房的小房间里。铺子后面有个独立的小屋,现在早就被推倒了,那里就是厨房,也是店员们吃饭的地方。”
琳娜·唐也还记得她童年时代的厨师:“我记得小时候有三四个厨师,其中一个光头、块头很大像个巨人,能吃一大碗米饭,名叫乔治·雷的厨师留着长趾甲,我还能想起他在晚上用木棒捣米。”
[滴答红人馆]
澳洲留学移...
Nina.伍明秋
澳洲留学移...
澳洲留学移...
美加留学投...
美国EB-5投...
论坛强推帖
Pekwachnamaykoskwaskwaypinwanik 湖,加拿大官方承认的...
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滴答移民扫描下载客户端2009年还出演了悬疑题材的电视电影《梦想生活》和恐怖片《夺命之爱》。
《梦想生活》
《夺命之爱》
                     6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用户名   密码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有几个机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