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重点课题成果形式方法介绍

九江市庐山区语文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现代文导读导写探究”课题研究实验结题报告
上传: 欧阳正平 &&&&更新时间: 16:45:01
&&&&&&&&&&&&&&&&&&&&&&&现代文导读导写探究&课题研究实验结题报告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第二中学&&&& 欧阳正平
一、实验背景及意义
&&&&&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纪,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是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为孩子终身享用奠定基础。在教学方面首先表现树立以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其次,建立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
&&& 对我学校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市郊,他们接受的大多是传统教育。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小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成为演出&教案剧&的&舞台&,学生是&配角&、&观众& 、&听众&。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教师如何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只有走科研之路,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试图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
&&&&& 总之,提出&现代文导读导写探究&的课题研究,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逐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压抑学生个性的现象,形成一种宽松、愉悦、快乐的课堂求知氛围,这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将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1、课题含义
&&&&& 现代文导读导写探究的学习,简言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参与、相互合作并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一定过程中激发和陪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通过自主、合作制定并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所谓探究,就是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拉尔夫泰拉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 2、理论依据
& &&(1)认知学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必须是由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景下,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源而完成的,即&自主学习&。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意义构建的协助者,为学生提供或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景。本课题研究,就是要教师将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思考,去主动构建知识。
&&&&&&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也提出&探究学习&的理论,注重儿童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强调中只把教材作为探究过程显示出来,也把学生探究材料作为过程显示出来。
(2)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 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人惟有凭借解决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方法,这种实践愈积累,就愈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能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另一位代表任务赞科夫明确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他在《和教师谈话》一书中强调,&如果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他们独立地探索问题的答案,鼓励和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志向。&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师目标:
a、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深化对学生学习心理、学法的指导,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b、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教学能力,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和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学生共同成长。&
(2)学生目标:
&&  a、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策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与学习、互相帮助,善于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 &b、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有效的学习。
&&  c、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发展,减轻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意志毅力。
2、课题研究的内容:
&&&&& 结合课堂教学,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扩展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通过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加强有效指导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 总体属于教育行为研究。具体方法灵活多样,如调查方法、文献法、实验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研究步骤
&&& 此项课题准备两年完成,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填表审报课题,审批立项后开始实验。
二、课题的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1、课题研究的启动、探索(2008年1月&&2008年4月)
①研究近年国内各地课题研究状况,搜集各种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信息。
②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探讨课题方案和计划,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工作。
③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实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下阶段实验建议与方案。
2、课题研究提高,发展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
①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定期安排课题组成员公开展示课。
②认真备课,课题组经常性进行集体探讨。
③不断积累经验,写出相关论文和报告,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3、课题后期深入完善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①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典型课例。
②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作好阶段性总结。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0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纳材料,综合研究分析,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
五、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前的准备
1、精心挑选骨干老师,组建研究小组
&&&&& 课题选定以后,我们立即成立研究小组。研究人员的确定采取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愿&即要有研究热情和信心,有不怕吃苦的思想;&推荐&则要考虑到有一定的研究实力和水平。经两方面的结合,很快组成研究小组,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
2、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
(1)研究组织确立以后,为了提高大家的研究水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走进新课程》等书籍里的文章,通过学习促使参与研究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经验得以升华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在积极的活动中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能量。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尽可能为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和可能,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多学习和多领会外面有的经验,并有重点的为已所用。语文课题组只要一有机会都要组织外出听课活动。
&(二)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提高研究水平。
&&&& 首先,把课题研究与课改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教师是学校的最大资本,是搞好教科研的关键性因素,是教科研最丰富、最有潜力和创造力的资源。我校所进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导学研究这项课题,包括了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方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就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操作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做好课前教案的研究分析工作,每节研究课上课之前,组织和此课题相关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拿出可行的方案,课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评价,促使教师在个人反省和集体反省的过程中,发现个人以及他人的优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 实验初期,没有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1)学生的交流更喜欢指向老师,交流时缺乏生与生直接交流的空间。(2)平时表现欲强、学习优秀的同学,唱起了独角戏;学习中等的学生喜附和、随大流;性格内向者、学困生充当观众和听众;甚至有个别成员游离于小组之外,做起了别的事。(3)在思考时,小组内的成员还是单兵作战,各说各的,不善于从其他组员的答案中受到启发,思维体现出无序、重复。(4)课堂上出现了表面热闹、预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难以有效调控课堂等现象。
&&&&& 在后来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典型课例,总结以往的经验,强调教师的反思,重视导学策略研究,力求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服务,初步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因素很多,教师的情感就是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紧张焦虑程度,智力的活跃程度及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等。教师是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教师的热情、乐观、振奋等情感因素是对课堂的心理气氛起直接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激发其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变得聪慧而活跃;反之,则会压抑其潜能和创造性,使其变得窒息而迟钝,因此,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整个过程。
2、中学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达到自主发展,自我管理,为更好的配合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孩子们的自主精神,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与探索:
(1)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学生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 a、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 b、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 c、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d、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注重自我评价,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 (2)发挥学科特点,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机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们教师们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参与,自主发展当作每单元、每课时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学会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尝到学中有乐的成功感。辛沧粟教师在实验研究中大胆改革尝识,他独创的&阅读欣赏课&、&每日一诗&、&课前三分钟演讲&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欧阳正平老师组织的&校报记者团&、&白鹿文学社&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3)发挥学生的优势,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环节。
课前,教师经过精心构思,和班里的学生进行商讨,活动安排交由科代表和学生们自己设计、安排。如&班级新闻&、&成语故事&、&课前演讲&等等都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开发了潜能,增强了参与意识,培养了积累知识,搜集信息的好习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统一
&&&&&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对于教师来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我们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做教材的奴隶,做教材的主人:既遵循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在教学中,在掌握教材精神的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教材,选择好的教法,以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实际情况。中学语文教育正步入一个变革时期,我们教师必须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都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我们具体是这样做的:
a、要想真正做到教学统一,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b、要想真正做到教学统一,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主讲者&调运为&组织者&。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把话筒交给学生,当好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教学行为从&复制者&调运为&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知识能力等因素,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总之,在实验研究和摸索过程中,总结教师们的探索,达成共识: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②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学,教给学生一把开启宝库的钥匙。③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借助学生的力量整合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发展。④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⑤俯下身来与学生牵手,平视学生,做到教学相长。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 教师方面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两年来,课题组老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公开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定期上研究课,并及时组织大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组成员实现了从&教师&到&导师& ;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从&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日渐娴熟,学校有多人次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邹月英老师在&九江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获初中组一等奖,魏荷老师在&庐山区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获初中组一等奖。欧阳正平老师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邹月英老师和辛沧粟老师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骨干教师&。
2、为学校营造了&科研兴校,学无止境&的良好氛围。
本课题研究两年时间里,教师从中收到实效,不仅理论素养有很大的提高,教学基本功也普遍加强。实验的过程,是广大教师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过程,而实践的本身极大地调动起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研究教学行动的积极性,使之能主动将教学实践中、教学实验中成功的方法、思想、过程记载于&实验流程记载&上,为学校课题研究的实践向理论的上升积累了扎实的材料。而抽取骨干教师成立的课题组成员善钻乐学,精备多讲,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全员参与,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许多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交流达30多篇,获国家、省、市级论文奖的达50多篇。
2、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转化为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形多了,被动听讲的局面少了;敢于质疑问题的同学多了,端坐接受的人数少了;积极思索争辩的氛围浓了,按部就班的气息淡了。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习方式中优势互补,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校的课堂充满了朝气,凸现出了新课改的浓郁、和谐。
(二)学生方面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也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获取的全过程。现在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让我来& ,&我想问& ,&我还有& ,&你错了,我认为&&& 等语言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学习已不仅仅是接受,学生已成为一名探索者﹑发现者﹑自主的学习者。另外,我们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测评。表格如下:
表一 学习兴趣
研究前& 八(2)
研究后& 八(2)
从表中清楚地反映出,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需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二 学习习惯
上表是对八(2)班46位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采用问卷和教师观察相结合。数据表明,改变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
a、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迅速提高。
自课题实验开展以来,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敢想敢说,发言大胆,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精炼,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造意识,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养成善学、乐问、勤思、务实的学习习惯,学习成了一种需要。有资料表明,2008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成绩测评中均名列前茅。&&&&&&&&& &&&&我校学生参加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共有17名学生获奖,9名老师获优秀指导奖。在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共有24名学生获奖,11名老师获优秀指导奖。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我校唐文倩、虞芊芊等10位同学获得了金奖、银奖和铜奖。在第十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中,我校任龙谱、向婕等8位同学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和佳作奖。在第五届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中,我校刘欣、高赣、虞佳琪、虞芊芊等20多位同学获得了银奖和铜奖。我校虞文同学荣获&大明眼镜杯&九江市少年儿童故事大赛暨全国市(地州盟)第六届广播故事大赛九江分赛区少年组一等奖,刘欣和申怡然两位同学获少年组三等奖。
我校学生还在《中国校园文学》、《中国文学》、《中国校园教育》、《语文报》、《作文周刊》、《作文导报》、《百家作文指导》、《中学生作文指导》、《小溪流》、《新课程报》、《摇篮报》、《学习报》、《浔阳晚报》等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优秀作品。并出版了文学社会员优秀作品选《濂溪浪花》。2008年中考中,我校九年级语文成绩名列全区第二。2009年中考,我校九年级语文成绩名列全区第一。
b、创设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率达95%以上,从而更多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使学生更学会了学习方法。
c、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困生有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当我看到孩子在课堂上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表达、交流时,当我听着孩子们那充满童真却不乏机智的回答时,我被他们感染着,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既兴奋又激动的心情。去年10月通过问卷调查,八(2)班90.6%的学生喜欢语文学习。
d、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学们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八(3)班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起初我并不理解&&。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我校学生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课题研究虽将要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
1、怎样挖掘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自主发展潜能,仍然值得思考。如,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探索性学习中怎样关注弱势群体,怎样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等等。在下阶段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2、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因此我们课题的研究缺少深刻性。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
&&&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得到体现。建议上级在课题结题后继续加强对新出现问题的研究与指导,使得我们的研究得到进一步落实。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中心介绍 > 成果展示_浙江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当前位置: >
  近五年来实验中心取得的成果
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10项:
1、赵光宙教授参与的&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主持)。
2、韦巍等负责的《面向大类人才培养,强化创新能力,构建电气类基础课程集成教学平台》项目获2008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校级教学成果奖:
(1) 面向工程教育,整合优化,培养创新人才&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姚缨英韦巍 张伯尧 范承志 阮秉涛等,浙江大学一等奖,2008
(2)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院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杨敏虹韦巍 朱善安 姚缨英 姚维等,浙江大学一等奖,2008
(3) 电控学科系列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研究,潘再平黄进 卢慧芬 贺益康 唐益民,浙江大学一等奖,2008
(4) 电路原理及实验课程四年的改革与实践,范承志孙盾 童梅 姚缨英,浙江大学二等奖,2008
(5)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建设与实践, 齐冬莲 赵光宙 吴越,浙江大学二等奖,2008
(6) 基于因特网实验的远程工科教育, 朱善安 叶民 汪建元 孙志海 胡裕峰,浙江大学二等奖,2008
(7) 系统关联化、研究开放式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姚缨英、范承志、樊伟敏、阮秉涛、孙盾、孙晖、王旃、祁才君、林平、张伯尧,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
(8) 研究型院校电气工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韦巍、姚维、杨敏虹、马皓、杨莉,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
(9) 依托&数电实验&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阮秉涛、樊伟敏、傅晓程等,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
(10) 《电工电子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潘丽萍、应群民、干于、汤巍松、张伯尧,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
二、个人荣誉奖励
1. 浙江省教学名师奖,王小海,2006年
2. 浙江省教学名师奖,潘再平,2009年
3. 韦巍教授被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2009年
4. 宝钢优秀教师奖,姚缨英,2009年
5. 浙江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潘再平,2012年
6. 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优秀奖,孙盾(2007),贾爱民(2008),沈红(2009),孙晖(2010)。
7. 浙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孙盾;二等奖,姚缨英、潘再平,2012年
三、国家级&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6项-1
1、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1)《电子技术基础》,2005年
(2)《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
(3)《电力电子技术》网络课程,2008年
(4)《信号分析与处理》,2009年
2、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1)韦巍负责的《电气工程拔尖人才-&爱迪生班&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12月获教育部立项,目前正在实施
3、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1)韦巍负责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
四、省级&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13项-3:
1、浙江省级精品课程7门:
(1)《电子技术基础》,2003年
(2)《控制理论》,2005年
(3)《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
(4)《电路原理实验》,2007年
(5)《信号分析与处理》,2009年
(6)《工程电磁场与波》,2010年
(7)《电机学》,2010年
2、省级教学团队1个:
(1)韦巍负责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
3、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
(1)韦巍,王小海等,《国家级工科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与探索》,2006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潘再平等,《电气工程人才实验能力培养方式的改革研究》,2007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3)姚缨英等,《电子电气基础课程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2008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4、浙江省重点教材2本:
(1)姚缨英教授主编《电路实验综合实践教程》教材,2011
(2)赵光宙、齐冬莲教授主编《信号分析与处理》教材,2011
五、校级&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26项:
1)基于CDIO构建复杂应用背景下的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建设,姚缨英,浙江大学2011年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重点),12.12
2)以系统观构建自主探索的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姚缨英,2011年度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12.12
3)交互式立体化教学体系建立与应用研究,孙晖,浙江大学2011年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12.12
4)CDIO教学方法在《电路原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王旃,11.9,已结题
5)开放式设计型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研究,樊伟敏,浙江大学2009年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11. 9,已结题
6)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阮秉涛,浙江大学2009年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11.10,已结题
7)基于CPLD/FPGA的扩展实验系列模块开发,浙江大学2011年度实验设备研制项目,樊伟敏,13.10
8)基于ARM Cortex-M3 MCU的电子系统创新设计实验平台,浙江大学2011年度实验设备研制项目,阮秉涛,13.10
9)模块化开放式综合实验的开发,姚缨英等,第四届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论坛,2008
10)模块化开放式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实验平台,姚缨英,浙江大学实验设备研究项目,2007
11)可编程控制器原理,潘丽萍,浙江大学双语课程建设,2007年
12)电路原理实验课程新实验开发,童梅,浙江大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2007
13)信号实验的融合与创新研究,孙晖,浙江大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2007
14)电工电子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韦巍,浙江大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2007
15)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优化与教材建设,姚缨英,浙江大学&国家人才培养和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资助项目,2006年
16)技术基础类实验课程创新教学及管理模式的研究,姚缨英,浙江大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2006年
17) 混和班电子技术实验一实验教学研究,樊伟敏,浙江大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2006年。
18)电子技术主线课程综合关联性实验研究,阮秉涛,浙江大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2006年
19)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装置(样机),黄海龙,浙江大学实验设备研制项目,2006
20)现代数字系统实验箱(EDA),傅晓程,2006年
21)电路原理及实验,姚缨英,大类课程建设,
22)电子技术基础,阮秉涛,大类课程建设,
2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张德华,大类课程建设,
24)电工电子学,张伯尧,大类课程建设,
22)电类系列课程结构体系建设,姚缨英,大类课程建设,2012
25)电路分析原理类课程建设,童梅,大类课程建设,2012
26)电工电子学类课程建设,孙晖,大类课程建设,2012
六、主编出版教材著作29本、自编讲义41本:
主编出版教材著作29本(含3本第2主编),其中17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教育部精品教材,实验教材9本中有7本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编实验指导书28本。
(一)主编出版教材著作29本:
1、《工程电磁场原理(第二版)》,倪光正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011年教育部精品教材
2、《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程(第2版)》,阮秉涛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电工电子学实验教程》,贾爱民、张伯尧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电路实验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姚缨英,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
5、《电子系统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何小艇主编(潘再平、阮秉涛参编),浙江大学出版社,,978-7-308-02196-8
6、《电路实验教程(第2版)》,姚缨英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电工电子实验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7、《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实验与试题解析》,高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1年
8、《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锋,科学出版社,,978-7-03-
9、《电路原理(第3版)》,范承志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10、《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上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郑家龙、陈隆道、蔡忠法,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
11、《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下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小海、祁才君、阮秉涛,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
12、《现代电工学》(第二版),顾伟驷、贾爱民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
13、《工程电磁场数值计算(第2版)》,倪光正、杨仕友、邱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14、《电工电子学(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叶挺秀、张伯尧,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
15、《智能控制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韦巍、何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978-7-302-169185,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牵头规划
16、《电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系列教材,潘再平、章玮、陈敏祥,浙江大学出版社,,978-7-308-06148-3
17、《电力电子技术(第二版)》,贺益康、潘再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0年
18、《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第2版)》,李玉玲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19、《电工电子学(第三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参考书,张伯尧、叶挺秀,978-7-04-
20、《电路分析》,孙盾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电子电气基础课程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5、《电工电子工程训练》,潘丽萍主编,21世纪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系列精品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21、《现代控制理论》,赵光宙主编,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2、《电网络理论(图论 方程 综合)》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一五&规划教材,周庭阳、张红岩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978-7-111-24305-2
23、《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新世纪高等院校精品教材,潘再平、唐益民,浙江大学出版社,,978-7-308-05814-8
24、《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与综合》,谢德馨,杨仕友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978-7-111-24914-6
26、《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原书第2版)》,倪光正、倪培宏、熊素铭翻译,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7、《控制理论CAI教程(第三版)》,颜文俊等主编,特色专业,普通高等教育电气自动化类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1年
28、《电路计算--C++与MATLAB》,童梅、孙士乾,清华大学出版社,,978-7-302-15130-2
29、《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倪光正、倪培宏、熊素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978-7-111-24405-9
(二)自编讲义28本: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配套讲义11本
1)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I,2011
2)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II,2011
3)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III,2012
4)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2011
5)电气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教程,2012
6)信号分析与处理综合实验(第2版),2012
7)基于NI设备的虚拟仪器实验讲义,2012
8)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基础(I),2012
9)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基础(II),2012
10)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2012
11)电测量技术与模拟电路实验,2012
实验讲义14本
1)电路原理实验综合实践指导,姚缨英,2008年各一个版本
2)电子技术综合实践,阮秉涛,,2011年各一个版本
3)数字电路实验指导讲义,祁才君,2010年
4)电路实验教程(第二版),姚缨英,2010年
5)创新平台各模块功能介绍,张伟,2009年
6)创新平台系统实验指导书,张伟,2009
7)创新平台单片机部分实验指导书,张伟,2009
8)虚拟仪器实验指导书,张伟,2009
9)数字音频处理系列训练实验指导讲义,祁才君,2009
10)信号分析与处理补充实验指导书,孙晖,2009
11)数字电路实验指导,樊伟敏,年各一个版本
12)电子技术综合与设计实验讲义,阮秉涛/樊伟敏,2008年1月
13)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讲义(爱迪生班用),孙晖,2009年3月
14)Quartus II、VDL电子文档讲义,傅晓程,2009年12月
暑期班实验讲义2本
1)&浙江省首届大学生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暑期班&,2010年
2)&2011年&长三角八校(E8)大学生&暑期班&,2011年
创新性实验项目成果(出版教材1本,讲义1本)
1)电工电子创新实验,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2)电工电子创新性实验汇编,2011。
完成&电工电子创新性实验项目展示&。汇集了46个自创、开发的实验项目,并配有实验项目简介、实验指导书、学生作品与报告、意见反馈等,还收集了与实验项目开发配套的器材和设备研制。
七、发表教改论文63篇(教师53篇,学生10篇):
1、年教师发表的教学论文53篇
1)姚缨英,王小海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
2)孙盾,姚缨英 在电路实验教学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11)
3)潘丽萍,&双语教学&之我见,高教探索,2007专刊。
4)姚缨英等 研究型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思考,&整合培养,追求卓越&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下册)&,姒建敏 楼程富 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P.632-636
5)姚缨英等 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同上,P.938-946
6)韦巍 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同上,姒建敏 楼程富 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P.612-617
7)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 杨敏虹,朱善安,阮秉涛,同上,2007年11月,浙江大学出版社,P623-626
8)加强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促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杨敏虹,韦巍,马皓,潘再平,姚维,同上,2007年11月,浙江大学出版社,P627-631
9)樊伟敏《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整合培养,追求卓越&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上册)&,姒建敏 楼程富 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P.306-311
10)姜国均 探索电工电子学教学中的有效承转,&整合培养,追求卓越&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上册)&,姒建敏楼程富 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P.460-464
11)Multisim中磁耦合线圈的建模,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0卷 6期,2008年
12)姚缨英,孙盾等 精心规划,耐心启发,全力培养,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13)引入PSpice技术,改革电子技术实验课程, 楼珍丽,傅晓程, 实验科学与技术, 第6卷第6期,P.70-72,2008年12月
14)基于&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的滤波器的实现,傅晓程,楼珍丽,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5期
15)EDA技术在电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楼珍丽,干于,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年4期 
16)姚缨英,孙盾,王小海 研究型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思考-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创新教学初探,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
17)姚缨英等,电路原理模块化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pp.89-94,2008.8
18)孙盾等,电路原理及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pp.95-98,2008.8
19)姚缨英等,面向工程教育,整合优化,培养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pp.99-102,2008.8
20)基于约束条件的CDIO渐进部署模式研究,王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9月,第5期,P44-47,ISSN
21)开设自主实验的实践与思考.孙盾,姚缨英.《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5)
22)电路原理模块化综合实验的探索.姚缨英,孙盾,童梅.《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
23)姚缨英,韦巍,王小海,阮秉涛,孙盾,潘丽萍,林平.浅谈电气电子基础课程的系统关联化建设,《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pp:461-468.
24)姚缨英,阮秉涛,樊伟敏,孙盾,张伟,祁才君.模块化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pp:469-473.
25)韦巍,姚缨英.电气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爱迪生班&的探索与实践.《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pp:404-407.
26)倪光正,熊素铭,倪培宏,杨仕友.聚焦于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电磁场课程建设.《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pp:59-67.
27)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设计模式研究,王旃,电子电气教学学报,Vol.32 NO.3,2010.6
28)姚缨英,樊伟敏,张伟,基于应用对象的模块化开放式综合实验及其平台建设.《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
29)模块化开放式电路综合实验(1)-开发与实践综述,姚缨英、樊伟敏等,实验技术与管理, vol.28, No.4, pp.12-15,2011.4
30)姚缨英.模块化开放式电路综合实验(2)-语音系统功能电路设计.《实验技术与管理》,)
31)姚缨英.模块化开放式电路综合实验(3)-有源器件应用系统.《实验技术与管理》,)
32)姚缨英,林宁.模块化开放式电路综合实验(4)-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实验技术与管理》,)
33)孙盾,姚缨英,范承志.基于问题情境意识的电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60-162.
34)林平,王小海.利用&交叉类比&学习法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特性.《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47-49.
35)祁才君,阮秉涛,樊伟敏,姚缨英.基于系统功能的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1)
36)基于应用对象的模块化开放式综合实验及其平台建设,姚缨英,樊伟敏,张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Vol.123,No.11,2011.6
37)基于问题情境意识的电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孙盾,姚缨英,范承志, 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8卷第6期2011年6月
38)基于电压三角形法测量无源一端口等效参数的实验方案分析, 孙盾,黄树超 ,姚缨英, 实验技术与管理,vol.28, No.3, 2011.3,pp.45-47
39)CDIO导入的典型模式研究&,王旃,中国科技纵横,总第120期,2011年6月(下)
40)傅晓程,楼珍丽.车轮测距和测速实验开发.《实验技术与管理》,):44-47.
41)姚缨英,韦巍,马皓,王小海.UIUC-ECE课程体系对电子电气基础课程建设的启发.第七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2011.11.
42)姚缨英 ,韦巍,马皓,王小海.由MIT-EECS课程体系的变革思考电子电气基础课程的定位.第七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2011.11.
43)姚缨英,韦巍,马皓,樊伟敏,阮秉涛,孙晖,杨敏虹.电子电气基础实验课程关联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第七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2011.11.
44)范承志,林平,孙盾, 樊伟敏,姚缨英,王小海.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第七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2011.11.
45)聂曼,孙晖,姚缨英.案例教学法在电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第七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2011.11.
46)倪光正.面向工程教育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教材的建设.第七届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2011.11.
47)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姚缨英等,中国大学教学,2012.3
48)信号分析与处理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现,孙晖,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年7月
49)探索电类基础课程的系统关联化建设,姚缨英 范承志 林平 孙盾 张德华 王小海 倪光正,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2012.7
50)跨课程可持续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实践,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2012.7,被评为优秀论文
51)&电磁起重力&实验研究,倪光正,熊素铭,倪培宏等,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2012.7,被评为优秀论文
52)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研究,孙晖等,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2012.7
53)结合ANSYS仿真的静态电磁场边值问题的教学探讨,熊素铭等,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2012.7
2、年指导本科生发表的论文10篇
1)*王允波,姚缨英,冯嘉奇.Multisim中磁耦合线圈的建模.《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2
2)蔡氏电路和音频信号保密通信的实验研究,*龙江涛(爱迪生班06级学生),姚缨英,电气电子教学学报,vol.31, No.1,2009年
3)混沌保密通信实验电路设计,*马菱旎(爱迪生班06级学生),姚缨英,《实验技术与管理》,05期,2009年
4)信号的傅里叶分解及合成的实验研究,*周博(爱迪生班06级学生),*王康,姚缨英,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5)基于有源器件应用的模块化组合实验开发, *常洪亮,孙 盾,*张梓辰,姚缨英,朱汉未,实验技术与管理,vol.27, No.5, 2010.5,pp.38 -42
6)基于Labview和ARM的便携多功能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箱设计,*姜俊敏(爱迪生班08级学生),*郝子轶,*蓝帆,姚缨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Vol.119,No.7,2011.4
7)电路原理电学黑箱综合实验的拓展与开发, *赵舒泽,*刘 博,楼珍丽, 实验科学与技术,vol.9, No.2, 2011.4,pp.13 -15
8)基于ZigBee PRO协议的无线中央空调计费系统[J], 王瑛,孙晖,机电工程,):.
9) 基于条形码扫描器和ATMEGA16的五线谱识别发音设备,赵宇飞,张远哲,姚缨英,樊伟敏,微型机与应用,No.3,2012.3
10)无接触手机充电平台的设计,李娟,郑美芬,张宇,姚缨英,机电工程,NO.1,2012.1
八、指导本科生获得成果:
(一)指导本科生授权专利2项:
1、基于ZigBee的无线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实用新型专利,ZL.2,陈孝信,08级电气,林燎原,08级电信,专利授权时间
2、基于ZigBee的中央空调计费系统,实用新型专利ZL.X,王瑛,08级电气,张兴耀,08级电信,张婧,08级电气,专利授权时间
(二)省级及以上获奖清单
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18*3人次,获省级华东赛区级奖励39*3人次。,另有2人获首届&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三等奖1项。
国家级共18项,省级共39项(其中,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6项,省级16项;智能车竞赛国家级12项,省级23项)
(1)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队。
(2)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2队。
(3)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队,二等奖2队。
(4)2007年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1队。
(5)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5队,二等奖3队。
(6)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3队,二等奖3队,三等奖1队。
(7)2007年&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二等奖2项,华东赛区一等奖2项。
(8)2008年&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二等奖2项,华东赛区一等奖2项。
(9)第四届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华东赛区一等奖3项,2009
(10)第五届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华东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2010
(11)第六届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华东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11
(12)第七届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华东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2012
首届&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三等奖1项
附部分获奖名单:
(1)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18*3人
1. 马俊,电信2006级,获200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2. 邵帅,电信2006级,获200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3. 蔡超峰,电信2006级,获200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4. 曾鹄龙,电信2006级,获200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5. 黄裕春,电气2006级,获200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6. 刘博,自动化2007级,获201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7. 蒋晨,电信2007级,获201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8. 张明,电信2007级,获201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9. 钱良芳,自动化2007级,获201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10. 俞聪,自动化2007级,获201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11. 鹿鸣明,电气2007级,获201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12. 赵婉芳,电气2008级,获201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13. 高锦炜,电信2008级,获201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14. 冯军基,电气2008级,获201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15. 马菱旎,电信2006级,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
16. 王天方,电气2006级,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
17. 马汗波,自动化2006级,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
18. 李国勇,电信2006级,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
19. 陈慧,电信2006级,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
20. 张国鹏,自动化2006级,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
21. 孙伟,电气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22. 刘伟,电信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23. 章雷其,电气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24. 谢舜蒙,电信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25. 赵思阳,电信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26. 赵融融,电信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27. 王会斌,电信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28. 方丰斌,电信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29. 何雷俊,电信2008级,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2)省级、赛区级竞赛获奖36*3人次: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省一等奖:顾云杰,陈超,宗升,禹红斌,林心潭,贾思强,陈建峰,熊有锦,李华龙
省三等奖:王成博,郭倩,许烽,李亦龙,刘秦维,屈雨叶,蓝帆,姜俊敏,郝子轶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省二等奖:史哲、李志浩、孙科、吴中民、曾剑铭、沈骏杰、王业、冯慧、王汉星
省三等奖:林钊、林燎源、张帆
参赛奖:刘胜、刘侃、陈梦骁
2009年全国智能车竞赛(第四届飞思卡尔杯)华东赛区
一等奖:马俊、马菱旎、施琪锋、邵帅、严成、陈隆宇、何源明、冯嘉琦
2010年全国智能车竞赛(第五届飞思卡尔杯)华东赛区
&&& 光电组一等奖:刘博,张明,黄龙
&&& 光电组二等奖:陈晨,蒋晨,王禹
&&& 摄像头一等奖:钱良芳,俞聪,鹿鸣明
&&& 摄像头二等奖:刘秦维,屈雨叶,蒋婷
&&& 电磁组一等奖:周义杰,陈荣,邱洪杰
&&& 电磁组二等奖:沈诚亮,林达,李时
2011年全国智能车竞赛(第六届飞思卡尔杯)华东赛区
一等奖:赵婉芳,高锦炜,李娟,李伟荣,杨濛濛,祝帆
二等奖:杜翼,冯军基,严一凡,王晟,侯招文,刘子秋,李达,马骏超,黄立人
三等奖:程中林,张弛,潘安
2012年全国智能车竞赛(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华东赛区& 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九、科研成果:
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数:112。其中:①国家级:18; ②省级:12; ③横向项目:82
(1)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五年来,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等17项国家级课题,以及其它80多项省部级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到款保持在1000余万元,并逐年增长。
(3)发表科研论文约500篇,其中SCI 67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附表一、获奖清单
网络音频同网实时传输与监控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应用
赵凡,夏大强,葛朝清,
祁才君,邱琳,王强,
林慧,唐卫平,吕连新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高性能网络化智能机械手控制技术及装置研发
韦巍,彭勇刚,项基,
许力,陈继权,袁军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电磁场逆问题分析、计算的数值计算理论和方法研究
杨仕友,倪光正,
姚缨英,倪培宏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
附表二、国家级项目清单
大功率应用场合电流型多电平PWM变流技术的关键问题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光伏并网电流型PWM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远场涡流无损检测关键问题的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非辐射共振耦合的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
省重大科技专项
电磁场逆问题鲁棒优化设计理论和技术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约束条件下电磁场逆问题鲁棒优化理论和算法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有源钳位谐振直流环节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风光流混合供电集成控制系统
城市给排水系统实时智能运行优化理论和综合控制方法研究
1.5MW风电机组智能控制技术及在线监测技术
典型耗能企业关键设备和厂级节能优化技术
&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08BAH29B00)&
子课题&虚拟实验示范工程&
风光流混合供电集成控制系统
高速磁浮列车阻力模型系统研究
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电伺服机械传动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高效节能型电除尘器控制系统和关键装置开发及产业化
基于1-SVM的图像聚类及检索技术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题预期成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