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中成长的铁道工程技术部队。194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领导机关,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时铁道兵总兵力达40余万人。铁道兵在中国人民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外文名China&PLA&railway corps主要成就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三线建设等成立时间日撤销时间日上级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总人数人数最多时期达到40万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领导机关,从此,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铁道兵的前身是1945年8月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成立,最多时总兵力达40余万。铁道兵成立后,在、战争、战争中,为抢修、抢建铁路,保障钢铁运输线畅通无阻,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国家铁路建设中,铁道兵先后修建了、、、铁路、、和工程等大型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共中央决定,将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1]开山筑路——铁道兵功勋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几乎都有铁道兵官兵洒下的汗水甚至献出的生命。
战争结束后,铁道兵兴建的第一条铁路是,这是为解决问题而兴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从战场归国后,尚未洗去征尘的铁道兵受命开赴厦门。
当时,中央军委和决定,铁道兵团和6个铁道工程师统一编为铁道兵,任司令员兼。
1992年5月,当年的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回忆说:“鹰厦铁路起自,穿越、两大山脉,沿、、3条大河流,直达前哨,全长697公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修建这条铁路,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人民盼望这条铁路盼了整整50年。早在1906年清末年,福建就曾成立的‘铁路公司’,发行‘铁路股票’,向海外侨胞大量募捐修路,但终因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加上铁路工程浩大,说说容易,修起来难。闽赣铁路公司花了4年时间修了一条28公里的铁路,名义上叫‘’,但‘东不到海,西不到江()’,而且路基质量很差,火车慢得像牛车,没人愿坐,不久连这条小铁路也停办了,轨也拆了,路基也毁了,所以直到解放时福建还不通铁路。这种情况对于面对台湾、地处前线的福建是不利的。曾在一次会议上说,解决封锁台湾海峡以及台湾问题,要看‘二王’:一个是在和谈判;一个是王震率领10万大军修建鹰厦铁路。”
“修建关键是问题。”将军回忆说。
离很近,站在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大担、。300年前,就是以此基地收复台湾的。但厦门本身是一孤岛,与大陆隔着一条厦门海峡,铁路要真正通到厦门,必须填海。这在当时难度很大。
为做好填海工程,由铁道兵第七师和共同组成海堤工程指挥部,动员3000名民工,近百条船只,并调集高炮部队在两岸掩护,从近海的小岛上开山采石,装成石笼,运到海上填海筑堤。
铁道兵和船工、民工任凭风大浪急,敌机骚扰,驾着载石帆船,喊着号子,乘风破浪,迎着潮水浪尖抛石填海。海上,潮起石落,水柱冲天,颇为壮观。一年多时间,就填起了一条火车、汽车并行的长5公里、宽19米的海上长堤。
日,铺轨队通过海堤到达,仅用了22个月时间就提前修通了这条近700公里的。
在鹰厦铁路完工后,铁道兵先后为祖国修建了许多铁路,可圈可点的有七大工程:、、、东北林区铁路、南疆铁路、和工程。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在战争条件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在和平建设时期,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有8000多名官兵为铁路建设献出了生命,包括中牺牲的1136人,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392人。[2]铁道兵第一师1948年7月组建。日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铁道兵第一师 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一师,辖第1、第11桥梁团和第21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一师,辖第1、第2、第3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团—第5团。1979年7月,修建襄渝铁路。1981年5月迁往,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1工程局。1999年更名为中铁第11工程局。(集团)铁道兵第二师前身为。铁道兵第二师1951年5月参加,日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二师,辖第2、第12桥梁团和第22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二师,辖第4、第5、第6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团—第1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1998年7月改制组建为企业集团。(集团)铁道兵第三师前身为1948年8月成立的东北铁道纵队,铁道兵第三师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三师,辖第3、第13桥梁团和第23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三师,辖第7、第8、第9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1团—第15团。1984年1月改名铁道部第13工程局,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更名中铁13局;2001年改制成立中铁13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兵第四师日成立,铁道兵第四师由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1953年11月回国。1951年6月下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铁道兵团以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第四师,下辖第4、第14桥梁团和第24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四师,辖第10、第11、第12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6团—第2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4工程局。1999年12月变更为中铁14局。(集团)铁道兵第五师由步兵第19师改编。日从回国。1957年,修筑贵昆铁路。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五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五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五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21团—第2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与第五师合并为铁道兵第五师。1984年1月,铁道兵第五师与第6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集团)
铁道兵第六师日在成立,由第49师第146团、第50师第150团、第51师第152团合编,从、、三个军分区抽调人员组成师部。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9月,由铁道工程第6师改称为铁道兵第6师,月回国,参加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设。1958年7月,修建贵昆铁路至树舍段。1964年11月再次参加建设。1968年夏,修建襄渝铁路。日撤离,改建为铁路工程局。(集团)
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六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26团—第30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番号撤消,与铁道兵第5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集团)铁道兵第七师1952年在组建,由第96师与第86师合编。1953年1月赴朝,11月回国。日进入贵州,修建贵昆线水城至树舍段。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七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七师,辖第19、第20、第21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七师,辖第19、第20、第21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31团—第35团。1976年6月进驻,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7工程局并迁往,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日成立中铁17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铁道兵八师(中铁十八局)第八师1958年组建。1965年,修建成昆铁路。 1958年10月,铁道兵第一军军部撤消后,以和独立桥梁团为基础,组建铁道兵第八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36团—第4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8工程局。2001年8月改制为中铁18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辖有10个控股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27类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施工领域),集团公司下辖8个分公司和若干个工程指挥部。集团现有职工近2万人,其中有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00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千余人,有资质项目经理550人。集团注册资本总额93000万元,其中集团公司53000万元,拥有生产机械设备3000多台(套),总功率约4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年施工能力200亿元以上。2009年任务承揽突破400亿(不算地铁项目),完成施工产值250多亿,财务状况已实现基本好转。 ()铁道兵第九师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九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九师,辖第25、第26、第27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九师,辖第25、第26、第27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41团—第45团。日从朝鲜回国。1973年,修建沙(河)通(辽)铁路。日改编为铁道部第19工程局。2001年9月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现为中铁19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铁道兵第十师1953年1月成立,由农业建设第3师(前身为警备第五旅、步兵第101师兼)改编。日从朝鲜回国。1953年1月,以农建第三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46团—第50团。1984年1月,铁道兵第十师改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集团)铁道兵第十一师1952年2月组建,由农业建设第5师改编。日从朝鲜回国。后与铁道兵第13师合编。1953年1月,以农建第五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一师,辖第31、第32、第33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一师,辖第31、第32、第33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51团—第5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与第十一师合并为第十一师。1984年1月改称铁道部第16工程局,1999年12月改称中铁第16工程局。(集团)铁道兵第十二师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二师,参加北京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56团—第60团。1975年12月,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领导,铁道兵第十二师改为基建工程兵。()
铁道兵第十三师1973年5月进驻北京,1979年7月撤出。后与铁道兵第11师合编。铁道兵第14师:日,与在部队一些工程兵、炮兵、装甲部队合编为81580部队。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三师,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1团—第6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番号撤消。(中铁十六局集团)铁道兵第十四师1965年7月,组建铁道兵第十四师。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6团—第70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四师师部移交,部队合编到铁道兵第八师。(中铁十八局集团)铁道兵第十五师1969年3月,组建铁道兵第十五师,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71团—第75团。1975年12月,、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五师改为基建工程兵。(北京城建集团)铁道兵独立舟桥团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现由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旧照,创建于1950年,系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点院校;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3]铁道兵文化[4]
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铁道兵精神。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同样地也是当代中国主题下的精神支柱。它内涵的强烈的时代价值和高贵品位,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建设的形象教材。
铁道兵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艰苦奋斗、志在四方”,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并无二致。艰苦奋斗,一方面说铁道兵的工作艰苦——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另一方面说铁道兵的生活艰苦——,,当年的铁道兵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中国的铁路;志在四方,指的是铁道兵战士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要让“锦绣河山织上铁路网”。这个愿景是崇高的,是伟大的。从历史的大视野看,“艰苦奋斗、志在四方”为主题的铁道兵精神,是铁道兵战士用智慧和汗水写就的历史华章,包含了漫长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要传承和光大的传统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脱下军装依然是个兵”,告别军旗仍然是一支劲旅,薪火传承,军魂永铸。所以,铁道兵精神既是一种概念,一种内涵,一种财富,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一种资源,是具有铁道兵的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力量源泉。[5]
铁道兵战友之间趣称:“铁军”、“老铁”、“黑老铁”,这反映出其艰苦的战斗环境,为了保障铁路的畅通、完工,显示出铁一样的意志。[6]铁道兵历史
援越抗美——   第一、独特。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国际斗争的需要而在军内发行的有特殊用途的军票。它有以下特点。其一是特殊的时代。援越抗美军用代金券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战场上同美进行第二次较量的历史见证物之一。美帝国主义当年发动的侵越战争,实质上是想以为跳板,从南边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越南人民取得了统一祖国的伟大胜利,美帝国主义又一次遭到了彻底失败的命运。因此,援越抗美军用代金券是中国人民援助越南人民的无私记录,是中越人民共同打败美国侵略者的胜利记录。其二,特殊的流通范围。军用代金券只在参加援越抗美的中国志愿工程队(铁道兵、工程兵)和高炮部队内部使用。高峰时,参战部队达到32.3万多人。为此,抽出了30万亩农田种植蔬菜,以解决参战部队的吃菜问题。部队使用军用代金券,只限于在团部和连队的代销点买东西,所买主要是、等日用品。其三,特殊的流通环境。军用代金券是战时军票,只限于越南战场使用,使用对象是中国军人。离开了这个特定的环境,就立刻失去了其价值。其四,特定的流通时间。军用代金券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内部发行的,只存在于援越抗美期间。本人作为越战的亲历者,曾使用这种军票长达五年之久,直到1970年部队撤出。其五、在流通中,与等值交换或使用。
  第二、稀少。一是发行量少。军用代金券是军内少数部队局部使用的军票。按照当时的津贴费标准及参战部队推算,总发行量应在1~1.5亿元人民币之间。二是流通时间短。从1965年入越至1970年回国,军用代金券的使用周期只有5年多时间,同第三版人民币相比,时间要短得多。三是强制回收。1970年部队回国时,作为一条严格的军纪,要求每人一分不留地将军用代金券兑换成人民币。而且那时候津贴费标准很低,生活也不富裕,私人留下来的可能性就极小。但是,在援越抗美的后期,即从1968年开始,部队开放部份老兵探亲,这些人到了广西凭祥,要把所带的军用代金券换成人民币。在这些人身上,携带少量军用代金券到内地是可能的,但数量绝不可能太多。[7]
第三、珍贵。军用代金券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是中国人民援越抗美的重要物证之一。美国在越战中损失了3000多架飞机,其中一半是中国军人揍下来的。铁道兵团的主要任务是修铁路,但也打下了美国飞机,还活捉过两名美国飞行员。另一方面,由于军用代金券存世极为稀少,好品相的更是,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价位已是居高不下。特别是壹圆券和伍元券。对于钱币收藏家们尤其是纸币收藏家们,军用代金券更是不可或缺的珍稀收藏品种。“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满怀豪情斗志昂扬。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打通昆仑千重山,又战东海万顷浪。林海雪原铺新路,金沙江畔摆战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亲笔题写“铁道兵”三字,勉励铁道兵“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设祖国铁路网。周总理视察铁道兵后,亲自安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铁道兵战士清晨进入工地前,播放这首雄壮豪迈的《铁道兵之歌》。至今,这首亲切而难忘的歌,一直传唱在全国铁道建设大军中,传唱在我们这些老铁道兵的心中。[8]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武装力量的标志,是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图案为红地,靠旗杆上方为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日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着全国。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使用场合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仪&&&&式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一护旗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军旗(1992年至今)旗面上半部(旗面的八分之五)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基本样式,正红色旗面,右上部有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样;下半部(旗面的八分之三)为草绿色旗面,象征祖国美丽、富饶的绿色大地,表示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领土安全面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旗
旗面上半部与陆军旗相同;旗面下半部为横向的海蓝色和白色条纹相间,象征万里大海和海浪,表示人民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万里海疆而乘风破浪。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旗
旗面上半部与陆军旗相同;旗面下半部为天蓝色,象征辽阔的天空,表示人民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领空神圣不可侵犯而展翅翱翔。[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旗
它激励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尊严。[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产生过多面军旗。
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第一军第一师奉党中央之命研制起义旗帜作为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
192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中国工农革命军改名为。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在原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的基础上规定了新的军旗。
1931年3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更改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式样。
1933年4月,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更改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式样。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但没有单独的军旗,统一使用国民革命军旗帜。抗日战争胜利后,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亦未设置统一的军旗。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即“八一军旗”。日,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各军种旗帜,即、和。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1927年9月初,为筹备,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日,该师指战员高举鲜红庄严的军旗,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2]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告:“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自此之后,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当时的军旗是红旗中间有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心设置有锤头和镰刀的标志。但当时各苏区被敌人分割,中央红军和各苏区红军的军旗样式并不完全统一。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令》,对全国红军的军旗第一次作出了统一规定。红军军旗基本上延用了工农革命军军旗的样式,规定旗幅上方增加横写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旗边加饰旗须,明确规定了旗帜的尺寸、颜色、斧头的样式和刀锋在图案上的方向,增加了旗须与文字的横标。即镰刀、斧头皆柄向下,二者锋刃相对,刀右斧左,镰刀斧头用黑色,五星为白色;旗上方一律横书“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使用最广的一种旗式。
1931年起,大批在苏联进修过的共产党员受共产国际派遣回国后,他们认为,锤子才是现代产业工人的象征,同年3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红军军旗样式有较大变化,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以旗须颜色(红、黄、黑、白、蓝、绿)区分部队属性(步、骑、炮、工、辎、医)。还规定了授旗范围和红军各级旗帜规格:中央军委为5.6×4市尺,集团军为5×3.6市尺,军为4.4×3.2市尺,师、团为3.8×2.8市尺,营、连为3.2×2.4市尺。
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更改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式样。军旗右上方为一颗五星,旗中间为交叉的镰刀锤子,旗的三面有旗须,旗杆处留有2寸3分白布书写部队番号。五星和镰锤用金黄色布做成。由于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各根据地之间联系不便,除中央红军外,其他苏区均没有及时采用这种军旗。[3]1948年冬,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河北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军徽的问题,确定由军委副主席主持军旗、军徽工作,并由时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牵头组成设计组。军旗、军徽样式的汇集、综合和研议工作交由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军委作战部部长与作战部一局作战室副主任等人商议后,决定由作战室二科科长江右书具体承办。
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设计小组从征集的数十种方案中,预选出30多幅制成“样旗”,送交周恩来和中央领导审选。、、等领导同志看了“样旗”后,都认可了军旗用红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征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还说:“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的日子。”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到北平。毛泽东等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住进香山。此时,江右书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工作人员拟出了军旗的几种方案,反复征求了许多同志的意见。最后,经过再三斟酌,确定了3种送审图案:
一、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靠旗杆一侧的左上方。
二、五角星置于中央,“八一”二字竖排,置于五角星内。
三、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几条蓝色波纹水线,象征中华大地的山川陆水。
3种图案中,毛主席和中央书记们的意见倾向第一种方案。周恩来在书记处会议后对张清化等同志做了进一步交代。指出制定军旗是国家的一项大事,还应该再征求一下在北平的中央委员们的意见,请中央统战部部长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的意见。经过征求意见。看过样旗的同志都认为第一种图案最好。
在审定样旗之后,周恩来指示李涛、张清化等同志要尽快做好三件事:一、起草一份军委代电,附上军旗、军徽样式,印700份,6月初发到部队,请各部队尽快按图作制发,在6月15日启用;二、起草一份《公布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稿,内容既要有图样,又要有准确的文字说明,要按总部、野战军及兵团、军、师、团6个级别确定军旗的尺寸;三、通知新华社写一篇社论,主要是讲明军旗的含义和意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电》是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周恩来”的名义签发的,其内容如下:“各野战军、各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并各级军区首长:兹颁发军委制定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七百份,请即点收,并请各野战军各军区遵式制发各所属部队,并定于六月十五日全军正式开始启用……政治机关应按军委命令在部队中广泛地进行教育,阐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含义,务使全体指战员有深刻的了解,并自觉维护我人民解放军光荣旗帜的严肃。”
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开幕,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命令中指出“……军旗为红地、上镶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着全国。”“旗杆套用白色”,“旗杆为红黄相间之旋纹,上置黄色矛头”。
新华社在公布这一命令的同时,发表了题为《把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的社论。社论说:“人们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就会想到它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获得最后胜利的真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一支完全正规化的军队;它的军旗和军徽的颁布,正是它的正规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规定,凡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级以上部队、院校,均授军旗一面。从日开始,各部队均利用战斗间隙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正式在全军使用。
此后,1991年中央军委常委会上,军委领导同志提出要尽快研究、设计出人民解放军陆海空的军种军旗,结束我军没有军种军旗的历史,使我军军旗系列化。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论证,确定在原八一军旗的基础上,分别研制陆海空三军军种军旗,经军委和总部首长先后审查旗面设计样品14次,其中军委常委会审查三次之后,于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新式军种军旗10月1日起正式由仪仗队启用。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下半部(旗面的八分之三)区分军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蓝白条相间;空军为天蓝色。[4](中央军委 日)
为发扬我军的革命传统,维护军旗的尊严,现将军旗有关问题的规定通知如下,望遵照执行。
一、军旗式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式样,按照经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日批准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式样《命令》执行。
二、授旗范围:凡组建团(相当团)以上部队和院校,均授予军旗一面。各级机关和人武部以及医院、仓库等其它直属单位不授予军旗。
三、授旗仪式:军旗的授予可在本单位成立大会或授旗大会上,由上级首长或代表授予之。
四、军旗制发:军旗由总后勤部统一制做,由各军区、军兵种后勤部负责发放。海军舰艇军旗,仍由海军按原规定自行制发。
五、军旗使用:军旗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时机,由掌旗员掌持军旗,左右各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先头,掌旗员和护旗兵,应挑选优秀的干部、战士兼任,平时应进行持旗、护旗等训练。
六、军旗保管:军旗由各级司令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经常晾晒。如因军旗使用过久褪色或霉污、虫蛀时,经军区、军兵种司令部批准,可换发新军旗。
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我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各单位应对部队进行尊重和爱护军旗的教育,务使全体指战员了解军旗的意义,激发革命的集体荣誉感,自觉地尊重和保卫自己的军旗。对于不尊重或不爱护军旗的现象,应予批评教育。战时因部队怯懦而丢失军旗,该部队的指挥员应受到军纪惩处。
此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一、旗面为红地,长方形,横直为5∶4。旗杆套用白色,宽为旗面横长的1/16。旗杆为红黄二色相间之旋纹,上制黄色矛头。
二、由旗面的中心点向上下划一垂直中线,向左右划一水平中线,将旗面分为四个面积相等的长方格。
三、五角星及“八一”两字均为金黄色,位于上方近旗杆之长方格内。
四、将该长方格上下划16等分,左右划20等分,在上下8:8、左右6:14处,定一点为圆心,以4等分长度为半径作1圆,用直线将该圆周的5等分点联成1五角星,星的上角顶点在圆心垂直正上方。
五、“八一”用汉字,每笔均系等边长条体。旗杆在左时,该二字置于五角星的右下方,并由在向右横写。旗杆在右时,则该二字应位于五角星的左下方,并由右向左横写。
六、“八”字每笔长3等分,宽1等分,置于一小长方格内。该小长方格的上边距水平中线向上7等分,下边距水平中线向上四等分,左边(如旗杆在右侧为右边)为由五角星之右上角尖(或左上角尖)向下所作之垂直线,右边(或左边)距垂直中线向左(或右)4.5等分。“八”字两笔的外侧六个直角尖端应紧接该小长方格的相当各边,内侧两个直角尖端相距约半等分。“一”字长为4等分,宽为1等分,该字下边距水平中线向上5等分,右边(或左边)即在垂直中线上。
七、各级军旗尺寸如下:
(一)人民解放军总部横170厘米,直136厘米。
(二)野战军(一级军区同)及兵团(二级军区同)横165厘米,直132厘米。
(三)军(三级军区同)横160厘米,直128厘米。
(四)师(军分区同)横155厘米,直124厘米。
(五)团(县指挥部或武装部同)横150厘米,直120厘米。[5]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