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诉讼请求有误败诉,我是歌手可否冲破返回一审法院重新起诉?

2015年二月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
民事诉讼中被告主体有误是驳回起诉还是驳回诉讼请求
&nbsp&nbsp&nbsp&nbsp【要点提示】&nbsp&nbsp&nbsp&nbsp民事诉讼中,被告主体有误不属于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案件的情形,原告拒不变更被告的,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应当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nbsp&nbsp&nbsp&nbsp【案情】&nbsp&nbsp&nbsp&nbsp&nbsp原告(上诉人):孙某。&nbsp&nbsp&nbsp&nbsp&nbsp被告(被上诉人):王某。&nbsp&nbsp&nbsp&nbsp&nbsp被告(被上诉人):周某。&nbsp&nbsp&nbsp&nbsp&nbsp原告诉称:两被告自2004年3月起从我处购买馒头,截止到日止被告欠购馒头款10591.30元,经催要被告支付部分款,尚欠5700元未付,为此,起诉要求被告支付馒头款5700元。&nbsp&nbsp&nbsp&nbsp&nbsp被告辩称:两被告是某工程公司的职工,原告销售馒头为施工工地使用,两被告系职务行为,原告起诉两被告主体不当。原告应向该工程公司主张权利。&nbsp&nbsp&nbsp&nbsp&nbsp2004年3月起,原告孙某到被告王某、周某工作单位某治理工程公司施工工地销售馒头。截止到日止欠原告馒头款10591.30元,经催要被告支付部分款,尚欠5700元未付,为此,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支付馒头款5700元。&nbsp&nbsp&nbsp【审判】&nbsp&nbsp&nbsp&nbsp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2004年3月起,原告孙某到被告王某、周某工作单位某工程公司施工工地销售馒头。被告周某受公司委托管理工程,王某系公司临时财务人员,两人在该公司施工中受公司委托管理具体事物,所产生的行为系职务行为,故原告诉王某、周某归还所欠馒头款系被告主体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裁定驳回原告孙某的起诉。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孙某负担。&nbsp&nbsp&nbsp&nbsp&nbsp一审宣判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诉,称:被上诉人王某、周某到上诉人处联系购买馒头,在馒头款欠条上只有被上诉人王某的签字,没有单位公章,也没有法定代表人签字。在原审庭审中,两被上诉人称在归还部分欠款时没有从财务上走账。因此两被上诉人购买馒头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裁定。&nbsp&nbsp&nbsp&nbsp被上诉人辩称:原审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依法维持。&nbsp&nbsp&nbsp&nbsp二审认为,原审中某工程公司出具证明,证明被上诉人王某、周某系该公司工作人员,所欠馒头款由公司承担,因此应当通知该工程公司参加本案诉讼,以查清案件事实,作出公正处理。原审裁定驳回上诉人的起诉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7条之规定,裁定如下:一、撤销一审法院民事裁定;二、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审理。&nbsp&nbsp&nbsp&nbsp【评析】&nbsp&nbsp&nbsp&nbsp本案涉及对裁定驳回起诉和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正确适用问题。当事人的诉权可以分为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又称之为起诉权,即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和保护的权利;实体意义上的诉权称之为胜诉权,即请求人民法院满足其诉讼请求的权利。驳回起诉是人民法院对已受理的案件,经过审理,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和法院的立案条件而裁定予以驳回的行为。驳回诉讼请求,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立案受理的案件经审理后,发现原告请求法院保护的实体权利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因而以判决形式对原告的请求不予保护的司法行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驳回起诉是对诉权有无的判断,应当以起诉是否符合民事案件受理条件为判断标准。驳回诉讼请求是以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为前提,在实体上进行审理后的判断结果,实际上该当事人承担了败诉的结果。司法实践中,只要当事人起诉符合民诉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条件,就具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人民法院不能裁定驳回起诉。&nbsp&nbsp&nbsp&nbsp按照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驳回起诉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1)原告不具备诉讼权利能力;(2)原告不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实践中对该项要求掌握得不宜太过苛刻,只要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据,表面上能反映出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人民法院即应受理;(3)原告没有正当的诉的利益或诉讼保护的必要,法院可以诉讼不合法为由驳回起诉;(4)没有明确的被告;(5)无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6)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范围;(7)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其按申诉处理后当事人拒绝的,予以驳回起诉,但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除外;(8)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在一定期限内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9)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以及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如果已经受理,经审查发现即驳回起诉;(10)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仍不撤诉的驳回起诉。但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当事人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的以及当事人一方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应诉答辩的除外;(11)未经劳动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或者虽经劳动仲裁但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nbsp&nbsp&nbsp&nbsp驳回诉讼请求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1)当事人主张实体权利的法律事实在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经过质证或查证已被推翻或否定;(2)请求保护的实体权利未受到侵害或虽然受到侵害,但所造成的损失已由侵害人填补;(3)当事人之间未发生争议或者虽然发生争议,但争议已经解决;(4)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或者违反国家法律:(5)当事人主张的实体权利超过法定除斥期间;(6)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同时又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法定事由;(7)当事人针对其诉讼请求所提供的证据不足或者有证据不能证明其诉称的事实,或不能反驳对方当事人的主张;(8)证据的形式不合法;(9)被告不适格。被告主体有误,经人民法院行使释明权后,原告拒不变更被告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nbsp&nbsp&nbsp&nbsp当事人具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并不等于具有胜诉权。被告主体有误不属于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案件的情形,原告拒不变更被告的,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应当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本案经审理发现,孙某与王某、周某之间并不存在欠款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孙某仍具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但是没有胜诉权。所以人民法院不应当裁定驳回起诉,而应当判决驳回原告孙某的诉讼请求,这样才能彻底否定原告孙某对被告的诉权。原告孙某对判决不服可以上诉、申诉,但没有再次起诉被告王某、周某的权利。如果裁定驳回起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2条的规定,原告孙某对被告王某、周某若再次提起诉讼,而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仍应受理,并且就同一案件和事实还需作出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原告所告主体有误,其可以变更被告,经法院释明,其拒不变更,一审法院可以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只有判决驳回原告孙某的诉讼请求,由孙某根据事实和法律另行起诉,才符合法律规定和诉讼效益的要求。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不当无疑是正确的,但其认为应当通知某工程公司参加本案诉讼,以查清案件事实,作出公正处理,并进而撤销一审裁定,指令一审法院对本案进行审理的做法值得商榷。&nbsp&&&&
作者:[] 分类:[] 时间:[10:10:04] | 评论() | 阅读(2259)
当前没有评论。
留下我的评论:
我的评论:
注意: 评论限制300字。当前的评论需要网站进行审核,所以在您提交评论和评论显示在网站上之间,有时间上的延迟。这个延迟并不会很长,所以没必要重新提交您的评论.“3Q大战”终审宣判:360上诉被驳回 维持原判-奇虎 被上诉人 维持原判 终审 上诉请求 驳回上诉 一审法院 微博 产品不兼容 3q大战-东方财经-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3Q大战”终审宣判:360上诉被驳回 维持原判
原标题: “3Q大战”终审宣判:360上诉被驳回 维持原判  今日上午9时30分,最高人民法院将公开宣判上诉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 最高法认为  凤凰科技讯 10月16日消息,今日上午9时30分,最高人民法院将公开宣判上诉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  最高法认为,本案现有证据并不足以支持被上诉人(腾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并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虽有不当之处,但适用法律正确,裁判结果适当。即驳回360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据中新网报道,“3Q大战”自2010年2月,腾讯推“QQ医生”,此后奇虎360推出“扣扣保镖”对QQ进行去广告等。到11月3日晚,腾讯要求在装有360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要求用户“二选一”。  在“3Q大战”升温后,工信部开始介入。此外,腾讯恢复兼容360软件,并分别向用户致歉。但两家公司的大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转战法院。2012年11月,奇虎360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腾讯滥用在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相关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构成垄断。  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奇虎公司全部诉讼请求。对于上述判决,奇虎公司表示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索赔经济损失1.5亿元。  同年11月26日,该案二审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庭。今日则是最高法的二审宣判。  此外,3Q大战的另一案,即腾讯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案,已由最高法于今年4月24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奇虎360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奇虎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其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  以下为本次庭审全程回顾: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主要有五个焦点问题。  一、如何界定本案中的相关市场。该争议焦点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九个具体问题。  (一)一审法院未按照其重新界定的相关市场组织双方当事人重新计算市场份额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在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确定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并非必经步骤。因此,一审法院未重新计算市场份额并不违反法定程序。  (二)关于本案是否适合运用“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界定相关市场以及一审法院对该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作为界定相关市场的一种分析思路,假定垄断者测试(HMT)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免费的互联网基础即时通信服务已经长期存在并成为通行商业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具有极高的价格敏感度,改变免费策略转而收取哪怕是较小数额的费用都可能导致用户的大量流失。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基于相对价格上涨的假定垄断者测试,很可能将不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纳入相关市场中,导致相关市场界定过宽。因此,基于相对价格上涨的假定垄断者测试不适宜在本案中适用。一审法院在本案中直接运用基于价格上涨的假定垄断者测试,有所不当。  (三)关于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从商品特性的角度来看,只具有一种功能或者两种功能的即时通信服务与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特性:基于互联网、可以检测用户在线状态、即时交流、隐秘交流、免费等。从商品的可获得性角度来看,三种服务均可以非常容易地从互联网上免费取得。从商品功能用途的角度看,它们均具有至少一种完全相同的功能。从供给替代的角度看,提供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的经营者可以非常容易地转而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即时通信服务。因此,单一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  (四)关于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在本案被诉垄断行为发生时,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与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服务在商品特性、质量、功能用途、获得渠道等方面已经趋向于基本一致,且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正在蓬勃发展并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  (五)关于社交网站、微博服务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社交网站、微博与即时通信在商品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社交网站、微博主要针对大量用户之间的开放性的群体交流,对即时性的要求偏低,而即时通信更注重双边私密交流或者小群体的内部交流,具有一定封闭性且对即时性的要求很高。社交网站、微博与即时通信的主要使用功能也不相同。即时通信的主要使用功能是聊天,而社交网站和微博的社交功能更加突出。从需求者的角度看,即时通信与社交网站、微博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彼此替代关系。一审法院关于社交网络和微博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的认定错误,社交网站、微博不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  (六)关于手机短信、电子邮箱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即时通信与手机短信在功能和特性上存在较大区别,而且即时通信是免费服务,而手机短信是收费服务。电子邮箱与即时通信在核心功能和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电子邮箱不具有通信的即时性,也不具备通知用户在线状态的功能,而通信的即时性是即时通信服务最核心和最受用户关注的功能。因此,手机短信、电子邮箱与即时通信之间不存在较为紧密的替代关系,不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一审法院关于手机短信、电子邮箱不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的认定正确。  (七)关于本案相关商品市场是否应确定为互联网应用平台。本院认为,本案中,应该关注的是被上诉人是否利用了其在即时通信领域中可能的市场支配力量排除、限制互联网安全软件领域的竞争,将其在即时通信领域中可能的市场支配力量延伸到安全软件领域,这一竞争过程更多地发生在免费的用户端。因此,本院在本案相关市场界定阶段将不再主要考虑互联网平台竞争的特性,而是在识别经营者的市场地位和市场控制力时予以考虑。  (八)关于本案的相关地域市场界定。首先,中国大陆地区境内绝大多数用户均选择使用中国大陆地区范围内的经营者提供的即时通信服务。其次,我国对即时通信等增值电信业务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外国经营者通常不能直接进入我国大陆境内经营,需要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方式进入并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再次,在被诉垄断行为发生前,多数主要国际即时通信经营者均已经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市场。最后,境外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例如一年)及时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境内并发展到足以制约境内经营者的规模存在较大困难。综合上述因素,本院认为,本案相关地域市场应为中国大陆地区市场。一审法院关于本案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欠妥,本院予以纠正。  (九)关于本案的相关市场界定是否应考虑本案诉争行为发生之后的相关市场状况及技术发展趋势。本院认为,由于竞争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呈现出动态竞争的特征,在界定相关市场时,需要考虑在可预见的未来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市场反应和变化,以正确判断其是否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经营者的竞争制约。本案中,一审法院在分析微博和社交网站是否属于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时,考虑了微博和社交网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这种思路本身并无不当。  综上,本院认为,本案相关市场应界定为中国大陆地区境内即时通信服务市场,既包括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服务,又包括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既包括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又包括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  二、关于被上诉人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本案中,虽然被上诉人无论在个人电脑端还是在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均超过80%,但是仅仅依据市场份额证据还不能得出结论,还需要考察其他因素。  (一)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领域的竞争状况。在被诉垄断行为发生时,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领域存在数十款即时通信工具,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日趋成熟,用户规模较大。在被诉垄断行为前后,越来越多不同背景和技术的企业纷纷进入即时通信领域。特别是,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猛,新的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不断进入,为即时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即时通信领域的竞争呈现出创新竞争、动态竞争的显著特征,平台化竞争日趋白热化。可见,即时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  (二)关于被上诉人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首先,由于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向广大用户提供的基础即时通信服务均为免费,用户也缺乏付费意愿,因此任何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均不可能具有控制用户端价格的能力。其次,被上诉人不具有控制质量的能力。如果被上诉人降低服务质量,则会有大量用户转而使用其他即时通信服务。此外,互联网平台竞争的特点也制约了被上诉人控制质量的能力。最后,被上诉人也不具有控制商品数量以及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因此,被上诉人控制商品价格、质量、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较弱。  (三)关于被上诉人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在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领域的多个竞争者均有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条件,拥有足够的实力对被上诉人的市场领先地位形成冲击。此外,即时通信领域的创新活跃,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则相对较低,技术和财力条件对市场力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被上诉人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对其市场力量的影响非常有限。  (四)关于其他经营者对被上诉人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被上诉人的腾讯QQ软件并非用户使用即时通信服务的必需品。用户可选择的即时通信软件种类较多,且获取即时通信软件和服务的成本很低,不存在妨碍用户选择和转换即时通信服务的显著经济和技术障碍。即使被上诉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也难以形成用户对被上诉人的较大依赖。即时通信领域的客户粘性也未显著增强用户对被上诉人的依赖程度。  (五)关于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本院认为:首先,对于认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言,重要的是市场进入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容易性。低市场份额并不当然意味着较弱的市场竞争约束力,只要能够迅速进入并有效扩大市场,其就足以对在位竞争者形成有效的竞争约束。其次,本案证据表明,在被上诉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时间里,每年都有大量的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境内经营者进入即时通信领域,且不少经营者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建立起足以支撑其发展的市场份额。这些实际发生的成功进入实例有力地证明,被上诉人所在的即时通信服务市场进入较为容易。  (六)关于被上诉人实施不兼容行为、迫使用户进行“二选一”行为本身是否意味着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本院认为,被上诉人实施“二选一”行为仅仅持续一天即导致其竞争对手MSN当月覆盖人数增长2300多万,多个竞争对手争抢即时通信服务市场。这一事实比较有力地说明被上诉人在即时通信服务市场上并不具备显著的市场支配地位。  综上,本案现有证据并不足以支持被上诉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  三、被上诉人是否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该争议焦点包括两个具体问题。  本院认为,判断经营者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需要综合评估其行为对消费者和竞争造成的消极效果和可能具有的积极效果。反垄断法所关注的重心并非个别经营者的利益,而是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是否受到扭曲或者破坏。  (一)关于被上诉人实施的“产品不兼容”行为(用户二选一)是否构成反垄断法禁止的限制交易行为。首先,被上诉人为排除、限制即时通信服务市场竞争而采取“产品不兼容”行为的动机并不明显。其次,被上诉人实施“产品不兼容”行为仅持续一天,却给其所在的即时通信服务市场带来了更活跃的竞争,对安全软件市场造成的影响也极其微弱。这一方面说明被上诉人实施的“产品不兼容”行为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被上诉人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  (二)被上诉人是否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搭售行为。首先,本案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被诉搭售行为使得被上诉人将其在即时通信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延伸到安全软件市场。其次,QQ即时通信软件与QQ软件管理打包安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将QQ即时通信软件与QQ软件管理打包安装,实现QQ即时通信软件的功能整合,用户可以更好地管理QQ即时通信软件,保障账号安全,从而提高QQ即时通信软件的性能和价值。因此,被上诉人并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搭售行为。  综上,上诉人关于被上诉人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四、一审法院审理程序是否违法,该争议焦点包括四个具体问题。  (一)一审法院未按照其重新界定的相关市场组织双方当事人重新计算市场份额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在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确定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并非必经步骤。因此,一审法院未重新计算市场份额并不违反法定程序。  (二)一审法院在认定被上诉人是否具有支配地位时,是否违背证据规则而引入未经质证的证据。本院认为:首先,关于欧盟委员会Skype/Microsoft案的决定。该决定在一审中由被上诉人提交,并经双方当事人质证。对于已经质证的证据,根据当事人的质证意见,结合证据本身对其整体内容予以审查判断,并将之运用于裁判之中,属于审理法院的职权范围。其次,关于全球经济咨询出具的经济分析报告。被上诉人在一审过程中将该份提交审理法院作为参考,并非作为证据使用。一审法院亦未援引该份报告作为裁判依据,对于该份报告无需组织双方当事人质证。  (三)一审法院是否违反听证原则而大量认定未经质证的证据与事实。本院认为:首先,假定垄断者测试是界定相关市场的一种分析思路,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分析思路,并不必然需要当事人辩论。其次,一审法院以微博产品的出现作为依据,否定上诉人所委托专家的分析意见,实质上是一审法院根据具体证据认定相关案件事实,属于法院职权范围,无需在对相关证据进行质证之外再行听取当事人意见。最后,一审法院以MSN为例论证网络效应和用户粘性对于市场进入的阻碍并不明显,缺乏事实依据和说服力。但是,一审法院并非仅以此认定即时通信服务市场的进入比较容易,而是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作出最终判断。这一论据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不影响其最终结论的正确性。  (四)一审法院是否怠于履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5条规定的告知义务。本院认为:一审法院在认定被上诉人实施的“产品不兼容”行为不违反反垄断法之后,并未认定该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此不属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5条规定的情形。  鉴于被上诉人的行为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本院对第五个争议焦点即法律责任问题不再进行评述。  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虽有不当之处,但适用法律正确,裁判结果适当。上诉人的上诉理由虽部分成立,但不影响本案裁判结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3Q大战”终审宣判:360上诉被驳回 维持原判
日 10:26 来源:凤凰科技
原标题: “3Q大战”终审宣判:360上诉被驳回 维持原判  今日上午9时30分,最高人民法院将公开宣判上诉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 最高法认为  凤凰科技讯 10月16日消息,今日上午9时30分,最高人民法院将公开宣判上诉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  最高法认为,本案现有证据并不足以支持被上诉人(腾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并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虽有不当之处,但适用法律正确,裁判结果适当。即驳回360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据中新网报道,“3Q大战”自2010年2月,腾讯推“QQ医生”,此后奇虎360推出“扣扣保镖”对QQ进行去广告等。到11月3日晚,腾讯要求在装有360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要求用户“二选一”。  在“3Q大战”升温后,工信部开始介入。此外,腾讯恢复兼容360软件,并分别向用户致歉。但两家公司的大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转战法院。2012年11月,奇虎360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腾讯滥用在即时通讯软件及服务相关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构成垄断。  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奇虎公司全部诉讼请求。对于上述判决,奇虎公司表示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索赔经济损失1.5亿元。  同年11月26日,该案二审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庭。今日则是最高法的二审宣判。  此外,3Q大战的另一案,即腾讯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案,已由最高法于今年4月24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奇虎360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奇虎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其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  以下为本次庭审全程回顾: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主要有五个焦点问题。  一、如何界定本案中的相关市场。该争议焦点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九个具体问题。  (一)一审法院未按照其重新界定的相关市场组织双方当事人重新计算市场份额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在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确定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并非必经步骤。因此,一审法院未重新计算市场份额并不违反法定程序。  (二)关于本案是否适合运用“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界定相关市场以及一审法院对该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作为界定相关市场的一种分析思路,假定垄断者测试(HMT)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免费的互联网基础即时通信服务已经长期存在并成为通行商业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具有极高的价格敏感度,改变免费策略转而收取哪怕是较小数额的费用都可能导致用户的大量流失。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基于相对价格上涨的假定垄断者测试,很可能将不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纳入相关市场中,导致相关市场界定过宽。因此,基于相对价格上涨的假定垄断者测试不适宜在本案中适用。一审法院在本案中直接运用基于价格上涨的假定垄断者测试,有所不当。  (三)关于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从商品特性的角度来看,只具有一种功能或者两种功能的即时通信服务与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特性:基于互联网、可以检测用户在线状态、即时交流、隐秘交流、免费等。从商品的可获得性角度来看,三种服务均可以非常容易地从互联网上免费取得。从商品功能用途的角度看,它们均具有至少一种完全相同的功能。从供给替代的角度看,提供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的经营者可以非常容易地转而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即时通信服务。因此,单一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  (四)关于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在本案被诉垄断行为发生时,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与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服务在商品特性、质量、功能用途、获得渠道等方面已经趋向于基本一致,且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正在蓬勃发展并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  (五)关于社交网站、微博服务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社交网站、微博与即时通信在商品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社交网站、微博主要针对大量用户之间的开放性的群体交流,对即时性的要求偏低,而即时通信更注重双边私密交流或者小群体的内部交流,具有一定封闭性且对即时性的要求很高。社交网站、微博与即时通信的主要使用功能也不相同。即时通信的主要使用功能是聊天,而社交网站和微博的社交功能更加突出。从需求者的角度看,即时通信与社交网站、微博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彼此替代关系。一审法院关于社交网络和微博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的认定错误,社交网站、微博不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  (六)关于手机短信、电子邮箱是否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即时通信与手机短信在功能和特性上存在较大区别,而且即时通信是免费服务,而手机短信是收费服务。电子邮箱与即时通信在核心功能和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电子邮箱不具有通信的即时性,也不具备通知用户在线状态的功能,而通信的即时性是即时通信服务最核心和最受用户关注的功能。因此,手机短信、电子邮箱与即时通信之间不存在较为紧密的替代关系,不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一审法院关于手机短信、电子邮箱不应纳入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的认定正确。  (七)关于本案相关商品市场是否应确定为互联网应用平台。本院认为,本案中,应该关注的是被上诉人是否利用了其在即时通信领域中可能的市场支配力量排除、限制互联网安全软件领域的竞争,将其在即时通信领域中可能的市场支配力量延伸到安全软件领域,这一竞争过程更多地发生在免费的用户端。因此,本院在本案相关市场界定阶段将不再主要考虑互联网平台竞争的特性,而是在识别经营者的市场地位和市场控制力时予以考虑。  (八)关于本案的相关地域市场界定。首先,中国大陆地区境内绝大多数用户均选择使用中国大陆地区范围内的经营者提供的即时通信服务。其次,我国对即时通信等增值电信业务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外国经营者通常不能直接进入我国大陆境内经营,需要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方式进入并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再次,在被诉垄断行为发生前,多数主要国际即时通信经营者均已经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市场。最后,境外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例如一年)及时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境内并发展到足以制约境内经营者的规模存在较大困难。综合上述因素,本院认为,本案相关地域市场应为中国大陆地区市场。一审法院关于本案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欠妥,本院予以纠正。  (九)关于本案的相关市场界定是否应考虑本案诉争行为发生之后的相关市场状况及技术发展趋势。本院认为,由于竞争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呈现出动态竞争的特征,在界定相关市场时,需要考虑在可预见的未来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市场反应和变化,以正确判断其是否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经营者的竞争制约。本案中,一审法院在分析微博和社交网站是否属于本案相关商品市场范围时,考虑了微博和社交网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这种思路本身并无不当。  综上,本院认为,本案相关市场应界定为中国大陆地区境内即时通信服务市场,既包括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服务,又包括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既包括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又包括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  二、关于被上诉人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本案中,虽然被上诉人无论在个人电脑端还是在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均超过80%,但是仅仅依据市场份额证据还不能得出结论,还需要考察其他因素。  (一)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领域的竞争状况。在被诉垄断行为发生时,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领域存在数十款即时通信工具,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日趋成熟,用户规模较大。在被诉垄断行为前后,越来越多不同背景和技术的企业纷纷进入即时通信领域。特别是,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猛,新的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不断进入,为即时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即时通信领域的竞争呈现出创新竞争、动态竞争的显著特征,平台化竞争日趋白热化。可见,即时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  (二)关于被上诉人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首先,由于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向广大用户提供的基础即时通信服务均为免费,用户也缺乏付费意愿,因此任何即时通信服务经营者均不可能具有控制用户端价格的能力。其次,被上诉人不具有控制质量的能力。如果被上诉人降低服务质量,则会有大量用户转而使用其他即时通信服务。此外,互联网平台竞争的特点也制约了被上诉人控制质量的能力。最后,被上诉人也不具有控制商品数量以及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因此,被上诉人控制商品价格、质量、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较弱。  (三)关于被上诉人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在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领域的多个竞争者均有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条件,拥有足够的实力对被上诉人的市场领先地位形成冲击。此外,即时通信领域的创新活跃,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则相对较低,技术和财力条件对市场力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被上诉人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对其市场力量的影响非常有限。  (四)关于其他经营者对被上诉人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被上诉人的腾讯QQ软件并非用户使用即时通信服务的必需品。用户可选择的即时通信软件种类较多,且获取即时通信软件和服务的成本很低,不存在妨碍用户选择和转换即时通信服务的显著经济和技术障碍。即使被上诉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也难以形成用户对被上诉人的较大依赖。即时通信领域的客户粘性也未显著增强用户对被上诉人的依赖程度。  (五)关于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本院认为:首先,对于认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言,重要的是市场进入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容易性。低市场份额并不当然意味着较弱的市场竞争约束力,只要能够迅速进入并有效扩大市场,其就足以对在位竞争者形成有效的竞争约束。其次,本案证据表明,在被上诉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时间里,每年都有大量的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境内经营者进入即时通信领域,且不少经营者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建立起足以支撑其发展的市场份额。这些实际发生的成功进入实例有力地证明,被上诉人所在的即时通信服务市场进入较为容易。  (六)关于被上诉人实施不兼容行为、迫使用户进行“二选一”行为本身是否意味着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本院认为,被上诉人实施“二选一”行为仅仅持续一天即导致其竞争对手MSN当月覆盖人数增长2300多万,多个竞争对手争抢即时通信服务市场。这一事实比较有力地说明被上诉人在即时通信服务市场上并不具备显著的市场支配地位。  综上,本案现有证据并不足以支持被上诉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  三、被上诉人是否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该争议焦点包括两个具体问题。  本院认为,判断经营者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需要综合评估其行为对消费者和竞争造成的消极效果和可能具有的积极效果。反垄断法所关注的重心并非个别经营者的利益,而是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是否受到扭曲或者破坏。  (一)关于被上诉人实施的“产品不兼容”行为(用户二选一)是否构成反垄断法禁止的限制交易行为。首先,被上诉人为排除、限制即时通信服务市场竞争而采取“产品不兼容”行为的动机并不明显。其次,被上诉人实施“产品不兼容”行为仅持续一天,却给其所在的即时通信服务市场带来了更活跃的竞争,对安全软件市场造成的影响也极其微弱。这一方面说明被上诉人实施的“产品不兼容”行为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被上诉人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  (二)被上诉人是否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搭售行为。首先,本案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被诉搭售行为使得被上诉人将其在即时通信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延伸到安全软件市场。其次,QQ即时通信软件与QQ软件管理打包安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将QQ即时通信软件与QQ软件管理打包安装,实现QQ即时通信软件的功能整合,用户可以更好地管理QQ即时通信软件,保障账号安全,从而提高QQ即时通信软件的性能和价值。因此,被上诉人并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搭售行为。  综上,上诉人关于被上诉人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四、一审法院审理程序是否违法,该争议焦点包括四个具体问题。  (一)一审法院未按照其重新界定的相关市场组织双方当事人重新计算市场份额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在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确定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并非必经步骤。因此,一审法院未重新计算市场份额并不违反法定程序。  (二)一审法院在认定被上诉人是否具有支配地位时,是否违背证据规则而引入未经质证的证据。本院认为:首先,关于欧盟委员会Skype/Microsoft案的决定。该决定在一审中由被上诉人提交,并经双方当事人质证。对于已经质证的证据,根据当事人的质证意见,结合证据本身对其整体内容予以审查判断,并将之运用于裁判之中,属于审理法院的职权范围。其次,关于全球经济咨询出具的经济分析报告。被上诉人在一审过程中将该份提交审理法院作为参考,并非作为证据使用。一审法院亦未援引该份报告作为裁判依据,对于该份报告无需组织双方当事人质证。  (三)一审法院是否违反听证原则而大量认定未经质证的证据与事实。本院认为:首先,假定垄断者测试是界定相关市场的一种分析思路,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分析思路,并不必然需要当事人辩论。其次,一审法院以微博产品的出现作为依据,否定上诉人所委托专家的分析意见,实质上是一审法院根据具体证据认定相关案件事实,属于法院职权范围,无需在对相关证据进行质证之外再行听取当事人意见。最后,一审法院以MSN为例论证网络效应和用户粘性对于市场进入的阻碍并不明显,缺乏事实依据和说服力。但是,一审法院并非仅以此认定即时通信服务市场的进入比较容易,而是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作出最终判断。这一论据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不影响其最终结论的正确性。  (四)一审法院是否怠于履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5条规定的告知义务。本院认为:一审法院在认定被上诉人实施的“产品不兼容”行为不违反反垄断法之后,并未认定该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此不属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5条规定的情形。  鉴于被上诉人的行为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本院对第五个争议焦点即法律责任问题不再进行评述。  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虽有不当之处,但适用法律正确,裁判结果适当。上诉人的上诉理由虽部分成立,但不影响本案裁判结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java路径有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