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马南邨说说陶渊明的诗读书态度的实质包括哪些内容

15《不求甚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15《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为​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本​课​件​实​用​性​强​,​条​理​清​晰​,​下​载​便​可​直​接​使​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1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议论文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怎么写啊?(例文)
议论文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怎么写啊?(例文) 5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二、资料助读:

1、“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2、作者简介: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三、简介驳论文的指示: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驳论

2.驳论: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3.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②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人。

4.一般论证思路: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或间接的方式(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进行批驳。

四、整体感知: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五、划分层次 、
列出提纲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六、思考: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3、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4、作者批驳对方的观点的同时,是否指出正确的读书态度?

七、小结:

作者认为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虚心、读活、多读、勤读

八、作者选了哪些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九、你说我说:

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1、品读法。
4、析读法。

2、摘读法。
5、寻读法。

3、圈点法。
6、助读法。

十、板书设计:

 

 

树靶子

引出处
例证

不求甚解
引证

援例子
对比论证

引语录

结上文


的感言:谢谢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1)
近代意义上的英国民族历史为时不长,然而自乔叟以来,英国文学的名篇佳构却层出不穷,各类文体领域均有大家屹立。不过,假如有人问:哪一种文类最能代表英国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呢?那么,我个人倾向于选择“随笔”这一文类。随笔的写作更多地是人生阅历、智慧学养、情感性灵的自然流露,人为的痕迹很少,所以,我们若要了解英国人的秉性,那就有条捷径可走——读英国随笔。这里我愿意再聊聊随笔名家培根的名作《谈读书》。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一贵族家庭。他天纵奇才,12岁便入剑桥大学研习神学、法学及经院哲学,毕业后去英国驻法国使馆供职。1597年返回英国,此后在英国政界却饱经炎凉世态,摸爬滚打了20年。然而政坛险恶,风云难测,他在1621年卷入了一桩宫廷阴谋,遂被罢黜,从此专研学术。1626年因做低温防腐实验而不慎受寒致病,离开了人间是非之地。除了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他所撰写的随笔也因透彻警辟、幽默隽永、意趣盎然和风格独具而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

  《谈读书》首先说的是读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

  “怡情”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傅彩”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长才”则使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加精熟完满。其次,文章谈如何读书。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有益,因此颇需区别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数只需大体浏览,少数则须认真阅读、仔细消化。再次,是说书犹镜子,可以映照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第四,是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种心智缺陷。不同书籍,各有专能,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辨,所以,读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理当对症下药一般。

  此外,人只能在某一有限时空之中生存,故其人其书总难免缺漏之处,后人站在前人肩上,往往在某些方面能够超越前人,但是前人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永远不可鄙薄。因此,文章还提醒我们,读书时虽不可尽信书上之言,然而也不能存心诘难作者。批判的阅读精神正应落实到宽容的接受态度上,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最后,此文还有一可书之处,即其文风简练,措辞精到,与其思想稳健警辟的特点恰好相配,王佐良先生的译文雅驯流畅,凝炼干净,是译界公认的一流译品。总之,斯人、斯文、斯译使《谈读书》完全属于培根自己所说的少数值得仔细品味、认真消化的作品之列。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推荐到广播
66312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快到碗里来)
([已注销])
(理想主义者之死)
(Sueshine蜜)
([已注销])
第三方登录:赞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的观点的古诗文或名言名句比如说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他的理由是 陶渊明的“好读书 不求甚解……” 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赞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的观点的古诗文或名言名句比如说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他的理由是 陶渊明的“好读书 不求甚解……” 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比如说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他的理由是 陶渊明的“好读书 不求甚解……” 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急急急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SDSA 的的方式大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