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自然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今天和大家一块研讨交流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以及习作五、练习五。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课文围绕着“勤奋”,,开头鲜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中间通过续写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证明,课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明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靠勤奋成才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令人信服。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呼应开头。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不顾岁数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维生素c的故事》是一篇介绍维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讲述了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途中,船员中十几个人得了“海上凶神”这种疾病,但是在荒岛上他们却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从而发现了维生素c的存在,同时为人类治愈“坏血病”找到了方法。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习作五》是让学生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要写的具体生动。本次训练的重点是“自述”,因此要考虑把物当作自己写时,多运用比喻拟人,使所写之物有生命的感觉。
二、教学目标
《说勤奋》:
1、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维生素C的故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切入点
《说勤奋》:
教学重点在领悟作者是如何讲明道理的,并在课文的研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组织联系,与作者观点产生共鸣。
以问题为切入点: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方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小组合作交流文中两个人成功的例子并进行全班汇报;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教学,尤其是由例子而让学生明白的道理;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交流。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教学切入点:
1、读了文章,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合作交流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如“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好几个月了”,可以说是一路辛劳,一路汗水。“趁着大好月色”“边忆边写”,药草分不清就“放在嘴里嚼嚼”“接着往下写”,丝毫也不敢马虎,可以说每一笔记录都是李时珍心血的凝聚。
3、学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维生素C的故事》: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
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什么是维生素c?维生素c是怎样被发现的?
学生重点通过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航海探险的艰辛,以及病重的船员在荒岛上能存活下来的原因。教师可通过两个方面让学生参与讨论研究:
1、哥伦布同意把病重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种做法你认为对不对?是不是太残忍了?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2、谈一谈维生素c对人体还有其他哪些作用?哪些水果和蔬菜含维生素c?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重点是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切入点: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这么奇妙?
教学方法: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大、奇以及作用。
3、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习作五》:
弄清目标:
1、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写的具体、生动。
2、可以从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功能、心里愿望、对别人的建议、发出倡议等方面来介绍。
四、课时安排
16、说勤奋&&&&&&&&&&&&&&&&&&&&&&&&&&&&&&&&&&&&&&&&&&&&&&&&&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时
18、维生素C的故事&&&&&&&&&&&
&&&&&&&&&&&&&&&&&&&&&&&&&&&&&&2课时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2课时
练习五&&&&&&&&&&&&&&&&&&&&&&
&&&&&&&&&&&&&&&&&&&&&&&&&&&&&&3课时
16、说勤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节。第一节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节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节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四节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9个生字。
3、能够用六个成语造句。
4、学会抓住重要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5、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事例, 体会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勤奋,懂得勤奋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 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 引导分段。
(1) 学生轻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 交流。
(3) 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 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轻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 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 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抓住“古今中外”、“每一个”、“都”谈体会)
3、 齐读第一段。
4、 教师引领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五、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 交流自学情况。
3、 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 钢笔描红。
六、 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 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渡( )
末( )稍( )杜( )粱()度( )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4.出示词语
史学家 滚瓜烂熟 终于编成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1)指名读
(2)你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八个词语,用简短的几句话分别说一说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吗?
二、走近名人,读悟明理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句子:(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句子 )
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4.司马光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5.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字词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9年”、“终于”、“巨著”
(时间很长,非常的不容易、成就大)
6.师:他的成功靠的是-----“勤奋”。(学生齐读)
7.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8.学生交流,出示相应句子: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指读到什么程度?)
师:同学们,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
你能想象一下用这种枕头会舒服吗?
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
这里的警枕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师:司马光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学生齐读)
(6)让我们拿起语文书,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7)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从小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1.师: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要求: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哪些句子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用曲线划出)
3.学生交流
4.出示句子: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板书: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2)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理解:“毫不气馁”表现了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
他为什么而“急”?(17岁进中学,成绩差)
指名读句子
(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4)教师引读:童第周17岁进中学,成绩比别人差。于是他在学习上不断地追赶其他同学,每天天刚亮(   )。晚上睡觉前(    )。经过半年的努力(     )。
5.师:童第周成功了,他不仅在国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国外更是勤奋好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出示句子)
(1)指名读、齐读
(2)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
(3)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指名读句子
(4)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童第周的成功背后与别人有一点不同的是什么?
(板书:基础差)
6.拓展升华,产生效应
(1)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司马光的事例,他和童第周都是通过勤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下面我们把他们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交流:
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仍然继续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板书:天资聪明)
(4)你又明白了什么?也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练习说话:由此可见,即使(    ),也(     )。
他们的成功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都离不开勤奋,只有勤奋,才可以成才。)
(5)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名人勤奋成材的事例?
(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了解进行交流)
(6)再次出示句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                    浇灌出来的。
理解:鲜花指什么?(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勤奋)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引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感想写在自备本上,再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的理想。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6&& 说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司马光 (天资聪明)      编成了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 “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18、维生素C的故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维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写了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探险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岛上的病重船员靠吃野果子存活下来,由野果子人们发现了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C。课文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际中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清楚地说出维生素C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指读。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布置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初步懂得生字新词的意思;
(3)遇到难读的句子把它画出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到课堂交流时提出,大家一起讨论。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艰苦&
浑身& 路程& 拖累&
尸体& 秘密& 物质&
缺乏& 适量& 蔬菜&
指名读,集体读,正音。
“艰、浑、伦”是前鼻音,“程”是后鼻音;“尸、物、质、适、程、蔬”是翘舌音;“伦”声母是l,不是n;“危、谓”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解释词语,指导读好长句子。
(达成目标1,部分达成目标2)
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组织学生讨论。
(达成目标3)
三、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指导字形:“艰、浑、程、秘”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质”为半包围结构
“质”的第一、二笔都是撇,不是“厂”。
3、指导书写。
(达成目标2)
四、布置作业。
1、查资料了解立于关于维生素C的知识。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清楚地说出维生素C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交流:通过回家后收集的资料,你对维生素C有了哪些了解?
(一)教学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反馈。(故事的时、地、人和事)
2、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也常常有不速之客,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泥?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学生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知道朗读。
4、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其实种怪病就是坏血病,是船员们体内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船员们的体内为什么会缺乏维生素C呢?
(因为长期在船上生活,吃的是黑面包和咸鱼,很少、甚至吃不上蔬菜和水果,这就导致了船员体内严重缺少维生素C。)
6、小结:仅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不知有多少船员葬身于茫茫大海,真是太可悲了。
(二)教学课文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你是从段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指名反馈。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茺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
(三)教学课文6—8自然段
1、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自读第6自然段。
指名反馈。
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此时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改为陈述句。
2、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课文7、8自然段。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之间的联系。
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3、你认为维生素C呗人们发现,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 小组讨论。
&& 指名交流。(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达成目标2)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达成目标1)
三、总结课文
1、读了全文,结合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总结全文。
1、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题。
2、调查生活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拓展阅读:
含维生素C的食物
 排名 食物 分量(g) 数量 维生素C量(mg)
 No.1 樱桃 50 12粒 500
 No.2 番石榴 80 1个 216
 No.3 红椒 80 1/3个 136
 No.4 黄椒 80 1/3个 120
 No.5 柿子 150 1个 105
 No.6 青花菜 6 1/ 4株 96
 No.7 草莓 100 6粒 80
 No.8 橘子 130 1个 78
 No.9 芥蓝菜花 60 1/3株 72
No.10 猕猴桃 100 1个 68
科学发现小故事
1、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2、日,星期五,这天下午,伦琴像平时一样,正在实验室里专心做实验。他先将一支克鲁克斯放电管用黑纸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把房间弄黑,接通感应圈,使高压放电通过放电客,黑纸并没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断电流,准备做每天做的实验,可是一转眼,眼前似乎闪过一丝绿色荧光,再一眨眼,却又是一团漆黑了。刚才放电管是用黑纸包着的,荧光屏也没有竖起,怎么会现荧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观察这种神秘的荧火,形成习惯,产生了错觉,于是又重复做放电实验。但神秘的荧光又出现了,随着感应圈的起伏放电,忽如夜空深处飘来一小团淡绿色的云朵,在躲躲闪闪的运动。伦琴大为震惊,他一把抓过桌上的火柴,“嚓”的一声划亮。原来离工作台近一米远的地方立着一个亚铂氰化钡小屏,荧光是从这里发出的。但是阴极射线绝不能穿过数厘米以上的空气,怎么能使这面在将近一米外的荧光屏闪光呢?莫非是一种未发现的新射线吗?这样一想,他浑身一阵激动,今年自己整整50岁了,在这间黑屋子里无冬无夏、无明无夜地工作,苦苦探寻自然的奥秘,可是总窥不见一丝亮光,难道这一点荧光正是命运之神降临的标志吗?他兴奋地托起荧光屏,一前一后地挪动位置,可是那一丝绿光总不会逝去。看来这种新射线的穿透能力极强,与距离没有多大关系。那么除了空气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质呢?伦琴抽出一张扑克牌,挡住射线,荧光屏上照样出现亮光。他又换了一本书,荧光屏虽不像刚才那样亮,但照样发光。他又换了一张薄铝片,效果和一本厚书一样。他再换一张薄铅片,却没有了亮光,——铅竟能截断射线。伦琴兴奋极了,这样不停地更换着遮挡物,他几乎试完了手边能摸到的所有东西,这时工友进来催他吃饭,他随口答应着,却并未动身,手中的实验虽然停了,可是他还在痴痴呆呆地望着那个荧光屏。现在可以肯定这是一种新射线了,可是它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暂时又该叫它什么名字呢?真是个未知数,好吧,暂就先叫它“X射线”。
板书设计:&&&&&&&&&&&&&&&&&&&
17、维生素C的故事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科技技术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俩的方便也将越来越多。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附《网络是什么》
网络是什么
有人说,网络是广袤的草原,你要是骏马,它让你任意驰骋;网络是无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鹰,它让你自由翱翔;网络是无边的大海,你要是鱼儿,它让你开怀畅游。
也有人说,网络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春花灿烂,万紫千红,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让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险些忘了归家的路。
网络,像个大杂院,居住着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张正义,有的闲侃无聊;有的加点色彩,有的天天吵闹。
网络,像个大森林,百鸟朝凤,百兽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千万分清敌和友,认清狼还是羊。
网络,像一锅粥,五彩缤纷,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欢细细品尝,有的人囫囵吞枣;要解其中味,还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选择。
网络,像个大市场,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叫买叫卖,好不热闹。有的和气生财;有的倒买倒卖,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网络,象个大港口,停靠着各种各样的船舶,上面装着众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会腐蚀你灵魂。
网络,像个电影院,天天放着七彩人生。有时开怀,有时悲伤,尽显不同的人生之旅。
网络,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亲情,那快乐就常驻在心中。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学会本次的习作要求,采用“XX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学习拟人化的手法用自述的形式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
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 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 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 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 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
 班级中交流
教学目标&&
1、认真读这篇童话故事,能按要求完成文后作业。
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教学重点:
能根据短文内容把故事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教学资源&&
一、明确题意,完成作业
1、自由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出示:
(1)题目《争功》是什么意思?你从文中看出是哪些人在争功吗?
(2)假如你是小主人,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3)你认为文中画线的部分能用什么成语来替换?换上之后读一读。
3、组织讨论:学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二、总结谈话
&1、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故事,你能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编写成小故事吗?一定要注意说明了什么道理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自由说写,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完成。
作业设计&&
☆预习成语。
☆☆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二部分。
☆☆课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写的小故事。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和两句名言,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
2、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教学资源&&
预习设计&&
课前读熟成语和名言。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作业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第三、四、五、六、七部分。
☆☆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捺的写法。
2、写好毛笔字,注意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5、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运笔方法。
教学资源&&
毛笔、宣纸、优秀的书法作品
预习设计&&
课前自学两种笔画的运笔方法。
&&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仔细观察这三个字。
2、交流:这三个字的异同点。
3、明确本次要写好的笔画是“捺”。
4、看老师写。
5、学生自由练写。
6、展示好的作业,提出不足之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两点水”“三点水”。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后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的小伙伴在遇到难题,或拿不定主意时,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大家想不想试着为小伙伴解决难题呢?【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1、故事一:小明在上学路上拾到一元钱,他想把钱交给老师,可是又怕大家说他是“假雷锋”,更何况这一元钱还可以用来买枝冰棍儿呢。小明有点左右为难,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
&2、指导学习课文,在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学把它编成小故事来演一演。
&& 3、各组交流。
4、在大家的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你拿主意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还可以用讲故事、演小剧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讲或演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 5、交流汇报。
四、总结谈话
&&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你有些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第八部分。
☆☆小练笔:班级里谁最勤奋学习?从哪里看出来?写一段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伦布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