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非遗传承人人创办民间学校有什么优惠政策

关注“非遗”传承人:让传承人的绝技不成绝响(多图)――福客民俗网民俗资讯频道
关注“非遗”传承人:让传承人的绝技不成绝响(多图)
添加日期: 10:22:00
作者:王宇 林艳腾
新闻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次数:次
&& 不知无骨花灯为何物
&&& 蔡炳汉老人今年已经80岁,走路有点气喘,但是谈到花灯,老人却显得很有活力。他拿出最近做的一盏无骨花灯,套进挂在床头上的电灯,向记者演示无骨花灯的流光溢彩。
&&& 聊起花灯的传承,老人回顾了最初一刹那的心动。老人称,他自小就对手工艺感兴趣,后来到福建师院(现福建师大)艺术系学习,学校开设一门儿童工艺课,教的是折纸等手工,其中有一项是介绍花灯、西瓜灯等。“花灯里面就有一款无骨花灯,但是虽有讲义,却没有实物观摩,学校教师也没有授课,全班16个同学都不知道无骨花灯为何物。”蔡炳汉老人回忆说。
&&& 几百元花灯有价无市
&&& 为了发展刺绣无骨花灯,蔡炳汉老人曾经想到把刺绣花灯推向市场。那时候,有一家灯厂找上门来,希望能和蔡炳汉老人合作,通过大规模制作刺绣无骨花灯,打开花灯市场。这个消息让老人兴奋不已。的确,自己喜爱的花灯如果真能打开市场,肯定是对这项传统艺术的最大肯定。“花灯一般只在元宵节使用,平时很少人买。”蔡炳汉老人称,“几百元的花灯却是有价无市。做一盏最普通的针刺无骨灯,从设计到成型至少也需要3天,大一点的花灯甚至要花一个月。设计用的是几何算术方法,通常设计和构思大概占了做灯时间的三分之二,但常常半厘米的偏差就会造成整盏灯的变形。灯上的每一个小孔的大小要均匀,每一针的力度都要刚好。正因为制作花灯是一项精细活,所以花灯的售价一般较高,最便宜的一盏灯一般也要100元。而这样的价格,对于不少市民来说,有些偏高。”最后,灯厂放弃大规模发展无骨花灯的计划,蔡炳汉老人的愿望再一次落空。
&&& 八旬老人走上课堂
&&& “从事花灯设计,必须先从构思阶段入手。”蔡炳汉老人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解,“花灯的制作一般要经历构思――设计――制作――完成等一系列程序,是一连串反复思考、实验、修正、改进的过程。”
&&& “没有想到,七八十岁的人又可以走上课堂,向学生授课。”蔡炳汉老人感觉很自豪。原来,近几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蔡炳汉老人的刺绣无骨花灯开始“走进校园”。他工作过的艺校也选派两位教师向他学习刺绣无骨花灯的制作。老人对学校满怀期望,特意制作三盏刺绣无骨花灯,供学校师生观摩学习,“有实物给学生观摩,学习制作就比较有基础了”。为扩大刺绣无骨花灯的传承,有一阶段,老人亲自到艺校授课,“每周上6-7节花灯制作课,效果相当明显”。
&&& 泉州新隅小学吴冬霞校长是“无骨花灯进校园”的积极响应者之一。吴校长邀请蔡炳汉老人编教材,并打算在3年级以上班级开设无骨花灯制作课。
&&& 如果想私下向他学习,蔡炳汉老人也表示欢迎。现在,一位在市第三幼儿园教英语的老师坚持每周日向蔡老师学习刺绣无骨花灯制作。
&&& 这些都让老人感到相当欣慰,让他看到刺绣无骨花灯的希望……
&&& [“非遗”传承人]李珠琴
&&& 兼卖现代饰品维持花灯发展
&&& 说起泉州民间艺术刻纸和花灯,李尧宝老艺人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李尧宝一生教徒无数,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李珠琴则是惟一直系传人,她一生与料丝灯相伴,把料丝灯当成自己的“事业”。
&&& 60多年与料丝花灯相伴
&&& 走进市区轧榜巷李珠琴女士家中,记者注意到,客厅的墙上挂着李尧宝的生平简介与相片。68岁的李珠琴指着相片对记者说:“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这门工艺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
&&& “爷爷和父亲都是以工艺为生。”李珠琴回忆,父亲李尧宝的手艺是爷爷传授的,爷爷李九史是建筑装饰工艺行业中的漆绘师傅,也是木作家具(诸如“十八垛眠床”、房内桌、衣橱等)行业中的漆画师;伯父李琦是当时泉州刻纸名艺人。
&&& “许多手工艺者都是凭个人爱好从事手工艺制作,我却是以花灯为自己的事业。”李珠琴称,自己是父亲最小、也是惟一活下来的孩子,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自小就和父亲相依为命,一大一小的身影出没在渔船画廊边、祠堂宗庙前。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为父亲打下手,刻一些比较简单的“福符”和“红签”。
&&& 1953年,泉州举行民间手工艺品展览,李尧宝制作料丝花灯参展,一举成名。李尧宝认为“花灯前景可图”,便组织一群手工业者,在现市区后城一古厝中创办工艺作坊,而后这作坊发展成工艺美术公司。1957年,李珠琴正式成为工艺厂的一员。“工艺厂在高峰期有员工二十多人。工艺厂生产的料丝花灯在国际上都有影响,还被选送出国展览,并作为赠送外宾的礼品。”当时没有其他更好的谋生方式,李珠琴就下定决心,在接订单、赶制灯的工作过程中,向父亲学习刻纸、制作花灯等技艺。
&&& 李尧宝带过无数学徒,但真正步入艺人生涯的不多,女儿珠琴是个难得的例外。60多年来,她坚持与花灯相伴,制作的料丝花灯多次获奖,20世纪80年代还曾赴新加坡现场表演,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 “花灯店”兼卖小饰品
&&& 走进李珠琴经营的“李尧宝花灯店”,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花灯、刻纸之间摆放着许多现代小饰品。李珠琴一家在府文庙旁开设工艺品店,原来计划推广李尧宝刻纸和料丝花灯,但是,现在经营范围也仅限于小饰品和刻纸作品。
&&& 在花灯店采访的时候,记者注意到,没有人前来购买花灯,倒是有几个女孩子进来选购小饰件。“单靠花灯实在维持不下去了。”李珠琴无奈地说,“看到李尧宝花灯店兼卖现代饰品,有点难为情,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就难以维持料丝花灯的发展。”
&&& “两个女儿现在也是以经营李尧宝花灯为生。”李珠琴告诉记者,“父亲在世的时候,两个女儿看到外公在忙,便跟在一边悄悄学,如今已艺有所成。”
&&& “泉州花灯尽管制作精美,在海内外的声誉也很高,但是却难以作为家庭创收的主要手段。”李珠琴感慨道,“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花灯来装饰,高价购买并收藏的情况更是微乎其微。”
&&& 现在,李珠琴的两个女儿分别有了孩子,一个是15岁的女孩,一个是12岁的男孩。李珠琴说:“而今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读书压力也大,不敢强求他们热衷于家传手艺,但是孩子喜欢绘画,这也是很好的基础
&&& [“非遗”传承人]黄义罗
&&& 一双手50年雕刻“72变”
&&& 当年工艺厂20多人的木偶组中,现如今只剩下黄义罗将江朝铉师傅的手艺传承下来。从14岁开始学木偶头雕刻,到如今年近古稀,黄师傅是江朝铉第一个徒弟,也是最后一个还在坚守这门手艺的徒弟。当他得知自己成为“非遗”传承人后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这门手艺传得更广些。
&&& 初学“变化”一块木头刻十多个眼睛
&&& 黄义罗坐在工作台前,从艺50多年来,刻刀和手锯在他手上、腿上留下的伤痕清晰可见。他说:“小时候在乡下经常看木偶表演,觉得很有趣,小学毕业后为了糊口,也为了自己的兴趣,就进城拜江朝铉为师。”
&&& 开始学雕刻,只能用一些很差的木料,而且还得省着用。一个小木块上,常常密密麻麻地布满“眼睛”、“嘴巴”、“耳朵”。江、黄两人的师徒关系很好,从前在厂里,黄义罗和江家父子分在一组。平时黄义罗和师傅就住在不到8平方米的房间里,那里既是两人的工作间,也是他们休息的地方。黄义罗回忆说:“就是在那个小房间里,江师傅把自己的手艺倾囊相授。”至今黄义罗一家人还亲切地称呼江朝铉为“铉师”。
&&& 黄义罗自从学木偶头雕刻以来,经历了一开始的生活拮据――每月工资只有4元,后来又遇到社会动荡,他和师傅一样,曾一度把手艺藏在箱底,师傅改行去做纽扣,他则去学机修。
&&& 改革开放后,黄义罗和师傅经营工厂,把木偶头雕刻手艺推广,做成脸谱、首饰盒等,工厂也曾有辉煌的日子。
&&& 50载修为百变术全靠一双手
&&& “泉州的木偶头雕刻在我师傅那一辈已走向高峰,现在要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创新。”黄义罗说。
&&& 传统的木偶头原只有36种,且除了黑红白三种颜色外,没有花脸谱。据黄义罗回忆,为了寻找真实的创作源泉,江朝铉经常下乡,看各地木偶班子演戏,广泛搜集采纳表演艺人的意见。一次,有个戏班要演《封神榜》,需要许多怪头形象,这是过去从来没有雕过的。只凭着木偶戏师傅提供的一张人物性格特征表格,江朝铉琢磨了三个月。结果,纣王、妲己一上台,便引起了轰动。
&&& 黄义罗显然也传承了师傅乐于创新的性格。在黄义罗家中,能看到许多造型异于传统的木偶头:雷公双耳后长出了翅膀、雷母脸上有闪电纹路,还有“金陵十二钗”,都是传统工艺中所没有的造型。
&&& 当然黄义罗所做的木偶头造型远不止“72变”,他说,“学会变化,主要还是先掌握工艺的基本原理,之后才是个人的发挥。都是喜怒哀乐,雕刻的人不同,各种木偶的形状神态也都不同了”。
&&& “木偶头的造型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有收藏家提出各种要求,为了满足他们,黄义罗就得经常查阅书籍和资料,两个女儿也经常上网帮父亲查找相关图片。“这也是为了促进木偶头雕刻工艺的发展”。
&&& 年近古稀想当教师再传“72变”
&&& 黄家制作木偶头,黄义罗负责雕刻和收尾验收,两个女儿进行磨光、彩画等工序,妻子则给木偶梳头,各个流程分工明晰。
&&& 黄义罗说,木偶头雕刻有一定的理论,但学雕刻等手艺,还有许多细节和技巧,最关键的还是要多实践。虽然女儿们也学了一些雕刻技巧,但多数手艺还没学。黄义罗希望能把木偶头雕刻引进课堂,“我愿意把所学的手艺教给有心的学徒们,让这门手艺能够更加普及”。&&第2页&&
责任编辑:百合
下篇新闻:没有了
&&今日推荐
赞助商推荐
本站带宽服务: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ICP备号制定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政协委员李明月建议,建立专项民间传统艺术奖励基金,对创新力度大的艺术成果加大奖励力度。
推荐关键字
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手工技艺、消费习俗、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知识、文化空间11种形式。然而,当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开发上缺乏资金扶持和产业化系统研究,传承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不愿让技艺外传,导致逐渐失传。
当前,我市除博兴的草编、柳编、老粗布、布老虎等遗产的产业化规模较大外,部分遗产产业化规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无棣苇帘、滨州剪纸、惠民制鼓、清河镇木版年画等。还有部分遗产则处于尚待开发状态,如阳信锡壶制作、惠民手扎灯笼、惠民圈椅子制作等。食品类文化遗产如惠民武定府酱菜、滨城芝麻酥糖、滨州水煎包、店子粉皮等,虽有一定产业规模,但缺乏挖掘、推介、包装,尚未形成知名品牌。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政协委员李明月建议,建立专项民间传统艺术奖励基金,对创新力度大的艺术成果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全市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文化管理部门要为传承人提供资助,建立档案,永久保存他们的作品。在全市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培养青少年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未来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班人。建立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对实物进行展览和保存,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抢救、保护,建立影音档案,进行动画演绎。
李明月说:“滨州剪纸、博兴布老虎、草编器具、木版年画完全可以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走进大众生活空间,并通过商业化运营和包装打造成滨州知名文化品牌。”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李明月建议,应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促进传承人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在用地、融资、信息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学、研结合,利用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举办各类博览会和文化展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强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记者 任德晓)
(责任编辑:Sophia)
上一篇:下一篇:
12345678910
鲁ICP备号 滨州网警
滨州传媒集团主办 版权所有
山东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58号 邮编:256603永丰县人民政府网__培养非遗传承人
永丰创办农民画培训基地-江西省永丰县人民政府网
>>&&&&&&正文
培养非遗传承人
永丰创办农民画培训基地
发布日期:[ 08:58:24] 点击次数:[] 作者: 新闻来源:县电视台
Copyrigh 2009 www. All Rights Reserved永丰县人民政府主办 永丰县政府办公室承办 永丰县政府信息中心设计制作管理员邮箱:yfxxzx@ 电 话(传 真):(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宁海:职业教育传承“非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6月起施行。此法第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宁波地区民间文化资源丰富,“非遗”传承更有赖民间力量的支持。在宁海县,通过职业教育拯救“非遗”,至今已走过了八个年头。
  泥金彩漆:职业“漆匠”闯市场
  2007年下半年,经宁海县文广局牵线,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与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联手创办泥金彩漆培训班,聘请该公司的两位泥金彩漆传人来校授艺,开始了“非遗”商业化传承的尝试。
  泥金彩漆是宁波“三金一嵌”传统工艺之一,曾广泛应用于日用家具的制作中,“它有二十多道手工工序,做一件成品要3个月。”传承人黄才良年轻时跟着师傅做过泥金彩漆,2002年他与另一位传承人陈龙重拾旧艺。
  一职高校长应龙泉把黄、陈两位传承人请进工艺美术班的课堂,向十多个学生传授技艺,到第四年,再把冒尖的苗子送进作坊实习。去年下半年,第一批4位新传人“出山”,在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制作泥金彩漆工艺品。据黄良才说,他们制作的工艺品远销日本,供不应求。现在,黄、陈两位传人开始把新一批学生带进作坊学习工艺,四年后,在这些年轻人中又将出现新的传人。
  舞狮舞龙队:校园传承“流动站”
  “泥金彩漆”因其商业价值取得市场成功,但对于大多数“非遗”项目而言,这种成功难以效仿。宁海县文广局赖其浓科长强调,宁海的“非遗”保护模式并非只有一种,“比如宁海的舞狮舞龙,就采取了校园流动传承的方式。”
  宁海一职高传承舞狮舞龙始于2002年,当时,学校请传承人每周三下午来教学生。据舞狮传承人陈昌福介绍,现在一职高的舞狮队由三个年级约20名学生组成,每年他都要从20多个报名的男生中选出合适人选补充进舞狮班,以弥补毕业生离去的空缺。
  如今一职高的舞狮舞龙队一年在宁海城乡登台演出十余场,有时还到宁波市区献艺。“县里、学校里都有一定的补贴,但激励学生的,主要还是个人兴趣和登台演出的成就感。”据一位老师介绍,不少学生毕业后,在大学里也参加舞狮舞龙队,继续着他们的“非遗”演出。
  布袋木偶戏:融入日常教学
  最近,应龙泉一直在和94岁的宁海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周瑞德联系,希望把他请来,给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讲课。
  周瑞德的外孙女章亚萍说,但凡有人要看老人的木偶戏,他总是支撑起舞台表演,不知疲倦。“不过老人家一直担心这门艺术后继无人,”章亚萍解释,“这门手艺从道具到脚本到表演都由一人完成,所以要培养一个传人很困难。”
  现在,一职高想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结合专业需求进行部分地传承。即把布袋木偶戏中道具制作部分和脚本编写部分抽离出来,让幼师专业的学生学习。“至于完整的传承,只有等老先生在学校发现苗子后再说了。”应龙泉表示,这种将“非遗”融入日常教学的尝试,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尽可能地保护“非遗”。
  对此,宁海县文广局赖其浓称,职业教育与保护“非遗”结合,有优势也有局限,只有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参与,才能让这些民间文化瑰宝的传承走向良性循环。
  宁波日报见习记者余方觉
  编辑:手工业税收标准等同工业企业:非遗传承人压力大_评论分析_新浪收藏_新浪网
手工业税收标准等同工业企业:非遗传承人压力大
  作者:阎锋
  佛山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剪纸的传承人、佛山剪纸艺委会秘书长饶宝莲,刚刚度过了忙碌的一周―取得首张属于自己的个体经营执照以来,她就在办理税务登记、申领发票之间奔走。用她的话说,自己已经“从当初那个开心的小女孩”变成了“为发票、交税而烦恼的个体经营户”。记者采访发现,她所面对的问题和苦恼,是佛山非遗项目面向市场走出第一步时,大多数传承人不得不面对的“坎”。
  同样是上周,佛山彩灯国家级传承人杨玉榕和儿子黄宏宇,承接到了来自香港的彩灯项目。在春天这个传统手工业的淡季,他们感受到了一丝暖意。不过,每年30多万元的税负高悬在这家手工灯饰企业的头上。作为非遗推广壮大成熟后的生产性手工业企业,他们期盼着佛山在京申请“较大的市”,尽早实现多年来“落实非遗法税收优惠”的愿望。
  “蜗居”旧厂房 一年创税30余万元
  沿佛罗路直行后拐入一片旧厂房区域,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杨玉榕和儿子黄宏宇的博艺灯色工艺厂就在这片旧厂房中。眼下,他们正忙着完成香港政府的新一批单子。对于往年这个传统的销售淡季来讲,这样的订单很难得。不过,由于手下工人离开的较多,人手又成为新的问题。
  在国内市场需求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佛山彩灯因其秉承传统手工扎作、形象栩栩如生而备受港澳市场的喜爱,港澳特区政府对佛山的制作工艺情有独钟。这家彩灯制作企业多年来,业务上主要是跟港澳和进出口公司打交道。
  以香港为例,特区政府连续十多年举行的元宵传统灯展活动,均把设计方案交给了佛山传统灯色传承人手工制作。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佛山灯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玉榕大师等人则在多个场合呼吁,减免佛山灯色等此类手工业文化企业的税收。
  “在税收方面,公司每年接到香港方面的订单后,由进出口公司出货,对方支付的港币兑换成人民币打出发票,最后再由企业再上交国税、地税,而交税标准和制造业企业一样。”据介绍,就是这样一家“蜗居”在旧厂房里的手工业企业,一年上缴的税收达到三四十万元,有的时候还会更多一些。
  “虽然一年三四十万元,在佛山整个地方的整体税收中的比例非常非常低,低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我们这类传统手工业企业来说,税负相当重。”黄宏宇无奈地说。他不得不一边开厂,一边支持妈妈的事业。
  事实上,从每年春节过后到6月份,是彩灯这类传统手工业企业的淡季,没有订单,手工业工人的流失很严重。尤其是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没有了大的政府项目,没有了节庆活动的支撑,一个月3000元工资的工人们更是大面积流失。
  “不过,这也逼着传统文化企业不得不转变经营思路,从接政府项目为主,转向日常的工艺品市场和旅游纪念品市场。”黄宏宇表示,“我认为不但是税收优惠,最主要是给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的项目和工程。”
  一个事实是,去年9月的佛山秋色大巡游活动期间,博艺灯色工艺厂不得不自己掏钱出来参加巡演,相比企业的投入,最后拿到冠军一万元的奖励实在是杯水车薪。而面对以后这样的民俗活动,企业已经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参与了”。
  同样是在上周,千里之外的浙江海宁,向杨玉榕大师发出了盛情的邀请。据悉,当地已经全部实现了对这类非遗传统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并可享受五年的免租金优惠,传统彩灯制作这样的非遗项目,也列入到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工程。
  与工业企业标准相同 税收让艺人头痛
  “以前是个快乐的小女孩,现在要为发票、税收的事情烦恼。”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饶宝莲,正在为税收的事情奔波。通过前十年开设培训班,她支撑起了整个工作室的运作。现在,她的团队在不断壮大,剪纸作品的影响力遍及国内外。
  通过在南风古灶1506创意产业园开设的小店,饶宝莲终于拿到了第一张属于自己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事实上,对于面向市场、进行开发性保护的非遗手工业企业来说,有了这样的店面以后,佛山非遗的活态传承和生产性推广将有了更为规范的市场行为。对于饶宝莲来说,随着剪纸影响力的不断壮大,她的团队也有了明显的起色,不过,与此同时,这个小店每个月近4000元的运作成本和团队薪资的支付等,为推广佛山剪纸的饶宝莲老师增加了不小的成本。
  “不好意思,我们没有收到相关的税收减免文件。”尽管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非常理解非遗推广企业的难处,但也表示,在目前的法规框架下,无能为力。
  “近年来,陶塑、彩灯等艺人们在多种场合都发出了税负太重的呼声,手工业企业执行的税收标准与工业企业一样,但其实这类企业与大生产工业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以前我的工作室还在小打小闹的阶段,没有感觉到这种烦恼。但现在,烦恼实实在在地来了。”根据税法的规定,只要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80万元就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这个有点让人望而却步了。
  “作为非遗文化项目,项目来源其实是很不稳定的,想做大但又不敢做大与传承发展的困境成为一对矛盾。”她表示。记者发现,对于非遗项目传承人来说,“两条腿走路”成为生存下去的必然路径。以饶宝莲的工作室为例,一方面,传承人要继续发扬和研究佛山特有的铜凿剪纸,提升佛山剪纸的品位和档次,满足现代收藏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走大众化礼品路线,这是提高佛山剪纸市场认知度、支撑整个团队运作下去的根基所在。对于佛山陶塑、佛山彩灯、木版年画等这类企业来说,同样如此,税收问题、敢不敢做大的问题成为艺术家面对市场时的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税收优惠的背后,其实是他们的生存问题,当北京为佛山非遗艺术大为惊叹之时,很多非遗传承人在佛山还面临着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税收优惠关系到他们能否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和对外交流,真正发挥出传承人应该发挥的作用。”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非遗传承人肩负着特殊文化推广的使命,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应该落到点子上。”
  不要等奄奄一息才给予“临终关怀”
  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第37条的规定发现,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应当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保护属于该项目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单位予以扶持。单位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
  “不要等这些非遗项目奄奄一息的时候,才给一些临终关怀。佛山在这方面可以先行先试。”记者了解到,佛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9项。“对于这些有突出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和民俗,亟须地方立法给予法治保障,使这些岭南文化瑰宝能够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佛山群艺馆非遗推广项目负责人关宏告诉记者,手工业企业呼吁的税收优惠还只是一个侧面,佛山文博资源的保护与生产性开发等都亟待从地方性法规的角度进行规范完善。而佛山方面近年来的呼吁和努力还包括,不仅仅是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还要为省、市等各级传承人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
  作为广府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的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拥有剪纸、陶塑、木版年画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佛山传统文化致力于开展活态的保护,非遗项目纷纷走出博物馆,各级传承人以“自我造血”的形式,组建手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性的开发,与国内国际开展各层面的文化交流。
  关宏表示,近年来,这些非遗传承人还尝试提炼本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中的智慧元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进行活态的传承而迈出了可贵一步。但遗憾的是,多年来,这类手工业文化企业,却一直难以享受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中规定的“税收优惠”。佛山陶塑、佛山彩灯、木版年画、佛山剪纸等非遗活态传承企业非常活跃,但是却一度出现了不少人以开办实体企业“反哺”传统手工业、以副业补贴主业的极端现象。
  他山之石
  设立专项资金、实行税收优惠、加大补贴力度
  海宁如何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佛山一些非遗传承人提到的浙江省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宁出台了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保护政策,率先推行了“师徒签约”、“基地、传承人、学徒津补贴和非遗传习班”等活态传承机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除了在社会上举办“非遗”传习班,推广“非遗进校园”,举办各类民俗活动等外,海宁对非遗保护性传承还实施了专门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非遗保护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比如,该市制定出台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和专(兼)职学徒考核办法(试行)》,对传承保护(教学)基地、代表性传承人及专(兼)职学徒的传承授艺、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徒和基地进行补助。
  此外,对于手工业文化企业实行收税优惠、加大对传承人和传承基地的补贴,还只是当地系列政策的一个方面,建立非遗的活态传承机制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海宁从2009年开始建立了“师徒签约机制”,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保护(教学)基地分别与学徒签订传承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规范项目的传授承袭,确保传承工作有计划,出成果。这一机制改变了非遗传统带徒模式下,师徒关系松散、学徒队伍不稳定、传授时间不固定和传授内容无计划等问题。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遗传承人工作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