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美国俄罗斯军事实力力怎么样

发帖者:海宇天风
发帖时间: 14:32
&  在国防领域,本周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也许不大相同。当外国的军事媒体刚刚开始深入分析中国在珠海航展上的一些新武器之时,中国媒体已经将这一切抛诸脑后。
&  关注起各种针对中国的间谍和情报:《焦点访谈》中,央视曝光了一位被境外情报系统&招募&的间谍和他试图搜集的机密情报;而在早前一天,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新报告,声称中国在近年将打击美国的核导弹数量&增加了两倍&&&如果考虑到美国国会每年还要发布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这些五花八门的内容和爆料的来源就和这些间谍有了密切的联系。
  中国军力的消息来自何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爱国交流理性平台
  嫌犯曹某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美国对中国军力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公布的这份长达599页的报告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报告声称尽管中国核导弹和核弹头储备数量仍难以确定,但很明显中国核力量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会有可观的增长,其核力量的致命性和生存力将有明显提高&&中国拥有一个大型地下核设施隧道网络,其用途是储存和生产核武器和导弹,估计其长度达到3000英里。这一设施被称为&地下长城&。
  偷拍工具
  报告还指责五角大楼自2006年后未能及时发布中国核力量增强的状况,称截至去年中国的核武库数量应该保持在50-75发远程导弹水平。&由非政府专家和外国政府进行的对中国核力量和核能力评估的数字&比美国的估计更高,这一报告说。
  如此的报告内容,在熟悉中国第二炮兵的人眼中几乎已经接近&荒诞不经&的水平。报告在没有详细介绍中国的核导弹部署情况,导弹或核弹头生产状态的情况下就做出了中国导弹增多的结论。
  关于中国第二炮兵现有力量的描述则是千篇一律的&正确的废话&,除了将多年来各大报告里都有的中国导弹型号全部罗列之外,没有任何新内容;至于所谓的&地下长城&,则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谬误,虽然解放军二炮部队将所有用于导弹部队机动和储存的地下洞库和通道军统称为&长城工程&,但所谓&3000英里长的隧道网&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谣言。
(舞凤飞龙)
微信扫一扫,马上有惊喜
03-0403-0403-0403-04
03-0403-0403-0403-0403-04
共有人参与评论,
( 发表评论需遵守规则,禁止发暴力色情内容!)
记住密码,下次免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帐号登录:
第6楼 major_x
评论时间: 15:49
谁要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就会毫不手软的进行武力,打的旗号就是维护盟友的利益!伊拉克就是典范。估计现在就是中国,对于中国,美国人不光要中国继续买美国的国债, 还要通过武力的方法,废除这些国债,如果通过武力的方式废除了这些国债,美元将在世界上继续坚挺,如果武力失败,美国就完蛋,不过美国人对他的武力还是很自信的。现在全 世界还得用美国人的废纸当货币!就看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能否在不动用武力的条件下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我很期待!
评论时间: 15:36
美国这个只想给全世界人民造成天灾人祸害的美国,却一直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恬不知耻的充当世界警察,这样的国家真不要脸!
评论时间: 15:23
多少年了,美国一直用日本、韩国、冲绳、台湾、以及东南亚诸国来挟制中国的发展,所以提醒广大网民,美国看似再美好也是可不要忘记他的狼子野心!
评论时间: 15:10
每人捐出工资或者其他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跟美国干一仗,每月都捐。只到打败美国鬼子为止。我们
人有的是在找在美华人把白宫炸掉。看他还敢不敢猖狂。
评论时间: 14:57
美国看一个国家有他认为的问题,先打下来,然后按他的方案来整改,凭着他的国际霸权,当然是比以前要好的。如果打下来了,又走了,就乱了。这就是为什么说国美是国际警察,我说是国际法官。先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先把你的政府权灭了,再自己建一个政权,你认为,最终会怎么样?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米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085号 京ICP备号 京网文[6号 京公网安备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 谷小卫律师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怎么样
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怎么样
美军的实力强于苏联。
其他回答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和苏联的军力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其他国家与美苏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即使是现在,俄罗斯的武装力量综合实力也仅次于美国。一般来说,国内的军事爱好者推崇苏联的似乎更多,即使是拥护美国的军迷,也承认美国在军事保密性、简明化大规模生产武器设备(主要指陆战武器)的能力上远远逊色于苏联。因此,有人得出一个结论:冷战期间,如果排除核武器的因素,苏联与美国进行一场全面的常规战争,美国是绝对无法战胜苏联的,至少也要丢掉整个欧洲大陆;虽然美国的海军实力较强,但美苏的空军基本打成平手,所以美国仍然逊色于苏联。     在这里,我想辨析一下许多人对美国军事力量的几大误解:第一,美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是不是很弱,只有依靠先进技术装备和空中支援才能作战?其实,根据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还有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经验,美国士兵绝不是我们想象的“贪生怕死”之辈。100多年前的欧洲人曾经观察过美国内战,他们惊叹“美国人自相残杀竟然可以如此残忍”,其残酷程度甚至超过打了几千年仗的欧洲前辈,要知道那时还没有什么技术装备可言;1917年的欧洲西线战场,法国人也感叹“美国兵充满了朝气,比我们的斗志高昂”,那时美军也没有什么技术装备。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舍生忘死的大无畏场景非常多见,著名的如中途岛战役中轰炸南云舰队的美国舰载机飞行员,他们在缺乏返程燃料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前飞,直到击沉南云舰队主力为止。实际上,在二战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表现的“贪生怕死”,首先是因为当时美军技术装备已经占据明显优势,不需要普通士兵做太多无谓的牺牲;其次是因为美军的“爱国主义热情”不像二战中那样高昂,在朝鲜、越南等地,美国士兵不可能产生高涨的“民族自尊心”。但是,如果他们投入一场全球性的战争,一场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他们的士气和勇敢程度不见得会比苏联士兵低多少。     第二,美国武器是否不重视保密,不适合在困难时期大规模生产?我们知道苏军的武器保密是很严格的,许多新式装备只有在战时才会使用,士兵训练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老装备;而且苏军主要技术装备都有简化型,适合在战争时期大规模生产,汽车厂、拖拉机厂也可以生产坦克。而美军武器不但在保密上相当逊色,而且复杂程度比较高,不如苏联装备灵活简便。但是必须指出,美军和苏军采取不同的保密措施、不同的设计思路,是与他们的战略环境有关的,不能说美国的思路就一定比苏联差。苏联周围实际上被美国的军事基地包围,美国从50年代起就可以用高空侦察机刺探苏联大部分地区的情报,而苏联的侦察机很难飞到美国(直到侦察卫星问世,这个矛盾才有缓解);苏联唯一一个接近美国的盟国是古巴,美国却拥有十多个接近苏联的盟国,苏联的陆地边境、出海口基本被美国的包围网封锁着,其战略环境远比美国恶劣。因此,苏联非常强调武器装备的保密性、简明性,是建立在“一旦战争爆发,苏联本土立即会受到威胁”的前提下;然而美国本土就没有这个威胁,不要说常规武器难以打到美国,在70年代以前,苏联能够直接打到美国本土的核武器也非常有限,美国人不用担心战争一开始就被占领大片国土、损失大量装备,对技术装备的简明性当然就不很重视了。     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美国工业并不缺乏简明性,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生产大量非常简单、只具备基本功能的工业产品,1920年代名噪一时的福特T型车就是证明,这种汽车在19年中生产了1535万辆,是工业史上产量最大、制造流程最简明的交通工具之一。苏联的军工工业当然非常强大,可相对于美国并没有压倒优势可言,因为美国的军工工业是一个比较分散的体系,虽然全部由私人公司构成,一旦战争爆发许多生产民品的私人公司也是可以迅速转产的。典型的例子如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都生产了大量军车、驱逐舰甚至军用飞机。和平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放任自流,美国的战争潜力不容易看出来;但在战争时期,美国一旦实行总动员,在工业力量的集中程度上就不会比苏联逊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太平洋战争中的“护航航空母舰”,这种航空母舰占美国航空母舰总数的2/3以上,它基本上是用民用船只改装的,虽然作战能力远远不能与重型航空母舰相比,但执行普通护航任务已经绰绰有余。这证明,美国的军事工业并不缺乏灵活性、简明性,关键是看客观实际是否需要。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清楚,一切长期战争打的都是经济战,德国之所以输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能力远远逊色于反法西斯盟国。假设美国和苏联真的能够进行一场不用核武器的常规战争(事实上,如果战争局限在欧洲大陆,而苏联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是很难下定决心使用核武器的,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只要战争不在短时间内结束,时间拖的越长,对苏联就越不利。苏联的GDP直到1980年代,都只是美国的70%,如果把美国及其盟国的GDP与苏联及其盟国的GDP做个对比,可能是两倍甚至三倍的优势。苏联与美国搞军备竞赛,虽然给美国也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归根结底是上了美国人的当,因为美国是一个已经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苏联是一个重工业很发达、轻工业却还很落后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与美国比常规武器,显然会忽视最重要的任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已经不同于二战之前的国际局势,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要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消灭苏联是不可能的,和平与发展被提到首要地位,在这样的国际气氛下,大规模发展常规武器显然是不明智的。苏联在战后生产的漫山遍野的坦克群、堆满仓库的作战飞机,如果用来防御显然是绰绰有余,用来进攻却又要冒核战争的危险,最终其中大部分还是不免“浪费”的命运,这是多么深刻的历史教训啊!     如果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上,公正地看待二战后的历史,对于苏联领导人来说,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大量削减常规武器,在全力加强轻工业的同时,把军事工业的重点转到战略核武器上来,以核威慑避免战争。而且,即使是核威慑能力,也不必非要超过美国,苏联可以只保持美国1/10的核弹头,不必奢求把美国摧毁几次的打击能力,只需要几艘战略核潜艇、几架战略轰炸机、十几枚洲际导弹,就足以避免任何大规模战争。苏联可以埋头专心致志地发展轻工业,用几十年的时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这比在几十个国家耀武扬威地驻军要有用的多。如果当时苏联领导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全面地看待美苏两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冷战”恐怕就会是另一种结局,苏联也不会那样突然地崩溃了。
在1962年的夏末和初冬,前苏联(the Soviet Union(USSR))开始在古巴部署中短程弹道导弹(MRBMS及TRBMS)。短程弹道导弹有1100英里的射程,可打到华盛顿特区;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为2200英里,能打击全美的大多数主要城市和军事设施。部署导弹的阵地由最新式的苏式萨姆(SAMS)地对空SA-2型导弹护卫,它能够击落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同时还部署了一种被称为IL-28的轰炸机和战术核武器。前苏联人称这种战术核武器为Luna,而美国人称其为FROG(可地面自由发射的火箭)。古巴人可用这种武器抵挡入侵的军队。这是前苏联第一次试图把其导弹和核武器部署在前苏联领土之外的地方。倘若他们成功了,将大大提高他们针对美国的攻击能力。
(注意,下面讲到美苏实力对比了)
现在已经清楚的是当时前苏联境内可直接打到美国本土的已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S)总共不超过20枚,甚至大概只有2到3枚。他们开始在古巴部署的大约有40枚中短程导弹,这对于前苏联的进攻能力来说是一个大幅度的增强。但是,当时美国仍然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平衡上维持着巨大的优势。同时,由于前苏联已经开始建造他们自己的潜水艇舰队,在美国本土附近部署陆基导弹的重要性将会下降。但是,对于前苏联来说,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直接的军事意义。成功地在如此接近美国本土的地方部署导弹对于前苏联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及宣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亚洲及非洲,两个超级大国在那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治及军事影响的竞争。最后,前苏联正打算将古巴作为其“东方阵营”的一个桥头堡。通过在古巴部署导弹,以打消美国入侵古巴的念头,消除古巴所受到的来自美国的巨大威胁,同时,还抵消掉中国在古巴的影响,这正是当时的前苏联领导人尼柯塔o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作出如此冒险举动的动机。
古巴飛彈危機(英語:Cuban Missile Crisis),又稱加勒比海飛彈危機,是1962年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
冷戰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戰勝國美國和蘇聯分別代表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和思想政策。兩個超級大國的策略在於不斷使用新的武器來顯示自己的優勢。
雙方的戰略考慮均不排除對對方進行核「首發」的措施。這個戰略的目的在於對對方進行猛烈的第一次打擊,以至於對方癱瘓,無法進行核反擊。常規武器的火力無法達到這個目的。
當時兩個超級大國所擁有的飛彈技術(洲際彈道飛彈)可以達到18,000公里(千米)外的目標,因此雙方均可以從自己的國土打擊對方國土內的目標。同時雙方的戰略轟炸機機隊(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和圖波列夫Tu-95)也能夠打擊對方領土內的目標。但是這些武器的短處在於它們的預警時間太長,因此對方有足夠的時間採取反措施。
為了縮短這個預警時間,雙方必須將其核飛彈盡量布署到對方的領土附近。1959年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布署了中程彈道飛彈雷神飛彈和朱比特飛彈,這是後來古巴危機的張本。
當時蘇聯還沒有在美國領土附近布署中程飛彈的可能性。但是1959年1月古巴獨裁者福爾根契奧·巴蒂斯塔被游擊隊擊敗出逃,蘇聯承認菲德爾·卡斯楚所組織的政府後才獲得了這個機會。
卡斯楚一開始組織的革命政府中包括多個反對巴蒂斯塔的組織,共產黨是其中之一。巴蒂斯塔受美國支持。卡斯楚的新政府一開始打算保持與美國的關係,但是美國不肯與卡斯楚交往。卡斯楚向美國貸款,但是德懷特·艾森豪政府拒絕其要求,並且支持古巴內部的恐怖、破壞和謀殺組織試圖推翻卡斯楚政府。因此卡斯楚只能向不依靠美國的勢力求助。
蘇聯對這個發展非常關注。1959年5月蘇聯與古巴新政府建交。古巴獲得了一個強大的經濟同盟並希望成為拉丁美洲獨立國家的榜樣。美國則將這個發展看作是不可容忍的、共產主義向南美洲和中美洲發展的企圖。
日美國政府下法令禁止向古巴出口石油,禁止從古巴進口任何貨物。赫魯雪夫的政治局立刻對這個封港令做出反應,答應向古巴提供經濟和軍事支持。一般認為日爆發的豬灣事件是美國對蘇聯答應幫助古巴的反應。這次行動美國失敗,但對於古巴來說它說明約翰·甘迺迪為總統的美國決意使用武力推翻古巴政府。
對於蘇聯和古巴來說兩國之間的聯盟對雙方有利。蘇聯可以通過古巴來補償它的地理劣勢,古巴則視蘇聯為自己最重要的商業夥伴和保護人,蘇聯是卡斯楚政府獲得生機的保障。
從1959年開始美國分別在義大利和土耳其布署了30和15枚對準蘇聯的核飛彈。
日和27日美國首次從德克薩斯州的勞夫林空軍基地起飛U-2偵察機飛越古巴。日美國偵察機首次拍攝到SA-2地對空飛彈以及米格-21戰鬥機。
1962年4月美國在土耳其布署的雷神和朱比特核飛彈進入運行,由於這些飛彈位於不受保護的地方,很容易被攻擊,因此它們明顯只是用來進行第一打擊使用的。
與此同時美國此時已經擁有可以從水下發射的北極星飛彈,這些核潛艇不易被發現和消滅,而蘇聯當時還沒有相應的對抗措施。
1962年5月蘇聯開始秘密在古巴布署可以裝置核彈頭的SS-4中程彈道導彈,並布署四萬蘇聯紅軍士兵來保護古巴,抵禦美國的入侵。這樣一來蘇聯還可以補足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布署中程飛彈所造成的戰略劣勢。
日和29日中央情報局通過U-2偵察機以及間諜報告首次在比那爾德里奧省首次發現了飛彈發射裝置。
日蘇聯貨船「鄂木斯克號」攜帶SS-4中程飛彈赴哈瓦那,但是沒有將這批貨運到地方卸貨。
真正的危機從1962年10月中開始。
10月14日周日:甘迺迪總統再次下令進行空中偵察。兩架從德克薩斯州勞夫林空軍基地起飛的U-2偵察機飛越古巴的飛彈發射場拍照。
10月15日周一:偵察機拍攝的照片明確地顯示了飛彈的存在。這些飛彈是布署在古巴東北部聖克里斯托佛附近的SS-4飛彈,它們可以打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10月16日周二: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邦迪向甘迺迪彙報偵查結果,甘迺迪召集他的執行委員會來討論各種反應方式。其中包括容忍蘇聯布署飛彈、試圖採取外交解決以及軍事手段如封港、空襲和入侵。所有這些討論均是絕密(公眾和蘇聯不知道)。甘迺迪下令繼續使用U-2偵察。
10月17日周三:美國派出六架U-2偵察機拍攝飛彈發射場,證明當地布署了至少16顆、最多32顆飛彈(SS-4和SS-5)。這些飛彈的最大射程為4500千米,它們可以攻擊所有美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包括華盛頓。預警時間只有五分鐘。此外蘇聯還布署了伊留申Il-28轟炸機。
10月18日周四:蘇聯外長安德烈·葛羅米柯赴白宮與甘迺迪會晤。這次會晤是一次計劃已久的會晤。出於策略性考慮甘迺迪在會晤中沒有提到古巴問題,雙方多次討論蘇聯已經多次提出的使得柏林非軍事化的問題。這樣一來美國更加相信蘇聯是打算通過他們在古巴的發展來改善在柏林問題討論過程中的地位。這個假設也是其它西方盟國的意見,後來證明這個假設是錯誤的。在華盛頓不斷有蘇聯大量向古巴出口武器的消息流傳。美國軍隊開始感到不安。美國將軍認為封港太軟弱,他們認為必須立刻進行空襲,然後入侵。尤其空軍將軍寇第斯·艾莫森·李梅(Curtis LeMay)要求進攻:「紅狗在挖美國的後院,我們必須懲罰他們。」羅伯特·甘迺迪命令他的司法副部長尼古拉斯·卡贊巴赫審查封港的法律基礎。
10月19日周五:卡贊巴赫向執行委員會彙報封港的法律基礎。執行委員會被分為數個組,分別研究對付古巴飛彈的各種方案。
10月20日周六:雖然甘迺迪的高級顧問要求入侵,執行委員會還是決定進行封港。
10月21日周日:甘迺迪決定封港並召集大報紙的主編來避免報紙過早報導。
10月22日周一:美國軍隊進入警備狀態(三級防禦狀態),為了準備入侵,更多的美軍被移駐到佛羅里達州,約200艘艦船圍繞古巴。英國、法國、西德和加拿大的政府代表獲得通知,這些國家向甘迺迪表示他們的支持。甘迺迪發表電視演講,宣布從10月24日開始對古巴進行封鎖。此外他要求赫魯雪夫將蘇聯飛彈撤出古巴,並威脅假如美國被攻擊的話將進行強大回擊。克里姆林宮擔心會出大事,可能美國會入侵古巴。
10月23日周二:赫魯雪夫宣布不接受封鎖,但是保證布署的飛彈完全是防禦性的。美洲國家組織開會投票同意封鎖古巴。
10月24日周三:美國對古巴的封鎖開始。美國艦隻和蘇聯艦隻首次發生衝突。為了防止衝突升級,美國艦隻沒有總統的直接命令不許開火。蘇聯艦隻進入封鎖圈(離古巴海岸500海里),但是美國縮小其封鎖圈後所有蘇聯艦隻掉頭離開了封鎖圈。蘇聯政府繼續表示不做任何讓步。
10月25日周四: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會議上美國大使與蘇聯大使針鋒相對,美國首次展示蘇聯飛彈發射場的照片證明。
10月26日周五:蘇聯不顧封鎖,在古巴繼續布署飛彈。執行委員會討論軍事步驟。強硬派要求空襲,假如必要的話入侵。赫魯雪夫寫信給甘迺迪,表示假如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的話蘇聯可以撤離飛彈。甘迺迪回復保證不入侵古巴。當時蘇聯在古巴附近有四艘核潛艇,美國海軍很快就確定了所有這四艘潛艇的位置,但是美國人不知道這些潛艇上帶核飛彈。由於這些潛艇潛水很深,它們無法與莫斯科通訊。 日的照片
10月27日周六:早晨時分,美國進行了一次運載火箭試驗,這次試驗沒有通知執行委員會。美國海軍對一艘蘇聯核潛艇投深水炸彈。核潛艇上的艦長以為戰爭已經爆發,決定發射艦上的核飛彈,由於大副執意不同意(按照當時蘇聯核潛艇的規章必須三位最高軍官﹕艦長、政委、大副一致同意才能發射飛彈),最後潛艇上浮來請示莫斯科的命令。一架美國U-2偵察機在古巴上空被一枚SA-2反空飛彈擊中墜毀。幾乎所有人都預料美國會在數小時內進行報復,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不可避免。甘迺迪決定不報復並表示同意繼續談判。他向赫魯雪夫密電錶示同意赫魯雪夫的第二封、比較官方的信中建議的撤回布署在土耳其的飛彈。不過甘迺迪並沒有通知大多數執行委員會的成員說他答應撤回在土耳其的飛彈。與此同時羅伯特·甘迺迪秘密與蘇聯駐美國的大使談判。
10月28日周日:秘密外交談判終於成功。赫魯雪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飛彈。美國同意不入侵古巴,並秘密撤回土耳其的飛彈。赫魯雪夫在莫斯科電台中宣布撤回古巴飛彈。危機結束。今天一般認為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這件事件的和平解決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甘迺迪本人是天主教徒,若望二十三世與赫魯雪夫之間一直有書信往來。
最後雙方達成以下協議:蘇聯撤回部署在古巴的飛彈,美國宣布不再對古巴進行任何入侵行動,美國撤回布署在土耳其和義大利的飛彈。1962年11月飛彈運走
為了不使得美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感到難堪、另外也出於宣傳目的,美國從土耳其撤軍比蘇聯晚一些,而且是秘密撤軍。這樣美國從表面上來看是這場危機的勝利者。不顧慮這個對外的心理效果的話蘇聯在這場危機中獲得了一個戰術勝利。通過在古巴布署和撤出飛彈蘇聯達到了美國從蘇聯的鄰國撤出飛彈的目的。
古巴危機尤其強調了冷戰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爆發核戰爭的危險。古巴危機後兩國均開始考慮如何避免類似的危機。在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建立了熱線,這樣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立刻進行雙邊首腦談判來避免危機升級。以色列與埃及、約旦和敘利亞之間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不久,日熱線第一次被使用。後來在冷戰中熱線還被數次使用。
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军在各方面都有一定优势
楼上说的都很好,我只补充一些,从战略实力上看,两国差距很大。大到美国可以把苏联打到无还手之力的程度——理论上是这样,只要美国有足够的核弹。原因如下,苏联第一艘弹道导弹是以627攻击核潜艇为基础,通过修改艇型设计,在指挥塔围壳内布置3个P13型导弹发射管等局部改进措施“攒”出来一种艇型,并最终发展为苏联第一种战略核潜艇658型(北约成为H级),其首艇K19号于1958年开工,1960年服役。虽然658服役时间仅仅比美国海军的乔治华盛顿级晚了约1年时间,但3枚导弹的载弹量还不到后者的五分之一!!!(华盛顿级载弹量是16枚),而且更致命的问题是P13型潜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才560千米,远逊于华盛顿级上搭载的“北极星”导弹的3000千米射程,并且只能采用水面发射方式。在隐蔽性上也存在缺陷。
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两国战略核力量的差距是巨大的。除了双方在路基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部队上的距离外,两国水下核力量的差距使苏联有种无力感——到1964年6月,苏联8艘658型SSBN全部建成服役时,苏联战略核潜艇部队的全部SSBN加在一起也只能携带24枚弹道导弹。而美国海军与之相对的则是5艘华盛顿级,5艘伊桑艾伦级,和10艘拉斐特级工20艘战略核潜艇以及320枚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
楼上的~~核武器这个东西够用就行~~毁灭100次和1次是没有区别的~~以那时候苏联的实力踏平欧洲不在话下~美国的本土也少不了挨几个弹弹~~最后是没有赢家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军事武器领域专家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nginx/1.6.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的军事实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