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年间武德年间灭了哪些起义军

初唐武德开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初唐武德开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唐朝一共统治了多少年?有几位帝王?
唐朝一共统治了多少年?有几位帝王?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唐朝一共有21帝 1、唐高祖——李渊 2、唐太宗——李世民 3、唐高宗——李治 4、圣神皇帝——武则天 5、唐中宗——李显 6、唐睿宗——李旦 7、唐玄宗——李隆基 8、唐肃宗——李亨 9、唐代宗——李豫 10、唐德宗——李适 11、唐顺宗——李诵 12、唐宪宗——李纯 13、唐穆宗——李恒 14、唐敬宗——李湛 15、唐文宗——李昂 16、唐武宗——李炎 17、唐宣宗——李忱 18、唐懿宗——李凗 19、唐僖宗——李儇 20、唐昭宗——李晔 21、唐哀帝—李祝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共历289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唐朝皇帝谱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 
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656-710) 
(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 
(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 
(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唐朝(618年-907年)共统治290年(连武则天的周武16年在内),历20帝
1.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3. 唐 代 皇 帝。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第 九 子。 字 为 善。 贞 观 五 年 (631) 封 晋 王。 十 七 年 立 为 太 子。 二 十 三 年 即 位。 4.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将武则天算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6.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7.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8.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 10.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岁。 11.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贞。 12.唐宪宗李纯(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他的统治时期是从805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岁。 14.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岁。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岁。 16.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则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17.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 18.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儇发音为喧Xuān),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 19.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 20.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干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 武曌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684年-705年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长寿 692年-694年 延载 694年 证圣 695年 天册万岁 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 696年 万岁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历 698年-700年 久视 700年 大足 701年 长安 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少帝 李重茂 710年 唐隆 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干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干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干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哀帝 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李柷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李柷原谥曰哀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改谥曰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618——907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有谁能帮我找到这个人
查看: 849|回复: 2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本帖最后由 龙泉利剑 于
22:05 编辑
原题:隋唐宋元邳州历史沿革:下邳郡、下邳县、下邳州、邳州刺史州、邳州行省
今日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沿革!南北朝时期·北周,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陈的徐州(东徐州治所下邳)、淮南之地尽没于北周,周改安州(陈改东徐州名安州)为邳州(治所今江苏邳州市南),领下邳县、归正县(分下邳县置)二县,废除艾山县(今江苏邳州市北)、开远县(分良城县置)、武原县(今江苏邳州市西北)三县。隋初,设立邳州后改置下邳郡,下邳郡治所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南)。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邳郡移治所宿豫县(今江苏宿迁市),下邳郡辖宿豫县(今江苏宿迁市)、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南)、良城县(今江苏邳州市北)、郯城县(今山东郯城县)、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夏丘县(今安徽泗县南)、徐城县(今江苏泗洪县南)七县。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下邳人苗海潮聚众起义,不久苗海潮领导的黄海地区下邳起义军并入辅公祏、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在江淮地区一带抗击隋军,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4年)下邳人苗海潮率部占领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苗海潮降唐。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下邳人卢明月先后聚众10余万据下邳起义,后为秦琼击败,罗士信焚下邳城(下邳郡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邳郡改为下邳州(治所今江苏邳州市南),下邳郡(邳州)辖下邳县、郯城县、良城县三县,后兼辖临淮,先后属泗州、临淮郡,下邳辖境大于南北朝魏齐时期下邳。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下邳隶于徐州。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徐州军、泗州军粮料判官庞勋率领徐泗起义军叛唐攻占军事重镇下邳控制了江淮地区和黄淮地区的军事要津,朝廷会同藩镇发兵征讨始克。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度淮河,接连攻克兖州、徐州等五州,徐州人秦彦聚众百余人,入下邳县衙杀下邳县令,以响应黄巢。五代时期,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下邳县属武宁军(武宁军治所徐州),隶于徐州(治所彭城县)。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72年)置淮阳军(设淮阳军镇抚使)治所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南部),辖宿迁县、睢宁县二县。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将粘罕(完颜宗翰)率部攻徐州、邳州,邳州陷入金。金改淮阳军置邳州(设邳州刺史)属京东东路,邳州刺史州领下邳县、兰陵县、宿迁县三县,邳州属山东西路。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至—卜年。岳飞统兵十万围邳州,韩世忠五攻邳州,力挫金兵南进锐气。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邳州聚众20万人反金,被金将蒲里特(温迪罕蒲里特)击败。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山东红袄起义军先后数次攻邳州,曾与金兵激战于邳州岠山、邳州黄山下。蒙古军占据东平(今山东东平县),蒙古军久围东平行省,粮道断绝。金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蒙古太祖十六年五月,金行省蒙古纲奏请移军河南,金宣宗采枢密院议,令蒙古纲率军自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徙山东行省于邳州行省(今江苏邳州市行政中心东北部省城圩即为古山东行省治所故址)。南宋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占据邳州。元朝初年,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复置邳州,并下邳县、兰陵县、宿迁县三县入邳州,邳州属汴梁路。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邳州隶于归德府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析邳州置睢宁县、宿迁县二县,邳州属淮安府。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邳州为邳州直隶州,邳州直隶州领下邳县、宿迁县、睢宁县三县。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邳州随归德府属河南行中书省统辖。公元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升徐州为徐州路总管府,邳州、宿州、滕州、峄州四州隶之。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末红巾军首领邳州人“芝麻李”李二,聚众设计攻克徐州,后被元朝丞相脱脱所率领的元军攻破徐州城,徐州(治所彭城县)遭受屠城(元至元二年徐州便被定为下州,元至正八年升徐州为徐州路,元至正十三年徐州降为武安州迁治所奎山下,此役徐州地位又降为下州,徐州因此再改名为武安州)。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攻占徐州(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今江苏邳州市),吴王朱元璋(明太祖朱洪武)攻克集庆路(今江苏南京市),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应天府为根据地,以徐达为先锋将军,占据南北水陆要冲、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邳州指挥进取中原。(东海)
【相关内容】
今日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沿革!邳,今存江苏省邳州市。夏、商、西周时为邳国,故址在今存江苏省邳州市南部和睢宁县北部古邳镇东部3里一带。《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即此。杜预注:“二国,商诸侯。邳,今下邳县。” 关于邳,《说文•一部》:“丕,大也。”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胚芽。胚芽是植物的根本,故引申为大。推测原始的丕聚落,有人发现了植物的胚芽,于是请大家观看,都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于是取植物胚芽“丕”作为聚落地名,以后丕聚落发展壮大便加“邑”为“邳”国。后邳国人又以邳作为姓氏。如《广韵•脂韵》:“邳,姓。又《风俗通》云:奚仲为夏车正,自薛封邳,其后为氏。” 春秋战国时邳国被楚所灭,后为齐下邳邑。秦于此置下邳县。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置邳州,治所在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南部下邳故城)。明洪武年废下邳县入邳州。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古邳城(今邳州市八路镇葛峄山东部)徙邳州治所老邳城(今邳州市邳城镇洪福山南部)。清雍正三年(1725)升为邳州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邳州改为邳县,1992年邳县改设邳州市。
今日徐州沿袭彭国、彭城、武安州历史沿革!徐,今存江苏省徐州市。西周时为徐国,徐国圣都故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北部良王城,徐国陪都故址在今江苏省泗洪县南部大徐台子。《春秋》昭公三十年(前512年):“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即此。亦称“徐方”。如《诗经•大雅•常武》:“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徐,《说文•彳部》:“徐,安行也。”本义为缓步而行。推测原始的徐聚落人,普遍认为缓步而行具有雍容都雅之态,可能聚落人也喜欢缓步而行,故以“徐”作为聚落地名。《尔雅•释训》有:“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郭璞注:“雍容都雅之貌。” 徐国(徐国圣都即今邳州良王城遗址)于春秋昭公三十年(前512年)被吴灭掉。今徐州市地域,春秋时为宋彭城邑。秦置彭城县。东汉时称彭城国。三国魏由下邳(治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移徐州治所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从此彭城沿徐州之名。关于徐州之名,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徐州地区地表多残丘,地形有所起伏,徐,即表示舒缓的地形。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徐州直隶州为府,置铜山县为府治。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制,废徐州府存铜山县。1945年析铜山县城区设立徐州市。
附录:《》
徐州历史(简介)
徐州,古称彭城,建城历史有2600年。相传为尧所封大彭氏国地,是中国夏商时期东方重要的方国。夏商时徐州睢宁一带还建立过一个邳国。战国中期,先后为宋、楚国都。两汉时期成为楚汉相争的重要战地,是刘氏政权的重要封国——楚国的都城。而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今市内户部山上戏马台传为其操练兵马的旧址。汉高祖刘邦祖籍徐州丰县。在三国时,曹操军队在此决战陶谦军队,亦因刘备军队的帮助,曹操军大败徐州。唐武德四年(621)置徐州。后历代为徐州州治。北宋时,大文豪苏东坡曾任徐州太守,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如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苏堤等。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直隶。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的直隶州,1733年(雍正十一年),徐州由直隶州升格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1912年废府存铜山县。汪精卫政府从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保留了徐州市,属江苏省。1948年12月,中共在淮海战役后期攻克徐州,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占领,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1952年底划回江苏省,为省辖市。1983年开始辖县。
(今日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沿革!邳州北周改东徐州始置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古徐州和今日徐州概念不同,东海据《徐州历史》略补正。)
附录:《邳州、宿迁、新沂、睢宁地名来历与邳州、宿迁、新沂、睢宁历史沿革的基本简况》
《邳州地名来历与邳州历史沿革的基本简况》
邳州地名来历: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夏商建邳国,周改建徐国。战国时为齐下邳邑。秦置下邳县。北周置邳州。故治在今邳州市西南90里(今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3里)。金徙艾山之阳,在今睢宁县西北古邳镇。明初省下邳县入邳州。清移今邳州北邳城。1912年废州府制邳州改为邳县,以古邳国为名,沿袭邳国历史沿革。(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邳州历史沿革:邳州市,夏商为邳国。周属徐国(都今邳州市良王城)。秦置下邳县,属薛郡。西汉沿之,改属东海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置下邳国。三国属魏,改为下邳郡。晋复为下邳国。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为下邳县,属东徐州下邳郡。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置邳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省州,以下邳县属下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下邳郡为邳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去邳州为下邳县,隶泗州。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改属徐州。宋于县置淮阳军,先后隶京东路、京东东路、山东西路。金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复为邳州,隶河南路。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移山东行省于邳州。元初省县置州。至正八年(公元1248年)析邳州隶徐州。明初置邳州为直隶州,属江南省淮安府。清沿明制,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复隶徐州,属江苏省。1912年废州为县,先后属徐海道、铜山行政督察区。1949年北部为邳县,隶属山东省临沂专区,南部属邳睢县(治今邳州市土山镇),隶苏北行署淮阴专区。1953年邳睢县撤销并入邳县,隶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70年属徐州地区。1983年属徐州市。1992年撤县设市。清之前历代治所均在下邳古城(今睢宁县古邳镇东3里),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迁治于洪福山前(今邳州市邳城镇)。民国时期及建国初亦为县治。1954年县人民政府移治今址。日国务院与民政部批准撤销邳县,设立省直辖邳州(县级市),江苏省委托徐州市代管至今。
《宿迁地名来历与宿迁历史沿革的基本简况》
宿迁地名来历:《大明一统名胜志·南直隶淮安府志胜》卷15:“宿迁者,春秋之季宿南附于宋,东逼于鲁,遂内迁其人,而更封其君焉,县名本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宿迁历史沿革:宿迁市,上古东夷之地。夏商为邳国地。周代为钟吾国、犹国二国地。秦、汉为下相县,先属东阳郡,后属东海郡。东汉属下邳国。三国属魏国下邳郡。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置宿豫郡,治宿豫县,隶徐州。南北朝属东徐州(治下邳)。隋大业三年(607年)以宿豫县为下邳郡首府。唐改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县为首府;宝应元年(762年)代宗李豫为避名讳改为宿迁,属徐州。北宋初仍属徐州,后改属淮阳军(治下邳)。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宿迁属金国邳州;南宋嘉定十五年、金元光二年(1223年)宿迁县废;宋景定三年(1262年)暂归南宋复设宿迁县,后被元兵占领,宿迁县废。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设宿迁县,属淮安府,后属邳州。明宿迁属淮安府邳州。清初仍属邳州辖县;雍正十一年(1733年)邳州宿迁县改属徐州府,隶江南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江苏省公署,不久划归徐海道尹;1927年直属省政府,后属淮阴专区。1939年中共在县城周围相继建立宿迁县、泗宿县、宿北县、瞧宿工委、运河特区五个县级政权。日苏北行署调整区划,析出原宿北县新沂河以北地区(今新沂市),运河东、西及县城合为宿迁县,属淮阴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属淮阴市。日撤县建宿迁市,属省直辖。国务院日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宿迁市设立宿城区。将淮阴市的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划归宿迁市管辖、
《新沂地名来历与新沂历史沿革的基本简况》
新沂地名来历:新沂之名因新沂河流贯全境,建国后根除了历史上的沂水灾害,使沂河两岸人民得益很大,故取名新沂。(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新沂历史沿革:新沂市,上古为东夷之地,夏商为邳国之地。东周时为钟吾子封地,曰“钟吾国”,钟吾国为东方大国徐国附庸,徐国圣都即今邳州市良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建立“司吾县”。西汉时分设为“司吾”、“建陵”两县。东汉时变为“司吾县”,属下邳国。南北朝时属东徐州(治下邳),后废“司吾县”并入宿豫县属下邳郡。唐贞观三年(629年)易名为宿迁县。宋元明清皆属邳州之地,在特定的时间内属徐州。1949年5月由宿迁县、沭阳县、东海县、邳县析置新安县,属淮阴专区管辖;日因与河南省 新安县重名,改名新沂县(以境内新沂河定名),日改属徐州专区;1983年隶属徐州市;日设立省直辖新沂市(县级市),江苏省委托徐州市代管至今。
《睢宁地名来历与睢宁历史沿革的基本简况》
睢宁地名来历:清光绪《睢宁县志稿》卷6称:“县以睢水得名。”睢宁取“睢水安宁”之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睢宁历史沿革:睢宁县,禹定九州,地属邳国(今邳州)。商分两地,南属蒲如国,北属邳国。周合二为一,名为取虑国。两汉以来,先定名睢陵县,后又改为取虑县、晋陵县、北陵县等,先后隶属于临淮郡、楚国(都下邳)、下邳郡、济阴郡、潼州、泗州、东路淮阳军(治下邳)、河南路等。隋开皇九年(589年)睢陵县南属夏邱县,北属下邳县(今邳州市)。金兴定二年(1218年)定名为睢宁县,意望睢水安宁,先属淮安府邳州、后属徐州府邳州。元明清皆属邳州,特定时期属徐州。民国二年(1913年)属徐海道。1938年至1948年间,在邻县双边地区分别建立过邳睢、灵睢、睢宿、铜睢、泗灵睢等县政府;1941年8月,建立睢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睢宁县政府,隶属于邳睢铜灵办事处。日全县解放,先后属宿县专区、淮阴专员公署;1953年5月隶属徐州专员公署;1983年1月隶属徐州市。
时间:日& & 来源:邳州日报(江苏)& & 编辑:东海
& && &追溯邳州源头 探寻城市根源
  记者感言:从邳国、下邳、邳县到邳州,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名称变了一个又一个,然而不管是6000年前的邳州大墩子原始先民,还是如今的邳州人,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始终如一。
  古老的邳州有着内涵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以及梁王城遗址(又作良王城遗址)等史前聚落在向文明时代迈进的步伐中,创造出灿烂夺目的彩陶文化,开启了邳州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
  寻找奚仲文化 邳州人文始祖
  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邳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人物,他就是“造车鼻祖”奚仲。如今,在邳州市运河镇建设路立交桥附近,还有一条以奚仲命名的道路——奚仲路。
  奚仲姓任,传说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后人,他生活在距离现在4000多年的夏朝,因为发明了马车,被夏禹王封为“车正”,也就是夏朝掌管马车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部长)。在邳州市奚仲路附近,最近还新改建了一个以“奚仲造车”为主题的游园,就是位于邳州市建设路立交桥西侧的奚仲游园。如今,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由于奚仲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太过久远,不可能有实物留下,我们只能从史籍的点滴记载中去遥想这位造车始祖当年造车的模样。《管子·形势篇》中对奚仲所造之车有一段客观的评价:“奚仲之为车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准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
  除了“奚仲造车”历史,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奚仲还是夏王朝一个大诸侯国——邳国的开国国君,而邳国的都城就在现在的邳州境内。据徐州古都协会理事、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高级讲师、邳州文史专家程荣华介绍,邳州(古邳国)作为诸侯国,应该始于夏朝奚仲,而且邳国是一个很大的诸侯国,它的地域范围不止于现在的邳州境内,北边应该到鲁南邹兖、滕薛一带,南边到苏北淮泗、邳睢一带。
  据历史学者考证,邳国中心区域就在今天邳州市西北部的戴庄镇、岔河镇一带,随着周边各路诸侯国的崛起,邳国从强大逐渐变得弱小,最终亡于楚国,邳国整整走过了1500个春秋。这期间,邳国经历了数次迁徙,史书上统称为“迁邳”,这是因为那时候的邳地并没有“上邳、下邳”之分,直到战国中期,邳地被纳入齐国疆土之后,才有了“上邳、下邳”区别。这其中还要提到,邹忌鼓琴谏齐王,齐威王拜邹忌为齐国相国,封领地下邳,封爵号成侯。
  “上邳”与“下邳”的历史渊源
  《史记》上记载,齐威王32年,就是公元前335年,邹忌被齐威王封于下邳,号曰成侯。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封楚元王子郢客为上邳侯,这就是邳被称为“上邳”和“下邳”的开始。《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有下邳,臣瓒注“有上邳,故曰下邳也”。下邳的故址(下邳邑即下邳城)在古邳镇,也就是现在邳州市西南部和睢宁县北部的交界地一带,古邳镇历代属邳州(称旧州),1953年由邳县辖地划归睢宁县。这其中还要提到,1218年析出邳州宿迁县古城辖地始置睢宁县,1953年邳县古邳公社划归睢宁县即今古邳镇。上邳的故址在仲虺城(上邳邑即上邳城),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济宁微山县中部微山湖东岸和枣庄滕州市东南部一带,叫欢城(古驩城),但奚仲迁邳大多数都认为是下邳,就是现在的古邳镇。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时至今日,邳州人提起下邳,仍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邳国灭亡后,在西周至春秋战国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邳州地区先后成为周王朝和吴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的属地,继续实现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而以梁王城(又作良王城)为代表的周边地区更是创造了不同凡响的青铜文化,开启了邳州历史上第二个文化高峰。在邳州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中,就有一套九女墩遗址春秋时期古墓葬出土的完整青铜器编钟。
  据邳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女墩遗址出土的这个编钟是王权和富贵的象征,说明这个墓主人的身份,肯定是属于贵族。同时陪葬的这一套编钟是19枚,包括9枚钮钟、4枚编钟、6枚甬钟。按照《礼记》记载的葬制来讲,九女墩遗址这个春秋时期古墓的主人应该属于徐王。编钟上面识别出来的铭文,其中就有“徐王子孙永保用之”。目前,这套青铜器在整个徐州地区也是一个代表,邳州城市人文上有“礼乐之都·君子之国”之美称。
  战国时期的硝烟没有湮没灿烂的古邳州文化,不过随着秦灭六国,邳州已从一个强大的诸侯封国、成侯邹忌的王公食邑,成为隶属秦代泗水郡的下邳县。从此,黄淮大地的古邳文明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文明与邳州画像石
  进入两汉时期,邳州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从历年来频频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可见一斑。据介绍,汉画像石是西汉和东汉的时候,在墓壁、墓门或者是陵门上刻画文字、画像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反映汉代人的“厚葬之风”,也叫事死如生。生前拥有的东西在死后全部要带,有些实用品可以带,带不走的就做成明器带走。此外,一些精神的东西,就用最原始的、作画的形式或者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就形成了这种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六朝石刻一起被誉为“江苏三宝”,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最后的封建时代
  隋唐宋元明以后,邳州持续发展,元代以后贯通南北、沟通长江黄河流域的京杭大运河使邳州成为漕运要津、水陆通汇。古邑邳州,山水甲地。东西南北,商旅云集,樯桅林立,八方辐辏,把邳州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投射在运河的桨声灯影之中,也把张良受书下邳圯桥、吕布命丧下邳白门楼、关羽屯土山约三事、下邳太守刘裕出草泽登龙庭等传说故事带到四面八方。因此,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慕名来邳州,留下了不少千古传颂的名篇佳句。其中,较为知名的要数元代文天祥的《望邳州》这首诗了: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邳州山,徐州水,项籍不还韩信死。龙争虎斗不肯止,烟草漫漫青万里。古来刘季号英雄,樊崇至今已千岁。
  这首诗前边是纪实,后边是联想,诗的后半截写了四个人物:第一个是自刎乌江宁死不肯回见江东父老的项羽,第二个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来被吕后所杀的韩信,第三个是楚汉战争胜利者和西汉王朝建立者刘邦,第四个是新莽末年赤眉起义军的领袖樊崇。他们龙争虎斗,折戟沉沙,而今烟草漫漫,英雄何在,所以文天祥遥望邳州感慨万千。
  像这样的咏邳诗据说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除了与邳州结缘的政治、文化名人,邳州在明末清初时,还曾出现过一位赫赫有名的音乐家——汤应曾。汤应曾是土生土长的邳州人,是明朝晚期北方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以擅长演奏《十面埋伏》名闻天下,被世人尊称为“汤琵琶”。
  据介绍,汤应曾家里很穷,连媳妇都没有娶到,但是他与音乐有缘。后来,他的母亲就送他去学琵琶,学不到一年就学成了。因弹奏哀楚动人,受藩王的赏识,每月给他俸禄,养活他的母亲。后来汤应曾又随王将军西征,上马之前弹一曲琵琶。到清初,“汤琵琶”背着母亲讨饭到淮浦,死在了那里。
  因为客死异乡,邳州人“汤琵琶”汤应曾最后葬在哪已无从考证。不过,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琵琶演奏家,家乡人民以其生平、历史故事为主题,为他建造了一座汤琵琶园。
& &&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 && &从秦代改下邳邑置下邳县,两汉及魏晋时期下邳国、下邳郡,南北朝北周时期改东徐州置邳州,再从隋唐时期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初期,不管是邳州这片土地叫下邳县、下邳国、下邳郡还是东徐州、安州、淮阳军等等,其州府所在地一直在今天的睢宁县古邳镇(今天的睢宁县辖境和古邳镇辖地原属邳州)。直到清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1689年,才因水患迁至现在的邳州市邳城镇(古为邳州直隶州治所领辖宿迁、睢宁二县),邳国嬗递和下邳延续即今邳州,邳州见证着古邳大地历史沧桑。
  共和国成立以后,邳县人民政府驻地又从邳城镇(今邳州市邳城镇)迁到原邳睢县人民政府驻地运河镇(今邳州市运河镇)。日,邳县撤县建市,我们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又恢复了中国古代南北朝北周时期的名字——邳州。从此,古老而又年轻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邳州开启了又一段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 && &复兴邳州 跨越发展
& && &2007年和2011年徐州市政府规划2020年邳州市建设成为东陇海产业带的中等城市。2010年邳州市政府大手笔推进城市化锁定目标打造苏北鲁南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日江苏省政府批复邳州市规划建设成为苏北地区新兴的现代化大城市。2013年年末通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13年年初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向社会公布《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20年,江苏全省形成15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宿迁、宜兴、张家港、太仓、邳州),39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620个镇构成的等级规模体系。江苏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邳州城市可谓是可喜可贺,江苏城镇化实施规划出台,2020年邳州建设成大城市,邳州市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完)
[相关内容]邳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北部,是徐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邳州城市别称良城。邳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邳州城建置史非常悠久,在行政意义上邳州城为中国江苏省的第一古州城,邳州的城邦文化有华夏第一古都良王城遗址为证,邳州良王城古为中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根据史料记载,夏朝时奚仲以邳为都,建立邳国。商汤、周武王均封奚仲后人于邳,为侯国。战国时齐国相国邹忌封于邳。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设立下邳县,黄石公在下邳授书张良(圯桥进履)。汉高祖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楚国建都下邳。东汉时期置下邳国,三国魏国置下邳国,晋朝时期置下邳国,特定时期下邳国屡又置为下邳郡,下邳国主称王、郡称太守。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治所下邳)始置邳州,为下邳称州之始。隋朝设立邳州,后改下邳郡。唐朝废郡复置邳州,后改为下邳县,屡又复置邳州。宋朝改邳州置淮阳军,金朝改淮阳军复置邳州刺史州,金晚期邳州置为山东行省治所,山东行省治所(邳州行省)设置邳州省署管辖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三个府二十个州。元、明、清仍称邳州。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制邳州改置邳县。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70号)批复:“撤销邳县,设立邳州市。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邳县,设立邳州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邳县的行政区域为邳州市的行政区域。国务院批准撤销邳县建为省直辖县级邳州市之后,江苏省委托徐州市代管邳州市”。日江苏省批复邳州市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城市。邳州城市性质:“东陇海产业带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新兴工贸城市,京杭运河沿岸具有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城市”。(东海)
(本文来源:邳州新闻网-邳州日报 记者项渝娜)
【相关内容】
[提要]《邳州撤县设市报批过程侧记》:(六)邳州撤县建市已二十年了,至今尚有一件未完成的事,让人想起不无遗憾。一九八七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徐州市计划委员会和徐州市经济研究中心、徐州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处联合研究制定的《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布局》,建议邳县设立县级市,取名“邳州市”。并指出:“为使邳州市有利于以后建设发展,形成综合性功能的城市,同时建议将新沂县的炮车镇、睢宁县的古邳镇划归邳州市,使其发展有较为广阔的腹地。”炮车镇业已划归邳州市,为邳州市主城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年邳新两县争相设市,目的都是为了改变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并未妨碍邳新两市的友谊和交往。炮车、合沟两镇的成功互换就是证明。邳县人民政府八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关于邳县撤县设市后拟名“邳州市”的补充报告》也阐明,邳县为邳州,历史源远流长,建市后称邳州,与史一脉相承。国务院根据《地名管理条例》,批准定名为邳州市。邳州治所曾几度迁徙,最早而且历时长久的州郡治所在古邳镇,由于建国初期行政区划的变更古邳镇被区划调整由邳县划入睢宁县。数千年文化之积淀一脉相承,其整体性与传承性难以割裂。为有利于传承历史和文化,促进古邳的旅游开发,建议领导引以重视,通过积极的工作,争取早日将古邳镇划归邳州。
时间:日& & 来源:邳州文化网—《邳州文化》特刊(邳州文化研究会主办)& & 编辑:东海
文/刘彤·邳州市原政协副主席、市文化研究会会长
& && &热烈庆祝邳州撤县建市20周年!邳州,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全市面积2088平方公里,现辖24个镇、1个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1个新城区,490个村(居),人口178万。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邳州撤县建市,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从此,邳州一路砥砺奋进,谱写着属于一座城市的华美蝶变。
  今年(2012年)是邳州撤县设市二十周年。九月二十六日,邳州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回顾总结二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号召178万邳州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再鼓干劲,为把邳州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在人们享受着城市生活的惬意和环境的美好,感受着邳州这座古老而新兴的滨河城市带给大家的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邳州撤县设市这一行政体制的改变来之不易,不应忘记在邳州撤县设市报批过程中给予关心帮助的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士。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思想比较解放的苏南人敏锐地觉察到对外开放政策必将带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撤县设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1986年到1988年,江苏的张家港、丹阳、仪征等九个县先后通过申报批准撤县设市,多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唯有宿迁县捷足先登,于一九八八年二月二日召开宿迁撤县建市大会。应邀参加大会的邳县县委书记胡振龙、邳县县长王荣钦深受启发,又听说新沂县已具文上报新沂撤县建市,于是邳县县委、县政府正式研究决定,启动邳县撤县建市报批工作。
  (二)
  如何办好这件事,没有经验。邳县县委领导安排人大副主任张万瑶同志带领我(刘彤时任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民政局副局长辛立成到丹阳市学习取经。丹阳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陈汉生同志原来在邳县工作,他向我们介绍了做法和经验,并提醒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班子来抓,要准备跑坏几个小车轮子。根据丹阳经验,邳县县委领导决定:一是对照文件规定,调查研究,汇拢资料,安排办公室的同志起草报告;二是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由邳县县委副书记颜世严牵头,邳县人大主任汤扬中、邳县政协主席曹邦伦协助,邳县民政局长呼宗海、邳县开发公司总经理方玉秋和我(刘彤时任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八八年三月八日,邳县人民政府向徐州市人民政府呈送了《关于邳县撤县设市的报告》。三月二十五日,徐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邳县撤县设市,并拟文上报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月三十日下午,由县长王荣钦县长带队,田先民副县长、曹邦伦主席、徐州市民政局张邦云科长及我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携带徐州市政府向江苏省政府的报告,前往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呈送并汇报。三十一日上午,凌启鸿副省长在办公室接见了王荣钦县长一行。凌启鸿省长谈到,现在主要是民政部同省里意见不大一致,民政部要求县级市应由省直辖,而省里不大同意,需进一步协商。邳县条件很好,符合标准。然后在报告上签字:“请省民政厅调查研究”。当天,又分别到省民政厅、省建委规划处、省政府秘书长段绪申同志处作了汇报。
  报告送上去了,但工作丝毫没有松懈,经常通过关系打探动态。邳县县里两位主要领导和工作小组的同志分析:邳县和新沂县紧挨着,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能不能都批准设市?新沂县比我们呈送报告早半年,已占了主动;且沂淮铁路开工在即,如果新沂县先批了,邳县撤县设市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必须做好工作,争取先批。正在此时,邳县规划办高道俊主任通过徐州市副市长汪光焘(后来调任国家建设部部长),拿到了《二000年全国城镇布局发展战略要点》(一九八五年十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委、城市规划局制)和《上海经济区二000年城镇布局规划纲要》、《江苏省城镇布局规划纲要》、《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布局》等几份材料。除徐州市这份材料规划小城市有新沂县外,江苏省、上海经济区和全国小城市布局规划当时均没有新沂县,而只有邳县,这对我们邳县撤县设市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于是,我们将材料复印若干份,分别呈送江苏省政府有关领导和省民政厅等部门。然而,新沂县在省民政厅的人脉关系比我们好,加之沂淮铁路将开始建设,新沂在区位上又占了优势,所以在省厅里的内定方案中仍放在第一名。得此消息,颜世严书记、曹邦伦主席分别带我们再赴南京,向省民政厅长廖文才同志汇报。应邳县要求,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上午,顾秀莲省长在办公室接见了颜世严、曹邦论、张万瑶和我四人。顾秀莲省长此前不久来过邳县,我参加过接待,还有印象。她耐心听取汇报,并在邳县地图上做了一些标记。最后表示,积极做好民政部的工作,争取新沂、邳县两县都能批。九月二十七日,省民政厅夏处长打电话给徐州市政府,让徐州拿意见,将矛盾推给了徐州。据说,许仲林市长当时也很为难,新沂县先报的,邳县是规划上有的,难以明确表态,故回复省里:徐州报的三个县都符合条件,报的先后顺序为:新沂县、邳县、沛县。这个表态,对邳县当然不利。于是,邳县撤县建市工作小组又研究整理了一个汇报材料,着重在四级规划上做文章;同时发动有关同志,分别找老领导、老同学做有关部门的工作。经多次赴南京、北京做工作,省民政厅长廖文才对邳县的优越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十二月五日亲自带人来邳县考察。之后,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七个县设市的材料,邳县位列第三,为163号;×××列为167号。据省民政厅廖厅长透露,上报撤县建市的七个县,争取两年全部批下来;至于先批谁,从上报的顺序即可看出来。&&
  (四)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至二十日,民政部审核处孙副处长来邳县考察撤县设市问题,然后到新沂县考察。六月二十日,我同孙处长通电话,孙说江苏省、徐州市已表态,新沂县、邳县建市先新后邳,审核处初议,邳县今年不能考虑了。得此消息后,即向王荣钦书记作了汇报。第二天,王荣钦书记亲自带队赶赴南京33号招待所,找到民政厅廖厅长。廖十分无奈,并透露说,民政部主要领导倾向新沂县,孙处长也是这个态度,我也得考虑上上下下的关系,不能不按部里意见表态。当时,我们对廖说了一些气话。但事后想想,在现行体制下,堂堂民政部长就一个县设市问题表了态,作为省厅厅长又有什么办法呢?廖答应再做工作,争取邳新一起批。
  七月四日,我们再次进京。五日上午,同汤扬中主任、曹邦伦主席到民政部与孙处长摊了牌,指出了他在考察中不实事求是、带有明显倾向性等问题。七月八日上午又持告状信去找崔乃夫部长,不在,其秘书李××答应转呈,并联系接见事宜。
  七月十日下午二时,按李秘书通知,汤扬中、曹邦伦、方玉秋和我准时赶到民政部常务副部长张德江同志(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办公室。张部长开始对邳县有些误解,经我们据理力陈,讲规划、谈条件、说考察,张态度大大转变。说设市问题部里尚未研究,孙××不能代表部里意见;并承认孙××在工作中存在问题,已经批评过他两次了。让我们回去做好干部群众的工作。
  七月十七日,邳县县委周保春副书记、曹邦伦主席和我再赴南京,在307招待所向凌启鸿副省长汇报,证实先批新沂是民政部的意见。究竟是何原因,凌省长说他也一直是个谜。
  九〇年元月四日,周保春副书记、曹邦伦主席和我又再次赴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凌副省长在办公室接见我们。说省民政厅侍云诗厅长去民政部,崔部长非常恼火。凌副省长劝我们不要把关系搞得太僵,批准设市总要有先有后,现在把新沂县拿下来也不好。你们邳县条件是够的,争取批过新沂县就批你们邳县。他表示再积极做部里的工作。
  此后,邳县撤县设市问题一直僵持着。尽管部里对邳、新之争意见不一,但崔部长作为一把手,力挺新沂县,新沂县还是先于邳县而批准设市了。事已至此,只好继续做工作。邳县县委王荣钦书记、晁念胜县长多次赴南京、北京;苏士语主任专程到北京找崔部长做工作;江苏省政府为邳县设市问题再次给国务院写了报告;凌启鸿副省长在北京学习期间又登门拜访民政部崔部长,对邳县撤县设市问题进行沟通。九二年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邳县,设立邳州市。八月十八日,江苏省政府以苏政发【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设立邳州市的通知》。十月二十六日,在邳州影剧院召开邳州撤县设市大会。江苏省政府秘书长王湛到会宣读省政府通知。邳州市委书记肖俊发表了题为《以全新的姿态奋进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努力把邳州建设成经济繁荣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讲话。至此,邳州废80年县制而再次跻身城市之列,揭开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五)
  虽未能先于新沂县如期设市,但是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总算结成了正果。倘若没有这几年上上下下做工作,我们邳县能否批准设市可能还是未知数。因为从八九年开始,国务院对设立县级市加以控制,其原则是:严格标准,控制数量。沛县虽经徐州市上报,一直未批准;盱眙、海安两县虽列入三级小城市规划,但至今仍未设市就是例子。
  邳县撤县设市所经历的艰辛令人至今难以忘怀。如陈汉生同志所言,政府的两辆轿车和开发总公司的轿车轮子确实跑坏了好几个。为了赶时间向领导汇报和反映情况,县主要领导和设市小组的同志经常连夜赶路。记得有一次进京夜宿德州,正值下小雪。次晨赶路看不清道路,方玉秋同志和我不得不步行在前边引了好一段路。八八年十月四日,颜世严副书记带队赴宁,张浩同志和我等人乘坐的面包车在安徽滁州水口镇附近,因躲一骑自行车男孩,差点栽入沟中。十月十三日,曹邦伦、刘启沛、辛立成和我乘小车进京反映情况,在武清县大沙河乡与一牛车发生碰撞,牛角撞坏车窗玻璃,我的脖后被玻璃划破缝了三针,至今还有个疤。当时,若不是司机高宏应急处置得当,有可能酿成车毁人亡的惨祸。八九年七月四日,“六四”事件的恐怖气氛尚未平息,汤扬中、曹邦伦、方玉秋和我便赴北京反映情况,令民政部的干部非常感动。
  邳州撤县设市得到不少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帮助,我们不应忘记。在北京工作的邳州老乡石效平、张绍俊等同志不遗余力,到处奔波、联系。八八年十月十七日,张绍俊领我们到民政部找连尹副部长汇报,因正开会,未成;令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民政部连副部长骑着自行车赶到我们的住地赵家楼饭店,耐心地听取我们的汇报。据江苏省民政厅领导透露:在民政部务会议上,连副部长力主先批准邳县撤县设市。汪光焘部长当年提供的四级规划材料,不仅一度使我们赢得主动,也使民政部不能不考虑批准邳县撤县设市。北京友谊宾馆总经理李子厚是方玉秋同志的老朋友,邳县的同志为撤县设市曾多次吃住在友谊宾馆,均蒙盛情款待。凌启鸿副省长、民政厅耿保和副厅长、廖文才老书记、苏士语老主任等,对邳县撤县设市都给予了关心和帮助。邳、新两县撤县设市之争给新沂籍的王荣钦书记出了一大难题。但职责所在,王荣钦书记舍弃桑梓之情而为邳县力争,是难能可贵的。以史为鉴,邳州历史政区辽阔,邳州、新沂两市自古本是一家,所谓两市之争不过是竞相发展。王宏仁夫妇当年虽然离开了邳县,但有求必应,多次赴南京,去淮安,了解情况,疏通关系。还有许多同志为邳县撤县设市出力献策,在此不能一一述及。邳州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热情帮助。
  (六)
  邳州撤县建市已二十年了,至今尚有一件未完成的事,让人想起不无遗憾。
  一九八七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徐州市计划委员会和徐州市经济研究中心、徐州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处联合研究制定的《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布局》,建议邳县设立县级市,取名“邳州市”。并指出:“为使邳州市有利于以后建设发展,形成综合性功能的城市,同时建议将新沂县的炮车镇、睢宁县的古邳镇划归邳州市,使其发展有较为广阔的腹地。”炮车镇业已划归邳州市,为邳州市主城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年邳新两县争相设市,目的都是为了改变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并未妨碍邳新两市的友谊和交往。炮车、合沟两镇的成功互换就是证明。
  邳县人民政府八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关于邳县撤县设市后拟名“邳州市”的补充报告》也阐明,邳县为邳州,历史源远流长,建市后称邳州,与史一脉相承。国务院根据《地名管理条例》,批准定名为邳州市。邳州治所曾几度迁徙,最早而且历时长久的州郡治所在古邳镇,由于建国初期行政区划的变更古邳镇被区划调整由邳县划入睢宁县。数千年文化之积淀一脉相承,其整体性与传承性难以割裂。为有利于传承历史和文化,促进古邳的旅游开发,建议领导引以重视,通过积极的工作,争取早日将古邳镇划归邳州。
(本文来源:邳州文化网—《邳州文化》特刊)
【提要】《两汉文明与邳州画像石》:进入两汉时期,邳州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从历年来频频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可见一斑。据介绍,汉画像石是西汉和东汉的时候,在墓壁、墓门或者是陵门上刻画文字、画像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反映汉代人的“厚葬之风”,也叫事死如生。生前拥有的东西在死后全部要带,有些实用品可以带,带不走的就做成明器带走。此外,一些精神的东西,就用最原始的、作画的形式或者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就形成了这种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汉画像石。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六朝石刻一起被誉为“江苏三宝”,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原题:邳州发现百余座汉墓群
时间:日& & 来源:新华网-新华日报(新华社主办)
  新华网(新华日报记者王宏伟、李刚)消息:记者昨天获悉,邳州城区发现一处大型东汉墓群,在4万平方米范围内分布着超过100座汉墓。这些古墓离地表较近,仅有20余座遭到盗掘。
  这片墓葬群原本在一处取土形成的水塘里,因工程建设水被抽干后露出。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记者昨天赶到现场,只见干涸的水塘里露出龟裂的土地和残留的蚌壳,有些潮湿的地方还长着野藕叶,很多古墓已露出地表,楔形的青砖就是汉墓的拱顶。墓葬规模并不大,多数是2米长、1米宽的尺度,总数大约有100余座,其中20余座被盗掘,盗坑周围散落着碎砖和陶罐碎片,有些古墓连墓砖都被刨了出来。一位看护现场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个小塘,前些年取土修路才被挖成大塘,谁也不知道水下居然有成片的古墓群。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马永强队长向记者证实,墓葬主要以东汉时期为主,也不排除有西汉墓的可能性。虽然墓葬规模都不大,但如此大规模的汉墓群非常罕见,对研究东汉的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状态有很高的价值。邳州在东汉时期是著名的古战场,被陶谦、曹操、刘备、吕布等多股势力轮番占据,关羽就是在邳州一带战败后投降曹操的。这处墓葬群离汉代邳州的葛城约有三四公里,很可能是城外一处墓葬区,此前周边曾发现过汉墓并出土过铜镜、铜剑等文物。
  墓葬的考古发掘何时启动?马永强表示,水塘的承包者索要的赔偿金额高达150万元,而项目的考古经费只有10万元,考古队因此无法进场,但盗坑显示这批墓葬埋藏很浅,向地下挖二三十厘米即可到达墓室,立即开展考古发掘已刻不容缓。目前当地文化部门已派人守护这片墓葬区,并与承包人协商赔偿金额。
(本文来源:新华网-新华日报)
【相关内容】
中国文物网:江苏邳州发现2000年前汉代古墓群 面积约3万平方米
时间:日& & 来源:中国文物网(北京)
[提要]挖藕“挖”出汉墓群——江苏省邳州市一鱼塘内发现2000年前汉代古墓群,将进行抢救性发掘
& && && && && && && && && && && && && && && && && && && && &&&邳州市博物馆:是汉代时期墓群
中国文物网消息:近日,记者从江苏省邳州市文物部门获悉,在位于邳州市运河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西侧一个干涸的鱼塘内,发现了一个距今2000年前大型的东汉时期家族墓群。据悉,邳州发现汉墓群的地方原本是一处鱼塘,鱼塘干涸后,日前有人来该处挖莲藕,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代墓葬群。邳州市博物馆及徐州市文广新体局多位文物专家现场勘查后发现,整个古墓群的面积约在2万到3万平方米,均为青砖式墓穴,呈零星分布。每一座墓的形制都不大,且没有发现汉画像石。邳州市博物馆及徐州市文广新体局多位文物专家们对现场出土的青砖、陶罐、铜钱等进行了鉴定,初步断定该处是一个家族墓群,年代应该是东汉年间。目前,邳州市文物部门已派专人对发现墓群的鱼塘进行看护,以防止盗挖。下一步,将对该处家族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
(本文来源:中国文物网)
【相关内容】
《邳州建置史·邳州州域今昔》:北周静帝大象元年改东徐州置邳州,是邳置州之始。
《邳州建置史·邳州州域今昔》:邳州自夏朝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沿革,邳州先后建置过都、邑、郡、州、县、市等行政单位的称谓。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置邳州,是邳置州之始。邳州疆城可考者始自西汉。在今邳州境内,此前有武原、良邑、下邳邑,周穆王时,令楚国伐徐国(徐国圣都即今邳州良王城遗址又作梁王城遗址),徐偃王败走彭城武原县(今邳州市西北)东山下,百姓随之者数万,倚山而居,山因名“倚宿”。倚宿山在今邳州市戴庄镇境内,徐偃王所居石室尚存,实为巨石文化遗存。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楚国建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管辖秦国故地东海郡、会稽郡、泗水郡、薛郡、陈郡五郡及36县,楚国都城下邳境内设有下邳县、良成县、武原县3县。次年废韩信为淮阴侯,高祖改封刘交为楚王,楚国都城由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西汉初年置武原县、良成县与下邳县并峙而三,其疆域,据清末民初邳州学者窦鸿年纂《邳志补》考证,下邳县“滨运以南,旋绕葛峄(岠山),南兼睢境”,约当今邳州南部而兼有睢宁县北部地区;武原县“滨运以西,错入铜境”,约当今邳州西北部而兼有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东北部地区;良成县“滨运以北,东带沂武,呦鹿之阳”,约当今邳州北部与东北部而兼有山东郯城县西南部分地区。西汉晚期置容丘县,西汉鲁安王子刘方,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六月辛丑封容丘侯,容丘侯国都在今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北约五十里。传三世。西汉居摄三年,新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容丘侯国废除置为容丘县,属东海郡。
东汉时期,邳地置下邳国,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汉明帝刘庄封六子刘衍为下邳国藩王,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就国,下邳国定都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全称亦作下邳藩国,开藩获封的下邳王刘衍死后缢号下邳惠王,72年—126年在位历54年。下邳国亡于毕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刘宜是下邳国最后一任下邳王,下邳国建国历114年。下邳国疆域为邳州历史之最,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十七城,即下邳县、徐县、僮县、睢陵县、下相县、淮阴县、淮浦县、盱台县(盱眙县)、高山县、潘旌县、淮陵县、取虑县、东成县(东城县)、曲阳县、司吾县、良成县(良城县)、夏丘县。以今境考之,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疆域即辖境约在今江苏省邳州市(武原除外),新沂市南部、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淮安市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和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灵璧县、滁州市定远县、明光市(原嘉山县)、蚌埠市五河县等市(区、县)境。
下邳国与彭城国为同时并立而毗邻的两个藩国(侯国),皆属徐州刺史部。彭城国有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十七,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下邳国较彭城国多九城,户与口分别多出五万零二百六十二、十一万八千零五十六。徐州刺史部为西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一,本为监察区,至东汉正式成为分辖郡国的行政区,辖郡五(东海郡、琅邪郡、彭城郡、广陵郡、下邳郡),县邑、侯国六十有二,治所在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部,曹操移徐州刺史部于徐州,实际上治所不在彭城,而在下邳。东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进攻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陶谦,陶潜“三让徐州”退守郯县(今山东郯城县),曹操劫掠彭城、良城等10多座城池,杀人无数,甚至屠城,此役为徐州之战。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以徐州刺史驻小沛(今江苏徐州市沛县),袁术派兵攻之,吕布辕门射戟解围。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与刘备在徐州首府下邳城包围徐州刺史吕布,徐州刺史(下邳太守)吕布战败投降,被曹操缢杀在下邳城白门楼(今江苏邳州市西南),此役为下邳之战。曹操自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徐州刺史部治所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彭城始称徐州。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于徐州大败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刘备,曹操出师围困镇守徐州军事重镇下邳的下邳太守关羽于下邳土山(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一带,关羽屯土山与曹操约三事保皇嫂的忠义故事成为千古佳话。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东汉延康元年;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让位,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刘氏汉室终为曹氏所继。下邳郡改置下邳国,魏国置徐州治所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后徐州治所又由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汉末以迄三国曹魏天下纷争混战不断治所多变,青州徐州都督、监军皆镇下邳,徐州刺史治所亦在下邳。晋因魏制,徐州刺史仍治下邳,石崇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载于《晋书》本传。三国魏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曹操子、鲁阳公曹宇进封下邳王,下邳国国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黄初五年(公元224),曹宇改封单父县,下邳国除为下邳郡郡。下邳郡南部疆域高山县、东城县,皆为曹魏弃地,实际上至今安徽泗县、江苏泗阳县一带。
西晋,下邳国(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七城:下邳县、良城县(良成县改称良城县)、睢陵县、取虑县、僮县、夏丘县、凌县。今邳州境内有其二,即下邳县、良城县。武原县属彭城国。东晋及南北朝,下邳或为郡(下邳郡、武原郡),或为州(东徐州、武州、邳州),南北纷争之际,疆域多变。隋代,下邳郡(治宿豫,今江苏宿迁市)领七县:宿豫县、下邳县、良城县、郯县、淮阴县、夏丘县、徐城县。唐宋(金)元明清,邳州(古下邳)或为县(下邳县、良城县)、为军(淮阳军)、为州(邳州),疆域渐趋稳定。明清两代,邳州大多兼辖宿迁县、睢宁县两县。
民国之初,改邳州为邳县,邳州知州改为邳县民政长,复改邳县知事,邳县县政府又称邳县公署,邳县行市乡制。邳县设六市、十七乡,六市为城厢市(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官湖市、窑湾市(今新沂市窑湾镇)、旧城市(今睢宁县古邳镇)、土山市、宿羊山市。不久改行区团制,邳县置为十区、八十一团,十区依次为:邳县一区城厢区,邳县二区官湖区、邳县三区窑湾区、邳县四区旧城区、邳县五区土山区、邳县六区八义集区、邳县七区宿羊山区、邳县八区滩上区、邳县九区谭家圩区(今江苏邳州市戴庄镇)、邳县十区四户圩区。后改区乡制,十区不变。
共和国成立,始行区乡制,继而撤区并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制。1992年撤县建市后,逐步撤乡建镇。2011年,邳州市共有24镇、451个行政村。2013年8月根据江苏省和徐州市部署,依据【苏政复〔2013〕77号】文件,邳州市实施调整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邳州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21个镇:东湖街道办事处、运河街道办事处、炮车街道办事处、戴圩街道办事处;邳城镇、官湖镇、四户镇、宿羊山镇、八义集镇、土山镇、碾庄镇、港上镇、邹庄镇、占城镇、新河镇、八路镇、铁富镇、岔河镇、陈楼镇、邢楼镇、戴庄镇、车辐山镇、燕子埠镇、赵墩镇、议堂镇;以及邳城农场、张楼农场。共有38个居委会、451个村委会。邳州市人民政府驻东湖街道办事处。
(东海据《邳州溯源》略补正:今日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的历史沿革!邳州古为中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公告站务/广告:9/ 投诉受理邮箱: 法律顾问:江苏景来律师事务所 尚振云 律师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 苏B2-号
电话:9工作日 8:30-17:30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