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坑深度乔迁新居有什么讲究究

《揭秘中国古代防腐术4——八字秘诀》
《揭秘中国古代防腐术4——八字秘诀》&&&
西汉豪富老妪
突然暴毙身亡
竟换来不腐之身
耄耋老人投入半生经历
八字真言欲破千古之谜
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独家揭秘
《中国古代防腐术之八字秘诀》
1972年湖南长沙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令长沙马王堆古尸辛追一夜成名。面对至今保存完好的辛追,参观者除了心灵的震撼更多的就是困惑……她为什么能两千年不腐呢?
1975年,在辛追出土仅仅三年,在湖北荆州又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西汉男尸,2002年中国第三具西汉女尸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出土……三十年间,中国考古界将三个千古之谜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三具古尸都来自于西汉?他们因何能千年不腐?古代防腐大师对这三位墓主人到底做了什么?
主持人:欢迎您收看科教频道《魅力科学》,我是卢迪。多日来,魅力科学记者一直为探寻中国古代防腐术的奥秘在全国奔波。碱性棺液不仅不能保存尸体,还把凌惠平和168号男尸的衣服给腐蚀了。而168号男尸身上的朱砂到底有没有防腐效果,专家还各执一词。马王堆古尸辛追的守护人侯良却说,中国古代防腐术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而这本百科全书的精华只有八个字,这八个字就隐藏在辛追从死亡到入葬的全过程中。
长生不老——
一个历代君王、达官贵族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生老病死这条自然规律注定了人与人虽过着千差万别的生活,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归于黄土。
辛追也不例外……
在汉代,漆器制作特别讲究,其价钱比铜器高十倍,司马迁的《史记》中说,一个商人如果掌握了1000件漆器,那就是价值百万的资产,辛追用来殉葬的漆器多达七百多件,再加上奴婢、车马、墓中陪葬的锦绣丝绸等,这表明,辛追的家产之多,算得上亿万富豪。
在1000多件出土文物中,有三分之二与饮食有关,殷实的生活,再加上暴饮暴食,让临终前的辛追成为了一个大胖子。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这个背好宽
她不是老这样睡吗
那背上一点皱纹也没有
就是和活人一样的
就是平时看的大胖子那样
所以我就坚信了
她生前有一百三四十斤重
根据测量,辛追身高1米54,出土时体重还有34公斤,按照成人身体中的水分占到总体重70%算,辛追生前将近70公斤重。如此大的体重,给辛追带来了一系列疾病……
辛追出土之时,几位著名的病理学家都婉言拒绝了对辛追的解剖,此时,一位叫彭隆祥的年轻医学家自告奋勇担起了这个并不轻松的任务。
在他的主刀下,辛追的死亡时间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彭隆祥
老太太死的时间
肯定是夏季
为什么说是夏季
因为我们在她的食道胃肠子里发现有甜瓜籽
那就说明他吃了这个东西不久就死掉了
这个甜瓜籽在当时来讲
只有夏天才有
死亡时间是在夏季
从甜瓜籽讲一个是猝死
吃了以后两三小时以内就死掉了
食物都没排空
都没到肠子里面去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辛追在吃甜瓜时突然死亡呢?解剖小组在排除了外伤、肿瘤、甚至中毒的因素后,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辛追的生活习惯上。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彭隆祥
她营养过剩以后
是不是得了冠心病了
检查的时候想着病变发生的部位
它是最靠着动脉出口这一段
病变是最严重的
我们检查在冠动脉开口
2.5厘米以内的血管里面
堵塞得很严重
从这张辛追的冠状动脉解剖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辛追的主动脉已经大面积堵塞,由于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这和她暴饮暴食的生活习惯有着直接关系,而在接下来的解剖中,专家发现了导致辛追死亡的真正原因。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胆总管这么大的石头
蚕豆大的石头
胆管结石症
肚子痛得不得了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彭隆祥
胆绞痛痛得很厉害
反射影响到心脏
她都可以死掉
所以我们找出她的死因
辛追为她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纵有家财万贯也无福消受。侯良说,从此刻开始,辛追的家人就要为她准备葬礼了,也就是从此刻开始,八字秘诀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就包括了女尸两千多年
不腐的主要原因
辛追因为暴饮暴食把自己吃成了胖子,又因胆结石引发了心绞痛猝死在了饭桌前。由于曾经有过得病的征兆,家里人对她的后世有所准备。棺椁、衣物,还有大量的陪葬漆器都已经事先安排好了……但有一件事情却无法提前行动,那就是挖掘墓坑。因为巨大的墓坑挖好后,古人还做不了防水处理,一旦连续几天下雨,工程就前功尽弃了。
“深埋、密封、缺氧、无菌”,在侯良提到的这八个字中“深埋”被排到了首位。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从底下到顶
从棺材底到封土顶
我们挖掘的时候是20.5米
曾经参与当年马王堆汉墓挖掘的考古人员回忆说,挖掘工程异常浩大,困难重重,先后有1500多人次到现场劳动,每天参加的人数就有一两百人……在70多天的发掘过程中,从7层楼深的墓坑内挖出的土方约2万立方米。从墓坑的深度看来,连云港女尸凌惠平和荆州168号男尸隧的墓坑深度相仿——大约5米,可见他们的社会地位远不及辛追。
20.5米深的墓坑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70天时间,而在2000多年前劳动工具并不发达的汉代,挖掘这么大的墓坑,难度可想而之。辛追的家人为何要给自己添这么大的麻烦,挖如此之深的墓坑呢?
原湖北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 郭德维
它是挖得越深
什么意思呢?
跟地王老子挨得越近
汉代的深埋是受到战国楚风墓葬习俗的影响,社会地位越高,陪葬器物越多,墓坑也就越深,而深埋对于棺椁的最大好处就是温湿度恒定。郭德维曾经亲自测量过荆州168号汉墓5米深的墓坑中只有13摄氏度,而大夏天出土的凌惠平棺液也是冰凉刺骨。这样的温度就像一个天然的冰箱,对墓主人的保存是有好处的。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对她影响不了了
因为她恒温恒湿了
辛追去世的时间是在夏天,要等墓坑挖掘好再处理遗体,一切就都晚了。于是,就在工匠们热火朝天地挖掘墓坑的同时,一群专门从事殡葬防腐的人来到了她身边……这些汉代的防腐术大师迅速对辛追进行杀菌处理——香汤沐浴……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书上记载香汤沐浴把身上擦干净
好像现在对尸体也是这样
洗一洗穿上衣服
大家查了一下文献资料
马王堆古尸的发掘报告中记载着,内棺打开后在棺内检测到了乙醇的成分,极有可能当年给辛追洗澡用的香汤里含有酒,或者用酒给内棺消了毒。同时,辛追手中和她用的枕头里也都放满了用于清除异味的香料……
在做完了香汤沐浴的工作后,辛追体表是否像荆州168号男尸那样涂抹朱砂,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辛追迅速被20层新衣服包裹了起来……而且从头到脚用丝带扎紧。所有的这些就是侯良所说的那两个字——无菌……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20层衣服一穿
连头带脚给她盖起来
拿9根带子缠起来
从脚下到头上
最上面一根带子
从鼻子上穿过去
根据后期考古研究发现,荆州168号男尸和连云港凌惠平也都穿了多层衣物,只不过后期碱性棺液溶解了所有的丝织品。
根据侯良八字防腐秘诀的推测,防腐术进行到这,就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秘诀中“密封和缺氧”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密封做好了,棺内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如果密封不严,棺内的腐败菌就会一直生长,墓主人自然也就保存不住。
现代工业中对食物的保鲜靠的也是这四个字,现代的保鲜方法是多种多样。可是辛追所在的汉代要想让棺椁达到密封、缺氧,防腐大师们却费劲了周折。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密封得相当好
密封好到什么程度呢
四层棺 两层椁
配音:这几只棺材就是辛追在地下的家。它们大小不一,套装在一起。每一层都绘制了精美的图案。经考古人员检测,四层内棺上大漆绘制的漆画不仅具有装饰作用,竟然还有密封的神奇功能……
据考证,马王堆汉墓里的所有漆器制品都来自于成都……而2000年后的今天,成都漆器工艺厂又完全集成了这一古老工艺。魅力科学记者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位于四川成都蜀华街72号的成都市漆器工艺厂……
卿玉蓉副厂长告诉记者,马王堆古墓中的棺盖就是用大漆密封的。
成都市漆器工艺厂 卿玉蓉 副厂长
全部用大漆和糯米粉或者面粉
调在一起作为它的粘接剂
实际上主要是大漆的作用
这个工艺就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
大漆,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黏合剂。“如胶似漆”这句成语就源于大漆的超强粘和能力。用大漆粘和的棺盖不仅不会变形,而且密封性极好。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侯良
它四层棺材距离很近
特别是内棺
几乎花了24小时
才揭开 开不开
四层内棺上的漆画就是大漆配合着各种矿物染料绘制的,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刷漆后,棺材板表面的漆膜成为了密封层……四层棺材套在一起保护辛追,这个密封性就可想而之了。
可做到这些,防腐术大师还不甘心,又在四层内棺外加套了两层椁室,椁室外面又做了由5000斤木炭包裹的防潮层,外面一层1.3米厚由白膏泥构成的隔水层,还有18米厚的夯土层……
如此庞大的工程被侯良提炼成八字秘诀——“深埋、密封、缺氧、无菌”。当记者回过头来再审视侯良的八字秘诀时,似乎从中发现了一个线索,这八个字目的只有一个——抑制腐败菌生长。“深埋”创造了低温环境,“密封缺氧”导致腐败菌死亡,而香汤沐浴、熏香等措施则杀掉了辛追体表的细菌。
侯良的八字秘诀得到了考古界的广泛认可,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希望在连云港凌惠平之后再发现第四具西汉古尸,以验证这一经典理论。
多年以来考古发掘并没有新的奇迹出现,考古界曾对2007年荆州谢家桥一号墓寄予厚望,但是密封良好的棺内也只存一副白骨。
西汉王朝这座帝王大厦存活了200多年,就轰然倒塌了。难道西汉尸体防腐术也随之永远的的消失了吗?在茫茫中原的厚土之下,还沉睡着一具具栩栩如生的亡灵,侯良的八字秘诀还能破解肉身不腐的生命密码吗?
主持人:八字秘诀长久以来已经是解释西汉古尸成因的典型教材,可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仅仅出土了三具西汉古尸,传说中的那些防腐大师也在西汉之后神秘地消失了,是因为八字秘诀经不起历史的推敲吗?还是中国古代防腐术就在西汉之后失传了呢?明天请继续关注《揭秘中国古代防腐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编中国旅游必读
&&&&&&&&&&&&&&&&
/ 新编中国旅游必读 
十、花木配植花木配植在园林构景中作用很大。  (一)以花木的色彩、形态来润饰园景。北方皇家园林建筑雕梁画栋、 五彩斑烂、金碧辉煌,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则秸栏黑槛、粉墙黛瓦,色调 淡雅;所以绚丽多彩的花木对江南园林的润饰作用更为重要。就以树木的色 彩而言,墨绿色的黑松、马尾松、五针松,翠绿色的龙柏、圆头柏、地柏、 翠柏、罗汉松,红色的枫、械、黄栌、乌桕,紫红色的红叶李,牙黄色的银 杏等。当然,有的树叶颜色还随时令而变,如香樟树冠先红后黄再转绿,械、 枫、乌桕先绿后黄再转红,也有一种枫树先红后黄再转绿,显得丰富多采。 所以造园者将色彩纷繁的树木结合建筑、山石的色调相调配,就能构成一幅 幅美丽的图画。如苏州留园有三块灰白色的著名太湖石,冠云峰、瑞云峰、 岫云峰矗立于栗褐色的冠云楼前,楼石之间植着几棵罗汉松;如值深秋,岫 云峰峰顶石侗内一棵枸杞挂下一串串殷红殷红的枸杞子,如在初夏,湖石脚  旁围着一簇簇绯红绯红的杜鹃花,色彩十分和谐。 还有以各种形态的树木组成不同情趣的空间。初春垂挂的柳丝,或疏疏朗朗典雅的白皮松。可构成似隔非隔的空间,有朦胧美;夏天高大乔木绿荫 张盖可构成个凉爽空间,或驻足在小院墙角芭蕉树下,绿荫蔽日,成为清凉 世界。盘槐树冠枝条盘曲垂挂,有庄严肃穆之感,故常植于陵寝寺庙官邸之 前。  (二)花木配植能显示季节时令,好的园林一年四季花卉不绝,见花知 时令,且许多园林建筑也以花命名。如问梅阁、玉兰堂、桃花坞、荷风四面 亭、藕香榭、小山丛桂轩、芦雪庭等。  (三)寓情花木,以人格化的花木创造意境。自古以来,人们不仅观赏 花木的外在美,还寓之以情,借之传情,甚至赋予人格化品质,在园林构景 中创造出典雅深邃的意境,如红豆表示爱情相思,所谓“愿君多采撷,此物 最相思”(王维诗句)。常熟有几家明代园林如碧梧山庄、曾园,均植有红 豆树,园虽废,但红豆树至今犹存,偶尔开花结果,实为稀珍。青干碧叶的 梧桐为伉俪深情的象征,相传梧为雄性,桐为雌性,梧与桐同生同老同死。 梅花有凌严寒而独放的高风亮节;松树于风雪之中屹然挺拔;竹“未出土时 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故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杭州西泠印 社园内植有“三友”,以示印社文人的高尚品质。菊花于深秋傲霜怒放,兰 花幽谷清芬更显高雅,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有的园主常以某花木自 喻高洁品格,扬州个园主人大盐商黄应泰以竹自喻有君子风度,园内遍种竹, 园名个园,以示半个“竹”字。《红楼梦》中描写大观园怡红院内植西府海 棠及芭蕉,以此表现宝玉身上突出的二气:脂粉气和书卷气。西府海棠为海 棠中极品,色艳形娇,曾呼作“女儿花”;芭蕉叶阔,叶面阔,古人在叶上 题诗作文,故有书卷气。十一、题咏——匾额、楹联  园林建筑内的匾额、楹联,经过文学、书法、雕刻等艺术润饰了园景, 凭添了雅趣,并给人以启示和熏陶。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里挂着一副楹联: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为郑板桥所撰,用隶书阴刻在古铜色的柚木板上, 嵌以石绿。一望就有雅趣,与濯缨水阁周围景物极为相称。这寥寥八字,引 出四个典故——曾参“吾日三省吾身”和颜渊“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视、非礼勿动”的名言,以及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所说的,大禹尚且惜寸阴, 一般人该惜分阴——纪事励德、发人深省,又如上海豫园黄石假山旁游廊里 有块匾,曰“渐入佳境”。意为循着游廊即将进入崇山峻岭的大假山。此语 出自东晋大画家顾恺子之口,具有更深逐的内涵。原来他爱吃甘蔗,先从梢 头吃起,慢慢吃到根头,愈吃愈甜。平淡的四个字饱含着深奥的哲理。匾额, 楹联,有明显的点景作用;游客可借以领悟和联想。如拙政园西部有座小建 筑“与谁同坐轩”,俗称扇亭。上有楹联:“江山如有待,华柳更无私”。 匾额“与谁同坐”,匾额之语出自苏东坡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这一联一匾,亲切地道出了园主欢迎客人到此观赏江山华柳,且富有意境和 哲理。  第四节 我国古典园林的欣赏  一个园林是一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综合艺术品,含蓄多变,面面生景, 处处有情;历史文物,书法绘画,趣闻轶事更是丰富多彩。所以清代旅行家 孙嘉淦曾说:“游亦有术矣。”一、总体特征的把握  一个园林不论大小,必定有一个总体上的特征,游园时一定要了解,导 游要及时介绍。颐和园最大特色是昆明湖与万寿山。苏州园林各有千秋。拙 政园以曲折的水面为特色,狮子林以嶙峋峻拔、重峦叠翠的假山为特色,总 体特征当然要抓住,但是园林的某些细节也应留神欣赏。园中许多造园者精 心设计的小境界,如窗外墙隅的竹石小景,河口溪边的芦苇石矶等,都是细 笔工描耐人寻味的。二、赏景点和导游路线的选择  赏景必须选择好的观赏位置和视距。观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视线,叫做风 景视线,园中许多的风景视线组成许多的风景画面,把这些景物的空间,用 一定的导游路线串起来,使游览得更好,这就是游览的路线,或叫游览欣赏 线,通常分为起景、高潮、结尾。高潮就是园林的主景,“起”和“结”不 过是陪衬和烘托。掌握一条符合造园者布局意图的导游路线是欣赏好古典园林的关键。苏州古典园林的导游路线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和山池对应的走廊、道路;一是 登山越水的山径洞壑和桥梁等,较大的园林都是两者兼而有之。其布置形式 多采用环形路线,最简单的是绕山池一圈。但是,绝大部分园林都在环行路 线中间再加若干条登山越水的小径,以求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园景。三、静观与动观  依照造园者精心设计的观赏点和游览路线来游园,其中必有动观与静观 之分。循着较长的游览路线游览叫动观,驻足观赏品味叫静观。大园多宜动 观,小园多宜静观。如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可槛前细数游鱼, 可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 象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扬 州瘦西湖相仿,妙在移步换影,宜动观。一般而论,群石宜远观动观,所谓 对叠峦群峰须作面面观;立峰则宜近观静观。立峰是一个抽象的雕塑艺术品, 近视则可细细端详其透、漏、瘦、皱等形象,对某些以高大见胜的湖石,近 视可增大仰视角度,更有高耸感。四、园林意境的领会  山水园林和国画一样不仅是自然的再现,而且是一个蕴含着诗情画意的 境界。园林的意境主要通过各种景物主从、深浅、轻重、疏密、浓淡等安排,  加上诗文题咏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来表现的。如苏州留园有亭名“濠 濮”,上海豫园复廊前有匾曰“会心不远”,承德避暑山庄有一建筑名为“濠 濮间想”,这些都出自《世说新语》“梁简文帝人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 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鲁禽鱼,自来亲人。’” 后人就借此语赞扬各自的山水园林的意境。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的文人雅士造园林时的立意,其表现在题额 楹联上,不免有些糟粕,游园者也应正确对待,不为古人所囿。思考题1.简要理出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线索概况。2.举例说明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艺术特点。3.各举一例讲解我国古典园林的构景办法。4.举例讲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欣赏。第十二章中国古建筑欣赏  内容丰富的古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古建筑,能增加 历史、科技,文化知识和提高艺术修养。  第一节古建筑的发展和特征一、古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早在商朝,即公元前 11 世纪,在建筑方面,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 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营建了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原来 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秦王朝,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如阿房宫)、陵墓、万里长城、水利工程等。 东汉的建筑,已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木构楼阁逐步增多,砖面建筑也发展起来,砖券结构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古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 代已基本形成。  北魏时期佛教建筑大量兴建,出现众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 画。这是中国原有建筑艺术汲取、融合外来文化而创造的辉煌成就。  隋朝建起京城大兴城,规模宏巨,街道整齐,超过了前代都城。唐以长 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而长安在隋大兴城基础上继续营造,成为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城市。唐遗留下来的各类古建筑,其布局和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 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宋朝的城市比过去繁荣,改变了封闭式的里坊制度,为沿街设店的方式。宫殿寺庙等艺术形象趋向于柔和绚丽。 元朝,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宫、殿、寺、塔和雕塑等建筑,使其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向。  明朝由于装砖工业的发展,除了增建长城和南北两京,其它城市也都用 砖包砌,民间建筑也多用砖瓦。建筑装饰细腻,各民族的建筑也有了发展。 同时。皇家和私人园林,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新手法,留下了若干优秀 作品。因此,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潮。二、古建筑的特征  古建筑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但始终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特征 和气派。(一)普遍采用木结构及其构件。如普遍采用斗拱和榫铆连结,大屋顶、飞檐、立柱、彩画,那鲜明的民族性特点,一见就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建筑。  (二)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注意美观。如高台为了防潮,大出檐为了防雨, 门窗的棂格图案为了贴纸采光,屋顶瓦饰本身就是屋瓦的构件,而富于装饰 意味的彩画,也涂覆油漆,以保护木材。(三)古建筑大多讲究中轴线布局, 常把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又按“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原 则来设置。  (四)古建筑多数以高墙封闭,皇宫则更多墙垣及庭院,又一般都坐北 朝南,通常以居中面南建筑为尊。东西两者次之,面北者为低。  (五)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与烘托,取得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 例如常用一系列狭小院落作为先导空间,同开阔舒展的主体院落相对比,烘 托主体建筑物,通过轴线,串联并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体。这种布局方式, 使亭、台、楼、阁、榭、轩等单体建筑形成一种建筑的群体美。木结构建筑  屋顶的曲线,向上翘起的飞檐,使沉重的大屋顶显示出向上飞动的轻快美, 配以宽厚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收到和谐,舒适的效果。我国古建装各个朝代的建筑特征:  1、唐朝。屋顶坡度平缓,出檐较深,支撑的斗拱比例较大,红漆的柱子 较粗壮,木构架构件的比例趋向定型化。建筑材料已广泛使用琉璃瓦。室内 多用根窗,整体建筑显得庄重、朴实、宏伟。  2、宋朝,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屋面开始弯曲,并具有微微翘角,建 筑物的门窗多采用菱花槅窗,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殿台楼阁,增加了精致的雕 刻花纹及彩画艺术,建筑风格逐步趋向华丽柔和。  3,元朝。在建筑上处于转折时期,各种装饰增加了,瓦顶各种脊部出现 脊筒,屋脊鸱吻尾部逐渐向外卷曲。  4、明清。成就很大,成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明代建筑 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砖瓦色彩和纹理更加丰富细致。殿顶高陡,屋面弯曲大, 两翼角上翘。外型清朝与明朝变化不大,但翼角翘得更高了,斗拱更小了, 朵数增多了,官式建筑的高度趋于定型化。同时,清代中叶出现了镂雕,追 求细致多彩的装饰,匾额和对联也盛行一时。  第二节古建筑工程的类型一、建筑构造(一)屋顶。  1、庑殿式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四个倾斜的屋面,屋角和屋 檐向上起翘,屋面略呈弯曲。  2、歇山式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 式。  3、悬山式亦称“挑山”。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屋面两侧伸出山墙 之外。4、硬山式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屋檐不伸出山墙或山墙伸出屋檐。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建筑物上的锥形屋顶,如 有屋脊则数条屋脊交于顶端。  从建筑等级上看,屋顶的重檐高于单檐,庞殿式高于歇山式,歇山式高 于四角攒尖式,四角攒尖式高于悬山式,悬山式高于硬山(二)房屋的间数。 “间”就是由四根柱子所围成的空间,开间(即面阔间数)、进深(纵向间 数)越多,规格越高。封建时代往往以“九五”来象征“帝王之尊”(“九 五”即开间九间,进深五间)。(三)主要构件和配件名称。  1、屋脊两个斜屋面相交形成的一条隆起的棱脊,水平的称“平脊”,倾 斜的称“斜脊”垂脊、戗脊等。古建筑屋顶正脊和斜脊相交处置正吻,困正吻张牙有将正脊吞下之势,故又称“吞脊兽鸱吻”,俗称大吻,呈鱼尾形,鸱指大海中的鲸,佛经说它 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斜脊上有小兽,岔脊上有截兽,这些统称“鲁头”。 檐角上常排列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由建筑的等级决定。宫殿檐角上兽头的 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建筑 等级越低,小兽数目越少。减少的规律是从后向前减。龙、凤、天马、海马 在古代传说中,都是吉祥的化身。狮子代表勇猛威严,狻猊和獬豸与狮子为 同类猛兽,一角,性忠,是一种主持公道的动物。把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 檐角处,象征着吉祥安定,消灾灭祸,还有主持公正,剪除邪恶之意。2.天沟 屋面上用以引泄雨水的沟槽。倾斜的称斜沟,设在檐口的称檐沟。3、山墙上部成山尖形的墙。  4、马头墙称叠落山墙,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屋顶的斜 坡而呈阶梯形。  5、台基高出地面建筑物的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少受地下潮气的 侵蚀。  6、斗拱古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处于柱顶,额枋与屋顶之间,主要由 斗形木块和弓形木纵横交错层叠构成。它不仅起支承荷载作用,还兼有装饰 效果。7、雀替古建筑中仿与柱相交处的托座,起加固构架和装饰作用。8、桂落古建筑中檐枋下的装饰构件,在室内的称“桂落飞置”。二、城池古建筑  古城墙古朴、宏伟,都是夯土建筑,上窄下宽,横断面成梯形,十分结 实。  “城”以“土”表示墙垣,“成”字查字典属“戈”部,“戈”就是用 于守卫的武器,城市一般呈方形,封闭,四周有城门,一为守卫之用,一力 商旅往来之用。城外一般都有护城壕沟,称池。  唐代都城长安,由皇城和外城组成。明代西安是西北重镇,城门都是拱 券式,重檐歇山顶,外有四廊,四门二外各有方形瓮城,瓮城上建有箭楼。 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周长为 34 公里,平均高度为 12 米。建造城墙 砌砖时用石灰、糯米浆作拌合料。墙顶用桐油和土的拌料结顶。 600 余年 来,南京城历经沧桑,而安然无恙。北京城,是明成祖到此,在元大都城的 基础上建成的。正阳门城楼原是当年全城的最高建筑,工艺最为精湛。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盘旋于群山之中,奔腾于万 山之巅,气势恢宏壮观。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 13400 华里,西至嘉峪关,故称“万里长城”。长城始建于战国秦 长城和汉长城所经过的地区,包括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和高山溪谷。现在留 存的临洮秦长城是用版筑建成。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则用沙砾石与红柳或芦 苇层层压叠,垒石为墙。现存的长城属于明长城。其构造,主要有城墙、关 隘、敌台、烽燧等部分组成。(一)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工程,修筑在山脊线上,随山势高低而起伏,把关塞、隘口、敌台、烟墩建成一体,组成一组强大的防御体系。1、女墙。 是墙顶靠里一边,用砖砌成高约 1 米多的墙。2、垛口。是靠墙外侧一边,用 砖砌成高约 2 米的城垛。每个垛口上部都有一个小口,叫了口,用以了望来 犯之敌;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眼,用以射击敌人。(二)敌台。高出城墙之上,有二层、三层的,守城士卒可以住在里面,并贮存武器,大的敌台可住百人。(三)烽火台。白天燃烟,或夜间成火,用以传递军事情报的建筑。  (四)关隘。关塞、隘口是防卫的重点,也是交通要道。关塞的“关” 是门上的栓,用以关闭门户;“塞”是堵塞之物。隘口的“隘”是山间狭窄 之处,“口”是出入的通路。长城的主要关塞有:1、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 皇岛市东北 15 公里,因地处角山、渤海之间,形势险要,故名山海关。关城 四方形,周围 8 里余,有宽 5 丈,深 2 丈,5 尺护城河围绕,东、西、南、 北各有一门。建于高大的城台之上,为一座三间两层歇山顶建筑,城楼高 14 米,下层宽 20 米,灰砖红柱,形势壮观。2、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西, 万里长城的终点,建于洪武五年。平面呈梯形,关城四隅有角楼,全部用砖, 形如碉堡,墙高 11.7 米,总长 733.3 米。面积 33500 余平方米。南北城墙外 侧有低矮土墙与其平行,构成罗城;东城墙外侧复以上墙围成一个广场。关 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谬,西为柔远门,上面均有城楼,面宽三间,周 围以廊,为三层歇山顶,高 17 米,气势雄伟。三、宫殿古建筑宫原系家居之处,后指“圣人”的屋字,秦朝开始,“宫”被指定为皇帝、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殿”的称呼是从《史记》记述阿房宫开 始的。殿宇的间数,明代以 9 间为最尊贵,清代又以 11 间为最尊贵。屋顶的 选用,先以重檐“庑殿顶”为最高等级;后又以重檐歇山顶为最尊贵。这些 屋顶具有优美的艺术形象、独特的民族风格,俗称“大屋顶”。大屋顶飞檐 翘角,这是艺术与科学的巧妙结合。精巧的斗拱,黄色的琉璃瓦。高大的盘 龙金柱,绚丽的彩画,汉白玉台基,以及周围建筑小品,均显示了宫殿建筑 的尊贵、豪华。四、陵墓古建筑  陵墓的“墓”字古义与“没”相通,表示埋在土下就掩没了。西周封土 为坟,便于祭悼。春秋战国时,高级贵族的墓葬都有了固定的地面标志,自 秦始皇开始,直至明清,帝王陵墓作为皇权象征而成为重要的古建筑,其形 制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方上。即在墓坑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堆成方锥体,它的上部呈方形 平顶,因处地宫之上,故名“方上”。最典型的便是位于陕西临潼的秦始皇 陵,当时高 120 多米(现存 64. 97 米),底边周长 2167 米,土方体积可达1180 多万立方米,呈巨大的截头方锥形,它雄踞渭河平原之上,依山傍水,气势非凡。汉代帝王陵墓也是“方上”形式,保存最好的是汉武帝的茂陵。  2、以山为陵。即凿山为穴,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的坟头。盛于唐代, 如李世民的昭陵,李治与武则天的台葬墓乾陵。以山为陵,可依恃山岳的雄 伟气势,体现帝王的宏大气魄。3、宝城宝顶。始于唐五代,而最早见于南方,如南京郊区牛首山上南唐二陵——李璟的钦陵和李璟的顺陵。这与南方雨水较多相关,方形的陵墓因 风雨侵蚀易造成塌毁。明清 30 余个皇帝,都采用了“宝城宝顶”——在坟墓 之上砌筑起高大砖城,城墙上还设立垛口,犹如一座小城,称为“宝城”; 在宝城内再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称为“宝顶”。在宝城之前,还建有 方形的城台,上面建一碑楼,称为“方城明楼”。明代的陵墓多为圆形,清 代陵墓多为长圆形。五、坛庙古建筑  坛庙建筑属“礼制建筑”;因其主要作为敬天崇祖的祭祀场所。大体分 为四类:第一类,据周礼“左祖右社”之制建于皇城前,即帝王主持祭祀的 “大庙”和“社稷坛”。第二类。依郊祭古制,建在近郊,有天、地、日、 月坛等。第三类。祭祀曾对中国各项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庙、 祠。第四类。按社会地位与等级,在民间为祭祀祖宗而建的家庙族庙。  1、社稷坛。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社稷当成国家的代称;用五色土覆于坛 面,以象征国家疆土。五色土即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 中央黄土,为“五土之神。”  2、天、地坛。中国古代对天极为崇敬,帝王登基必须祭祀天地。南向居 阳,故祭天于南郊;北向属阴,故祭地于北郊;另外祭日于东郊,祭月于西 郊;统称郊祭。天坛呈圆形称“圜丘”;地坛呈方形称“方泽”;这是古人 “天圆地方”观念的反映。  六、桥梁古建筑  我国桥梁建筑的历史有 3000 余年,有不少古代桥梁在世界享有盛誉。 最早的石柱桥——西安灞桥。位于西安市东 10 公里。是我国最早的大型 固定桥梁。灞桥横跨灞水上。秦穆公于春秋初就修了桥梁,它是长安与渲关以东交通的咽喉,唐代习俗,送客多到灞桥折柳赠别。 最古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建于隋朝(公元 605—617 年)。是杰出的工匠李春、李通设计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空 腔式”拱桥。其结构形式是在大券之上另开小券,主要优点,(一)能增加 泄洪量;(二)可减轻桥身自重;(三)造型玲玫美观。赵州桥比国外同类 桥要早 700 多年,至今坚固完好,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一个伟大创举。  最长的占桥——安平桥。位于福建泉州。在桥的中亭上有副对联:“世 间有佛同此佛,天下无侨长此桥”。我国古桥的确没有比这再长的,全长约5 华里,故又名“五里桥”。建于宋(公元 1138 年),至今已有 800 余年的 历史。  孔数最多的石拱桥——宝带桥。位于苏州吴县境内。是座宏伟的连拱石 侨,长 318 余米,宽 4.1 米,置于大运河与淡台湖之间的耿耿河上,过去是 从苏州通往嘉杭地区的必经之路。建于唐代(公元 816 年至 819 年),传说 苏州刺史把自己的一条玉带捐作建桥费,故名之宝带桥。共有 53 个孔,是我 国孔数最多的石拱桥,桥上有亭、塔和石狮等艺术装饰。每逢月夜,皓月当 空,桥月相互辉映。别有情趣。最长的竹索桥——珠浦桥。位于四川灌县都江堰。长 340 米。相传数百年前,有位私塾老师何先德,夫妇俩非常关心人们的疾苦,见竹索桥久废, 人们无法渡江,便倡议并参加修复工作。由于贪官污吏偷工减料,将要竣工 时,竹索被风雨所毁。贪官们怕何先德揭发丑闻,便制造冤案、并续修此桥。 为了纪念这对夫妇,后人命之为“夫妻桥”。 1964 年,人民政府为使桥牢 固耐用,把索桥的承重部分改为铁索。种蛎固基的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洛阳江。建于宋代,即公元 1053 年,用了 6 年时间才建成。采用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新的施工方法,成为我 国桥梁建筑的又一创新。桥身长 834 米,有 46 个侨墩,47 个桥孔,气势雄 伟壮观。为了稳固基础,在先抛下的石堤附近海面上散殖贝壳类软体动物——牡蛎,利用它附生在岩礁的特点,把松动散砌的石块胶聚成体。殖蛎固基大致需 2~3 年时间;因牡蛎在石堤上大量繁殖,加上添抛石块的填平补缺, 终于使石堤密集稳固。石堤长 500 余米,宽 25 米,高 3 米以上。在短石堤上 再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垒砌成桥墩,由于牡蛎的作用,松散的石条、石 块聚成一体。最后把重达 7~8 吨的石梁一根接一根地架设到桥墩上,终于造 成了“种蛎固基”洛阳桥。  梁桥和浮桥相结合的广济桥。位于广东韩江上。又称湘桥。建于宋代。 广济桥是座开台桥梁。东头和西头是石梁桥,中间是浮桥。桥身全长 517.95 米,桥面宽 5 米,其造型是我国桥梁建筑中独一无二的。  闻名中外的芦沟桥。位于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是我国古桥建筑中的杰 作。建于金代(公元 1189 年)。长 266.5 米,宽 7.5 米,共有 l1 个孔洞, 采用“连续拱”的结构,即相邻两孔都有一个共同的拱脚,使各拱结成整体。  桥墩成船形,不仅基础牢固,而且分水尖上装有三角形铁柱,既能夏截怒水、 又能春击冰凌。桥身两侧护栏各有望柱 140 根,这些望柱头上总共卧伏有大小 485 个石狮,姿态各异,逼真传神。七、宗教古建筑  (一)佛塔。源于印度,最早的形状为一半圆形球体,顶部立相轮。用 以瘗埋佛骨。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阿难将其遗体按佛教习 俗火焚,佛骨成为舍利子,建塔供奉。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塔也传人我国, 从东汉迄今已有 1900 年,同样汉化了,采用了楼、阁、阙、观的形式。它们 之间,只存在着层数和刹顶形式的不同。塔的顶部,安装着一个“刹”,用 以保存古印度塔的意义。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善于吸收、融合、改造外来 文化。我国古塔的结构大体可分地宫、塔座、塔身、塔刹四个部分。初期的 塔,一般为木结构四方形楼阁式,唐代后,砖石结构取代木结构;形状由四 方形发展为八角形、十二角形等;塔的造型,也由楼阁式逐渐出现了密檐式 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多种类型。江南以楼阁式塔为主,北方则以密檐 塔为主,西藏、内蒙地区则多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现仅存 10 余处,也以北方 为多。塔的层数,习惯取奇数,如 5、7、9、11、13、15 等等。佛塔的形制,各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1、塔的组合。除了大量的单塔外,还有双塔、三塔、五塔和群塔。(1) 双塔。同在一处建两座佛塔,称双塔,往往为敬仰释迦牟尼和多宝如来而建。(2)三塔。为了敬仰三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而建。 (3)五塔。亦称“五轮塔”,俗称金刚宝座塔,为敬仰金刚界五智如来而建。每 一座塔象征着一尊金刚,中央塔是金刚波罗密菩萨,东塔是金刚手菩萨,南 塔是金刚宝菩萨,西塔是阿弥陀佛金刚利菩萨,北塔是金刚药叉菩萨。 (4) 群塔。亦称塔林,主要是罗汉塔和海会塔。罗汉塔随罗汉而建;海会塔,亦 称普通塔,因瘗埋僧骨数量不等,并无一定形式。2、塔的形式。基本上分两大类:一类是“喇嘛塔”,近似西藏式的建筑形式。元清时期,所建的佛塔就采用了这种塔式。一类是带檐的塔,有单檐 和多檐之分。单檐塔,是指只有一层塔身的塔,一般用作墓塔。多檐塔又有 楼阁式塔和密檐塔两种,楼阁式塔,在我国佛塔数量最多,也最具民族形式。 塔顶的刹是塔的重要标志。古印度塔刹是瘗埋佛骨舍利的部位;我国的塔刹 是佛界的象征。塔刹往往饰以象征佛界之宝,如莲华(仰莲、覆莲)、受花、 覆钵、相轮、露盘、华盖、火焰,圆光、华瓶(宝瓶)、宝珠等等。莲华, 传为佛地净地生长的一种植物;覆钵,是佛僧用餐的容器;相轮,又称九轮, 即为幢杆的表相,高显在上,让人敬仰等。我国著名的古塔有河南登封的嵩 岳寺塔,宁夏银川的海宝塔,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祖寺塔,西安的大雁塔、 小雁塔,四川通江千佛崖浮雕佛塔,苏州虎丘塔、光孝寺铁塔,松江兴圣教 寺塔,杭州六和塔等。(二)寺院。 我国佛寺众多。有的在寺院中央建塔。明清以后,寺塔分家。宋朝佛教建筑盛行“伽蓝七堂装”。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 浴堂。当然“七”不一定实指,极言其规模齐全。而且,不同的宗派也有不 同的说法。自五代以后常有 500 罗汉堂的建筑。  明清寺院布局,一般在中轴线上先后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 和藏经楼。正中路前为山门,门内左右为钟、鼓楼。正中路左右则还有僧房、 禅堂、斋堂等建筑。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江苏栖 霞寺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丛林”。  我国第一座佛寺,是洛阳白马寺。寺前驮经的白马石雕像,至今保存完 好。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唐代遗物,是现存唯一的庑殿式木结构建筑。  我国还有不少喇嘛教建筑。大多见千藏族、蒙古族地区。大多因山势而 筑,错落之中见匀称,别具神韵。(三)石窟。 我国的石窟是仿照古印度制度开凿的,主要供奉佛和菩萨,不过从应用和结构上都融进了汉民族自己传统的建筑艺术。我国凿造石窟的风气,以唐 朝为最盛。凿造石窟的地区,由华北扩展到四川盆地和新疆。凿造石窟的功 德由帝王贵族到一般平民,凿造的佛像有高达 17 米的大像,也有仅 20~30 厘米的小浮雕壁像。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被誉 为我国三大石窟;如果加上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则称为四大石窟,此外新 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天龙山石窟,也都是我国著名 的石窟群。  第三节 古建筑欣赏  我国古建筑之所以为中外旅游者所青睐,是因为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丰富智慧和惊人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所创造文明的诱人魅力。欣赏 古建筑,首先要欣赏它的结构形式。如科学合理的整体形态,精巧的构图形 式,恰当的配合和使用材料,比例妥善的各部分构件,协调统一的布局。二 是欣赏它的群体组合。我国古建筑是多层次而变化无穷的,空间布局讲究主 次、层次、深度,既注意宏观美,又注意微观美。就建筑总体而言,在平面 布局上,大多采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由建筑单体串、并联成一个大的建筑 群体。这种布局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群体组合上,以故宫为例,它是一个巨 大的建筑群,每个建筑都是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的。中轴线上主要建 筑是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是故宫内最宏伟的建筑物,而 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则保持了严格对称。布局上显示出整齐和对称的美。三是 欣赏装饰色彩的美。我国古建筑十分讲究装饰、陈设和山石花木的点缀。色 彩是构成建筑形式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红、黄、绿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色调。 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认为,红色表示喜庆,黄色表示富贵、辉煌,绿色表示 安详、和平。我国帝王宫殿一般都是“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建筑物内 部常用雕梁画栋、图案花纹、匾额、楹联、屏风、挂落、壁画等加以装饰; 外部常用假山叠石及石狮等点缀。四是欣赏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古建筑 的设计和布局非常重视和周围自然环境结合,使建筑美和自然美和谐地融为 一体。我国任何一个古建筑胜地,均具备优美的自然风光,两者的结合是普 遍规律。如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等都是尽善尽美的范例。  第四节中国古建筑与西式建筑  上海外滩荟萃着世界各国的重要建筑样式,不过也有许多共性,第一, 它们都是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式样,总的来说属于西方复古主义建筑风格;第 二,整个建筑轮廓给人们以庄重、厚实、壮观的节奏感;第三,在建筑式调 上基本是统一的,都不同于中国古建筑:立面较多采用柱廊、阳台和贴面柱 式。在较大的公共建筑物上,建造塔楼,并装置大自鸣钟。门楼启闭采用铰 链,窗户大多为硬百页窗或钢窗,大转弯楼梯等。  上海外滩耸立的世界各国风格建筑,既集中又保存完好,是近百年来上 海的象征,是世界一大奇观。如:  【哥特式建筑】1l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追求垂直感,特点是高、直、 尖和轻巧,广泛使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玲珑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 扶壁,修长垂直的簇柱,以及装有彩色玻璃的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飞 向神秘天国的幻觉。位于中山东一路的上海长江轮船公司大楼是英国哥特式 建筑。  【巴罗克式建筑】17—18 世纪中叶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巴罗克”一 词出自葡萄牙文,意为不圆的珠。又出自西班牙文,意为“荒谬”的思想。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爱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色彩强烈,常用穿 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它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 达世俗的情趣,曾一度广泛流行于欧洲。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底层门窗三 个高大的拱门,中段是爱奥尼克式列柱,中间入口处拱门带巴洛克风格的段 墙山花,顶部饰以精致的浮雕。内部大厅以大理石装修,楼榜居中顶部设有 玻璃天棚,整座建筑风格典雅,外观比例匀称。【古希腊式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大多为国会、法院、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流行于欧美诸国。 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呈显著古典主义特色。位于中山东一路,原为汇丰银行 大楼,1920 年建造,平面近似正方形,正面入口内为圆形大厅,冠以钢结构 穹窿。大楼横向中部有仿罗马科林斯双柱式,竖向划分按古罗马柱式,顶部 呈半椭圆形,犹如古罗马万神庙。外墙以花岗石砌筑,具有石建筑特征。英 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讲究的建 筑。【折衷主义建筑】是 19 世纪上半叶~20 世纪初流行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建筑风格,它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 讲究固定法式,只要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如上海冶金设计院研究院大 楼,位于中山东一路,原名亚细亚大楼。该楼于 1916 年建成,是吸收了多种 建筑样式的折衷主义建筑。它的外观采用巴洛克式风格,辅以爱奥尼克柱式, 呈回字形,显出富丽堂皇的气派。东门口直竖爱奥尼克式大立柱四根,门廊 旁又有小立柱两根,使视觉产生纵深感。拱形结构的门券又采用半凸圆浮雕 装饰。东门门厅内宽敞明亮,树立方柱 8 根,深绿色大理石贴面,简洁庄重。 建筑物呈回字形结构,使大楼犹如井壁,空气对流畅通,成为外滩建筑中的 佼佼者。  上海市内西式建筑还有很多。如上海市图书馆,建筑外貌具有古典主义 的折衷主义特色,原为跑马总会。有 10 层高的钟塔,上盖坡形楼顶,西面有 贯通二,三层的塔什干式柱廊。华侨饭店建筑外貌具有古典主义特色,原名  为金门饭店,其立面为三段划分,一、二、三层中部入口处为三间罗马多立 克式,列柱两侧为爱奥尼式柱三联券窗。七、八层间有机檐。八层中部高出 一层,其上有两层环柱式塔楼,下层为科斯林柱式,上层为塔什干柱式,顶 部冠以镏金穹顶。  拜占庭建筑是在改造和发展罗马建筑某些要素而形成的,如君士坦丁堡 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它在方形平台上覆盖圆形穹顶的结 构体系,穹顶下部有几十个小天窗。如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 建筑。  俄罗斯建筑形成于 12 世纪末,以俄罗斯教堂为代表。它有浑圆饱满的穹 顶,称战盔式空顶,饰以金、绿两色,并夹杂黄红色。教堂用红砖砌筑,细 部用白石石料,装饰华丽,色彩强烈欢快。如上海黄浦路的原苏联领事馆是 典型的俄罗斯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 20 世纪中叶在西方居主导地位的建筑,它摆脱传统建筑 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工业化社会的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 进主义的色彩,故又称现代派建筑或国际流行式建筑。上海南京东路上食品 一店(原新新公司)、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原大新公司),都具有现代主 义建筑的特色。思考题1.举例讲解我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2.举例说明古建筑主要屋顶的形式。3.结合实例讲解各种类型的古建筑。4.各举一例讲解在我国的西式建筑的式样。5.我国长城由那四个部分组成?第十三章 花卉树木、珍稀动物欣赏  “无论是从多样性还是从特色上来看,植物和动物都能吸引旅游者。植 被可能是许多旅游区的一种主要吸引力。”英国学者欧利特·凯特在《世界 上最不发达的旅游业》一文中作出如此断言。确实如此,植物决定了自然风 景空间上的差异,如森林,草原和荒漠等;同时也决定了时间上的差异,如 春赏梅花,秋观红叶等。许多植物在某种程度上还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理想, 象征着民族的特性,如国花,国树等。在古典诗词里,在古典园林中,以及 宗教活动场所植物也都有所反映。在现代化社会里返朴归真重归自然正日益 成为人们共同的向往,观赏植物和动物正成为国内外许多特种旅游的重要组 成部分,如森林旅游,观鸟旅游,狩猎旅游、钓鱼旅游、博物馆旅游等。可 见,花卉树木以及珍稀动物的欣赏也已成为现代人旅游审美的重要追求。  第一节 概 述一、分类与类群  (一)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依物种的等级高低、从属关系而进行 的。其分类阶层共七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 基本单位,它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似形态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 和要求一定生存条件的无数个体的总和,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区。 各个“种”间均以一定的本质特性相区别。  物种命名沿用瑞典人林奈 1753 年倡议的双名法,并使用拉丁文以避免词 意发生变化和误解。即属名加上种加词,即成为学名。如黄山松,也名台湾 松。学名为 Pinus taiwanensis,第一个字是松属的名称,属名一律是名词, 且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是种的名称,意为台湾的,种名词多为 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通常在双名的后面还可以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和命名的年份。黄山松其分类阶层为:植物界,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科, 松属。(二)生物的类群。地球自出现生命以来,经历了约三四十亿年进化 过程,现生存着约 500~1000 万种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最令人注目的是陆 生植物和陆生动物,它们是地球自然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1、植物的类群。陆生植物绝大部分都是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其中苔藓和蕨类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不开花结果,因此又称孢子 植物或隐花植物。种子植物能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因此又称显花植物, 它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最古老的类群,最早出现 的往往都被称为“活化石”,如银杏、水杉和银杉等。现存裸子植物仅 760 多种,大多数是乔木树种,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风景园 林树种,如雪松,柳杉,侧柏,金钱松和南洋杉等。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 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类群,已知种类约 20 多万种,占植物界的50%以上,有乔木、灌木、也有草本、藤本,既有一年生的,也有多年生的;可以生长在平原,高山,沙漠和盐碱地,也可以分布于湖泊、河流、池塘中。 被子植物的出现,使整个地球变得绚丽多彩、生气勃勃,它们是我们最常见 的花卉树木。随着花的形态发展,被子植物种子和果实中高能量产物的贮存, 又使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获得相应发展,特别是种类最多的昆 虫纲以及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鸟纲和哺乳纲迅速繁茂起来。  2、动物的类群。陆生动物最重要的是脊推动物,它是动物界结构最复杂, 进化地位最高的类群。可分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两栖动物是 动物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已初步具有适应陆生的躯体结构,但繁 殖和幼体发育仍在水中进行。世界上两栖动物约有 2000 多种,常见的种类有 蛙类,如青蛙、蟾蜍、中国林蛙(蛤士蟆)、大鲵等。爬行动物是从古两栖 类中演化出的一支动物,并获得了在陆地繁殖的能力,同时在防止体内水分 蒸发及在陆地运动等方面,均达到并超过两栖类的水平,因而它是真正陆栖 动物的原祖。爬行动物约有 5000 多种,常见的有乌龟、甲鱼、壁虎、蜥蜴、 蛇、扬子鳄等。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其最大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旺盛,并能在空间飞行。现存鸟类约 9000 多种,是 脊椎动物中最繁盛,分市最广的一类。据其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不同,可分为  走禽类(如驼鸟),游禽类(如天鹅),涉禽类(如丹顶鹤),鸠鸽类(如 斑鸠),鹑鸡类(如孔雀),猛禽类(如秃鹫),攀禽类(如啄木鸟)和鸣 禽类(如画眉)等。据其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情况,可分力留鸟 和候鸟;候鸟又包括冬候鸟,夏候鸟和旅鸟等三类。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 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 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现存的哺乳动物约 3500 种,几乎遍布全球。可 分原兽亚纲,后兽纲和真兽亚纲。现存 95%的哺乳类皆为真兽亚分纲。它又 可分为食虫目(如刺渭),翼手目(如蝙蝠),灵长目(如金丝猴),鳞甲 目(如穿山甲),兔形目(如华南兔),啮齿目(如松鼠)、鲸目(如海豚), 食肉目(如东北虎),长鼻目(如亚洲象),奇蹄目(如野马)和偶蹄目(如 骆驼)等。二、我国的生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自然历 史条件,尤其是不少地区未受第四纪大冰期冰川覆盖的影响,使我国保存了 众多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物种;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 使我国植物最丰富的西南地区成为世界被子植物发生的摇篮和分化中心。我 国约有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3 万多种,占世界植物种类的 10%。其中裸子 植物 240 余种,占世界种数的 30%。银杏、水杉、银杉等都是我国的特有植 物。被子植物约 2.5 万种,仅次于马来西来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我国被 子植物有很多古老的类群和特有种,如珙桐,鹅掌楸和连香树等,列入“国 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名录”的植物有 300 余种;我国经济植物众多,仅中 草药有 4000 种以上,人参,三七和冬虫夏草名扬海内外;我国农业历史悠久, 是世界栽培植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我国还有数千种珍稀树木和花卉,名 贵花木有玉兰,梅花,牡丹,兰花,桂花,水仙,石竹,荷花,菊花,腊梅, 杜鹃,报春,龙胆,山茶,丁香和月季等,西方人从 16 世纪开始就有目的地 收集中国的园林植物,故我国又被誉为“园林之母”;我国历史悠久,有着 众多的古树资源,几乎每一株树都有不同寻常的来历和神奇的传说,百年至 千年以上常见的植物有侧柏、白皮松、银杏、香樟、柳杉、山茶和梅花等;中国独特的微型植物造景——盆景艺术更堪称世界一绝。  我国野生兽类约 450 种,鸟类 1186 种,两栖类 196 种,爬行类 315 种, 分别占世界种数的 10.8%,13%,7.4%和 4.8%。鱼类有 2000 余种,在脊 椎动物难以胜数。许多动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如大熊猫、金丝猴、丹顶 鹤和绿孔雀等。黑龙江的扎龙,河北的北戴河,江苏的盐城,江西鄱阳湖均 为著名的观鸟胜地。黑龙江桃山,青海巴隆等地都是著名的旅游猎场,黑龙 江的大、小兴安岭诸多河流,如刺尔滨河旅游钓鱼点和多布库尔旅游钓鱼点, 都是著名的旅游钓鱼点。大熊猫,金丝猴和华南虎等都是我国的特有动物, 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近 240 种。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 丰富的有特色的物质基础。三、植物景观的时空变化与旅游植被构成了不同地区有特色的自然风景,它是自然景观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异域风光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植物景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使旅 游者对旅游时间和地点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从而扩大了旅游的区域和延长了 旅游季节;因而了解不同地区植物景观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把握旅游时机而 开展多样化的有特色的旅游活动。  (一)植物景观的空间变化。我国地域辽阔,东西相差近 61 个经度,南 北相差约 49 个纬度,因而造成地表水热分布的不平衡,大体是随着由北往南 热量的逐渐递增,使植物景观呈纬度地带性的变化。以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森林区为例,由北往南依次分布着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地带(小兴安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长白山)、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庐山)、热带季 雨林和雨林地带(西双版纳)等,在该线西北部的天山南北分别为暖温带荒 漠(塔里木盆地)和温带荒漠(准噶尔盆地)。  夏季受东南季风所带来的水分影响,自东南向西北,水分逐渐减少,植 物景观大体呈经度地带性分布。以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温带 和暖温带地区为例,依次为森林(东北,华北)、草原(内蒙古)和荒漠(甘 肃,新疆)。  我国地形复杂,群山连绵,在高度 1000m 以上的山地随着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植物景观从山下到山顶具有垂直地带性的变化,一般 由森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逐渐过度到冻原和水久积雪带。(二)植物景观的时间变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区的开花时间往往是相异的,战而各地春天赏花、秋观红叶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如桃花的始花 期广州、昆明是一月下甸,福州、成都是三月上旬,杭州、南昌、长沙是三 月下旬,上海、武汉为四月上旬,天津、北京是四月下旬,秋天北方降温速 度较南方快,所以北京香山十月可以观红叶,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长 沙岳麓山等地则要到十月底、十一月初方可观红叶。由于气候的差异,高山植物开花往往较山下的为迟。在庐山,杜鹃花开花时期分别为:山麓为春分前,古岭为清明后,大月山为立夏之时,前后可 差近 2 个月。这也就是白居易所吟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道理。第二节 植物观赏一、花卉观赏  (一)梅花。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花白色至水红,有芳香,于冬季或 早春以前开放。原产于我国,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岷山和西藏东部。野梅 花色白,经长期培育演化而成二、三百个品种,花色幽洁,梅香清淡。在我 国至少已有 2000 年的栽培历史,其中寄寓着华夏民族的深沉感情。著名赏梅 地有:南京梅花山,苏州邓尉香雪海,无锡梅园,上海淀山湖,杭州孤山、 超山、灵峰,武汉东湖梅岭,昆明西山和黑龙潭,成都草堂寺和广州罗岗等。  (二)壮丹。别名花王,又名洛阳花。毛茛科毛茛属落叶灌木。花单生, 花径可达 30cm,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花期 4~5 月。原产中国, 已有 1500 多年栽培历史。山东荷泽与河南洛阳为著名赏牡丹佳地。  (三)兰花。别名幽兰,芝兰。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传统栽培的兰花 叫做“中国兰”,已有 2000 多年栽培历史。按花期分,有春兰,夏季开花的 蕙兰,秋季开花的建兰、漳兰,冬季开花的墨兰、寒兰。兰花叶终年常绿, 姿态端秀,花色淡雅,有“天下第一香”美誉。(四)桂花。别名木犀、九里香。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花聚伞状,自叶腋生,花冠四深裂,于中秋前后开花。主要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 四季桂等。桂花芳香馥郁,以金桂为上,银桂次之,丹桂、四季桂最为一般。 桂花原产我国,栽培历史逾 2500 年。因其叶茂常绿,仲秋时节花清香飘溢, 是园林中重要的观赏树木。(五)荷花。别名莲花、水芙蓉。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花卉,花单生、形大、有白、粉红等色,有清香,花期 6~8 月。荷花原产我国,有 3000 多 年栽培历史,分藕用莲、子用莲、观赏莲三类。荷花与睡莲在佛教中统称莲 花,佛教界用以喻佛,并象征力量、吉祥、神异和美。(六)菊花。别名黄花。菊科菊属。品种繁多,花型花色变化极大,花期一般 10~12 月。菊花原产于我国,有 2500 年栽培历史,深受文人的喜爱,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七)杜鹃。杜鹃花科社鹃花属乔灌木,花型花色丰富。杜鹃花源于我国,栽培历史 1000 多年。世界杜鹃 800 多种,我国占 650 种,是全球分布中 心。野生杜鹃花集中分布川、滇等地。当今世界杜鹃花树王位于腾冲高黎贡 山,高 25 米,树龄约 500 年,冠幅 60 平方米。在贵州黔西有“百里杜鹃” 奇观。  (八)报春。别名樱草。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全世界 500 种, 我国拥有 390 种,为世界之首。报春与龙胆、杜鹃被称为我国天然三大名花。 报春花蒂自基部抽出,花盆形或高脚碟状,许多种有芳香,花色有白、青、 水红、玫红、紫、黄等。我国自晋开始栽培,有 1500 多年历史。因其花姿艳 丽,色香诱人,是冬春季节的主要观赏花卉。  (九)山茶。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花有单、重瓣,花色有艳 红、淡红、白和杂有斑纹种。花期 12~3 月,产我国,约有 200 多种。栽培 史早于宋代。云南丽江玉峰寺的古山茶,已有 500 多年历史,被人称为“云 岭第一枝”,实为两株茶花靠接而成。山茶颜色多样,过去独缺黄色山茶, 直至 60 年代我国才在广西发现金花茶,极为珍稀。    (十)月季。别名月月红。蔷薇科蔷薇属灌木或藤本。现有品种几万个, 佳种多属“洋花”,但开山老祖都是中国月季。我国自神农时代就有月季。 现代月季花色、花香、花姿均属上乘,因此有“花中皇后”的雅称。二、树木观赏  (一)银杏。亦称白果树或公孙树。银杏科落叶大乔木,雌雄异株,树 姿优美;叶扇形,入秋金黄;生长缓慢,寿长千年。银杏为著名的风景树, 也是果树和用材树。现存一种,为我国特产。银杏科植物在三亿多年前的中 生代曾遍布全球,至新生代第四纪冰期几乎全部灭绝,仅在中国存此一种, 天然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和云南东部,常被称为“活化石”。我国早就栽培 银杏,尤被僧侣们尊为圣树,著名古刹中千年古银杏有所保存。山东莒县定 林寺的一株银杏约有 3000 多年树龄,银杏 18 世纪由日本传入欧洲,再传至 北美,国外常栽培作为行道树。  (二)水杉。杉科水杉属落叶大乔木,树呈塔形,高 30 多米,是著名的 绿化树种及用材树种。水杉属植物一亿多年前曾广布于北美和欧亚大陆北 部,至大冰期后仅在我国南方存此一种,余皆灭绝;独存我国的活水杉的发 现,曾引起当时世界植物学界的轰动,被誉为“活化石”。目前栽培种已遍 及世界各地。(三)银杉。我国特有树种。 1956 年植物学家钟济新在广西发现的松科新属新种。常绿乔木,树姿优美,伞形树冠,线形叶四散排列,因其叶背 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故称银杉。 6000 万年前曾遍布欧亚大陆,第四纪 大冰期时,在欧亚大陆相继灭绝。惟于我国南方广西花坪、四川金佛山等地 残留。因其数量稀少,培育困难,故有植物界“大熊猫”之誉。(四)金钱松。我国特产树种。松科金钱松属落叶大乔木,本属仅此一种。树干通直,枝条平展,塔形树冠,极为端庄秀丽。叶线形柔软,长枝上 叶散生,短枝上叶簇生,平展呈圆盘状,入秋变为金黄色,状似铜钱,故名 金钱松。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海拔 100~1500 米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有一株 最高大的金钱松,高度为 56 米。金钱松因其观赏价值高而成为世界庭园五大 树种之一。(五)红桧。柏科常绿大乔木。枝平展,叶枝扁平,鳞形叶,先端尖。红桧为我国特产树种,仅分布于台湾中央山脉,常可形成大面积纯林。台湾 阿里山海拔 1800 米以上的地区,有一株高 58 米的红桧,树龄约 3000 年,为 世界最大树木之一,号称“亚洲树王”,又有“阿里山神木”之誉。  (六)珙桐。原产我国。珙桐科落叶乔木,高 10 余米,叶似桑叶,花无 花被,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对生的卵形大 苞片两枚,纸质,初为淡绿色,后为乳白色,长 7—15 厘米,宽 3~5 厘米。 每年 4 月中下旬开花。珙桐为孑遗植物,湖南张家界,贵州梵净山、四川峨 眉山等地均能见到。 1869 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四川穆坪(今宝兴)发现后 引种到英国,再传至美国。每至春天,美国首都华盛顿,瑞士日内瓦有上千 株珙桐树开花,一对对大苞片似无数只展翅欲飞的白鸽,纯洁高雅,故获“中 国鸽子树”之誉。  (七)菩提树,桑科常绿乔木。全株有乳汁,可提硬性橡胶。11 月开花, 白色;叶互生,三角状卵形,可制成叶脉书签,透明薄如轻纱,称“菩提纱”,  可绘制佛像,花卉等,为著名的旅游纪念品。菩提树佛教视为圣树,广植于 庙字内外。原产印度,后传到各国。我国云南和广东也有栽培。菩提为梵文 “觉道”之音译,相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静思默想七天七夜,大彻大悟得道 成佛,故菩提树又称思维树。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 502 年),印度高僧智 药三藏禅师将菩提树带来,亲手植于广州光孝寺,菩提树才于南方各大名刹 广为传播。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 676 年),高僧慧能在菩提树下受戒,后 开创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故“光孝菩提”为羊城最早的八景之三、盆景观赏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珍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它利 用不同植物或山石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模仿大自然的风采,置锦绣山水 植物于方尺的盘盆之中。盆景艺术起源于唐。宋代已有山水盆景取材与制作 的详细记载(赵希鹄《洞天清录》)。我国盆景植物资源丰富,常用的有圆 柏,罗汉松,五针松,黑松,龙柏,白皮松,黄山松,花柏,苏铁,银杏, 雀梅,榔榆,槭树,黄杨,枸杞,构骨,凌霄,栀子,社鹃,米兰,山茶, 柿,杏,桃,南天竹,榕树,凤尾竹,棕竹,佛肚竹以及衬景用的植物等近 百种。对于根、干、叶、花、果实及其型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和处理。就取材 而言,可分植物和山水两大类;以大小而言,又分巨型、中型、微型;微型 小景可托于手掌,又称掌上盆景。还有一种植物与山水相结合成水旱盆景。(一)各类盆景特点。1、旱盆盆景。全部盛土,栽种小树,点缀拳石,力求如画。2、树桩盆景。取山野经砍柴、放牧形成的树桩,或取高山土层薄 处生长的匍生自然树种,移入盆中栽植成活,适当剪裁和攀扎,使得大树浓 缩,达到清秀,苍劲和古雅的境界。3、微型盆景。体积甚小,树高不盈 10 厘米,盆钵小如酒盅,虽说是掌上之物,却具旷野古木之态;或老干虬枝, 盘根错节;或花果繁盛,欣欣向荣。4、山水盆景。亦称山石或水石盆景,以 山石水面为主题。在“山”上栽种植物和布置配件,比例力求协调相称,充 分展现名山大川的奇、幽、险、秀、雄的壮阔画面。5、水旱盆景。一部分贮 水,一部分盛土石。栽种植物,在同一只盆内,山水相映,塑造“疏影横斜 水清浅”的意境。(二)盆景艺术流派。千余年来在长江以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江淮流域和川蜀、岭南一带,出其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丘陵、山壑适合野生 植物生长,故在盆景史上各领风骚。目前有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海 派,浙派,徽派和通派八种艺术流派。  1、苏派。包括苏州、常熟、无锡、常州等地。常用植物为雀梅、榆树, 槭树,梅和石榴等;型式为圆片,典型造型为“六台三托一顶”;技法粗扎 细剪;以清秀占雅取胜。  2、扬派。包括扬州、泰州、泰兴和盐城等地。常用植物为松,桧,榆, 杨(黄杨)。型式为云片。讲究寸枝三弯,技法为精扎细剪,棕丝攀扎。以 严整壮观为特色。  3、川派。包括成都、重庆、温江和灌县等地。常用植物为瓶兰花,六月 雪,贴梗海棠,竹类,花果类和银杏等。型式以各种规划型为主,如对拐, 掉拐,滚龙抢珠,三弯九道拐等,技法也是棕丝攀扎,讲究身法、技法。以 虬曲多姿、典雅清秀取胜。    4、岭南派。包括广东广西和福建。常用植物为福建茶、榕树、九里香、 雀梅和榆等型式为大树型,高耸型等,技法为蓄枝截干,以苍劲自然,飘逸 豪放为特点。  5、海派。上海,常用植物以松柏类为主,杂木类为辅。型式不拘一格, 但以微型见长,技法为金属丝缠绕造型,强调自然美,以精巧玲珑、线条流 畅见长。
6、浙派。包括杭州,温州等地,常用植物以五针松为主,另有黑松,金 钱松,罗汉松,桧柏,鸡爪槭,南天竹等,造型为高干型合栽式,技法是松 柏类以扎为主,以剪为辅,杂木则以剪为主,以扎为辅,金属丝和棕丝并用, 以刚劲有力,自然舒展为特点。7、徽派。包括歙县和绩溪等地,常用植物为梅、黄山松 木和桧等,型式为劈梅,龙游梅和疙瘩梅等。技法是用棕皮、树筋,粗扎粗剪,以奇特 古朴取胜。  8、通派。包括南通、如皋等地,常用植物多为小叶罗汉松。型式为两弯 半,鞠躬式。技法与扬派大同小异。以庄严雄伟为特色。  第三节 珍稀动物观赏一、两栖、爬行类  (一)大鲵,两栖纲大鲵科。体长 60~70 厘米,体重 40~50 公斤。两 栖动物有尾类中体型最大者。全身阔扁,皮肤光滑,背部有黑色斑纹;四肢 较短,具四指五趾。常栖息于海拔 200~1000 米的山涧溪流中,以鱼、虾、 蛙为食,每年 5~8 月繁殖。因其叫声似孩啼,亦称“娃娃鱼”。我国各地多 有分布。大鲵肉细味美,营养丰富,且有药用价值。出长期捕捉,数量锐减, 也可进行人工饲养。  (二)扬子鳄,爬行纲鳄科,为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全身披鳞,头部突 出,嘴巴前伸坚硬。以鱼、虾、鸟、蛙、螺等为食。每年 6 月为交配繁殖期,10 月至次年 3 月为冬眠期,极善打洞而土遁,故有“地龙”之称。被人诅咒 的“鳄鱼眼泪”实乃其边吃猎物,边用盐腺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扬子鳄在 地球上生存了二亿多年,为著名的孑遗动物。世界上现存 20 多种鳄类,唯有 扬子鳄和美国的密西西比鳄是温带残留下的一支。扬子鳄原广布于长江下游 的沼泽池塘,因环境变迁,特别是人们大量捕捉,分布区急剧萎缩。目前仅 存在苏浙皖交界地区。二、鸟 类  (一) 鸳鸯,鸭科,我国著名的观赏和珍稀鸟类,雄鸟羽色绚丽,略带 金属光泽,头具羽冠,眼后有白色眉纹,嘴红棕色,翅上有一对三级飞羽形 成的扇状帆羽。雌鸟较小,背部黄褐色,腹部灰白色。鸳鸯平时多偶居,古 称“匹鸟”,后人又以鸳鸯比喻恩爱夫妻,每年春天在东北长白山等地繁殖, 秋天飞抵闽、粤、台等地越冬。作为观赏鸟类,过去曾大量出口,目前数量 已十分稀少。福建屏南有鸳鸯溪自然保护区。(二)天鹅。鸭科,大型游禽,本名鹄。天鹅颈长,毛色极白,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三种。主食植物根茎,兼食鱼虾虫蛤,栖息于多蒲苇 的大型水体和沼泽地带,天鹅极善长途飞行,李时珍称它“羽毛白泽,其翔 极高而善涉。天鹅飞行时速可达 120km,飞行高度达 9000 米。每年 5~6 月, 在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秋天长途迁徙至长江以南越冬,分布较广。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尤尔都斯,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天鹅从南方归来繁 殖,故有“天鹅湖”的美誉。  (三) 白鹤。鹤科,我国珍稀涉禽,也是鹤科体形最大者。身体除初级 飞羽等呈黑色外,余皆为白色。白鹤过去在东北繁殖,现在则在西伯利业一 带繁殖。秋天按不同路线分别南迁至里海地区、印度北部和我国长江下游越 冬。白鹤数量稀少,1983 年曾估计其数量不足 300 只,因此被国际鸟类红皮 书列为濒危鸟类。 1980 年冬天,我国首次成功地发现了白鹤在长江下游鄱 阳湖的越冬地,数量逐年增加,至 1986 年达 1700 余只,轰动了世界学术界。 这群白鹤迁徙时干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往返,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现已成 立了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四)丹顶鹤。鹤科,亦称“仙鹤”,我国珍稀涉禽。体长 1.2 米以上, 体羽白色,飞羽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弓状,双羽折叠时覆  盖于白色短尾上,易被误认为尾羽。丹顶鹤红顶赤目,修颈长脚,身姿秀丽, 多为画家所瞩目;其举止优雅,气宇轩昂,常被诗人所吟咏;我国古代养鹤 之风颇盛,宋时即有“梅妻鹤子”的故事;其寿长 60 多年,历来作为长寿的 象征。丹顶鹤是我国和日本著名的文化鸟类。丹顶鹤鸣管长而在胸部弯曲, 状如铜管乐器,鸣声高亢嘹亮,声唳云霄,《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与 野”之句。丹顶鹤曾广布于东亚,现数量已不足 2000 只。每年春天,飞至松 嫩平原以东至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低地沼泽进行繁殖,10 月后南迁 至苏北盐城沿海滩涂等地越冬。  (五)黑颈鹤。鹤科,我国珍稀涉禽,是世界鹤类最后被发现的一种, 也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其体形较大,眼先和头顶前后裸露皮肤暗红 色,头和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其余灰白色。黑颈鹤每年 5~6 月于 青海、西藏南部和四川北部海拔
米的沼泽地交配繁殖,越冬地主 要在藏东南、川西、滇西和黔西。估计世界上黑颈鹤约 700~900 只。  除白鹤、丹顶鹤和黑颈鹤外,我国还有白枕鹤、白头鹤、灰鹤、蓑羽鹤 和赤颈鹤等,它们也都是观赏价值极高的鹤类。我国鹤类共有 8 种,占世界 鹤类数的 53%,是鹤类最多的国家。  (六)褐马鸡。雉科,亦称鹖鸡,我国特产珍禽。雄鸡体长约 1 米,体 羽浓褐色,颈黑色,眼周赤裸无羽,色红,身后有白色羽毛向头后伸出成角 状。尾状上翘,但羽支多披散下垂成马尾状。褐马鸡进入繁殖季节后,雄鸡 常为争夺雌鸡而格斗。自春秋战国以来,因喜其勇健好斗而有武将戴鹖冠之 制,用尾羽装饰武将帽盔以激励其勇往赴斗。褐马鸡今仅残存于晋冀一带丘 陵地区。与此相似的蓝马鸡和藏马鸡也为我国珍稀动物。(七)绿孔雀。雉科。雄鸟羽色华丽,体态优美,羽色以翠绿,亮绿,青蓝和紫褐等色为主,许多部分带有金属光泽。尾上覆羽延伸成尾屏,长达1.5 米,羽上饰有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更显艳美妖娆。雌鸟则较为逊色。 我国古代先民推崇的百鸟之王——青鸟,凤凰,很可能就是绿孔雀艺术演变 后的形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雍容华贵的孔雀来作诗的比兴, 更令人缠绵悱恻,这孔雀便是绿孔雀。主要分布于滇南,通常栖息于海拔 2000 米以下的稀疏草原,或长有灌丛、树木的开阔地带,以及山脚溪河沿岸或农 田附近。三、哺乳类  (一)金丝猴。灵长目猴科,古称狖、狨、金狨等,我国特产珍稀动物。 其全身披浓厚的金灰色或金黄色长毛,长度达 20 厘米。头圆而长,嘴巴突出, 脸庞蓝色,纯朴温柔,鼻孔朝天,故有“仰鼻猴”之称。性机敏活泼,能攀 善跳,面部表情丰富,逗人喜爱。群居生活于川、陕、滇、黔、鄂海拔 1500~3000 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树叶,野果和嫩芽为食。
1870 年法国传教士 大卫在四川宝兴首次捕获并运送回国,经鉴定为一新种而轰动学术界。我国 有三个亚种,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其中后两者更为珍稀,只 有百余只,毛色由北往南逐渐变深。  (二)大熊猫。食肉目熊猫科,古称貔和貘,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数十 万年前曾广布于我国东部和缅甸。第四纪冰期后,许多动物相继灭绝,大熊 猫却孑遗至今,故有“活化石”之称。大熊猫繁殖率低,其食物箭竹周期性  的开花,导致其常有饥饿之虞,故大熊猫数量稀少,总数仅约千只。其分布 区已萎缩至青藏高原东部川、陕、甘等彼此分隔的块状区域。1869 年,西方 人第一次见到大熊猫。1936 年第一只大熊猫在上海短暂展出后运至美国,轰 动整个欧洲和北美。1963 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同年,在 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繁殖成功。大熊猫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曾多 次作为友谊使者访问各国,其形象被作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会徽。  (三)虎。食肉目猫科,亚洲最大的食肉兽。分布于温带至亚热带的山 地疏林草丛中,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虎曾被视作害兽而滥遭捕杀,其数 量已很稀少。我国有三个虎亚种。东北虎体形最大,重 400 公斤,毛色较淡。 野生东北虎总数约 300 只,有一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另一半在俄罗 斯;华南虎体形较小,毛色深,最重不超过 190 公斤,为我国特有,分布于 湘、赣、闽、粤等地,野生华南虎不超过 40 只,濒临灭绝,在动物园内尚有40 只。盂加拉虎偏于云南一隅,数量也很少。  (四)亚洲象。长鼻目象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陆生动物。体型较 非洲象小,肩高一般超过 2.5 米,体重 4~5 吨。群居生活,主食植物嫩枝叶、 果实和青草等,每天食物量约 200~300 公斤,为觅食,需经常迁移。平均寿命 50~60 年。性情温和而聪明,能修路、开荒种地,搬运重大物件和驮人过 河,且可学会各种杂技,在古代黄河流域曾是普通的役用动物,甲骨文已有 记载。今亚洲象仅生活于滇南辱带丛林中,被当地少数民族视为吉样的象征。(五)野马。奇蹄目马科,家马祖先之一。性凶悍,体长约 2 米,肩高1.4 米,头长颈短,蹄小腿短,口阔而圆,无垂于额部两眼间的一簇长毛, 鬃短而直,圭身披长毛。野马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的干旱荒漠草原地 带,故又称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 1985 年统计世界各地有野马 608 匹, 均为当年准噶尔野马的第 8~9 代后裔。在我国野马的分布区也已萎缩,至1971 年,猎人只能看到单匹的野马。据 80 年代初的考察,野马濒临灭绝。1985 年 8 月我国从前民主德国和英国引进 11 匹野马,放归其原产地,以期 重建野马的自然种群。(六)野骆驼。偶蹄目骆驼科。典型的沙漠动物,脚下有厚实的肉垫适于在松软炎热的沙地上跋涉;眼为重睑,有长睫毛,用以防风沙保护眼睛; 鼻孔有活动瓣膜,需要时可以关闭鼻孔,阻挡沙子进入肺部;脊背上两个脂 肪肉瘤能储存能量充饥;嗅觉灵敏,可以嗅出 1500 米外水源地的潮气。野骆 驼极耐旱,身体出汗少,保水能力强,血液也有抗脱水的特殊功能,故可十 多天不饮水。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等地,罗布泊地区是新疆野 骆驼的主要分布区,计有 1000 头左右。家骆驼由野骆驼长期驯化而来,能负 重致远,故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七)麋鹿。偶蹄目鹿科,我国特产动物。因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 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名“四不象”。麋鹿数十万年前广布于我 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多有其化石出土。在清中叶以后仍饲养 120 余头。1900 年八国联军入京导致麋鹿在我国的绝迹,仅有部分流落欧洲。后英国贝 福特公爵十一世鉴于麋鹿的濒临绝境,自 1894 年至 1901 年间,出高价将流 落在欧洲的麋鹿收集起来,共 18 头,放养于乌邦寺,终使麋鹿免遭灭顶之灾。 今日世界各地的 500 余头麋鹿皆为乌邦寺 18 头麋鹿的后代。 1956 年后, 北京动物园和上海动物园相继有麋鹿回归展出。为重建麋鹿在我国的自然种 群,1986 年后,乌邦寺再次赠送 59 头麋鹿给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里养鱼有什么讲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