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瓶梅第二部叫什么》作者是谁?!!不是什么难题? !!

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
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欢迎专家学者畅谈小说《金瓶梅》的地位、价值、贡献
已有 865 次阅读 09:53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欢迎专家学者畅谈小说《金瓶梅》的地位、价值、贡献
摘自《商江赞美〈金瓶梅〉》 第HDQ页---第XGK页&&&& (尚未出版发行,待充实修改)
提要:2001年01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张登勤的文章【一评允为万世功——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贡献】:摘要】: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为我国文学理论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他创建性地提出《金瓶梅》是泄愤的世情书,是史公文字、第一奇书而非淫书的论断,确立了《金瓶梅》为我国“四大奇书”之首的崇高地位。他精辟独到地评价了《金瓶梅》的艺术,论及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学风貌等诸多方面,高度总结了因《金瓶梅》的出现而丰富了的小说艺术。尤其是张竹坡首创的书首总论的评点方法,健全了中国小说批评理论的组织结构体系。
关键词:欢迎专家学者;畅谈小说《金瓶梅》;地位、价值、贡献;
& 1985年第04期《社会科学研究》发表石昌渝、尹恭弘的文章[六十年《金瓶梅》研究述评(上) ]:《金瓶梅》数百年来屡禁而不绝,肯定有其艺术生命力在。尽管对《金瓶悔》的评价和看法并不一致,但认为《金梅瓶》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深入地研究《金瓶梅》就难以把握中国小说创作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则是一致的意见。当前,《金梅瓶》研究越来越受到古典文学界的重视。为了使《金瓶梅》研究得到深入的发展,冷静地对历史、尤其是五四以来近六十年的研究历史作一个反思和回顾,是十分必要的。纵观六十年来《金梅瓶》的研究,其中最主要的、也是争论最多的有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关于《金梅瓶》的创作方法问题,它究竟是现实主义还是自然主义?二是关于《金瓶梅》的主题思想的问题,其内涵究竟是社会的?心理的?伦理的?它是否影射万历时事?究竟是索隐历史史实,还是通过形象体系的总体分析来探索其社会意义?三是关于作者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作者的姓名和籍贯,还涉及到作者的家世生平、精神气质、艺术修养、思想认识,这对深化《金瓶梅》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这三个问题的确是深入研究《金瓶梅》的关键问题。
& 1991年02期《云南教育学院学报》发表萧学禹& 的文章【《金瓶梅词话》的小说个性】:【摘要】:《金瓶梅词话》是一部颇遭訾议的小说,同时又是一部得到许多大名士击节赞赏之作。毁誉差距之大,在中国小说史上并非多见。
& 1994年06期《齐鲁学刊》发表栾昌大的文章【《金瓶梅》与齐鲁文化】:【摘要】:新时期以来,《金瓶梅》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在关键性问题上,已取得令人信服的共识。这就是,不论《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何许人也,他肯定是感悟齐鲁大地生活,吮吸齐鲁文化乳汁的一位先贤。
& 1997年第03期《江海学刊》发表高小康的文章 [试析《金瓶梅》中的世界图景]:对于古典长篇小说《金瓶梅》,现代的学者大多注意到其揭露社会黑暗的批判现实意义,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部作品过多地暴露、渲染了社会的黑暗面而缺乏理想、光明的亮色,因而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不管是褒是贬,今人对这部书中的世界图景是阴暗甚至黑暗、绝望的认识是颇为一致的、然而,这毕竟是现代人的看法,古人并不一定都这样看。人们的视野不同,对作品的解释就会不同。要想更切近、深入地理解和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就需要透过小说所描绘的生活表面去了解使故事得以产生的文化背景——作者以及同时代人视野中的世界图景。本文试图从《金瓶梅》中世界的内部秩序以及形成这种秩序观念的社会背景入手,揭示小说中世界图景的特征及其意义。
& 2002年第06期 《学术论坛》发表谢刚的文章【美丑尽在情与欲之间——《金瓶梅》的文学地位和美学价值】:《金瓶梅》自问世以来,始终是作为一部有争议的作品而流传于世,而引起争议最多的恐怕就是其中所塑造的那一大批堪称“空前绝后”的“坏女人”形象。而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女性形象的性格实质,把她们还原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历史环节,进而考察她们在文学和美学中的特殊意义,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金瓶梅》。《金瓶梅》中塑造的不同身份、性格、命运的女性形象有几十个,但枢要是“正经写六个妇人”(张竹坡语 ),这六人中又以小说得名的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为重点。她们出身、性格和遭遇都各不相同,但只要深入考查一下,就会发现,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对于情欲、物欲和肉欲的追求,或者说是对于赤裸裸的人的自然欲望的追求。她们的丑、恶以及她们的美学价值也都体现在这情与欲之间了。
& 2006年02月09日,《文汇报》(黄霖 李桂奎)【黄霖:《金瓶梅》不姓“黄”而是姓金】:凭实说来,《金瓶梅》的研究在我的学术历程中的确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常说,研究《金瓶梅》是我业余的业余。我的本行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因搞批评史而搞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因搞小说理论批评而搞古代小说;因搞古代小说而搞《金瓶梅》。我从第一天为《金瓶梅》说话起,就从来没有着意于“猎艳”,意不在宣淫,也不想媚俗,也就是说从未戴着黄色眼镜来看这部奇书。我时常想:长期被人们看作“不正经”的《金瓶梅》何时能在人们心目中真正名副其实地姓起“金”来。我姓“黄”,真心希望这是一场“黄金搭档”,只有这样,搞出的成果才有可能是“金玉良言”。
& 2006年06期《雁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山西大同大学中文系姚鲜梅的文章【对《金瓶梅》教学方法的探讨】:【摘要】:《金瓶梅》因包含着诸多复杂而敏感的自然主义描写而成为一部有争议的古典小说,同时又因为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犯笔”、“灰线式三X体”、“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中文系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作方法上入手去认识这一部长篇名著。
&& 2007年05月02日,《广州日报》发表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史小军的文章【《金瓶梅》姓“金”不姓“黄”!】:我认为,尽管《金瓶梅》有较多的性描写而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但我们不能在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也一起泼掉。《金瓶梅》姓“金”不姓“黄”,它不是艳情小说,更不是“淫”书,而是一部通过描绘世情给人以警示的“奇书”。
&&& 2010年第23卷第6期《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6-61页发表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申明秀的文章【论“第一奇书”《金瓶梅》之“奇”——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摘要:“奇”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内涵,“第一奇书”《金瓶梅》首先“奇”在作品内容彻头彻尾的“俗”、“邪”、“恶”;其次“奇”在作品主题的“雅”、“正”、“善”、“常”,因此成为一朵伟大而永恒的世情人性的“恶之花”。
&&& 2011年7月25日,《齐鲁晚报》【马瑞芳为《金瓶梅》正名:不是黄书是文学巨著】:日前,“趣话经典”第4部《马瑞芳趣话〈金瓶梅〉》出版,几乎被人人喊打的《金瓶梅》在马瑞芳的解读下变成一部有趣的书。但是在趣话之下,马瑞芳解读出了《金瓶梅》的艺术品位、警世价值和启示意义。马瑞芳说:我教30年小说史,每年都讲《金瓶梅》。《金瓶梅》名声不好,一直说它是黄书、淫书。但我看它不姓“黄”,姓小说史的“史”,它在小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毛主席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从《金瓶梅》到《红楼梦》有文学发展源流问题,前者人情小说章法已很成熟,后者诸多描写与它如出一辙,它们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金瓶梅》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 一、专家学者畅谈小说《金瓶梅》的地位
&地位【基本解释】:(1)一个在中的、以及由此出的。(2) 也指、在社会中所处的。(3) 人或所占的。(4)程度;地步。
& 2010年第18期《文教资料》发表叶鑫的文章《从四大奇书看明代社会思想价值的演变》:《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它们在明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们的出现更是一部明代社会思想价值的演变史。
& 1985年01期《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张玄平、王良惠的文章【《金瓶梅》艺术技巧谈】:【摘要】:《金瓶梅词话》是一部浩瀚巨帙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对《红楼梦》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外研究中国文学者。无不重视对它的研究。
& 1987年第03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邓星雨的文章【论《金瓶梅》作者的美学追求——《金瓶梅艺术论》之一(节录)】:《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引人注卧的现实主义小说。在我国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金瓶梅》为推动中国小说的发展立下了一块无可替代的丰碑。《金瓶梅》确实是一部奇书,一部有个性、有色彩、有韵味的奇书。本文就作者的美学追求,谈三个问题。第一,从《金瓶梅》的美学风貌,看作者的美学追求;第二,从作者的审美对象,看其美学追求;第三,从作者的审美理想,看其美学追求。
& 1988年6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整理出版《金瓶梅》及其研究资料的通知》:[(88)新出图字第602号]:《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曾产生较大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向为学术界所重视。
& 1991年04期《青海师专学报》发表青果的文章【《金瓶梅》—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摘要】:《金瓶梅》虽然曾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之一,但却无缘广泛流传于世,历来被封建统治者视为诲淫的“秽书”而遭到被查禁、被封锁的厄运。这种判决果真公允吗?只要我们不抱任何偏见,客观地看待这部书,就不难得出否定的回答。实际上古代一些文人学士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论是明代后期的袁宏道、谢肇浙,还是清代的张竹坡、毂旦,都程度不同地在这一点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到了现代的鲁迅、郑振铎、吴晗等人,以及当代的学者、评论家们,更是否定了把《金瓶梅》看作淫书的观点,应当说这种看法是客观的、公允的。然而,时至现在,有些人总是不肯公正地评价这部书。
& 1994年02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发表杨敏的文章【从《金瓶梅》梦境的情调看作者的创作意绪】:【摘要】:“《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金瓶梅》一书,作者抱无穷冤抑,无限深痛,而又处黑暗之时代,无可与言,无从发泄,不得已藉小说以鸣之。&
& 1998年03期《明清小说研究》发表河南大学中文系张进德的文章【《金瓶梅》的世俗品格——兼论《金瓶梅》的地位】:【摘要】:在古典长篇小说研究领域,历来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并提,认为它们代表着明清小说创作的实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们对《金瓶梅》这部“伟大的写实小说”一直讳莫如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禁区被打破,《金瓶梅》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与以上五部名著毫不逊色的地位,已成了学术界的共识。
& 1999年第02期《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发表东营电大张乐富的文章[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作——浅析《金瓶梅》的艺术成就]:《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为中心,记叙了他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种种恶迹及其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中有官僚劣绅,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域世界,具体地暴露了明中叶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及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它是我国明代写“发迹变泰”“描摹世情,见其炎凉”的人情小说的代表,由于它大胆地、赤裸裸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病态,艺术地再现了“世纪末”的畸形堕落的黑暗社会,从而成为世界著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的开始,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 1999年第05期《江苏社会科学》发表江健的文章【《金瓶梅》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类小说之比较──论《金瓶梅》的艺术突破】:《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来说,它都迎异于前代或同时代的作品。可以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本文拟将《金瓶梅》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通过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类小说的比较,进一步探讨《金瓶梅》在艺术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 2003年第3期《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杜立敏的文章【美的缺失丑的出场——对《金瓶梅》的美学审视】:摘要:《金瓶梅》由于其小说艺术创作上开辟和创新的特点而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金瓶梅》打破传统小说只以美(正面人物)为主角、表现作者和时代正面审美理想的写法,而选择丑为主角,刻画出一个丑的世界,并通过对这个世界的否定达到对美的缺失的揭示,丑开始进入审美领域并具有独立的美学地位。这也正是《金瓶梅》的审美力量所在。
& 2003年第03期《古典文学知识》第45-49页发表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周中明的文章【艺术创新,成就卓著--谈《金瓶梅》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金瓶梅》以其全面的艺术创新—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长篇小说由古典化向近代化的根本转折。《金瓶梅》打破因袭传统的案臼,以主要取材于明中叶的社会现实生活来使我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它不再是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而是着力描绘家庭日常生活;不再以忠孝节义等封建道德观念为选材和褒贬人物的标准,而是以新兴市民或世俗的观念,来描摹世态,成为洞悉世态炎凉的“世情书”。因此,它极富时代特色,令人耳目一新,被惊叹为天下“第一奇书”。
& 2000年第3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发表宿州高滩中学戴洪迎的文章【论《金瓶梅》之奇】:摘要:《金瓶梅》之奇,奇在描摹了绚丽多姿的女性世界,再现了明代的真实性,《金瓶梅》挥洒自如的神笔,章法严谨的结构,亦有可称“奇”之处,简言之:人奇,事奇,神奇,意奇,文奇,《金瓶梅》可谓天下第一奇书。
& 2004年第02期《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9-43页发表曾萌的文章【《金瓶梅》结构方式的小说史地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金瓶梅》是一部相当特殊的书。有学者称它为“另类”,似有一定道理。就描写内容和作品思想倾向而言,《金瓶梅》没有光明,我们感觉不到它的美,其中也没有可以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小说的主角也不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英雄;就性质言,《金瓶梅》颠覆了其前传统的小说,也颠覆了其前传统的文学和传统的审美,但是在这颠覆之后,我们却又不能明确它期待的内容。不唯如此,在小说叙事学中它也是一个另类:因为在所有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我们无法找到它的相同和重复者,它在叙事学上独领风骚,大有经典叙事学的风态。
& 2004年第2期《徐州教育学院学报》发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曾萌的文章【《金瓶梅》结构方式的小说史地位】:摘要:从中国古代言情小说艺术结构发展的角度对《金瓶梅》进行考察和研究,可以见出该书主体情节的结构安排是完全依照明中期前半叶,亦即《金瓶梅》产生之前的色情小说流水式结构模式进行;而该书主体情节的结局部分则与明末奸情小说的因果式结构模式非常相似。《金瓶梅》这种情节结构布局说明该书在情节结构方面对于其前色情小说流水式情节结构模式的因袭和继承,同时又对于其后明末奸情小说因果式情节结构模式起了奠基作用。
& 2008年03期《学海》发表张强的文章【论《金瓶梅》艺术上的大突破】:【摘要】:《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比,《金瓶梅》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叙述结构及题材选择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2009年01期《明清小说研究》发表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张强的文章【打破文学传统的佳构——论世情小说《金瓶梅》】:【摘要】:《金瓶梅》是一幅描绘明中叶社会、政治、经济的生活画卷。兰陵笑笑生直面现实和人生,紧扣商品经济这一线索叙述了西门庆发迹变泰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城市市民骚动不安的心态。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作者精心描写的女性,通过描写她们被戕害和走向毁灭的过程,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基石。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打破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塑造英雄人物的传统,将人物塑造引向市井。此外,在语言上以及捕捉现实生活的内容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2009年第01期《鸡西大学学报》发表孙勇的文章【《金瓶梅》叙事理论研究】:可以说,《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后来有人认为,没有《金瓶梅》,何来《红楼梦》!《金瓶梅》,过去一直被视为“淫书”,列为禁书,评价偏低,直到近年才形成风行海内外的《金瓶梅》研究热。众多学者认为这部书虽有着不可忽视的缺憾,但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现实主义意义的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小说观念第二次更新的开山之作。
& 2009年02期《沧桑》发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夏继先的文章【试析《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摘要】:《金瓶梅》自产生之时便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抛开这些争论,从文学史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就会发现它的非同凡响之处。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分析,《金瓶梅》都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
& 2010年第05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发表刘茂海的文章【论《金瓶梅》的艺术创新】:有关《金瓶梅》研究如果从明代袁宏道等人于亲朋间书信往来中对手抄本《金瓶梅》的褒贬算起,至今可以说己经走过了4个世纪的历程了,而《金瓶梅》研究全面繁荣的局面则是出现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金瓶梅》研究越发走向了深入,可以说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如作品的主题、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素材来源、书名意蕴、地理背景、版本考证、小说的作者,等等。但“《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价值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艺术成就”,而恰恰就在这一方面,对《金瓶梅》进行研究的文章却很少见,说明“金学”研究在今后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试作一番探讨。
& 2010年05期《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第45-47页发表甘肃嘉峪关市委党校张东年的文章【《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俗人俗语,白描传神,讽刺艺术和小说说“小”。通过论述,我们认识到《金瓶梅》的艺术光芒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突出地位。
& 2010年第06期《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申明秀的文章【论“第一奇书”《金瓶梅》之“奇”——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中国小说本来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有了这块“奇”字招牌,小说的面貌与地位就日新月异了。张竹坡把《金瓶梅》列为“四大奇书”之首,极力提高《金瓶梅》的地位,在其洋洋洒洒十几万字的精彩评点中,虽没有明确说明“奇”在何处,但其“第一奇书非淫书论”、“泄愤说”、“寓意说”、“苦孝说”等观点已大致勾勒了“奇”的内涵。
& 2011年05期《衡水学院学报》发表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耿春红的文章【谈《金瓶梅》世情展现的深刻与丰富】:【摘要】:《金瓶梅》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深刻又有极高品位的世情书。从外部社会形态讲,小说揭示了世俗社会的两个永恒母题:金钱与权力、纵欲与死亡。在写人方面,作者不但写人的坏,也写人的不坏之处,或者说它展现出的是丰富而立体的人性。《金瓶梅》因此成为明代长篇小说乃至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座革命性的里程碑。&& 2011年26期《语文教学与研究》发表文章【马瑞芳认为《金瓶梅》非黄书】:【摘要】:日前,“趣话经典”第4部《马瑞芳趣话〈金瓶梅〉》出版。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瑞芳教授说:《金瓶梅》名声不好,一直说它是黄书、淫书。但我看它不姓”黄“,姓小说史的“史”,它在小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瓶梅》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 2012年11月,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刘心武评点《金瓶梅》](ISBN:978-7-) “内容简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通过对明代中后期世情生活的描写,为明代中国社会生活留下了一幅绘声绘色的生活画卷,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一直缺乏充分的认识。当代著名作家、古代文学学者刘心武先生研读该作数十年,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金瓶梅》的文本得失、细节关联、人物命运、写作艺术的承继与独创等诸多方面作了深入简出的评点,体察入微,匠心独发,颇见深刻和睿智,不仅辅助阅读理解,而且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历史空间,多少儿女情,多少辛酸事,均如流水淙淙,宛在目前。本次出版,将刘心武先生的精彩点评,与《金瓶梅》原文相结合,既便于阅读,又便于领悟与欣赏,是当下古典文学研究与普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成果。
& 二、专家学者畅谈小说《金瓶梅》的价值
& 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价值,法律价值等等。这些价值是存在是人在不同领域发展中范畴性规律性本质存在。
& 1985年04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文章【长篇暴露小说《金瓶梅》】:【摘要】:正《金瓶梅》一百回,是我国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暴露小说,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这部书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全书以西门庆的暴发暴亡为中心,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全面地暴露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腐朽、道德风尚的堕落、伦理关系的严酷,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价值。
& 1986年03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于承武的文章【《金瓶梅》的主题和思想价值】:【摘要】:《金瓶梅》是封建社会政治腐败、黑暗这一特定历史情况下社会风情的画卷。它所揭示的社会现象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所展示的思想内容也是丰富的。
1987年03期《文献》发表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周绍良的文章【《金瓶梅》与明代的两种“善书”】:【摘要】:《金瓶梅词话》里有一些丰富的资料,不论从宗教、文化、经济、社会、民俗那一角度去探讨,都颇有研究价值。
& 1988年02期《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发表贺信民的文章【恶之奇花丑之硕果——也谈《金瓶梅》的价值】:【摘要】: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金瓶梅》的研究多有突破。这说明了一个事实:《金瓶梅》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同时还将说明,有价值的东西,不管历史曾给他涂抹过多少污垢,最终必将被历史洗刷。《金瓶梅》是一朵恶之奇花,是一颗丑之硕果;她为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增色不少,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
& 1989年02期《明清小说研究》发表赵庆元的文章【《金瓶梅》写性的特点与价值】:【摘要】:《金瓶梅》这部惨淡经营的百回大书,因为写性而惹起难平的是是非非。今天,要实现《金瓶梅》欣赏科学化的目标,仍需对其写性的内容进行分析,力求予以科学的评说。《金瓶梅》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是性生活的极端混乱,艳遇、私合、诱奸、骗娶、杀夫再婚、纵妻养汉、主仆通奸、母婿乱伦等,都被着意摹画出来。笑笑生并不赞成这样混乱的性生活;但他又确实以认真的态度写出了这样混乱的性生活。面对既成的事实,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它到底有无意义和价值?
& 1989年第03期《学术交流》发表王启忠的文章【反礼教的形象画卷—《金瓶梅》裸露人欲的思想意义】:杜勃罗留波夫在《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一文中指出:“衡量作家或者个别作品价值的尺度,我们认为是:他们究竟把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自然)的追求表现到什么程度”。他给评估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界定的“价值的尺度”,虽不算全面,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却是正确的,以这个“价值的尺度”去论评,《金瓶梅》以“寄意于时俗”之旨,“曲尽人间丑态”之内容,充分裸露人欲(食欲、美欲、利欲、性欲)为主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次整体地勾画出异彩纷呈,新姿争艳,蕴含着历史发展轨迹与时代精神特点的反封建礼教的形象画卷,在晚明时期兴起的以“人”和“人学”为内容的文学新思潮中居于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书中以毫无节制的食欲狂求、越礼逾制的美欲追求、无度无耻的性欲渲泄、触处皆是的利欲横流等情节,使勃勃生机的人欲精灵在字里行间中躁动,从而揭示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主旨的封建正统思想一一程朱理学受到新思潮、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挑战而走向式微,从“人”的解放为目标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正在酝酿勃发而生。
& 1989年第04期《社会科学战线》发表王启忠的文章【物欲横流本末颠倒——《金瓶梅》对经济文化异质新态描写的价值】:《金瓶梅》描写世俗、人欲的同时,把商品经济活动作为贯穿全书的题材,并使之成为中心线索之一,在描写官场、情场的同时,破天荒地刻画出以清河县为中心的、运行着商品交换生机的自然和人文市场典型环境,揭示出与传统封建经济相异的新的经济文化形态,传递出富有生机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新鲜气息,预示着社会异质新胎正在旧的母体中孕育、躁动,这就是它应彪炳于文学史册的价值,是作者兰陵笑笑生出类拔萃的胆识。
& 1990年第05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王启忠的文章【古代小说复制出的第一个商品市场环境—试论《金瓶梅》对经济环境描写的历史价值】:典型环境的创造,是小说家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之一,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明中期以前的古典小说中的典型环境创作,是丰富多彩,形态纷呈的。大而言之,既有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又有理想世界中的天堂、仙界、神域、鬼地、魔窟等;小而言之,古代生活大千世界中的幽僻的角落、内院深闺、山林荒地、湖滨河畔……都有反映和描写,但却难以找到成功的商品市场典型环境的刻画。《金瓶梅》以西门庆昕经营的店铺为基点,以清河县城为中心,在古代小说中成功地塑造出第一个商贾纷动、商品交换、金钱横行、五光十色、世态世情交相映辉的商品市场典型环境。这个崭新的典型环境,蕴盒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呈现着时代变革的新态,具有开拓性的历史价值。
& 1990年第06期《社会科学辑刊》发表王启忠的文章【对封建政治肌体的整体性解剖(续)——《金瓶梅》对官场描写的认识价值】:《金瓶梅》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间世以来,众说纷纭。“淫书”之说,“奇书”之谓,莫衷一是。看到过抄本的沈德符说它是一部“指斥时事”的书,应是知音之见。就题材而论,它应有家庭生活、市井生活、经济生活和官场生活四个系列构成,有着政治、经济、文化三重内含及其价值。特别是它对封建官场世俗化与官僚市侩化的形象描写,对封建政治肌体的整体性的典型解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具有其它小说难以比拟的价值。与以前的长篇小说相比,《金瓶梅》对封建社会的描写,已超越了忠与奸、正与邪、有道与无道、爱国与卖国的道德理念表面层次,深入到封建政治肌体的里层,进行了整体性的解剖和实质性的批判,描绘出封建社会后期晚明时代的政治风貌,揭示出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异端思想崛起的双向促发,封建政治肌体的蜕变与腐化、官场的世俗化与官僚的市侩化、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效能的软化、内部调解力失灵的普遍化,在客观上预示了封建制度必然衰亡的历史发展趋势,因而具有极其珍贵的认识价值。
& 1992年第01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载湘、苏石的文章【从《金瓶梅》中的妓女看明代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妓女的存在,是剥削制度造成的一种病态现象。从奴隶社会开始,不论朝代如何更迭,经济、文化如何变化,但妓女这个社会的病瘤总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不管是宫妓、地方官妓还是市井艺妓和私妓,她们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居于社会的最低层,只是由于各朝代统治者的政策不同,对妓女的限制或多一点或少一点,但她们的境遇从没有实质性变化,她们从来都是达官贵人、富豪商贾开心取乐、发泄性欲的工具。在唐宋传奇、元曲杂剧以及明清小说中,都有许多关于妓女的题材。各个时代的作家,由于受不同时代统治思想以及当时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他们所表现的妓女的精神面貌也各有不同。在《金瓶梅》这部反映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的世情小说中,写了众多的妓女,并且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她们的生活境况、心态变化等,对于研究中国的妓女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992年03期《天津社会科学》发表宁宗一的文章【《金瓶梅》呼唤对它审】:【摘要】:关于《金瓶梅》的价值尽管众说纷纭,但我们仍然执著地认为,无论是把它放在中国世情小说的纵坐标或世界范围同类题材小说的横坐标中去认识和观照,它都不失为一部辉煌的杰作。只是由于过去那旧有的狭小而残破的阅读空间,才难以容纳它这样过于早熟而又逸出常轨的小说精品。& 1992年第04期《求是学刊》发表关四平的文章【《&金瓶梅&价值论》评介】: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王启忠先生的《&金瓶梅&价值论》一书的特色,作者穿透了性描写的迷雾,超越了道德评价和伦理观念的取向,摆脱了应用理性审美思想的影响,将《金瓶梅》放到中国小说史发展嬗变的长河中,置于明清文化的框架内,进而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上,从文学、美学、哲学、人学、政治学、经济学、义化学等全方位的角度,深入剖析其多方面的价值,客观评价其卓异成就与应有地位。从而论断出《金瓶梅》是一部“真正的政治小说、经济小说、文化小说,一部全面描写人的生命现象的小说,也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厚实的变革形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这是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
&& 1992年第05期《学术研究》发表王彪的文章【人性之恶与生命之恶的寓言——《金瓶梅》性描写新论】:《金瓶梅》既有淫书之名,虽不像有些学者夸张的性之描写占了全书的十之六七,但其有关性的篇幅确实也不算少。一百回大书,似乎每回都有一二处涉及到性。或寥寥数笔,稍加点染,或浓墨重彩,细加摹画。如撷其极露骨的色情部分,加起来当在二万字上下。一部一百万字的巨著,光以篇幅计,百分之二的文字恐也算不上有多大份量。如果这些描写又完全是外在的,不必要的,仅是寄生的毒瘤,那事情倒变得最简单不过,只要将这枚毒瘤割去就是。然而问题显然要复杂得多。当我们读着它的“洁本”时,我们首先损失的倒不是版本学上的价值,而是诸如情节、结构、人物,乃至主题等等的渗透到作品肌理里面的文本的意义。而这些损失,使我们有理由承认,这百分之二文字的独特价值。& 1993年04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贵州大学中文系林树明的文章 【试析《金瓶梅词话》的男权价值倚重】:【摘要】:随着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一些论者对《金瓶梅》的性别价值倾向作了充分的肯定。本文剖析了《金瓶梅词话》的男性中心主义叙事立场,特别对作品中的两性性态作了重点评述,从而认为,从性别价值视角看、该作品没有两性相互尊重、理解的情感可言,更这论叙事者对女性价值的揄扬,是一部男权价值倾向十分显豁的古典小说,只有剔除其糟粕,才能成为于今日的文化建设事业有利的文学遗产。
&& 1994年02期《社会科学战线》发表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王彪的文章【作为叙述视角与叙述动力的性描写——《金瓶梅》性描写的叙事功能及审美评价】:【摘要】:《金瓶梅》也许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令学者尴尬的一部作品。凭它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与哲学思辨色彩,凭它对人类、人性、生命悲剧的深层思考与把握历史命运的企图,凭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写实艺术,它完全有理由跻身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列,但《金瓶梅》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殊荣。《金瓶梅》“秽书”的恶名毕竟太响亮了,任何一个严肃的中国学者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个问题。
& 1996年第04期《学术交流》发表姚莽的文章【《金瓶梅》价值新论】:洋洋百万言的《金瓶梅》,刻划了众多的人物,描绘了广阔的社会情景。
& 1997年02期《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李青山的文章【浑厚伟大的《金瓶梅》】:【摘要】:《金瓶梅》是一部独树一帜,不同凡响的大书,一部最具现实品格和历史实感的作品,有着超一流的认识价值。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官场里火爆、商场里亨通、情场里得意的西门庆。他是他那个时代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的,其一系列活动和经历,种种恶德丑行,都是他那个社会的真实反映。书中以粗鄙、直露、荒淫无耻的情欲来写世情,恰是《金瓶梅》一大奇特之处。
& 1997年第06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张进德的文章【理性的皈依与感性的超越——论《金瓶梅》的二元文化指向】:《金瓶梅》是世俗价值观念与宗法传统道德观念的特殊浑融。作者的理性指向表现为对宗法传统价值观念的皈依,而艺术描写的感性指向则表现为对作者理性思维定势的超越。这种情况最突出地体现在小说的妇女观、宗教观以及对新崛起的商品经济和社会意识的评判诸方面。之所以出现这种互不包容的二元价值指向,既与中国封建城市市民本身的素质有关,又和中国封建知识分子的本质属性相联,同时也决定于明代中叶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竞争的特殊时代。
& 2000年第01期《保定师专学报》发表乐于时的文章【《金瓶梅》是不是淫书?】:在《金瓶梅》史上,曾经发生过“洁本”、“秽本”,哪个是古本原本亦即真本之争,并以有无秽语为据判定是不是“淫书”,这是四百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金瓶梅》的早期抄本,原是有淫词秽语。所以说,早于“秽本”之外,尚且有一个“洁本”的古本的说法是不成立的。《金瓶梅》是一部奇书,历史上曾因为淫词秽语而遭禁毁,然而暇不掩瑜,秽语抹杀不了它的多方面的价值,所以禁不住也毁不了。
& 2000年01期《保定师专学报》发表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乐于时的文章【《金瓶梅》是不是淫书? 】:【摘要】:《金瓶梅》从女人为玩物、女人为祸水的视角出发,渲写了大量性场面,但“间杂”的“猥词”并不能影响其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不能掩盖其深厚的思想和百科全书般的价值。& 2000年第02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发表史成明的文章【别具深意的痛史《金瓶梅》】:金瓶梅》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有争议的一部长篇章回巨著,它的价值已为中外许多学者所肯定。但一些批评家以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等理论和文中表露的轮回循环因果报应的某些情节为依据,以为《金瓶梅》主旨在于戒世(或劝世、警世),笔者以为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对于廓清《金瓶梅》“淫书迷雾”开导学者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戒世说的提出,能使我们看到《金瓶梅》确有“戒人为恶,劝人为善”“以淫止淫”的一面,这可以从两方面得到验证。
& 2001年01期《名作欣赏》发表西安市三桥武警工程学院训练部程鹏的文章【为《金瓶梅》雪冤】:【摘要】:说起小说中色情淫秽描写充斥,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被称为元明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其实,这是一桩历史的冤案。《金瓶梅》是我国长篇小说中个人创作的先河,是一部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明朝亡国史,明末社会经济史,具有极高的社会认识价值与文学价值。
& 2002年第03期《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发表朱丽的文章【《金瓶梅》的传统与反传统】:十六世纪中叶以降,旷世奇书《金瓶梅》开始以传抄本的形式问世,它一问世,立刻在传统的审美领域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并成为千古探讨不尽的话题。《金瓶梅》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在于它建构了一个全新的价值取向。《金瓶梅》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倾心描绘乃至由衷赞赏封建政治家、军事家叱咤风云的业绩;不像《水浒传》那样对啸聚山林的强盗们持以神往而又叹惋的情怀;也不像《西游记》那样,把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人生感受通过一种漫画式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用世故练达的眼光审视现实人生,用艺术的手法描绘作者对社会人性的洞察。
& 2002年第06期《学术论坛》发表谢刚的文章【美丑尽在情与欲之间——《金瓶梅》的文学地位和美学价值】:《金瓶梅》自问世以来,始终是作为一部有争议的作品而流传于世,而引起争议最多的恐怕就是其中所塑造的那一大批堪称“空前绝后”的“坏女人”形象。而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女性形象的性格实质,把她们还原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历史环节,进而考察她们在文学和美学中的特殊意义,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金瓶梅》。《金瓶梅》中塑造的不同身份、性格、命运的女性形象,她们出身、性格和遭遇都各不相同,但只要深入考查一下 ,就会发现,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对于情欲、物欲和肉欲的追求,或者说是对于赤裸裸的人的自然欲望的追求。她们的丑、恶以及她们的美学价值也都体现在这情与欲之间了。
& 2002年07期《文史知识》发表许建平的文章【《金瓶梅》中的近世文化意蕴】:【摘要】: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围绕《金瓶梅》这部书,学界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出版的学术专著近百部,论文不下四千篇,但在普通文化人眼里,依然觉得它是部不大好的书,所以除了好奇的人去看那些可以满足好奇心的文字外,大多数人对它并不怎么热心,这部书的独特价值也不易被广大的人们感觉到。其实该书的商品文化的韵味、近世文化意识,几无一部古典小说可与之比肩,故而很有挖掘、阐说一二的必要。
& 2003年01期《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发表聊城大学中文系宋培宪、杨春忠的文章【论《金瓶梅》艺术世界】:【摘要】:从“真实的人生感觉”与“三位一体的生活圈”两个断面对“金瓶梅艺术世界”的生成和构成进行解析,并讨论了“金瓶梅艺术世界”之创造性开拓的价值和意义。
& 2003年01期《柳州师专学报》发表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肖扬碚的文章【人类自我反观的一面镜子——《金瓶梅》文学主题的开拓性价值】:【摘要】:《金瓶梅》之前的小说很少涉及人类本性的描写,即使有,也大多与人性中值得赞美、歌颂的一面有关。而《金瓶梅》以其真实而细致的笔触,直面人生的勇气,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出了人类的本性、人性的弱点以及这种弱点而产生的人性异化的种种状况。这其中既有对传统文化道德压抑人性的反叛意味,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性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的某些反人类的倾向。这在中国小说史上在小说主题的开掘上,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同时对我们今天的现实人生也起到了一定警示的作用。
& 2003年第3期《黄石教育学院学报》发表黄石教育学院中文系黄森学的文章【《金瓶梅词话》骂语詈词裸露人欲的艺术价值】:摘要:人欲是人的本能欲望。明以前的文学作品多写人的社会文化需求,而对人的自然本体需求——衣、食、住、行、性、七情六欲等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语焉不详。自《金瓶梅词话》问世后,在“人欲”上才有所解禁与突破,这是这部奇书在“人学”上的贡献之一。本文试图从骂语詈词这一角度,通过裸露人的钱欲、性欲、权势欲三个主要方面的描述以探讨其艺术价值。
& 2003年05期《山东社会科学》发表河南财经学院文播系徐继忠的文章【《金瓶梅》的政治学底蕴和经济学价值】:【摘要】:《金瓶梅》是一部反映中国晚明时期社会罪恶的伟大作品。小说通过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众多艺术形象的塑造,突出地展现了丑恶灵魂演绎出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经济。小说的政治学底蕴在于将裹着封建专制主义内核的官商一体化暴露出来,小说的经济学价值在于将半资本主义化的原始资本积累绘成一幅立体的经济画卷。
& 2004年第15卷第1期《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周晏的文章【从《金瓶梅》看晚明女性世界】:摘要:《金瓶梅》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在揭示晚明社会诸多社会现象的同时,深入地、细致地、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晚明女性文化和心理不可多得的材料。其文化价值不仅开中国市井小说之先河。而且影响了中国人对文学作品审美对象的重新认识。
& 2004年06期《长治学院学报》 发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尚丹的文章 [试论《金瓶梅》中西门庆艺术形象的价值意义]:【摘要】:文章从西门庆在性、金钱及权势方面的独特性,梳理出了其价值意义。文章认为西门庆对于传统社会道德是一个反动。这个反动因其一定程度上的趋新而具时代意义;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一艺术形象的腐朽性而持否定的态度。
& 2005年第6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发表孙卫峰的文章【《金瓶梅》的民俗学价值】:摘要:张廷兴在《民俗研究》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金瓶梅》是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部小说.被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之一。《金瓶梅》实际反映的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社会现实.现在看来.它具有相当重要的民俗学价值。一、《金瓶梅》具有明显的世俗化描写倾向。首先,《金瓶梅》将视角转向世俗社会;其次,《金瓶梅》侧面或者隐含着对帝王权臣荒诞侈靡的世俗化描写;再次,《金瓶梅》反映了新的文化思潮。二、《金瓶梅》全面细致地描写了明中叶时期的城市民俗。
& 2005年第5期《党史文苑》(作者:马广志)“毛泽东四评《金瓶梅》”: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次谈话中,将《金瓶梅》与《东周列国志》加以对比。他说,后者只“写了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的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而《金瓶梅》却更深刻,“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毛泽东对《金瓶梅》的这一评价,是很有深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抓住经济基础这个基本方面,便能揭示出上层建筑领域斗争或变更的原因,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金瓶梅》的作者当然不可能以自觉的理性去认识他所处的时代特质,他只能以特定时代人们的理性去批判种种与这种理性背道而驰的人和事。毛泽东一语中的,指出了《金瓶梅》这部大书最根本的价值。
& 2006年第02期《剧影月报》发表苏雨的文章【《金瓶梅》中西门庆人物形象浅析】:《金瓶梅》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禁书,这是尽人皆知的。而今,随着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大胆描写性的小说的流行,还有大批触及女性自我性体验领域的体验小说,由《一个人的战争》发端,相继出来了《私人生活》、《北京的独身人》及《情爱画廊》等长篇,直到最近的《青年文学——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小说专辑》。这些作品无论其大胆开放的观念,还是赤裸直白的描写,甚至超越了《金瓶梅》。近来,有导演想在大陆拍电视剧《金瓶梅》,这无疑是个大胆的设想。我以为深刻理解《金瓶梅》这部衔接古典现实主义和近代现实主义奇书,特别是理解西门庆这个人物的艺术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 2006年第3期《中国语文》发表陇东学院中文系刘敬林的文章【《金瓶梅词话》校点拾补】:摘要:明人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书中大量的方俗语词又具有一定的汉语语料价值,颇受文学和语言研究者的重视。就笔者所见,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校点本有三种:戴鸿森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陶慕宁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白维国、卜键校注本(岳麓书社,1995年)。其中,前二种为简体字版,后一种为繁体字版。此外,1987年,齐鲁书社以简体字版出版了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校点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王校张竹坡评本出于崇祯本《金瓶梅》,而前三种校本均以万历本为底本,并参“崇本”、张竹坡评本进行校勘,力图“尽量保存万历词话本原貌”。然由于大家熟知的缘故,这些校点本都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影响了这部传世名著的整理质量。
& 2006年03期《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发表太原市教育学院苏亮、戎耀文的文章【封建末世的惊世之作——浅议《金瓶梅》的艺术价值及影响】:【摘要】: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 2007年04期《中州学刊》发表南阳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振彦的文章【一部治世的反面教材——《金瓶梅》新论】:【摘要】:《金瓶梅》作为世情小说,它所暴露的北宋末期的社会黑暗在全书中占据着突出位置。从它所描绘的官场黑暗诸如编制官吏关系网、受贿敛财、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等现象来看,完全可以说是一幅生动而丑陋的吏治腐败图。它在客观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足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惩治腐败的一面镜子。它启示我们:惩治腐败,要努力进行法律和制度改革,要建立和设置一套遏制贪污腐败的有效规制和机构,从而在根本上清除产生腐败的土壤。
& 2007年16期《电影文学》发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韩国春、蔚华萍的文章【世情的现实摹写,反传统的审美倾向——浅谈《金瓶梅》在美学观念、叙事方式方面的突破】:【摘要】:《金瓶梅》小说不仅提高了叙事时空的技巧,且尝试了叙述者叙事的方式,为叙事方式的创新开了先河。本文着意从美学观念、叙事方式角度,探讨《金瓶梅》这部小说的价值。& 2009年2期《沧桑》发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夏继先的文章【试析《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摘要:《金瓶梅》自产生之时便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抛开这些争论,从文学史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就会发现它的非同凡响之处。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分析,《金瓶梅》都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
&& 2009年第2期《青海师专学报》第57-62页发表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科高飞燕的文章【《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摘要:在中国小说的形成发展史上,《金瓶梅》的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金瓶梅》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颇具活力。本文解读、剖析了这部奇书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人物第一次走入长篇小说的艺术殿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多变的形象;同时,觉醒的女性有了合理的追求与欲望,开始了抗争。由人物形象剖析出作者的美学观:以丑为美,形象的市井化,关注人性。
& 2009年第14期《作家》发表刘世杰的文章[论《金瓶梅词话》的认识价值]:《金瓶梅词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中的人物、世俗生活和语言特色,为我们展示出一个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同时对我们了解和认识《金瓶梅词话》的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2009年第24期《青年文学家》发表赖迟娜的文章【浅谈《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当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代,一部新型的长篇章回小说冲破神魔鬼怪、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等传统题材的藩篱,悄然站立在人们的面前,它就是三百年来争论不休、有着一百回篇幅、近百万字的《金瓶梅》。它的出现,要比近代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早两个多世纪,比另一个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的作品更要早近三个世纪!在我国以至世界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的出现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小说本身堪称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奇书”。当这部“奇书”一问世,便立即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和社会。明代人说它“另辟幽蹊,曲中奏雅”。它“寄意于时俗”,把笔触引入“寻常巷陌”,以一个暴发户为全书主角,以他的家庭生活和经商入宦为主要内容,历叙其兴衰始末,从而真实生动地展现明朝嘉靖、万历时期社会现实生活的一角。人们阅读它、谈论它,但是,能够正确看待它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却为数不多。在此本人发表一些对《金瓶梅》思想意义的拙见,给广大《金瓶梅》的读者一些参考。
& 2010年第1期《云梦学刊》发表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黄粉保的文章【《金瓶梅》中诗歌及其英译评析】:摘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金瓶梅》尽管名声不佳,其文学价值不可低估。在整个100回的篇幅中,诗、词、曲、赋占有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状物写景、社会写真、人物刻画、情爱描写等。
& 2010年第4期《名作欣赏·中旬刊》发表徐继忠的文章【《金瓶梅》的政治图式】:摘要:《金瓶梅》是一部反映中国晚明时期社会罪恶的伟大作品。小说通过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众多艺术形象的塑造,突出地展现了丑恶灵魂演绎出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经济。小说的政治价值在于,通过半资本主义化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将裹着封建专制主义内核的腐败政治暴露出来,并借此对这一腐败政治给予了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
& 2010年11期 《名作欣赏》发表河南财经学院文化传播系徐继忠的文章【《金瓶梅》的政治图式】:【摘要】:《金瓶梅》是一部反映中国晚明时期社会罪恶的伟大作品。小说通过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众多艺术形象的塑造,突出地展现了丑恶灵魂演绎出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经济。小说的政治价值在于,通过半资本主义化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将裹着封建专制主义内核的腐败政治暴露出来,并借此对这一腐败政治给予了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
& 2010年第S2期《小说评论》发表叶新源、刘晓瑜、王大鹏的文章【试论《金瓶梅》典型形象的“审丑”价值】: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体达对丑恶社会的否定,对腐朽生活的贬斥,对美好社会和事物的追求,主要有三种揭示方法:一种如《牡丹亭》、《红楼梦》,在揭露的同时,热烈而深情地讴歌现实中正面的或叛逆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赞美黑暗中的一线光明;第二种是作者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描绘自己的理想王国、表现自己的美好追求,即不着意揭露而注重正面地直接地歌颂美。比如晋代陶渊明,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奢,并怡然自乐”;第三种即是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描绘与审视,直接而侧重于描绘现实中的黑暗,把现实社会中丑恶的人、丑恶的事赤裸裸地摆在人们面前,使人厌恶,使人痛恨,从而激起人们对美好社会、美好事物、善身人性的渴望与追求。《金瓶梅》属于这一类型代表作。
&& 2011年第01期《明清小说研究》第86-101页发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平的文章【论《金瓶梅》建国前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一部文学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金瓶梅》在其建国前的传播接受史上,对其价值取向呈现出肯定与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肯定其价值的,又有审美艺术价值、伦理教化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等不同的取向;否定其价值的则主要着眼于其淫秽描写方面。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文学观和道德观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金瓶梅》内容自身的复杂性及社会文化思潮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对这些现象和原因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论述,对于更好地把握和实现《金瓶梅》的多重价值,避免价值取向的扭曲,具有重要意义。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在其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实现的,其价值取向则多元并存,因人而异。《金瓶梅》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亦复如是,如词话本卷首廿公作的跋语虽然十分简短,却指出了《金瓶梅》三方面的价值:一、“有所刺”的功利价值;二、“曲尽人间丑态”的认识价值;三、“处处埋伏因果”的劝惩价值。
&& 2011年05期《衡水学院学报》发表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耿春红的文章【谈《金瓶梅》世情展现的深刻与丰富】:【摘要】:《金瓶梅》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深刻又有极高品位的世情书。从外部社会形态讲,小说揭示了世俗社会的两个永恒母题:金钱与权力、纵欲与死亡。在写人方面,作者不但写人的坏,也写人的不坏之处,或者说它展现出的是丰富而立体的人性。《金瓶梅》因此成为明代长篇小说乃至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座革命性的里程碑。
& 2011年08期《江西社会科学》发表花城出版社文化艺术编辑室温文认的文章【从文化视野认识《金瓶梅》——再评《金瓶梅——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断面》】:【摘要】:陈东有先生20多年前以新颖的研究角度和多元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金瓶梅》产生的文化大背景:运河经济文化和商业小社会,极端化的王权专制和腐败的官僚政治,儒道佛三教合一与“异端邪说”的兴起。在这个文化大背景下剖析作品,重新认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人,别开生面,既含文学研究价值,也有历史认知价值,对历来被诟病的性行为描写也有了新的评价,丰富了《金瓶梅》研究的成果。今天重读再评,其学术价值依然不减,而且启发意义更大。
& 2012年第01期《美苑》发表汤宇星的文章【《金瓶梅》与《清明上河图》】:《金瓶梅》逐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作为一部生动再现明代社会生活的古典长篇小说,她的出现无疑具有着惊世骇俗的意味。作者运用细腻丰满的笔调,精心描绘故事人物之间纷繁复杂的心路历程,深入揭露晚明社会浮华靡艳之下的醉生梦死,观察精辟,入木三分。所谓“曲尽人间丑态”、“处处埋伏因果”,《金瓶梅》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我们了解晚明社会的钥匙与门径。正如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先生所言:“特别是《金瓶梅》,不仅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小说,而且也是一部很重要的社会学文献。”
&& 2012年02期《名作欣赏》发表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刘衍青的文章【《金瓶梅》身体书写的文学价值】:【摘要】:《金瓶梅》的身体书写蕴含有丰富的文学价值,一方面它将身体欲望与深刻的社会内涵完美融合,另一方面,它深入到人的潜意识层面,揭示了身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境遇,暴露了人之好色、贪吃、偷窥等劣根性。此外,《金瓶梅》的身体书写对当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2012年第02期《昆明学院学报》发表苏腾的文章【《金瓶梅词话》中的插入赋及其意义】:在神话、史传、诸子散文的孕育下,小说至唐而文备众体、自成一家。他类文体介入小说叙事,不仅没有减弱小说文体的独立性和纯正性,反而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小说的叙事能力。对诗词曲赋的吸收借鉴,至明清章回小说达到顶峰。尤其是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其文本中存在大量的插入赋,如锦上添花般穿插在行文中,不仅完善了小说的叙事,其文体自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据笔者统计,《金瓶梅词话》中插入的赋和赋体文共有91篇,散布于全书60个章回中。《金瓶梅词话》中的赋体类型涉及骈赋、文赋、诗赋、骚赋和俗赋五个赋类。这些赋和赋体文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 2012年第7期《内江师院学报》发表著名《金瓶梅》研究专家周钧韬的文章【《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兼论《金瓶梅》对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全方位揭示】:摘要:《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是全方位揭示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性小说。《金瓶梅》作者是性纵欲风气的揭露者、传播者、崇拜者,更可能是实践者。小说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艺术发展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有严重缺陷。
2013年第11期《名作欣赏·中旬刊》发表朱全福的文章【论《金瓶梅》中的百业兴旺】:摘要:《金瓶梅》用小说艺术的形式将晚明时代社会上百业兴旺的情形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从中让读者感知:明代中后期商业文化思潮的掀起和在此思潮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也将商业经济繁荣后,人们纷纷涌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不再耻于好货重利而竞为逐末之民的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呈现给读者,这是《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价值之所在。
& 三、专家学者畅谈小说《金瓶梅》的贡献
&“贡献”的基本解释:(1)进奉或赠予他人,一般指向的,多为无偿 。(2) 进奉或赠与。(3) 有助某事的行为,或作有利于社会国家的事。
& 1985年01期《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张玄平、王良惠的文章【《金瓶梅》艺术技巧谈】:【摘要】:《金瓶梅词话》是一部浩瀚巨帙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对《红楼梦》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外研究中国文学者,无不重视对它的研究。
& 1989年01期《明清小说研究》发表江苏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邓星雨的文章【《金瓶梅》社会意义管窥】:【摘要】:《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我国小说创作史上,它是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获得成功的典范之作。《金瓶梅》写成于明朝万历年间。作品所叙述的人物、事件,假托宋代,实质上是明代后期社会的真实写照。反复阅读《金瓶梅》,使人们对封建社会有了更为生动形象的认识。
& 1989年第04期《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黄嘉洪的文章【试论《金瓶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贡献】:《金瓶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反其问世之前的小说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格局,塑造出一批生动丰满的个性化人物形象,从而使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到此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为我国古典小说向高级阶段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是《金瓶梅》最重要的美学贡献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注目。
& 1990年02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许建平的文章【试论《金瓶梅》艺术结构在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摘要】:早在本世纪初叶,郑振铎先生就惊喜地发现“《金瓶梅》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于现代意义的小说。”“不论其思想、其事实,以及描写方法,全部是近代的。”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指出了它的时代超越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这部小说的艺术结构、历史功绩及其现代意义粗陈己见,以就教于大家。
& 1991年06期《齐鲁学刊》发表蔡效全的文章【论《金瓶梅》的白描艺术】:【摘要】:小说的基本审美范畴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大凡优秀的小说家对于客观物象的审视、诠释、说明、批示,以至审美情感的寄托、审美理想的表现,都是通过立体感很强的典型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并将产生的美感形式去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要。应该指出,作品美感形式的出现,即典型形象的显露,作家这个驾驭物象的主体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瓶梅》是一部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西门庆的家庭琐事为线索,赤裸裸地表现了作家所生活着的那个荒唐、病态的社会,给我们塑造了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谢希大、玳安、王婆等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真是个个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 1991年07期《内蒙古电大学刊》发表呼市电大分校武月梅的文章【谈《金瓶梅》的思想意义】:【摘要】:《金瓶梅》是具有强大的思想、艺术生命力的,这表现在:首先它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有别于以往小说中的人神参半或纯属历史的、英雄传奇式的人物形象,奉献给读者的是真实可信的现实生活中活动着的活生生的人物。其次,通过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他们彼此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借宋喻明,真实、细微、深刻地反映出了明末纷繁的社会生活,其触及的问题之多之深之广,堪称为明末的历史画卷。
& 1992年第01期 《枣庄学院学报》发表李永昶;刘连庚的文章【《金瓶梅》对人欲的张扬与反拨】:《金瓶梅》是我国世倩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味篇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兰陵笑笑生不仅开拓了小说的题材领域,而且改变了以往作家的审美定势和观察社会人生的方式。他公然把描绘人的欲望作为艺术构思的核心,对人的金钱欲、权势欲和性色欲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张扬。《金瓶梅,所描绘的人欲横流的艺术画卷,向人们作出了这样的昭示:传统的价值尺度已经开始失落和裂变。作者正在运用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去观察社会人生,因而呈现出迥异于前人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这是兰陵笑笑生对小说美学的新贡献,也是《金瓶梅》这部奇书的成就之所在。
& 1992年02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张进德的文章【小说观念的巨大变革——论《金瓶梅》的贡献】:【摘要】:明清两代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是其重要的标志。它们各以其独特的风貌、精湛的造诣,称著于小说之林。如果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代表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的最高成就,《西游记》代表着神魔小说的实绩,《儒林外史》代表着讽刺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代表着古典小说的终结的话,那么可以说,《金瓶梅》标志着小说意识的真正觉醒。它所萌发的小说新观念在中国小说史上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如果论及它在小说史上的贡献的话,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即从对历史政治的单向辐射到对家庭社会的全方位透视,从对天下兴亡的关注到对平凡人生的体察,从“文以载道”到文学对人本位的复归。这即是本文试图论证的问题所在。
& 1994年03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李时人的文章【中国古代小说的美学新风貌──谈《金瓶梅》的艺术创造】:【摘要】: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带有某种程度的“史诗”性质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相比,《金瓶梅》把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人生感受通过一种漫画式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由历史到现实、由超人到常人的改变,这不仅是题材内容的改变、审美领域的拓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美学观念的革命。这种美学观念的革命在《金瓶梅》的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叙述等方面都有丰富而生动的体现。
& 1999年02期《山东电大学报》发表东营电大张乐富的文章【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作——浅析《金瓶梅》的艺术成就】:【摘要】:《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为中心,记叙了他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种种恶迹及其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中有官僚劣绅,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域世界,具体地暴露了明中叶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及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它是我国明代写“发迹变泰”“描摹世情,见其炎凉”的人情小说的代表,由于它大胆地、赤裸裸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病态,艺术地再现了“世纪末”的畸形堕落的黑暗社会,从而成为世界著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的开始,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006年04期《时代文学(双月版)》发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申华岑的文章【《金瓶梅》在文学审美上的三大贡献】:【摘要】:中国长篇小说,就创作方式而言,从时代累积型的创作轨迹中完成了文人独立创作的突破,《金瓶梅》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文学审美现念的转变而言,从取材于历史或神话,到关注于当代现实社会,《金瓶梅》以最显著的“寄意于时俗”,而开创了明清世情小说系列。本文主要从文学审美创作的角度,试将《金瓶梅》的历史性贡献切分为三个方面来论述。
& 1999年04期《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发表福建师大党委夏祖恩的文章【《金瓶梅》小说的文学思想初探】:【摘要】:本文认为《金瓶梅》小说除了报应性宿命论、鉴戒垂训思想比较明显外,其它文学思想带有模糊性、不确定性与混合过渡性。这是《金瓶梅》小说的文学思想特色。
& 2000年第05期《学术研究》发表王坤的文章【古典美学的拓展与突破──《金瓶梅》美学风貌论要】:《金瓶梅》所透射出的审美活动的旨归,与古典美学显然是相反的。它将审美活动的性质规定为进人现实,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进人远比个人生活更为广阔的世界;艺术是对现实的凝定与拓展。正是在进人现实的美学精神的统摄之下,《金瓶梅》以长篇巨制的篇幅,围绕着市民日常生活,描绘出一幅气象宏大的明代中叶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审视对社会风貌的详细描绘,我们看到了明中叶社会生活的基调与旋律:主宰社会情势的,只有权势和金钱,官吏与商人;权势用来敛聚金钱,金钱用来收买权势。权钱并重,官商齐名。两者的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推拥着滋生它们自身的社会以无可挽回之势走向解体。
& 2002年第04期《明清小说研究》发表王建科的文章【论《金瓶梅》中西门家族的社交圈及其叙事张力】:《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写家庭为中心的长篇小说的典范之作,它的叙事结构在中国长篇小说史上也具有开创新结构模式的近代意义。
& 2002年第4期《河北学刊》第104-107页发表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传播系阎秀萍、许建平的文章【《金瓶梅》对小说叙事模式的创新】:摘要:《金瓶梅》创造了一种大不同于前的新的小说叙述模式范本:叙事顺序与结构由单线给向式演变为多线纵横交叉式。叙事的空间与时间展示由平面线性的跳跃式,演变为立体展放式。叙事意象结构在做纵向叙述的同时,更注重意象间的横向联系,在组合、穿插意象过程中,采用遮蔽、节略、象征、对映、借代等手法有意造成叙述者与作者在价值取向上的疏离和矛盾,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叙述事焦点则由事向人再向人的本质的个性化的转换。
& 2003年03期《古典文学知识》发表 安徽大学中文系周中明 的文章[艺术创新,成就卓著——谈《金瓶梅》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摘要】:《金瓶梅》以其全面的艺术创新——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长篇小说由古典化向近代化的根本转折。
& 2004年06期《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发表黄石教育学院中文系黄森学的文章【说不尽的《金瓶梅》】:【摘要】: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金瓶梅》,是一部说不尽道不完的衰世奇书。本文仅从四个层面上进行了简略的论述:导论、性描写、骂语艺术、讽刺技巧。
&& 2005年01期《开封大学学报》发表河南大学王基的文章【《金瓶梅》与东京开封——《金瓶梅》社会价值初探】:【摘要】:《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过去不少学者都断定,《金瓶梅》是“借宋之名写明之实”,但是,从该书与东京相关的回目、人物、地名和事件上看,将这一论断绝对化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它实质上是降低了《金瓶梅》自身的社会价值。小说作者是想让人们知道,社会罪恶的渊薮在皇帝在权奸,豪绅恶霸是权奸集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二者狼狈为奸,欺压百姓。书中对性的描写,是作者对那个物欲横流、贪贿公行的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嘲笑。《金瓶梅》艺术化这种社会丑恶,是它对中国文学的一大突出贡献。
& 2005年第4期《求索》发表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郭作飞的文章【《金瓶梅》中俗语的文化蕴含与明代社会】:摘要:俗语是由民间创造并约定俗成,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语句。作为一个时代人们语言运用的较为真实的反映,俗语中大量沉淀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金瓶梅》中的俗语入手,探讨了其在反映明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语言面貌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 2006年04期《时代文学(双月版)》发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申华岑的文章【《金瓶梅》在文学审美上的三大贡献】:【摘要】:中国长篇小说,就创作方式而言,从时代累积型的创作轨迹中完成了文人独立创作的突破,《金瓶梅》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文学审美现念的转变而言,从取材于历史或神话,到关注于当代现实社会,《金瓶梅》以最显著的“寄意于时俗”,而开创了明清世情小说系列。本文主要从文学审美创作的角度,试将《金瓶梅》的历史性贡献切分为三个方面来论述。
& 2006年06期《五台山》发表姚鲜梅、李奉戬的文章【论《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另一贡献】:【摘要】:对《金瓶梅》的小说艺术成就,历来论及称道者很多。如在结构上,古人中有人称它是“始终如脉络贯通,如万系迎风而不乱也”;还有人称它“其细针密线,每令观者望洋而叹”。张竹坡在他的《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金瓶梅》的结构是“费许多经营、许多穿插裁剪也”。今人中有人说:“它的结构长处……在于严密细致”;还有人指出《金瓶梅》的结构是“时空交错、波澜迭见”,“主次分明、曲折有致”,“悲喜冷热”,“遥相对照”。&&
& 2007年第23卷第3期《雁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姚鲜梅的文章【《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新贡献】:摘要: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历来称道者很多。有人评论说,它的结构长处在于严密细致,还有人指出《金瓶梅》的结构是时空交错,波澜迭见,主次分明,曲折有致。更多的人从它的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塑造现实主义的人物、逼真的细节描写以及力透纸背的语言等诸多方面评价了《金瓶梅》的艺术成就,言之凿凿,曲尽其妙,分析归纳鞭辟入里。但在所有关于《金瓶梅》艺术手法的论著中,很少有人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阐述《金瓶梅》是如何运用中国古代小说特有艺术手法的。本文拟从《金瓶梅》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技法———“犯笔”、“三X体”和“对子人物”的继承和发展,看它在小说美学方面做出的贡献。《金瓶梅》的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犯笔”、“灰线式三X体”以及“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2009年09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何淑娟、杨萍的文章【《金瓶梅》女性形象解读】:【摘要】: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突破了古代小说以男性形象描写为主的倾向,以中国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为背景,描写了城市生活中的女性世界,塑造了典型丰满的女性形象,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在女性形象的关注上,体现了作者创作意识的改变,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理性化特征,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贡献。
& 2010年05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刘茂海的文章【论《金瓶梅》的艺术创新】:【摘要】:《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价值与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艺术成就,即《金瓶梅》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结构方式或创作观念等方面,都对我国传统小说进行了实质性改革;《金瓶梅》的艺术创新给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2011年03期《文史知识》发表山东大学文学院马瑞芳的文章【趣话《金瓶梅》三寸金莲做妙文章】:【摘要】:张竹坡称《金瓶梅》为“第一奇书”。《金瓶梅》奇就奇在一不写帝王将相,二不写英雄传奇,三不写神魔斗法,却专写市井人物、日常生活。打造世情小说写人写事特有章法,是兰陵笑笑生对古代小说的重要贡献。用三寸金莲做妙文章,写西门府女人间明争明抢、暗斗暗战,是一妙招。
& 2011年5月10日,日本新华侨报网发表王汝梅的文章《西门庆形象是作者对中国小说艺术的伟大贡献》:清光绪年间,文龙评点《金瓶梅》第79回评中说:“《水浒传》出,西门庆始在人口中,《金瓶梅》作,西门庆乃在人心中。《金瓶梅》盛行时,遂无不有一西门庆在目中意中焉。其为人不足道也,其事迹亦不足传也,而其名遂与日月同不朽。”作者塑造西门庆形象,刻画其思想性格多面复杂。西门庆形象出现在十六世纪,贾宝玉形象产生在十八世纪,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人物形象。西门庆形象,是作者对中国小说艺术的伟大贡献。
&& 2008 年11 期《文艺研究》发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葛永海的文章【营建金学巴比塔域外《金瓶梅》研究的学术理路与发展走向】:时至今日,《金瓶梅》已拥有英、法、德、意、拉丁、瑞典、芬兰、俄、匈牙利、捷、南斯拉夫、日、朝、越、蒙等多种语言译本,并在域外拥有一批执著而成就突出的研究者。
&2011年第7期《中国图书评论》发表温秀颖、孙建成的文章【《金瓶梅》的两个英译本】:《金瓶梅》的第一个英语全译本——也是第一个西文全译本——是克莱门特o埃杰顿翻译的四卷本《金莲》(Golden Lotus),1939年由Routledge出版公司于伦敦出版。1957和1979年由Graham Brash出版公司出版了修订版。
& 综上所述,小说《金瓶梅》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价值,有突出的贡献。小说《金瓶梅》是有用的有益的奇书、好书,不是坏书,不是淫书。
&& 读完以上关于小说《金瓶梅》的地位、价值、贡献的文章,读者或许有所感悟。
第一、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阅读小说《金瓶梅》时,也是这种情况。平民百姓很难有专家学者的远见卓识。
第二、对小说《金瓶梅》的评价,民间传说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还是应当多听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多看看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
第三、由于历史上长时间对小说《金瓶梅》禁毁,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程度不同的存在对小说《金瓶梅》的误解和偏见甚至无知。希望专家学者多写正面文章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对待文学瑰宝《金瓶梅》。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西祠胡同显示:29626字
本文篇幅比较长。能发布本文的论坛都是目前全国一流的论坛。
本文在全国一流论坛畅通无阻。但是偶有例外。
和讯博客显示:“非常抱歉,您输入的文字中含有不符合网站要求的非法词语,我们不得不禁止这些信息的提交。”“有禁止词!”
和讯博客或许安装使用了低劣的论坛过滤屏蔽拦截软件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2013年3月退休,关注教育热点、难点、疑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金瓶梅什么时候能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