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皇后为什么没有儿子?

瀛台幽禁中的光绪为何不逃
光绪被幽禁之后,慈禧费尽周折也没能废黜他,宣布他有病的招术又被外界拆穿,那么此时最希望的,就是让他“自然而然”的死亡,因此对他不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进行摧残折磨,饮食上的发馊发霉食品是折磨的一种,除此而外,就是精神的折磨了。。
2.珍妃的原因
在光绪被幽禁的同时,光绪最爱的妃子珍妃,也被慈禧痛打一顿,摘掉首饰簪环,关到了钟粹宫后的北三所,这儿是后宫的一个单独院落,十分偏僻荒凉,难得见人,慈禧还下令,永远不许珍妃再见光绪,这样,珍妃也变成一个囚犯了。
珍妃的待遇却比光绪更差,据《故宫周刊》第三十期白姓宫女的记忆: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之变,慈禧乃幽妃(珍妃)于建福宫,继徙北五所,令二宫女侍,门自外锁,饮食自槛下送进。
这是完全将珍妃当囚犯对待了,这还不算,慈禧还严命珍妃不许同下人交谈,在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慈禧还要派人去申斥她。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很难狠下心一个人逃出去,那样的话,慈禧为了报复,必定会更加残忍的折磨珍妃,
对光绪来说,他从没有感受过正常家庭的温暖,在感情生活上,光绪是十分贫瘠的,即便是身为帝王,能给他以爱情抚慰的,也只有珍妃一人,而珍妃被关押受折磨,显然和光绪有关,因为她是光绪的死党,一直与光绪同进退。所以光绪被幽禁后,对珍妃的处境极为忧心,德龄女士在《光绪皇帝血泪秘史》中,也认为光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珍妃:
别的消息他还暂时并不急于知道,他所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珍妃的下落。前几天,太后派人来招珍妃去的一回事,他是知道的,而且还知道她去了之后,已有好几天不曾回来,他不由深深的为她的安全忧虑着,甚至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他想在从前她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太后即使要责处她,但有他在那里,多少总还可以解劝解劝,现在自己也犯罪了,珍妃还有谁保护呢?
光绪身边有一个心腹太监叫王商,慈禧太后也很信任他,让他监视光绪,但王商实际上是光绪的人,他帮忙打听到了珍妃的情况,说给光绪。光绪思念珍妃情切,王商便联络了几个同情光绪帝的小太监,在夜深人静后,用小船将光绪接出瀛台,送往北三所,让他和珍妃相见。德龄描述了这两人相见的情景:
当光绪悄悄的走近这一所孤寂的冷宫的那个晚上,情景是如何凄凉啊!那三具比人的拳头还大的铁锁,那么无情的梗横在两扇门中间,显出了它们最大的威力,使光绪只能望着它们发呆,他所能做的,只是攀在窗子外,和他心爱的人说上几句话。直到月亮快横过中天,王商害怕有人要察觉的时候,才把他竭力劝回去。
德龄女士的描写很煽情,她用的是小说的笔法,在可信度上打了折扣,让人觉得这是德龄想像出来的情景。不过爱新觉罗。溥佐写的《珍妃的冷宫生活》证明德龄说的没错。爱新觉罗。溥佐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摄政王载沣的侄子,他小时候,常听载沣讲宫中的故事,这其中就讲到了光绪和珍妃。按《珍妃的冷宫生活》所说,光绪在同情自己的太监的帮助下,曾不止一次的来到北三所,偷偷的看望囚禁中的珍妃,不过珍妃囚室的门是上了锁的,窗户被钉上了铁条木条,他们俩只能格着门窗说话,相互勉励要坚持活下去。
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在被楚军追赶难以逃脱时,就将同车的妃子、儿子都推下去,以便让马车的速度更快一点,方便自己逃脱。光绪显然不是刘邦这样的人,刘邦被后人称作流氓皇帝,光绪却是半点流氓气质也没有,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让他抛下珍妃不顾,自己独自逃跑,的确是不太可能。当光绪偶然间想到逃出去的可能时,估计珍妃的影子就会浮现出来,他就会喟然长叹一声,说:“同是深宫沦落人,怎忍独自去逃生。”
光绪对珍妃的挚爱,是唯一的,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宫女谈往录》中记载了当时宫女的话,说光绪在珍妃死后,“从此他再也没有接近过任何女人,直到宾天(即死亡),可以说对珍妃是情至意尽的了。”
2.对光绪来说,在心理上,宫中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慈禧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其狠毒的程度,光绪是最有体会的,光绪之所以认为或者感觉自己逃跑失败的后果非常严重,决不会是毫无根据的猜测,而是基于各种因素的反复权衡后的判断。
在当时洋人和地方绅士、重臣反对废黜光绪的呼声里,慈禧虽然不能废掉光绪,但她要取光绪的性命,还是可能的,例如,饿死光绪皇帝,让他小病不治甚至加重他的小病从而促使他死亡,等等,下毒害他当然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在慈禧废黜光绪遭到挫败后,日本的《时事新报》就刊载北京特派员来书,认为慈禧因怕废帝引来天下物议,所以要设法让光绪自然死亡,该文章部分内容如下:
废立之谋,自摄政(自慈禧政变之后,夺权训政)时已定计画,非淬然而起也。自摄政以来,悉废光绪之新政,帝党或刑或放或革。帝之爱纪,亦剥夺其首饰,以今之天时,犹穿单衣。此皆以禁制光绪之自由,而使毫无生趣者也。今传闻政变以来,宫人咸怀匕首,潜迹宫中,不幸发觉,竞被斩戮者甚多,故太后深忧之。满洲人之意,以为西后既老,光绪方壮,若太后一旦死,恐光绪复政,不利于己,故不如及西后在时,绝其根也。然被辈之所恐者,一旦废立,国人必有兴师问罪,而外国亦必责问之,故尚犹豫,虽然,亦不足为光绪幸也。今托词光绪有疾,召集名医,而观九月三日之病諭,则可为深虑焉。盖彼辈之意,以为废病危之帝,而招天下物议,不如俟其自死,今惟设法速其死而已。故光绪今有大病,而求米粥则不得,求鸡丝则不得,凡所求食,皆诡词拒之,故伤其意。而太后竞若罔闻,惟数日一招优伶入宫,临观取乐而已。(转引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设法让光绪自然死亡,或者加速他的自然死亡过程,这慈禧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慈禧之所以暂时没让他死,那是因为他的存在并不影响慈禧的掌权,慈禧自信完全能够控制住他,当然,考虑天下的物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慈禧需要慢慢考虑对策。此后的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的进攻,不得已下的西逃,这些事接踵而来,打乱了慈禧的步伐、计划,使她不得不重新审视光绪的作用。
对光绪来说也是这样,在从最初被囚的愤怒焦躁中冷静下来之后,光绪应该想过今后的出路,或许他会想到出逃,但是,长于深宫的光绪对外面的世界十分陌生,在此之前,他从没有出过北京,逃出深宫后该怎么办,步行还是乘车?怎样隐匿身份躲避追捕?怎样获得食物?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为光绪从没有以非皇帝的身份干过这类事,对京城之外的江湖世界,他一无所知,没有最起码的感性基础,这会加剧他对出逃的恐惧感。
金庸的《鹿鼎记》中,有一个从小在明代深宫中长大的陶宫女,身怀武功。当明代灭亡,满清的皇帝搬进紫禁城后,陶宫女还是一直偷偷住在紫禁城里,她因事与韦小宝结识,韦小宝请她加入天地会,希望她出了深宫,行走江湖,陶宫娥却说:“我从小在宫里长大,想来想去,只有在宫里过日子,才不害怕。外面世界上的事,我什么也不懂。”韦小宝担心太后不利于她,陶宫俄说:“皇宫地方大,我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太后找不到我的。”
光绪的情况和陶宫俄极其类似,光绪对外面世界的事,也是一窍不通,他熟悉的,只是深宫,在宫中,他的心理上感觉是妥切的。虽然在宫中时时要面临慈禧的威胁,但统观种种情况,暂时还没有生命安全的问题。在宫中,由于慈禧的虐待,饮食不如意,住处也寒酸,可逃到了外面,景况或许比这儿更差。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没有相关新闻
更多相关搜索: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用户名:密码:
评论19928条
评论19206条
评论12290条
评论8804条
评论8424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24小时热贴排行
2345678910
11-1611-1511-1511-1411-1411-1411-1311-1311-1311-12
清代光绪皇帝血泪童年:无亲情温暖 惨遭太监虐待
<em id="authorposton-11-23 22:51:02
清晨,翁同龢来到书房,要求小光绪背诵前一天学过的课文。小光绪背了几句,就张口结舌,背不下去了。翁同龢阴沉着脸,下令罚背二十遍。但小光绪不服处罚,瞪眼不背。要是在民间的私塾,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轻者一顿责骂,重者一顿痛打,但面对天子门生,翁同龢一不能骂,二不能打,他气鼓鼓地踌躇了一会儿,壮起胆子,委婉地批评了小光绪几句。谁想到小光绪不仅不接受批评,反而放声大哭,于是,翁同龢跟太监手忙脚乱地好言相劝,好一会儿皇帝才止住了哭声。
后来,翁同龢调整了办法,再遇到这种情况,就“怒目而视”,放下书本,不讲课了,光拿眼睛瞪着小光绪。师徒对视,谁也不说话,翁同龢的用意是以此向天子门生施加压力。这种“对视”一般历时十五分钟。十五分钟过去了,翁同龢的目光和缓了,没想到他刚要开口讲课,却发现小光绪依然在“怒目而视”,翁同龢慌了手脚。
翁同龢想起慈禧的承诺,于是,换了个办法。据谢俊美的《翁同龢传》记载,他自己动手,装订了一个“内省录”。次日上课,开讲之前,翁同龢拿出空白的“内省录”置于案头,并告诉小光绪:如果犯了错误,将把错误登记到这本“内省录”上,然后呈给两宫皇太后
——拿今天的话说,就是通知家长。
翁同龢话音刚落,小光绪就浑身颤抖,五官抽搐。翁同龢目瞪口呆。突然,小光绪把桌子一掀,放声大哭,然后起身向门口跑去。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一串儿惊雷从天而降,小光绪赶紧从门口折回,钻到桌子底下瑟瑟发抖……
后来翁同龢听太监说,慈禧平日里对光绪不大过问,但一旦管教起来就疾言厉色,不是罚跪就是不让吃饭。一次光绪被罚挨饿,他流着眼泪回到寝宫,饿得难以忍耐,居然溜到太监的住处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撒腿就跑。太监连忙追赶,待捉住小光绪的时候,馍馍已经被吞咽了一半儿。太监禀报慈禧,慈禧气得不得了,把光绪骂了个狗血喷头,然后罚他跪一个时辰。小光绪两眼垂泪,浑身发抖,跪都跪不成个样子,趴在地上直哆嗦。
听到这里,翁同龢十分意外,也后悔不迭,他为不了解自己的学生而感到愧疚,看来教育光绪帝必须另谋善法。
<em id="authorposton11-11-23 22:51:00
慈安太后一生未曾生育,对养育小孩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慈禧虽然育有一子,但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现在的她操持帝国政务,一天到晚忙得昏天黑地,哪里顾得上抚养小光绪。
当然,要说慈禧对光绪帝撒手不管也不是事实。这不,登基大典刚过了没几天,慈禧就下令将光绪的乳母撵走。确实,光绪四岁多了,该断奶了,成天缠着奶妈怎么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呢?
光绪帝自小在奶妈的怀抱中成长,感情非同寻常,进宫之后简直就是相依为命,奶妈走了,光绪成天哭喊着要她,但没有人理会他。
饮食起居,委之太监
生母不进宫,两位养母不管,乳母又被撵出了紫禁城,谁来养育小光绪呢?别担心,慈禧太后召来了自己的亲信、首领太监李莲英,命令李莲英安排光绪皇帝的生活。
李莲英面有难色,他知道这项工作风险极大,小光绪年纪太小,身体又弱,三天两头闹病,不是感冒就是腹泻,万一在自己手里有个三长两短,他就得祸灭九族。所以,他委婉地表达了拒绝的意思——他解释说,他以及他领导下的这些太监都是爷们儿,从来没带过孩子,实难胜任这一差事。慈禧眼珠子一瞪,恶狠狠地说了句:别不识好歹!李莲英立即气馁,灰溜溜地抱着小光绪下去了。
李莲英一筹莫展,他找来亲信太监商议,亲信建议他将这一工作“转包”。转给谁呢?大家建议交给范长禄,因为范长禄大小也是个总管,在太监中有些地位,更重要的是范长禄“婆子气”很重,一看就像个娘们儿,肯定能胜任哄小孩的工作。
李莲英找来范长禄,连哄带劝,再加上威逼利诱,但范长禄死活不接这个差事,最后惊动了慈禧太后。根据太监回忆,范长禄流着眼泪对慈禧说:“奴才之万岁爷,春秋太幼稚,奴才不能胜任。”说完连连叩头并请求召回奶妈。
慈禧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奶妈来自民间,出身低贱,不能不把她撵走,你当差这么多年,一贯谨慎,更重要的是看你像个娘们儿,还是你来哄万岁爷吧,多加谨慎就行了,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范长禄还是第一次见慈禧太后有这样好的态度,受宠若惊,只好把这个差事应承下来了。
此时的光绪皇帝年仅四岁,从此,他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由太监照应他的起居饮食,一天到晚太监不离左右。今天看来,这样一个环境对于小男孩儿的身心成长是不利的。
长期变态的生活扭曲了太监的人性,太监中心理阴暗的人不少,而且,太监们迫于生计,为皇家执役,付出了断子绝孙的代价,每个人都有一本“血泪账”。他们对皇家的情感是复杂的,这回小光绪落到了他们手中,他们会拿出来怎样的“孝心”来报答这位小主子呢?
比如吃饭,皇帝每顿饭有上百样菜肴,摆满三张餐桌。按例,皇帝就座后,太监将一盘盘菜肴依次端到皇帝眼前,由皇帝选择。据宫中的太监后来追忆,小光绪进餐的时候,太监把小光绪抱上椅子,然后就不管了。光绪还没有桌子高,一旦就座自然下不来,太监又不把每张餐桌上的菜肴依次端来,光绪只好吃眼前的几样,顿顿如此,时间一长哪有胃口?
后来御膳房得知皇帝只吃眼前的几样菜肴,十分高兴,他们也想出了个取巧的办法:除了皇帝眼前的几样菜以外,其他菜肴这顿撤下来下顿照上不误。所以,每顿饭的上百样菜肴基本是“臭腐”不可闻的“原馔”,而且,眼前的几样菜也“大率久熟干冷不能可口”。小光绪在入宫前曾得过一场痢疾,病得很重,几乎丢了小命,后来用针灸的方法才治好,但身体十分虚弱,饮食起居须格外注意。现在他在宫中无人过问,饥一顿,饱一顿,时间一长,得了营养不良、胃口不好、时常呕吐的毛病。小光绪嚷着胃疼,但没有人搭理他。
范长禄侍候小光绪一段儿时间之后,终于推卸了这个差事,从此,光绪身边的太监就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太监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除了自己的利益,一点儿也不考虑小光绪的生长发育。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是好动的年龄,但光绪被太监们限制得死死的,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大喊大叫;有的太监怕光绪消化不良,顿顿饭不让他吃饱,把他饿得直哭;有的太监怕光绪受风着凉,即使已经到了脱棉袄的季节,也依然让他穿着一身裘皮,热得他烦躁不已,无精打采;有时光绪身体不舒服,太监却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诊断”,就是不去找御医。这些情节要不是后来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在自己的日记中亲笔所记,谁会相信这是大清国第九位君主的幼年遭遇!
慈禧淫威,光绪胆寒
光绪帝的苦难境遇更来自养母慈禧太后的淫威。根据慈禧的要求,光绪帝要管慈禧叫“亲爸爸”。他进宫不久就成了慈禧垂帘听政的道具。
垂帘听政的地点在养心殿。小光绪坐在皇帝宝座上,他的面前跪着臣子,他的身后垂着一面半透明的黄色纱帘。两宫皇太后坐在帘后,隔着帘子跟臣子一问一答,商议军国大事,跟小光绪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他又必须端坐在宝座上不动,就像今天舞台上演双簧似的。
这对小光绪来说苦不堪言。这个宝座又高又大,不适合孩子坐。小光绪坐到上面两只脚还挨不着地,左右也够不着扶手,摇摇晃晃,十分危险。如果盘腿坐在宝座上又显得不庄重,皇帝要有皇帝的派头。
刚进宫的时候小光绪年仅四岁,正是好动的年龄,根本就坐不住,更何况两宫太后跟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小光绪一点儿也听不懂,所以,一开始不是跳下宝座,就是在宝座上翻跟头,有一次还在宝座上睡着了。其实,拿今天的眼光来看,皇太后如果跟光绪坐到一起,或者抱着光绪召见大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在中国古代,“朝会”是国家典礼的一种,皇帝不分大小,都是一国之君,慈禧权势再大,毕竟是太后,她没有资格坐皇帝的宝座,更何况两位太后挤在一个宝座上抱着孩子处理国政更是不成体统,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慈禧太后为了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君主,对光绪要求极为严格。光绪不能稳坐宝座,慈禧轻者呵斥,重者责罚。慈禧责罚光绪的办法有二:一是罚跪,二是不让吃饭。小光绪三天两头受到“亲爸爸”的处罚,平日里也看不到慈禧的好脸色,时间一长,小光绪被慈禧吓破了胆。据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这类记载很多,总之,慈禧的阴影从此笼罩了光绪皇帝的一生。
开蒙读书,心酸童年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公历是日,六岁的光绪帝正式入书房读书。这天一早,在养心殿东暖阁,奕亲自出面,迎来了小光绪的师傅——内阁学士翁同龢。此时的翁同龢已经四十七岁了,他是江苏常熟人,是咸丰朝大学士翁心存的儿子,而翁心存恰恰是恭亲王奕的老师。父子两代服务皇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为难得的是翁同龢在咸丰六年状元及第,学问人品非同一般。此前,翁同龢就参与过同治皇帝的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十分突出。
小光绪在太监的簇拥下走进了东暖阁。翁同龢抬眼一看,只见小光绪面色苍白,神情萎靡,目光呆滞,尤其是身材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一看就是发育不良的状态,不禁一阵心酸。
经过一番拉拉扯扯的谦让,最后敲定了师徒见面的礼节。光绪皇帝向翁同龢作揖致敬,叫了声“师傅”。翁同龢下跪还礼。然后奕等人离开养心殿,翁同龢跟光绪帝分头落座,授课开始。
翁同龢提笔写下了四个楷体大字——天下太平,然后教小光绪认字。小光绪感到十分新奇,一遍一遍地朗诵着。认字结束,翁同龢拿出《帝鉴图说》——这是一本明朝编撰的图文并茂的帝王教科书,翻开第一课是《任贤图治》。小光绪看到古代帝王骑着大马的图画,兴奋得拍手直喊。翁同龢赶紧又讲书房的规矩,小光绪似懂非懂地连连点头。
天气暖和了,上课的地点改在毓庆宫,小光绪的学习兴趣也逐渐淡漠了。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王朝盛衰的周期性现象,一个王朝经过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就要走向衰落、灭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帝王的素养一代不如一代。开国帝王都是“竞争上岗”,竞争的胜利者登上权力的巅峰,失败者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开国帝王都是雄才大略。但后代的帝王长在深宫,由太监、宫女抚养成人,连人格都不健全,何谈治国平天下呢?加上一个王朝统治时间一长,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君主又无力应对,各种因素一叠加,最后的结果就是土崩瓦解。
任何一个王朝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政权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并为此绞尽脑汁。清王朝特别注重皇子的教育,其严苛程度是史无前例的。皇子每天四五点钟进书房温习功课,六七点钟师傅来到,开始上课,下午学满语、骑射,直到日落方才结束。这种严苛的教育培育了一代代安邦定国的接班人。
当然,由于光绪已经是皇帝了,所以,对他的教育比对皇子教育的强度要低一些,但远远比今天小学生的负担要重得多。比如,一年到头除了两宫皇太后的生日、小光绪的生日、端午、中秋等各放假一天,再就是新年放假五天,此外根本没有寒假、暑假的概念。小光绪每天要向两宫皇太后问安,陪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其他时间都要在书房度过,学习内容除了儒家经典、汉语诗文以外,还有满语、骑术等,而且,光绪毕竟已经是万乘之尊的一国之君了,他学习的积极性不可能像皇子那样高。
小光绪学习兴趣不高,加上他体质单薄,难以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尤其不同以往的是,皇子教育毕竟人数较多,大家一起学习,有个竞争的氛围,现在教室里面一个师傅、一个学生,还有一群太监立在一边瞪眼看着,跟审问犯人类似,时间一长,光绪的学习积极性就更低落了。按说可以给小光绪找一些皇族子弟“伴读”,但近支皇族里没有年龄合适的伴读人选,翁同龢只能硬着头皮教下去。
其实,翁同龢对此早有预见,此前担任同治皇帝的培育工作,他就伤透了脑筋。当年同治皇帝厌学,居然能把师傅李鸿藻气哭,这也是翁同龢亲眼所见。所以,当他得知被任命为皇帝师傅的时候,最初曾一再推辞,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立场坚定,一定要他挑起这副千钧重担,而且,慈禧表态,作为家长肯定全力配合师傅的教育。翁同龢无法推辞,就接手了这一工作。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清代光绪皇帝血泪童年:无亲情温暖 惨遭太监虐待\n/thread-.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溧水信息港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加微信, 发送: 红包
版权所有:
& 服务/广告投放热线: &站长QQ: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发表低俗、暴力、政治等敏感言论。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为什么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皇帝无后呢?_百度知道
为什么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皇帝无后呢?
同治帝_光绪帝-宣统帝,三朝皇帝个个绝后。爱新觉罗氏皇族到底怎么啦?大清国到底怎么啦?
关于这三代皇帝为什么无后,历史认为是疑案,以下为个人看法:这三代皇帝,同治帝19岁去世,因的“花柳病”去世,此人在世时期,经常出入花街柳巷,反而让自己的娇妻美妾独守空房。这应该是一个原因。光绪帝虽然活到38岁,但是身体一向虚弱,加上心情抑郁,后期一直过着被软禁独居的生活。至于宣统帝,实在不可思议。主要原因应该是近亲结婚导致的问题。可能大家有人发现,清朝入关后,从道光帝开始,子嗣就开始减少,到咸丰帝仅有一个儿子。
同治帝:早逝无后
同治帝比咸丰还糟糕,19岁就去世了。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说是死于梅毒,有说是死于天花。不管怎样,同治帝是死于某种传染病。 本来,19岁的年龄应该是生命力最强盛的时候。而且,同治帝17岁就大婚了,有那么多的妃嫔,他是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生下一群孩子的。但是,他没有留下一个孩子。据说,他去世时皇后怀中有了身孕,后来自杀了。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同治是有儿子的,但没出世就被慈禧害死了,光绪体弱多病不育很正常,宣统也一样,紫禁城几十年没有婴儿出生,史称宫荒,或许上天认为大清运数已尽吧
穿越过去问问
不孕不育?
同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历代帝王_清德宗光绪_中国网
&#160;&#160;&#160; 清德宗光绪,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年),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 1875年12月初,同治皇帝病死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
影视文学作品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社区主版&&军事&&拍客&&贴图&&国际&&时政&&秘密&&生活&&休闲&&女人&&娱乐&&视频&&财经&&情感&&文学&&站务&&城市&&爱心&&校园&&汽车&&旅游&&科技&&游戏&&体育&&文化
阅读:2951 参与:5 回复:5到
 光绪帝(1871——1908)  庙号:德宗。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出生:同治十年(日)  属相:羊  卒年:光绪三十四年(日)  在位: 1875年-1908年  享年:38岁  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亲:奕譞(醇贤亲王)  母亲:叶赫那拉氏(慈禧胞妹)  初婚:18岁结婚,配偶叶赫那拉氏等3人  皇后:叶赫那拉氏(副都统桂祥之女,慈禧侄女)  后妃: 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二女,瑾妃,珍妃)  子女:无子女  继位人:溥仪(宣统,号称&继承同治兼祧光绪&)  生平  清德宗光绪,名爱新觉罗o 载湉(公元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  1875年12月初,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  历史背景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  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绝望,于公元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鸦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成为帝王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把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被囚瀛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  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砸楼主
回复置顶区
...或者对本帖发表其他观点:
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73财富:89316岁,有点实权18岁,结婚-----23岁 甲午战争之间没有后代,他很忙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点准备都没有连个孩子都没有唉,白活了|||级别:大校积分:30885财富:896末代皇帝没儿子,是天绝满清|||级别:太守积分:26878财富:3018天绝满清|||个人签名: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说明:加减财富会减少操作者同等财富值,最多输入20个汉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绪皇帝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