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学劳动力价值借助于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海峰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03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海峰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03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题第,习题,教学课件,ppt,李海峰,习题及,习题及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课后习题,课后答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习题第,习题参考,练习题,第二版,ppt练习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22: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海峰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03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福建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复习必考重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36页1下载券23页免费6页1下载券5页2下载券6页2下载券 2页1下载券3页4下载券7页4下载券2页4下载券122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免费129页免费12页免费6页免费24页免费
福建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复习必考重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6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08年考研政治应试精华试题解析
来源:  11:11:10 【】 
1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是劳动力自身价值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是借助于:
A.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具体劳动实现了价值增殖&&&&&&&&&&&&&&&&&&&&&&
D.抽象劳动实现了价值增殖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一般地说,价值增殖过程也是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关系。首先,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的关系:劳动过程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从生产过程的物质内容方面考察的;价值形成过程是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和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的过程,是从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方面考察的。其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劳动过程只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价值增殖过程本身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即无酬劳动的物化过程。生产过程的整个性质就是由这一点专门规定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价值是借助于抽象劳动实现了价值增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11.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并转移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土地、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它们原有的价值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同时,工人也把一定量的劳动加入新产品,创造出新价值。新价值的创造和原有价值的转移过程,是同一劳动引起的两种不同结果。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并转移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值的保存或转移,都是劳动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A.工人用于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使用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
D.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全部价值的时间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
  资本主义价值形成过程既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的过程,同时又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力价值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劳动超过这"一定点"的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就是使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这样,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3.工资形式对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显示出它的反面。"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值&&&&&&&&&&&&&&&&&&&&&&&&
D.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原因。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由于资本家是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支付工资的,因而从表面上看,似乎工人表现出来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造成了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抹煞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5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上,关键是要注意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工资形式掩盖了现实剥削关系。
  对劳动力和劳动必须科学地加以区分。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而劳动则是劳动能力在生产中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此哦能够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可以看出,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可以进一步认清资本家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5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5.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本&&&&&&&&& D.计件工资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两种。所谓计时工资,是指按工人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在考察计时工资时,必须把工资总额和工资的每小时单价加以区别,因此有必要确定每小时劳动力的价格,为此,马克思借用资产阶级经济学用语"劳动价格",以表示每小时劳动力的价格。计时工资的变化规律受工资总额、劳动价格和工作日长度三个因素影响。因此,只要延长工作日长度,即使劳动价格不变甚至不断下降,工资总额仍然可以保持不变,甚至可以增加。计时工资是资本家加强剩余价值生产的有力手段。其具体方法有:第一,根据资本增殖需要,利用"小时工资制"交替使用过度劳动和完全失业的办法来加强剥削;第二,运用"付以额外报酬"的方法,变相延长工作日;第三,运用压低劳动价格的方法,刺激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第四,利用工人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压低劳动价格。
  所谓计件工资,是指按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以计时工资为基础,并由计时工资演化和换算而成,其公式是:计件工资单价=劳动力日工资/日产品数量。所以,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也是资本家加强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其特点是:第一,它通过产品本身来控制劳动质量,以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第二,它提供一个确定的计算劳动强度的尺度,并以此压榨工人;第三,劳动的质量和强度都由工资形式来控制,对劳动的监督大部分成为多余的事;第四,它是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日的手段;第五,它包含有一种降低平均工资水平的趋势;第六,它还是计时工资的主要支柱。总之,"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是表示工资绝对商量的概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越高,反之亦然。若名义工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也增长。不一致的地方:在名义工资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实际工资下降;名义工资提高幅度不及物价上涨幅度,实际工资也下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5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6.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体现着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削关系。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形式存在。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范畴的是:
A.资本家为备不时之需而持有的现金&&&&&&&
B.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基金
C.资本家用来支付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货币&&&
D.资本家生产出来的、用于销售的汽车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内涵。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从表面上看,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材料、制成品等,但是,这些物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在资本家手里被用来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资本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持有的现金没有进行生产活动,当然也不会带来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并不存在剥削,它的生产设备并没有用于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也就不是资本;资本家生产的汽车当然也不会自行增殖。而资本家用来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可以使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从而为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7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7.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价值增殖是资本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要成为资本,必须:
A.通过市场交换&&&&&&&&&&&&&&&&&&&&&&&&&&&&&
B.同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
C.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
D.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生产中的有用物,具有相应的物质形态。这是资本的物质自然属性。资本的物质自然属性是直接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它与资本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直接相关,即同劳动过程的效率直接相关。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的组成部分"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是作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区别的"。作为自然属性的资本表现为各种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生产要素;或者说,资本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然而,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所有者的目的。资本的所有者的目的是生产一个比他预付的资本价值更大的价值,即价值增量或剩余价值。正因为如此,资本虽然是以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形式出现,但是,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只有当它们在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即只有当它们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6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8. 马克思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这说明:
A.资本表现为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可以转化为资本
B.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体现的是资本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C.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价值增殖是资本的基本特征
D.资本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社会经济关系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仅具有物质自然属性,而且具有体现在物质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在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历史上和当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把资本说成是同生产工具一起出现的、超越历史的范畴,否认资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而将资本主义解释成为一种永恒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这种谬论,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所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资本这一范畴并不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长河中,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及其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都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必然要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权和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作为资源配置中须臾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必然内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之中。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存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公有性质,劳动者的地位的变化改变了资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6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9.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周转速度的不同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并进而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恩格斯对此作了高度评价,他说:"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学上最复杂的问题的钥匙。"资本是依靠剥削工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物本身并不天生是资本,从本质上说,资本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资本概括起来不外两个部分,即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资本。马克思依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7页;《大纲解析》第87页。
&20.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种资本的区别就在于:
A.不变资本是固定资本,可变资本是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是生产资本,可变资本是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不转移价值,可变资本转移价值&&
D.不变资本不发生价值增殖,可变资本发生价值增殖
21. 马克思对资本进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这两种资本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命题说明]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由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构成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参加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以不同形式被消耗掉。但不论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方式如何不同,它们只能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它们的价值在进入生产过程以前,就已经由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的只是使用价值,而它们的价值只是在新产品中再现出来,因此生产资料转移到新产品上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们在参加生产过程时被消耗了的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因此,马克思把生产资料构成的资本称作不变资本,用C表示。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量,但并不排斥生产资料有发生价值变动的可能。当生产某种生产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时,或是由于新的发明使同种生产资料可由较少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原有的生产资料就会贬值,因而转移到新产品上的价值也相应减少。但这种价值变动,是在生产过程以外发生的,并不会改变不变资本的性质。
  资本中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价值转移问题,因为劳动力的价值已经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并被工人消费掉,不可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部分劳动力的价值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工人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作为具体劳动,它改变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使一种使用价值变成另一种使用价值,并将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作为抽象劳动,它创造出新价值,这个新价值既包括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量发生了变化。所以马克思把它称为可变资本,用v表示。
  不变资本中部分以固定资本的形式存在,同时,它也可能以流动资本的形式存在。货币资本是指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这是的资本形式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无论是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还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都不是货币资本;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成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因而取得了生产资本的形式。因此,不论是不变资本还是可变资本都是生产资本。
因此,第20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第21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相关链接:
     
     
更多内容请访问:
文章责编:shxfq&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6:08:50)?&&( 16:06:38)?&&( 16:02:50)?&&( 16:01:15)?&&( 15:59:11)?&&( 15:56:47)
在线名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重点推荐)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活劳动创造价值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生产率提高-&单位值、劳动力值、必要劳时降,相对剩余升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②两者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内在的价值尺度);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是货币。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①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②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③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④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2是基本职能。6,货币流通规律(二)★★①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②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④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7,纸币和信用货币(二)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②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①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流通、支付、储蓄、兑换。②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③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现象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引起通货膨胀因素: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对比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就存在并发挥作用。②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市场机制①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②现实的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1,市场机制(二)①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②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1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二)★★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③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①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14,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二)①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②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1)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2)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PS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PS2、商品流通公式W-G-W和资本流通公式G-W-G’的不同:①买卖顺序不同②起点终点不同③流通媒介不同④流通目的不同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特征: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1)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货币转化成资本决定性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特点)(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具体劳动的作用是生产新的使用价值和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雇佣劳动制度(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意义(三)★(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②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2)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3)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19,剩余价值率(三) m’=m/v★★★剥削程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m’=m/v,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①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2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三)★★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值。(1)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2)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力价值为v;而劳动创造v+m(3)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4)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5)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剥削。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劳动力买卖实质;掩盖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划分;掩盖了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划分。
  2015考研真题及答案专题:
  2015考研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
  2015考研复试分数线:
精彩视频考研网络课程123456
考试答疑微信
版权所有 深圳市诺达实业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