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理解世人间疾苦知多少的神或菩萨是谁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观音菩萨是历史上谁的化身?
观音菩萨是历史上谁的化身?
09-09-22 & 发布
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确无观世音菩萨这个人、但也不是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佛经中有记载的,佛经是由佛陀亲口叙述整理而来。 历史上的菩萨,在佛的时候,只有弥勒,说他是在五十六亿万万年之后,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其他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并非历史人物,而是由佛介绍而知的大菩萨。另外如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印度的大乘论师,也是后人依据他们的大乘言行,尊敬他们为菩萨。又如中国的天台智者大师,被后人称为东土小释迦,但他自称尚是信位的凡夫;永明延寿禅师,被称是阿弥陀佛化身,那也不是他个人的自述;九华山的地藏,是新罗的王子出家,法名为地藏,后人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亦非他自称是地藏菩萨。所以,正信的三宝弟子应该看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的佛菩萨,也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但自己是凡夫的身分。 圣贤僧在历史上出现很多,不承认有解脱的圣贤僧,就是不承认自己能解脱。从历史考究的严禁态度来看,没有观世音菩萨这个真实人物。阿含经中只有弥勒的记载,而后续的典籍中才有其他菩萨的出现。但是如今观世音菩萨的表法意义更大于其历史意义,是对我们内心慈悲和智慧的启迪,其所含摄的法义随时提醒我们向最究竟的圣贤看齐。顺便说一下,真实历史中的耶稣也不是神的儿子,只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私生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观世音,佛教菩萨名。又译光世音、观自在。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名讳,乃略称观音,故又有观音菩萨之称。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佛教称观世音为大慈大悲的菩萨,有多种化身,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观其音声”即时前往拯救。庙堂里,观世音一般放在佛祖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之后的大悲殿来供奉。但是在民间,观世音的影响和知名度却远远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千古至今,人人尊崇,家家敬仰,庙宇布四海,金身遍万家。可有谁知道她不凡的身世?有谁了解她的坎柯人生?有谁知道她是如何修行得道成仙?有谁了解她是怎样为人间遍洒甘露? 印度民间海神变成了佛教的观世音 大概从纪元一世纪开始,观世音信仰或在印度某地,或靠近南印补陀洛迦山一带民间盛行,这还是在大乘佛教兴盛以前。亦就是说,在「普门品」(即观音经)未写出前,在印度早已便有观世音的信仰了。那时,是把观音当作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来相信的。就是现在,观音仍不失为普渡慈航的「海神」,尤其是江浙沿海居民尤为信奉。 Joseph Edkins博士也以为「观音信仰被印度佛教吸收,大概不曾早于公历纪元以前时代」(Chinese Buddhism)。当第二世纪,在印度极为活跃的大乘佛教之祖,龙树的「大智度论」中,已经提到有关观世音信仰。由此方可旁证在龙树以前,观音信仰已早在印度某地(或全地)流行了。 大乘佛教兴起后,曾吸取了印度教的许多鬼神萛作佛教护法,大乘教徒也立刻乘机把原属印度民间的海神观音收于佛教之中,算作佛教的菩萨了。但由于撰写大乘佛经的许多无名作者,他们的出生年代与思想背景各有不同之故,所以对观音的撰写亦各有异。「法华经普门品」的作者,把观音描写成一位有求必应的「全能之神」一般。但写净土系经典、密教经典以及其它经典的作者,有的却把观音写成是阿弥陀的儿子,有的更把观音配给阿弥陀或释迦佛去当侍者。因此,观音一被佛教摄取后,在印度便已变了样子,这可从现有讲到观音的各种经典中,清楚地看出来。 东晋的法显三藏在公元后四百年代曾周游印度,在他的「历游天竺纪传」中记载在印度有观世音信仰:「诸比丘尼多供养阿难塔,以阿难请世尊听女人出家故,诸州弥多供养罗云。阿昆昙师者,供养阿昆昙,律师者供养律,年年一供养,各自有日。摩诃衍人则供养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观世音等。」摩诃衍人即大乘佛教徒,由此方可看出观音系受大乘教徒供养,在当时早已有观音的雕像,供人礼拜之用了。 观世音从男变女的原因 最后,我们要问,观音到底从何时起由男的变成女的呢?因为缺少直接证据,我们很难断定说在某朝某代观音成了女人。也许他在大乘佛教初期已被变成了女性,把他配作阿弥陀佛之妃或婢女;也许从隋唐时代起,慢慢的变成了女性的。笔者以为在中国本土变成了女性的可能性最大,且是中国佛教徒经过长时期的思想变迁后,纔逐渐由男变女的。原来,在隋朝时,佛教菩萨像已逐渐变成了中国的样式,换言之,从印度干陀罗佛教美术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美术。到了唐代,佛教美术界更把唐代妇女美的形象,都集中到菩萨身上来了。这张唐女菩萨像的装束几与本文照片 1 所示观音装束相同。大概从唐代起,观音便已变成女相了。 至于促使观音变成女的思想背景,大概可推测如下:(一)「观音经」中清楚说明,观音为了拯救妇女或童女,即能变成妇女身或童女身为之说法,并予救援。这可能是观音变成女相的最大思想支柱。(二)同经中又主张女人如欲求男求女,观音即能赐男赐女。这时的观音已成了生男育女的「母性」的象征。把象征母性的观音画成或塑成女相,亦系极为自然之事。已婚女子向女相的观音求男求女,赐予生育之能,极为自然;但如向男相观音如此祈求,恐怕中国妇女都会羞得面红耳赤,里足不前呢!(三)人们大都相信女性的神明较男性的神明来得慈悲、温柔、怜悯,人们向女神祈求时容易获得垂听。因此,在许多宗教中都有女神。例如在天主教中有圣母玛利亚崇拜,在中国有天后、妈祖崇拜;道教中有娘娘以及甚么金母,玄女崇拜。观音既然如此「慈悲」,那么故意或无意地把他变成了女性亦是不足为怪之事。笔者在此非说中国观音系受了上述那些女神崇拜影响纔变成女的。因为在思想上还接不上来。但我要注重在许多宗教中都有女神崇拜信仰中,所以在佛教中也出现了观音女性神崇拜,从宗教徒思想上看来并不希奇。(四)密教经典中有准提观音像,又称作准提佛母、尊那佛母,这个观音全是女性,在锡兰所传的准提观音铜像有四臂,胸前露出极丰满约两只乳房,表示佛母之相。在唐朝时,密教经典大量在华译出,对观音的女性化,无疑的曾给了更多的支柱。 印度的观音在中国变成了中国人的女性,以及普陀山的观音灵摥建立以后,观音信仰遂在中国立稳了根基,迄今不衰,甚至还赶上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在信徒中的声望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详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根据《法华经》,&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南无观世音 师子无畏音 大慈柔软音 大梵清净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众生乐 济度生死岸[编辑本段]【圣号释意】  女性化的观音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 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  梵文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意思是“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赞叹或诽谤等所动,生起贪、嗔、痴、爱、恶等烦恼,促成杀、盗、淫、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若能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扰、影响,就能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过观世音菩萨,并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音法门的自修而言,而《法华经》(普门品)及《悲华经》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  至于「观自在菩萨」,是唐玄奘的新译,最有名也最通用是出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头一句,现在流行的《心经》,便是出于玄奘的译笔。但是,《心经》自古以来,共有七种汉文译本,玄奘属于第二译,初译则出于罗什之手,故在玄奘未去印度求法之前,他已学到了《心经》,而且对于观世音菩萨抱有绝对的信仰心。根据玄奘大师传中记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观音灵感的经验,例如:1. 当他经过八百里流沙河的时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而妖魔鬼火之多,犹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恶鬼,在他前后缠绕,他都以念《心经》而遣散了这些魔鬼的作祟。2. 当他出了玉门关,晚宿沙漠中,随从他的胡人忽起变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时诵经念观世音菩萨,胡人见了顿失杀心,又睡了下去。3. 玄奘正在横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贺延碛的时候,经过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润喉,他和所骑之马,均因缺水而倒卧在沙漠之中,此时奘师便在心中默祷观世音菩萨,他说:「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祷告之后,在夜半忽有凉风触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畅,眼得明朗,马也能起来走了,走了十多里,马儿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并有一个水池。奘师与马,始得救济,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绝非原有,乃是观音菩萨慈悲变现而来。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现在借用太虚大师的话来作一解释,他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作用。」(见《太虚全书·杂藏》五五一页)  若依据自利功德释观世音三字,观是能观智,包括一心三观之智,世音是所观之境,包括一境三谛之理。菩萨以一心三观之智,观于一境三谛之理,圆观圆证,自在无碍,因名观世音自在。  若根据利他功德释,观是教,世音是机,教指菩萨寻声救苦的大悲心,机指九法界众生,称念菩萨圣号或悲哀求救之音声。因菩萨能兴慈运悲,拔苦与乐,普门示现,自在无碍,故名观世音自在。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萨依智能之体,起慈悲之用,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拔苦与乐,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因名观世音。亦名观自在。或有人说:旧译名观世音,新译名观自在,征之佛经,并不尽然。或说观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观世音,更不可信。其实,观世音即是观自在,观自在亦即是观世音,而大悲心陀罗尼经,世尊则名之为观世音自在。[编辑本段]【常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  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楞严经》中,观音菩萨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法华经》中释尊亦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中,观音菩萨言:「世尊,我观世音菩萨名字,难可得闻,若复有人,称十万亿诸佛名字,或复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无异。」又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昼夜殷勤,称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现身得离一切苦恼,一切障难,一切怖畏,及三业罪,悉得除灭。况复有人,依此经教,如法修行,当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释尊亦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告诉阿难:「但常称名号,等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何况至诚供养,其福无量。」  因为观音菩萨,无论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业,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爱护众生,作无限度、无止境的救济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与乐。所以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志愿,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德性,慈悲,亦是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观音菩萨,由于无限慈悲的驱使,曾经救拔无边众生的苦恼,成就无量众生的道业。凡称念菩萨圣号之人,其功德不但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相等。  当今之世,人间苦难重重,灾祸频生,正急于需要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济。如果人皆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人皆能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人皆能发扬光大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平等与乐的精神,使自己与他人都变为现代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间的斗争,以及拯救全世界人类的不幸,给予全世界人类生活上的幸福,与心灵上的快乐![编辑本段]【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或称“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呗咪吽”,梵文天城体为? ??? ????? ???,梵文拉丁文转写为 Om ma?i padme hūm。 汉字音译为: 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故称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念诵本咒即特别启请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常持诵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罚、非时死之恐惧,寿命增加,财富充盈。所以,在藏区常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摇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的景象。[编辑本段]【宣公开示】  节录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宣化上人  观世音菩萨是最勤奋的菩萨、最精进的菩萨、最不愿意休息的菩萨。他愿意一天到晚救度众生,不怕工作多,不怕众生困难多,所以可以说是最忙的菩萨;他不是懒惰菩萨,不是欢喜休息的菩萨,是最勤奋的菩萨。他一只手,救人救得少;两只手,救人也有限,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众生;千眼,可以照顾大千世界的众生,他所照顾的众生,都是受苦的众生;他所救度的众生,也是有灾难的众生。  「观世音」菩萨的「观」,就是观看。观看什么?观看这个世界。世界上的什么呢?音声。观,是能观的智能;世,是所观的境界。观是「能观」,世是「所观」,所观的世间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在困苦艰难的时候,就想起来,想起谁来啦?想起大慈悲父、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谁?观世音菩萨。大慈悲母是谁?观世音菩萨。想起来怎么样呢?他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用千眼智能看见,用天耳智能听见;于是就用智能手救这个众生。因为众生不是分开有灾难的,百千万亿众生,同时都有灾难;在同时,有百千万亿众生,称念「观世音菩萨」,同时都得到解脱,同时都得到快乐。因为这样,所以叫千手千眼观世音。  菩萨就是帮助人的。你若能帮助人,你就是菩萨;我若能帮助人,我也是菩萨。你若不帮助人,你就是罗刹;我不帮助人,我也是罗刹。罗刹和观世音菩萨,正是相对的。你看罗刹鬼女,也生得很美丽,和观世音菩萨差不多;但是罗刹鬼女就自私自利。所差别的,就是一个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个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这一相反,所以观世音菩萨相貌很圆满,罗刹女相貌也生得不错,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这一念之差,就在这个地方分别。  所以你若想学观世音菩萨,就是去帮助人、利益人。若说:「那我没什么力量,第一我没有钱,第二我不会讲法,我怎么利益人呢?」现在我告诉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钱没钱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骂人。方便舌,舌头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尽讲些是是非非。如人家本来有意见,你能用方便权巧的话语,把这两个人的意见,都给讲和平,调和世间的斗争,调和世界上的战争,这都是方便舌。有钱没钱都作德,有钱也可以作德,没有钱也可以作德。你有钱当然是更好一点,没有钱也不必担心,也不用说:「我很穷的,怎么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个好人!宋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图  千手千眼──怎么会有一千只手呢?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证得的威德神通相。  我们念〈大悲咒〉,你不要看得这么容易,这么简单。〈大悲咒〉这三个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见。如果没有宿世的善根──不单有善根,而且还要深厚──不要说念〈大悲咒〉,就是连〈大悲咒〉三个字也没有机会听到。所以说「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况且你得见着,而又能持诵,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以说「百千万劫难遭遇」,百劫、千劫、万劫都不容易遇着。  我们现在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闻到〈大悲咒〉的名字,才能学习、诵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离开经本背诵〈大悲咒〉。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议的种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今天来听〈大悲咒〉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听见〈大悲咒〉名字的人有多少?在整个三藩市,能不能有超过五百人以上听见过〈大悲咒〉的名字?我相信都不一定有。三藩市有多少人口?你这么计算一下,世界上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们现在能听见〈大悲咒〉的名字,都要生一种欢喜的心、庆幸的心,生一种难遭难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见〈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记不要轻易放过去!  这一次,能讲解这部《大悲心陀罗尼经》,这更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因为在几个月以前,《金刚经》将要讲完时,佛教讲堂护法果地、果宁和果前等,就研究想要听这一部《大悲心陀罗尼经》,为什么?因为由去年开始,佛教讲堂每个礼拜教「四十二手眼」秘密的法门;这个秘密法门,不单是秘密,根本我就从来不传这种法;因为到美国这儿来,我想把这个秘密不传的法,传给你们这一班有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佛教的佛经,就像一个旧书回收站的堆积山,收罗了人间的种种迷信传说,荒诞玄幻之事之论,还有谎话鬼话,不要以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当我们好好读读佛经,了解它的来源,就知道这是一句很合事实很中肯的结论。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当时的印度主要的是婆罗门教。印度是个十分落后迷信的地方,充斥着各种荒谬不堪的民间鬼话和夸张病态的神话传说,这些疯话反映出的价值观大多是反人性反人类的。最初佛教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反抗婆罗门教里的种姓阶级制度,但佛教却是在印度这个垃圾堆里成长起来的,所以血液里继承了婆罗门教和印度文化里的很多肮脏的东西和精神毒液。所以,有人说佛教是婆罗门教的一个怪胎也是不无道理的。比如,佛教的轮回之说是婆罗门教的,打坐冥思也是印度的修行方法。佛经里更是处处可见古印度的种种病态神话传说,连佛陀的出生,佛经说他是骑着白象从其母的左肋入胎,从右肋出胎。所以,佛教的源头之一就是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和荒唐无度的民间怪说。3、佛陀死后,佛教就靠口口相传,一直到了4~5百年之后才有文字的“佛经”出现。在这几百年的口传当中,有意无意地混进了多少谎话假话真是没人知道了,但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谎话假话是堆积如山的,而实事也证明了这点。比如,写佛经的人为了强调其“权威性”,总要加上“如是我闻”,“佛说”等等,这些话多半不是佛说的,但他们却说是佛说的,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就是佛经里的谎话了!这也就是佛教的来源之二。4、到了所谓的“佛陀第二”的龙树的时代(公元初),他病态加入自己的东西,伪托说是大乘佛教。据佛教自己的神话记载,龙树的思想和佛经是从“龙宫”来的。佛教说“龙”是存在的(注意:印度佛教所说的龙,和中国的“龙”是两码事!是翻译的原因!佛教的龙是一种大蛇,能喷毒火,没有腿和角)但龙是畜牲。好吧,那我们就当龙是存在的好了,那么龙树的佛经就是从畜牲那来的了。龙树的思想和经典是当今大乘佛教的重要部分!这也让我们看到,佛教的来源之三是古印度畜牲毒龙。佛教的《佛经》和某些“佛教徒”,在21世纪的中国,居然还用意淫的疯话来装点脸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没有这样的传说。观音菩萨有许多化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什么游戏你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最能理解世间疾苦的神或菩萨是谁_百度知道
最能理解世间疾苦的神或菩萨是谁
哈哈!!所有的神佛都理解!!佛家有---------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Apache Tomcat/6.0.33 - Error report HTTP Status 404 - type Status reportmessage descripti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 is not available.Apache Tomcat/6.0.33观世音菩萨圣号浅释
查看 (800)
【开篇总起】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详见《》)。根据《法华经》,&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座下的上首菩萨,同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  南无观世音 师子无畏音 大慈柔软音 大梵清净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众生乐 济度生【圣号释意】  
女性化的观音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在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  梵文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意思是“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与、、一起,被称为。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赞叹或诽谤等所动,生起贪、嗔、痴、爱、恶等烦恼,促成杀、盗、淫、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若能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扰、影响,就能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过观世音菩萨,并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音法门的自修而言,而《法华经》(普门品)及《悲华经》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  至于「观自在菩萨」,是唐玄奘的新译,最有名也最通用是出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头一句,现在流行的《心经》,便是出于玄奘的译笔。但是,《心经》自古以来,共有七种汉文译本,玄奘属于第二译,初译则出于罗什之手,故在玄奘未去印度求法之前,他已学到了《心经》,而且对于观世音菩萨抱有绝对的信仰心。根据玄奘大师传中记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观音灵感的经验,例如:1. 当他经过八百里流沙河的时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而妖魔鬼火之多,犹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恶鬼,在他前后缠绕,他都以念《心经》而遣散了这些魔鬼的作祟。2. 当他出了玉门关,晚宿沙漠中,随从他的胡人忽起变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时诵经念观世音菩萨,胡人见了顿失杀心,又睡了下去。3. 玄奘正在横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贺延碛的时候,经过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润喉,他和所骑之马,均因缺水而倒卧在沙漠之中,此时奘师便在心中默祷观世音菩萨,他说:「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祷告之后,在夜半忽有凉风触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畅,眼得明朗,马也能起来走了,走了十多里,马儿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并有一个水池。奘师与马,始得救济,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绝非原有,乃是观音菩萨慈悲变现而来。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现在借用太虚大师的话来作一解释,他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作用。」(见《太虚全书·杂藏》五五一页)  若依据自利功德释观世音三字,观是能观智,包括一心三观之智,世音是所观之境,包括一境三谛之理。菩萨以一心三观之智,观于一境三谛之理,圆观圆证,自在无碍,因名观世音自在。  若根据利他功德释,观是教,世音是机,教指菩萨寻声救苦的大悲心,机指九法界众生,称念菩萨圣号或悲哀求救之音声。因菩萨能兴慈运悲,拔苦与乐,普门示现,自在无碍,故名观世音自在。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萨依智能之体,起慈悲之用,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拔苦与乐,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因名观世音。亦名观自在。或有人说:旧译名观世音,新译名观自在,征之佛经,并不尽然。或说观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观世音,更不可信。其实,观世音即是观自在,观自在亦即是观世音,而大悲心陀罗尼经,世尊则名之为观世音自在。死岸【常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  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中,观音菩萨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法华经》中释尊亦告:「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中,观音菩萨言:「世尊,我观世音菩萨名字,难可得闻,若复有人,称十万亿诸佛名字,或复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无异。」又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昼夜殷勤,称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现身得离一切苦恼,一切障难,一切怖畏,及三业罪,悉得除灭。况复有人,依此经教,如法修行,当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释尊亦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告诉阿难:「但常称名号,等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何况至诚供养,其福无量。」  因为观音菩萨,无论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业,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爱护众生,作无限度、无止境的救济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与乐。所以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志愿,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德性,慈悲,亦是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观音菩萨,由于无限慈悲的驱使,曾经救拔无边众生的苦恼,成就无量众生的道业。凡称念菩萨圣号之人,其功德不但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相等。  当今之世,人间苦难重重,灾祸频生,正急于需要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济。如果人皆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人皆能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人皆能发扬光大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平等与乐的精神,使自己与他人都变为现代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间的斗争,以及拯救全世界人类的不幸,给予全世界人类生活上的幸福,与心灵上的快乐!
【宣公开示】  节录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观世音菩萨是最勤奋的菩萨、最精进的菩萨、最不愿意休息的菩萨。他愿意一天到晚救度众生,不怕工作多,不怕众生困难多,所以可以说是最忙的菩萨;他不是懒惰菩萨,不是欢喜休息的菩萨,是最勤奋的菩萨。他一只手,救人救得少;两只手,救人也有限,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众生;千眼,可以照顾大千世界的众生,他所照顾的众生,都是受苦的众生;他所救度的众生,也是有灾难的众生。  「观世音」菩萨的「观」,就是观看。观看什么?观看这个世界。世界上的什么呢?音声。观,是能观的智能;世,是所观的境界。观是「能观」,世是「所观」,所观的世间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在困苦艰难的时候,就想起来,想起谁来啦?想起大慈悲父、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谁?观世音菩萨。大慈悲母是谁?观世音菩萨。想起来怎么样呢?他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用千眼智能看见,用天耳智能听见;于是就用智能手救这个众生。因为众生不是分开有灾难的,百千万亿众生,同时都有灾难;在同时,有百千万亿众生,称念「观世音菩萨」,同时都得到解脱,同时都得到快乐。因为这样,所以叫千手千眼观世音。  菩萨就是帮助人的。你若能帮助人,你就是菩萨;我若能帮助人,我也是菩萨。你若不帮助人,你就是罗刹;我不帮助人,我也是罗刹。罗刹和观世音菩萨,正是相对的。你看罗刹鬼女,也生得很美丽,和观世音菩萨差不多;但是罗刹鬼女就自私自利。所差别的,就是一个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个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这一相反,所以观世音菩萨相貌很圆满,罗刹女相貌也生得不错,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这一念之差,就在这个地方分别。  所以你若想学观世音菩萨,就是去帮助人、利益人。若说:「那我没什么力量,第一我没有钱,第二我不会讲法,我怎么利益人呢?」现在我告诉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钱没钱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骂人。方便舌,舌头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尽讲些是是非非。如人家本来有意见,你能用方便权巧的话语,把这两个人的意见,都给讲和平,调和世间的斗争,调和世界上的战争,这都是方便舌。有钱没钱都作德,有钱也可以作德,没有钱也可以作德。你有钱当然是更好一点,没有钱也不必担心,也不用说:「我很穷的,怎么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个好人!
宋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图  千手千眼──怎么会有一千只手呢?这是念〈〉修行所证得的威德神通相。  我们念〈大悲咒〉,你不要看得这么容易,这么简单。〈大悲咒〉这三个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见。如果没有宿世的善根──不单有善根,而且还要深厚──不要说念〈大悲咒〉,就是连〈大悲咒〉三个字也没有机会听到。所以说「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况且你得见着,而又能持诵,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以说「百千万劫难遭遇」,百劫、千劫、万劫都不容易遇着。  我们现在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闻到〈大悲咒〉的名字,才能学习、诵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离开经本背诵〈大悲咒〉。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议的种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今天来听〈大悲咒〉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听见〈大悲咒〉名字的人有多少?在整个三藩市,能不能有超过五百人以上听见过〈大悲咒〉的名字?我相信都不一定有。三藩市有多少人口?你这么计算一下,世界上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们现在能听见〈大悲咒〉的名字,都要生一种欢喜的心、庆幸的心,生一种难遭难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见〈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记不要轻易放过去!  这一次,能讲解这部《大悲心陀罗尼经》,这更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因为在几个月以前,《金刚经》将要讲完时,佛教讲堂护法果地、果宁和果前等,就研究想要听这一部《大悲心陀罗尼经》,为什么?因为由去年开始,佛教讲堂每个礼拜教「四十二手眼」秘密的法门;这个秘密法门,不单是秘密,根本我就从来不传这种法;因为到美国这儿来,我想把这个秘密不传的法,传给你们这一班有善根的美国人;所以去年开始教四十二手微妙不可思议的法门。但是我可没有到任何地方去向人说:「啊!我这是秘密法,不向你传。」我这虽是秘密法,但是传给人;传给什么人?必须要皈依三宝的人、深信佛法的人。  这四十二手传完之后,有几位对这部《大悲陀罗尼经》发生兴趣,想要明白四十二手的经义。所以由果地居士发起,请讲这部《大悲心陀罗尼经》。当时我看这一班人诚心难却,所以也就答应了。可是讲完《金刚经》,又继续讲《心经》。《心经》虽然只有两百多个字,也讲了两三个月。不过这两三个月,只有礼拜天讲,不是天天讲;若天天讲,大约一个月、半个月就可讲完了。现在《心经》已经讲完,所以讲《大悲心陀罗尼经》。  这一部经,可以说是你们一般人从来都没听过;不单你们没有听过,就是中国人听过的也很少;中国人听过的,能讲解明白这部经的意思,也是不容易、不多见的。  所以,现在我为你们讲这部《大悲心陀罗尼经》,每一个人必须要把脑子里边的垃圾,先收拾干净──不要打那么多妄想,不要有那么多的贪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瞋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痴心。把贪、瞋、痴垃圾,先收拾干净,也就是把每一个人的「粪」给除干净。要把自己这些不干净的东西,都丢到外边去,然后再装上甘露法水,那时才能清净地得到这法的力量,这是最要紧的。  现在讲「千手千眼」,有人说:「修大悲陀罗尼,才能得到千手千眼。这千手千眼,有什么用呢?我们每一个人有两只手、两只眼睛,已经很好了。两只手可以拿东西,两只眼睛可以看东西,要那么多只眼有什么用?要那么多只手干什么?现在是科学时代,这研究起来,这么多手,没有用的;这么多眼睛,也没有什么用。」那么你要是嫌多,就不需要修大悲法。  我现在把「千眼」先解释解释。你有两只眼睛,但把两眼闭上,就看不见东西;要睁开,才能看见。若有千只眼睛,这只眼睛闭上休息休息,把那只眼睛睁开,换一换,你看!这不是妙法吗?你把这只眼睛闭上休息休息,又睁开两只眼睛,不单两眼,而且有千眼那么多。  这个千眼,所谓「千眼照见」,我们的眼睛,只可以看十里、二十里路,若用望远镜可看一百里路,再望远了,目力恐怕就达不到。而你有千眼,怎么样呢?百里、千里、万里都可以看得见,尽虚空、遍法界,不用看 television ( 电视 ),你就可以知道,「喔!那两个航天员在月球上走路。」你说这妙不妙?你现在要借着 television,才能看得见人到月球上;你若有千眼,不用 television,就可以看得见;不单不用 television,也不用你去安装天线,也不需要给钱。啊!这省了多少事!你说有一千只眼睛不好吗?现在你知道好了吧?  不单这样,你这千眼,前边能看见后边,后边又可以看见前边。所以虚老的诗上说:「脑后见腮擒鹞子,顶门具眼捉飞熊。」在脑的后边,有眼睛可以见到自己的腮帮子。你看不见自己的面;但是你若有千眼的话,后边可以看到前边;前边又可以看见后边,可以看见自己的面目是什么样子。不单看见面部,也可以看见肚里头有什么,有几条懒虫?几条死虫?一看就知道。外边可以看到里边,里边可以看到外边,就像玻璃镜子,我们在玻璃里边,可看见外边墙。你要是得到千眼,肚子就像玻璃。玻璃肚子,玲珑透体,里边的、外边的,都没有隔碍;里边有什么,都能看得见。你心是什么样子?你肚里想说什么话?用眼睛一看,哦!你里边那个 machine( 机器 )怎样动弹?想要说什么话?想要起一个什么念头?一看就知道。所以你要不要千眼?现在你知道了,是不是还认为你有两只眼睛就够了?恐怕现在知道不够了。千眼就有这样的妙用!  「千手」也是这样。手可拿东西,你不要说旁的,我们现在就讲拿钱。你有两只手,可以拿十万块钱;我有一千只手,就可以拿一万万块钱攒在手里。你拿不了这么多,我就拿得了这么多。你说这是不是妙啊?譬如分苹果,你一个人可以拿多少苹果?你有一千只手,就拿一千个苹果;你有两只手,随便你怎么拿,只可以拿两个。你看!这是不是有用呢?但是,这不是就这个小用处,这不是像小孩子来争着吃,好象我们到果式的家里,她那个小女儿要吃小桃,欢喜小的。这一千只手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能有千手,是救人的。譬如有一千个人掉到海里,你有两只手,这只手救一个,那只手救一个,只能救两个人。若有千手,把一千只手往海里一伸,就能把这一千个要淹死的人都给提上来。你说这一千只手有什么用?救人啊!所谓「千眼照见,千耳遥闻,千手护持」,千手是护持众生的,哪一个众生有什么苦恼,你有一千只手,就伸一只手把他救出苦海;若只有两只手,就救不了那么多人。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是预备救人,不是预备偷东西的。你要听清楚,不是到那儿偷苹果。说:「我到苹果树上,可以有一千只手,偷一千个苹果。」不是的!  这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究竟从什么地方来的?我方才不是告诉你们,就从〈大悲咒〉里生出来的嘛!你只要念〈大悲咒〉、修大悲法、修四十二手。四十二手最后的「总摄千臂手」,你诵一遍咒,手就多出来四十二只。一遍四十二,十遍就四百二十,一百遍就四千二百,你若诵一千遍,就有四万二千只手,也有四万二千那么多眼睛,就看你肯不肯修行!  但是修行要想有千手千眼,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若你修这个法,天天不间断用功,天天依法修行,就能成就这种不可思议的妙用。你要是今天修,明天停止,那是没有什么用的。就像你读书,想得到人间的博士学位,从开始到成功,都要用十四、五年的功夫,何况你修佛法呢?你若不真真实实去用功,那是不会成就的。
【佛典记载】  按照《》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以下为白话后的内容)  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房屋。如果他能够忆念著我,称念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佛果。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盘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当时宝藏佛,马上为他授记说:“你观察忆念诸天人民、以及三恶道中一切众生,而生起大悲心,为了断除众生一切的苦恼,为了令众生住于安稳快乐的处所之缘故,我今日应当命名你为‘观世音’,无量寿佛入涅盘后,第二个恒河沙数等阿僧祇劫,彼国土转名为‘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宝物,无量无边,是安乐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树下,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又根据《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说:“在过去广大久远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佛号‘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其佛国土的清净庄严,是言说赞叹所不能穷尽的。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区域之内,有一个国王名曰‘威德’,称王于一千个世界之中,那时威德王,在他的园林楼观当中,入于三昧禅定的时候,在国王左右有两朵莲华,从地里涌出,有两位童子,化生于莲华之中,与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头面接足顶礼世尊,听佛说法。  当时两位童子即说偈颂曰:‘诸天龙鬼神,听我狮子吼,我们今天在如来前,立大誓愿发菩提心。生死流转无量劫来,想要推算其源始边际而却不可知(不可得)。诸佛为了度脱一个众生的缘故,尚且无数劫地行菩萨道,何况如今只是数劫的时间,即可度脱无量众生,圆满修行菩提之道,却反而生起疲乏厌倦的心呢?我等若从今日起,仍然生起贪欲心,如是则为欺诳十方一切诸佛。如果仍起瞋恚、愚痴、染污、悭贪、嫉妒等心,亦复如是。今日我等说真实语,远离虚妄不实之心。我等若从今日起,起于声闻自利的心,不乐于度脱众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则是欺骗世尊。我等亦不求缘觉圣果,不只是自我济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于万亿劫中,以大悲心度脱众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国土,清净安乐美妙庄严,愿我成佛道之时,我的国土超越此百千亿倍的庄严。我国土中没有声闻众,也没有缘觉乘,只有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其数目无有限量。一切众生清净无垢,悉皆具足最上胜妙的喜乐,出生在正知正见的佛法当中,总持一切诸佛法藏。我们这些誓愿如果真实不虚,应当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当二位童子说完如是偈颂之后,即时大地普遍震动,百千众多的乐神及种种乐器,演奏发出和谐优雅的乐音。光明亮丽的微妙服饰,旋转地从天上降落下来,诸天天神在虚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种种美好末香,其所散发的香气普遍地流溢熏染开来,欢喜愉悦了众生的心。当时的威德王难道还有别人吗?那就是我释迦牟尼啊,而那时的两位童子,就是现今的观世音、以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此二位大菩萨,于金光狮子游戏如来之处,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将来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时劫之后,阿弥陀佛当入涅盘。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与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寿命相等。阿弥陀佛住世及入涅盘后,所度化的众生,其数量悉皆相同平等、无量无边。阿弥陀佛入涅盘后,某些众生即见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萨证得念佛三昧者,即可时时见到阿弥陀佛的法身常住不灭。阿弥陀佛示现灭度之后,极乐世界一切宝物,流水浴池各色莲华,以及众宝所成的一切行树,仍然恒常演说法音,与阿弥陀佛亲身说法没有差异。  极乐世界正法时期灭尽之后,于当夜过中夜分,明相现前时,观世音菩萨在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自然而然七种宝物,以种种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国土世界庄严美妙的情景,即使诸佛世尊,经过如恒河沙数的时劫,也没有办法说得穷尽。其国土之中没有声闻缘觉这种名号,纯粹都是发菩提心的大菩萨,充满了整个国土,这个国土世界名称为‘众宝普集庄严’。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随著他住世的年岁,得大势菩萨皆亲近供养不相远离,乃至于到入涅盘时。入涅盘后,得大势菩萨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的正法灭尽。正法灭尽之后,得大势菩萨即在此国土,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一样,他的国土世界、所放的无量光明、所具的无量寿命,以及诸菩萨众的数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无差别。”  如同上面两部经所记载的,观世音菩萨于因地初心所发起的本愿功德,及摄取净土庄严佛国的德行,与阿弥陀佛本起因地的发心,了无差别。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净庄严,是如此如此的殊胜啊!其他如三十二种因应众生苦难的随类应化身,十四种布施众生无所畏惧的无边神力,四种不可思议无作无为的胜妙德用,具足一切无碍神通,广修种种善巧方便,完备的描述就像《楞严经》、《法华经》,及其他诸经所说的,现在并不全部引用节录。  又《大悲经》言:佛在补陀落伽山,观世音菩萨的宫殿,众宝庄严的道场之中。此时观世音菩萨,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说明自己于过去无量亿劫前,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所,承受学习‘大悲心大陀罗尼’(大悲咒),即刻从初地菩萨顿时超越到第八地菩萨,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于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缘故,生生世世所在之处,皆得恒常在诸佛面前莲华化生。因此观世音菩萨发誓愿说:“假使有众生,能受持读诵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诸佛清净国土者,我即发誓不成。”  观世音菩萨说完之后,佛告诉大众:“此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号为‘’。由于他的大悲愿力,为了发起一切菩萨的菩提心,为了安乐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故,仍然示现为菩萨。你们大家应当常常供养观世音菩萨,专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以得无量的福德,可灭无量的罪业,临命终后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根据这段经文,应当可以知道恭敬供养观世音菩萨、以及专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以此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者,与那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人,同样都能够往生净土,此二者福慧果报大略是相同的,福德善根也相等,请诸位修行者深思之。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提到过。在显教方面,例如《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第八十二卷及第一百卷、《楞严经》卷六、《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一、《新译华严经》第六十八卷、《悲华经》、《地藏经》、《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以及《观无量寿经》等;在密教方面则有《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世音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陀罗尼集经》、《一切功德庄严王经》,《清静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大方广曼殊师利经》、《大日经疏》卷五、《千光眼观世音菩萨秘密法经》、《理趣经》、《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阿俐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不空绢索神变真言经》等。
【普门示现】  
观自在菩萨 据《悲华经》的记载,观世音无量劫前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世音”。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不过在当时,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男像。  佛教经典记载观音大士,周游法界,常以种种善巧和方便度化众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化现之而为说法,即是,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够“送子”有关,并且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现在的各种形象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形象众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当他作为‘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  四观音:如意观音,右手持如意,象征事事如意,立于莲花上,安定人心。  GuanyinwithRuYi,representingasmoothpursue,absorbinghumantroublesandsufferings.  持莲观音,两手持莲茎,内心世界园觉无碍,远离欲望。  GuanYinwithLotusinhand,symbolisingthefullyenlightenedmind,awayfromalldelusions.  合掌观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观音合掌微笑敬礼,耐心倾听,尊重他人。  GuanYinwithJointPalms,withasmile,listenstoallcrieswithgreatpatience.  持经观音,即声闻观音,声闻是闻佛音教导而开悟,以其大愿,引导众生开大智慧。
【观音道场】  观音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众生,何止在,现菩萨身,助佛教化,亦于十方佛前,以菩萨身,大作佛事。在印度示现成佛时,观世音菩萨,亦同时垂迹娑婆,现菩萨身,助佛教化。  众所周知而又能受持读诵的大悲咒,是当日世尊驾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时,观世音菩萨于世尊前说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普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幡周匝悬列。尔时如来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与无央数菩萨摩词萨俱,其名曰总特王菩萨……时观世音菩萨,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咒,今当欲说,为诸众生而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惟愿世尊,慈悲听许……。」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乐众生,欲说神咒,今正是时,宜应速说,如来随喜,诸佛亦然。」于是说出无量忆劫前,千光王静如来,授其大悲咒的经过。及授持大悲咒的功德。  普陀落迦山,梵文POTALAKA,音译补陀落迦山,或补但洛迦山。义静法师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于海岛,岛上满布小白华,清香美丽,观音菩萨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门示现,因而得名。据说普陀落迦山,共有四处:  (1)印度补怛洛伽山  说:「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渐至此山:「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跌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  唐三藏玄藏法师之西游记中,亦有记述:「株罗矩咤MALAKUTA南方海滨,有座抹刺耶山,抹刺耶MALAYA山东方,有座布怛洛迦山POTALAKA,此山山径危险,岩谷崎岖,山顶有池,其水澄清如镜。有大河绕山,周流二十匝,入南海,池测有石天宫,观世音菩萨往来其间。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涉水登山,忘其危险,但能到此山者甚少。惟山下居人,虔心求见菩萨,则菩萨或现身,或现涂灰外道身,慰喻此人,得遂其愿……。」  (2)中国普陀洛迦山  在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山群岛之一的普陀山。岛呈狭长形,岛内崎岖,由南至北,有锦屏山,光游峰,伏龙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岛北的白华顶,又名佛顶山。岛之东南有一小岛,名洛迦山,合称为普陀洛迦山,后人渐将普陀及洛迦分成两个山名。  
普陀珞珈山 普陀山所以成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名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其原因在普陀山志记载:谓中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谔,游五台山,见一观音像,庄严殊胜,心慕不已,实行不问自取,请回日本供养。岂料船经普陀山时,海中忽涌无数铁莲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谔惊而祷告曰:「如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当从所向,弟子随从所适,建寺供养。」祷毕舟行,至潮音洞边即停,慧谔捧大士像离舟登岸,时岸边渔民,听慧谔说明来意,大受感动。张氏渔翁献出住宅,让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的开山始祖。  普陀山名胜古迹甚多,佛教寺庵百数十座。其中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的普济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开辟深遂,殿阁七重,建筑总面积为一万一千四百平方米。宏伟庄严,气势非凡。其中圆通宝殿,是观世音菩萨正殿,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高六丈余,广十四丈,阔八文,内供八米多高观音圣像。四周塑有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其余殿堂僧舍,约二百余间。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普济禅寺,位于前山,与后山的法雨禅寺,及山顶之慧济禅寺,合称普陀三大寺。其它历代兴建大小寺庵,约二百余间。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约数丈,洞内怪石磷磷,海水涌入,其声如雷,游客仅可立于天窗外俯视,不能入内。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数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来,水花飞溅,声如龙吟虎啸,诚心朝山进香的有缘人,能见观世音菩萨于洞中现身。  普陀山既为四大名山之一,游客固多,而僧人由各地云集挂单者亦众。难免圣凡混杂,良萎不齐。何况罗汉境界,往往隐德露痴,游戏人间。凡人肉眼不识,自会发生误会。观世音菩萨,为卫护道场,对破戒僧人,固然慈威兼施,而对蓄意扰乱道场之人,亦每现身点化。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拜访普陀山。当其微服上山,立即被化缘和尚包围,并将所得,就地聚赌,令乾隆皇十分反感。回宫后将所见奏知母后,并欲大兴问罪之师,但因母后善言相劝作罢。岂料第二次下江南,再访普陀山时,和尚何止包围化缘,且三五成群,吸姻饮酒,喧闹不已,丑态毕露。乾隆喝问:「因何不守佛门清规?」竟然有人回答:「此是海外家风,罗汉境界;即使皇帝在此,亦管不了。」真气煞乾隆,誓必发兵捕杀;虽然母后再三劝告,勿作杀业,而毁名山,亦难息怒。是以第三次下江南时,带备兵船,再访普陀。  及其登山一看,聚赌的人数更多,下注更大;而且衣冠不整,男女混杂。乾隆心想,穷和尚何来许多银两,让我来豪赌,看你穷和尚如何赔偿。随即掏出大堆银两下注,旋即被和尚吃掉,一连数次皆输,最后将仅有银两孤注一掷,竟然输光。气极将头上宝冠除下押上,又被一衣衫槛褛的和尚赢去。往头上一载;乾隆盛怒之下,再脱下龙袍作为赌本。结果,又被一个女人赢去,往身上一披,并问皇帝还有何物可赌?皇帝随即命同来官兵包围前寺,下命捉捕和尚。  聚赌之众,见被包围,唯有陆续走进大殿。及军队赶到大殿,人影全无,而皇帝宝冠,却载在罗汉头上,皇帝龙袍,则披在观世音菩萨身中。至此:乾隆始知自己所见,真是罗汉境界,菩萨神变;随即叩头谢罪,笃信佛教。普陀山于悠悠岁月中,虽然几经兴废,于今仍然屹立不倒,游客如云,朝山者众,被菩萨感化而改邪归正,笃信佛教者,不知凡几。可见观世音菩萨卫护道场之威德神力,实不可思议。  (3)西藏的布达拉宫  西藏的POTALA,是座位于玛鲁赫里,MARUHOIRI大岩山顶上的达赖喇嘛宫殿。周约一里,普通称布达拉(亦音补陀洛)。兴建年代,大约在公历五八一年,当时宫殿规模较小,至十七世纪末叶,达赖喇嘛在位时,有一执权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绘画宫殿改建图,于十八世纪建造成今日所见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佛殿之灵塔,金碧辉煌,上段安置纯金的观音圣像。像内部封存有传说出松兹坚布教王从印度迎回佛陀时代留下的观音圣像。  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朝鲜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事实上,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任何众生,有机则应,无感不通。然则,凡供养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佛教寺院,无不皆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凡有苦难灾患之处,无论此界他方,皆有补陀洛迦山。苦恼众生,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无不寻声救苦,令得安乐。可谓圣迹处处,并不限于补陀迦山。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siqing wang
╔╦╗。。。。。╔╦╗ &╠幸╣〓〓§〓〓..╠福╣ &╚╩╝  ↓  ╚╩╝ &╔╦╗ ☆★☆ ╔╦╗ &╠快╣☆祝愿你☆╠乐╣ &╚╩╝ ☆★☆ ╚╩╝ &╔╦╗  ↓  ╔╦╗ &╠永╣  ※  ╠远╣ &╚╩╝  ↓  ╚╩╝惦记,无声,却很甘甜;问候,平常,却很温暖;信任,无言,却最真切;友情,无形,却最珍贵;祝福,简单,却常留心间;愿酒仙的朋友,天天快乐,平安永远! &武夷山三十六峰岩茶隆重上市
楼主最新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注民生疾苦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