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纪录片讲的是礼县大堡子山的考古中国纪录片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项目获国家田野考古三等奖--中国甘肃网
  位置提示:&&&&正文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项目获国家田野考古三等奖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礼县讯 (记者薛小平) 近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2007年我省有两个考古项目获得2006——2007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其中有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和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考古项目,这两个考古项目成为我省文化遗产领域又一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7年,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对礼县圆顶山遗址城墙选点进行了解剖调查,阶段性成果工作报告正在加紧整理中。据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绍,目前考古学和历史学专家已一致确认: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庄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园在礼县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礼县,甘肃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编辑:李冬梅]
 ※看看相关新闻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相关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
评论内容:(最多300个字符)
24小时新闻排行
Copyright & 2005 - 2006 GSCN Inc. All Rights
中国甘肃网
客服电话:86-931-8410022
主管: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主办: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您的位置: &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
摘 要:据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人在商末、西周至春秋早期,主要活动于今甘肃省东南部的渭河和西汉水流域一带。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合作,在渭河上游的甘谷县毛家坪遗址首次发掘到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从而证实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永坪乡境内,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环绕而过,西、南、北三面群山相拥,奇峻而清幽。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世人所知的是秦王朝的强盛,但秦人的来源、早期的生活以及向东发展的历史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历史谜团。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的先祖大骆非子所居的“西犬丘”及早期秦都邑
、西周秦人的中心活动区域,就在今甘肃东南部的陇南及天水一带。20世纪20年代,礼县盐关-罗家堡一带出土了著名的“秦公簋”;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青铜重器百余件,多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铸用壶”、“秦公作宝簋”等铭文;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该墓地为秦公西陲陵墓区;2001年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进一步探索早期秦文化的面貌,寻找秦人早期都邑及其先公、先祖陵墓所在, 200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的学术成果。
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永平乡和永兴乡交界处的西汉水北岸,隔河与南岸的山坪城址相对,西侧有永平河自北而南注入西汉水。遗址以东的西汉水河谷平坦开阔,以西则狭窄蜿蜒。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2006年调查、钻探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现一座,夯土建筑基址26处、中小型墓葬400余座以及较丰富的文化层堆积。发掘大型建筑基址一处(21号建筑基址),中小型墓葬9座,祭祀遗迹一处。
祭祀遗迹位于被盗秦公大墓的西南约20米,包括大型“乐器坑”一座、人祭坑 4座。
大堡子山城墙依山坡而建,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城墙断续长约1000米,南北城墙长约250米。保存较好的一段城墙位于东北角,长约6米,高约3—4米,夯层厚0.08—0.1米。城墙内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已钻探出夯土建筑基址26处和堆积较丰富的文化层及少量小型墓葬等,被盗的秦公大墓、车马坑和新发现的乐器坑也位于城内。东北城墙外为中小型墓地,分布密集,钻探出400余座。
21号建筑基址位于城址内南端较高处,夯土基址呈南北向纵长分布。该建筑四周为夯土墙,西墙在地面以上还有部分保存,其他三面只剩夯土墙基。整个建筑基址南北全长103米、东西宽16.4米,东、西墙之间正中发现平行排列的18个大型柱础石。该建筑基址的基本结构仍大体清楚,似为大型府库类建筑,大约始建于春秋早期晚段或春秋中期早段,战国时期废弃。墓葬有3座未被盗扰。最大的一座出土铜器9件(包括鼎3件、甗1件、盂 1件、短剑1件),另有石圭130余件、陶器6件等,年代为 春秋中期偏晚。
大型乐器坑长8.8米,宽2.1米,深1.6米,坑口距地表深约2.1米。坑内南排的木质钟架朽痕旁,依次成排放置有 3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8件甬钟,镈和钟各附带1件青铜挂钩;北排磬架(仅存朽痕)下有2组共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青铜镈一大二小,最大的一件铜镈造型及纹饰华美,鼓部有铭文20余字,与过去发现的秦武公镈相似,年代为春秋早期。4座人祭坑每坑埋人骨架1—2具,肢体屈曲,其性质当为杀人祭祀。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大型乐器坑的发现,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
自2004年始,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诚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2006年度重点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进行发掘。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年,大堡子山秦公大墓遭盗掘。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对大墓进行了劫后清理,
发掘2座中字型大墓和2座车马坑(其中1座未清理),对大堡子山遗址调查、钻探面积15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夯土城墙、建筑基址、墓葬、车马坑、灰坑等。大堡子山城墙依山坡而建,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城墙断续长约1000米,南北城墙长约250米。保存较好的一段城墙位于东北角,长约6米,高约3—4米,夯层厚0.08—0.1米。城墙内遗址总面积约 25万平方米,已钻探出夯土建筑基址26处和堆积较丰富的文化层及少量小型墓葬等,被盗的秦公大墓、车马坑和新发现的乐器坑也位于城内。东北城墙外为中小型墓地,分布密集,钻探出400余座。
与大堡子城址隔河相望,在西汉水对岸的山坪也发现一座城址。夯土城墙断续残存约400米,并发现早期秦文化堆积,初步判断这里也是一座早期秦文化遗址。2006年度大堡子遗址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发掘大型建筑基址1处(21号建筑基址),中小型墓葬2处(发掘9座),乐器坑1座,人祭坑4座。
21号建筑基址位于城内南端较高处,西面背靠黄土断崖,东面俯视河川。夯土基址呈南北纵长分布在二级梯地(现已退耕还林)土层之下,梯地高差约3米,上一级梯地建筑基址以上地层堆积厚约2.5米,下一级梯地多数探方耕土下即见基址。从发掘情况看,该建筑四周为夯土墙,西墙地面以上残高0.3—0.6米,墙宽约1.5米,地下墙基宽约3米;东墙北半部、北墙以及南墙东半部只剩夯土墙基部分,宽约3米。整个建筑基址南北长103米、东西宽16.4米(包括夯土墙基在内的宽度),东西墙之间的正中发现18个大型柱础石,间隔约5米,与东西墙一字平行排列。该建筑基址保存状况虽然较差,但基本结构大体还是清楚的,房址内没有发现隔墙之类的遗迹,似为大型府库类建筑。从地层堆积、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以及夯土内的包含物初步分析,大约始建于春秋早期晚段或春秋中期早段,战国时期废弃,汉代遭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因平整梯地,该建筑东墙、北墙以及南墙东段地上部分基本被毁,只剩墙基部分。
发掘中小型墓葬9座,其中3座未被盗扰。最大的ⅠM25位于东北城墙外的墓地,长4.8米,宽2.7米,深10.1米。出土青铜器9件,石圭130余件,陶器6件,年代为春秋中期偏晚。乐器坑位于被盗秦公大墓M2的西南部,相距约20米。长8.8米,宽2.1米,深 1.6米,坑口距地表深约2.1米,东西方向。坑内南排木质钟架(仅存朽痕)旁依次排列3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和8件甬钟,镈和钟各附带有1件青铜挂钩;北排磬架(仅存朽痕)下为2组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青铜镈一大二小,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舞部及镈体部以蟠龙纹为主要装饰;四出扉棱为透空的纠结龙纹,造型华美;鼓部素面,有铭文20 余字,尚待清理释读。该镈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秦公镈以及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近似,年代为春秋早期。
与乐器坑同时发现的还有人祭坑4座,每坑埋人骨架1—2具,肢体屈曲,其性质当为杀人祭祀。乐器坑的性质与人祭坑相同,也应属于祭祀性质。这种用青铜s乐器坑或礼器坑祭祀的方式曾在河南新郑的郑韩故城发现过,其年代略晚于大堡子山乐器坑,为春秋中期。郑韩故城礼乐器坑单个坑面积较小,但坑的数量多,整体规模更为宏大。大堡子山乐器坑距离被盗秦公大墓很近,当与大墓有关,至于实施该祭祀活动的行为人(该坑的主人)以及所祭祀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强调的是,该乐器坑是在大堡子山遗址遭多次大规模群体性盗掘后幸存下来的,在坑的附近及坑上部先后发现10多个盗洞,南侧最近的一个大型不规则盗洞长约5.6米,宽3.9米,深3.4米,距离坑边仅 0.2米。
大堡子山墓地的发掘,使西山陵区得到了确认。根据史料记载,秦襄公和文公葬在西山陵区是没有问题的。西山应是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不是陈仓西北之山。
西山陵区是秦国建国后第一个国君陵区。随着西山陵区的发现,从春秋早期到秦统一的秦国国君陵园基本都已经找到了,这为秦国陵寝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大堡子山城址及其周边一些年代相近的遗迹的挖掘,基本确定了大堡子山一带是早期秦人的一处重要都邑,极有可能就是“西犬丘”的所在,是我国早期秦文化考古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乐器坑的发现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大堡子山遗址的调查、钻探和发掘所取得的成果,对认识大堡子城址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大堡子山国保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堡子山墓地的发掘,为进一步开展早期秦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实物材料,同时也为进行这一地区的文物保护,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大堡子山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次大型宫殿基址的发现,从体量大和其他特征上判断已经被证实为秦早期所有,并且人牺牲和大型古乐器的同时出现也证明了当时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礼乐祭祀制度,已经是贵族和王亲所有,是标志性的发现。
大堡子山遗址较之陕西发现的雍城陵,东陵,郦陵相比为时间最早的,它的出土虽然在规模和文物观赏性上无法和其他三个陵墓相比,但填补了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对秦早期研究的一块空白,研究和史料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并且在出土的文物上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到看到早期的祭祀形式继而对当时礼乐和祭祀制度展开研究,从而解开从西周到秦早期的研究空白的难题。
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指出我国古遗址盗掘依然严重
晨报讯(首席记者杨玉峰)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昨天揭晓,本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项目分别被云南、广东、河南、山西、福建、甘肃、安徽及上海八省、市的十个项目获得。
对于此名单的出炉,专家解释说,评选标准和历年一样。但评委之一、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表示:尽管考古年年都有新发现,但古遗址、墓葬的盗掘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其中甘肃省的一处遗址曾经连续两年被盗,有些重要文物已经被走私出境,这是令考古人员尴尬的事。被盗两年的遗址就是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项目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该遗址曾经于1992年至1993年出现严重盗掘现象,其中部分文物已经被走私出境。几件重要文物已经被上海博物馆购回。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廖北远先生对此问题解释道,其实被盗墓葬的位置文物部门早已掌握,但是国家对于考古发掘的限制很严,因此始终是原地保护。
近年来,甘肃省的盗墓分子活动猖獗,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探宝”工具——利用加长钢筋在可能存在墓葬的区域进行勘探,由于当地土质松软,钢筋入土深度胜过洛阳铲,如果发现硬物就会发掘。就盗墓猖獗在有些地方几乎失控的现象,张忠培先生认为,除了当地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外,巨大的利益驱使也是一个原因,一些电视节目大肆宣扬“文物值钱”,这也助推了贩卖文物行为。
据介绍,评选坚持文物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三大标准,要看该考古项目对于考古学科发展过程是否有新的视角,是否有新的理念。对于媒体报道的热门项目为何屡屡“落榜”的问题,专家认为,考古是门科学,媒体出于轰动效应进行报道,而对该项目的学术性了解不多,“考古发现”评选项目使媒体、民间热闹的传说得到了纠正,这也是一次科普过程。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荣获国家级田野考古奖
新华网甘肃频道3月3日消息 据《兰州点击查看兰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晨报》报道 本报礼县讯(记者康渊)记者从礼县文物局获悉,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项目获得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这是继2007年该项目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据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绍,目前考古学和历史学专家一致确认: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庄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园在礼县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礼县,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曾遭疯狂盗挖
宋镇豪:全国盗墓大军人次不止10万 媒体应正确引导舆论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黄维)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万盗墓大军形成产业化”这一话题引起网友的热切关注。文物保护人士强烈呼吁司法手段要真正做到有效保护文物流失。为此,本网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宋镇豪,他表示,“全国盗墓大军人次远不止十万。”
全国盗墓大军人次远不止10万
宋主任告诉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盗墓之风愈刮愈甚,各地盗掘日益猖獗,山西、甘肃、青海、内蒙、新疆、湖北、湖南、山东、四川、吉林、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尤剧。“有的地方整村整村人出动。如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90年代起附近村镇居民盗挖成狂潮,18平方公里的遗址区内盗洞如蜂窝,惨不忍睹,被盗抢的秦国青铜重器、金银器、玉器等大量珍贵文物陆续在美国、法国、日本、香港、台湾出现。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羊舌晋国墓地也有类似情况。全国各地只要有考古遗址的地方都有这个现象,盗墓大军人次远不止10万。”
盗墓大军形成原因有三
宋主任表示,致使盗墓大军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公安机关执法不力,有的公安机关还常常不能及时上交收缴的文物,“以罚代管”,有的据为所有,甚至私分;二是地方政府利益驱动,为发展经济打造古墓产业,使得保护文化遗产徒有其名,社会科学精神沦落。此外,文物保护机构不健全,经费欠缺,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我国文物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相当薄弱的,基本上是文化厅、文物局、文管会,乡镇基层一级配备人数尤不足,有的省市文物部门就五六个人,有什么情况,跑都跑不及。
支招:需要各级部门合力共管 呼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
对此,宋主任认为要根治日益猖獗的盗墓现象,首先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各级部门共管机制。“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监管,而是由公安部门、文物部门等各级合力,共同采取措施。”对盗墓现象要高度重视,迅速反应,严厉打击。宋主任表示,现在很多媒体误导,喜欢炒作文物的所谓经济价值,致使很多人把文物与发财致富联系在一起。媒体应正确进行舆论引导,多强调留存在文物中的历史信息,呼吁大家共同来保护文物。此外,还应对文物保护者大力表彰,进行重奖。 “2006年ll月8日宝鸡市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6位农民发现西周青铜器窖藏,他们守护现场又立即打电话报告宝鸡市文物局,6位村民及有关单位获10万元奖励。”
据考证,秦国共有四大陵园区。1987年前,第二、三、四陵园区的位置陆续确定,即陕西的雍城陵区(西陵)、芷阳陵区(东陵)和秦始皇陵园。但第一陵园在何处却一直是困扰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千古之谜。1993年,在距礼县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大堡子山一带发现了秦贵族和秦公两大墓葬区,经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专家研究考证,被确认为秦四大附园中的第一大陵园,即秦西垂陵园。
墓群范围东西6公里、南北3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已清理出墓葬14座,车马坑2座,出土文物300多件,有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等。已发掘的两座南北并列的“中”字型和“目”字型墓,规模宏大,总长度分别为88m和115m,其中有“秦公作铸用鼎”和“秦公作铸簋”字样的青铜器,经专家考证,初步确定为秦襄公夫妇或其子秦文公夫妇的陵墓。
有关专家认为“秦西垂陵园的发掘是二十世纪继敦煌藏经洞和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冶金、铸造、礼制、陵寝制度等方面有关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水害术价值,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高崇文教授指出:“这对早期秦国考古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出现在礼县,必将揭开秦早期都城‘西垂宫’遗址之谜”。
近十年来,当地政府在省地领导及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围绕遗址的保护、利用做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成立了“礼县先秦暨三国文化研究会”、召开了“全国秦人西垂文化座谈会”,还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甘肃省礼县秦西垂陵区铜器特展》,使该遗址誉满华夏、驰名海外。1997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又将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列为全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公布了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保持范围。2001年7月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又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西垂陵园的发现
为了更好地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2002年礼县县委、县政府委托陕西省古建筑设计研究所完成了该遗址保护的综合规划,日《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规划》通过陕、甘两省专家论证,将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这对保护秦公陵园遗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秦早期陵园的自然风貌,先秦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将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重放异彩。
经过甘肃省文物考古专家8年多时间的发掘和研究论证,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礼县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史记》所记载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谜团终于大白于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因此,秦族、秦文化的发展史也成为海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974年,陕西兵马俑及秦始皇陵被发现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轰动。众多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指出秦人应有四大陵园区,并努力寻找它们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园中的二、三、四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临潼秦始皇陵园都在陕西先后被发现。但秦人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在哪里,却始终无从得知。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后因牧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为西周的附庸,得以建立秦国。所以,“西犬丘”实际上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和根基所在,查明“西犬丘”的地理位置对研究秦史意义极为重大。1993年,由于盗墓者的乱挖乱盗,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发现,一些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甘肃省文物考古所随即在大堡子山进行了为时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大堡子山的陵墓座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完全一样,而长达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显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点;这些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铜器上明确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等铭文;从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园“风水”取向。因此,一些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初步认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历史尘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1998年,位于大堡子山秦公墓东南方约三公里处的圆顶山上又发现了秦贵族夫妇的合葬墓。专家认为,这座墓不但为大堡子山古墓是秦公墓提供了有力佐证,其类似的墓葬形制和地理特征也说明,礼县一带就是秦“西犬丘”所在地。甘肃东南部的礼县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历史上一直是早期人类活动、发展的重要区域。由于秦人四大陵园中的三大陵园都是在陕西发现的,此次秦人第一陵园在甘肃礼县被发现,引起了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从1994年起,众多考古专家经过分析考证,纷纷得出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的结论。据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绍,目前考古学和历史学专家已一致确认: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庄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园在礼县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礼县,甘肃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专家们指出,秦第一陵园和“西犬丘”两大千古谜团的解开,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空白,使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阳的发祥、发展壮大、统一全国的历史渊源流变得到系统可靠的解释。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
  自2004年始,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诚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2006年度重点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进行发掘。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年,大堡子山秦公大墓遭盗掘。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对大墓进行了劫后清理,发掘2座中字型大墓和2座车马坑(其中1座未清理)。去年对大堡子山遗址调查、钻探面积15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夯土城墙、建筑基址、墓葬、车马坑、灰坑等。大堡子山城墙依山坡而建,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城墙断续长约1000米,南北城墙长约250米。保存较好的一段城墙位于东北角,长约6米,高约3—4米,夯层厚0.08—0.1米。城墙内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已钻探出夯土建筑基址26处和堆积较丰富的文化层及少量小型墓葬等,被盗的秦公大墓、车马坑和新发现的乐器坑也位于城内。东北城墙外为中小型墓地,分布密集,钻探出400余座。  与大堡子城址隔河相望,在西汉水对岸的山坪也发现一座城址。夯土城墙断续残存约400米,并发现早期秦文化堆积,初步判断这里也是一座早期秦文化遗址。  2006年度大堡子遗址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发掘大型建筑基址1处(21号建筑基址),中小型墓葬2处(发掘9座),乐器坑1座,人祭坑4座。  21号建筑基址位于城内南端较高处,西面背靠黄土断崖,东面俯视河川。夯土基址呈南北纵长分布在二级梯地(现已退耕还林)土层之下,梯地高差约3米,上一级梯地建筑基址以上地层堆积厚约2.5米,下一级梯地多数探方耕土下即见基址。从发掘情况看,该建筑四周为夯土墙,西墙地面以上残高0.3—0.6米,墙宽约1.5米,地下墙基宽约3米;东墙北半部、北墙以及南墙东半部只剩夯土墙基部分,宽约3米。整个建筑基址南北长103米、东西宽16.4米(包括夯土墙基在内的宽度),东西墙之间的正中发现18个大型柱础石,间隔约5米,与东西墙一字平行排列。该建筑基址保存状况虽然较差,但基本结构大体还是清楚的,房址内没有发现隔墙之类的遗迹,似为大型府库类建筑。从地层堆积、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以及夯土内的包含物初步分析,大约始建于春秋早期晚段或春秋中期早段,战国时期废弃,汉代遭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因平整梯地,该建筑东墙、北墙以及南墙东段地上部分基本被毁,只剩墙基部分。  发掘中小型墓葬9座,其中3座未被盗扰。最大的ⅠM25位于东北城墙外的墓地,长4.8米,宽2.7米,深10.1米。出土青铜器9件,石圭130余件,陶器6件,年代为春秋中期偏晚。  乐器坑位于被盗秦公大墓M2的西南部,相距约20米。长8.8米,宽2.1米,深1.6米,坑口距地表深约2.1米,东西。坑内南排木质钟架(仅存朽痕)旁依次排列3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和8件甬钟,镈和钟各附带有1件青铜挂钩;北排磬架(仅存朽痕)下为2组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青铜镈一大二小,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舞部及镈体部以蟠龙纹为主要装饰;四出扉棱为透空的纠结龙纹,造型华美;鼓部素面,有铭文20余字,尚待清理释读。该镈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秦公镈以及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近似,年代为春秋早期。  与乐器坑同时发现的还有人祭坑4座,每坑埋人骨架1—2具,肢体屈曲,其性质当为杀人祭祀。乐器坑的性质与人祭坑相同,也应属于祭祀性质。这种用青铜s乐器坑或礼器坑祭祀的方式曾在河南新郑的郑韩故城发现过,其年代略晚于大堡子山乐器坑,为春秋中期。郑韩故城礼乐器坑单个坑面积较小,但坑的数量多,整体规模更为宏大。大堡子山乐器坑距离被盗秦公大墓很近,当与大墓有关,至于实施该祭祀活动的行为人(该坑的主人)以及所祭祀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强调的是,该乐器坑是在大堡子山遗址遭多次大规模群体性盗掘后幸存下来的,在坑的附近及坑上部先后发现10多个盗洞,南侧最近的一个大型不规则盗洞长约5.6米,宽3.9米,深3.4米,距离坑边仅0.2米。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乐器坑的发现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大堡子山遗址的调查、钻探和发掘所取得的成果,对认识大堡子城址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大堡子山国保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