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我们不需要天才,为什么ppt打不了字会不需要天才

视频: [TSS]一人的一天: 滑板天才的恶搞人生不需要解释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TSS]一人的一天: 滑板天才的恶搞人生不需要解释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Day in the Life》系列之Mike Mo Capaldi。那年的Mo还是那么个性,想扔什么就扔什么,连全新的滑板轮都能当一次性高尔夫球来使用.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滑板大神Mike Mo Capaldi一天的搞怪生活吧!
00:00:04,760 --& 00:00:05,800
你肯定知道他
00:00:06,400 --& 00:00:07,410
但是却不够了解
00:00:07,970 --& 00:00:09,260
今天跟随Mike Mo 看看他的一天吧
00:00:11,820 --& 00:00:12,470
00:00:16,750 --& 00:00:18,370
-哥在打游戏
00:00:19,270 --& 00:00:21,120
-打你妹啊 电视都没开
00:00:24,870 --& 00:00:26,080
日 哥的遥控器呢
00:00:26,420 --& 00:00:29,040
我觉得最好玩的是Jesus Buster
00:00:29,420 --& 00:00:33,740
就像Myth Buster那样直接去较量
00:00:34,270 --& 00:00:36,600
有狙击手给你开路不用怕
00:00:36,870 --& 00:00:38,960
神马! 撒比网络!!
00:00:39,370 --& 00:00:43,960
看看 看看哥的屌丝网络...
00:00:45,040 --& 00:00:47,460
啊哈哈 搞死他!!!
00:00:48,450 --& 00:00:50,730
哥要找点刺激的 自焚!! 哈哈
00:00:50,950 --& 00:00:53,730
拆可闹 哥要在这车旁边炸死自己!!
00:00:55,200 --& 00:00:58,810
神马情况??!! 日!
00:01:00,950 --& 00:01:02,720
搞点饼干哇!!!
00:01:03,910 --& 00:01:06,830
吃饭前让哥穿双新鞋子
00:01:07,310 --& 00:01:08,810
00:01:09,810 --& 00:01:10,660
这双鞋带松了
00:01:11,580 --& 00:01:13,670
嗯这个可以
Fully Flared
00:01:15,350 --& 00:01:17,010
颜色也不错
-你肯定也喜欢 哥懂你
00:01:17,290 --& 00:01:18,760
00:01:19,450 --& 00:01:20,720
这款确实是他做的
00:01:21,250 --& 00:01:24,520
这些还在生产 他还做了这些
00:01:25,680 --& 00:01:26,750
看这款板面的图案
00:01:27,080 --& 00:01:28,050
Vince 这个得拍下来
00:01:28,420 --& 00:01:29,890
girl板面的一贯传统
00:01:30,720 --& 00:01:31,130
哥的收藏哪去了?
00:01:31,720 --& 00:01:33,130
这些是哥目前的藏品
00:01:33,320 --& 00:01:34,530
00:01:34,820 --& 00:01:37,130
跟你手上拿到girl的板面是一样样的
00:01:37,860 --& 00:01:38,860
那些图片和相框都是我老妈做的
00:01:39,160 --& 00:01:40,760
哥不喜欢 太垮了
00:01:41,270 --& 00:01:43,610
人家到我家来问 我都会说
00:01:43,880 --& 00:01:47,380
&不是我干的 问我老妈啊&
00:01:47,580 --& 00:01:49,570
Vince 看看这个25阶
00:01:50,180 --& 00:01:52,770
Alon在Mikey Taylor之前成了这个招
00:01:53,100 --& 00:01:55,060
回来告诉我 在那做了个50-50
00:01:55,420 --& 00:01:57,160
Mikey Taylor也成了
00:01:58,330 --& 00:01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王建硕: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有趣的游戏
前几天晚饭间,组织在座的12个人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每人给出一个从0到100之间的数字。把所有人的数字求算术平均值。谁选的数字最接近这个算术平均值的2/3,谁就赢得整场游戏。
这是个很有趣的游戏,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再仔细读一下题,想一想,试一下?
选一个数,写一个理由,然后再往后看。
你的名字:想好了再写,这个是公布的
你你猜的数:一定要0到100之间的
分析一下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游戏里的每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是真的随机的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应该在50左右。50的2/3应该是33.3,对吗?很多人都写了33.3。(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想到这一步)
不过多想一步,如果你写了33.3,难道其他的人不会想得和你一样,也写33.3吗?如果这样,你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就是这样。。。
最后,把问题想得非常地复杂的人的答案是0。
这是我们那天的结果
所有的平均数:31.445,它的三分之二是20.。选22的人获胜。
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老华的很多次游戏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群体,最终的获胜的数字,都在22左右徘徊。群体决策的结果和天才的想法总是有些格格不入。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由天才决定的。在众人决策的过程中,赢得游戏的人,都是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而不是多想两步或更多步的人。
游戏中的人
这个游戏里面,选择不同的数,或许就代表了不同的人。
先说选超过66.67 的人。在开始游戏的时候,我悄悄对Wendy说,“肯定不会有人选超过66.67的数字的,要是谁要是写了,一定是没动脑子的”。就算是所有人都写100,获胜的数字也才66.67。结果出来,第二个报出的数字就是98.16。我窃笑。他解释写这个数字的原因是因为没听清楚题。慢着,先别就这样放过这个现象。在现实社会里面,没听清楚规则的人不是比比皆是吗?比方说,做产品的人认为质优价廉用户就会买,而实际上,花高价买差产品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用户都和和业内人士有一样的判别力,一样的了解规则,对吗?
再说选0的。或许这个结果很多人想都想不到,但老华组织的游戏里面,几乎每次都有选零的,而且越理性的群体,选零的比例越高。比如微软研究院30个人里面高达3个人选零。选零的人,沉浸于自己对世界了解的快感中,却知之者甚少。很可惜,在每次游戏里面,比一般人想一步的人就不多,想两步的人更少,经过重重地归迭代到达0的最终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只好轻叹一声,说,你是天才,但是你赢得不了游戏。或许原本他们在写0的时候,本来也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赢得游戏,而他们就是用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向世界宣称,“我放弃获奖,因为我是天才。我可以接受没有奖励,但我不能接受大家不认为我聪明”。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天才的理论有机会向每一个参与者传播,让他们理解,跟随天才的选择,说不定他还有一线获胜的机会,不过让每个人了解,从古到今就不曾在天才在世的时候实现过。天才不是疯了,就是穷困潦倒。
然后我们来说选33.3的。他们是正常的,平凡的人。就像数以百万计的洗发水的使用者或者报纸的阅读者一样,再正常和普通不过。在明白无误的规则面前,按照规则办事,用思考指导行动,却不多想更多。33.3的人是社会的大多数,在他们前面,有引领世界的0和推动世界的22;在他的后面,有大量的选择随机数的更平凡的人。是33们,奠定了这个社会的基调。
再说赢得游戏的22。他们也遵循规则,但是比规则前进了一步,不多不少,刚刚好一步。他们提出的方案让大多数人(33)感觉的有道理,却不像天才(0)提出的解决方案那么晦涩难懂。我们假设,如果布鲁诺要是发现一个新的号称是绕地球旋转的星星或许能为他赢得终生的荣誉和财富,但如果走得像推翻地心说,宣扬日心说那般的接近真理,得来的就是8年的监禁和熊熊的烈火了。
社会上除了这些种类,还有很多,在游戏里也在出现。比如说选50 的。他在公布答案之前就解释说,“我知道这个数字肯定会非常小,趋近于0,而我就是想说一个大一点的数字,把平均值拉大,看看是会不会左右游戏的结果”。这叫做“搅局的”或者说“损人不利己”的。现实社会里面有吗?大有人在呀。
天才的悲哀就在于,他搞懂了规则,却没有搞懂人。他自己想明白了,就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也会想明白。他不但错误的忽略了只想到33的人的存在,更忽略了没有思考的,或者存心不按规则玩的人的存在。毕竟,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只有天才的世界。
最后说一说8.2,就是我了。我对8.2的分析是,这个人有一点点天才的倾向,却又不能像选0的天才一样潇洒的放弃冠军的奖励;他希望赢得游戏,却又过高的估计了大众思考的步伐; 8.2被天才斥责有太多功利心,却被22嘲笑过于“自作聪明”,算是一个摇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自嘲一下罢了。?
天才的选择
对于这个社会,必然有看得比别人稍微透彻些的,离真理更近些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天才吧。这些已经窥探到天机的天才,在现实世界里面,选零还是选22,这是个问题。
选零,就注定了要放弃大多数人的认可。这认可可能是名声,可能是钱。选零的人,适合当教授,适合当评论者,不合适自己来做商业。
如果你本来想选0,却又为了迎合大众选了22,就注定了你要伪装的傻一些,要被业内人士批判,会被选0或者8的人认为不紧跟潮流。大家看一看现在大凡成功的公司,从美国的软件业网络业巨头们,到中国的门户和成功网站,哪个躲得过选0的人的指指点点?或者说,选22的人是易中天,会用通俗(甚至有些错误)的方式讲史,而选0的人就是严肃的历史学家。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和热门网站,在大众和同行两个世界里面有完全不同的声名,大多是因为这样。
没有选0的人,这个世界何以进步?选零的天才们艰难的拖着这个世界前行。我对他们表示敬佩。只可惜,他们获得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的敬佩。对于选22个人,帮助了无数选33的人改善了生活,他们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没有22,世界怎么可能从33过渡到更小的数字去呢?我对他们也表示尊敬。
世界毕竟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P.S. 好了,下面是包括你在内的三十个人的结果。看看平均值是多少?在现实中,你又会选几呢?
注一: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个游戏的全貌,我把,包括前100个人,200个人,和1000个人的结果公布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很有趣,结果都在21到22之间。
注二:每个人对这个游戏都有自己的分析,无论每个人得出的结论如何,觉得有所收获就好。我们谁都不能断定别人看到同样的游戏,甚至同样的分析,可以领会同样的东西(我们不等再当一次0,或者33或者98了)
注三:这个游戏来自老华的启发。老华在很早以前就曾经也写过这个题目,,并且更进一步用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很有道理,推荐大家去读。
Posted by Jian Shuo Wang at September
前一天的帖子:
后一天的帖子:
欢迎用这个代码链接本贴子:
(HTML代码)
还找不到你要的?
我的 304篇贴子.
大名: (广告性质签名将被删除)
邮件地址: (嘘!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URL: (optional)
别着急,可能要等待多达30秒钟。注意:不欢迎“沙发”,“收藏”,“受益”,“瞎扯”等等简单的不表达任何思想的留言
记住我的信息?
&-- 请只按一次
以往的帖子
| 0 comment(s) | April 30, 2010
| 11 comment(s) | February 25, 2010
| 3 comment(s) | February 21, 2010
| 9 comment(s) | February 01, 2010
| 11 comment(s) | January 31, 2010
| 12 comment(s) | January 30, 2010
| 0 comment(s) | January 30, 2010
| 1 comment(s) | January 29, 2010
| 21 comment(s) | January 27, 2010
| 12 comment(s) | January 19, 2010
| 7 comment(s) | December 20, 2009
| 43 comment(s) | September 20, 2009
| 12 comment(s) | September 12, 2009
| 13 comment(s) | July 03, 2009
| 20 comment(s) | June 28, 2009
&#8226; 阅读
& 2002 - 2009 Jian Shuo Wang. All right reserved.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为什么《亲爱的天才》是一本重要书?
,那天在北航听旅法艺术家陈江洪先生的图画书讲座,他很郑重地提到了这本厄苏拉的书信集,说她是一位令他非常景仰的童书编辑,很遗憾此生没有机会与她合作,哪怕合作一次也好啊。
陈江洪的遗憾令我大为好奇。另外,这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女士就是莫里斯·桑达克的编辑,据说这本书信集里有不少写给桑达克的信,而非常凑巧的事,我当时正在翻译《野兽出没的地方》(又译《野兽国》),急于想了解这本书的来龙去脉。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弄来了这本书,翻看之下,感觉如获至宝。
仅就桑达克这一位创作者而言,书信集中收录了1953年3月到1974年5月间厄苏拉写给他的27封信,在这个21年的跨度中,桑达克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图画书艺术家,问鼎过凯迪克奖金奖(1964年)与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1970年)。实际上,从1950年的某个下午,厄苏拉在纽约的F.A.O.施瓦茨玩具店发现桑达克并交给他第一本插画的童书起,她一直都在陪伴与呵护他的成长,除了当好编辑的角色,还扮演他的红颜知己、大姐大、导师、保护人,有时甚至是母亲的角色。这些信件,以及其他信件中诸多提及桑达克的地方,都在清晰地向我们展示这种奇特的关系。桑达克后来在访谈中说,没有厄苏拉就没有今天的桑达克。这大概算是中国那句古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翻版吧。
而就《野兽》这本经典图画书而言,从这本书信集里我们也看到了它大致的形成过程、出版前后的阵痛与狂喜、时人的欢呼与犹疑。比如我们了解到这本书最初的创意始于1955年,在草稿中名为《野马出没的地方》,经过8年的酝酿,直到1963年还在艰难地修改与绘制中,差一点没赶上那年的秋季书目。而厄苏拉是如何苦苦地却也不乏耐心地等待着、准备着,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托举上荣誉的顶峰。而在刚刚出炉的那一刻,这位大编辑就以无尽诗意的感慨向桑达克表示祝贺,并断言这是一本“伟大的杰作”!
读着这样的信件,仿佛置身于那个童书出版的黄金年代,亲身体验那些经典童书在创作中的痛苦与成功之后的荣耀。书信集里具姓名的收件人有80多位,其中大部分是与厄苏拉合作的当年哈珀出版公司的作家或画家,而其中大概近30位是中国读者也很熟悉或比较熟悉的,如E.
怀特、艾诺·洛贝尔、艾萨克·辛格、艾兹拉·杰克·季兹、伽斯·威廉姆斯、贾尼思·梅·伍德里、凯·汤普森、希拉里·奈特、克雷门·赫德、克罗格特·约翰逊与露丝·克劳斯夫妇、露易丝·菲兹修、罗兰·英格斯·怀德、马可·塞蒙、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玛格丽特·怀兹·布朗、H.
雷和玛格丽特·雷夫妇、梅因得特·德琼、莫里斯·桑达克、娜塔莉·萨维吉·卡尔森、夏洛特·左罗托夫、谢尔·希尔弗斯坦、汤米·温格尔,等等,我这里列出的只是已经有作品在中国出版并被广为接受的。将这些人的作品(图画书或儿童小说)列出来,就是美国童书在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最重要的一批经典作品。而厄苏拉就像《夏洛的网》中的那个了不起的蜘蛛,亲手编就了这张极其绚烂的经典童书之网,而这本《亲爱的天才》正是她的织网手册。
对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犹太作家艾萨克·辛格,许多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但可能并不知道他也创作儿童文学,而且到了晚年,他似乎更喜欢儿童读者,他认为“儿童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的最佳读者”。他甚至慨叹:“当今世界,为大人的文学在没落;只有为孩子们写的好书还透露出些希望的曙光,这是唯一的避难所。”这样的文字收录在他1984年出版的《写给儿童的故事》中。而翻开《亲爱的天才》,你会发现原来他是在1960年代中期被厄苏拉和她手下的编辑夏布拉进童书圈子的,他的第一本童书《山羊兹拉特的故事》也是同为犹太人的桑达克为其插画的。在1966年7月19日厄苏拉写给他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这本书也会带给您一种特别的欣喜吧。您曾经很好奇地问桑达克为什么不去做成人书,有一次您也问过我,为什么不更热衷于做成人图书编辑。可是大部分成年人在30岁以后就麻木而且没有希望了,我想通过《兹拉特》一书您会发现一群新的不同凡响的读者。”我想至少在儿童文学领域,厄苏拉是把辛格带入门的领路人。
在《亲爱的天才》中有不少类似的文坛掌故,还有一些经典童书背后的故事,这些都需要有慧眼的读者来挖掘。比如E.B.怀特创作三部经典童话的过程,在这个书信集中也有连续的呈现,特别是最著名的《夏洛的网》。幸运的是,怀特也有一本书信集(这也得益于厄苏拉的建议),怀特书信集有个中文节译本《最美的决定》,里面有一些书信是可以与《亲爱的天才》中的信件相呼应的。将这些书信对上号,再加上厄苏拉写给插画家伽斯·威廉姆斯的信,创作这部经典童话的大致脉络就呼之欲出了。有一本怀特的传记《&&/span&夏洛的网&的故事》(麦克·希姆斯著,沃克公司2011年出版),就是这样大量引用而构筑的主干。
这本厄苏拉的书信集是在1998年出版的,它的出版对于童书发烧友和儿童文学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亲爱的天才》的出版,主要归功于其编者伦纳德·S.马库斯先生。1970年代马库斯在耶鲁大学学习的时候,主要兴趣还在诗歌的创作与研究。毕业后的一天,他在书店偶然翻开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安,月亮》,被那种简单而纯粹的诗意击中了。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起这位童书创作者,当然也绕不过那位哈珀的传奇编辑厄苏拉。马库斯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完成了玛格丽特的传记《被月亮唤醒》(初版于1992年),在此期间,他也做着海量的童书评论与相关的儿童文学史研究。他发现整理的许多条线索都越来越多地汇聚到厄苏拉这边,而关于她的资料却令人震惊的少之又少。于是他决心做一次彻底的梳理,征得哈珀出版社的同意,在他们的档案库里调阅整理厄苏拉的书信。没想到这一干又是整整两年,因为那里保存的厄苏拉书信有超过10万封!今天,我们要卒读这本书信集都会感到不太容易,可这只是其中的260多封,而且都印得规规整整。马库斯在故纸堆里独自干了两年,按照他自己拟定的原则遴选出来这260多封信,构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
当然,从这本书中获益最大的还是马库斯本人。他后来采访了童书界几乎所有与厄苏拉相关的人物,访谈实录或发表在杂志上,或结集出版;而那一年代的图画书创作者们几乎都参与过“金色童书”的创作,于是他顺手又写了一本《金色传奇》(2007年出版)。但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还是2008年出版的《童书守护人:理想主义者、实干家与美国儿童文学的成形》,这是一本跨度300年的美国童书史,而与《亲爱的天才》相关的研究成果大概占据了其中的半个多世纪,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多亏耕林文化敖德近4年的努力,终于在2012年10月获得了《亲爱的天才》的中文版授权,此中多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周折与艰辛,若非特有的痴迷与坚持,恐怕难以实现。从那时起,我在共同研读童书超过三年的红泥巴研读会中组建了翻译小组,前后经历了16个月,终于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如果仅就语言上的翻译,恐怕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但如前所述,此书涉及半个多世纪美国童书界的人事与书事,如果不对其背景做一番扎实的研究,仅就字面对译,一定会贻笑大方的。所以,翻译这本书的至少一半的工夫都花在研究和讨论书信的背景上了。比方说,书中提到的人物若有传记的,定要想办法找来看看,提到的书籍没看过的也要尽量先读一读。没有中文版的书,如果没有把全书大概读一遍,连书名都很难准确翻译,何况翻译与该书的创作或制作相关的讨论文字。这项工作也是工程浩大,也颇费财力,好在小组成员都是百炼成钢的发烧友,在没有拿到稿费之前,已经疯狂地买了许多书!所以,在译稿完成之后,大家还在继续做着延伸的工作,把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的事迹做一番梳理,尤其是他们的成长经历,构成《天才们的那些事儿》(即将出版),或许能多少帮助读者减少一些查找资料的痛苦,同时能更深刻地理解《亲爱的天才》的背景和价值。
在听说《亲爱的天才》将会有中文版之后,马库斯非常兴奋,他在美国书展上接受媒体采访,猜测说: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国家,如今也越来越强大,大概是特别想从美国童书发展经历中来学习童书创作和出版的经验,才会选择引进这本书。他认为厄苏拉的确是一位好老师,对美国人、对中国人都是一样的。——马库斯猜得很准,这的确是我作为一个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心愿。我们落下的功课太多,得赶紧补课。
可是老师有那么多,为什么要选厄苏拉呢?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想想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吧,就是创作《晚安,月亮》《逃家小兔》《小岛》《重要书》等经典图画书的作者。她也曾是一位编辑,是那个年代一个实验性的幼儿图书创作团体“银行街教育学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实际上也是她在这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厄苏拉。有趣的是,玛格丽特作为当时童书界的大明星,她的创作是分为两大块的:一块是非常畅销的类型,一刷就能卖出100万册的图画书,这种书能确保她过着相当奢侈的生活,但通常不是厄苏拉要出版的书;但另一块是实验性非常强的,如上面列举的那几本,其中《晚安,月亮》最初的年均销售也不过近2000册。而后面这类书,她都留给了厄苏拉,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些书成了不朽的经典。你可以想象,当年为了这些书,厄苏拉曾经历过怎样的奋斗?在退休之前,她很兴奋地写信告诉自己的中学老师,她带领的童书部门已经成为整个出版社利润最高的部门了。是的,经过多年的坚持,那些曾经卖不动的好书如《晚安,月亮》《爱心树》,等等,已经成为出版社的摇钱树了。
在1948年8月24日厄苏拉兴冲冲地发电报给玛格丽特:“抱歉不能接受盛情邀请。希望我能够。与重要的图书馆馆员有重要约会谈论重要书。等我不太重要时会写信的。”——电报里提到的那本《重要书》,其实到1949年才正式出版。
如此重要的厄苏拉,你会不选择吗?
阿甲&写于2014年9月北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星发反击iPhone5广告:我们不需要天才
&>&&>&&>&&>&正文
三星发反击iPhone5广告:我们不需要天才
&& 09:47:27&&
爱思英语编者按:从上周日起,三星在全美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上刊出大型平面广告,以特有方式对比苹果iPhone 5和三星的Galaxy S3这两种时下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三星广告的标题是:&它用不着一个天才&,广告中全面列举了两种手机的基本功能和硬件配置。Galaxy S3的确在某些方面超过了iPhone 5,例如,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更多RAM内存并支持NFC(近场通讯)。但三星却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可能是苹果的最大优势:App Store(应用商店)。
Here's The Anti-iPhone 5 Ad Samsung Will Run In Newspapers
Samsung just sent me an ad that it plans to run in national newspapers tomorrow comparing the iPhone 5 to the Galaxy S III.
The ad breaks down some key specs of the two phones, but it's also a bit misleading. Samsung lists a lot of Galaxy S III-specific software features like sharing photos wirelessly between phones and tilt to zoom, but doesn't mention any iPhone 5-specific features.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just because the iPhone 5 doesn't run Samsung's software it's an inferior phone. But Apple packed a lot of features into its iPhone software that the Galaxy S III can't do like Facebook and Twitter integration, AirPlay, and access to thousands of more apps.
Am I trying to say the Galaxy S III is bad? No way! When I reviewed it in June, I really, really liked it! And I haven't tried the iPhone 5, so it's hard for me to really compare the two phones beyond the spec sheets.
But given that this ad is ostensibly a feature-by-feature comparison of the two phones, it seems disingenuous of Samsung to leave out a lot of great things the iPhone 5 can do.
Take a look:
/read/news/science-technology//148644.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