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望,只是见鸳鸯。什么意思?

为什么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情诗呢?
为什么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情诗呢?
如题,谁能详细地说下
1、李商隐的无题情诗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目前存诗600余首。按照清朝初年诗评家吴乔的说法,唐代诗人中能够自成一体者,只有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四人而已。其中,李杜二人开辟的是恢宏的盛唐气象、广阔的时代生活以及民生疾苦。韩愈开拓的是以非诗为诗,非美为美诗歌新境界。李商隐的成就借用现在的话来说,则是更多的具有现代意识,发现了人的内心世界。这是还没有被前人所发现的一个崭新的诗歌领域。
当然,吴乔的原话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作了一点翻译,意思还是没有错。只是,李商隐的诗歌由于朝向内心深隐幽微的情绪,再加上所处的时代,因而也就比唐代其他诗人的诗歌更为难解,具有强烈的感伤情调、朦胧意境和象征色彩,尤其是他的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闻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面所收集的诗歌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诗人在写作时就以无题命名的诗歌就有15首。然而,还有很多诗歌虽然有题目,但那些题目多半是诗句中的一些词语,并不能表达全诗的含义,因此,也可以算作无题诗。这样看起来,李商隐的无题诗总计应该有100多首。他的无题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难理性分析诗歌中表达的具体含义,只能从感性上欣赏诗歌的朦胧美。比如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就是这样。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解说纷纭。仅仅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用了四个典故。金人元好问就曾经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虽然在理性上难以解释,但在感性上,《锦瑟》却征服了许多人,极易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喜爱。
为何李商隐在写作中会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这要从他所处的时世、出身的家世和经历的身世说起。是这些因素造就了李商隐的悲剧性格、气质还有心态。
大约公元812年,李商隐出生于河南荧阳。他出生不久,晚唐短暂的“元和中兴”局面就告结束,代之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斗争和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经常侵扰的内忧外患,李唐王朝正在不可遏制的走向没落。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以说是最好的注脚。
而李商隐经常说的皇室宗族也没有帮上什么忙。李家祖先从高祖那一代开始,就一直是小吏而已,且连续几代都是孤儿寡母。10岁那年,李商隐父亲李嗣在浙江幕府过世。为了维持生计,母子只得“佣书贩舂”,艰难度日。
因此,成年后的李商隐一方面渴望做官,光宗耀祖,却因时世多艰,官运不畅,正如他在《锦瑟》一诗中所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说的就是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是诗人在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也使得他形成了犹豫、清高、敏感的性格。
当然,经历与性格上的因素,并不是李商隐诗歌隐晦难懂的根本原因。他也写了不少政治诗和咏史诗,相对来说,要明朗得多。倒是100余首无题诗,由于主要涉及他内心的隐秘世界,才显得云山雾障,看不清真面目。历代都有不少人对其作了不少猜测,其中近代的苏雪林尤为大胆,说李商隐一生有四次虽短暂坎坷,但却销魂蚀骨的感情经历,“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


2、情恋深山
李商隐的初恋情人是一位道姑。今天看起来,的确令人感到惊世骇俗。为了巩固李氏王朝的统治基础,唐朝开国以来,一直奉老子李聃为祖,尊道教为第一宗教。除了道教首座司马承贞曾受到大唐三代帝王召见外,还送了许多公主入山修道。公主修道,自然也带了不少服侍的宫女一同前往。在中晚唐时期,更有许多贵族女子、宫女、歌妓等加入修道的女冠之列。公元835年,李商隐也加入了修道的行列,到王屋山主峰玉阳山东峰灵都观修炼。在《玉山》一诗里,李商隐说出了他如山修道的动机。“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
据清代沈荃纂《河南通志》载:“玉阳山有二,在济源县西三十里,东西对峙,相传唐睿宗女玉真公主修道之所。”结合李商隐的《玉山》诗,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到王屋山修道的主要目的是“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玉阳山是道家十大洞天之首,能够助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对于李商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而李商隐的另一个目的则是“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万一机会好,还有可能攀附公主,直达天庭。
虽然,最终李商隐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但一次邂逅,却让他在《新唐书》中留下了“诡薄无行”的考语。这就是遇见了服侍玉真公主的宫女宋华阳。
当时,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相遇后,很快堕入情网。两人经常约会,并作出了云雨之欢。李商隐写了《碧城三首》记叙了这段爱情的原委。其中一首是:“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后来,这场超出常规的偷欢被发现,以李商隐被驱逐下山,宋华阳怀孕被遣返回京、入住京城华阳观而暂告一个段落。855年,李商隐回到京城后,写有《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一诗,曲折的点明了这件事情。“沦谪十年别帝宸,至今犹识蕊珠人。但惊茅许同仙籍;不道刘卢是世亲。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意思是说我被贬谪离开朝廷已经十年,至今仍然记得你,那段玉阳姻缘瓜葛往事就不必再提了。你以前写给我的情书字迹已经模糊,车帷上龙鳞已经褪色,我们的冠希也变得淡漠了。而后两句是针对刘先生的,是说玉阳事发后,如果没有你的庇护,哪里还有我的今天。

除了这首七律,还有一首七绝《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这两首诗都是凭吊玉阳往事,大有不堪回首的感慨之作。
在此期间,李商隐由于分别于839年和845年两入秘书省,得以与宋华阳有见面的机会。据说,宋真人还送了一个锦瑟给李商隐,从而游历千古名诗《锦瑟》。但这只是据说,而且,从《锦瑟》来看,历来无人能解,所说莫衷一是。我们能够确定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李商隐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无题爱情诗。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以上的无题爱情诗每一首都感情真挚,技艺高超,是情诗中不可多得的好诗。至今仍为许多人引用来表达爱情。
也有人说,这些诗歌是送给另一个宫女的。李商隐在任职秘书省期间,曾经与一个不知名的宫女产生爱情。这种说法是缺乏实证支持的。也许,他们是受了史书中对李商隐考语的误导。史书中对李商隐的考语不仅仅是指他对爱情的态度,更多的是说李商隐摇摆于牛、李两派的党争之间。这个问题将在后面详细说明。而从李商隐的诗歌来看,他对爱情是真诚的,最能说明问题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柳枝遗恨

从王屋山主峰玉阳山下来后,李商隐寄居在洛阳堂弟李让山家中,并准备第三次进京赶考,遇见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爱人——柳枝。
根据李商隐自己写的《柳枝五首》以及里面的序言来看,柳枝是洛阳一个富商的女儿,当时只有十七岁,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柳枝看到了李商隐的《燕台诗》,于是心生爱慕,主动隔墙投纸,与李商隐相约。但李商隐失约了,从而错过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后来,柳枝被一个权贵娶为小妾。在伤心之余,李商隐写下来了《柳枝五首》: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五首诗展示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诚深挚。其中,第三首中前二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二句说她虽然这般美妙,自己却“不忍”对她轻薄。他对于柳枝的尊重体贴,绝不是当时风流诗人杜牧、温庭筠等对于女性的那种“薄幸”。第四首中“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两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遭受关东豪强的摧残,他深深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担忧。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事物能成双作对,而自己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遗憾。
从诗中来看,李商隐与柳枝并非没有见过面,而是有过花前月下,情人私语的。但由于令狐楚所荐急赴长安应举,没有及时告知,等到李商隐回到洛阳后,堂弟告诉他,柳枝已经“为东诸侯取去”。
那么,让柳枝倾心的燕台诗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竟然让一个深闺女子不顾羞怯,主动写下相约的时间、地点,以心相许。

燕台诗四首•李商隐
《春》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夏》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秋》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璫璫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冬》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这组名为“春、夏、秋、冬”爱情诗是李商隐仿“长吉体”艳诗中最出色的篇章。诗的本事,已难评考。从诗歌中来看,诗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能歌善舞的贵家歌妓或姬妾,与诗人可能是在“湘川”某地。后来这位女子流落到金陵,诗人也曾去寻访过她,但佳人已远去。在写这组诗时,女子大约已流转到岭南一带,原先据有她的贵官已故去,只剩下她孤身一人。

由于这组诗是模仿之作,也可以说是李商隐在学习写诗的过程中虚拟之作,仅仅是为了练笔。然而,诗歌中叙述的情节却无异于一个谶语,指明了诗人与柳枝的恋情结局。
专家考证,在李商隐的年表中有两次到江浙的经历,而这两次经历意图不明,一直让人迷惑,是不是想见柳枝姑娘,要倾其所有为她赎身?
对于这些疑问,沁阳人答案很简单:“柳枝姑娘被纳为小妾后,执意不从,被卖到了湘楚之地做了烟花女子。李商隐当然要去找她了!”
人世间的悲哀有过于看着心爱的人被卖入烟花之地吗?都一千多年了,随便编个结局多好!
当然,这个结局猜想的成份大于实证。也许,我们随便编一个,也会比它圆满。唯一确切的是,李商隐的确有两次游历江浙的行为。至于目的是不是为了寻找柳枝,没有足够支持的资料。从李商隐的诗歌中,也看不出
4、伉俪情深
虽然,李商隐一生仕途沉浮,郁郁不得志,但上苍至少在感情上对他是开明的,在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爱情之后,开始了一次至死不渝的爱情。
李商隐最开始被令孤楚赏识,后又凭借其子的力量,登进士第。838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想通过考试后获得官职。但录取并拟任官职时,却意外地被中书驳下。这样,开成三年暮春,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泾原幕府为从事,担任文字之役。就在这时,他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七女儿相爱,并在这一年过小年那一天,与王氏结为伉俪。

李商隐的婚姻从家庭角度来说,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情。虽然王茂元有权也有钱,但李商隐更为看重精神的独立性,而出身富贵的王氏也甘愿与李商隐过着清贫的生活。对于李商隐来说,这是最幸福的。但是,也正是这起婚姻,导致李商隐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不管哪一方,都对李商隐加以防备。从此,李商隐的仕途坎坷,壮志虚掷。可以说,李商隐因为爱情找到了归宿,也因为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功名生计,李商隐在婚后一次又一次离别爱妻。李商隐奔波在外时,王氏突然患病离开了人世。夫妻二人竟然没有见上临终一面。有一首著名的《巴山夜雨》,就是在妻子死亡三年后,在梓州作幕僚时写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该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运用任何典故,如同跟妻子通信一般,平实,自然。然而虚拟的情节更加令人荡气回肠。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将夫妻间的思念、牵挂写得淋漓尽致。
仍然是这一年,李商隐在《房中曲》里沉痛的写道: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仍是继承了《巴山夜雨》的写作手法,仅仅是通过人与锦瑟的对比,道出了物是人非的悲痛,可谓平实中见深情。注意这里的锦瑟,与《锦瑟》一诗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同,它仅仅是李商隐妻子弹奏的乐器。而《锦瑟》中不只是乐器,更有象征人生的暗示。由此可见,《锦瑟》一诗并非献给某一个人的,可能更多的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思考。

除此以外,李商隐还写过两首怀念亡妻的诗歌。一首是《正月崇让宅》,还有一首是《花•妻死之后作》,这两首可以对照起来看。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正月崇让宅》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花•妻死之后作》
一首写自己回到老宅里面,荒凉的景象让李商隐更加思念妻子,仿佛看见了夫妻二人聊天的温馨场面,不觉就唱起了《起夜来》。《起夜来》是乐府歌名,内容是:“城南断车骑,馈道覆青埃;露华光翠网,月影入兰台;洞房且莫掩,应门或复开;飒飒秋桂响,非君起夜来。”是妻子思念丈夫之辞。想必,李商隐妻子王氏在世时每当想念丈夫就会吟诵这首诗歌。另一首则是睹花思人,残花斜阳,幽怨之情婉出;肝肠寸断,寥落之感顿生。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爱情之重,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唯有这天地间至情,方显灵犀可通;唯有这人世间至爱,才能独悟心语。
如果说,这还足以表达李商隐的哀伤,那么,每年七夕都要为妻子写一首诗,则无疑将他内心身处的爱表达了出来。七夕既是我国传统的鬼节,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李商隐选择这一天为妻子写诗,既是悼亡,也是把生与死的界限比作银河,自己与妻子终将有团聚的那一天。如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在诗中,诗人不仅怀念了妻子在世时候的欢爱,也表达了穿越河汉相会的愿望。每年七夕为妻子写诗的行为,一直到四十五岁谢逝才终止。此后,李商隐也是终生未娶,也没有涉足爱河。半生的宦海沉浮,爱情的坎坷迷惘,早就让李商隐懂得了爱的真谛——正如他在诗歌中所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其他回答 (11)
一些是带有讽刺的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很多人都能信手拈来,但说到李商隐的婚恋生活,知道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文,但似乎不太喜欢他这个人。我当初也觉得他有些缺乏男子汉大丈夫的伟岸气节,有时还有些轻佻浮躁,所以才写出了那么多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诗篇。总之,他给我的印象是:诗是好诗,人不足取。

  当我把李商隐的六百多首诗和四百多篇文章全部读完,掩卷深思时,不由得深深感到自己以前是误读了李商隐。

  那么,李商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还是将其放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才有可能看到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李商隐。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未满十岁,父亲弃世,他便协助母亲千里迢迢扶亲归里。弱小孤男,支撑门面。佣书贩舂,饱尝艰苦。家境困厄,不废学业。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由于政治黑暗,李商隐科场失意,仕途坎坷,导致他爱情生活亦屡受挫折。李商隐有过三次恋爱的经历,前两次恋爱的失败对于李商隐是很大的打击,给他造成了强烈的精神伤痛,使他终生难以忘怀。

 初恋:女友是其粉丝

  李商隐的第一次恋爱是和洛阳姑娘柳枝的恋情。那是他23岁时,随同自己的恩人令狐楚之子令狐绪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到京师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经过洛阳时去看望堂兄李让山。李让山告诉他,对面邻居有个姑娘叫柳枝,不爱女工针线,偏爱舞文弄墨,特别喜欢诗歌,尤其喜欢李商隐的诗歌。

  李商隐一听,居然有这样一位年轻姑娘喜欢自己的诗歌,很感兴趣,便提出去看看这个姑娘是怎样的人。于是哥俩来到柳枝家门口,李商隐高声背诵自己的诗歌,刚背诵几句,就看见从屋里出来一个姑娘,身材旖旎婀娜,倚门微笑而听。

  待李商隐背诵完全诗,姑娘微笑着问道:“何人作得如此好诗?何人吟得如此好诗?难道来人就是李义山(义山:李商隐的字)吗?”李商隐立即回答:“正是。”柳枝说:“今天家中有人,说话不方便,后天下午家中人都出门,不知李公子能否前来一叙。”李商隐答应。二人约定不见不散。

  第二天,令狐绪怕耽误进京报考的时间,根本不知道李商隐这边的特殊情况,将所有盘缠和报名的手续全部带走,只给李商隐留下一匹马,让李商隐晚上到前面的驿站去找他,千万不可延误。李商隐见信,非常难心和尴尬。如果和柳枝约会,就可能耽误科举报名;如果按照令狐绪的吩咐骑马赶去,则耽误与柳枝的约会,是食言。但这次已经是他第三次考试了,李商隐自认为准备充分,机会不可错过。如果考中有了功名再回来向柳枝求婚也不晚。

  在那个时代,文人最关心最向往的还是“金榜题名时”。如果金榜题名,自然不愁“洞房花烛夜”了。于是李商隐请堂兄告诉柳枝自己的苦衷,便骑马去追令狐绪了。

  来年发榜,李商隐第三次名落孙山。这对他打击很大,他无心也没脸去见柳枝了,而且李商隐已经没有了恋爱的本钱。柳枝才17岁,时间还来得及。于是李商隐便被表叔华州防御史崔戎留在幕府当了幕僚,崔戎对他特别器重,让他到自己的樊南别墅去专心复习,来年再考,同时辅导崔戎的两个儿子读书。李商隐得以安心读书复习。

  冬天大雪,忽然有人冒雪而来,人马皆白。来人正是李让山,他是为了柳枝的事专程赶来的。原来柳枝被山东一藩镇大帅看中,要娶去当妾。柳枝不愿意,坚决要等李商隐。但柳枝母亲已经接受了彩礼。因此柳枝便请李让山来找李商隐,她一定要见李商隐一面。

  李商隐闻言,立即骑马与李让山奔回洛阳。一路风雪大汗淋漓,到洛阳时人去楼空,柳枝已经被人强行娶走。李商隐的初恋就这样失败了。路途的奔波劳累,精神的严重打击,使他大病一场。而这场大病又耽误了他的进士考试。这年他准备更加充分,而且这年的主考官是李汉,与崔戎关系密切,李汉的弟弟李潘与李商隐是同僚,都在崔戎的幕府。崔戎和李潘把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要李商隐进考场全部答完卷就绝对金榜题名。可惜,因为恋爱失败,李商隐的这场大病到二月初才好,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由于和柳枝恋爱时间短,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李商隐为这段恋情留下的诗不多,最清楚的是《柳枝五首》。正是这组诗前的小序记载了这次恋爱的经过,为纪念与柳枝的爱情,李商隐给自己起别号为“樊南”,并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樊南文集》。

事实就是因为他跟宫里到道观当女道士的女生有相当不错的来往
才思如泉涌而莫能止.
借诗遣怀!
李商隐的许多诗并不是如人们所说的爱情诗,大多是用一些典故映射着人生的一些遭遇与哲理。对他的诗的认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外现的东西,而应该通过这些去理解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
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但因为看到了,确实想回答,答案不准确,希望提问者不要责怪。
李清照前期的诗作大多倾向于甜蜜,幸福,苦涩的感觉,而后期的诗作,由于丈夫赵明诚的逝世给她带来太多苦痛,无限的怅惘,可回忆时仍是在回味爱情,我特别喜欢她的《武陵春》,把忧愁化作具体可感可载的事物,自身的经历可能决定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吧,即使后来他再嫁,她仍然忘不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我其实什么都不知道,我仅仅是一个贫困山区的中学生,对这些了解的太少,呵呵,抱歉,望谅解!
写诗一是抒怀,而是避世,三是粉刺,四是无奈~~~~~~~·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因为他要抒发感情!
因为他对爱情深有感触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上阅读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