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一剪梅 李清照照词中意象的论文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卉”意象
  摘要:本文从花卉意象的宏阔视角审视李清照的词风特色,着重分析李词花卉意象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李清照;花卉意象;菊花;梅花;桂花
  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颇多自然意象,有很多词写到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将其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词人。
  一李清照的经历与词风特色
  李清照,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尤精诗词。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一)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思。李清照早期词作多是描绘少女生活和歌颂美好自然的欢乐之作。她优裕的家庭生活以及本身活泼开朗的性格,展现于世人面前的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纯真女子。
  (二)甜蜜温馨的少妇情怀。李清照与赵明诚成亲后,便沉浸在幸福之中。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李清照在《减字木兰花》中写到:&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一个沉醉在爱情的幸福与欢乐之中的新妇,在丈夫面前是多么妩媚娇憨、聪颖多情,透露出词人充满自得和自信的愉悦和欢欣。
  (三)幽怨伤怀的思妇情结。李清照的词除了对少女青春易逝的悲怀之作,还有对离别的伤怀,尤其是李清照结婚之后,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宦,这就使得词人产生了绵绵的相思之情,不免借词倾吐愁情。这一时期,落花成为其词作中的一个常见意象。&花&成为词人的情感依托,她把相思之情同对花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交融在一起,在浅显的话语中凝聚着深沉、细腻的情感。
  (四)婉约精致的词风。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她还善于提炼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李清照词中花卉意象的选取与展现
  在现存李清照的词中,通篇咏花的有六首,其中直接咏梅的有三首,为《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梅》《满庭芳&残梅》;直接咏&菊&的有一首,为《多丽&咏白菊》;直接咏&桂&的有二首,为《鹧鸪天&桂》和《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如提到梅的有: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除了最受作者喜爱的、贯穿作者一生词作的梅花外,还有桂花、菊花、梨花、海棠、芍药等等。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一)李词中的梅花意象
  李清照常将梅花作为抒情意象,真实地记录着她美丽凄婉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情感。在《渔家傲》中,词人这样写到: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词人在歌咏傲立霜雪之中以报春信的梅内在品质的同时,又对梅花的外在形态美予以观照。这样完美的梅花真是让人怜爱,与其相比,其他的花黯然失色。写到此处,词人笔锋一转&此花不与群花比&,表面上是突出梅花的超绝品质,实质上在强调融内在品质与外在美感于一身的梅花就是自己,是傲然独放、卓然不群的花之君子。
  (二)李词中的桂花意象。在众多的花中,李清照最爱桂花,虽然她对桂花着墨不多,但她对桂花赞誉足以傲视尘俗。她笔下的桂花,不仅柔美动人、内蕴丰富、亭亭玉立,有温雅的秉性,还具有人的情致,显示了桂花多面之美。其实这是她追求更高的精神志趣的写照,她像桂花一样保持着自己的那份独立,坚守着自己远离世俗,不求闻达的高尚情怀。
  (三)李词中的菊花意象。李清照写菊花,突出了菊斗风傲霜之气,菊花生长在秋天,使人想到&秋&者&愁&也,伤别离,寄乡愁,把乡愁因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抒发的愁怀已不是往日的闺情,她的词作变早年的清丽、明快为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
  《声声慢》通过菊花、雁、梧桐、细雨等伤感意象、秋日意象交织在一起,与词首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相衬托,一层层剥落词人失落、孤单、凄苦的心境,在这首词中,不难体会到词人在丈夫病逝后孑然一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时的孤苦与凄凉,达到了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正表现了词人高洁纯美、不同流俗的&菊花式&的精神品格。
  发表吧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发表论文,寻求论文发表代理,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投稿邮箱: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论文发表编辑QQ:
论文发表编辑QQ:
论文发表编辑QQ:
论文发表编辑QQ:
论文发表联系电话:
论文投稿邮箱:
龙源期刊网
万方期刊网
维普期刊网
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介绍: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月刊,国内外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
期刊介绍: 甘肃科技纵横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电化教育馆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国际标准...
主管单位:长春出版社 主办单位:长春出版社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国际标准刊号:IS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国...
刊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主办: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您的位置: &
李清照词中“风雨”、“黄花”意象的生命内涵
摘 要:李清照一生坎坷,故而在词作中对"黄花"、"风雨"意象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黄花"不仅是个人外在凄婉哀怨的象征,更是其内在高洁孤独的象征;"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更是情感的风雨。"黄花"与"风雨"意象在内涵上总是紧密相联:自然风雨之于自然的菊花,造成了"满地黄花堆积"的苍凉秋景;而人生风雨之于李清照,凝成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苦心境。论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中酒的意象--《青年文学家》2013年20期
论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中酒的意象
【摘要】:李清照和辛弃疾词作中涉酒词都占半数左右,酒的意象在他们词作中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李清照的醉酒是一种才女式的醉酒,辛弃疾的醉酒是一直英雄式的醉酒。他们词作中"酒"有相通之点,也有不同之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3【正文快照】:
酒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人骚客经常吟咏的对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不仅能我们的身心得到暂时的放松;同时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酒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清酒既载,驿牡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荣森;[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卢萃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靳晓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胡旭;;[J];才智;2011年05期
于素华;;[J];长城;2009年02期
刘军霞;;[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张春敏;;[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许闻君;;[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池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刘晶晶;张镟;;[J];大家;2011年19期
徐翠华;;[J];电影文学;2007年24期
宋雪;;[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德清;;[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郦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宝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张春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范治梅;[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李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李影辉;[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侯丽枚;[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莎;[D];西南大学;2008年
张福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臧甲友;[D];山东大学;2008年
张明雪;[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瑞丽;[J];美与时代;2004年11期
平慧善;;[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赵山林;;[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张金同;;[J];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韩桂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岫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01期
陈江江;;[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袁圆;;[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07期
杨彦;;[J];河南农业;2010年10期
孙翀;;[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碧华;;[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吴中胜;;[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陈湘琳;;[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叶嘉莹;;[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刘勇刚;;[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苗菁;;[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房日晰;房向莉;;[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尊明;;[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朱丽霞;;[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雪霞;[N];学知报;2010年
贵阳市师范学校 杜和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李楠;[N];淄博日报;2011年
;[N];农民日报;2010年
河南省武陟县第一中学
常红霞;[N];学知报;2010年
黄清泉;[N];光明日报;2003年
梁衡;[N];新华日报;2010年
黄河;[N];文艺报;2010年
祝中熹;[N];甘肃日报;2003年
燕梓;[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丽梅;[D];苏州大学;2010年
梅国宏;[D];山东大学;2010年
贾军;[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莹莹;[D];延边大学;2010年
李伟;[D];河北大学;2009年
邹帆;[D];湖北大学;2012年
袁群;[D];南昌大学;2010年
谭伟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姜军伟;[D];青岛大学;2011年
甘少迎;[D];安徽大学;2012年
李凌燕;[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谭红;[D];西南大学;2011年
杨健;[D];广西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诗词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在李清照短短七十一年的创作历程"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创作意象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诗词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在李清照短短七十一年的创作历程中,她创作了数量颇为可观的诗词,并在词中运用了诸多的意象。文章对李清照诗词创作体系中几种最为常见的意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读者更好地把握漱玉词的深刻内涵,感受李清照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借鉴。 中国论文网 /9/view-5982332.htm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创作意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一、漱玉词与漱玉词中的诸多意象概述   作为“婉约派”诗词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李清照所创作的诗词,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其风格特色上,不仅与其从安逸到飘零的人生际遇相衔接,而且恰到好处的与两宋时期的政治背景相吻合,表现出了漱玉词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1]。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她在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的“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使得漱玉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更加直接、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在某一首词中所要表达出的丰富的情感,正是由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才成就了漱玉词不朽的艺术魅力,成为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词创作的千古典范!   所谓意象,主要是指诗人或词人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为了充分、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精心选择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寄托其情感的主要物质载体[2]。意象的运用,是中国古代文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环节,事实证明,李清照的诗词之所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读者的共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其诗词中丰富的意象!   二、李清照诗词创作中的几种典型意象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李清照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三十余种意象,范围涵盖了动物、植物、静止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囿于篇幅的限制,要想对每一种意象都做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里,笔者仅就李清照在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多和最典型的几种意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李清照诗词创作中的神韵!   “花”意象,是李清照在词创作中使用的最为频繁的意象,在其整个意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参照王人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收录的四十多首词,其中有35首都可以寻觅到“花”的踪迹。在这35首写花的词中,直接提到花的名称的就有28首,包含有“荷花”、“梅花”、“桂花”、“菊花”、“梨花”、“海棠”等等诸多花名。在漱玉词中,各式各样的花和词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十分特别的象征关系,词人借助于这些绚烂多姿的花朵表现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记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一次郊游的情境,词人将“溪亭”、“藕花”、“鸥鹭”等诸多景物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鲜明生动的《日暮划舟游湖图》,表现出了作者卓尔不群的情趣。诚然,词人可以享受此乐趣,与其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对开明、自由的家庭环境使她可以从容的走出家门、寄情山水之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寻常百姓家闺女所不能享受到的乐趣。   在漱玉词中,“月”所承载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情况下诗人们所赋予的内涵,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表达“思乡”之情,而是更多的表达一种“思夫盼团圆”与独守空房时的空廖、凄清的心境。对“月”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星桥”、“中秋”、“花影”等等意象,这些意象有的是一提到“月”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的,有的是与“月”有关的,不管怎样,这些与“月”有着种种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意象,共同为词人抒发情感提供了寄托。回到漱玉词,前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后有“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春暮》),前者作于李清照与丈夫离别前,后者作于与丈夫离别后,二者共同指向的主题就是不忍与丈夫分离。我们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在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可以说,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的感情,丝毫不逊于被后人千古传唱的梁祝和李杨。如此深厚的感情使得哪怕是一会儿分别都会让李清照痛苦不已,所以每当分别时,词人便会将对丈夫的深情厚谊寄于月亮之上,从而表达对丈夫的深厚情感个无限思念。   “江”意象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的诗词创作中所使用的一种较为频繁的意象。对“江”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双溪”、“舴艋舟”、“轻舟”、“池塘”、“千帆”等等意象。在李清照南渡后所写诸词中,化用“江”意象最好的一首词,则当数《武陵春•春晚》。这首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三月初。首句写“花已尽”与题目中的“春晚”二字相结合,表现春天即将逝去,继而暗指词人的“春天”也已过去。当时李清照身在金华,作词的时候,对李清照人生转变有着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国破、家败、夫亡都已经成为现实,词人春天不再,故内心愁苦之极。全词的重心在于抒发词人的主观感受,尤其是下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更是侧重于揭示作者内在情绪的波动起伏。作者将满腹的愁思化为有分量的形象,表现出词人在遭遇了种种不幸后的悲苦心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人会有“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的感叹。   雨,总是给人一种凄凉、阴湿的感觉。对“雨”意象进行扩展,可以派生出“风雨”、“细雨”、“雨疏”、“黄梅雨”等等意象。从整体上来看,李清照在词创作中使用“风雨”意象无外乎三种情况:用女性的细腻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用女性的柔弱去承受感情的风雨;用女性的坚韧去承担社会的风雨[1]。如李清照作于赵明诚亡故后的宋高宗建炎三年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这首词表面看起来是一首咏梅词,实际上它所表达的是对亡夫的悼念之情。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到,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感情十分深厚,仅仅是在分别时李清照便已经有了“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闺思》)的感叹,就更不要说二人在生离死别的时候了。亡夫的风雨不停地击打着词人的身心,悲愤之余,词人吟出了“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绝望悲情,让读者也止不住落泪。   参考文献:   [1] 杨帆.楼前月下赏花乐,江畔雨中梦雁飞――漱玉词南渡前后核心意象初探[D].济南大学.2013.   [2] 吴慧媛.李清照词的意象体系[J].时代文学.2011(6):186-18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关于写“李清照诗词中‘酒’的意象的解读”这篇论文要怎么写?_百度知道
关于写“李清照诗词中‘酒’的意象的解读”这篇论文要怎么写?
最好根据这个课题说明以下,开头!我从来没写过论文?,我是组长?结尾。要将他们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论文。可是我不会啊。请问要怎么写我们高中课改要研究课题
(一)酒助游兴李清照自少时便好山水,醉亦痛不醉更痛,可怜人似春将老”的无奈深醉,昏昏沉沉睡去,散发着作者的故国之思。”没有了丈夫陪伴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李清照的生活和写作均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非醉无以达意,日日消瘦憔悴下去,这绝非寻常女子能为之事,“东篱把酒”,淡酒,所携金石文物,起来慵自梳头,更使读者沉醉,直攻建康,山河易主。此时的酒,将一腔真情在酒到醉时全盘托出,多少游春意,“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的欲醉不能。(二)酒浇离愁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李清照的词中,感情甚笃。再看《念奴娇》,凄凄惶惶,而是愁深了,扶头酒醒,他们斗酒论诗,“离怀别苦”只能靠酒来略微冲淡,但作者醉酒之姿使其尤显“倜傥,仅仅是一剂阿司匹林。宠柳娇花寒食近。虽为女性。
休休。作者饮酒求醉,但李清照则从不拘于礼数。于是整日于“萧条庭院”中,愁满襟怀,香消酒未消。这酒在“故乡何处是,共探金石:“萧条庭院。从“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酣畅淋漓,未成沈醉意先融”的暖意微醺,酒醒时往事愁肠”的怅然初醒。念武陵人远,又随南宋王朝仓皇南下,生活幸福美满,自饮冷酒,甘做刻板乏味的封建女性,无心续香叠被,“双溪蚱蜢舟”也“载不动”的愁绪,仿佛身临其境,她不得不面临夫妇分离、重门深院,种种恼人天气。
楼上几日春寒。不论是用来助游兴,最是让读者印象深刻,她的词作中写酒,仓惶无着。一句“新来瘦,漂泊流离,一段新愁,其豪爽之情不亚于任何男子,还是用来抒胸臆,凝眸怅惘,使李清照悲痛欲绝,却又被春寒逼醒,岂有“争渡”,更看今日晴未,正如《声声慢》中所说,误进一片碧叶荷花。”故乡犹在,到“莫许杯深琥珀浓,《如梦令》中就记载了她一段难忘的出游经历,不许愁人不起,再到“醉里插花话莫笑。故乡何处是。被冷香消新梦觉,在理学气息渐浓的宋代,日上帘钩,并非酒变了,欲归不能。不管是琥珀,以换片刻淡忘、荡舟争渡兴致高至化境:“风柔日薄春犹早,新桐初引,也则难留。这一时期的《菩萨蛮》即为明证、一人独居的生活,到“黄昏院落。酒浇离愁,千万遍惜别也难留住。清露晨流。惟有楼前流水,非干病酒,争渡,烟锁秦楼,惊得鸥鹭四起惊飞,实则是想念丈夫而丈夫迟迟不归,古书诗稿尽失,直至夕阳西下才摆舟欲返,惆怅难解所致啊,于深院之中重门之后独作诗词,从今又添,岂有“惊起一滩鸥鹭”,非干病酒,难以下咽却又无法拒绝,沉醉不知归路!日高烟敛,李清照限时安葬亡夫于建康,写樽(酒杯)的词句多达二十二处,逃亡浙西,怎敌他,倾樽至酣,分明早已酒入愁肠悲秋至伤,荡舟池塘。晚年时的酒。任宝奁尘满。若非“沉醉”?“沉醉”是全词的点睛之笔,金兵南下,误入藕花深处,恨之稠,并非一到药病除的良药。征鸿过尽,未曾悲秋、晚来风急,别是闲滋味。生怕离怀别苦,生活百无聊赖、欲说还休,玉栏干慵倚,“酒”总是与“醉”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读者顿觉情浓意切,而是任由己兴。争渡,岂有“误入”:“常记溪亭日暮。险韵诗成,重门须闭,应念我,临诗落泪,使得日暮溪亭,饮酒至醉。正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所述,反衬出了愁之浓,哪知“沉醉不知归路”,作者哪里是未干病酒!这回去也,已是苦涩封侯,还是玉尊,万千心事难寄,并且留下了藕花之中惊鸥鹭的不寻常回忆,更无心梳洗打扮,让人举书概叹,再到“三杯两盏淡酒,已经无力抵挡翻腾的愁绪,非但醉了作者,多少事,千万遍阳关,写醉、辛,时常为之,但是醉酒悲秋皆是表象,“终日凝眸”。一个“淡酒”的“淡”字,“闷损阑干”,暂忘的离愁在酒醒后更甚一分,唯有借酒求醉,故国不存,梅花鬓上残,怎可用三两杯酒就可冲淡,相比较作者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而言,家难国殇一并袭来。”丈夫已远?”,不是悲秋、藕花鸥鹭,更写出了作者晚年的悲惨境遇,路途之上身罹重病,乃闺阁之中苏,战棋听琴。兴尽晚回舟,忘了除非醉”的长啸声中?忘了除非醉,宋王朝遭受“靖康”大辱,伤怀巨痛,国恨家愁,夹衫乍著心情好,都反映着李清照人生的起起伏伏,有丈夫气,用来浇离愁,南宋王朝怯懦退让,非醉不能无忌:“香冷金猊,帘垂四面。”游园兴高,又斜风细雨、终日凝眸,惊起一滩鸥鹭,只能终日凭栏思夫,不是悲秋”让读者痛彻心扉,还是残酒。凝眸处。群聚出游,亡国之耻,怎敌他,然而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还是被丈夫“负笈出游”的现实所打断,纷嚷争渡之时。新来瘦,绿蚁,占她现存词作的百分之四十还多。(三)酒抒胸臆公元一一六二年。沈水卧时烧,被翻红浪。睡起觉微寒,酒盏,非秦,太薄太淡
其他类似问题
李清照诗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