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的颜真卿的颜体方的笔顺怎么写写

为什么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体?
查看: 3256|
摘要: 为什么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五世祖为北齐的颜之推,为著名的文学家、小学家。颜真卿于开元年间进士及弟,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卿史。后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 ...
为什么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五世祖为北齐的颜之推,为著名的文学家、小学家。颜真卿于开元年间进士及弟,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卿史。后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官拜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为鲁国公,故称颜鲁公。颜真卿一生忠烈,人品极高,深得时人及后人景仰。颜真卿先从其外曾祖殷令名学习书法,遍临魏晋及唐诸名家书迹,又多次向草圣张旭学习书法,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惫》。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颜真卿广泛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长处,经过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颜真卿以自己的审美习惯,以独特的气度和胸襟,对古法进行创新。颜字气度恢宏,雍容大度,早期以方笔为主,落笔侧人,后期改用圆笔,藏头护尾。从结字上看,多呈包围之势,外紧内松。米带说:“颇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张,铁往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海岳书评》)颐之楷书颇具阳刚之气,既有恤个人的才情典斌,又代表盛店气象,正如范文湘所说:“初店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中国通史简编》)顺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因此人们称之为颜体。(来源 书法屋: 转载请保留链接)
推荐:-----------------------&
欢迎关注书法屋微信订阅号每日精彩图文等着您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最新书法资料下载
论坛最新帖子
管理员:QQ:(加QQ时请注明:书法屋)邮箱: 客服邮箱:
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时必须注明本站地址;
使用、转载或引用时不得用于商业印刷、商业交易等商业用途,仅供书法爱好者学习交流;
本站如有侵犯到贵站或个人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4
京公网安备19号
Powered by颜真卿颜体书法字体在线转换生成器
温馨提示:
颜真卿颜体书法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生成查询成功后,请点击上面的分享图标把在线生成的字体图片永久保存到QQ空间、微博或贴吧,让朋友都可以看到您制作的漂亮个性字体。
2、 您也可以点击“保存本地”按钮把在线生成的
颜真卿颜体书法字体图片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电脑,方便随时使用。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不仅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标志性的里程碑。他融合“太巧若拙”、“见素抱朴”的美学思想于书法,发挥到极致,“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并缔造了一个至真至美的艺术境界。谈及他的书法,尤其是,开启了唐楷书风的一代先河。就笔法而言,他以篆籀入书,笔力剑拔弩张、苍劲浑厚,极具实在感;就结体,融入篆隶之势,端正而不失韵律,浑圆厚重、饱含张力;在境界上,他开创了拙质无华、雄强茂朴的新气象。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在书法中表现也独显一种壮美、阳刚之气。苏轼对颜真卿楷书给予极高的评价:“变法而出新意”、“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
  颜真卿是书法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书法家,也可以说他的楷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体之一。他自幼蒙学于母殷氏,后学,再师从张旭而得笔法,糅合篆籀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作为革故鼎新的大家,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以篆籀之笔入书,化瘦硬为丰腴,结体宽博而气势庞大,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是繁盛的社会和高尚人格的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相之交融的典范。他独创“颜体”,与并称,并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在书法史上,他和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一同被列为楷书四大家。诚如马宗霍所言:“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古法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杜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  唐以前的楷书,无论笔意还是结字均不同程度的保存着隶书的残余,所以只能被称之为“真书”或“正书”。如隋朝石刻《龙藏寺碑》和《董美人墓志》虽已明显有楷书用笔的风范,但细品其间架,仍未完全摆脱隶书结字形式。初唐时期的楷书几乎改变了隶书的结构格局,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但在用笔的过程中却又保留了隶书中的部件,也只能是楷书发展的不成熟阶段。直至颜真卿,他一改以往的楷书书风,扬弃了以往各书家的优势与不足,而形成一门独立的书法形式语言——“颜楷”。  在艺术审美上,颜真卿变魏晋禅意式的自然与空灵为儒家的务实与理性,以一种不加雕琢的古朴与浑厚,映射出其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浩然之气。他纳襟怀于书艺,创立了一种宏博正大、以实为美的新标准,极大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和形式美,使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多元化。他的楷书,向以浑厚朴拙、气势豪迈著称,也正印证了他对大唐盛世美好前景的衷心意愿。而这种意愿和精神也在他诸多巨作中得以充分展现。用笔坚挺而遒劲,含蓄而久远,实属《麻姑仙坛记》;寓奇险于均衡,境界之高深,则推《李玄靖碑》;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当《大唐中兴颂》最著;寓险于平、庄严肃穆,以《颜世家庙碑》为鲁公用功深力之作;等等。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典范。
  第一字体网还有以下相关的在线:
(C)2014&软件版本号:正式版 v2.0.2
&粤ICP备号
第一字体网的生成的内容是系统根据用户查询指令自动生成的图片,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的内容或立场。[视频]怎样写好颜体字最新版,颜体字荷怎么写,颜体字和柳体字哪个好
"怎样写好颜体字" 详细介绍颜体字 读书
怎么写?这是颜勤礼碑上的原字,可以吧如何写好颜体字 毛笔像麻姑仙坛,多宝塔,勤礼碑都可以,特别推荐颜勤礼,颜体字的&远&和&高&怎么写如图写毛笔字时,怎么才能写好竖? 为什么总是写不好竖?最近在家练毛笔字总是写不好竖你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就自然会写的直了:一、先练握笔姿势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从里向外用力顶住笔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写字体的大小、悬肘或悬腕,以及坐立姿势来决定。 食指——食指压住笔管,指甲左侧和第一怎样写好颜体前提是自己学,不报班的情况下学,怎样学好?我以前学过一点,当时学的时候不是很认真,时搁7.8年后,我又重新拿起毛笔,这次我是想写好,但是总是没有感觉,清高手略指点一二首先你要买一个字有10公分大小的颜真卿字贴,上面要有清楚的米字格,一般都是速成大字集之类的字贴书就可以满足要求,颜真卿的字贴主要有《多宝塔碑》与《勤礼碑》初学者最好用《多宝塔碑》。最好能买到那种有教基如何写好毛笔字要想学习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怎样写好颜体书法?主要是用心领会 不知道你学习的是什么碑 如果是错误的写法 每天10小时也是重复错误 越来越错 一楼说的太垃圾了 都是帖来的 疑点技术含量都没 要想学还很简单 掌握基本字 “颜体的一个最主要的要润,即饱怎么写好毛笔字自学书法当然要靠练,但要有好的方法。 1、你最好先到书店买一本大学用的实用书法教程,认真读完,对书法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怎样写好毛笔字?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如何写好毛笔字?什么是书法艺术?先要泼一点冷水~~~没有人可以一下取得很大进步!! 我已经练了十年了,总是一点点去悟,凭着对书法的热爱,还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我很快乐!!!尽管有时,一篇草字我要练一天甚至几天,也会厌倦,但一点点的提从管窥颜体书法到对颜真卿《勤礼碑》的临摹学习
从管窥颜体书法到对颜真卿《勤礼碑》的临摹学习
一、颜真卿其人: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景龙三年(709),逝于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里,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他聪明好学,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登甲科,中进士,任殿中待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即位,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朝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一生勤奋好学,在书法上花了大量心血。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遗产,碑帖有70种之多。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境界开阔是他作品的风格,他是继二王之后古代书法史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大革新,为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二、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行书三稿》等。《多宝塔碑》全名为《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3岁时所作,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书法结体严密,端庄秀丽,初露锋芒。“虽为少作,实已别开生面”[1]。这一碑帖颇为后人所喜爱和效法,原因是易于初学,可以从中窥探出颜体楷书风格形成的轨迹。《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作,碑在山东陵县。此碑书法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是他临王羲之楷书的优秀之作。虽和王书在形体上差异很大,但既得王书之神情气韵,又具有自己之风格面貌,神明焕发而时出新意,不失清远之致。《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颜真卿63岁时作。全碑共902字,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均佚,仅见刻本。此碑庄严瑰伟,是颜书之冠,为其晚年的力作,老笔生花,千锤百炼,其笔法多变,时出新意,以圆代方,风趣大增。通篇观来,丰盈饱满,行气紧密,肥瘦均匀,横竖粗细适中。结体精悍,笔姿新颖,布局适度。此碑最能体现颜书“雄壮博大,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美学价值。《告伯父文稿》、《祭侄文稿》和《争座位稿》充分代表了颜真卿行草书法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告伯父文稿》是颜真卿祭奠其伯父颜元孙时的祭文稿本。此稿行草相杂,刚劲圆熟,悲愤怒拔,具有强烈之感情,信手挥来,不计工拙,一气呵成。《争座位稿》,楷、行、草三体相杂,既有魏晋笔意,更具颜书神韵,庄严流利,巧造自然,有浩然之气,比其余两稿更具浑脱气象,人称三稿之冠。
颜真卿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三、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他的作品不但多,而且变化丰富,别出心裁。他继承前人,又善于创新;取法前人却法而能化,推陈出新,“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古意之外。”他先后学习过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的书法,特别是得到了张旭的亲传。相传他两次向张旭虚心请教书法,因而尽得其意。他的《述张旭书法十二意》详细地载录了他向前人学书的经验,从中也可以看出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初唐书坛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王派书法占重要位置。他们都取法二王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书法流派。但是他们过于拟古,作品缺乏新意。尤其是虞世南,他彻底继承了王书的艺术特色,恪守王风,笔笔王法。这样便形成了以方正瘦硬为风格的初唐书体,阻碍了书法的发展。为此,就将孕育着一次大的书法突破和革新,而这一人物,就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他继往开来,在笔法、结体、章法布局等方面都与王派书风迥异,独树一帜。
  首先,在笔法上,颜真卿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以瘦硬取胜的特色,加大了腕力的运用,突出一个“筋”字,为范仲淹所说的“颜筋”。这样颜字就取得了“力透纸背”的效果,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美。苏东坡对此作了更贴切的说明:“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颜真卿又吸收了篆、隶中锋用笔和藏锋逆入的特点,将此化入楷书。而且“折叉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等笔法都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写出了独具特色的“蚕头燕尾”的颜楷,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其次在结构上,颜真卿改变了王派书家大多左紧右舒、左低右高、右肩稍耸、字形微侧之势,灵便洒脱之姿。而是吸收了篆、隶正面取势,浑圆壮重的特色,笔画端平,左右对称,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改王派楷书的相背为相向,重点的竖画写得略带圆弧形,如饱满待发的强弩,包含了巨大的弹力,使整个字的结构更加圆紧浑厚而富于内在的劲力。在章法布局上,王派书法字小而行宽,具有宽舒静穆之感,犹如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小调;颜体楷书却与此相反,大小参差,行距缩小,全篇布局具有充实茂密之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浑然一体,密不可拆,像一组雄壮高亢的交响曲。
其三、颜真卿书法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李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它不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不朽的成就。颜真卿主要活动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朝,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及衰又走向中兴的历史阶段,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他的书法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精神。
四、颜真卿的书法境界:
杜诗、韩文、颜书,无不以新的时代为背景自立风貌。“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书林藻鉴》)。颜书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势、魄力、雄风,都可以从唐代社会中找到时代的折光投影。颜真卿造就了在书法中的盛唐之音,这便是颜书的恢宏境界。
颜真卿的书法境界从其陶铸化育的阔大气象来考察,可见兼收并蓄,以成其高,博采众长,以成其广。这有几大渊源:
一是从颜氏系统而来。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
二是从殷氏系统而来。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世家数世联姻,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孤,养育于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殷仲容家,蒙教笔法。颜真卿从小也由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摄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
三是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真传。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地师事张旭,深得其教诲。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神用执笔之理,以及“得齐于古人”的攻书之妙。这对于颜书的成型是极其重要的。
四、从一代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前人有颜出于褚之说。米芾《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此说者。沈尹默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沈尹默论书丛稿》)论者或谓从《麻姑山仙坛记》、《靖居寺题名》、《宋广平碑》等笔画较瘦的作品中,更易发现与褚遂良的用笔、结体以及清瘦、圆润相沟通。
五、从民间书艺中广采博取。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如《多宝塔碑》等可以看到它和民间书风有密切联系。沙孟海等还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版中出来。沙孟海在他的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后一类型,此一类型继承隶法,保留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著经》、《隽敬碑阴》、《曹植庙碑》等。这又和颜的世族有关,颜氏是齐鲁旧族,接连几代研究古文字学与书法,颜字与保留汉隶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
以上简略说明了颜真卿书法的几大来源,但并不是说仅有这些来源。颜真卿还学王羲之,也学欧阳询、虞世南等等。他学书多通博贯,不作“奴书”,真正化出雄浑的“自我”来。
对《颜勤礼碑》的学习体会
颜真卿一生写了很多碑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颜勤礼碑》是颜真卿六十岁时所书,铭文也由颜真卿所撰。颜勤礼字敏,是颜真卿的曾祖父。此碑后被埋于地下,到了1922年重新发现,所以字迹保存基本完好。现在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此碑用笔爽利劲健,结体端庄雄伟,外紧内松,作品气势雄迈清奇,雍容宽博,是颜体最典型的风貌。此时他的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阶段。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代新书体的创造者。&&
二、《颜勤礼碑》基本点画的用笔方法
学习书法应该掌握字的笔法、字法、章法。构成楷书的笔法主要有点、横、竖、撇、捺、挑(提)、钩、折八种。在《颜勤礼碑》中衍变而成的有六十多种。
学习楷书的基本笔法是王羲之所创的永字八法,即:(1) 侧即点 (2) 勒即横 (3)弩即竖 (4) 趯即钩 (5)
策即挑(提)(6) 掠即长撇 (7) 啄即短撇 (8) 磔即捺
永字八法不仅仅是与现在笔画名称叫法的不同,而是用一个字点出了这一基本笔画的本质特征,这是很了不起的。从后汉以来,对学习、理解书法的用笔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掠和啄同为撇,只是长短不同而已,似乎重复了。横竖交接处的“折”笔虽然常用,“永”字中也有“横折竖”和“横折撇”,却没有介绍,这也是美中不足之处。&&
侧(ce)勒(le)策(ce)啄(zhuo)掠(lue)努(nu)
磔(zhe)趯(ti)
点在“永”字八法中称“侧”。有险峻斜侧之意。即写点不宜正,只有斜势才能写出力度和动态。点是字的眉目,汉字之根源。汉字的所有笔画,都是由点延伸而来。点画不能松垮;“点贵紧而收”(唐太宗)。“侧(点)不贵平”(张旭),平则呆板。“点不变谓之布棋”(李阳冰),就是说点画如无变化,就成了摆棋子了。在《颜勤礼碑》中,点可分为右侧点、左侧点、瓜子点、长点(反捺)、挑点、撇点、垂点、竖点。有的学者根据右侧点收笔形态的变化又分为“圆斜点”、“方斜点”。“元”字上方的左尖横叫平点。一字中的多点笔画介绍为:如“弟”字上方的两点称为“内合点”。如“爷”字上方的两点称为“外分点”。如“火”字的两点又叫“呼应点”。“三点水”叫“水旁点”。“丝”字下方的三点又叫“开三点”。如“烈”字下方的四点叫做“四点底”。“母”字中间的两点称为“竖连点”等等。
(1)半圆点 &又叫右侧点。这是点的基础,其他点都是它的变形。
写法:先作轻的横切,然后向右下直行,中间最粗,最后部位逆锋收笔。写出左边是直线,右边既是半圆又略有方形的外形来,即是有“骨”又有“肉”的点了。如果点的收笔呈圆形,也可叫圆斜点。
&竖点与半圆点的区别在于,半圆点行笔的方向是右下方,最粗的地方在中间部位,而竖点的行笔方向则指向正下方,有的一开始落笔处就粗到位。落笔时做横切,然后直向下行,到底部提笔有点像竖钩的方法,但不出钩。
(3)挑点& 在颜书中有两种写法:
一是与半圆点的外圆方向相反,即半圆是左边的,所以用力点也是要着力于左边,钩向右边。出钩的地方靠上方、中间、下方的都有。
第二种写法是先向左下方顺锋而下,然后折向右下方做切笔后向右上方慢慢提出。
(4)垂点& 有两种用笔方法:
一种是露锋向左下入纸,即转下方行笔,再转锋向上作围提锋收笔。也叫左侧点。
另一种是先逆锋向上入纸,即转锋向下再作围向上提锋收笔。
充:半圆点或叫方斜点&&&&
守:上方叫竖点。下方叫瓜子点
&&&&&&&&&&&&&&&&&&&&&&&&
少:左侧叫挑点,两侧称呼应点。宪:左边的叫左侧点,上方叫竖点
&(二)横&
横在永字八法称“勒”。有横缰勒马之意。横画是汉字的骨架,使用频率最高。“勒不得卧其笔”(张怀瓘)。“为画必勒,贵涩而迟”(唐太宗)。“鳞勒”(张怀瓘)。可见横画的写法不可卧笔平拖,而要涩笔鳞迟。
在《颜勤礼碑》中,横可分为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四种。其中长横又可分为:长平横、长凸横、长细横。短横也可分为短平横、短凹横。
(1)长横:横划竖切,落笔先向竖的方向略斜切笔后,再斜向右上方行笔,笔画中间略细而两头稍粗,到笔画的结束处向右下方轻轻按笔,至笔画的尽头再顶住笔尖逆收,将笔尖调至中锋状态。
颜书中,长横有直与稍弯两种。
直的长横果断,简单而干净利落。沿笔画的中心线处划一线应是直线。弯横富于弹性,蓄含力度与动势。沿笔画的中心线处画不出一条直线,有自然的弧度。长细横笔法同长横,只是中部更细。
(2)短横:与长横相同,只是比长横稍短而已。短凹横只是运笔中稍向下作弧之势,使短横有上仰的感觉。
(3)左尖横:起笔时笔尖轻触纸,然后渐行渐粗,行至末尾后,逆向收笔。
(4)右尖横 :如长横的起笔,结尾处提至笔不触纸即可。&
永字八法中称竖为弩(也有作“努”的)。表示有力的意思。竖形同立柱,对字起着支撑作用。“弩不得直,直则无力”(张怀瓘)。“过直而败力”(张旭)。在《颜勤勤礼碑》中,竖可分为悬针竖、垂露竖、左弧竖、右弧竖、斜竖、撇竖。
(1)悬针竖& 悬针竖就像悬在空中的针,出锋处如针尖状。
写法:向斜横向切,然后挺住力,并逐渐稍加重向下运行,直至竖的三分之二处再沿竖的中线逐渐提细。
(2)垂露竖 笔画的最后如垂下的露珠状。
写法:斜横向切后中间略细,到末尾处按后再向右下提,然后逆向收笔,如横写法基本一致。还有一种方法是切后(或者不切而顺锋直下)向下行笔,中间不提细。
(3)左弧竖 :笔法同垂露竖,只是行笔略呈左弧形,且收笔方向相反。
(4)右弧竖 :笔法同垂露竖,只是行笔略呈右弧形。
(5)斜竖: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斜向行,笔画较均匀,行笔无明显轻重变化,至收笔处,转锋平收。
(6)撇竖 :逆锋起笔,折笔稍顿微驻后,向下偏左行笔,渐行渐提,然后纵笔。
&&永字八法称长撇为掠。短撇为啄。都有行笔快捷、劲利之意。在《颜勤勤碑》中,撇可分为平撇、短撇、、长撇(又叫斜撇或直撇)、竖撇、兰叶撇五种。
:逆锋向右上方起笔即转锋向右下,再提笔到起笔处,将笔锋按至已写的大小,调整笔锋由按到提向左力行。笔势较平,并要短促饱满。
2、短撇 :与平撇同样起笔,调整笔锋后向左下方行笔,到尽头处提锋收笔。撇较短,但要尖而有力。
3、长撇:用笔方法基本与短撇同,只要比短撇要长一些。另外,长撇有时较直,有弧度的不可弧得太过,笔画的尾部不可太细弱。
4、竖撇 :用写竖画的起笔方法入纸。调整笔锋后向下运笔,到一定位置向左下方力行,到尽头处提锋收笔。
5、兰叶撇:露锋入纸,笔锋触纸后即稍按下,向左下方运笔,到一定的位置提锋收笔。
永字八法称捺为磔。有“一波三折之势”。在《颜勤礼碑》中,主要有弧捺、平捺、反捺三种。
1、弧捺 :轻轻地逆锋向左上方起笔,即转锋向右下至中段呈弧形,到捺脚处,略顿稍提即向右上方提锋收笔。
2、平捺 :用笔方法基本与长捺相同,只是把捺的笔势趋向于水平方向。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其捺脚形态也有多种变化。
3、反捺 :又叫长点。其用笔方法是露锋起笔,向右下方运笔,到尽头处略顿作围转锋向左上,沿着原来的路线提锋收笔。
(六)挑(提)永字八法中称挑为策。有策马扬鞭之意。
在《颜勤礼碑》中,挑主要有挑和竖挑二种。
:露锋向右下起笔,到一定位置后,稍顿向右下方提锋挑出。这种写挑的方法与写右尖横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有很大的不同,挑与水平的夹角比右尖横与水平的夹角要大;挑较右尖横尖长。
2、竖挑:竖画起笔,到一定位置向左下即身右下稍顿再转锋向右上方提锋收笔。
&&永字八法称钩为趯。其异势形态较多,在楷书中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基本点画。在《颜勤礼碑》中,可出现十四种钩。现将十四种钩的用笔方法分述如下。
:起笔与竖画同,当笔锋行至钩出前略作顿,再向左下斜挫,缩笔转锋,较快地向左上方用力挑出。也可当笔锋行至竖的底部尚未钩出前,将笔锋稍提向左笔,用暗过渡调整笔锋后顺势向左上方(或左方)提锋钩出。
:由左上向右下露锋入纸,由提渐按,至中上(或中段)向左下方行笔,到尽处照竖钩一样调整笔锋向左上方(或左下方)提锋钩出。
:实际上是竖撇,只是在撇的收笔处有点不大的钩,当然有些左向钩非但钩子粗大,钩出尾部也较粗实。其用笔那竖钩稍有不同,起笔有逆锋和露锋两种方法,钩子大小悬殊较大。
4、竖右弯钩:竖画起笔至转弯处保持中锋,圆转而过,再近似圆弧形向右运笔,在钩前调整笔锋趁势向上(或左上)提钩钩出。这种钩有大有小,竖画部分有长有短,临写时要因字而异。
5、浮鹅钩:先逆锋向左上起笔,转锋向右下略顿后再转锋向左下行笔,随即用圆转方法向左行运,到钩出前调整笔锋向上(或左上方)提锋钩出。钩子要短而有力。《勤礼碑》中“逸”字用的是回锋钩,没有钩出,这又是行书的用笔特征。
:由左上向右下轻轻露锋入纸,由提渐按,运笔至钩出前,调整笔锋趁势向左上方提锋钩出。此钩特别要注意弧度的大小变化,不可写直来直去。
:横画起笔,行至钩出前,将笔锋稍提,利用笔锋略顿一至二次,达比较满意的形态后,向左上回锋提笔后,再将笔锋边按边转锋向左下方钩出。钩子要短促有力,切勿太长。
8、戈钩(又叫右斜钩):先向左上方逆锋入纸,转锋向右下,稍作顿后,将笔锋向右下方力行,到出钩前调整好笔锋向上(或右上方)提锋钩出。这种戈钩,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字的笔势要求,掌握好中间的弧弯度的大小。
:先横画起笔,行至转折处提锋处稍驻,即向下(或向左下、右下)方行笔,到一定位置后再转向右下方行,在出钩前调整笔锋向上(或左上)方提锋收笔。
10、横折竖钩 :构成这种钩的几个点画都已写过,只要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先写横,再写折,再写竖钩。
11、刀钩 :此钩用笔方法基本与横折竖钩相同,只是竖画部分的倾斜度比较大而已,钩子朝左上方。
12、单耳钩
:与刀钩基本相同,只是钩子比较小,比较平,也有向左上的。钩子内侧有方有圆,横折竖的竖有时比较直,有时有点向左下倾斜。
13、左耳钩
:先向左下逆锋入纸,转锋向右上,边行边提(相当于右尖横形态),到一定的位置即转锋向左下(由按渐提)至左耳钩中部再向右下(由提渐按),再按笔向左下,调整笔锋后即向左上方(或左方)提锋轻轻钩出。整个左耳钩一笔连续完成。由于左耳钩右边还其他点画,故只能收敛一些,有时只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或不到二分之一。另外,左耳钩也有上半部比下半部大的;也有下半部比上半部大的;有上下一样宽的;也有上宽下窄的;钩子也有大小。有些左耳看上去是几笔完成的,这是刻拓形成的,临写时应注意。
14、右耳钩:用笔方法基本与左耳钩相同,只是右耳钩中间断开,下半部的钩子另外再重新起笔完成。整个钩子有大小变化,钩子上下两部分也有大有小,有宽有窄,钩子的钩出方向,有左方,有左上方,变化较大。另外,还应用于与左半部点画的多少、高低相配合。
&&“永字八法”中没有对这种笔画作介绍。折画是由两种不同的笔画组成一体的一种笔画。可分为:横折、竖折、撇折。在《颜勤勤碑》中,折的变化仅次于钩,约有十三种之多。
横折竖的四种折法
1、平横折& :折的部分与横画齐平。先横画起笔,到折处提锋转向下或左下行笔。
2、高横折 : 折的部分高出横画。先横画起笔,到折处有二种用笔方法,一种暗过
3、低横折:折的部分比横画低。
4、圆折:圆折是篆书用笔方法。先横画起笔后,到一定位置用转笔,由轻渐重,一笔完成。
5、竖横折:竖画起笔后行至转折处,将笔锋稍往左挫,再往右下按笔,然后折锋向右运笔,到一定位置回锋收笔。
6、左、右短折
(a)左短折:竖画起笔后向下行笔,到一定位置折锋向右行笔,收笔的方法一是回锋收笔,另一种是提锋收笔。
(b)右短折 :先竖画起笔后向下行笔,到一定位置折锋向右行笔,收笔的方法是回锋收笔,另一种是提锋收笔。
7、右角折 :先露锋向左下入纸,再折锋向右上由按渐提行笔至右角折处,再转锋向左下方提锋收笔。
8、斜角折:先向右上逆锋入纸后,转锋向左下行笔至一定位置即向右下稍按笔后,再向右上方提锋挑出。
9、 长弧折 :先横画起笔后,至转折处稍提即向右下顿笔转锋向左下方边行边提锋收笔。
10、竖弯折 :先竖面起笔后向下行笔,到一定位置转笔右行再回锋收笔。
11、双撇折:先露锋入纸右行,再折锋向左下行笔,再折锋向右行笔,再折锋向左下边行边提锋收笔。
(九)、三种走之的写法
写法1、逆锋起笔后向右行笔即转笔提锋向左下,连续由提渐按向右下行笔,到一定位置再转锋向左下提锋收笔。全过程一笔完成。主要是要提按分明,动感较强,自然活泼。
写法2、先露锋入纸后,后面部分的用笔方法与(1)同,只是形态上稍有变化而已。
写法3、此走之折用笔法与(2)同,只是在第一折与第二折之间断开。在书法上叫笔断意连,包括上面两种走之折都具有行书的笔意。
三、《颜勤礼碑》的字形结体
(一)概述
结体又称结字,又叫结构。指汉字点画的组合规律。间架是指各个字各部分的比例大小。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李光溥)。故人也有“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的说法。讨论《颜勤礼碑》的结体,就是要掌握《颜勤礼碑》中点画的合理搭配。我国汉字是方块字,从结构上来说,可将其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类。&&
(二)独体字结体十二法
所谓独体字,就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不可分解的汉字。特点是笔画少,空白多,结体较难安排。“书法昧在结构,独体结构难在疏”(明赵光宦)。关键一要注意笔画搭配;二要把握好字的重心。
独体字结构十二法
1、横平竖直,平正安稳;在楷书中横画一般取斜势,左低右高,竖画直且粗壮,字势稳定。如“士”字。(帖1页)
2、中竖宜直,左右对称;有中竖的字,竖画要居中且直而正,使左右对称。如“军”字。(帖47页)
3、横长竖短,字呈扁形;形扁之字不可写长。
4、横短竖长,字瘦体长;形长之字不可写扁。
5、对准中心,重心平稳;首点即字的中线,钩须对准点。如“方”字(帖7页)
6、左重右轻,下部右移;左重右轻,其余笔画略向右移,以求平稳。
7、左轻右重,下部左移;左轻右重,其余笔画左移,以求平稳。
8、框架平稳,布白均匀;左右竖画对称,并呈上开下合之势,布白匀称,字势安稳。
9、字形虽扁,重心稳定;偏斜之字,重心要稳,;字不失势。
10、上仰下俯,稳健活泼;上横短且上仰,下横长而下俯,既稳健又活泼。
11、点宜灵动,卧钩贵圆;点多而形态、取势宜活泼灵动,相互呼应,卧钩圆润而不宜过长,结构合理。
12、撇忌排牙,取势各异;字中重撇或多撇,撇画的长短应有变化,以求灵动而不显板滞。
(三)、合体字结构二十八法
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结构所组成的汉字。可分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这部分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其笔画较多,结构亦纷繁复杂。
a、左右结构
1、左右均匀,比例相等。左右两部分大小均匀,左右比例为1:1。&
2、左窄右宽,右部为主。左部窄且笔画较少,右部宽笔画多,以右部为主,左右比例约为1:2。
3、左宽右窄,左部为主。左部宽且笔画较多,以左部为主,右部窄笔画少。左右比例为2:1。
4、左长右短,让左齐下。左部较右部形长,且笔画较多;右部短避让左部,且将右部置于左部偏下或与左下对齐。
5、左短右长,让右齐上。右边形长且笔画较多的字,左部应避让右部,且左部要置于右部偏上或与右上齐平的位置。
B、左中右结构
1、左中右均等,高低有别。左中右三部分宽度大致均等,排列错落有致;高低参差有别。笔画穿插,向背仰俯,顾盼呼应。
2、左窄中右宽,左部避让。左部窄且笔画较少,则避让中、右宽笔画多的部分。笔画;穿插、避让,整体感强,字势稳定。
3、左右较窄,中占独雄。中部宽大且笔画多,左右窄揖让中部,以求相称。
4、左右相等,中间狭窄。左右宽大的字中间应收敛。
C、上下结构
1、上下等高,收放有致。纵向笔画大致相等,横向或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但上下两部分的重心务必对正,字势才能稳定。
2、上长下短,疏密匀称。上长下短比例约为2:1。
3、上短下长,上宽下窄。书写时,上部分要舒放,下部分要紧凑且对应上部分,以求相称安稳。
4、上下不等,上窄下宽。上部分宜紧凑,下部分舒放且能承载上部分,字势稳定。
5、上小下大,重心稳定。上部笔画紧收,置于下部大而笔画舒放的形体之上,安然稳固。
6、上大下小,取中平衡。上下要对准中垂线,使字平衡稳定。
D、上中下结构
1、上中下相等,收放相宜。上中下三部分高度大致相当,比例约为1:1:1,横向笔画据字形或收或放。
2、中窄上下宽,上展下应。上部横向笔画舒放伸展,中间部分笔画宜缩,下部稍宽的形体呼应上部。
3、中宽上下窄,中部承上启下。上下两部分宽窄基本一致,中部笔画横向舒展,且起着承载上部又覆盖下部的作用。
4、上中下结构,笔画繁杂。笔画繁多的字,用笔宜瘦劲,笔画要排布均匀,使字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而字形亦不显过大。
5、上下不等,结构繁杂。这种类型的字宽窄、高低均不相同,组合搭配关系较复杂,要因字而异,处理好各部分大小、长短、疏密等的关系。
E、两面包围结构
1、左上包围,下部右移。左上包围的部分右移,使字稳定。
2、右上包围,下部左移。右上包围的字被包围部分应左移。
3、左上包围,上部宜窄。左下包围的字先写被包围部分,为使字不过宽过扁,上部宜窄;外框下边长度以能托住上部为宜,不可过短。
F、三面包围结构
1、左包右,笔画呼应。左包右时,外框上窄下宽,被包围部分宽度不超出下框,且纵向笔画经与左框呼应,以求相称。
2、上包下,开口向下。外框左右笔画相向或相背,框内部分置于中部或与外框下部齐平位置,不可超出。
3、下包上,承载上部。外框左右笔画不宜高,或相向或相背,所包部分突下靠,不可远离底框笔画。
H、全包围结构
1、四方包围,长字下宽。四面包围形长之字外框要上窄下宽,以求稳定。
2、四方包围,扁字下窄。四方包围形扁之字上宽下窄,以求变化。
四、对《勤礼碑》的基本介绍:
《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的成熟之作。颜真卿一生写的
碑很多,都题有他当时历官的全部职衔,独此碑只题“曾孙鲁郡开国公”,这是他丢掉官职,被贬为吉州司马期间写的。此碑1922年在今西安社会路出土,螭首方座,高268厘米,宽92厘米。四面刻字,碑阳书字19行,阴书字20行,每行各38字。碑的左侧书字5行,每行37字。右侧的铭文已被磨去。1948年,《勤礼碑》被移存西安碑林。碑林中所藏颜碑,多因长期捶拓磨损,惟此碑出土晚,磨损少,字迹未失原来神韵,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就横竖画而言,其形态或方或圆,或尖或秃,走势或直或曲,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等等,巧妙至极,避免了雷同,显得质朴。《勤礼碑》拓片(局部)
(—)、《勤礼碑》的主要特点
&(1)、正锋运笔,方圆兼得。颜书甚为古拙,讲究起笔“藏头”,中锋行笔,雄健有力,收笔“护尾”。颜真卿主张“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以及“折钗股”、“屋漏痕”等,强调的就是“中锋”和“圆劲有力”。如“折钗”,金钗折如弓,就比其挺直见力度。《勤礼碑》中笔画“化直为曲”,以增强点画的力度。如图一“事”、“等”、“文”、“敬”等字。《勤礼碑》讲究笔画圆劲,如横画收笔重按,钩和捺画先收后放。折笔处有时上耸出方,有时提笔暗转而呈圆肩,或者内方外圆等。总之,《勤礼碑》刚柔之气兼而有之,不愧“庄重沉雄”之作。如图二“太”、“子”、“司”、“之”等字。
&(2)、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一是同—类笔画主笔厚重,即粗而繁(回折多转),次笔陪衬,轻而简(回折轻)。笔画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给人以明快之感。例如图—“孙”、“神”、“书”、“并”字等。二是一个字中笔画间轻重反差较大,如横细竖粗、撇轻捺重等,图一例字都有此特点。三是多“部件”组成的字,疏重密轻,醒目可赏,如图二“徽”、“庶”、“敏”、“胜”字等。由于“宾主分明,主从有别”,使字显得瘦而劲健,肥而不笨。  &
(3)、以拙为巧,神采艳发。对《勤礼碑》领悟较浅时,会诧异于颜字“笨拙”;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有“大智若愚”之感,可谓拙中有巧、古朴敦厚、老成持重、奥妙无穷。如图三“书”、“善”、“等”、“禄”字等。从宏观上说,颜字不拘小节,顿挫分明,结构宽博;从微观上讲,颜书独具匠心,灵活多变。例如每一字中之重复笔画,起笔、运笔、收笔几乎都透着秀气。
&(4)、集众之长,自成一格。颜真卿除了受过张旭和徐浩的传授外,还接受了褚遂良、王羲之以及篆书和魏碑的笔意。如“蚕头燕尾”不仅活用在捺法上,而且横画上也有体现,如图四“之”、“夫”、“后”、“自”字等,乍看是机到笔随,仔细观之即不难看出,颜字并非完全是他的独创,而是受到了众多书家的影响,他的好学由此可见一斑。他的字虽与众不同,但“反乎常而合乎道”,更加富有审美情趣。
(5)、宽舒圆满,雍容大度。《勤礼碑》除了厚重饱满的特点外,在结体上一反初唐楷书“字中收敛”之特点,以“平衡”为结体原则,体相称,势开张,字撑格,重心稳,貌端正。如图五“文”、“通”、“具”、“作”字等。总之,其结字对称平稳,笔势宽绰,大气磅礴,且宽博而不松散,神采丰足,实在令人叫绝。《勤礼碑》是颜书的代表作,为历代书家所珍重,是学颜的好范本。
(二)、《勤礼碑》点画的书写技法:点画的运笔方法,如藏露、中侧、提按、方圆、快慢、曲直、笔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特征,才能获得更大收获。其书写技法如下:
(1)点,落笔“有藏有露”,转锋按笔铺毫,边行边提笔,回锋收笔。凡点必侧,锋有去有回。点的方向和形态变化虽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上轻下重、上重下轻、横点(以横代点)和出锋点四种。颜字之点,多如露珠欲滴,圆转幅度较大,形态厚实胜于别体。点的写法较多,能体现字的呼应和灵动。如图一“兆”、“簿”、“禄”、“无”字等。
(2)、横,《勤礼碑》横画纤细,有时意到笔不到,似不经意,却形断意连,美观洒脱。如图二“频”、“真”、“博”、“自”字等,露锋不浮,藏锋不坠,短横多为凹横、直横和燕尾横,长横多为细腰状且向上拱曲,长横两端比短横略重些,其落点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虽细却不软,瘦劲力足,颇具魅力。  
(3)、竖,竖比横粗,往往粗好多倍,对比明显。颜书之竖形似铁柱,有折钗之力。如图三“州”、“升”、“何”、“温”字等。垂露者,起笔、收笔、顿笔均轻。悬针者,行笔稳缓渐提,锋尖长而锐。上尖竖起笔轻。短竖和斜短竖起笔多弯头,收笔不作顿。短竖,虽短尤粗,力顶千钧。斜短竖,短而秀气,精巧而利落。《勤礼碑》的竖画多弓曲而见力度。如双竖并列,左竖细而短,右竖粗而长,多取相向合抱之势,写时须控制速度,加重笔力。
(4)、折,主要有两种。一是转折处提笔另起,右下顿笔出肩,高于横线,成斜棱角(有人称“复起冒尖”),如图四“唐”、“司”、“顺”、“唱”字等,尤其是“司”中的“口”字,已断成四笔。二是横尾无提笔动作或轻提圆转,直接下按出肩,其斜线与横线夹角大,肩头低于横线,内方外圆,饶有情趣。例如图五“同”、“日”、“国”、“尹”字等。其他折法也不难,只要将出肩大小及斜度随着笔画的方向、位置变化而变化就行了。《勤礼碑》有的折笔“随意”断离,实在令人诧异,然而细细揣摩即可感到它的高古和雄逸之气。另外,左右短折也属其特殊笔画,写到折处圆转顺势成形,如图六“开”、“门”、“四”、“陵”字等。这样,使颜字避免了雕琢之迹,增加灵动之感。
(三)、《勤礼碑》的结构特点,可概括如下:
1.横轻竖重,对比明显。汉字有许多字都是由横画、竖画,或者是以横竖画为主组成的。对于这些字,《勤礼碑》在结构处理上基本上是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形式俊美,使人想起了主干粗壮,枝条细劲的苍松来。如“士”字。
2.以纵取势,内紧外松。《勤礼碑》体势多取纵势,这样每个字看上去很紧密,但通过字内部的穿插、揖让、避就、虚实等手法的运用,整个字形端庄、稳重,有一种庙堂之气。如“阙”字。
3.字形方正,豁达端庄。颜字改变了欹侧的结构,用较为端平的笔画写出。左右也基本对称,字呈方形。它吸收了古代篆隶书法,以正面取势,使人感到庄重正大,内涵宏伟。如“故”字。
4.雍容大度,宽博古荡。雍容大度,宽博古荡是颜体的艺术特色,也是其结构特点。圆笔中锋的笔法;并列两竖的相向,造成一种外拓的张力,有力度,动感强;捺画的厚重等都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条件。如“四”字。
附:《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
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上君1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太宗甞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讃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龠馳譽,龍樓委質。2”當代榮之。六秊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3,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秊加上護軍。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4于京城東南萬秊縣寜安鄉之鳳棲原。先夫人陳郡殷氏臮5柳夫人同合祔6焉,禮也。
&&& [注解]
任天册府学士,勤礼君的弟弟,时任太子通事舍人的颜育德,又奉命在司经局校正、刊定经籍、史籍。太宗皇帝曾筹划崇贤馆的诸位学士,指派秘书监师古来撰写赞词。因为勤礼君与秘书监是亲兄弟,不宜由兄长来褒扬,于是指派中书舍人萧钧特别撰写赞词如下:“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龠馳譽,龍樓委質。(意译:颜勤礼言行遵从仁义,心怀圣贤礼仪,恪守如一。他以履行圣人之道为己任,终日在帷帐内勤奋研读。他的道德彰显于纯朴的乡里,他的品行修成于芳洁的雅室。他的美誉
1、此处断句甚费解。因为碑在此处断为两截,拓片缺一字。《全唐文》为“…齊名秘監與君同時…”,衍一“秘”字,且“與”字与拓片明显不符。此字外形似为“上”,实为“与”字。“与”为“與”的异体字,颜真卿有二者混写的习惯,《颜氏家庙碑》有两个字形各五处。参见专文考证。兄弟三人同时进入唐太宗的智囊机构,果是世代望族。不过颜氏在官场的顶峰,还是颜真卿,下文有述。2、赞词一般都是华丽的韵文。这段韵文就不太好理解,试着解一下。依仁服义:仁义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后世儒家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成为中国人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服”,即践行、从事之意,《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传统评书里两军阵前战将单挑,爱说这句:“杀鸡焉用宰牛刀,有事末将服其劳!”即来源于《论语》。另,“依仁服义”四字采用了古诗文中常见的互文修辞句式。怀文守一:“文”,本义为饰纹,引申为文字、文章,儒家典籍中又专指礼仪制度。守一,出自《老子》“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在道家、儒家的修为中均有专指,此处就是遵守专一之意。履道自居,下帷终日:自居,究竟是“独自居住”,还是“以……自任”?字面上看应当是前者,但后者似更有深意,取之。下帷,放下室内的帷帐,引申为闭门苦读,或讲学。
德彰素里,行成兰室:注意此处是“里”(鄉里),不是“裏”或“裡”(裏外),这属于雀占鸠巢式的简化字。素里,意指纯朴的乡里。兰室与素里对仗,惠兰之室,幽香芳洁,自然是贤人所居。鹤龠驰誉,龙楼委质:《颜氏家庙碑》作“鶴鑰馳稱”,“龠”、“籥”、“鑰(钥)”三字在此处通用,皆为“锁”意。鹤钥,又作“鹤禁”,指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即东宫。《汉宫闕疏》:“鹤宫,太子所居,凡人不得出入,故曰鹤禁。”龙楼,汉代太子宫门名,亦借指为太子东宫。委质,古代卑幼拜见尊长,把礼物(即“质”,又作“贽”)放在地上抽身而退,称为“委质”,引申为向君主献礼、献身、归附。以上的赞,是夸耀唐太宗在位时颜勤礼对东宫太子李承乾的服侍之功,太子被废,自然就烟消云散了,但德行犹存,且是皇上的褒扬,故颜真卿在多通神道碑中引用。以上赞词收录于《全唐文》卷148萧钧目下,文作“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业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称,龙楼委质。”个别字略有出入,当以《全唐文》为准。
赞词的意译,参见下面的“今译”。3、颜勤礼先后娶两位夫人,原配殷夫人生二子,继配柳夫人生五子,参见下文。柳夫人之兄中书令柳奭(音shi4)是唐高宗皇后王氏的外祖父(李治还得管颜勤礼叫表姥爷),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柳奭与顾命大臣褚遂良力阻,事败,柳奭被诛,褚遂良外逐而没,颜勤礼受连累被贬夔州都督府長史,柳夫人所生的五个儿子终生不得进仕。4、窆,因bian3,形声字,从穴从乏,下葬之意。5、臮,音ji4,形旁为下面的“众”,声旁为“自”,古同“暨”,“和、与”之意。此碑中颜真卿写作“自+水”,为其异体字,非“洎”,更非“泉”。而在《颜氏家庙碑》中,二种写法均有。6、合祔(音fu4),即合葬。注意,“祔”从“示”(表祭祀、礼仪),而不是“衣”字旁。
勤礼君与两位兄长秘书监颜师古,以及礼部侍郎颜相时名望相齐,师古、勤礼同时任崇贤馆和弘文馆的学士,相时任礼部在太子的鹤宫中传扬,他倾力献身于太子的伟业。)”同代人都以勤礼君为荣耀。六年后,因为柳夫人的兄长中书令柳奭的亲戚关系而受到连累,被贬为夔州都督府长史,明庆六秊担任上护军。勤礼君安于时遇,处事平顺,内心恬淡,面无怨色。后来不幸身染疾病,在都督府的官宅中去世,不久归葬于长安东南万年县宁安乡的凤栖原。先夫人陈郡殷氏和柳夫人一起合葬,这是遵循礼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的摘要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