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俄罗斯租地协议种田政策好吗?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到俄罗斯种地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张洪斌在俄罗斯犹太州列宁区种植的大豆面积今年“蹦了一个高”。去年还是200公顷,今年蹿升到了300公顷。每每有人问到他这几年在俄罗斯种地,到底赚了多少钱,他总是笑着说,赚钱了,但从没有告诉别人他究竟赚了多少。中国论文网 /2/view-3665616.htm  在俄罗斯的其他家庭农场主,数着他家不断添置的耕种设备,很是羡慕:2005年刚来俄罗斯时,只有一台小型拖拉机,还是跟别人合伙使用的;第二年,张洪斌买下了这台拖拉机;第三年他的农场又添置了一台收割机,每天能承担20公顷的大豆收割任务;到了第四年,张洪斌又买了一些小型机械,用来装运粮食;而去年年初,他又购置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这无疑给他明年增加面积又打了基础。  有人给张洪斌粗粗的算了一笔账,他们的家庭农场,每年平均应该能赚到40万元以上。而这些年的机械设备投入也至少在150万元左右。  东北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农垦下属农场的很多职工,近年都开始在尝试去俄罗斯种地。垦荒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也在不断延伸,形成了一股潮流。  俄罗斯的中国式家庭农场  54岁的张洪斌是黑龙江垦区宝泉岭管局下属二九零农场的职工。几年前,他所在的农场土地很缺乏,按人头分下来的耕地,平均每人也就是1公顷。张洪斌想扩大种植规模,却无地可种,而且每亩1000多元的土地租金也让他感觉很吃力。  张洪斌和妻子商量,“别跟大家抢地种了。干脆出去种吧。现在农场有政策,鼓励走出去。先趟趟路子,到俄罗斯种种地看看情形。”于是两人来到远东公司租地,在俄罗斯成立了家庭农场,当起了农场主。加上从国内带过去的雇工,家庭农场一共5个人,主要种植大豆。带张洪斌来俄罗斯垦荒的总负责人、宝泉岭农垦远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说,按照下属51个家庭农场主的要求,明年远东公司耕地面积将扩大1000公顷,达到总计6128公顷。而2004年他们刚来时,只有1400公顷土地,已经翻了将近4倍。  据陈勇透露,俄罗斯政府收取的土地租金较低,在每公顷卢布(200—50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同一块地,俄罗斯本地农场主和中国农民都想要,就会通过招标竞拍的方式解决。招标会把土地租金抬高,最高时能抬到每公顷2600卢布(约500元人民币),但跟国内农场比还是很低。  黑龙江省东宁县的高志强,今年只有36岁,但已经在俄罗斯闯荡多年。1993年,他在俄做边贸服装生意,赚得第一桶金。后来发现,俄境内有大片荒芜的农地。于是2004年,他萌生了去俄罗斯种地的想法,并且很快就付诸行动。  起初,他只开垦了100多垧地。由于土地肥沃,亩产比国内要高出不少,加上俄罗斯的粮食价格比中国高五六倍,高志强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于是,第二年,他一下子种了400多垧粮食,还种了90多垧蔬菜,2005年收入达到40万元。自此他便踏上了在俄租地种地的路途,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他已经注册了公司,自己做起了老板。常年雇工近百人,租地3000公顷,蔬菜大棚30多个,名下还有一个养殖场,有大小马力拖拉机19台,固定资产近千万元。2011年,高志强净收入有2300余万元,利润高达30%。  高志强说:“在家乡,每户农民也就几公顷地,家里务农人员闲置的多,在俄罗斯只要能吃苦,以我现在的种地规模,年收入2000万元没有问题。”  而且,在高志强的带动下,东宁的很多农民也踏上了去俄罗斯种地之路。东宁县是通往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三个中国陆路口岸之一,来自东宁县官方的数据显示,仅东宁人2011年在俄罗斯协议承租的土地就有约21万公顷,其中约16万公顷已开发。东宁县对俄农业,能占黑龙江省对俄农业总量的半壁江山。  东宁华信集团目前在俄罗斯的农业开发规模是中国垦荒者中最大的,目前在俄的耕地面积是4万公顷,未来3年的目标是20万公顷。目前华信在俄的家庭农场有200多个,其今年去俄罗斯从事农业开发的有400人,在俄当地招用人员200人。  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政策  从来自俄罗斯的官方数据看,俄罗斯目前境内的农业用地总面积为1.68亿公顷,其中有近1/4耕地处于闲置状态。面对这种“浪费”,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斯列普聂夫就曾说:“自2011年夏天起,俄经济发展部开始拟定借俄罗斯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之机,发展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具体方案。到目前为止,已拟就了准备向亚太国家提出的约20个共同促进俄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的投资项目。”  今年1月,俄罗斯就向多个邻国提出投资方案,计划吸引东南亚投资者在远东地区发展农业。俄政府计划总共向投资者提供100万公顷土地。  与此同时,俄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的高级学者叶夫盖尼·卡纳耶夫还认为,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耕地使用率不足50%,全球气候变化可使该地区在未来30年至50年内农业增产11%至14%。  而随着俄罗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其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制度与政策、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皆会得到更快的解决。  事实上。中国人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远赴俄罗斯,在那里开始了最早的种地淘金梦,而与之接壤的中国黑龙江省亦提供了众多支持。  近年来,黑龙江省商务局和黑龙江省农委对俄农业示范园区出台了不少政策,包括中小企业境外市场开拓资金、出国劳务人员境外保险费用补贴、域外农业以奖代酬资金等。  黑龙江省农委外经处处长姜怀连说,其工作重点除了以奖代酬鼓励政策之外,还有帮助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寻找合作伙伴,在粮食返销时,协调政策指导和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维权等。  在陈勇看来,比较给力的支持措施是给予境外开发示范园区的“以奖代酬”资金。远东公司已经连续4年获得这个支持。每年奖励不同,最多时曾获得40万元。一个复杂的投资机会  对已经在俄罗斯驾轻就熟的中国企业和个体户来说,这些政策皆是机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  比如,以前赴俄开发耕地占比很小甚至没有涉猎的日本、新加坡、朝鲜等国近期对此显露出了“浓厚兴趣”,这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此次俄罗斯对外出租的土地仅15~20万公顷,中国目前在俄开垦耕种的土地已接近此规模。业内认为,中国想要再拿地应该很困难。  黑龙江社科院院长曲伟介绍,由于中国农垦系统的政企双重角色,俄罗斯对其有可能造成的市场垄断有戒心。因此,目前农垦系统的农场在俄土地开发,通常通过民间企业或农场下属商贸企业进行角色转换。并且,俄远东地区对中国人开放土地租种,初衷也是借中国人之手,解决其国内粮食蔬菜的供应问题,在粮食出口配额方面也有限制。所以他们不会让中国的企业在俄罗斯成长过快,尤其是带有政府色彩的企业。  比如,“拿回来”的问题。用华信副总经理张英山的话说,国家提倡“走出去,拿回来”,现在走是走出去了,国家政策上是支持的,但拿回来就难了,目前政策还不配套。比如大豆回来还要收进口关税、要有许可证、要配额限制,这些都还没放开。“农业合作,在俄自产的粮食回运是应该有特殊政策的,应该列入资源类进口。国内农业,农机种子都有补助,但出国农业就没有国家补贴。”  尽管俄方承诺,生产的粮食可以拿回耕种者的国家销售,但种植回运却是一大难题。相比黑龙江大豆价格,家庭农场在俄罗斯种植的大豆如果回运,加上海关出口通关成本,农场主的成本压力不小。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艰难的。即便其他国家要进入,中国企业仍然有先入优势,而国内的配套政策也并非不能慢慢完善。但就现在而言,中国人在俄罗斯租地种地还面临一些其他的现实问题。  (本文摘编自《经济观察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走,到俄罗斯种地去
   23:04:22 来源:
从本世纪初开始,从边贸口岸东宁县出发,中国人尤其是东北人就在俄罗斯开发着新的生意——租种土地。俄罗斯是目前中国人赴海外农业开发的最大目标国。
    走向俄罗斯的村庄
    今年3月,顶着初春凛冽的风,曹秀芝跟着丈夫徐化生到百公里外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的一个农场打工。
    这是曹秀芝第一次出国。到处是黑土地、农场、大棚,“和黑龙江的风景没啥太大区别,就是地特别大”。到农场安顿下后,曹秀芝的异乡孤独感迅速被周围中国人的面孔冲淡了,“附近的各个农场里,种地的中国人差不多该有上千”。
    徐化生则像候鸟一般,连续六七年,每年的3月至11月在俄罗斯种地,其余时间返回牡丹江市东宁县太阳升村的家中。
    东宁县是通往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三个中国陆路口岸之一。来自东宁县官方的数据显示,仅东宁人就在俄罗斯协议承租土地约320万亩,其中约240万亩已开发。因种地赴俄的中国籍农民为数众多,不过尚无相应统计数据。
    曹秀芝耕作的农场土地,是由同村的赵彦斌承租的,面积几十公顷,大棚里种了胡萝卜、大头菜、黄瓜等蔬菜作物。
    徐化生到俄罗斯几年了,不会几句俄语,他只在地头忙活。农忙时期,偶尔会向开农用机械的俄罗斯雇工打个招呼,算仅有的“外交”。
    租地、雇人、维持等必须与俄罗斯人打交道的事,都由雇主赵彦斌打理。
    赵彦斌是由其兄弟赵彦明从太阳升村带出来的。如今,赵彦明是太阳升村最大的在俄土地承包户之一。
    “1998年,刘军、张良海、许培毅、薛立功最先出去种地,到那边挣到钱了。2000年,赵彦明也跟着出去。头几年,资金投入不到位,后来才慢慢发家”,太阳升村村民蒋年春介绍。
    太阳升村是目前东宁农民出国务农最集中的村庄。蒋年春估计,赴俄罗斯租种土地的个体约五六十户,一般在俄租十多公顷地种蔬菜。村里出国帮工的,有约七八十人。徐化生、曹秀芝夫妇就属于这类打工者。太阳升村的集体赴俄种地行为在东宁并非孤例。    
    从卖菜到租种土地
    2002年的某天,在乌苏里斯克市一个菜市场卖菜的张洪宇遇到了刘宇昆,一个比他早两年到俄罗斯闯荡的新立村老乡。张洪宇被刘在俄种地发家的故事打动。于是,他也成了赴俄租种土地潮的一分子。
    他雇了6名中国人。在俄种地的中国个体户,基本都雇中国人帮工。
    “雇佣俄罗斯的人工比中国人便宜,中国民工要签证成本、吃喝拉撒睡都得包,但当地人的‘时间观念有点太强了,只要8小时工作时间一到,哪怕犁田100米的计划只剩下最后两米,或者用起重机吊木头,木头正在空中,他们也会停下来,关机、走人,你给加班费都叫不回来人。”张洪宇说。
    通常只有在农忙时期,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雇当地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商人大量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各个市场,其中包括菜市场。最初中国人主要贩卖来自中国的蔬菜。随着俄国内土地租赁政策的松动,一部分中国菜商、农民开始租赁俄罗斯原集体农场的土地,就地种菜、卖菜。
    勤奋加上较为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得在俄罗斯租种土地的中国人规模越来越多,土地面积越租越大。东宁县相关官员介绍,该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已有上百家公司、千余农户在俄从事租赁土地耕种的业务。
    除远东地区外,莫斯科、黑海、西伯利亚地区都有东宁农民的足迹。
    赴俄种地的也不乏国内企业的身影。李德民是最早走到俄罗斯的一批中国商人之一。他旗下的东宁华信工贸集团(下称华信集团)主业是对俄机械贸易。2004年,华信与一家俄罗斯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华信集团控股90%股份。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米哈伊尔洛夫卡地区,位于兴凯湖与海参崴之间,该公司与当地政府签约开发4万公顷土地,合约49年。
    整个东宁县的耕地面积才5万多公顷。华信集团成了黑龙江企业在俄开发耕地的巨头之一。类似上规模的黑龙江企业在俄罗斯还有四五家。
    华信集团企划部经理刘洪宇介绍,承租俄罗斯土地,须与意向土地所在的当地农庄或当地政府谈判签约,通常小型地块与集体农庄谈判签约即可,大面积土地开发需俄方或中俄合资企业参与,并有当地政府授权。
    签约了也并不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张洪宇抱怨,与俄方集体农庄或地方政府签协议后,也难免出现反复甚至毁约。或有一些其他势力的俄罗斯人到农场找麻烦,例如找当地警察刻意检查,或干脆雇人抢粮,“虽然在国内偶尔也有类似的事,但在俄罗斯遇到了,通常就不了了之”。
    太阳升村的蒋年春也曾听赴俄的老乡说,当地政策常变来变去,让人无所适从。刘洪宇说,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相对缺乏法律保护或缺乏维权渠道,企业应对当地政策变动或不利因素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农场转移富余劳力
    2010年,柴方森连着去了两趟俄罗斯。这名黑龙江农垦系统梧桐河农场的副场长,看中了距离乌苏里斯克市31公里的一处名叫都比涅克的小村庄,那里土壤、气候、水文条件与肥沃的黑龙江土地差别不大。柴方森随即与华信集团签订了3000公顷的土地承租协议。
    10月24日,柴方森说,促使梧桐河农场向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场拥有富余劳动力、闲置的机械和成熟的种植技术,但在当地无更多地可种。
    2011年初,8名梧桐河农场的职工带着农业机械过境,在其中的500公顷土地上种上了大豆、大麦。
    他们根据地块条件,付给华信集团每公顷数百元不等的租金。柴方森说,去俄罗斯种地的农场职工,每公顷的纯收入大约1500元。11月是收获季节,8名农场职工还得在那边待到卖完粮才能回来。柴方森说,如果能赚钱,明年就把土地开发至2000公顷,并大量种植玉米。
    垦区农场或企业在俄开发土地的规模,从黑龙江农垦总局局长隋凤富于2011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可窥一斑:截至2010年底,垦区有30个农场及龙头企业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注册公司15家,承包租种土地一百多万亩……累计生产粮食15亿斤。
    现在招工难了
    赴俄种地,农民徐化生最在乎的,是包吃包住、两口子一年5.1万元的工钱。8个多月能挣这些钱,夫妻俩很满意,闲暇下来还可以回国打零工。
    每月约3000元,是东宁招工赴俄的大致薪金水平。通常包吃住,8个多月的劳作后,一人能挣约2.5万元。
    不过,东宁三兴赴俄商务咨询公司经理吴锋举介绍,招工去俄罗斯种地现在困难很大。东宁人认为出国种地的劳累程度比在国内更甚,但收入却没太大吸引力。
    一些对俄企业、在俄土地承租户介绍,通常会去绥化、柑南、江北等地招工,而离俄越远的雇工,对去俄罗斯种地打工的担心越重。
    姜宏星介绍,他一名对俄劳务中介公司的朋友给一家中国人在俄农场雇了50名甘肃工人,都已办好劳务签证了,但这批工人担心离家太远,人生地不熟被老板“坑”了,临时反悔又不去了。
    吴锋举感觉,赴俄劳务签证的申办也越来越难,不再是要多少有多少。现在通常是俄罗斯方面按农场雇工的计划使用数量,给出签证配额,“这实际上是一种签证限制措施”。
    东宁县官方人士介绍,目前在俄开发农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面临来自韩国、日本企业的竞争,市场形势不再如前些年那般一帆风顺。由此,也导致了俄罗斯在劳务签证政策上的摇摆与徘徊。
    (《新京报》11.24 吴伟)
: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  []  []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媒体曝国人赴俄种地隐忧 敲诈勒索歧视政策增多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媒体曝国人赴俄种地隐忧 敲诈勒索歧视政策增多
  简介:1月27日,俄罗斯表示,将以每公顷50卢布(10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外国投资者出租远东地区百万公顷农田。这似乎是个好消息,可是,劳动力上涨、劳动配额减少、各种歧视性政策面前,赴俄进行农业开发的中国企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隐忧不断。
  赴俄种地隐忧
  1月27日,俄罗斯表示,将以每公顷50卢布(10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外国投资者出租远东地区百万公顷农田。
  超低的价格和巨大的体量,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的同时,已经在俄罗斯耕耘十年以上的中国农业企业正在经受着考验。
  劳动力上涨、劳动配额减少、各种歧视性政策面前,赴俄进行农业开发的中国企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隐忧不断。
  新金融记者彭俊勇 黑河报道
  双城生活
  2月18日上午,莫斯科以东7000公里,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镇,肖金贵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室外温度零下28摄氏度,大棚内12摄氏度,40摄氏度的温差是这位45岁的中国农民的财富来源。
  千里白雪覆盖之下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绿色的黄瓜秧苗是这里难得一见的春意。虽然阿穆尔州田野上还是白茫茫一片,但从事境外农业合作的中国工人已经忙碌起来,在大棚里插秧育苗,在场院中检修机车,为2012的生产做着种种准备。
  传统的中国农历正月还没有过完,好消息和坏消息同时传到了这个远东小镇的中国人中间。
  最新的利好是,俄罗斯准备拿出远东地区的百万公顷土地进行国际招租,吸引外国资金进入该国农业生产领域。
  《俄罗斯报》日报道,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斯列普涅夫说:“我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投资计划,这些计划是各地区制定和提出的。我们建议在俄加工,然后出口到各自国家。”
  该副部长说,这些项目下,亚洲伙伴国有机会开发俄罗斯15万-20万公顷的土地。价值约几百亿美元。俄罗斯会建议越南、新加坡、泰国和日本等国进行投资。
  名单中没有中国,甚至有消息显示,“该计划会将中国排除在外。”
  “中国企业对于农业走出去还是比较积极的,最关注的其实是当地产业政策和政局变动,海外投资最重要的是稳定的生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志鹏表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需要与当地进行合作,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
  在俄罗斯种地要比在国内收入好,早已成为众多黑河农民共识的情况下,明年是否还可以来这里“淘金”成了肖金贵们最大的担心。一个在圈子内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当地政府将会逐渐收紧对中国农民赴俄工作的人数限制,甚至有取消的可能。
  从2002年就来布市(布拉戈维申斯克),10年的时间,让肖金贵对这片土地产生了依恋之情。像候鸟一样,每年春节过后从黑龙江这边的黑河市到彼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从事完大半年的农业生产之后再返回国内,钟摆一样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
  与肖金贵类似,来自中国北安市的蔡继生,家里面的土地不够种,6年前成为赴俄种地的一员。
  在他的眼中,中国产蔬菜早已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和喜爱,“现在中国人种植的蔬菜占据了当地市场的2/3左右。种地的一般都会赚到钱,很少有亏损的,一家子出来这样的形势已经逐渐减少了,不占据主流,毕竟都是小规模的。”
  虽然不知道明年是否还会有机会来阿穆尔州 “淘金”,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国,甚至很少去省城的肖金贵和蔡继生早已习惯了这种双城生活方式。
  黑河这样一个因为对俄边贸兴起来的城市,没有人可以准确说出到底什么时候、哪个人第一个品尝了赴阿穆尔州种地的“螃蟹”。
  “最早开始的时候,前苏联解体不久,就有中国人过江那边去种地,”黑河市农委副主李忠辉告诉新金融记者,“九二、九三年左右中国人开始过去种植,可能还要早一点。”
  一江之隔,中国黑河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遥遥相望,经济的互补性为两地的农业合作提供了契机。
  广袤的黑土地、漫长的冬季、蔬菜缺乏曾经是黑河与布市的共同特点,也是中国人赴俄从事农业的最初动因。
  在肖金贵的记忆中,“这边”要比国内对蔬菜需求更大。俄罗斯人喜欢吃土豆、大头菜和甜菜,但是他们自己种得并不好,从样子到口味都不怎么好,“而且要比国内贵很多。”
  “黑河那边的布市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而黑河市在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双方互补性比较强。”李忠辉说,“中国农民去俄罗斯种地对双方都有好处。”
  对中国农民来说,农业生产能力的富余――劳动力的富余和技术的富余,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优势有时候却成了劣势。而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闲置、未开发的耕地面积达1亿亩。
  既然生产力富余,何不直接走出去?到可以提供广阔土地的地方去?
  事实上,中国农民赴俄罗斯从事农业生产,最初是从小打小闹、单打独斗种植大棚蔬菜开始。
  “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中国农业投资的身影,但是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在俄罗斯,早期的时候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的蔬菜消费,中国和俄罗斯人的消费习惯是有很大差异的,开始赴俄罗斯种地的农民多是自发的。”
  之后,农产品暴涨,国家有意识开展农业走出去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06年之后,政府的支持逐渐出现。
  “开始的时候,过来的中国人并不是很多,都是租种当地人的土地种植一些土豆、甜菜这样的粗放型蔬菜,后来才开始种植大棚蔬菜。”黑河丰泰经贸公司总经理吕伟告诉记者。
  而这其实并不简单,虽然两地在纬度和气候上非常接近,但两地之间的差异却非常明显。“俄罗斯的土地大多是未经过长时间种植的,俄罗斯不允许带中国的种子过去,同时有些品种也不合适。开始的时候并不容易。”
  10年之后,3月份在暖棚里种植黄瓜、4月份在冷棚里种植青椒、5月开始大地种植大豆,肖金贵对这样的种植安排早已了然于胸。
  “现在黄瓜小苗已经育苗之后再移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温度,其实这与在国内一样。”
  10年双城生活,对肖金贵来讲,可以不考虑走出去的得失,却不能不考虑即将到来的赴俄劳动许可的办理情况。“这几年逐渐变得难办了,要是办不下来那就只能回来了。”
  转变的公司
  在肖金贵、蔡继生眼中,自己在俄罗斯种植大棚蔬菜还只是属于小打小闹,真正有影响力的是那些大公司。
  “规模生产咱们投入不起,开始的时候建造大棚、购买各种机械,都是不小的投入,没有几百万根本做不起来,那是大公司的事情。”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农用机械,需要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建造温室大棚,否则抗灾能力和产量都会受严重影响。“都是不小的投资,一般老百姓是不会冒这个大风险的。”
  在阿穆尔州,单独的农民小规模赴俄种地外,更受重视的是公司形式赴俄进行农业工业化开发。
  “公司形式的投资规模大,好掌控,俄罗斯还是比较欢迎的。”黑河市商务局于晓宁科长表示,“目前黑河在这方面上规模的公司有6家,每家投资都是几千万,都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和支持。”
  因为当年从俄罗斯购买的钢材无法运回国内,索性将这批钢材用来在当地建设大棚种植蔬菜,黑河丰泰经贸公司总经理吕伟见证了中国企业在俄罗斯从事农业生产的全程。
  勤奋肯吃苦加上审时度势,使得吕伟在俄罗斯农业上的投资越来越大。从最初的3个大棚到如今的20个暖棚、40个冷棚,丰泰公司在阿穆尔州已经扎下了根。
  “我们在俄罗斯开始时主要是大棚,现在虽然雪还没开始融化,工人们已经上去了。”按照吕伟的规划,60个大棚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从3月份开始逐渐进入忙碌季节,直到10月末结束,效益相当可观。
  在整个阿穆尔州,3/4的蔬菜由中国农民提供,其中的伊万诺夫卡镇已经成为中国公司的大本营。
  这其中,充足的可耕地和便宜的地租是吸引中国企业最大的筹码。
  80卢布(人民币17元左右)一公顷每年的土地租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很常见,却曾经让中国企业目瞪口呆。一江之隔,黑河一公顷土地年租金要2000元人民币左右,价格差了100倍。
  即使是二手的1000卢布(200元人民币)一公顷,仍要比国内便宜很多。“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止一位中国农民对记者表示。
  超低的土地价格,为中国公司将目光从大棚蔬菜种植逐渐向大豆、玉米等方向转变创造了条件。在黑河农业投资界,从大棚蔬菜开始向大规模经济类作物种植转变,已渐成共识。
  从开始的小面积种植大棚蔬菜,到现在的大型机械化运作,与美国的家庭农场一样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中俄两国在农业上的优势通过丰泰公司实现了互补。“中国人多地少,俄罗斯人少地多,双方农业合作的优势其实很明显。”李志鹏介绍。
  数据显示,2009年起,在阿穆尔州从事农业生产的黑河公司开始逐渐将眼光瞄向了大豆和玉米等产业,并已经实现了返销国内。
  “这些符合大规模种植的方向,而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对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是有好处的。”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鼓励农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和农民去境外租地种植,生产农产品供应所在国本地,也应该鼓励这些企业将农产品运回中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开始时种植蔬菜大棚,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市场就是那么大,蔬菜的销量是有“天花板”的,来开始种植大地作物,种植大豆返销国内则是前景广阔。吕伟表示,“公司总计租下了2000公顷土地的使用权,种植大棚蔬菜需要的土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豆种植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在俄罗斯种植一些水果蔬菜没有任何障碍,种植大豆则面临阻力。“很简单,俄罗斯国产大豆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本国不缺少大豆的情况下,最终满足的是中国市场。”
  亩产与国内不相上下、出油率高、价格便宜,与国产大豆同样非转基因,种种利好因素下,种植大豆成了黑河在俄农业企业的共同选择。
  “去年开始逐渐种植大豆,还没有发回来国内。每公顷4000斤,与国内产量差不多,豆型小但是出油率高,当地收购价12-13卢布一公斤。”吕伟介绍,“正积极准备运往国内销售。”
  在政策领域,国家鼓励境外农业开发和回运,保持适量粮食进出口,目前为止黑河企业在俄罗斯出产大豆回运正逐步扩大。“多数在政府备案的企业都开始进军大豆领域。并且已经成立了大豆协会协调共同的动作。”黑河市商务局于小宁表示。
  截至2012年1月末,从黑河口岸入境的中国企业所生产大豆近5000吨,在阿穆尔州备货的还有几万吨,目前正在办理各种许可。
  据介绍, “对于大豆回运,商务部门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是为了国家统计的需要,而不是配额限制,只是数量的统计和登记功能”。相对于其他产品进口,大豆回运较为宽松。
  黑河市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黑河市企业和个人在俄罗斯承包土地搞农业投资总计90万亩,实际开发是在60万亩左右,其中年产大豆6万吨左右,目标返销国内市场。
  黑河地区赴俄农业投资效益并不低。从整个行业来看,总体的投资比例利润是在30%左右,200万元可以赚到60万-70万元,吕伟坦承,最好的时候可以赚到50%以上。
  阿穆尔州总体上是限制劳务输入的,一般每年接收的农业劳务输入只有200人左右,通过人数的控制,中国企业很难真正展开拳脚。而黑河方面估计,至少需要2000个名额才可以满足当地企业在俄罗斯发展农业的需要。
  不尽的掣肘
  根据俄罗斯法律,土地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区政府、农庄以及私人拥有等多种形式,其中与私人和农庄签署租赁合同是最容易的。大面积的租赁当地土地则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
  之后的条条框框同样很多,在俄罗斯租下土地后,是不允许转租的,转租不受法律保护。同时中国企业很少有单独与俄罗斯方面签署租赁合同,大多是与当地俄罗斯人成立合资公司,由当地人出面进行协调,这样很多事情要方便很多。
  “这些年租金也是逐渐走高的,刚开始的时候筹备资金建材与俄罗斯人合伙,由当地人出面办理各种手续。在伊万诺夫卡小镇,开始的时候有3个同类农场,现在有10个,并且规模都在逐渐扩大,所种植的农作物已经可以满足当地的需要。”吕伟表示。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麻烦制造者也使不少中国企业不厌其烦。“总是会给你找各种麻烦,利用中国企业对当地法律的不了解进行敲诈勒索。”当地中国企业中盛传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某家企业送给当地政府一辆丰田4700越野车。“能有几十万,当地人喜欢这种车。”
  “在俄罗斯从事农业生产,俄方不可见的隐形费用成本是不少的。行政部门的腐败也是有的,当地每年都有一些罚款。但同时俄罗斯的法律体系很完整,只要遵守这些法律就不会有大的问题产生。”黑河农委副主任李忠辉表示,“关键要熟悉当地的法律和风土人情。”
  由于对法律和政策上的不了解,开始的时候中国企业常走弯路。
  简单的例子,在俄罗斯农业是有税收的,然后对一些成本投入实施返还。最初中国企业对此并不了解,因而得到不到税收的返还。同时,各种运营费用都是通过支票进行,这让习惯于现金交易的中国企业很不适应。
  事实上,赴俄农业企业遇到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官方的重视。
  当地媒体报道,2011年春节,黑河市委书记刘刚在访问俄阿穆尔州时表示,黑河与阿州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在国家之间大的框架下实现发展的,两地发展相互促进交往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观点,大的原则要把握,但是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做到“不扩大、不夸大、不情绪化”,要理性、文明、就事论事地解决对俄交往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简单地来种地,对方并不是很欢迎。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要能为当地带来税收和解决就业。这是俄罗斯地方政府看重的。”李忠辉认为,俄罗斯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并不积极。
  “总体上说这些问题是每个企业都会经历的,在这里经营就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则办事,这从长远来讲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吕伟表示,“最让中国企业担心的是人工成本的逐渐升高和劳务配额的减少。”
  农民3000,技师1万,这是丰泰公司开出的价码。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赴俄罗斯农业开发的成本也在水涨船高。再加上包吃包住包路费等各种费用的叠加,8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每个农民可以获得2.5万元的收入。
  吕伟介绍,最初赴俄罗斯种地时一般每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就可以招到不少农民,而现在出国务农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在俄罗斯种植,基本使用的是中国的方式和中国农民,当地人也按照我们的方式生产,但是一般会比中国人产量少30%左右,竞争并不激烈,现在远东地区主要依靠中国人的蔬菜,可以说占据了主流地位。”
  种种困难之下,黑河地区赴俄农业投资效益并不低。从整个行业来看,总体的投资比例利润是在30%左右,200万元可以赚到60万-70万元,吕伟坦承,最好的时候可以赚到50%以上。
  “在俄罗斯进行农业投资,现在掣肘的因素很多,境外农业开发的规模上目前属于稳定的状态。下一步调整的重点在于优化结构。经济作物、玉米小麦、高效农作物,向其鼓励和促进的项目发展。”李忠辉表示。“比如养殖业还得到了当地的补贴,可以享受到俄罗斯国民待遇,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收紧的大卡
  收紧“劳动许可”困扰的不仅仅是肖金贵,整个黑河市赴俄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企业都在思索着如何应对这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赴俄劳务人数名额很难争取、蔬菜价格疲软、饱和成本升高是从事境外农业开发的黑河企业面对的三个问题。
  “大卡”则是重中之重。“大卡就是劳动许可,每年都是有限额的,没有大卡就属于非法打工,权益得不到保障。”黑河丰泰经贸公司总经理吕伟同样在为赴俄劳动许可的事情操心。“赴俄农业劳务不是今天开始的,俄罗斯方面并不是很支持,必须办理俄罗斯劳动大卡(劳动许可),然后交税,每人交基本工资30%的税率,有些中国人利用商务护照出去工作但是有危险。”
  1999年进入境外农业生产的吕伟坦承,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
  阿穆尔州总体上是限制劳务输入的,一般每年接收的农业劳务输入只有200人左右,通过人数的控制,中国企业很难真正展开拳脚。而黑河方面估计,至少需要2000个名额才可以满足当地企业在俄罗斯发展农业的需要。
  李忠辉认为,境外开发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的,同时也解决了不少国内富余农民的就业问题。
  但是现在看来,俄罗斯方面政策上没有什么大的宽松,很难再在规模上有所扩大。
  他认为,中国农业投资企业真正地在俄罗斯站稳脚跟,第一是尽量争取获得更多的劳务配额;第二是尽量使用机械化,进行大规模生产,改变一下种植品种,而是不是简单的大棚蔬菜;第三是适应调整,实行联合体中国企业在员工使用上可以互相支持,人员串换使用,同时加大对当地劳动力的雇佣。
  另一个让中国企业难以说出的问题在于,劳务配额的减少只能通过雇佣当地劳动力加以解决,而俄罗斯人种植效率低成本高是有目共睹的。
  “俄罗斯人有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这一点非常理解和支持,但每种习惯都有其不好的一面,至少在效率上中国农民比俄罗斯农民高。”吕伟说,“黑河农业投资已经融入到俄罗斯经济中,如果中国投资离开农业领域的话,当地受到的损失,要比中国人受到的损失大。这是双方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农业开发企业已经扎下跟了,农机合作社,几千万的投入,固定资本的投资不能拿回。”李忠辉表示,“有进无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租地种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