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霍元甲同时期的历史上李姓名人人

李姓历史名人
李自成:(公元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鲜卑党项族后裔。原名鸿基。尊党项族李继迁为太祖。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克用:(公元856~908年),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朝时西北沙陀人。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著名唐朝将领。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鸿章:(公元年),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汉朝合肥人(今安徽合肥)。著名清朝晚期军政重臣、清朝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李宗仁:(公元年),广西临桂人,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李大钊:(公元1889年~1927年),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
李四光:(公元年),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地质学家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文章内容
李姓历史有代表性的名人
& 来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福鼎理事会&
李姓历史有代表性的名人
●李世民,李姓最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唐朝皇帝,任用贤良,虚心纳谏,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李悝,中国最早的法典《法经》的作者。战国初期著名政治家。&
●李时珍,是中国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明朝著名医学家。驰名中外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其分类方法为世界分类学之创举,比欧洲公认的植物分类学家林耐的《自然系统》还早175年。其经27年艰苦劳动所著成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祖国医药学的一份宝贵遗产。&
●李吉甫,中国最早撰写地理志的,即第一部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唐宪宗元和年间的著名宰相。&
●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李姓最著名女词人。南宋人。在诗、词、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称中国女性的第一词人。&
●李诫,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科技书、第一部内容丰富的建筑技术专著《营造法式》的作者。北宋最杰出的建筑专家。&
●李善兰,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教授。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188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同文馆算学总教习。&
●李宝嘉,中国历史上最早创办小报的人。清末著名小说家,创作著名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1897年,在上海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小报《游戏报》,以风趣的游戏文字来达到&觉世&的严肃目的。&
●李白,李姓最早成名的唐代大诗人。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再高峰。&
●李烛尘,李姓有骨气的名人。清末秀才,后从事民族工商业。华北被日本侵占而沦陷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轻工业部长,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68年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北京大学教授。十月革命胜利后,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党的工作。&
●巴金,原名李尧棠,一代文学巨匠,李姓历代名人中的寿星。日出生,日逝世。其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20世纪30至40年代,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晚年的大作是:5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从1981年起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百岁生日时,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李政道,李姓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杨振宁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李元哲,李姓著名化学家。美籍华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与李政道同、杨振宁是当今世界一流科学家。&
●李之龙,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海军将领。&
●李夫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著名女画家。五代十国后期后唐谋士郭崇韬之妻。&
●李贞,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的女将军。出生于客家聚居地浏阳县,18岁参加当地妇女组织,1927年加入中共。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保卫大西北的战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汉,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最早击落敌机的人。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大队长李汉在战友配合下,击落侵略朝鲜的美军飞机一架,击伤一架。从此,年轻的人民空军揭开了战胜美国&空中强盗&的序幕。&
●李林甫,最著名的&口蜜腹剑&的唐朝宰相。任唐玄宗的宰相长达19年,为了保住相位,交结宦官,巴结嫔妃,探听皇帝动静,迎合唐玄宗意图,怂恿唐玄宗享乐奢侈。为了排斥异己,对人表面友好,而暗中加以陷害。重用安禄山等,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李鸿章,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代表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李先念(红安籍),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主席。&
●李济深(苍梧籍,原国民党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李&达(汝城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李&涛,开国上将。&
●李天佑,开国上将。&
●李志民(浏阳籍),开国上将。&
●李克农,开国上将。&
●李聚奎,开国上将。&
●李德生,开国少将。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开国中将:李天焕(红安籍)、李成芳(麻城籍)、李作鹏(吉安籍。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委。因是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被撤职,开除党籍)、李耀、李寿轩、李雪三。&
●开国少将:李佐玉(兴国籍)、李致远(于都籍)、李良汉(兴国籍)、李士才(兴国籍)、李呈瑞(兴国籍)、李长ィㄐ欧峒⒗钤布⒗钤ㄆ浇⒗钇剑ㄉ虾技⒗罡模ú枇昙⒗钪危ㄓ佬录⒗钚牛ㄤ艏⒗钫妫ㄓ佬录⒗钫辏ㄤ艏⒗罨ㄆ浇⒗铑布⒗罘蚩耍⒗钅旧布⒗钪腥ǎù锵丶⒗钏澹⒗钍漓停ê彀布⒗罟饣裕ㄆ浇⒗钋炝槌羌⒗疃ㄗ疲ê彀布⒗罴笾椋ú枇昙⒗罟鹆郑ㄆ浇⒗钫裆ú枇昙⒗畋蛏剑ㄆ浇⒗铊鞅螅ㄆ浇⒗罨愿撸ㄤ艏⒗罹叭穑⒗畹乐┑98人。以上1/3强出自客家聚居地。&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李弥(国民党中将)、李之龙(原国民革命军中将)、李天柱(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李及兰(阳山籍,国民党中将)、李玉堂(国民党中将)、李世璋(原国民革命军少将)、李汉藩(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李仙洲(原国民党中将)、李延年(国民党中将)、李青云(红十五军军长)、李鸣珂(中共四川省委军委书记)、李宗仁(国民党一级上将)、李运昌(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李铁军(梅县籍,国民党中将)、李逸民(解放军少将)、李富春(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李超时(红十四军政治委员)、李默庵(原国民党中将)等23人。
李利贞李姓得姓始祖&
李火德南方李氏大始祖&
李君怀泉州李氏始祖&
李耳,即老子,《道德经》作者、道家学说始祖&
李冰,战国时代都江堰建造者&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
李牧,战国时代赵国将军。&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斯,著名秦国政治家。&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被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西汉军事家。李广之孙,多次出击匈奴,后被俘与匈奴公主结为夫妻。被俘后众人皆指责李陵,唯有司马迁为李陵申辩结果触怒汉武帝,被宫刑。&
李儒,东汉三国时期董卓【谋士】。&
李啵喝比ǔ肌⒕В辉臼嵌坎拷克篮蟪晌怪菥氖琢臁&
李登,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
李春,隋朝著名工匠。设计修建了赵州桥。&
李密,隋末割据势力之一&
李渊,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
李泰,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贞观十年(636年)被封为魏王。&
李隆基,唐玄宗&
李商隐,晚唐诗人&
李贺,中唐诗人&
李靖,初唐将领&
李晟,中唐将领,平朱a之乱&
李诉,中唐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白,盛唐诗人&
李煜,南唐后主,词人&
李元昊,即拓跋元昊,建立西夏与辽、北宋鼎立&
李栋,宋代官员,李氏入粤始祖&
李诫,宋朝著名的工匠。著有《营造法式》一书&。&
李师师,古代十大青楼名妓&
李清照,南宋时著名女词人&
李如松,明朝抗日名将&
李自成,明末起义军首领,建立大顺政权&
李时珍,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
李鸿章,清末北洋大臣&
李秀成,太平天国忠王&
李文茂,清未天地会领袖,攻广西建大成国&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创立人之一&
李铁拐,八仙之一&
李雷诖笸酢&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汝珍,清朝作家,著有《镜花缘》。&
李宝嘉,清朝作家,著有《官场现形记》。
唐代还有诗人:
&&&&&&&李绅、李乔、李颀、李益、李贺、李商隐、李群玉,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书法家李邕(YONG),画家李昭道、李思训,小说家李复言,史学家李百药,学者李筌、李善,军事家李靖。五代时有词人李对、李景(南唐中主)、李煜(李后主),画家李成。北宋有文学家李方,书法家李建中,画家李公麟,营造专家李诫,名臣李纲。南宋有学者李侗,史学家李心传,女词人李清照,画家李唐、李迪、李嵩,名将李显忠。元代有戏曲作家李直夫,画家李衍,数学家李冶,大将李恒。明代有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经27年艰苦劳动所着成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祖国医药学的一分宝贵遗产。明代还有思想家、文学家李蛰,戏曲家、文学家李开先,文学家、画家李留芳文学家李梦阳、李攀龙,画家李在,诗人李东阳。明末清初有哲学家李颗,戏曲作家李玉。清代有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李调元,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地理学家、文学家李兆洛,文学家李慈铭,画家李方膺、李鲜,小说家李汝珍、李宝嘉,数学家李善兰,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世贤、李秀成,义和团首领之一李来中。近现代,李氏更是人才济济,主要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水利专家李仪祉,地质学家李四光,植物学家李继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济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等。
上一篇:没有了随时随地有问必答!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数不胜数。从春秋时期的李耳(即老子)开始,战国有大将李牧,汉有“飞将军”李广,晋有以《陈情表》闻名于世的太子洗马李密。唐代更多,有大诗人李白、“鬼才”李贺、李商隐、军事家李靖、书法家李邕。南唐有中主李、后主李煜,宋有思想家李、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有杰出医药家李时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有戏曲理论家李渔、数学家李善兰、小说家李宝嘉、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近代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革命家李富春和李先念、爱国人士李嘉诚等。这一大批李姓中的杰出代表,不仅为李氏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华民族创建了不朽的功勋。 李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二,也是现在世界上的第二大姓,人口大约有8700多万。在中国以北方人居多。 在台湾排第五位。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亦居多。 李姓的起源复杂一些,其始祖名叫皋陶,皋陶可鼎鼎大名,他是黄帝孙子的后裔。皋陶 在尧称帝的时候,曾经担任“大理”,主管司法工作,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皋陶的 子孙世袭其职,经历了虞,夏,商三个朝代,并且以官职为自己的姓氏,人称“理”氏。直至商朝 末年,后代理征,被历史上那个吓人的商纣王迫害致死,理征被杀次日,他的妻子契和氏携儿子理利贞,赶紧逃难。今天的人都知道,纣这烂王是不好惹的哟。母子俩逃难 到伊侯之墟。因为逃难途中曾经躲也真是可怜,饥饿难当了。说来也巧,三天没有吃饭的这母女俩,被一树李子救了命。以后岁月较为太平,契和氏想起那惊险的往事,不免心下感激起那棵李子树来,好像巫术般突然出现,似有灵性。于是更名为“李”。(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 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进入魏晋以后,李氏逐渐发展,成 为当时的中原五大郡姓之一。另外四个是:王,崔,卢,郑。到唐代,因为皇帝姓李的缘故,使得 李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皇帝赐姓给一些人,让他们姓李,更有许多人自己改姓,冒充姓李。 于是,李姓在这三百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一个影响较小的姓氏,一下子变成了中国的一个大 姓。在唐代以前,李姓主要在北方发展,在唐代,有过三次大的南迁,使得李姓开始遍布全中国。 李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 南阳。
李姓起源 李姓起源 一、 寻根溯源: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少于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比例仅在4%左右。在台湾排名第五位。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春秋时先属陈国,后归楚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所建的政权最多的姓氏。李姓为唐代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九: 第一种说法: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至利贞十六孙李乾,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任周御史大夫,妣益寿氏,生子耳(即老子)。这种说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寿提出。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第二种说法: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今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81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第三种说法: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第四种说法: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第五种说法:李树图腾说。直至今天,在我国个别少数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图腾为姓的事例。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猫氏、水鸟氏和虎氏等。《东夷源流史》:"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如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第六种说法: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七种说法: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进一步考证,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曾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等人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第八种说法: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第九种说法: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二、 迁徙分布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趋强盛。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三 郡望堂号 (一)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二)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四、历史名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传说老子活了200多岁,是因为修道养寿的结果。后人纷纷效仿,求仙问道成为历朝历代许多皇帝和大臣的头等大事,道教由此兴盛。老子也被奉为教主,称“太上老君”。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五代时南唐国主,著名词人,世称李后主。李煜不仅擅长诗文、音乐,而且书法极佳,写字用颤笔作扭曲之状,十分遒劲,状如寒松霜竹,取名为“金错刀”。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李自成: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被称为“闯王”。 当然,现代还有:李嘉诚,李光耀,李小龙、李敖等。 五、胜迹:福建永定李氏宗祠
随时随地有问必答!「李」源出
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二;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上古帝王颛顼之后 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同源,人数最多,声望最大。在唐朝以前赵郡李氏地位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龙门堂:以望立堂。
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 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龟年:著名乐曲兼演唱家。后人称为“歌圣”。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渊:唐高祖(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 唐太宗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常:黄庭坚之舅。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最早的会计学著作《元祐& 李清照会计录》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学者。著《洛阳名园记》。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廷机:著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渔:(公元1611 ~1680年),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镜花缘》。
李伯元:多才多艺,擅长制艺诗赋,绘画篆刻,金石考据。《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李大钊:(公元1889年~1927年),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
李鸿章: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李四光:(公元年),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著名地质学家。
李政道:(1926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先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政治家,在第六届人名代表大会中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鹏:(19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国务院总理、前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李嘉诚:(1928年~),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香港地区首富,热心慈善和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姓的历史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