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不性别认同障碍阶级斗争是一种社会实践

文革武斗杀人者自我救赎:不认同“忏悔”这个词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日 11:39
  “我能不发飙么?就拿城市的经济现况说吧,粮票、油票、鸡蛋票、布票、买火柴,样样都要本。芝麻酱一年才二两,香油在过年有,总共也才二两。农村生活只会更惨。除了物质生活供给困难,还有文化的流失。一切的一切,你要一个要求下乡、立志改造与再造中国的人怎么想?”王冀豫摊开手地求问。  “我们现在要的不是牢骚,而是怎么办?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写的——《怎么办》。”同样为国家前途忧虑,在争论中,邓英淘对他深刻地指出。  那时,吴琰跑来找王冀豫,“黑子,你上我们徐营去吧。我们小队更苦。”  “行!哪儿苦上哪儿。”他二话不说,扛起背包就走。  麦收的一天,一个村民热情招呼,老王,晚上你过来喝酒。今天队里有人降生,从此又是144口人了。  这也没多大事呀?他不明就里。  “有。我们队在人民公社成立时是144口人。可到1959年,就饿死了73口人。直到今天,我们才恢复到最初的人数,”村民解释道。  “乡亲们‘忆苦思甜’。忆的不是1949年,却是1959年。我们说错了吧,你们应该谈旧社会。可他们说没错,1959年,家家没有不死人的。”吴琰记忆犹新。  王冀豫方知,包括他住宿的羊倌家,在那个年月,一家饿死了8口人,只剩羊倌一人。  “羊倌结婚后,生了两闺女。还是饿,我把自己每月的粮票给了他,饿谁也不能饿孩子。”他颇心酸。困难时期,他们一帮大院子弟正享受保育院与在小学寄宿教育制,“除了馋,真没挨过饿”。  日后,他和吴琰常聊,我一个无法无天的人,确实被徐营事实给震住了。  那次,是他俩过去灌注而成的价值观被颠覆的起点。  我不信忏悔,只信仰真话  1979年,王冀豫返城,进入北京特殊钢厂当工人。上世纪80年代初,他到深圳经商;1989年,在京承包下稻香湖马场,牧马至今。  老友王克明悉数王冀豫后来的人生之路。他以为,他与王冀豫,以及编进书中的大批作者心路也相仿:  “我们这代人生长在毛时代,从小接受教育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父辈辛苦打下的红色江山要由我们继承。这份责任感在‘文革’一系列变故中,产生嬗变,从而建立自己的独立思想。”  他们从“家国”意识扭转“国家”意识。从“崇敬个人,相信前面有很多敌人,相信阶级斗争理论,将暴力视为英雄行为,一切围绕革命价值观行动”到清醒认知,“那个年代导致恶的现象,恶的行为”、“只要一个群体只接受一个人思想的时候,那个群体必然什么思想都没有了”。  “我不认同‘忏悔’这个词,忏悔有用么?”王冀豫反问。  1969年,他被放出后,从未见过王彦宏的父母亲,“警方不让我们相见,怕再生闹派系间的矛盾。恐怕他们现已不在人世。”这个硬汉声音低沉。  当年武斗的很多情节,如烟消逝,“但有一种情绪至今还能感受到,就是“仇恨”!”一如他在文中描述,“好像我们的体能、智能都超水平发挥。其实以往的团队训练,集体主义精神往往在一个最荒诞的时代总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犹如希特勒的纳粹德国。”  这篇《背负杀人的自责》发表后,在美留学的女儿读到,很是郁闷地对他说,原来你过去那么坏啊?  “我怎么跟她说明这些?她受西方教育浸染,她能理解‘文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从‘文革’之初,从我打死王彦宏的一刹那,不得不承认,我灵魂的异化就开始了。伴随其间,有金观涛、邓英淘等人不断地对我塑造。点点滴滴的积累,直至徐营时,它发生了突变。这个异化让我接受普世价值,认识到什么才是民主、自由、理性。”  “《约翰·克利斯朵夫》里有一句话,我们从小到现在被各种谎言灌满了,当他成熟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他要呕吐。我是生生吞咽进去。每个人在猛醒一瞬,哦,我上当了,我受骗了,它是一个伤口。每个人的伤口,形成了历史的伤口。可为什么会有?为什么不但今天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上也有?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断往这个伤口上洒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想完整记录往事。”  “当人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有什么比真实更值得追求?我有信仰,我信仰真实的力量。就像我在农村和老百姓待在一起,我感到我是真实的。就像我的马,它们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喜欢让你骑,偏不让你骑。它恣意使性,不会暗中害人,不会虚伪地说,我是伤害了你,但我不是故意的……”  已到凌晨1点,这位马场主站起,他要去马棚巡视去了。  2008年冬至,他为已逝的奶奶和父亲,还有王彦宏烧纸。  轮到烧给王彦宏时,火就是点不着。他急道,不用你原谅,我欠你的!恨我,也别和自己过不去。  火腾地燃起。  (部分文字引用《背负杀人的自责》)
相关新闻->->->->邓小平晚年认同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_艾米易读(天涯易读网)
邓小平晚年认同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
作者:驳领凡 发布日期: 19:54:00
作者:前进三十米 回复时间: 20:06:03
作者:深圳快女 回复时间: 20:55:00
作者:我从未 回复时间: 21:17:24
作者:爱茶bob 回复时间: 21:27:14
作者:肖梦秋 回复时间: 21:37:30
作者:mpb 回复时间: 22:04:03
作者:灶台 回复时间: 22:34:33
作者:踏浪归来淡定 回复时间: 22:54:51
作者:不存在的黑猫 回复时间: 23:06:33
作者:581230 回复时间: 23:40:05
作者:印度电影展 回复时间: 01:01:15
作者:zpcp420129 回复时间: 02:19:13
作者:灶台 回复时间: 07:30:14
作者:破网费高 回复时间: 08:48:04
作者:灶台 回复时间: 08:55:37
作者:吃饼干的花猫 回复时间: 10:32:15
作者:灶台 回复时间: 12:18:30
作者:sunmdong 回复时间: 14:55:13
作者:追风老年 回复时间: 21:31:51
作者:w1302515 回复时间: 05:05:48
作者:灶台 回复时间: 06:36:30
作者:长生堂弟子 回复时间: 09:12:28
作者:田崇善 回复时间: 09:22:44
作者:田崇善 回复时间: 09:23:47
作者:全球化陷阱 回复时间: 01:24:54
作者:klh466 回复时间: 22:21:44
作者:DSLDKTV 回复时间: 03:29:55
作者:真伪谁知 回复时间: 04:57:38
作者:小杠头拉数学 回复时间: 11:28:56
作者:胡瓜 回复时间: 11:41:01
作者:EK109 回复时间: 12:04:18
作者:小杠头拉数学 回复时间: 15:10:15
作者:我也来说说吧1 回复时间: 10:32:14
作者:yuhoo_neo 回复时间: 12:13:52
作者:dgwlau 回复时间: 12:32:39
作者:yuhoo_neo 回复时间: 12:52:24
作者:finalmin 回复时间: 13:06:54
作者:条达 回复时间: 15:20:25
作者:条达 回复时间: 15:22:51
作者:湘水余波123 回复时间: 16:02:16
作者:亚袈 回复时间: 16:30:42
作者:谁都会有秘密34 回复时间: 21:43:29
作者:lbwj 回复时间: 23:05:50
作者:lbwj 回复时间: 23:10:05
作者:klssykc 回复时间: 10:12:02
作者:klssykc 回复时间: 10:15:12
作者:wolf1954 回复时间: 17:10:04
作者:北洋旗舰 回复时间: 18:25:01
作者:reserves 回复时间: 16:57:54
作者:淡泊龙者 回复时间: 08:32:31
作者:中国杨神经 回复时间: 11:51:31
作者:长空一鹤2012 回复时间: 13:40:31
作者:钟山老道 回复时间: 14:35:51
作者:历史的光辉1976 回复时间: 18:18:50
作者:历史的光辉1976 回复时间: 18:38:06
作者:天军 回复时间: 21:09:51
作者:北雁南飞1234 回复时间: 22:52:00
作者:多宝众 回复时间: 17:19:04
作者:yzfglthy2 回复时间: 09:15:49
作者:随意说说2014 回复时间: 22:03:54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05:57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12:02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14:14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17:36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21:08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35:36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38:15
作者: 回复时间: 18:43:22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8:43:32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9:19:14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9:22:10
作者:天军 回复时间: 21:58:44
作者:白乡完土非盗版 回复时间: 10:12:08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1:40:33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2:01:32
作者:天军 回复时间: 22:40:51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X 回复时间: 15:19:24
作者:吴钱氏 回复时间: 18:38:30
作者:天军 回复时间: 21:03:58
作者:yangjingzeng 回复时间: 23:13:21
作者:谢军人 回复时间: 22:47:27
作者:天军 回复时间: 00:41:06
作者:弓耕桃源 回复时间: 02:52:14答案:解析: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经过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1978年邓小平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共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06年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材料解析题: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
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 12分)
材料一& 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 “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日报道。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
(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加以评价。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压轴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龙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龙管子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持。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过去25年里,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谈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
——摘自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打的比方“邻人的家宅着了火”和“浇园的水龙管子”分别具体是指什么?(6分)
(2)材料二表明丘吉尔对苏联持怎样的态度?(3分)后来英国的对外政策是怎样体现这些观点的?(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 12分)
材料一& 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 “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日报道。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2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4分)
(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加以评价。(2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材料五&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 请回答:
&&&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分别指出图6 图7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的用意是什么?请对上述祝词进行简要评价。并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当代西方新阶级概念评析与反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代西方新阶级概念评析与反思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同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