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雷辅天清朝是什么民族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川省牌坊列表是清代四川所辖各府范围内的古的详细列表。
不含现属所辖的原(包括现属四川省的)、、、、、、民国新置的范围内的古牌坊,关于这一区域的古牌坊,请参阅
治所。旧领州六,县二十五。
顺治十六年,省入,省入绵。康熙元年,省入,省入。九年,省入。雍正六年,复设,升、二州及并为直隶州,以、、隶,、保隶,、、隶,又省入。六年,复设、、、四县属府。七年,以改属。领州三,县十三。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双忠墓牌坊
四川省新繁县大墓山村
位置(原址)
四川省金堂县云顶山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灵岩寺喜雨坊
四川省灌县灵岩寺
青城山天然图曲坊
四川省灌县青城山
位置(原址)
宝头禅院牌坊
清乾隆三十四年
四川省彭县葛仙山镇花园村
四柱三间三楼石坊。坐北向南,面阔6.8米,高5.2米,悬山顶,额浮雕“二龙戏珠,朱雀玄武,双凤朝阳”等,字匾刻“宝头禅院,福地洞天”及人物记事,柱皆刻联,下立石狮。相距50米处有一门楼式牌坊,高3.5米,宽3米,上浮雕花草纹。
丹景山牌坊
清嘉庆七年(1802)
四川省彭县丹景山镇丹景村
市(县)文物保护单位,二柱一间石坊。面阔4米,高7.1米,庑殿顶, 脊端为翘尾衔脊龙吻,脊中为莲花宝顶,前匾书“丹景第一”,后书“古唐胜迹”。横枋及匾端浮雕八仙等人物。坊前两侧有雄雌石狮1对,高1.7米。
三昧水石牌坊
清同治五年(1866)
四川省彭县丹景山镇双松村东南
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坐北向南,建于石墙寨门弧形顶上。四柱三开间,面阔8.9米,高9米,三重檐歇山顶,屋面刻瓦垅,檐下刻斗栱,明间为门道,次间嵌碑,碑文记同治五年(1866)建牌坊事,邑人吕调阳撰文。正面上有“神道阙”,下有横额 “天垂宝盖”,背面有“似天竺”、“地涌金莲”等题 刻。坊下为石墙寨门,高3米,宽2米,横额刻“三昧禅林”,两门沿对联云“欲识宏图须进步;不知古迹且登临”。背面横额刻“盛唐古迹”,对联“朝随云出入;暮戴月推敲”。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崇州文庙坊
四川省崇州文庙坊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广汉文庙坊
四川省广汉市文庙坊
位置(原址)
治所。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二,县八。雍正五年,改属。领州二,县七。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黄龙石牌坊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
位置(原址)
福庆贞节牌坊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雷辅天、雷杨氏墓坊
四川省巴中县化成乡宋家?村
民国由巴中县析置
位置(原址)
袁宗文墓坊
四川省平昌县泻巴乡梅垭村
吴李氏节孝坊
四川省平昌县白衣镇
吴家昌墓坊
四川省平昌县灵山乡元柏村
双竹堂牌坊
四川省平昌县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隶。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二,县八。嘉庆十九年,改、属。领州二,县六。
位置(原址)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桥隆乡羊龙庙村牌坊岭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四川省广安县代市镇牛市新场梁子旁
王姓旌表节孝坊,始建于光绪十四年,民国二年竣工,四柱三间,1980年公布为广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代市五世同堂百岁石坊
道光十九年(1839)
四川省广安县代市镇水池村白鹤岭东200米
四 柱三间五楼石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西向东,面阔8.5米,高4.65米。仅明间开门供出入,门高2.75米,宽3米。明间檐下竖匾刻“旌表百岁坊”, 均浮雕人物,雕刻“五世同堂”4字。门柱上刻楹联, 刻有百余字赞语,落款为“拣选直隶分州周龙兴拜题 同治十三年桂月郡庠生王运开敬书”
道光十一年
四川省广安县城南平滩口上的平桥边
蒋姓节孝坊,当地呼为蒋家牌坊,四柱三间,1980年公布为广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原址)
明月寺牌坊
乾隆四十七年
四川省华蓥明月场明月小学
1983年公布为华蓥工农区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原址)
老龙洞双牌坊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四川省邻水县古家乡双峰村双峰山垭口上
老龙洞牌坊位于老龙洞洞口,因老龙洞而故名。牌坊石质,仿古木构五顶夹楼式重檐建筑。庙门坊:在上洞洞口前,邻水县政府于1988年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牌坊湾牌坊
明崇祯九年(1636年)
四川省邻水县柳塘乡八斗丘村东北1公里
二柱一间石坊。牌坊顶部已毁。坐东向西,面阔6米,高4.07米,门枋下左右有雀替,门上字匾处正面刻“簪缨世代”,背面刻“诗礼传家”,门侧两柱上刻楹联, 门柱前有抱鼓石。
三角滩牌坊
清嘉庆十二年 (1807年)
四川省邻水县白灵庙村西南300米
二柱一间石坊。坐南向北,面阔2.9米,高4米,六棱形柱,高2.1米,门高2.1米,宽1.36米,厚0.3米。石柱上第一层盖板长2.9米,其上正中龛内有佛像1尊。第二层盖板长2.3米,其上之额枋刻有楷书“流芳百世”4字。第三层盖板长1.8米。各层盖板均宽0.3米。六棱形石柱上刻“嘉庆丁卯年吉旦”及集资建坊者姓名
位置(原址)
隶永宁道。顺治初,因明制,领县十。旋改为。雍正六年,改来属,又裁,以所辖来隶。八年,复以往属。乾隆二十六年,置。二十九年,置。领厅二,县十一。
位置(原址)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甜竹村大益
张罗氏节孝倒牌坊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利村三组
百二河山坊
四川省宜宾市顺河街
赵何氏节孝坊
四川省宜宾县长沙乡
大南坳牌坊
四川省宜宾县柏溪镇南京村的半山腰上
宜宾县文童赵在廷之妻何氏坊
位置(原址)
四川省庆符县(现属高县)庆符镇人民路
贞孝节烈总坊
大窝文昌宫坊
四川省庆符县(现属高县)大窝乡
位置(原址)
严郭氏节孝坊
四川省富顺县
陈邓氏、陈吴氏双节孝坊
四川省富顺县城关镇
贞节双人坊
雷范氏节孝坊
四川省富顺县城关镇
张何氏牌坊
四川省富顺县城关镇金山居委会
富顺文庙德配天地坊
四川省富顺县文庙德配天地坊
富顺文庙棂星门
四川省富顺县文庙棋星门
富顺文庙道冠古今坊
四川省富顺县文庙道冠古今坊
石磐寺牌坊2
四川省富顺县石磐寺牌坊2
石磐寺牌坊1
四川省富顺县石磐寺牌坊1
四川省富顺县邓关晨光三厂
四川省富顺县富顺兜山果林三组
位置(原址)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
其他褒扬人物牌坊
王氏节孝坊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永胜
王颜氏节孝坊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凉高山
李王氏节孝坊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凉高山牌坊坝
李张氏节孝坊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凉高山牌坊坝
黄谢氏节孝坊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黄家山
李倪氏节孝坊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光大街
位置(原址)
玉皇观牌坊
四川省南溪县玉皇观
包宽孝廉方正坊
四川省南溪县阜鸣乡九龙村
位置(原址)
罗延纬忠义专坊
四川省长宁县老翁镇金光村
位置(原址)
白云寺牌坊
四川省高县罗场镇三台村莲花白云寺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四川省珙县洛表镇
贞孝节烈总坊
谢何氏节孝坊
四川省珙县玉和苗族乡隘口村
位置(原址)
何唐氏、何曾氏双节孝坊
四川省兴文县莲花镇莲花山乡
贞节双人坊
位置(原址)
肃庆德政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北关
牛树梅德政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北关
刘光第德政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北关
四川省隆昌县城北关
郭陈氏节孝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北关
禹王庙山门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北关禹王庙
觉罗国欢德政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南关
李吉寿德政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南关
舒承湜百岁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南关
郭王氏功德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南关
郭玉峦功德坊
四川省隆昌县城南关
南关节孝总坊2
四川省隆昌县城南关
贞孝节烈总坊
南关节孝总坊1
四川省隆昌县城南关
贞孝节烈总坊
嵌瓷玩赏花牌坊
四川省隆昌县渔箭镇黄家店村11杜
四川省隆昌县石燕桥镇大竹村一社
杨邱氏贞节坊
四川省隆昌县响石镇
杨林氏节孝坊
四川省隆昌县响石镇
位置(原址)
何作权墓坊
四川省屏山县
四川省屏山县五峰乡庙坝
文雷氏节孝坊
四川省屏山县太平乡中和庄
卢庄氏百岁坊
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和平街
钟廖氏节孝坊
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和平街
任王氏节孝坊
四川省屏山县东关
任李氏节孝坊
四川省屏山县东关
四川省屏山县东关
黄陈氏节孝坊
四川省屏山县鸭地乡
黄陈氏墓坊
四川省屏山县鸭池乡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隶。顺治初,因明制,领县三。
雍正九年,改之来隶。领县四。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蒋德钧德政坊
四川省江油市
牛雪樵德政坊
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隶。雍正六年改府,以来属,并置、、三县,越巂一厅隶之。宣统元年,增置盐边厅。二年,又置昭觉县。领厅二,州一,县四。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治所。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三。雍正七年升府,抚民同知驻靖西关地,在哲孟雄之北,为亚东出入要路。有商埠。以其地增置。改天全土司为,改长河西鱼通安远宣慰司为。八年,改黎大所为。均属府。光绪三十年,升打箭鑪为直隶厅。三十四年升。领州一,县五。
位置(原址)
四川省雅安市河北乡
贞孝节烈总坊
金凤寺牌坊
四川省雅安市金凤寺
杨枝王墓坊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
韩步云、韩罗氏墓坊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
韩杨氏、韩范氏双节孝坊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四甲村
贞节双人坊
陈翟氏节孝坊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陈家山
陈永晖墓坊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陈家山
位置(原址)
永兴寺牌坊
四川省名山县永兴寺
净居庵前牌坊
四川省名山县西蒙山村西南1公里净居庵
南北向,为四柱三门重檐牌楼式建筑,通高10.68米,宽8.65米.坊盖为歇山式.中脊有镂空雕饰,两端有鸱吻与坊盖的四翘首相对应,中门坊盖下窗棂有4幅镂空雕,侧门窗棂各有2幅镂空雕,中门的下横梁上以双狮绣球浮雕装饰.两侧门各为一副圆形浮雕所封闭.坊柱下有抱鼓作护持,柱立于条石基础上,下有数步踏道.石坊造作古朴庄重,雕刻细腻,建于明万历年间
三皇宫石牌坊
四川省名山县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姜侯祠牌坊
四川省芦山县城芦阳镇南街县文化馆门前南街姜侯祠
东西向,为四柱三间木结构建筑,宽8.34米,高5.8米,柱前后均有抱鼓石,中门正面匾额刻“汉姜侯祠”.坊全施彩绘,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保存完好。芦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原址)
破磷村牌坊
四川省天全县大坪乡破磷村
西湖胜景牌坊
四川省天全县大坪乡婆林村西北30米
四川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北向,四柱三间,红砂石结构建筑.通高5.7米,宽9.5米,歇山式坊盖,在脊头土有鸱吻,中门横额一面刻“父子忠良”,一面刻“西湖胜景”,额坊上刻有双龙、双凤纹饰,坊身曾施彩绘.四柱脚的前后有抱鼓石,坊上有“天全六番招讨司正招讨使招讨将军高继光书立”题刻.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造型质朴庄重,是土司高继光为歌颂其先世而立
位置(原址)
黄郝氏节孝坊
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
隶。顺治初,因明制,为。领县六。 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嘉庆十三年,设。领厅一,县七。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犍为文庙坊
四川省犍为县文庙坊
王余氏节孝坊
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沉犀村
贞孝节烈总坊
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犀牛坝
贞孝节烈总坊
位置(原址)
大观桥牌坊
四川省荣县东佳镇老筒车村大观桥
戴囗囗墓坊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得胜村二组局嘴山
戴君玠、戴李氏墓坊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得胜村二组高嘴山
戴国恒、戴黄氏墓坊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得胜村二组高嘴山
戴国囗、方囗墓坊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得胜村二组高嘴山
戴璤、戴廖氏墓坊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得胜村二组高嘴山
戴国臣、戴郭氏墓坊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得胜村二组高嘴山
位置(原址)
王杨氏节孝坊
四川省威远县观音滩镇观音滩村四组
位置(原址)
隶。明,潼川州。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七。
雍正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领县八。
位置(原址)
云台观牌坊
四川省三台县云台观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孙陈氏百岁坊
四川省盐亭县七宝乡
赵涂氏节孝坊
四川省盐亭县玉龙镇
涂氏牌坊(又名玉龙花牌坊,玉龙节孝牌坊)位于盐亭县玉龙镇新家沟村,矗立于梓江东岸。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6年),它是邑候陈绍惠禀呈朝廷以旌表节妇赵涂氏而建,由赵涂氏次子(太学)赵金成承建。涂氏牌坊,整体陶雕画200多幅画面上的楼阁、云、水、山、树木及人物形态栩栩如生,神形皆备,别具一格,颇具匠心,实属少见。涂氏牌坊对于研究四川陶制品的制作技术、雕绘、建筑工艺术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1986年12月盐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
惜墨如金坊牌坊位于麻秧乡檬子村(麻秧乡敬老院大门左前方原名檬子垭牌坊),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四柱三间五楼石坊。高6.2米,厚0.6米,通宽7.4米。坊的造型较为特殊:明间正楼屋脊上耸立1座六角楼阁式塔,宝瓶式塔刹,左右次间边楼檐下各有一字型档,开圆拱形门,坊上有浮雕,柱上刻楹联,柱脚前后有抱鼓,坊身两侧各有碑二通,坊的正面和背面正中央分别刻有“惜墨如金”、“学海文宗”几个大字。1986年盐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广德寺圣旨坊
四川省遂宁市广德寺
花园节孝坊-蒋罗氏、蒋萧氏双节孝及蒋承琦五世同堂坊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老地乡花园村一杜牌坊湾
双节孝、五世同堂坊
位置(原址)
四川省蓬溪县明月乡牌坊垭
一团冷月三更梦,半世孤衾五更鸡。一团冷月三更梦,半世孤衾万载心。
梓东邹鲁牌坊
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中河街
蓬溪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
1966年拆毁
位置(原址)
安岳文臣烈士坊
四川省安岳县
安岳王刘氏节孝坊
四川省安岳县
安岳木门寺牌坊
四川省安岳县石鼓乡木门村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安岳周氏坊
四川省安岳县八庙乡飞凤村12组
安岳牌坊庙
四川省安岳县两板桥镇东堰村7组
位置(原址)
隶。明,达州。顺治初,因明制,为属之达州。雍正六年,升,以夔州之、、三县来属。嘉庆七年升府,改名绥定,并于州地置,升为。十九年,以属之、二县来隶。道光九年,移太平同知驻城口,改名,太平厅还为县,均仍隶府。领厅一,县六。
位置(原址)
张子翼五世同堂坊
四川省达州九岭乡艾家村
五世同堂坊
吕明理、吕李氏,吕正棠墓坊
四川省达州安云乡
韩志国五世同堂坊
四川省达州安云乡战马村
五世同堂坊
韩璲、韩吕氏墓坊
四川省达州安云乡战马村
马郭氏牌坊
四川省达州石桥镇
徐汪氏节孝坊
四川省达州石桥镇
马许氏节孝坊
四川省达州石桥镇列宁街
徐李氏节孝坊
四川省达州石桥镇列宁街
位置(原址)
李邓氏节孝坊
四川省宣汉县凤林乡斜坪村
第二批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原址)
张刘氏、张姜氏双节孝坊
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达州街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节双人坊
普安姜吴氏节孝坊
四川省开江县普安镇罗家院村
第二批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节孝坊
四川省开江县甘棠镇五福桥村东北
俗称雷家院牌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节双人坊
位置(原址)
王贾氏节孝坊
四川省渠县任家乡兴武村
渠县节孝坊包括贾氏节孝坊与燕氏节孝坊。贾氏节孝坊位于涌兴镇兴武村二社,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燕氏节孝坊位于望溪乡庆安村,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两座石牌坊皆呈四柱三开间、三层楼样式。贾氏节孝坊正、背面纹饰、铭文相同,正、背面各6幅相同铭文,历数贾氏生平,并撰诗盛赞,其明间“圣旨”下所雕仅著肚兜的“裸体儿童”极为罕见。燕氏节孝坊正、背面布满各种雕刻图案,涉及民俗、戏剧、神话等,如“二龙戏珠”、“老鼠嫁女”、“八仙过海”等,雕刻细作、精美。贾氏节孝坊与燕氏节孝坊1986年被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燕氏节孝坊
四川省渠县保和乡恩庆村
渠县文庙坊
四川省渠县文庙坊
渠县文庙位于渠江镇西隅石子岗顶,始建于宋嘉定以前,其后几毁几建。现存文庙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始修,康、雍、干、嘉相继修葺,至道光元年(1821年)秋季竣工,历时一百五十八年成现在规模。文庙依山取势,以少见的中曲轴线对称布局手法,巧妙合理地布置了以万仞宫墙、泮地、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启圣殿为主要框架的三进四合院院落式建筑。渠县文庙整体布局气势宏大,主体建筑建制完整,是川东北地区唯一保存较好的、祭祀孔子的庙宇和古建筑群落。其石质棂星门牌坊、大成殿八角型藻井等独具地方特色。1986年被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位置(原址)
平滩河牌坊李氏节孝坊
四川省大竹县杨家镇龙台村
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神合张胡氏节孝坊
四川省大竹县神合乡红五月村四组
大竹县第六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节孝坊
四川省大竹县周家镇新胜村
第二批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大竹县石河镇长官坪村七组
大竹县第六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原址)
张建成墓坊
四川省万源市柳黄乡柳黄村二组
玉带余王氏节孝坊
四川省万源市
隶。明,长河西鱼通安远宣慰司。康熙初,明宣慰司以地归附。雍正七年,移雅州府同知来治,置,仍隶。光绪三十年,升。三十四年升府,改名,隶康安道,升为,并以河口、稻成二县同隶府。宣统三年,旧隶打箭鑪之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各土司,全体改流,先后分别设治,并先各就其地置委员、理事等官。领厅一,县二。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治所。督办川滇边务大臣、按察使衔鑪安兵备兼分巡道驻。巴塘宣抚司地。光绪三十一年改流。三十三年置。三十四年升府,并置,盐井、定乡二县隶之。领厅一,县二。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德尔格忒宣慰司地。治所。宣统元年改流,析其地为五区。于北区设府,仍名登科,并置德化、白玉二州,石渠、同普二县隶之。领州二,县二,土司十二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隶。领县二。
位置(原址)
永乐寺牌坊
四川省邛崃市天台山镇马坪村永乐寺
何廷升、何任氏墓坊
四川省邛崃市太和乡窗子坪
夹关镇桥头坊
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
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
四川省邛崃县天台乡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7)
一门三节坊
四川省邛崃县油榨乡
邛崃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3)
1992年已毁
川南第一桥石坊
四川省邛崃县东安乡
邛崃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3)
位置(原址)
元通寺牌坊
四川省大邑县三坝乡中坝村元通寺
青雾梵天坊
四川省大邑县雾中山乡雾中山
雾中第一禅林坊
四川省大邑县雾山乡雾中山
天国名山坊
四川省大邑县雾山乡雾中山开化寺
位置(原址)
宋朝勋、宋周氏墓坊
四川省蒲江县大塘镇八角井
何汪氏节孝坊
四川省蒲江县大塘镇洪福村三组
王曹氏节孝坊
四川省蒲江县天华镇
旧隶。光绪三十四年裁。明,成都府属州。顺治初,仍明制。雍正五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绵竹、德阳、安及保宁之梓潼来隶,并设彰明、罗江二县,寻改彰明属龙安府。乾隆三十五年,移州治罗江,省罗江县。嘉庆六年,还旧治,复设罗江。领县五。
位置(原址)
萧杨氏节孝坊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塘讯镇
李琦百岁坊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石塘镇石桥铺
吴绍典孝义坊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石塘镇石桥铺
唐陈氏节孝坊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磨家镇
唐曾氏节孝坊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磨家镇
张仲奇五世同堂坊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龙门乡
五世同堂坊
唐陈氏贞孝坊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
位置(原址)
德阳文庙坊
四川省德阳市文庙坊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贞孝节烈总坊
四川省梓潼县长卿镇南桥村
贞孝节烈总坊
位置(原址)
白马关牌坊
四川省罗江县白马关
庞统祠旁牌坊
四川省罗江县白马关庞统祠旁
尧氏节孝坊
隶。明,。顺治初,仍明制,为资县,属。雍正五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仁寿、井研、资阳、内江来属。领县四。
位置(原址)
资中文庙棂星门
四川省资中县文庙棂星门
资中文庙圣域坊
四川省资中县文庙圣域坊
资中文庙贤关坊
四川省资中县文庙贤关坊
东岳庙山门坊
四川省资中县东岳庙
林家祠堂牌坊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寿音阁外
永庆寺石牌坊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永庆寺
永庆寺木牌坊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永庆寺
玉虚宫山门坊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玉虚宫
高培谷德政坊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谷田小学
位置(原址)
徐继云、徐张氏墓坊
四川省资阳县东乡
位置(原址)
水口寺牌坊
四川省内江市中区伏龙乡水口村
位置(原址)
徐杨氏节孝坊
四川省仁寿县中华乡牌坊村三组
徐余氏节孝坊
四川省仁寿县中华乡牌坊村三组
位置(原址)
朱氏节孝牌坊
四川省井研县竹园镇
乐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隶。光绪三十四年裁。
明,成都府属州。顺治初,仍明制。雍正六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及来隶。嘉庆六年,省保县入。领县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郭竹铺石牌坊
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郭竹铺村
清代晚期所建,悬山式顶2柱1开间,高4米宽3米。1935年5月中旬,红军占领威州后在石牌坊上刻下了六幅宣传标语。1996年被公布为阿坝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隶。明,州。康熙初,彭山、青神二县先后省入州。雍正六年复置,仍隶州。领县三。
位置(原址)
王家祠堂牌坊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伏东乡明光村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治所。明,州。光绪三十四年,析九姓乡隶。领县三。
位置(原址)
飞仙关城门牌坊
四川省泸县飞仙关
杨氏节孝和乐善好施牌坊
四川省泸县 原建于宏道堂杨家大院前的石板路上因城市开发于2002年3月拆除,2008年1月移至洞宾亭大门前
3重檐6柱门7滴水结构,旌表儒士杨泮龙之妻李氏节孝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泸县龙马潭区鱼塘镇的泸州市劳教所内
宋氏牌坊建于清朝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为3重檐4柱3门3滴水。高10。4米,宽7。2米,深2。2米,高大雄伟,其上之文辞书法,雕刻艺术十分清美。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忠山”牌坊
四川省泸县江阳区北城街道新二村社区泸州忠山医学院校内
白树桥牌坊
四川省泸县江阳区华阳街道乘丰村皇伞坝10队
二郎滩牌坊
四川省泸县江阳区茜草街道沙湾街
山东曹县知县曾启埙遵伊父曾公壁、伊母王氏遵命捐助泸州灾款,例请建坊。
乐善好施坊
位置(原址)
四川省纳溪区新乐镇铜鼓村4社
位置(原址)
焦张氏节孝、五世同堂坊
四川省合江县九支乡
节孝、五世同堂坊
茶憩亭德政坊
四川省合江县合江镇茶憩亭
同治十一年(1872年)给知县庆煜立
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
为武进士李跃龙立
禹王宫山门坊
四川省合江县大桥镇禹王宫
虎头张赵氏节孝坊
四川省合江县虎头镇河坝场
光绪三年为李材之妻赵氏,为三重檐4柱3间歇山式石牌坊。座商向东。通高8.8米,面阔5.5米。中门顶楼檐下刻丸龙绕"圣旨"匾,门额刻"节孝流芳"4字,下层门额刻有题记。
王郑氏节孝坊
四川省合江县凤鸣乡字滩
清同治十年旌表王一元妻郑氏
四川省合江县凤鸣乡
在凤鸣镇南1公里处的新房子建有一牌坊,重檐4柱3间歇山式,高4.5米,面阔4.7米。顶檐下刻一"喜"字,额彷有题记。其4住槌联为:"话锡金门推重望,坊荣玉垒著高凤"。"距虎盘龙宅,鸣坷佩玉
四川省合江县觉悟寺西600米
有清嘉庆八年建的时福"字坊一座,较小型。
四川省合江县虎头乡甘雨村倒石桥
有一座清乾隆六十年建的小型牌坊。
五通场刘氏牌坊
四川省合江县五通场下场口石滩上
光绪二十二年为刘氏所建该坊为3重檐4柱3间歇式石牌坊。座南向北,通高13米,面阔7.5米。中门上端刻九龙缠绕"圣旨"匾,门橱为高浮人物花卉图案。两侧字牌为"清风"、"白月"。中门柱上植联为:“合五世儿孙共扬休命,历四朝岁月献东贞魂”
位置(原址)
朱良才、朱鸿才、朱矩才忠义坊
四川省江安县仁和乡来龙村三邑关
隶。明,叙州府。叙永同知及贵州都司永宁卫辖地。顺治初,仍明制,置同知,隶叙州府。析永宁卫隶贵州。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雍正五年,厅地并入县,改属叙州府。八年,复设同知。乾隆元年,升为,以永宁县来属。光绪三十三年,以永宁移治古蔺。三十四年,改厅曰永宁直隶州,改县曰古蔺,并析泸州之泸卫,分州地曰九姓乡,置古宋县属焉。领县二。
位置(原址)
周罗氏墓坊
四川省叙永县大石乡二门村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何唐氏、何曾氏双节孝坊
四川省兴文县莲花镇莲花山乡(旧属古宋县)
贞节双人坊
旧隶成。明,松潘卫,隶四川都司。顺治初,仍明制为卫,属龙安府。雍正九年,裁卫置厅。乾隆二十五年,升直隶厅。
位置(原址)
旧隶。明,杂谷安抚司,属茂州。顺治初,仍明制。乾隆十七年改厅,驻理番同知。二十五年,升直隶厅。嘉庆六年,以茂州属之保县入之。
位置(原址)
大小金川土司地。顺治七年,小金川归附。康熙六年,大金川归附。雍正元年,授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分置、两厅。四十四年,并阿尔古入美诺。四十八年,改,驻同知,理五屯事务。
位置(原址)
位置(原址)
曾母毛老太君坊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立木坊,民国13年(1924年)夏改立石坊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鱼塘乡豆地村东南250m
牌坊为三重檐石结构,四柱三开间,高6m,宽6m,上有石刻楹联花饰图案,正中“竹节松心”4个大字,正面重勒清代铭文,现存完好。
此坊又称"陈氏家谱坊、九世同居坊"等.四川省雅安市志编篡委员会:《雅安市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731页
当地俗称“花牌坊”。四川省地方志盐亭县志编撰委员会:《盐亭县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第602页
因坊“龙凤牌”上刻有“列宁”二大字,此坊俗称“列宁牌坊”
走进泸州牌坊    陈鑫明 牌坊特殊功能和独特价值与艺术魅力,其功能更加多元。以纪念、旌表作用的德政坊、功名坊,功德坊中是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地方历史人物而立。德政坊就如同是一部凝重的历史教科书,成为泸州境内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实物记录和真实见证。德政坊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人生价值观,而且也集中表现封建社会人们的理想“学而优则仕”、“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等,这些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在牌坊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地处云贵川渝边交界的泸州,因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水陆交通要冲,早在北宋时就是全国26个商贸口岸城市之一,每年上交朝廷的税赋十余万贯以上。明代疏通永宁河180险滩,清代又治理赤水河道后,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水运业达到鼎盛时期。盐巴、粮食、茶叶、马匹、铅铜、竹木、山货等大宗物资在泸州城下各大码头集散、中转。泸州成为全国36个商业大都会之一、与重庆、成都鼎立于巴蜀,有“川南第一州”之称。 一江水运,万商云集,带来泸州经济的繁荣;五方杂处,物资流通,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地方官员扩建城池,筑城墙,开门洞,建街巷,修园林,而各大商帮、行会兴建祖庙、商务会馆林立,家族兴建宗祠,“人杰”立牌坊,以敬宗睦族,传世显荣。于是,在广袤的大地上留下许许多多文化遗存,千百年来,今世人叹为观止。 泸州牌坊,虽然经历了千百年历史的变迁,依然保存下来20多座,据笔者从2008年初到2009年5月考察、寻觅,这些牌坊分布在全市三区四县偏远的山村,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和调查的疏漏,不是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就是地方文献没有记录。然而,当你走进这独特的人文景观,闯入泸州牌坊天地时,你就会被一座座古朴凝重、庄严肃穆、绚丽华美、蔚为壮观的古建筑而吸引,就会为牌坊文化而歌而咏。 一、牌坊文化 叹为观止 泸州今存牌坊仅有30多座,虽经沧桑巨变,风雨剥蚀,今仍完好保存下来,其中节孝坊15座,德政坊3座,山门坊14座,另外墓坊、寿坊等。这些保存下来的牌坊,以明、清两代为主。泸州自古倡导文风,推崇教育,以才入仕为荣,以文垂世者为显,于是乎兴修祠宇,以敬睦族,修葺馆舍,以纳贤才,建立牌坊,传世显荣,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绅耆、宿儒、处士、商贾大开造牌坊之风,提倡封建道德,以励后学而立牌坊。 节孝坊中以纳溪丰乐、龙滩子场口上《李母何氏贞节坊》最早,建于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8年),最晚的是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的纳溪白合场龙鼓滩口上的《节孝王母肖氏坊》。 德政坊中,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为庚午科武进士李跃龙立的《进士坊》,今存合江尧坝古场场口上。其次是合江茶憩亭东大路上的为县令庆煜建的德政坊,该坊建立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还有就是泸州大地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柏树桥坊》,该坊建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5年)八月,立于泸州华阳皇坝大溪河滩上,坊额上书刻“永垂不朽”和“利往”“达来”,有联二,“仁人义士成功去;驷马轺车得意来。”“漫言题柱追司马;长挹芳声纪卧虹”,有《修桥功德碑记》叙述了柏树桥修建始末,桥坊保存完好。 在保存完好的寺观山门坊中,泸县三元五明寺坊建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孟春,正面书“太岳灵台”,背面书“垂光胜景”。其次是五通场东林观山门坊,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4柱三门、垂檐,正面坊额书刻“天下奇观”,背面刻“云端金阙”,每字1.5尺,楷书、阴刻,门柱联云:“风月无边人自爽;山门不掩客常临。”还有喻寺圆通寺山门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中兴场邓元村兴宁古刹坊,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7年),门柱联云:“佛光彩溢潜龙院;庙貌丹流翠鹤林。”纳溪天仙洞山门坊,新乐铜鼓寺坊、江门九鼎山门坊、喻寺桐子林“紫气东来”山门坊。 泸州山门坊,蕴含着神秘的宗教色彩,无论是道观,还是寺庙,都是三间四柱重檐石牌坊,高达10多米,宽8米,除具有强烈的装饰作用外,还蕴含着宣扬佛教、道教以及天地人、日月星、三教合一、至高至尊之所的气势,而且在门联中,以山景水秀与人之灵性揉合其间,借山水绎理,淡泊逸远,悠然忘我,清静高朗的境界。江门九鼎山门坊,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门柱联云:“九鼎名山风岚影森森观飞翠;三滩胜景江声滚滚溯渊源。”可谓逸笔草草,移步珠玉,山光水色,情韵悠然,赏联而驻足,读联而揽胜,立于坊前远眺江门大峡谷,永宁河三滩急流之壮观之景,真是传神之笔,从而增添登山观景、乐于山水的无比情趣与兴致。所以新乐铜鼓院坊联借古人之句,题刻一联:“古寺寒鸦陪佛相;石潭秋月共山清”,好一幅和谐相处之古刹等。 泸州寿坊,建筑规模宏大,建立时间早,其建造精美奇巧,形制奇特的首推古蔺鱼化泥碧水《皇清诰封安人杨母肖府君寿坊》,建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墓坊中,古蔺护家坊《二品川滇边大臣光禄大夫傅华峰墓》为最大,还有就是合江凤鸣南坳宋老夫人墓坊,倒流河清末秀才陶仲渊民国十九年建的墓坊具有代表性。 二、坊上名人相得益彰 泸州仅存的20多座牌坊,每一座都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事实。四川总督琦善、骆秉章、刘秉璋,状元崇琦,探花江国霜,文渊阁、体仁阁、英武殿大学士、兵、礼、户,吏四部尚书卓秉恬,户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张荫桓,户部右侍郎兼仓场总督李瑞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四川总督曾望颜,以及翰林院庶士罗经学、检讨李惺、庶士施典章,直隶泸州州官、县官、学正、教渝、训导,四川布政使、布政司经历、安察使、盐茶道、分巡道,总兵、守备等文武官员都从牌坊上找到他们的官职功绩和姓名,可见许多牌坊是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而立的。因此,一座牌坊就如同一部凝重的历史教科书,成为研究地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生平的实物记录和真实见证。 今存泸州牌坊,集中表达了明、清两代人的人生理想:学而优则仕、封妻荫子、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名垂千秋等等,在牌坊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同时也展现了泸州古老的民风民俗,那牌坊的雕刻,无论人物、灵兽、花草、器物,其寓意与内涵十分丰富,梅花喜鹊、芙蓉牡丹、水仙海棠、春燕桃花,分别意为荣华富贵、喜上眉梢、齐眉到老、金玉满堂、锦绣前程。 不论是节孝坊、贞节坊、德政坊、寿坊、墓坊、地名坊,无一不寄托人们的感情。或颂扬,或表彰,或纪念,或祈求,或祝福……全在坊上表现出来。而大多牌坊展示的是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把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作为恪守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典范而立坊加以表彰。 三、建筑符号立体史书 历时一年多的寻坊之旅,零距离的触摸历史文化建筑古迹,每当发现一座节孝坊,实难想像,在这大山深处,在穷乡僻壤之地,如果没有牌坊,人们怎么了解这一个又一个显赫的家族,曾经是皇上颁旨旌表的人家?那建坊的批文,礼户的执照,地方官员的督造,牌坊主人的事迹,儿孙的功名家族官位,名流的颂诗、题刻,甚至建造工匠也可以在坊上找到姓名。有人说,一座石牌坊不仅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反映泸州历史、文化、艺术状况和地方民风民俗,积淀和蕴含着文明精髓,是集哲学、历史、数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的建筑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后人研究泸州地方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立体史书。 采风中,了解到一座牌坊便有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叙永龙凤山界村贞节咀上的《节孝流芳》,因处士杨贵芳之妻晏氏,夫亡而守节52年而立;纳溪丰乐龙滩子《何氏节孝坊》何氏立志守节50年;高洞棋盘村、牛屎滩上的王母汤氏节孝坊,汤氏守节40年。她们把毕生精力和爱心奉献给公婆、子女、姑叔,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成有功名的人,族人、乡绅为她们请旌朝廷,皇帝下诏书同意建坊,因而坊上留名:“坤维正气,节孝流芳”;“松筠表节,冰雪盟心”;“石贞松寿,媲美怀清”。 乐善好施坊中有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敕授儒林郎杨继谟乐善坊”,从柱联中可知当年大善人杨继谟“施三千贯以济贫穷,洵称善誉;使四十人而得安饮所沐纶丰。”而清光绪十六年闺二月二十八日,由四川总督刘秉璋奏请朝廷表曾启埙遵父母之命捐助泸州灾歉乐善好施建坊,为表彰曾氏捐助之举,朝廷大员张荫垣、李瑞棻、翰林院编修,都来为乐善好施坊题联,真是荣耀故里,泽流乡节。 泸州石牌坊中不仅有节孝坊、德政坊、贞节坊、山门坊,而且今存合江五通场口石滩上,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六月的《旌表节孝五世同堂焦张太宜人坊》,坊柱有联云:“合五世儿孙共杨休命;历四朝岁月百练贞魂。”“辛苦抚孤儿,迄今子又生子,孙子生孙,寿过八旬,五世同居犹乃见。”朝廷下旨建坊、坊上横题:“五世通堂”、“伟节凌云”。 穿过一座又一座散落在江阳区(3)、龙马潭区(2)、纳溪区(6)、合江县(6)、泸县(4)、叙永县(5)、古蔺县(4)的节孝坊、贞节坊、德政坊、山门坊、寿坊、墓坊、桥坊,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茶马古道,抚摸久远的青石、麻石、矿石柱坊、就像跨进明清历史的大门。牌坊群穿越岁月的风尘,真实地记载着地方历史和人文景观,也打上封建礼教的烙印。 古朴雄伟、儒雅肃穆、桃檐龙凤梁上那“圣旨”二字的份量,那题刻楹联流淌著深厚的文化蕴含,那精巧的石刻艺术,布满古老光阴走过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四百年的痕迹,透出一股岁月染就的沧桑之美和典雅之韵。和风袅袅,竹柳依依。寻找、发现石碑坊之路,仿佛吹来的正是明代的风,还是清朝柳絮,岁月奔流不息。如今牌坊成为我们见证历史人文的载体,给历史文化古城带来的是财富、生机。 泸州牌坊,一颗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之珠
在泸州城长江对岸的二郎滩中粮仓库里,临江的石岩上矗立著一座《乐善好施》石牌坊,全名为:诰封资政大夫曾公映华暨继配王太夫人之坊。该坊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现存面宽7.3米,因为坊帽及第一重檐损失,故高估计约7米多。中门净宽3米,两侧门净宽1.8米,四柱皆为52厘米见方的整石料(边柱达54厘米),因为坊柱有部分掩埋到混凝土地面内,估计门净空高3米左右。牌坊的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仿木石质结构,坊帽顶和一重檐和左二重檐可能因为中粮仓库建设时,或因吊装储油罐碍事已经被折去,但碑上的石刻字迹却没有因经过了100多年的风雨的浸蚀而模糊。飞檐和雕花刻得十分精巧,在三重飞檐上有一个形如向天的动物。 由于没有找到坊主人相关的资料,所以具体捐资情况不得而知。但综合《泸县志》及其他地方的记载和附近的毗罗寺旁有个曾家花园的情况来看,该坊捐资人曾启埙,应是泸州崇义乡人;父曾公壁,祖父曾大凤。光绪十六年,他遵从父母之命,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家乡泸州伸出援助之手,具体款额未查到史书记载,但按清朝法令,凡士民人等捐银千两以上者,可请旨建坊。所以,估计曾启埙捐银应在千两以上。 曾启埙于光绪年间先后任山东省乐安(今广饶)县、曹县知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泰安府候补知府。在任期间,恪尽职守。受命参加处理了“肥城教案”、单县大刀会事件;他在乐安县时十分重视当地教育,扩建完善了“东育书院”。至今,该书院还保存十分完好。民国《泸县志》仅记载其为任山东阳谷县知县的仕宦,诰封其父曾公壁为奉直大夫,其祖父曾大凤貤赠为奉直大夫。 牌坊正中,自上而下镌刻的字是: 一、正面(临江) 1,顶刻“圣旨”二字的匾额 2,建坊奏本:“光绪十六年闰而月二十八日,四川总督臣刘秉璋跪奏:山东曹县知县曾启埙遵伊父曾公壁、伊母王氏遗命捐助泸州灾歉例,请建坊。四月二十五日奉到朱批,著照所请,礼部知道,钦此! 臣曾启埙谨刊”。 3,四字大楷书:《乐善好施》 4,坊名:“诰封资政大夫曾公映华暨继配王太夫人之坊” 5,中门两石柱上楹联是光绪二十四年仲春月,由赐进士出身、户部右侍郎兼仓场总督,世愚侄李端棻顿首拜题: 梓里感仁恩济困扶危贤者事 枫宸邀睿鉴扬清激浊圣人心 6,右左两边横额分别大书二字:鸾章、宠锡 7,两边石柱上楹联是光绪二十四年仲春月由户部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通家世愚侄张荫恒顿首拜题: 偕泸水方山而永留矩矱 读鸾章凤诏则如睹仪型 二、背面 1~4,与对江面相同。 5,中门两石柱上楹联是光绪二十四年仲春月,由河南学政翰林院编修,门下晚学生徐继儒顿首拜题: 恤乡闾以拯奇灾遗命克遵乎鹄嗣 须宸翰以旌义举仁闻永著户令名 6,右左两边横额分别大书二字:凤诏、荣膺 7,坊最外两边石柱上的楹联是光绪二十四年仲春月由丁酉科山西副考官,翰林院编修,门下晚学生姚舒宁顿首拜题: 守忠恕之家传泽霈乡□ 荷褒荣于帝诏光重鼎彝 说明:红字及□内字迹受人涂鸦凿坏,难以辨认。 注释: 1,张荫恒(),字樵野,广东南海县人。青年时期即颇受李鸿章器重,出任美国、西班牙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政治史上颇具影响的《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清同治三年(1864年),捐资买得山东知县之职,受到巡抚阎敬铭、丁宝祯的器重,招致幕中掌文书公牍,以才捷干练,于同治七年保荐至道员,分赴湖北,在总督李瀚章幕中总办营务七年。同治十三年调回山东,荐为登、莱、青道员。其后历官山东盐运使、芜湖关道员、安徽按察使。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派为总理衙门大臣,赏三品卿衔。不久,补太常寺少卿,放直隶大名道员。旋调回京,派充出使美、日(今西班牙)、秘三国大臣。差内补太常寺少卿,升通政司副使,转太仆寺卿。光绪十六年,复充总理衙门大臣。次年,升大理寺卿、都察院副都御史兼署礼部右侍郎。光绪十八年,升户部右侍郎,转户部左侍郎,仍兼署礼部。光绪二十年十一月,赏尚书衔,授为全权大臣,出使日本。 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出使英国,赏紫禁城骑马。翌年,主办铁路总矿务局。戊戌变法期间,与康有为来往甚密。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充军新疆。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事起,被诬通俄,斩于戌所。和议签订后,有旨昭雪,开复原官。 张荫桓早年粗识字,中年才力学,骈散文及诗皆卓然成家,画亦超逸。登莱青道任内,拒英国请辟烟台租界之议。芜湖关道任内,能整顿关务,使关税大进。出使美、日、秘三国,遇事持国体,护侨民,奏设金山学堂和医院。遗著有《三洲日记》、《英轺日记》、《铁画楼诗文稿》和《荷戈集》等。 2,李端棻(),字苾园,贵州贵筑(贵州贵阳)人。幼岁而孤,曾随叔父李朝仪赴京城求学,同治进士。历任学政、刑部侍郎等职。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阅卷时,慧眼识拔考生梁启超,该生以“熔金铸史”的文笔应答考题,以为是“饱学宿儒”,李端棻非常欣赏,于是将他录取,榜上排名第八。后来,年仅16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见这位识才的主考官,才华横溢的梁启超给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予梁为妻。 他一生痴心于办教育,是北京大学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疏请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并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又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授礼部尚书。戊戌政变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晚年归故里,死后葬于永乐乡。 3,徐继儒,字幼之,山东曹县人,清末进士,曾在翰林院供职,当过光绪皇帝的老师,任过山西省巡抚,当过三次乡试(省级)主考官等。辛亥革命后告老还家,居住曹县城内。 4,姚舒宁(尚未找到资料) 5,矩矱:定为法度,以为法式。 6,仪型:同仪形,楷模;典范。 7,枫宸:宫殿。宸,北辰所居,指帝王的殿庭。汉代宫庭多植枫树,故有此称。 8,泽霈:恩惠普施。 9,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10,乡闾:故乡,故里。 11,宸翰:帝王的墨迹。 12,令名:好名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中堂是什么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