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素质新兵第二适应期期内,可能遇到的困境有哪些?

您现在所在位置:>>浏览作业
作业:角色适应期教师
作业标题:角色适应期教师
作业内容:
摘要:新时期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各种期望产生的角色冲突和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如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强教师心理调适,对新时期素质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关键词:教师;角色冲突;心理调适一个优秀的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功能日益扩大,教师担负的角色亦愈趋复杂。教师所要面对的不只是繁重的教学工作,更要克服教育问题所带来的负面震荡。一、教师角色冲突与心理问题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是接受一定的社会委托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专业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社会也赋予他不同的期望,同时,每个教师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学校生活中,扮演不同的心理角色,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全面地认知自己的角色。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促使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学校里的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员”,而且还是“领导者父母代理人心理咨询者、医疗者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等。如果教师在心理上没有这种准备,是很难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由于教师这一角色是教育人的人,社会赋予了它特定的身份地位,各方面对教师的期望都很高: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强烈的爱心责任心,一切教育措施的采取都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幽默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的专业素质,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果断恰当地判断和解决问题,并能不断地汲取经验教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有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了解学生所处的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并能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但也要看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往往会给教师带来角色冲突: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但社会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与这相适应的尊师重教的现实,甚至出现分配中的脑体倒挂的现象。教师会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失落感,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而忧心忡忡,心理冲突剧烈,甚至出现离散心理,最终放弃教师职业。2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但教师的职责又强调正面引导,因而面对学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价值观,尤其是当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与学生的价值观念相对立时,教师既要维持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又不得不对学生的观念表示出某种宽容与理解,这就必然会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虚伪和痛苦。3教师在教学上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能力水平和多方面的才能,在较好地完成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需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以充实提高自己,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同时,由于一些部门和学校领导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训,强调紧缩编制,甚至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支付教师的进修费用,致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另外,著书立传中许多不正之风,又使一些教师的学术成果很难公诸于世。4教师是社会的一员,这就决定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多重角色,也就决定了教师的心理冲突会更加严重。具体表现:在家庭中,教师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在社会上,尽管教师是普通公民,但教师的一言一行特别是教师怎样同别人交往,同什么样的人交往,怎样对待邻居朋友和其他人无不受人们的关注。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要求严,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添了许多心理压力。5社会在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距。青年学生追求新异,比较激进,而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则比较重实际探守;青年学生思维敏锐,独立性、批判性强,有创造性,而教师则以深刻全面见长;青年学生简单班率喜欢先入为主,教师沉稳、持重撇事往往三思而后行。教师与学生的这种差距,客观上造成了师生心理沟通困难,师生间难以互相理解,从而加大了教师工作的难度。6冷天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但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社会性意志品质、生活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导致独生子女任性、自我中心、自私依赖、性格孤僻集体意识缺乏、意志薄弱等个性缺陷,这些个性缺陷无形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增添了心理压力。除此以外,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又促使他们想极力地摆脱过去那种传统的、强制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追求自主独立。如果教师不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事实上,教师面对来自多方面的角色冲突,对生活适应能力将会减弱,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诸如:痛苦焦虑恐惧,严重的会人格异常等。这些对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很不利的影响,有时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这些不良心理透过教学历程又反过来影响学生,这就很难为社会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出健康的学生。二、加强管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更是个教育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才的培养、竞争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进步。对于21世纪的人才素质,人们大致这样的理解:首先,应能够不断获取知识;第二,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科学的素质理性的思维创新精神;第三,具有平等的观念、民主的意识,自尊、自信、自强;第四,具有开放的头脑、宽阔的胸怀,具有国际意识;第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并能与他人合作;第六,具有不断进取意识、开拓精神。“归根到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对从事人才培养的教师素质也必须相应提高。1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师生心灵沟通、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和气氛的重要条件。教育活动是一个事实双向精神交流活动,师生之间的协调关系,轻松愉快的教育情境,会使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最佳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育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育活动收到最好的效果。这种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具备适合教育活动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即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认知品质,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丰富的情感和适度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果断的机智。2树立继续教育观念,建立有效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继续教育是以更新知识、深化水平、加强能力提高素质,使受教育者不断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为目的的高等延续教育。江泽民在第三次全教会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加强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使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从而有利于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3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知识,具有收集利用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著的奉献精神等。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且也是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学校领导要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不应过多地限制干涉或要求教师按某种模式行事。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三、审视自我,进行自我心理调适1健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五相影响五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同时,教学是有特定的方向和目标的,教师对学生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才旨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适宜的机会涤件和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活动指明方向。2探持身体健康,充分激发生理的能量,以充沛的体力来应对日益繁重的工作。3担诚开放,了解自我,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4调整纷乱的生活步骤,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重新界定可行的途径。5塑造平凡充实的家庭生活,掌握亲密的人际互动。6发掘与善用有用资源,创造更多选择的可能。&参考文献:[1]王以人,等.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纪大海.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M].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3]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中国教师教育的新境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摘至《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5期
作业分数:
推荐状态:
作业题目:初中化学模块五
作业要求:实践作业: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第一阶段本人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本校上一节公开课并进行反思说课,对应相应的分层要求选做一篇作业(上课或说课的文字、录音或录像均可),提交到网络班级进行互评。
﹡角色适应期教师:提交一份自己的上课实录;
﹡经验积累期教师:提交一份自己的上课实录并说课;
﹡专业成熟期教师:对一堂课从备课到上课进行全面评价。
作者姓名:蒋鹏程
所属班级:初中化学班(50学时)
所属地区:/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
创建时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课程负责人
教学队伍情况
&当前位置: -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认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并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 认清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并明确其成才目标;
(3)&&& 认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课时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讲 适应人生新阶段
课堂导入:一位著名诗人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应该说在人生道路上已跨过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怎样走好大学期间的每一步,是摆在每个学子面前的重要课题。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养教育,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同学们有幸跨入巢湖学院的大门,这既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新转折。新起点使我们踏上一条光辉灿烂的成才之路,面前呈现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前景;新转折又意味着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新环境、新变化,将使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在庆幸、激动之时,还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和变化,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新情况、新要求,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将自己造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在这人生的转折时期,将遇到很多新问题,怎样迈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如何度过这美好的大学生活?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大学阶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一、&&&&&& 适应人生新阶段
课堂讨论: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步入大学前,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展望一下“我美好的大学时光”。
2、步入大学后,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
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学?
一、大学的内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为:大学是:“高等学府,通常包括一所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并有权授予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位。”
《辞海》定义: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一)大学是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的实验室
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有如知识的大山和智慧的大海。
这是一个学习者的社会。
&& 哲学家怀特海指出:“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的追求和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 “大学需要大爱。”(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大学不在于一定要有大大的校园、高高的教学楼,大学有其深邃的精神。
蔡元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中原大学的使命是“传启文化,服务社会”。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特德: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
可见,现代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追求真理、完善人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二)大学的基本要素
(1)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是研究普遍学问的场所。 (图书馆、实验室)
(2)大学要有大师――大师是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崇仰的学者或艺术家。
(3)大学是科学家的摇篮――传播和创新知识、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
(4)大学要有大学生――大学生是在高等学校里学习的学生。
二、大学时期是重要的人生新开端
新起点,新环境,新形象,新目标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1、大学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生理变化角度看:大学生成人感显著增强
身体形态和机能迅速发展,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大学四年里,你会发现:身边的男同学一个个变得玉树临风,女同学一个个变得楚楚动人。
大脑发育基本完成,神经系统结构已经达到成熟水平;
性意识的觉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第一篇)。
从心理变化角度看:好学、好胜、好奇、好动、好变
认识能力的提高;达到智能高峰,黄金时代、不能杞人忧天或乐极生悲,影响智能发挥
情感丰富而热烈;既有“鲲鹏展翅”的豪情万丈,也有“儿女情长”的柔情万千;既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情无限,也有“朋友一生一起走、说声朋友你会懂”友情无价
独立性显著增强;自我意识强化,独立人格逐步形成,注意力从外部世界的认识转向内心世界的探求
2、大学是人生进取的新起点
3、大学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阶段是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经常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的人生命题,学会做人
4、大学是人才成长的黄金时期
大学阶段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佳时期:精力充沛;环境良好;时间充足。
5、大学是青年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时期
大学阶段是步入社会的前奏曲:青年学生向工作者过渡、成为新的社会角色的准备期。社会评价的标准逐渐由注重成绩分数,转变为注重能力和素质
三、环境的改变与适应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表感受,认为大学是“培养人的殿堂,这里的同学文明程度很高,这里的学习气氛很浓厚,这里的环境很优美……”而在另一位学生的眼里“大学还不如过去的中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就连辅导员也是一两个星期才能见一次面……”显然,由于每一个大学生接触的都是一定时期、一定际遇下特定的学校,因而对大学都会有着不尽一致、不同侧重的感受;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机构,大学在人们这种丰富多彩的感受的背后又有着自己的共性和个性。为了更好地体会并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无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大学生活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课堂讨论2:
以“我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特点的理解”为题,准备一个5分钟左右的课堂发言。
(一)大学生活的新变化
(1)生活环境的变化――集体化
第一,生活方式不同,中学阶段多数同学不住校,有些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起居由父母安排。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离开父母远离家乡,住集体宿舍,共同起居,独立生活,衣、食、住、行、学等日常问题都要自己安排,这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同学来说是严峻的挑战。第二,生活习惯不同,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如饮食、语言、作息、卫生等习惯),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些不同,有步调不一致的时候,这就需要同学们相互理解、关心和宽容,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第三,生活范围不同,中学阶段生活领域较窄,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从家门到校门),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一。进入大学犹如从“小天地”来到“大世界”, 生活的领域大大拓宽( 校园内有各种社团和协会)。这对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对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可能会计划失当、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因此,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结合事例分析)
(2)学习状况的变化――独立化
第一,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增强。如果说中学着重人的智慧潜能的积累的话,那么大学则强调培养人的智慧行为,也即培养人运用各种基本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大学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大学的学习不能像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主动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正如钱伟长教授所说: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番,不会自学或未能养成自学的习惯,不会更新知识是不行的。&&&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主动性。一般来说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按教育大纲规定的课堂学习活动;补充课堂学习的自学活动;独立钻研的创造性活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都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第二,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增强。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了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确定了。四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更细致的专业目标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将来走向社会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一般来讲,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达到专业完全对口,这样,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既要热爱专业,同时又千万不可囿于狭窄的专业范围之内,要注意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寻求一种解释,而其他知识则是问题广阔的应答域。当今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交叉和嫁接。日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福井谦一先生曾说过“知识就像植物的根,说不准在哪里会交错一起,形成新的增长点”。所以,不仅理工科类学生要广泛涉猎人文知识,经管文法类学生也应广泛阅读一些带科普性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史,宽厚的知识铺垫是一个学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必要保证。但需注意的是要在“专”和“泛”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不可太专,也不可太泛。&&&& 第三,大学学习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知识再多,不会运用,也只能是一个“知识库”、“书呆子”。由于大学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既相辅相承又对立统一。广博的知识积累,是培养和发挥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能力又可以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人才的根本标志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是否具有利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创造能力体现了识、才、学等智能结构中诸要素的综合运用,大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将来在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就必须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等。
(3)社会活动的变化――多样化
&& 走入大学后,各种校园组织都会热忱欢迎新成员加入,以扩大组织力量、提高活动水平。除了有正式的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校园广播台、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等外,也有业余的、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这此社团有各种类型,一是专业学术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科普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等;二是文体娱乐型,如文学社、诗社、艺术团、演讲协会、足球协会、集邮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三是社会服务型,如无线电修理小组、科学咨询服务中心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组织和交往能力。
(4)人际关系的变化――复杂化
(5)管理制度的变化――松散化
(二)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自我地位改变导致自我评价失调
(2)学习期望不当导致情绪波动
(3)理想现实差异导致失望消沉
(4)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
课堂讨论3:
大学新生的困惑与矛盾有哪些?
教师小结:
大学新生的十大困惑
大学新生的八大矛盾
大学新生活不适应现象的表现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在这个转折时期,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四年的顺利成长。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有人说,大学生活有什么不能适应的?未必。
【案例】萧雷退学事件
萧雷是上海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校去出家,而且希望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面去修炼。他的同学感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理是正常的。
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父亲萧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此次到上海,连衣服鞋子都是借别人的,因为他没有体面的服装。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萧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然而,萧雷终于还是独自去了九华山。
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心理医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原来萧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度过,清泉、幽谷和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而大上海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令他头昏脑胀,难以忍受。在不适应上海环境的同时,又看了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于是萌发了到清凉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
萧雷在九华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当然,这种情况很个别。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
环境的改变容易使人产生各种各样心理,有些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生活不适应、想家等)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是抱怨,更不是逃避。
(三)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
&&& 提高自理能力、探索学习方法、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明确理想与目标;树立新形象;评估与悦纳自我、用毅力和勇气,从成功中获得自信。
(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缩短适应期,要积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掌握大学生活的主动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大学生应该看到自身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不足,是由于过去的依赖心理和环境造成的。上大学后应该从头做起,虚心学习,不怕失败,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可以在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处理生活自理方面一些具体问题的方法,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反复实践,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另外还要注意向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听取他们介绍自己成长的经验和体会。(互动-谈体会)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要求都不同了。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素质上不断提高。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积极适应需要,主动掌握方法,成为学习主人。坚持自主学习,就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领悟真谛,拓展知识。大学阶段,自学时间量大,学习空间自由,学术气氛浓郁,信息渠道丰富,学习方法多样,这就对自主学习理念的培养提出了必然要求。不会自主学习,就会被机会抛弃。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有准备的人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要根据专业的特点、教学计划和社会需要,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学习也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学好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学好利于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进步发展的一切知识。全面学习:知识的学习,科学方法的掌握,探索、求知热情的孕育,民主、科学精神的培养,信息的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不仅在课堂学,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生活学、向人民学,学会关心人、尊重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为人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树立创新学习理念,要脚踏实地,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努力探索,敢于突破旧思维定势,破除陈规陋制,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而且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的、网络的、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对人的必然要求。因为对任何人来说,仅凭已有知识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于所用的。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永不知足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
五、培养优良的学风
&& 学风,指学习的风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等内容。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学风,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学风,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学风。一个学生个人的学风,是他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整个精神风貌和各种人格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反映。优良的学风,不仅能有力地促进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利于丰富充实他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推动他的人格向着更加高尚和完美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他的美好心灵的塑造。良好的学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还会转化为优良的工作作风。反之,如果学风不踏实、浮躁,或者沾染上“教条主义”、“八股作风”,甚至沾染弄虚作假、反科学的恶劣风气,则不但搞不好学习,影响前程,而且会危害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所以说,学风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严肃的重要的大问题。所以,自觉培养优良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风呢?
养成优良的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勤奋。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勤奋刻苦是一切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共同具备的基本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囊萤照书、凿壁偷光等动人故事。孔子病重,虽然他的弟子商瞿占卜后得知的结果是,中午孔子就要死了,但孔子仍要其弟子取书来看,认为到中午前的那段时间不可浪费。真可谓勤奋惜时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爱因斯坦直到去世的前几天,还在改写关于统一场论的著作,直到点下最后一个句号。周恩来曾说:“非勤无以致其功,非勤无以毕其事”,任何伟人都不认为自己生来就比他人聪明,学问和才干是来自于刻苦勤奋。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学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刻苦学习,勤奋努力。
清末民初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作品《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把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并各用了一句宋词加以形容。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句是说,一个人立志在某一领域内做出一番成绩,必然要高瞻远瞩,但由于感到前途未测,自然会生出一种孤独惆怅的感觉;第二句是说,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会经过一个极其艰苦的奋斗过程;第三句是说,在经历了以上过程后,就会渐入佳境,既而获得成功。  这就是王国维先生总结出来的人走向成功的步骤,今天就来讲一讲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要做好这一步,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勤奋的学习。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要学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王国维先生也正是因为自己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才最终成为了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一代大师。
严谨。严谨就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浮躁、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
有些同学在学习时,很不在意基础知识,而是急于想去研究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这样做肯定是没有多少效果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且看数学大师华罗庚所作的一首诗:&&& “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首诗虽然语言平白易懂,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华罗庚作为一位在数学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却如此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不能不使人警醒。本来,基础知识就像楼房的地基――地基没有搞好,就想盖高楼,这显然是在白日做梦。在学习上,如果连最基础的知识还没掌握好,就浮躁的去研究那些高难度的问题,也实在是自欺欺人。只有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熟练的情况下掌握好的方法,才能去解决其它的难题。华罗庚也正是因为遵循着这种严谨的科学作风才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我们在现阶段学习的大多是所谓的“公共基础课”,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只有谦虚谨慎的学好每一门课,才可能在今后的专业课中取得好的成绩。同时,华罗庚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是说,自己在清华念书时每天清晨五点多就去图书馆看书,而那时华罗庚“已经把书背完了”。我们不能不钦佩这位数学大师的精神。
中国古时候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同样,这副对联也可以带给我们很深的启示。
求实。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名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谦虚是求实的必然要求,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博采众长,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
【案例】 苏轼教子求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散文名篇《石钟山记》就是他“教子求实”的佐证。&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担当团练副使。这是一个闲差使,43岁的苏轼得以有闲经常与长子苏迈一起读书作文,说古论今。有一天,父子俩不知怎的竟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如“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音徐歇”。对这些说法,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实不可信。苏迈想找其它书,苏轼阻止了他:“不用找了。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看来,石钟山这个问题,还必须实地考察求实才能解决呢!”&
“石钟名称由来”这一问题,在苏轼父子俩的心中一悬就是5年,一直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才有了解决的机会。是年六月初九丁丑日,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省鄱阳湖东)担任县尉,48岁的苏轼送他到湖口,顺便带着苏迈一起考察石钟山。白天,庙里的和尚叫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间挑了其中的一二块石头来敲打地,父子俩当然不相信。月光明亮的当晚,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山的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寻到一个地方,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噌 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宛若周景王的无射钟,魏庄子的歌钟,庞大乐队中的钟鼓齐鸣一般……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
&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能抓住父子俩同探石钟山这件事,谆谆告诫儿子苏迈:“石钟”名称由来,此事本不难明白,只须实地考察就行了,由于一般人不肯去下这功夫,宁愿到书本里去寻找答案,而浅薄的人又往往附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解释,最终以讹传讹,使本不难明白的事千百年来不得明白。你应当切切记住,“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为让儿子更深刻地理解“求实”的重要性,苏轼又提笔撰文。于是,苏迈乃至后人就读到了出自苏轼笔下的名篇《石钟山记》。
&& 创新。创新就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案例】& 敢于创新的校园发明家 &&
黎颖莉,南华大学医学院2000级学生,原校学生科协秘书长。2003年11月中旬,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肩负着南华两万余名师生的重托,梁昊飞和黎颖莉为此次竞赛做了充分而细致的准备。由他俩共同主持研发的戒烟牙膏吸引了众多专家、企业人士、厂商的目光,成为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经过专家的考核评比,戒烟牙膏以其“途径好、见效快、治标又治本”的特点征服了裁判,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这是戒烟牙膏第五次在重大竞赛中获奖。它的发明者梁昊飞、黎颖莉也再次成为校园的新闻人物。
曾作为学生科协的两位负责人,梁昊飞和黎颖莉深知责任的重大。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想到了戒烟产品,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并立项开始研究实验。为了从戒烟的原理和途径上创新,摆脱以往戒烟产品对戒烟药物的选择不科学载体不合理、效果不明显等弊端,他们开始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深入药店、实地调查……他们决定以牙膏为载体,以中药戒烟理论为基础,提取生物活性因子添加到牙膏中,在吸烟者刷牙的同时,通过舌下微循环及口腔粘膜吸收,进入血管并在短时间内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作用于有关靶器官,从而达到戒烟目的。想法是好的,但实验中却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麻烦。比如配置新药的剂量、指标,药物理化的性质以及口感颜色等问题。梁昊飞、黎颖莉和他们的合作伙伴朱勋便开始分头行动。为了得到牙膏的准确配方,梁昊飞亲自去江西草珊瑚企业集团调研取经。黎颖莉则负责联系专家、教授,吸收他们的意见,而朱勋则担起了数据计算,统计的重任。经过半年的努力,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并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校“挑战杯”二等奖和省第五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尝得成功喜悦的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他们总认为戒烟牙膏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他们顾不上休息,继续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和实验。大量的调研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他们便从产品的包装、色泽、味道上下功夫。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实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休闲时间,为了迎接第八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他们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累了打会盹,饿了充包方便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们三人的团结协作,终于做成了第一支色泽好、口感舒服、价值高的戒烟牙膏。
谈到成功的经验,梁昊飞激动地说,团队的协作和配合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密切的配合和明细的分工使得他们在实验中有条不紊。黎颖莉说信心和良好的心态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校领导和老师关怀也为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作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带头人,梁昊飞和黎颖莉在科技创新上还有过不少的成就。梁昊飞现已申报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刊一项,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已荣获校学生优秀科技成果两项,承担衡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一个,参与省教育厅课题子课题一项;有7篇论文、策划书在院、校学术交流会上获奖。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学生会员,3次获得南华大学“校长奖励基金”。黎颖莉先后组织过大型的科技文化节、论文交流会,被多次评为“校科技先进工作者”。赛场外的他们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致认为,对待学习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敢于和善于创新,多实践、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讲 肩负历史新使命
我们清醒的意识到,历史在赋予我们特有的人生荣耀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特有的人生责任和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1世纪初的大学生,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处在国内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种形势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时代特征与要求和弄清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那么,当代大学生承担着那些历史使命呢?
1、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使中国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彻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下去,这是跨世纪一代大学生的责任。
所谓“开来”,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生逢盛世,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和创业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一页,使自己不愧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不愧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进取的新一代。
2、迎接挑战的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一是面临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在国际竞争中,不进则退。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当代大学生应当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有志气、有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中国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国。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马宗明2001年从上海向明中学考入北大。从进校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追求“智慧的德”作为自己的目标。寝室里,只有他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其他是保送进入北大的佼佼者。听室友热烈讨论高等数学,他是云里雾里,感到无穷的压力。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一定要自学,一点一点地追赶。于是,他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放在图书馆里。在校三年,无论身体有所不适,还是非典之际,从未间断。有时连吃饭都在思考解题的方法,智慧的德导引着马宗明连续两年在学年总评中荣获全班第一名。并获北京大学两年一度的最高荣誉:“学生五?四奖章”。
结论:道德是可以从学习中得来的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认为:“智慧是知识的善于运用”。
广州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用中国人的智慧,瞄准世纪数学难题,数年磨一剑,彻底证明了“任何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只要它里面所有的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的庞加莱猜想。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宣布:这被列入七大数学世纪难题的破解,这是一项伟大成就,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从古人祖冲之到现代的华罗庚、张广厚、杨乐、陈景润、丘成桐和朱熹平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人智慧这根金线将他们连成一片,为世界作出了贡献,为祖国人民赢得了荣誉。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不断提高审美水平。
三、科学确定新的目标
1、目标的涵义与意义
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觉行为的必要前提。
《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标具有定向、激励、维持作用。
无法成功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没有目标。古人云: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失去目标,人就会有无力感、有惰性,潜能便无法激发出来;
二是:目标模糊。靶子看不清楚,命中的几率自然不高;
三是:目标太多。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过于分散,成功的可能性降低
四是:目标更改频繁。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需求,适当调整是必须的;但如果分不清每个分目标、子目标的意义,遇到困难就退却、就改变,当然难以实现总目标。
确立目标,走向成功
2、目标的确立根据
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与自身条件相结合;与实现的可能性相结合
3、目标的实现方法
顽强拼博;勇于创新
如何做一个适当的个人规划
(1)制定一个“跳起来就能够得着的目标”
(2)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3)认识和利用现有的资源
(4)总体目标的稳定与阶段目标的修正。
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要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当代大学生需要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 , 德之资也; 德者 , 才之帅也。”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
课外实践:采访各个领域的人对大学生成才的期望?父母,朋友,用人单位,教师,各个领域的其他人。
怎样树立新的形象:
1、正确认识自我
2、驾驭自我:
(1)大学阶段自我驾驭的困难(2)大学阶段驾驭自我的方法:第一、积极悦纳自我;第二、有效控制自我
五、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法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锻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风气的重要基础。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崭新的科学论断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实际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大学生是我们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两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
思想交流:就学习“八荣八耻”的情况,在大学新同学之间交流看法。或大学生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讲方式)
六、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教育为主线,依据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学科知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和锻炼自我,培养良好的思想修养、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培育良好的法纪观念和健全的法律人格的必修课程。
&&&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进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本课程能够帮助同学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和成才目标。
&&&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实现调整社会的作用。大学生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即良好的社会公德,完善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家庭美德,明白立志、树德、做人的道理才能真正成才。
【案例】& 大学生自身修养更重要:
《中国青年报》报道:2006年7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学生。可是,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本科生,仅仅留下了一名大专生。据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人才需求。
所以,大学生在求职时,要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修养和学识缺一不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应该是首先学会做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更重要。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素质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要求,因此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有助于自身成才。
作为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又不可替代。二者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道德的遵守为前提,道德的底线必须用法律去维护,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步、有序的发展。
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当代中国走向法治化进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方式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在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和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时代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方式,提高法律素质。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关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七、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既要学习和掌握课本中的结论,更要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人生和成长中的重大问题。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在学习本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3、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4、注重知行统一
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绝对是一门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用处的课程,是一门伴随大学生成长、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指点迷津的课程。它在培育大学生完善的精神世界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方面,担当重任。大学生要拥有一颗健全善良的心灵世界(人格)。成才首先是要成“人”。同时,大学生要有强烈的现代社会法律意识,不仅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有自觉的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意识,有自觉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和价值取向等等,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学习这门课程。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身和社会,需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在适应现代生活中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
作业:回顾与展望(课件)
进入大学后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适应新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当前最主要的心理矛盾是什么?
读书与做人――介绍一本对你影响最大的书。
你的大学计划是什么?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徐小结:《转变与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启示》,航天工业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
马桂新: 《当代大学生成才修养》, 辽宁教育出版社。
靳诺:《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 学习出版社, 2001出版 。
阿德勒:《超越自卑》, 经济日报出版社。
夏甄陶:《理性、仁心、德行》,《哲学研究》, 2001 年第 3 期&
崔海涛 郑观洲主编 :《人生经典》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
版权所有:
石家庄经济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省级精品课
& 联系电话:
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ilibili适应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