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文中春水图,春雨图,春夜图的特点。《春之韵舞蹈》

朱自清 《春》 雨中人们活动的气氛是怎样的?使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附此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朱自清 《春》 雨中人们活动的气氛是怎样的?使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附此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 《春》 雨中人们活动的气氛是怎样的?使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附此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春》中的春雨图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春》中的春雨图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春》中的春雨图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春花: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花色艳(颜色)花味甜春风:温暖柔和(不寒,抚摸)清香扑鼻(泥草花香)春雨:多而密,滋润万物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各指:细密,闪光,绵长)状:斜织,薄烟(各指:轻盈,朦胧)景:绿叶,草青,灯,人,房屋(各指:滋润万物安静而和平)迎春:人人迎春,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也是初一的,上课时我的笔记给总结了一下,你能用上就好牡丹的图片和资料:
牡丹:毛莨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被誉为“花中之王”,原产地中国,有三十多种。牡丹根皮入药,名曰“丹皮”。1972年甘肃省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的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载。山东省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堪称世界之最。中国人把牡丹看作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学名: 牡丹 中文别名: 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花王、洛阳王、富贵花 英文名: SubshrubbyPeony、TreePeony 二名法: Paeonia suffruticos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 芍药科 Paeoniaceae 属: 芍药属 Paeonia 种: 牡丹 P. suffruticosa
1 基本信息2 生长环境
3 形态特征
3.1 株型3.2 根3.3 芽3.4 分枝3.5 叶3.6 叶柄3.7 花4 花系
5.1 从花上鉴别5.2 从花型上分5.3 从花色上分5.4 从香型上分5.5 从叶上鉴别5.6 从枝干上辨别5.7 从芽上识别5.8 从果实上识别5.9 从根上分辩6 牡丹不同种群的分布7 别称
8 栽培简史
8.1 隋朝以前8.2 唐宋时期8.3 元明清时期8.4 现状
9 盆栽技术9.1 盆栽苗的培育与养护10 常见病害11 资源分布
12.1 药用价值12.2 食用价值13 牡丹花语14 象征意义
15 干花制作
15.1 采集鲜花15.2 干燥处理15.3 硅胶干燥法15.4 甘油干燥法15.5 着色与定形16 洛阳牡丹花会17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18 牡丹文化19 名家画牡丹
20 牡丹传说
20.1 “荷包牡丹”的传说20.2 “刘师阁”的传说20.3 “万卷书”的传说
21 寺庙牡丹
21.1 &21.2 双塔永祚寺牡丹21.3 万年寺牡丹21.4 龙华寺牡丹21.5 卧佛寺牡丹21.6 永乐宫牡丹21.7 大拱北清真寺牡丹21.8 金华寺牡丹22 牡丹与冠名23 牡丹之最
24 名人与牡丹
24.1 隋炀帝与牡丹24.2 杨贵妃与牡丹24.3 武则天与牡丹24.4 欧阳修与牡丹24.5 周师厚与牡丹24.6 陆游与牡丹24.7 刘禹锡与牡丹24.8 卞氏大参公与牡丹24.9 宋单父与牡丹24.10 达尔文与牡丹24.11 慈禧与牡丹24.12 蒲松龄与牡丹24.13 周家琪与牡丹24.14 喻衡与牡丹24.15 翟树勋与牡丹24.16 毛泽东与牡丹24.17 周恩来与牡丹
25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25.1 诗句26 相关书籍27 备注 牡丹[花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牡丹& 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牡丹二名法:&Paeonia&suffruticosa& 种:&牡丹&P.&suffruticosa&&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是中国国花,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牡丹[花卉] - 生长环境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白色的牡丹花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阴,亦少不耐阳。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
牡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土壤  1.土质:牡丹适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养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碱土。浇水&&牡丹花的花朵  谚语说、俗语说:“牡丹宜干不宜湿。”牡丹是深根性肉质根,怕长期积水,平时浇水不宜多,要适当偏干。施肥  谚语说、俗语说:“清牡丹","浊芍药”。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饼肥或粪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为好,即开花前半个月喷洒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水加花朵壮蒂灵;开花后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开花。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率。温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华东及中部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气温到4℃时花芽开始逐渐膨大。适宜温度:16~20℃,低于16℃不开花。夏季高温时,植物呈半休眠状态。光照  阴茶花,阳牡丹。”牡丹喜阳,但不喜欢晒。地栽时,需选地势较高的朝东向阳处,盆栽应置于阳光充足的东向阳台,如放南阳台或屋顶平台,西边要设法遮荫。
蜜蜂在牡丹中采蜜 牡丹[花卉] - 形态特征牡丹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可达2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型花。花萼有5片。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m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m,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m;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cm,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cm;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娇艳的牡丹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cm,千粒重约400g。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株型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直立型、疏散型、开张型、矮生型、独干型。牡丹花1、直立型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o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疏散型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托桂型---青龙卧墨池&3、开张型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上述每一植株类型中,因品种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首案红& 根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直根型、坡根型、中间型。牡丹-状元红1、直根型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芽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1、花芽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分枝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大体上有以下两种类型:单枝型、稠枝型。1、单枝型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2、稠枝型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焰”、“脂红”等。 叶&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大形圆叶型、大形长叶型、小叶圆叶型、小形长叶型、中形叶型、牡丹的叶柄 。1、大形圆叶型全叶大而圆,长40厘米以上,宽25厘米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2、大形长叶型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3、小叶圆叶型全叶较小,长约20~30厘米,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4、小形长叶型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5、中形叶型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中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 叶柄牡丹的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厘米,短者不过10厘米;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 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 花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牡丹花---大 瓣 红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近几年来,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牡丹---北 国 风 光1、单瓣 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赛珠盘”、“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2、荷花型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结实能力较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雪莲”、“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花---大 叶 蝴 蝶3、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或减少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4、蔷薇型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花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花---三 英 士5、托桂型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瑞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花---白 天 鹅6、金环型 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极少,以“白天鹅”、“俊颜红”品种为代表。 牡丹花----姚黄7、皇冠型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排列规则,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或曲皱花瓣,瓣群稠密耸起,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花---香 玉8、绣球型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或椭圆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似“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花---蓝 芙 蓉9、千层台阁型 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较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10、楼子台阁型牡丹花---墨 魁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进程中,有些品种同株、同枝常开2-3花型或更多种花型。如“赵粉”、“青香白”、“白鹤卧雪”、“山花烂熳”等,同株可开“皇冠”、“托桂”、“单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确定某一品种的花型时,应以该品种演化达到最高的花型为标准。 牡丹花---冷 光 蓝八、果实种籽单瓣花结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外果皮始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种籽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种籽为黑褐色,每公斤可称干种粒。重瓣花一般结果1-5角,但种籽仅有部分成实,或完全不实;千瓣花类不结果和籽。
牡丹[花卉] - 花系牡丹花&红色花系:如“绣桃花”、“平顶红”、“锦红缎”、“木横红”、“群英会”、“展宏图”等。 绿色花系:如“绿幕”、“绿玉”、“绿香球”、“荷花绿”、“春水绿波”等。 蓝色花系:如“鹤望蓝”、“水晶蓝”、“垂头蓝”、“群峰”、“紫蓝魁”等。 紫色花系:如“紫红玲”、“藤花紫”、“棒盛子”、“稀叶紫”、“紫绣球”等。 粉色花系:如“百园争彩”、“桃花遇霜”、“仙娥”、“粉乔”、“玉芙蓉”、“瑶池春”等。 白色花系:如“玉板白”、“紫斑白”、“天鹅绒”、“香玉”、“白鹅”等。 黑色花系:如“黑花魁”、“黑撒金”、“瑶池砚墨”、“墨楼争辉”、“冠世墨玉”等。 黄色花系:如“姚黄”、“古铜颜”、“黄鹤翎”、“种生黄”、“金玉磐”等。 复色花系:如“二乔”、“大叶蝴蝶”、“蓝线界玉”、“天香湛露”、“小叶花蝴蝶”等。
牡丹[花卉] - 品种从花上鉴别牡丹---三 英 士花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牡丹与其它花卉一样,其主要特征集中于花冠上,欲分辩品种先要看花冠。从花型上分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皇冠叠”、“绣球叠”。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牡丹——重瓣类从花色上分牡丹系以九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牡丹从香型上分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黄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从叶上鉴别牡丹花---绿 香 球牡丹叶为3出2回复叶。因品种的不同,叶子所呈出现来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如“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较狭长,质地薄,较稀疏开展或下垂。如“状元红”全叶中等大小,小叶长椭圆型,边缘缺多且较尖、上卷,叶多斜伸。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如“大棕紫”叶色发紫红等。从枝干上辨别这一方法是通过株形和分枝方式来区别品种。牡丹为丛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种,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直立型:枝条开张角度小,直立向上,节间长,长势强,株丛高大,如“洛阳红”、““桃李增艳”等。开展型:枝条开张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赵粉”等。半开展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如“脂红”、“蓝田玉”等。分枝方式又分单枝型和丛枝型。单枝型:当年生枝间较长,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发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黄”、“粉二乔”等。丛枝型:当年生枝间较短,新生芽多且发枝力强。当年即可形成丛生状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宝珠”等。从芽上识别牡丹不同的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也不尽相同。“洛阳春”的芽尖而圆;“朱砂垒”的芽呈狭尖型;“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至于芽色就更为丰富:“百花妒”的芽为黄绿色;“脂红”的芽为绿色;“墨魁”的芽为暗紫色等。芽色与花色有一定的相关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浅者,花色也浅。从果实上识别一般结实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品种,多为单瓣和半重瓣品种,如“似金莲”、“凤丹”等。结实率低,果实成簇生状,多为重瓣起楼品种,如“二乔”、“朱砂垒”等。从根上分辩牡丹的根部也作为区别其品种的辅助手段。一些品种根系中毛细根少,根的粗细较均匀,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种有较多毛细根,呈蓬状,如“瑛王名宝珠”大多数品种根为白、黄白、红白色等,而“首案红”根呈紫红色,为识别此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牡丹[花卉] - 牡丹不同种群的分布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中国牡丹园艺品种根据栽培地区和野生原种的不同,可分为4个牡丹品种群,即中原品种群、&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一、&中原牡丹品种群1、历史沿革中原品种群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中国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牡丹园艺品种体系形成的主线。中原是中国牡丹园艺品种的发祥地。2、栽培分布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分布中心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北京。实际上中原牡丹品种的栽培分布,向南在上海、杭州;向东已在青岛、烟台,向西在甘肃兰州,向北在长城以南都能正常开花。现在经防寒越冬,已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牡丹江、尚志以及到青海西宁等地也能露地栽培,正常开花;稍加防寒即可安全越冬。可见中原品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在国外,已经引种栽植到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等国。&3、野生原种&主要野生原种是矮牡丹(Paeomia&spontanea)如紫斑牡丹(P.rockii)&,在近些年,杨山牡丹(P.ostii)也参与了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成。4、主要特点⑴本品种群植株高低不一,一般情况下,较其它品种群为矮。但有杨山牡丹血统的少量品种,则株型较高。本品种群叶形变化较多。&⑵品种群中部分品种花瓣基部具有深色斑或深色晕,显示带有紫斑牡丹的血缘。形成中原品种群的3个野生原种中,只有紫斑牡丹花瓣基部具有墨紫色大斑,&而矮牡丹和杨山牡丹在花瓣基部只稍有淡紫色晕。⑶花型种类最为齐全。⑷花色多样,富于变化。有白、粉、红、紫、墨紫、绿、淡黄、雪青等色和复色,色彩浓淡富于变化,在4个品种群中,花色最为丰富。⑸品种多达500多个,在4个品种群中数量最多。&二、&西北牡丹品种群&1、历史沿革;&西北牡丹的观赏栽培约始于唐代。甘肃天水一带早已有牡丹栽培。西北牡丹明清之际栽培日盛。如栽培中心临复,当时有“小洛阳”之称。2、栽培分布分部于甘肃省渭河中、上游的天水、甘谷、武山、陇西及静宁;大夏河中、下游的夏河、临夏、和政;洮河下游的临洮、康乐,以及兰州、榆中等地;陇东的平凉也有较多栽培。此外青海西宁及其以东地区,陕西西安及其以西地区和宁夏的固原地区也有分布。栽培中心在兰州、临夏、临洮等地。3、野生原种紫斑牡丹和矮牡丹的野生分布区主要在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地区。从西北牡丹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中可以证明,西北牡丹品种群的主要野生原种是紫斑牡丹,但也带有矮牡丹的血缘。4、主要特点⑴植株高大。年生长最量较大,叶形变化较少,总叶柄长。⑵花瓣基部具有墨紫色或紫红色大斑。花瓣厚,花香浓郁。⑶花型演化程度较中原品种群为低。台阁花品种数量较少。⑷品种数量较多。约有100多个品种。开花时间长。⑸耐寒、耐旱、耐碱,生长旺盛,病虫害少,可在寒冷、&干旱的广大西北地区种植。三、&江南牡丹品种群1、历史沿革从宋代起已有数十个性状优异的品种。其历代栽培中心的转移如下:杭州(&宋代)→暨阳(明代,今江苏江阴,一说是浙江诸暨&)→铜陵、宁国、杭州,上海(清代)→铜陵、宁国、杭州、上海(现在)。2、栽培分布分布于安微、江苏、浙江等省。铜陵、宁国、杭州、上海等地为栽培中心。主要栽培地有盐城(江苏)、乐昌(广东),南昌(江西)等。3、野生原种主要原种为杨山牡丹&。4、主要特点⑴植株高大。一年生枝长,土芽少,分枝性强,开花多,,蔚为壮观。⑵开花早,当地花期4月上旬至下旬。⑶历史上品种数量众多。如计楠《牡丹谱》(1890)收集品种103个,&嘉兴&一带牡丹名冠一时。⑷根系浅,耐湿热,适合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推广栽植。四、&西南牡丹品种群1、历史沿革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牡丹从唐代开始栽培,主产地在丹景山,种牡丹甚多。到宋代,引入洛阳品种,栽培大盛。&陆游《天彭牡丹譜》(1178&)载:“大抵花品近百种,其中著者四十。”到清末天彭牡丹走向衰退,现又恢复发展起来。2、栽培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以彭州和成都为栽培中心,主要栽培在大理、丽江、昭通、武定、贵阳、拉萨等地。3、野生原种天彭牡丹主要是由中原牡丹和西北牡丹引种后,那些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残留下来,和当地原有品种经过历代栽培选育而形成的。由引可见,天彭牡丹的野生原种,主要应为紫斑牡丹和矮牡丹,或有杨山牡丹的血统。4、主要特点⑴植株高大。叶大,花梗长,花瓣基部有紫&斑或红晕。枝叶粗壮而较稀疏。丽江品种叶狭长,顶裂浅,缺刻少,脚芽多。⑵根系浅,生长势强。⑶花型演化程度高,多台阁花品种。⑷花径大,着花量较少,花期较长。综上所述:中国牡丹园艺品种体系从历史发展上看,是由一条主线和几条副线发展演化而成的。发展主线是中原品种群,副线有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等。 牡丹[花卉] - 别称花中之王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牡丹[花卉] - 栽培简史隋朝以前在1972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的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载。《神家本草经》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此书是两汉以来,有关药物的经验汇编。牡丹观赏品种的出现,最早的记载见于隋代。隋炀帝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省易县)进二十箱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娇’等名”(唐·韩屋《隋炀帝海山记》)。不久隋亡,唐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牡丹逐渐兴盛起来。唐宋时期唐代栽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已选育出重瓣品种,且以“左紫”弛名。唐玄宗时,李白为牡丹填写新词,赋清平乐3首,极写纯白、红紫、浅红等三色牡丹的丰姿秀色,以牡丹之美,赞誉杨贵妃之美貌(宋·乐史《杨妃外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由之牡丹之名大噪。唐敬宗时,李正封咏牡丹诗云:“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衣。”牡丹遂有“国色天香”的誉称,更加身价百倍。在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东北牡丹江一带建有渤海国,与唐交往甚密,遍植牡丹芍药。该地牡丹随渤海的灭亡而绝迹。到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移至洛阳,洛阳牡丹名冠天下。洛阳人特别推祟牡丹,养花、赏花成为风尚。“洛阳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当时育种技术有很大提高,运用嫁 接法 固定新变异和繁殖苗木,新品种不断涌现,所以欧阳修当年曾惊呼:“四十年间花百变!”在此基础上,牡丹专著先后问世。像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图诗》,周诗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均列举了大量的牡丹品种。后因北宋末年战乱频繁,赋税沉重,洛阳牡丹日趋衰败。 当时,陈州(今河南淮宁)、成都也栽植了大量牡丹,皆由北方引进。到了南宋,天彭(四川彭州市)牡丹享有盛名。天彭牡丹始于唐代,杜甫曾有诗《天彭看牡丹阻水》。陆游《天彭牡丹谱》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崇宁宣和年间,州民多从洛阳购回新花,从此天彭牡丹名冠两川。其时,江南牡丹亦有所发展,宋室南渡后洛阳花事衰抽,杭州却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厅品种,如“重台九心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元明清时期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长安、洛阳等地能见到的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明代,牡丹栽培中心移到了亳州(安徽省亳县)、曹州(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并多延续至清代及至民国时期。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年间引入牡丹(曹州引种牡丹可能比亳州更早),也同于万历年间达到繁盛。只是当时亳州新种较多,名声较大,故成为明代中国牡丹栽培中心。明谢在杭曾任东平府(山东东平)太守,他回忆路过曹州看牡丹的情景:“余过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风送鼻,盖家家畦园之中俱植之,若蔬菜然”(《五杂俎》)。又在一秀才家赏牡丹,“园可五十亩,花遍其中,亭榭之外,几无尺寸隙地,一望云锦,五彩夺目”(《五杂俎》)。到清初就有“曹南牡丹甲天下”之誉称。曹州牡丹盛于明清两代,持续时间很长。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除宫室官署外,城外还有梁家园、清华园、惠安园3大名园栽培牡丹。从明朝时,牡丹被尊为国花。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杭州、苏州一带也有不少种植。清代五口通商以后上海牡丹也曾名噪一时。到了清代,皇宫内鲜花四季不断,牡丹成为科令摆设。北京花家一般从曹州购进牡丹,一部分盆栽作促成栽培供春节用,一部分植于圃地,出售苗木。现状牡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山东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中国牡丹栽培、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中国牡丹栽培的历史,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随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随之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这是中国牡丹品种群形成和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发展中心:一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周围及皖东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肃的兰州、临夏;四是广西的灌阳。[1]
牡丹[花卉] - 盆栽技术盆栽牡丹3盆栽苗的培育与养护1、盆栽前的准备工作牡丹盆裁前主要做好培养土的配制和备齐花盆。牡丹为深根肉质名贵花木,须根少个作为盆栽,盆的容积有,这就造成根部营养面积相对减少,容易使地下与地上部分营养失调,从而影响盆栽牡丹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要使盆裁成活又能开出鲜绝的花朵,不仅栽培管理技术较为严格,而且对培养土要求科学的配制。培养土要在盆栽前一个月开始配制。待其腐熟后才可使用。根据牡丹的生长特性。培养土应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肥效持久而又易于排水为宜。比较理想的培养土配方是把腐殖质土、马粪、园土、粗沙子或炉渣按2:1:2:1的比例配好混合均匀。并用人粪尿封奸腐熟一舟后备用。初栽时花盆可选用小些的,口径30厘米、深25厘米的瓦盆即可;开花时可再换成口径35厘米;深30厘米的大瓦盆。2、盆栽时间和方法牡丹盆栽的适宜时间和大田分栽一致,菏泽、洛阳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过早栽植易于“秋发”;过晚根部生长缓慢,植株生长不旺,甚至来年花后容易枯死。牡丹盆栽之前,先将苗木挖出晾晒1-2天,使根失水变软,便于修剪和栽植;栽植前,格花盆放在水池中吸足水分;栽植时,先在盆底排水孔垫一片瓦片,防止漏土;再铺上2—5厘米厚的小石子或废棕绳等物,易于排水。栽植前还要对牡丹苗木进行整形修剪,使地上地下部分均衡;造型美观大方;又便于栽培管理。首先剪去枯枝败叶和过长的根,并用1%的硫酸铜液将根部进行5-10分钟的消毒,然后把苗木放在盆中央进行填土栽植,边填土边用手压实、至距盆上沿3—5厘米时不再填土。繁殖,用播种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但用播种法时间太长,从播种时起,要4-5年后方可见花;嫁接法因技术性较强,只适于有经验的莳花老手采用,新手难以接活,若措施不当,接活后也难以顺利成长,所以一般以采用分株法者为多。盆栽之后,盆面可配上太湖石、英石、笋石与牡丹株相依为伴,不仅增加盆栽牡丹的美观,使盆面碧翠一片,生机盎然,还可起到保湿隔温作用。3、浇水盆栽因其容量较小,装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须及时浇水,方能保持社丹的正常需水量,裁好后应马上浇透水一次,以后挽土壤于湿每隔3—4天浇水一次,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若浇水量。土壤过湿。易使枝叶徒长,长时间过湿或积水还会烂根。尤其夏秋季节,更应控制盆土的湿度.作到不干不浇。夏季干时,应在清晨或夜间烧水,秋季只要不是太干就不必浇水。过湿芽旺秋发,来春不开花。4、施肥盆中养分有限,只有适时追肥,才能保证牡丹正常生长发育。追肥可从第二年春季开始,用芝麻、花生、豆饼水泡经发酵后使用。施用时要兑水,生长期每周施肥水1—2次;开花前和花期浇放水可每天一次;花谢后宜养花并略施轻肥或进行叶面喷肥,冬季休眠期可不追肥。5、夏季与排水牡丹忌久雨过湿和炎热酷暑,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多湿天气.会使叶片桔焦、烂根。盛夏酷暑时期,可将盆裁牡丹移至苗棚下遮荫,也可集中埋入土中防暑降温,并保持排水通风良好.无雨时每天进行枝叶及周围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保征牡丹花芽分化时期的水分供应,雨季要注意排水,阴雨天要把花盆顿倒,防止盆中积水。开花后,每隔10—15天喷一次150倍波尔多液或800—l000倍托布津药液防治时部病害。牡丹根甜,易遭蚂蚁或其蛴螬危害,可用1000倍敌敌畏溶液代水浇灌杀死。6、修剪和越冬为改善牡丹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养分集中,秋、冬季落叶后,也要进行整形倍剪。剪去过密的枝条,如并生枝、交叉技、内向技及病虫害技等,使植株保持美丽的造型。秋末冬初,可将盆裁社丹埋入土中,枝条露在地上土外,上边用草或壅土加以保护越冬。也有的将花盆直接放入地窖中越冬,第二年开春去掉覆盖物,搬出窑外,放置透风向阳处,加强肥水管理;令其自然开花。也有的放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根据节日需要促使提前开花。为了在装饰造型上使盆栽牡丹更为优美、古朴高雅;可在花行将开放时,再将彩陶、瓷盆套在原瓦盆外边;放在宽敞明亮的大厅或正堂中的精制盆架或案几上,更能体现出牡丹的直容华贵。7、放置场所牡丹喜光,喜高燥,宜放在向阳通风、光照充足之处。夏季高温多雨,应置于凉棚下,防止叶面灼伤。冬季可移入室内或连盆埋于向阳地方,表面覆以锯木屑,以使安全越冬。次年3~4月份,天气转暖,再移至光照充足处。[2]
牡丹[花卉] - 常见病害蛴螬褐斑病、红斑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线虫、蛴螬和地老虎等。 (1)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为多毛孢属的真菌传染。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②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③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2)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②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③4-5年轮作一次;④选育抗病品种;⑤分栽时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经常见的还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在叶面上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边缘为紫褐色;锈病在叶背着生黄色孢子堆,引起叶片退绿,后期病叶上生柱状毛发物。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牡丹[花卉] - 资源分布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因牡丹原产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史,南北朝时代(420—589年),南朝诗人谢康乐就有“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之说。根据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如今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天彭县、铜陵县等。 牡丹[花卉] - 价值药用价值芍药甙牡丹自古以来皆用其根皮入药,名曰“丹皮”。《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佳”。丹皮用量很大,国内年需要量在250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为50万公斤。曹州牡丹为药用观赏两用品种,所产“曹丹”皮厚粉足质量好,为全国丹皮四大产区之一。 牡丹根皮外层为木栓层,由多列木栓细胞组成细胞壁,呈浅红色;内层为皮层,由数列切向延长的薄皮细胞组成,皮层内韧皮部,占根的绝大部分,中心为木质部及髓。 牡丹根的韧皮部及皮层薄壁细胞和细胞间隙中,聚集有较多的草酸晶簇,并含有很多淀粉。鲜皮中含有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 H28 O12 )约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为牡丹酚(C15 H20 O8 )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 C9 H10 O3 ),为带有光泽的针状结晶,可溶于水及一般溶剂,还含有芍药甙(Paeonorin)、苯甲酸,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牡丹酚为主要药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丹皮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白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水剪汤剂还有降血压作用。丹皮呈圆筒状、半圆筒状或破碎的片状,有纵向裂隙,两面向内卷曲,外皮粉白色或微红,内层棕色或土黄色,有细顺纹,质而脆,容易折断,断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异香气为了便于运输和贮藏,加工后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长的小段,装在木箱或竹篓、条筐里,放在干燥通风避雨的地方。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无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滞经闭,经前发势,痈肿疮毒,损伤瘀血,阴虚发势,无汗骨蒸。临床上主要用于清肝火和凉血散瘀(消炎、降压),如因肝郁火而致的发热、盗汗、自汗、头痛目涩、月经不调,常配栀子、柴胡等,方如“丹栀逍遥散”。取其热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阑尾炎常配大黄、金银花等,方如“大黄牡丹汤”加减。因高血压和动脉化而瘘有肝郁积热症者,可配野菊花、石决明等降压。如阴虚发热,可配“青蒿鳖甲煎汤”。热症出血,可助犀角、生地凉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伤后有瘀血作痛者,方剂中加丹皮、赤艾以凉血去瘀。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烦热,祛血瘀或瘕积聚的常用药物。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药物水煎汤剂用于治疗一般急性疾病,还可制成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且服用、携带、贮存方便的丸剂和片剂。食用价值明代《二如亭群芳谱》牡丹花的食用从宋代就开始了。明代有书载:“牡丹新落瓣亦可煮食。”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亦有记载:“煎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饯”,“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煮食,至美。”清代《养小录》中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牡丹花瓣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糖类,此外还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B、C、E。特别是所含的多种游离氨基酸,更易为人体所吸收。 牡丹[花卉] - 牡丹花语牡丹:富贵,圆满、浓情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 牡丹[花卉] - 象征意义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牡丹[花卉] - 干花制作采集鲜花牡丹干花牡丹的自然花期是每年春末夏初,花期较短,采集应抓紧时间。一般选用初开或中开的牡丹花为佳,因她生机勃勃,仪态万千。而盛开未衰的牡丹花瓣易脱落,制作时比较困难。采剪花的时间,应在清晨进行。最好待露水散尽时进行较为理想。干燥处理对花型较大的牡丹花,一般不采用自然干燥法,而使用硅胶干燥法和液体干燥法。硅胶干燥法将鲜花埋在硅胶中,待硅胶吸去花卉中的水分后,具有鲜花本色的干燥花就产生了。先在选好的容器里铺上2—3厘米厚的硅胶粒,将牡丹放入,花朵或水平,或朝上,在花的四周,加入硅胶,直到埋住整个花朵,再用塑料袋密闭,时间约一个星期。甘油干燥法在防锈的容器中,倒人1份甘油和2倍的热水,充分混合,直到澄清混合物为止。然后将花或枝叶放入热混合剂中,时间以花枝的厚薄而定。待取出后,放在于燥通风、温暖、无直射光的地方,一般4—6天就可以干燥。着色与定形牡丹花在于燥的过程中,颜色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变化,或退色、或变色。这时,要在花瓣或枝叶上进行着色,色料以油彩为好,其着色后的效果,应保持原花型、花色的特点和鲜度(艳度)。着色后的干花,可单插或簇插于各类器皿中,也可用熨斗烫平(注意温度)后,装入镜框,制成装饰画、装饰匾。有条件的话,可将干花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可以长时不会出现霉变。然后,用家庭中常用的“发胶”进行定形。 牡丹[花卉] - 洛阳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花会牡丹花会一般从4月1日起延续到“五一”长假结束,其间洛阳市会在各大花园、各大公园以及广场公共绿地上点缀牡丹花。洛阳牡丹花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在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坚持较好的品牌节会,是全国著名的地方节会之一。洛阳市举办牡丹花会,是以花为媒,发挥历史文化、牡丹文化、旅游资源、工业、科技等综合优势,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是充分发挥洛阳历史文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并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和旅游经济优势的成功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丰富完善,洛阳牡丹花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从单纯的赏花观灯活动发展成为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济贸易、文化体育为一体的全省性大型综合节会活动。
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洛阳乃至河南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全省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同时,业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广阔舞台。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至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了26届。 牡丹[花卉] -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5万亩,九大色系,1000多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 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菏泽牡丹的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早在第一届全国花革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牡丹大田催花技术研究、牡丹新品种等三项科研成果就获得了国家科技术进步奖,占全国牡丹科研获奖数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泽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过国家级鉴定。仅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种培育、案头牡丹无土栽培、牡丹耐温热品处的筛选、凤丹实生苗嫁接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药切花品种的筛选、牡丹新品种选育等七面成果通过鉴定,是通过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现代肖草《咏牡丹》诗:“出浴贵妃暗自香,疑是花仙室中生;推窗遍野竞争艳,漫步踏入牡丹乡”给予了真实诠释。&  & & 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06年,&&中国牡丹之都标示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为菏泽牡丹挥毫题下“曹州牡丹甲天下”。溥杰先生也曾经为菏泽牡丹留下过“天下第一香”的墨宝。日,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菏泽为“中国牡丹之都”,这使得菏泽牡丹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根据《中国花卉协会命名授牌管理办法》,经菏泽市人民政府申报,中国花卉协会组织专家考察、评审,决定命名菏泽市为“中国牡丹之都”。新闻记录片《泰山南北》中盛赞:“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牡丹花盛开时,菏泽都要举办“国际牡丹旅游文化节”。至2012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已连续举办21届。
牡丹[花卉] - 牡丹文化一、牡丹诗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牡丹》唐 白居易《牡丹芳》 唐 白居易& 《西明寺牡丹》 元稹& 《白牡丹》 韦庄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苏轼& 《牡丹》五首 冯琦& 《无题》 薛蕙& 《春半雨寒牡丹殊无消息》 杨万里& 《雨中花》 苏轼& 《满庭芳》 陈瓘&《浑侍中宅牡丹》 唐 刘禹锡&刘禹锡《牡丹》 五代 皮日休& 《咏白牡丹》 明 潘韶《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惜牡丹花》二首 唐 白居易& 《牡丹落后有作》 孙鲂& 《牡丹》 张淮& 《洛阳牡丹图》欧阳修《牡丹》 李孝光& 《牡丹》 马氏& 《次韵杨司业牡丹》二首 吴澄& 《夜合花》 晁补之& 《如梦令》 晁冲之 《红牡丹》 唐 王维 《黑牡丹》 明 程先贞庵《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传说》 当代 徐书信逐出西京貶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 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 牡丹[花卉] - 名家画牡丹在绘画上,最早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杨子华画牡丹。此后,唐代边鸾画牡丹、五代徐熙画《牡丹图》、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清代恽寿平画牡丹。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是聊聊数笔,却生机盎然。大画家关山月说:“中国一因作画之前要求全面掌握对象的内在规律,如画牡丹,要把牡丹与芍药不同的地方找出来,分辨出它特有的特征来。要对它的生长规律、组织结构等自然属性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要懂“画理”。恽寿平《牡丹图》齐白石《群芳争艳图》 牡丹[花卉] - 牡丹传说 “荷包牡丹”的传说荷包牡丹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 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3] “刘师阁”的传说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 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之手, 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 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万卷书”的传说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 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秋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 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牡丹[花卉] - 寺庙牡丹&河南洛阳白马寺牡丹(已凋谢)与盛开的芍药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东12.5公里,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院,约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寺院内的牡丹始于唐代,据有关文献记载:寺院各殿前后、两侧皆有用砖石砌起的花台,内植许多牡丹,枝干高大如树,春日枝头皆花,可惜明末被毁。如今得到了恢复发展,新老品种逾百,株数过千,姚黄、魏紫、洛阳红等名贵品种应有尽有,花开时节,人流不绝,真可谓“鲜花与古寺共辉。”双塔永祚寺牡丹双塔永祚寺位于山西太原市郊郝庄村南。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年),又称双塔寺。该寺在在仿木结构砖刻建筑(大雄殿、观音阁等)上有许多牡丹花、叶图案。寺内现存明代牡丹“紫霞仙”十余株,至今已有300余年。寺内有一联云:“古寺独享牡丹花、双塔同揽娇媚月”。现又新辟牡丹观赏园多处,品种百余个,数量500株,以碑廊前的最盛。万年寺牡丹万年寺位于中国峨嵋山。该寺建于晋代,最初名叫普贤寺,至明代万历年间,又改名为万年寺。寺院内有两池牡丹,近百株,其中较为著名的品种有“七蕊牡丹”等,在正殿右侧有一档牡丹树,株高2.40米、冠幅1.60米,花粉红色,重瓣平头,花期为4月上中旬。“寒牡丹”的花期在11月份。龙华寺牡丹龙华寺位于上海市龙华风景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后院有植于清朝咸丰年间的牡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上海花木之最。卧佛寺牡丹卧佛寺位于北京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唐贞观年间,因有卧佛造像,俗称卧佛寺。寺内除古老的娑罗树和较多的樱桃树外,还辟有牡丹园,占地百余亩,顺自然山势,经人工装饰,缀石筑台种植各色牡丹200多种,登高凭栏俯视,尽是牡丹。永乐宫牡丹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境内,是13世纪中叶中国蒙古族崛起后兴建的道教宫殿。以明代壁画闻名天下。寺内有清末牡丹数株,困其枝干苍老,皮色墨灰,故被称为“墨干牡丹”,4月下旬放花,色彩鲜艳,清香溢人。山西太原双塔永祚寺牡丹大拱北清真寺牡丹大拱北清真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内,寺内有牡丹百余株,品种有“拱北粉团”、“绿蝴蝶”等20余个品种。其特点是花瓣基部均有美丽的紫红粉,花半革质状,色纯香浓,枝干高大,观干观花均可。金华寺牡丹金华寺位于四川彭县丹景山。始建于唐代据《天彭县志》记载,唐代金头陀禅师,在丹景山永宁院广植牡丹。寺内山崖上确有一方碑,上刻“牡丹台”,据说南宋时所立。明代著名诗人杨升奄有“牡丹坪上跳丹霞”诗句,号称画坛怪杰的陈子庄发现这里牡丹的独特之处,他说:“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天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这里牡丹以“彭州紫”、“丹景红”、“刘氏阁”为最佳。 牡丹[花卉] - 牡丹与冠名由于牡丹备受宠爱,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与“牡丹”相同的地名、人名、物名。中国的山东省菏泽市有一个牡丹区,牡丹办事处,是著名的牡丹之乡。在中国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境内,也人一个“牡丹”地名。即湖北省来凤土家族自治县“牡丹”乡。在中国宝岛台湾省东部的屏东县境内,有个小镇,名叫“牡丹”。此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还有以牡丹命名的企业,如北京牡丹宾馆等,产品如牡丹卡等。 牡丹[花卉] - 牡丹之最《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牡丹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公元2世纪)最早栽种牡丹的皇家园林是洛阳“西苑”(公元6世纪)最早的牡丹专著是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北宋)最早的牡丹专家是宋单父(唐)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约六七百片)花径早小的牡丹是“野生黄牡丹”(直径3-5厘米)最绿的牡丹是“豆绿”最黑的牡丹是“冠世墨玉”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最黄的牡丹是“野黄牡丹”最奇特的牡丹是“娇容三变”(花色可变化) 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一朵花上两种颜色)现存最古老的牡丹品种是“枯枝牡丹”(宋代栽种至今)最大的商品牡丹基地是山东菏泽(面积、数量、销售量均居中国首位)最大的观赏牡丹胜地是河南洛阳最大的山间牡丹观赏地是四川彭县丹景山最大的牡丹销售地是广东最早研究中国牡丹的外国人是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论述了中国牡丹)赋牡丹诗最多的古代诗人是韩琦(30余首)最早画牡丹的人是杨子华(北齐人)中国最北的牡丹是哈尔滨牡丹中国最南的牡丹是台湾牡丹中国最东的牡丹是牡丹江牡丹中国最西的牡丹乌鲁木齐牡丹海拔最高的牡丹是西藏大花黄牡丹(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海拔最低的牡丹是福建霞浦牡丹(平均海拔在100-200米)最耐涝的牡丹是宁国南极牡丹(在洪水中浸泡月余而安然无恙)产药量最高的牡丹是“凤丹”植株最高的牡丹是峨嵋山万年寺内的一株牡丹(高3.1米)冠幅最大的牡丹是陇西县印刷厂的一株牡丹(冠幅4米有余)最大的牡丹籽是大花黄牡丹的籽(最大直径达1厘米,比一般牡丹籽大3-5倍)叶最窄的牡丹是四川窄叶牡丹最大的牡丹园是曹州牡丹园(占地千亩)中国牡丹外销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中国牡丹外销最远的国家是英国中国牡丹外传的第一个国家是波斯 牡丹[花卉] - 名人与牡丹隋炀帝隋炀帝与牡丹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天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杨贵妃与牡丹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武则天与牡丹据舒元舆《牡丹赋序》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武则天)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据载,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欧阳修与牡丹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欧阳修周师厚与牡丹周师厚,字敦夫,鄞(今浙江省鄞县)人。宋皇祜进士,官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周师厚于神宗熙宁三年三月路过洛阳,“精栏名圃,赏及牡丹”。元丰四年,又一次来到洛阳时,他看到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等花谱,按照这些文字记载,在洛阳各处寻讨不同的花品,元丰五年二月写成《洛阳牡丹记》。陆游与牡丹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宋代杰出的诗人、史学家、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游在四川作官时,曾多次春游四川彭县的丹景山及当地民间,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大抵花品近百种”。后来,陆游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谱》。刘禹锡与牡丹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河北定县),曾任洛阳太子宾客,又称刘宾客,唐代著名的诗人。在刘禹锡众多的诗中,有许多是赞美牡丹的,如《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卞氏大参公与牡丹卞氏大参公,号济之,苏州枫桥人,宋代官陕西参知政事。据《盐城县志》、《卞氏家谱》记载:“卞氏始祖向取二色牡丹之意,而在植花明志,取红者,以示报国赤诚忠心;取其白者,以示为官清正廉洁。”宋单父与牡丹宋单父,字仲儒,洛阳人。据史料记载:唐开元时,尝植牡丹千种,红白斗色。被皇上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株,其品种名不相同。皇上赐金千两,宫迁人皆称他为花师。达尔文与牡丹达尔文,英国的博物学家,进化论者,他曾对中国牡丹的演化过程作了认真的研究,并把中国以人工培育牡丹的例证写入他的巨著《物种起源》里,作为生物进化论学说的论据。慈禧太后慈禧与牡丹慈禧,清代皇后。慈禧太后在故宫御花园和其他园林园中种了许多牡丹,曾将牡丹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蒲松龄与牡丹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有以牡丹为题材的两篇小说《葛巾》和《香玉》。周家琪与牡丹周家琪,中国当代牡丹专家,北京林学院花卉教研组主任,毕生致力于牡丹的研究工作,他所主持的“牡丹芍药花型研究”课题获林业部科成果二等奖。他1986年逝世后,由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牡丹研究小组刘淑敏、王莲英、吴涤新、秦魁杰等同志,将其生前研究成果整理出书,书名《牡丹》。喻衡与牡丹喻衡,中国当代牡丹专家,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牡丹(主要是菏泽牡丹与洛阳牡丹)研究工作,并亲自考察过江浙一带。著有《曹州牡丹》、《菏泽牡丹》 、《牡丹花》等专著。翟树勋与牡丹翟树勋,河南园艺家,牡丹专家,荥阳人,曾任洛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园艺学会事理,洛阳市牡丹公园工程师。他一生从事牡丹的栽培和研究工作,被同行誉为“当代的活牡丹谱”。毛泽东与牡丹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周恩来与牡丹1959年秋,周恩来到洛阳视察工作,询问牡丹栽培情况并说:“牡丹是我国的名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1973年,周恩来陪加拿大总理上洛阳访问,洛阳领导人用洛阳地方名菜水席招待客人,水席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水席的头道燕菜里有鸡蛋饼做的一朵牡丹花,周恩来看了高兴的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没想到菜里也有牡丹花”,从此,为了纪念周总理,菜名根据周恩来的提示改为“牡丹燕菜”。[2]
牡丹[花卉] -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芍药1、最根本的区别:牡丹是能长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药是不高于1米矮小的(宿根块茎)草本植物。&2、牡丹比芍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 3、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4、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 5、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被称为花相。& 6、牡丹叶片偏灰绿,芍药叶片较有光泽。& 7、牡丹比芍药花色丰富。诗句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唐朝殷文圭诗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罗邺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奢。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门倚长衢攒绣毂,幄笼轻日护香霞。歌钟满座争欢赏,肯信流年鬓有华。《咏牡丹》诗文/东都漫士牡丹真国色,天香夜染衣。富贵可堪夸,花王名不虚。花开惊四海,色艳映天衢。风起洛阳东,香漫长安西。《牡丹传说》&当代&徐书信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经典语句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4、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牡丹[花卉] - 相关书籍[1] 《中国牡丹栽培与鉴赏》赵兰勇 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4年05月[2] 《中国牡丹与芍药》王莲英,袁涛 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6年05月[3] 《中国牡丹:培育与鉴赏及文化渊源》王高潮,刘仲健 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年01月[4] 《艺用牡丹精粹》杜炳申 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05月[5] 《牡丹芍药题画诗》马成志 编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8年01月 牡丹[花卉] - 备注文中的牡丹传说、寺庙牡丹、牡丹之最、牡丹一名人与牡丹系用等文章。此文发表在1993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牡丹大观》书中。作者:刘翔、徐晓帆。(声明:未经许可,或未著名,不得再转用。)[4] 附图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
参考资料:
[1]^浙江在线 引用日期:
[2]^中国花市网 引用日期:
[3]^网易 引用日期:
[4]^牡丹 引用日期:
扩展阅读:
1温江花木网,更多牡丹信息
3牡丹花的养护要点
5中国花木信息网
6白牡丹茶功效
& 以上材料来自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11:06:21 | Processed in 0.91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之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