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do re mi fa so la sido mi存在哪些和声大小调

随时随地有问必答!
对,上大学。 一来,大学里面有时间有机会给你提高音乐上的造诣,哪怕不是专门的音乐学院。 二来,有人说过他的孩子读书不是为了考大学,毕竟现在大学已经到了巅峰期,或者说饱和期,并不是很好的出路,但是他要求他的孩子一定要读书,而且成绩一定要好,但成绩好并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多学点东西。大学虽然不一定能让你脱胎换骨,但收获一定不会小,前提是你不要天天睡懒觉,如果这样的话你还不如直接去闯。 还有,你上面的回答我偷去了。我是大学里面自学的吉他,现在刚开始,大三了,还有一年半。比较羡慕的是你现在就有学乐器的想法。我半年前才开始有这样的想法,但我不像你以后希望从事音乐相关的事业,当做放松心情的调味品。 总而言之,家里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去大学,相信我,没错的!
其他答案(7)
主音不同。 “C”表示调式一级音的音位,“大调”则表示它的性质。 系统地说: 简单的说C大调中的C是指这个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将C当作1(大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1234567,这就是C大调的调式音阶,在C大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c小调,同样的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把c当作6(小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6712345,在c小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大调的色彩明亮,坚定,小调的色彩,柔和,暗淡。 以上说的只是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 和声大调,6(六级音)要降低半音,旋律大调,但旋律位下行时6,7(六,七级音)都要见的半音。 和声小调,5(七级音)要升高半音,旋律小调,4,5(六七级音)要升高半音。 自然大小调的特征: 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大小:大调中,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关系是大三度,小调中,一级音与三级以的关系是小三度。 音阶体现调式,调式规定音阶。 这里说的音阶必须要和调式结合来,比如说: C自然大调:1234567 a自然小调:6712345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阶就是指C自然大调。 更多相关: 关于大小调: 简单的说C大调中的C是指这个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将C当作1(大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1234567,这就是C大调的调式音阶,在C大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c小调,同样的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把c当作6(小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6712345,在c小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大调的色彩明亮,坚定,小调的色彩,柔和,暗淡。 以上说的只是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 和声大调,6(六级音)要降低半音,旋律大调,但旋律位下行时6,7(六,七级音)都要见的半音。 和声小调,5(七级音)要升高半音,旋律小调,4,5(六七级音)要升高半音。 自然大小调的特征: 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大小:大调中,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关系是大三度,小调中,一级音与三级以的关系是小三度。 大调式的音乐在曲中的时候通常会以1位结束音,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所以的音阶的I级是1。小调的的稳定音机6,所以小调歌曲通常结束在6音上,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如果还不明了,可以做个表 自然大调: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自然小调: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音级标记:I II III IV V VI VII I 不论哪种调式,都要把调式中最稳定的音作为I级音,调式音阶要从I级音唱起,大调从do开始,小调从la开始。 还有民族调式的,我已经在另一个问题中答到了。 关于调式名 C大调的C是在说I级音在C这个位置,大调则表示它的结构,I级音(do)与III级音mi是大三度关系。 a小调的a是在说I级音在a这个位置,小调则是在说它的I级音(la)与III级音(do)的关系是小三度。 关于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我的另一个回答中已经提及,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去买本乐理书读读,毕竟有些东西我打不出来 讲得不大好理解,这就是我的功夫不深了。 关于五声调式: 中国的五声调式 “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简谱中的12356 当乐曲的稳定音为宫音时,这个乐曲的调式叫做宫调式,又比如宫音是C,那么它的完整名称叫做C宫调,余类推。 宫调式有大调色彩,羽调式有小调色彩,但是在音级个数上有所区别。参考资料:我曾经的回答
主音不同。 “C”表示调式一级音的音位,“大调”则表示它的性质。 系统地说: 简单的说C大调中的C是指这个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将C当作1(大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1234567,这就是C大调的调式音阶,在C大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c小调,同样的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把c当作6(小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6712345,在c小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大调的色彩明亮,坚定,小调的色彩,柔和,暗淡。 以上说的只是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 和声大调,6(六级音)要降低半音,旋律大调,但旋律位下行时6,7(六,七级音)都要见的半音。 和声小调,5(七级音)要升高半音,旋律小调,4,5(六七级音)要升高半音。 自然大小调的特征: 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大小:大调中,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关系是大三度,小调中,一级音与三级以的关系是小三度。 音阶体现调式,调式规定音阶。 这里说的音阶必须要和调式结合来,比如说: C自然大调:1234567 a自然小调:6712345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阶就是指C自然大调。 更多相关: 关于大小调: 简单的说C大调中的C是指这个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将C当作1(大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1234567,这就是C大调的调式音阶,在C大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c小调,同样的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把c当作6(小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6712345,在c小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大调的色彩明亮,坚定,小调的色彩,柔和,暗淡。 以上说的只是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 和声大调,6(六级音)要降低半音,旋律大调,但旋律位下行时6,7(六,七级音)都要见的半音。 和声小调,5(七级音)要升高半音,旋律小调,4,5(六七级音)要升高半音。 自然大小调的特征: 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大小:大调中,一级音与三级音的关系是大三度,小调中,一级音与三级以的关系是小三度。 大调式的音乐在曲中的时候通常会以1位结束音,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所以的音阶的I级是1。小调的的稳定音机6,所以小调歌曲通常结束在6音上,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如果还不明了,可以做个表 自然大调: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自然小调: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音级标记:I II III IV V VI VII I 不论哪种调式,都要把调式中最稳定的音作为I级音,调式音阶要从I级音唱起,大调从do开始,小调从la开始。 还有民族调式的,我已经在另一个问题中答到了。 关于调式名 C大调的C是在说I级音在C这个位置,大调则表示它的结构,I级音(do)与III级音mi是大三度关系。 a小调的a是在说I级音在a这个位置,小调则是在说它的I级音(la)与III级音(do)的关系是小三度。 关于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我的另一个回答中已经提及,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去买本乐理书读读,毕竟有些东西我打不出来 讲得不大好理解,这就是我的功夫不深了。 关于五声调式: 中国的五声调式 “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简谱中的12356 当乐曲的稳定音为宫音时,这个乐曲的调式叫做宫调式,又比如宫音是C,那么它的完整名称叫做C宫调,余类推。 宫调式有大调色彩,羽调式有小调色彩,但是在音级个数上有所区别。
C D E F G A B 一共这7个大调C大调是最基本的,没有升降号。 所谓C大调就是在吉他5弦3品上为1,你开始唱,1,2,3,4,5,6,7
追问:什么是C D E…?
追问:快点啊
随时随地有问必答!的海词问答和网友补充:
相关词典网站:基本乐理基础知识总结
  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以上这四种属性,在音乐的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又以“ 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比如一首歌曲,本来是由人声演唱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改编为器乐曲、并且减小音量,虽然改变了音的长短和音色,但是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它的旋律。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乐曲中每个声音的长短、高低随意的改变,其原来的旋律马上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面目全非呀!由于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并不是总是规则的,所以声音又有“乐音”和“噪音 ”之分。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反之则称为噪音。在音乐中,用的最多的是乐音,但是这并不代表噪音就不属于音乐的组成部分,乐队中的大部分节奏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属于噪音,但它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甚至成为了现代通俗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最后,还需要再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纯正的音在响,而是许多个声音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复合音”。这是因为物体在振动的时候不仅整体在振动,而且各个部分也在振动。以吉他为例,在我们拨响一根琴弦地的同时,这根琴弦的1/2、1/3、1/4……各个部分也都在分别振动。这种由琴弦(发音源)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基音”,是最容易被人耳听到的音。其它部分振动产生的音,称为“泛音”在与基音同时发声的时候是不容易被听到的,除非我们刻意地抑制基音,突出泛音。比如吉他中的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奏法。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更直观的理解,有吉他的朋友可以在每条弦的第12 品附近做一个试验。——先用左手的小指轻轻地虚按在任意一根弦的第12品位置(琴弦不要碰到音品),然后用右手拨动这根弦,同时马上抬起左手的小指。这时你会听到一个不同于弹奏这根弦的空弦或第12品时的、非常特别的声音,这就是泛音。现在,观察一下儿吉他第12品对于琴弦来讲的大概位置。怎么样?对了是 1/2处!同样1/3处(第7品)、1/4处(第4品)都有这种声音。声音三要素1.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 (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 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响度是听觉的基础。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进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0dB(通常大于0. 3dB即有感受)、声强为10-16W/cm2 时的响度级定为0口方。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仍以1kHz纯音为准来进行测量,使 人耳感到疼痛时的声压级约达到 140dB左右。实验表明,闻阈和痛阈是随声压、频率变化的。闻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等响度曲线(弗莱彻—芒森曲线)之间的区域就是人耳的听觉范围。通常认为,对于1kHz纯音,0dB—20dB为宁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常声, 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130dB为极响声。而对于1kHz以外的可听声,在同一级等响度曲线上有无数个等效的声压—频率值,例如, 200Hz的30dB的声音和1kHz的10dB的声音在人耳听起来具有相同的响度,这就是所谓的“等响”。小于0dB闻阈和大于140dB痛阈时为不可听声,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也觉察不到。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闻阈和痛阈不一样,灵敏度也不一样。人耳的痛阈受频率的影响不大,而闻阈随频率变化相当剧烈。人耳对3kHz—5kHz声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声音信号都能被人耳听到,而在低频区(如小于800Hz)和高频区(如大于5kHz) 人耳对声音的灵敏度要低得多。响度级较小时,高、低频声音灵敏度降低较明显,而低频段比高频段灵敏度降低更加剧烈,一般应特别重视加强低频音量。通常 200Hz--3kHz语音声压级以60dB—70dB为宜,频率范围较宽的音乐声压以80dB—90dB最佳。2.音高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客观上音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单位用赫兹(Hz)表示。主观感觉的音高单位是“美”,通常定义响度为40方的1kHz纯音的音高为1000美。赫兹与“美”同样是表示音高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又有联系的单位。人耳对响度的感觉有一个从闻阈到痛阈的范围。人耳对频率的感觉同样有一个从最低可听频率20Hz到最高可听频率别20kHz的范围。响度的测量是以1kHz纯音为基准,同样,音高的测量是以40dB声强的纯音为基准。实验证明,音高与频率之间的变化并非线性关系,除了频率之外,音高还与声音的响度及波形有关。音高的变化与两个频率相对变化的对数成正比。不管原来频率多少,只要两个40dB的纯音频率都增加1个倍频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变化则相同。在音乐声学中,音高的连续变化称为滑音,1个倍频程相当于乐音提高了一个八度音阶。根据人耳对音高的实际感受,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可放宽到80Hz--12kHz,乐音较宽,效果音则更宽。3.音色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每个基音都有固有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区别其它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声音波形各次谐波的比例和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其包络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包络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Hi—Fi)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其实地感受到诸如声源定位感、空间包围感、层次厚度感等各种临场听感的立体环绕声效果。另外,表征声音的其它物理特性还有:音值,又称音长,是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从以上主观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看,人耳的听觉特性并非完全线性。声音传到人的耳内经处理后,除了基音外,还会产生各种谐音及它们的和音和差音,并不是所有这些成分都能被感觉。人耳对声音具有接收、选择、分析、判断响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只能感受到对声音定位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域波形的包络(特别是变化快的包络在内耳的延时),而感觉不出单个周期的波形和判断不出频率非常接近的高频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声音幅度分辨率低,对相位失真不敏感等。这些涉及心理声学和生理声学方面的复杂问题。音级体系?所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从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来的音叫做音列。我们在钢琴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标准的钢琴有 88个键,也就是说钢琴由88个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乐中。重要的概念:什么是音级?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一、基本音级:&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这7个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 sol、la、si 七个读音。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 re、mi、fa、so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不一样的。在标记音名时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如: 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二、变化音级:在七个基本音级中,除了E和F(C调唱名为mi和fa)、B和C(C调唱名为si和do)之外,其他的两个相邻的音级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也是人耳可以明显分辨出来的。我们举一个例子——在C音和D音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高既不同于C又不同于D的音,也就是说这个音要比C音高但是又比D音低。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音是升高C音或者说是降低D音得来的。这种升高或降低基本音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变化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黑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是在基本音级的前面加入#(升号)或b(降号 )。如C音和D音之间的音,我们可以说它是升高C音而得来的,这样就把它标记为#C(读做“升C”),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降低了D音而得来的,因此也可以把它标记为bD(读作“降D”)。由此可见,#C和 bD实际上是一个相同的音,只不过标记方法不同罢了。这种标记方法不同、实际音高相同的音叫“等音”。三、音的分组:在乐音体系中七个基本音的名称是循环重复使用的。因此就会产生许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为了加以区别,我们将音列分为许多个“组”。最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1组”,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1组高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2组”、“小字3组”、“小字4组”、“小字5组”,其中,小字2组的标记方法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其他各组的标记方法依此类推。比小字1组低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1组”、“大字2组” 小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上标的小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b;大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下标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B;“大字1组”和“大字2组”的音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下标来表示:如F1、G1、B2、A2……同名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只要在基本音级的前边加上#(升号)或b(降号)即可,如#A1、#e、#f2、bA、bg3…… 下面以钢琴为例,介绍一下儿音的分组(只列出基本音级的分组)乐音体系在音乐实践中用到的乐音是很多的。但在音乐理论中只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乐音构成一个体系来进行研究。基本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都是乐音,但乐音并不都在乐音体系中。由乐音的定义可知,尽管乐音具有音的全部四种性质,但乐音体系只以音高作为区别音的唯一标准,不考虑音的其它三种性质。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关系排列起来,叫做音列。其中由低到高的排列叫做上行音列。由高到低的排列叫做下行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音级。音、乐音和音级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音的范围最广,且可以分为有固定音高的音和没有固定音高的音两类,有固定音高的音中的一部分被音乐所使用的音才能叫做乐音。音乐中不使用的音即就有固定的音高也不能被称为乐音。而乐音的一部分属于乐音体系中的各个音才是音级。乐音体系之外的音即使音乐中使用也不能被称为音级。由于历史的原因,乐音体系中的音级被分为两类:即基本音级和升降音级。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所有的音级都有两种名称∶在唱乐谱时所使用的名称叫做唱名,在书面或口头语言中所使用的名称叫做音名。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用唱名来称呼音级。但是很少用音名来唱乐谱的。基本音级的音名使用英语字母表中的前七个字母,只不过不是从a开始而是从c开始。唱名是意大利体系,考虑到我国的情况,用汉语拼音来加以说明。││ ││ │││ ││ ││ │││└┬┘└┬┘│└┬┘└┬┘└┬┘│音名│c │ d │e │f │ g │ a │b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拼音 dou ruai mi fa  suo  la  xi在钢琴里,基本音级都在白键上。尽管上图中只标出了七个白键,但其他的白键都循环使用这七个名称。在七个基本音级中,c和d、d和e、f和g、g和a、a和b之间都是全音关系,而e和f、b和c之间是半音关系。从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凡是两个白键之间没有黑键的都是半音关系,有黑键的都是全音关系。如果不考虑白键和黑键的区别,那么,任何两个相邻的键都是半音关系,而相隔一个键的两个键就构成了全音关系。乐音体系中两个相邻音级(包括基本音级和升降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就叫做半音,相隔一个音级的两个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就叫做全音。也可以说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上例里,用“╱╲”符号表示的两个音级之间是半音关系,用“┌───┐”符号表示的两个音级之间是全音关系。半音和全音都是指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关系,一个音级是不能叫半音或全音的。有人说fa和si是半音,其它音都是全音,这实际是概念上的错误。尽管升降音级也是独立的音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升降音级没有独立的名称,只能根据它与基本音级的关系来命名。比基本音级高或低的音级叫做升降音级。升降音级的名称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同它相比较的基本音级的名称和表示它与基本音级关系的符号名称。比基本音级高半个音的音级叫做升音级,用符号“#”(读作升)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下面是所有升音级的音名和唱名:#c、#d、#e、#f、#g、#a、#b;升do、升re、升mi、升fa、升sol、升la、升si比基本音级低半个音的音级叫做降音级,用符号“b”(读作降)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下面是所有降音级的音名和唱名:bc、bd、be、bf、bg、ba、bb;降do、降re、降mi、降fa、降sol、降la、降si比基本音级高一个音的音级叫做重(chong)升音级,用符号“x”(读作重升)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 下面是所有重升音级的音名和唱名:xc、xd、xe、xf、xg、xa、xb重升do、重升re、重升mi、重升fa、重升sol、重升la、重升si比基本音级低一个音的音级叫做重降音级,用符号“bb”(读作重降)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下面是所有重降音级的音名和唱名:bbc、bbd、bbe、bbf、bbg、bba、bbb重降do、重降re、重降mi、重降fa、重降sol、重降la、重降si升降音级的名称尽管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但它们却是一个统一体。在一些普及读物中把二者分割开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在唱乐谱时,由于一个音级只能用一个音节来唱,所以特别规定所有的升降音级只唱和它相比较的基本音级的唱名。不唱升降号。在音列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级叫做八度。八度也是两个音级之间的关系。但八度和半音或全音不同,前者不仅要考虑音高,还要考虑音级的名称:两个音级即使听起来是八度,但如果名称不同也不能叫八度。后者则不考虑名称,只听音高。由于音乐理论基本只研究乐音体系中的音,所以在以后的内容中,在不会混淆的前提下,有时也把音级简称为音。音组在乐音体系中共有128个不同的音。尽管其中绝大部分音的音高都极为相似,但毕竟它们还是各不相同。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个音,我们把乐音体系分成许多组。并规定:在上行音列中从任何一个c(包括这一个c)到它相邻的下一个c(不包括这一个c)之间所有的音和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一个音组。根据这个规定,一个音组内有从c到b共十二个音以及十二个半音关系。当然,这十二个半音关系只是基本关系,其它各音间的关系都可以由这些基本关系产生。按照这个规定我们把乐音体系中所有的音分成十个完整的组及一个不完整的组共十一个组。并用字母的大小写及数字的上下标来标记。由于只有基本音级才有独立的名称,所以我们用基本音级来表示各音组:大字三组∶C3 D3 E3 F3 G3 A3 B3 C2大字二组∶C2 D2 E2 F2 G2 A2 B2 C1大字一组∶C1 D1 E1 F1 G1 A1 B1 C大 字 组∶C  D  E  F  G  A  B c小 字 组∶c d  e f  g  a  b  c1小字一组∶c1 d1 e1 f1 g1 a1 b1 c2小字二组∶c2 d2 e2 f2 g2 a2 b2 c3小字三组∶c3 d3 e3 f3 g3 a3 b3 c4小字四组∶c4 d4 e4 f4 g4 a4 b4 c5小字五组∶c5 d5 e5 f5 g5 a5 b5 c6小字六组∶c6 d6 e6 f6 g6在前十组(即从大字三组到小字五组)中,最后一个音并不包括在本组。但如果没有这一个音,就无法体现最后两个音之间的半音关系,所以这一个音用斜体字来表示。注意,大字一、二、三组只能用下标而小字一、二、三、四、五、六组只能用上标。一些普及读物全部用下标或全部用上标,容易造成在书写时大字各组的C和小字各组的c混淆的情况。大字组的C和小字组的c也容易混淆,这在目前暂时还无法解决。在用唱名唱乐谱时照例是不需要考虑音组的,因为音高本身已经体现出音组来了。但在其他情况下谈到具体的音时必须说明是那一组,如大字一组的fa、小字五组的la等。在用音名时也需要说明是哪一组,如大字一组的F、小字五组的a等,书写音名时则不能忘记上下标,如F1、a5等。不带组的音就表示各组的同名音。这在以后接触音程、和弦及调式时会经常遇到。在本书以后的内容中,对这一种音用斜体字来表示。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第一章 音及音高在这里就不多说这些了,很三八的。我们平时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被我们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也不例外。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这四种基本的性质。换作物理上的道理来讲音的高低就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强弱则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长短则是物体振动的时间长短决定的;音色则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以及泛音多少决定的。在这四种性质中,音高和长短在音乐的表现中有更为重大的意义。第二章 乐音的分组及音律我们通常所使用乐音基本上都在钢琴的音域之内,在这里就以钢琴为例来讲一下音的分组以及音律。大家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音有最基本的1、2、3、4、5、6、7这七个。当然还有变化音级上的变化音。就以钢琴为例,钢琴上一共有88个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不相信可以数数,哈哈~~),52个白键所对应的即为我们所最常用的基本音级1234567,而36个黑键对应的则为变化音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升1、降3、升4、升5、降7。问题就在这里了。这么多的音,而名字只有1234567这几个,怎么来区分谁是谁啊。下边我们就来说一下音的分组。钢琴上的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的使用着七个基本音级的名称,因此出现了很多同名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个音,我们将音列分为许多个组。在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我们平时所说的“中音do”,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央C,在音的分组中它属于小字一组,记为c1,从它往下的音就是小字组。(比如低音si,也就是记做b)小字组再往下就为大字组,用大写的字母来表示(我们通常说的lowC也就是记做C)依次类推一共可以推到大字二组的A2,也就是键盘上的最低音。然后我们再从中央C往上推,同样可以推出一个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最高的一个音就是小字五组的c5。各组音的记法如下:小字组各音都用小写字母表示,如果是小字n组就在小写字母的右上方加数字来表示。大字组各音都用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是大字n组就在大写字母的右下方加数字来表示。这就是音的分组,国际通用,绝对通吃,哈哈~~~但在这里还要提一下音域这个概念。总音域也就是钢琴的音域,从C2--c5,看得懂吧?还有就是个别的人声或乐器也都有自己的音域。下边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是音律。理论上是这样的,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音律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并成为了确定调式音高的基础。音律也有很多种,比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等等。在这里我们只介绍最常用的十二平均律。所谓十二平均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呢在古代希腊时便有人提出了,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定十二平均律的则是我国明朝的音乐家朱载堉(1584年哟)在音乐中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便是半音,八度内包括十二个半音,在基本音级中除了3和4;7和1之间使伴音外,其余都是全音。(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比如1-2;2-3等等)所谓等音也就是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在这里关于等音的问题就不再多说,但请大家记牢,在乐音中除了#5和b6只是互相有一个等音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有两个等音。比如“升1也可以是降2,也可以是重升7”等等,在这里不再多做阐述。第三章 记谱法因为我们在做midi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跟乐谱打交道的,所以记谱法我们一定要知道。简单来说记谱法就是记录乐曲的方法。记谱法也有很多种类,比如古琴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还有我国民间用的公尺谱等等,当然还有我们现在普遍应用的五线谱和简谱。因为在音序软件中一般都是用五线谱来记谱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只来学习一下五线谱就好了。同时附上由王巍所写的五线谱制作方法,介绍的是用Encore 4.2来制作五线谱。因为五线谱这么普及在这里就简单来说一下吧。五线谱一定会有五条线这五条线中间还有四个“间”。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五线谱的每条线和每一间上边都记录着一个音符,并且“线”还可以往上往下继续加。就比如我们平时说的中央C他的位置就在下加一线。一次往上推第一线就是小字一组的e1,第二线就是小字一组的g1……这个相信大家都会。当然五线谱除了全音符以外都有几部分构成,符头,符干,符尾。全音符呢就是一个圈,长四拍。二分音符呢就是在全音符上加上一个符干,四分音符则是一个黑头加上一个符干,八分音符就是四分音符再加一个符尾……再往下推这些相信大家都知道。我所要说的是五线谱的记法,如果带符干的音符出现在第三线以上,则它的符干应朝下,反之则应该朝上。这是重中之重。第四章 调式总论按照一定关系联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例如:就是一个音阶。调是调式的音高位置。比如c调,d调等等。调式体系中的各音叫做调式音级。在我国调式主要有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等等,这些调式主要是以“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为主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1、2、3、5、6)六声调式也就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进了清角或变宫这两个音(也就是4和7),七声调式则是在六声的基础上又加进了变徵和闰这两个音(#4和b7)。一般情况下还是五声调式用的比较多,另外我们有时走即兴的时候也用五声调式比较多。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茉莉花》《笑傲江湖》等等音乐都是用的五声调式。在这里不作过多讲解,只作为了解就行了。下边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大调式和小调式,因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主要就在这里了。在讲这一节之前我们要先在牢记一下1234567对应的音名分别是cdefgab。重点!大调式的主音为唱名的“do”,按音阶排列起来就是“”;小调式的主音则为唱名的“la”,按音阶排列起来就是“”。通常大调式就用在比较明亮或欢快的音乐中,比如《欢乐颂》之类的;而小调式则用在比较忧伤的音乐中,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般大调式的歌曲最后都会归回主音“do”上,而小调歌曲也会归到主音“la”上。这是我们判断音乐是大小调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小调式又都分为“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这三种,因为自然大小调在音乐中出现的几率比较多,所以在这里就只介绍自然大小调。自然大调中从一到七七个音级分别是: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他们中间的稳定音级为一三五级,正音级为一四五级(这些会在以后慢慢介绍)。自然大调各音级之间的关系如下:“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这几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只要符合这个关系就可以把它当作自然大调。请看1-2之间为全音,2-3之间也为全音,3-4为半音~~~以此类推总结出来就是“全全半全全全半”这个音程关系。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以“1”为主音,那么它就是C大调了。那如果现在我想要一个F大调的音阶怎么办?当然好办,我们只要从“4”开始按照“全全半全全全半”这个音程关系往上推不就出来了,那就是“4 5 6 b7 1 2 3 4”(注意是降7),以4为主音,并且音程关系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那不就是F大调吗。那么现在如果一首歌最后一个音落在了“do”上,而这个“do”在键盘上的位置是5,那我现在想问一下这歌是什么调?当然是G调。在这里我还要讲一下如何为歌曲定调。在歌曲进行中你只要找到一个准确的“do”,并且在键盘或其他乐器上能找到他的准确固定音高,那么在键盘上找到的那个音的音名就是这个调的调名。比如,我正在听一首《梦醒时分》我听出来一个音在这首歌里应该唱做“do”,我在键盘上一找,这个因却是小字一组的e1,那么这首歌一定是e调。然后我们来说一下小调。小调可以这么说是依附大调存在的,每个小调都有一个关系大调,因为互相构成关系大小调的两个大小调他们的音是一模一样的,就比如C大调和a小调,构成他们的音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排列的顺序不一样,一个主音是1一个主音是6。在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因为在歌曲中,无论大小调都使用大调的调号来为歌曲定调。单大家还要知道一点就是小调主音向上推一个小三度就是它的关系大调。在这里也不再多说,主要是让大家明白怎么为歌曲定调。第五章 音程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先后发声的两个音形成的叫旋律音程。同时发声的两个音构成的叫和声音程。在这里牵涉到一个概念就是音程的度数和音数。简单来说,计算音程的度数就好比数人一样,数到最后加上自己就行了。比如1-4就是一个纯四度。1、2、3、4一共四个音,也就是四度。2-7就是一个大六度,2、3、4、5、6、7一共是六个音,所以是六度。这是音程的度数。要牢记他的算法。音数呢就是音程中所包含的半音或全音的数目。全因为1,半音为1/2。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下自然音程。所谓自然音程就是在七个自然音级之间所构成的自然音程,一共有以下几种:纯一度:音数为零的一度叫做纯一度,比如c到c,#d到#d等。小二度:音数为二分之一的二度叫做小二度。如e到f,#f到g等大二度:音数为一的二度叫做大二度。如c到d,e到#f等。小三度:音数为一又二分之一的三度叫做小三度,如e到g,b到d等大三度:音数为二的三度叫做大三度,如c到e,f到a等纯四度:音数为二又二分之一的四度叫做纯四度,如c到f,g到c等增四度:音数为三的四度叫增四度,如f到b,c到#f等。减五度:音数为三的五度叫减五度,如b到f,c到bg等纯五度:音数为三又二分之一的五度叫纯五度,如c到g,g到d等小六度:音数为四的六度叫做小六度。如e到c,#f到d等大六度:音数为四又二分之一的六度叫做大六度。如c到a,d到b等小七度:音数为五的七度叫做小七度。如g到f,e到d等大七度:音数为无又二分之一的七度叫做大七度。如c到b,d到#c等纯八度:音数为六的八度叫做纯八度。如c到c1,d到d1等在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就是,纯音程只有一四五八度,而一四五八度也只有纯音程。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增四减五除外)都是变化音程。在一个八度之内的音程叫做但音程,超过一个八度的音程叫做复音程。在这里简要的介绍一种构成和判断音程的方法。二三度,有半则小无半则大。四五度,有半为纯两半则减。六七度,一半则大两半则小。注:半即为半音。大小增减指的是音程的性质。所有纯音程都是协和的音程。第六章 和弦几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排列起来叫做和弦。和弦是给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个概念了。在这里就重点讲一下。三和弦:有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三和弦。在三和弦中最下边的音叫做根音,中间的音叫做三音,最上边的音叫做五音。三和弦的主要类型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还有比较不常用的增三和弦,减三和弦。下边我们来逐一讲解。大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根音到五音是纯五度的三和弦叫做大三和弦。比如:1-3-5;4-6-1等等小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大三度,根音到五音是纯五度的三和弦叫做小三和弦。比如:1-b3-5;4-b6-1等等增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大三度,根音到五音是增五度的三和弦叫做增三和弦。比如:1-3-#5;4-6-#1等等减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根音到五音是纯五度的三和弦叫做大三和弦。比如:1-3-5;4-6-1等等然后是七和弦。有四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七和弦。七和弦下边的音和三和弦一样分别叫做根音、三音、五音,最上边的音叫做七音。所有七和弦都是不协和的,因为其中包含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七和弦的名称是按照所包含的三和弦的类别及根音与七度因之间的音程关系而定名的。因为七和弦不常用在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和弦的转位。以和弦的三度音、五度音甚至七度音为低音的和弦叫做转位和弦。三和弦除了根音外,还有两个音,所以它有两个转位。以三度音为低音的三和弦叫做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也叫做六和弦,用数字6代表。以五度音为低音的三和弦叫做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也叫做四六和弦,用数字46代表。同一个和弦在不同的调式中有不同的意义,所以这一点还要大家细心的琢磨。我这里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音律乐音的准确高度叫做音律。由于音律研究的是乐音的准确高度,所以就不可能只是乐音体系中的音,因而下文中提到的“音”就不一定都是音级。只有当音高确定之后,才能判断它是否属于乐音体系。也才能知道它是不是音级。为了准确表示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我们用音分(cent)作为单位,并规定一个八度的两个音之间为1200音分。确定音律的方法叫做律制。在音乐史上出现过各种律制。现在常用的律制从理论上有“三分损益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由于“三分损益律”和“纯律”都与乐音的分音列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乐音的分音列。在下例中,第一行前的图分别表示从全弦到八分之一的各种振动。在实际发音时这些振动是在一条弦上同时产生的;图下的第一行是按照音高把乐音的分音列从低到高排列时各音的编号,同时也是上图中各振动的编号。第二行是各分音的名称,其中的一分音就是基音,二分音以后都是泛音。第三行是假定基音的弦长为一时各分音的弦长和全弦长度的关系。第四行是各分音的振动频率和基音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第五行是假定基音的振动频率是110Hz时各分音的振动频率。第六行是第五行各振动频率在现行乐音体系中的音名。由于现行的乐音体系中没有用到音高等于七分音的音级,所以七分音没有名称。另外,前四行对所有乐音的分音列都是一样的。第五行和第六行则根据所用的具体音而不同。如在一些声学理论研究中就规定小字一组c的振?德饰?56并把他们所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大字六组。第七行就是按这一规定的大字六组的C为基音时各分音的振动频率。第八行是第七行各振动频率的音名。各部分振动一 编号 1   2   3   4   5   6   7   8二 名称 一分音 二分音 三分音 四分音 五分音 六分音 七分音 八分音三 弦长  1 1/2 1/3 1/4 1/5 1/6 1/7 1/8四 倍数 1 2 3 4 5 6 7 8五 频率 110 220 330 440 550 660 770 880六 音名 A a e1 a1 #c2 e2 a2七 频率 1 2 3 4 5 6 7 8八 音名 C6 C5 G5 C4 E4 G4 C3大多数乐音间的音分值都不是一个整数。如二分音和三分音是701.……音分。在一般情况下,只使用它四舍五入后的整数部分702音分。而四分音和五、六、七分音之间的关系分别约为386、702和969音分。确定音律应首先确定一个标准音,然后其它各音根据所使用的律制来确定。现在国际通用的标准音是把每秒钟振动440次的音定为小字一组的a即a1 。三分损益律是把发出一个音的弦长分成三份去掉一份(即三分损一)或增加一份(即三分益一)以得到一个新的音。其实也就是先后按照乐音分音列中二分音和三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及三分音和四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从一个音起依次产生本组内其它各音。三分损益律也叫五度相生律或隔八相生律;纯律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四分音、五分音和六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一次产生两个音;十二平均律则是把一个音组分为音高关系完全相同——即100音分的十二个音。这三种律制间的音高关系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只要差别不太大,就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音级对待。所以这三种律制所产生的同名音之间在音高上也有些微小的差异。而且有些国家或地区的音乐使用的也不是十二音体系,如印度音乐就使用二十二律;而在波斯-阿拉伯调式体系中一个音组里竟然有二十四个音!这也就是乐音体系的定义中“乐音”前面要加一个定语“基本”的原因。不管是那一种律制,在音列中相邻两组同名音间的关系都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一分音和二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来确定的。即:下一组音是上一组同名音频率的二倍。或者说上一组音是下一组同名音频率的二分之一。我们把基本音级中各音分别在三种律制下和c的关系以音分为单位列表如下:律   制 c d e f g a b c1三分损益律 0 204 408 498 702 906 十二平均律 0 200 400 500 700 900 纯   律 0 204 386 498 702 884 这三种律制都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律制。但由于其音高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也就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三分损益律由于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最简单而又能产生新音的音高关系——一次只产生一个音而得到所有的音,所以在音的先后结合上显得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乐;纯律由于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四、五、六三个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一次产生两个音而得到所有的音,所以在音的同时结合上使人感到纯正和谐,适用于多音音乐;十二平均律因为它所有的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都完全相同,所以适用于转调较多的音乐。而且由于它在很多乐器的制造和演奏上都比较方便,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传统乐理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撰写的,所以十二平均律在近年来以压倒一切的优势占领了音乐理论界。包括一些本来不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律制的音乐也有被十二平均律改造的趋势,以至于有的音乐人只知道有十二平均律而不知道其它律制,对以其它律制表演的音乐一概斥之为“音不准”,这也是不太合适的。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泛音列是构成各种乐器(包括人声)不同音色的关键原因,也是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的基础。不仅如此,泛音又是弦乐器(包括弓弦乐器、击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常用的一种定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演奏技巧。其次,对管乐或声乐而言,泛音则是扩大音域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没有泛音的话,铜管乐器的音域不可能超过一个八度,木管乐器的音域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宽;而且也就不可能有女高音(对管乐而言,泛音就是超吹,对演唱而言,泛音就是假声)。最后,泛音列与和声学也有一定的关系。甚至有的人还认为泛音列(分音列)和沉音列(倍音列)是构成大小调调式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在音乐实践和音乐理论中,泛音至少有以上一些作用。乐音的音高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之一,已由一个专门的学科——即《律学》——来研究。但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乐音的实际音高则受到演奏者音乐环境的影响而和理论高度有一定的差异。即使是音高固定的乐器如钢琴,由于人耳听觉的原因也不可能做到和十二平均律完全一致。只能是尽量接近而已。等音在乐音体系里,任何两个相邻的音级就构成了半音关系。但是在三分损益律或纯律中这些半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是不完全一样的。如尽管都是半音,但c到bd之间就比c到#c之间的距离小一些——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考虑这个差别。只有在十二平均律中,所有半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才完全一样。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c和bd才一样高。这样就产生了同一个音级有不同的名称的现象,也就是同音异名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等音。音高相同而名称和意义不同的音叫等音。我们知道,在一个八度里只有十二个音高不同的音级,但却有三十五个不同的名称,所以有十一个音级具有三种名称,一个音级具有两种名称。由于钢琴基本是按十二平均律定音的,所以我们在钢琴的键盘上来观察等音。我们用的是小字组的音名,其他各组的道理是一样的。│ │xB│ xc │  │xd│ │xe│xf │ │xg │  │xa ││ #B │#c│ │ #d │ │#e │#f│ │#g│ │ #a │ ││ c │ │ d │  │ e│ f │ │ g │ │ a │  │ b ││ │bd│ │ be │bf│ │bg│ │ba│ │ bb │bc1││ bbd│ │ bbe│ bbf│ │bbg│ │bba│ │bbb│bbc1│ ││ └┬┘ └-┬-┘ │ └┬┘ └┬┘ └-┬-┘ ││ │ │ │ │ │ │ │└───┴──-──┴─-─┴─-─┴──-─┴────┴───┘上图第一行是重升音级,第二行是升音级,第三行是基本音级,第四行是降音级,第五行是重降音级。每行七个,共三十五个音级。如果从左下方斜着向右上方看的话,就是一个基本音级和比它高及比它低的四个升降音级,也就是不考虑升降号的五个同名音之间的关系。纵排的各列就是等音。从上图的左上角也可以看出,小字组的升si和重升si是比大字组的si高半个音或一个音;而右下角小字组的降do和重降do则比小字一组的do低半个音或一个音。也就是说,小字组的升 si和升小字组的si不是一回事,小字组的降do和降小字组的do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音。等音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记忆。对于白键上的音,第一个名称是基本音级的名称。第二个名称则看它比左边的白键高多少,高半个音则用左边白键的基本音级名称加升号,高一个全音则用左边白键的基本音级名称加重升号。第三个名称同理,只是用右边的白键基本音级名称加降号或重降号。对于黑键上的音,由于没有独立的名称,所以前两个名称只能用它左右白键的基本音级名称加升降号,第三个名称则要看它左右的白键有没有半音,如果是左边的白键有半音,则用其再左边白键的基本音级名称加重升号。右边的白键有半音同理,只是用其再右边白键的基本音级名称加重降号。通过上面记忆的方法也可以看出,由于g和a左右的白键都是全音,所以它们之间的那个黑键除#g和ba外没有第三个音名。由等音的名称我们可以知道,基本音级都在白键上,但白键上不完全都是基本音级。同样,黑键上都是升降音级,但升降音级不完全都在黑键上。这三十五个音级可分为三类,即白键上的基本音级、黑键上的升降音级和白键上的升降音级。等音只是在十二平均律中存在。由上一节的内容我们知道,音乐中使用着各种律制,而我们后面所介绍的内容并不只限于十二平均律。所以,在以后的内容中,若非在十二平均律中,若非只考虑音高,是不可能有等音的。半音和全音的种类在乐音体系中,任何两个相邻音级之间的半音关系从音高来看都是一样的。但由不同名称的音构成的半音则有不同的意义。如c到 bd之间和c到#c之间的半音,从音高来看没有什么区别,尤其在十二平均律中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名称不同,所以这两种半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前者是自然半音,后者则是变化半音。仅从音高来看,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音的关系只有半音和全音两种,但是由于名称的不同,它们又各自分为自然和变化两类。这样就形成了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四种类型。在不考虑升降号的前提下,音的名称相邻的半音和全音就是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否则就是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我们用表格来说明这些关系:┌─────────┬─────────┐│\ 只考虑音高│ 要考虑升降号 ││ ─────── ├────┬────┤│只考虑名称 \│ 半音 │ 全音 │├──────┬──┼────┼────┤│ │同级│变化半音│变化全音││ ├──┼────┼────┤│不考虑升降号│相邻│自然半音│自然全音││ ├──┼────┼────┤│ │相隔│变化半音│变化全音│└──────┴──┴────┴────┘下面是一些实例。自然半音 e-f,#e-#f,#g-a,g-ba,xg-#a,bg-bba自然全音 c-d,#c-#d,e-#f,be-f,#e- xf,bbe-bf变化半音 c-#c,#c- xc,bbd-bd,#d- bf,xc-be,#c- bbe变化全音 c-xc,bbd-d,bd-#d,#c-be,xc-e,c-bbe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在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里音的名称不相邻——当然不考虑升降号,而且这些例子又可以分成两类:前三例都是由同一名称加不同的升降号构成的半音或全音,后三例则都是由隔一个名称加升降号构成的半音或全音。由本节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音的名称和音的高低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虽然它们针对的都是同一个对象,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既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又有性质不同的根本区别。传统乐理的相当篇幅就在于在分清它们区别的前提下加强它们的联系。一些同学之所以越学越糊涂,就是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音域和音区音域就是从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音域。如乐音体系的音域就是从C3到g6;钢琴的音域就是从A2到c5。但有些对象的最高音并不那么明确,如小提琴;有些对象的最低音和最高音都不那么明确,如人声;有些对象的音域根据需要可作适当的变化如二胡。还有些对象由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并无变化,但最低音和最高音则可同时作同样的变化,如大部分声乐作品。把音域较宽的对象按音高再细分,就成为音区。一般分为三个音区,分别是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音区尽管是按音高划分的,但并无一个明确的界限。而且,由于发音体的材料或结构等原因,有时音色也略有不同。所以在音乐表现上各具特色。一般说来,高音区的音比较清脆明亮,但有时则略显尖锐;低音区的音比较深沉浑厚,但有时则略嫌浑浊。中音区的音饱满自然,是常用的音区。音乐简谱基础知识音乐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变音记号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一共有五种: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5.还原记号(n):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从纵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或间上,以对应要改变的音符;从横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或谱号的后面。直接记在音符前面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变音记号,它只对所在小节中的所有具相同音高的音符有效——比如,在一个小节中,临时升记号记在了下加一线的C音上,那么就表示本小节下加一线上的C音在演奏时要升高半音。但是,如果在此小节中还有一个第三间的C音(同名不同高),并且希望这个音在演奏时也升高半音,那就需要在此音符那懊嬉布由弦桓隽偈鄙?呛?。注意:临时变音记号只对其所在小节内的音符生效。进入到后面小节中所有改变的音符自动还原。当变音记号写在谱号(乐曲第一小节最前面的花体符号)后面时,则称为“调号”,它是用来标记乐曲的调式的。除非在乐曲的进行当中改变调号,否则它对五线谱内所有具有相同音名的音符都生效。——比如G大调的调号是一个升号,记在第五线上。它表示谱面内所有的音名为F的音符(包括同名不同高的音符)都要升高半音,而不仅仅是升高第五线上的F音。如果在乐曲进行当中需要改变调号,则需要遵循如下规则:1、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只需要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2、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还原多余的变音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3、升号调号变降号调号或降号调号变升号调号。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还原原有的变音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写出新的调号;七十种常用音乐术语曲Cycle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2、组曲Suite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3、奏鸣曲Sonata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4、交响曲symphony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5、协奏曲concerto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6、交响诗symphonic poem单乐章的标题****响音乐7、音诗poeme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8、序曲overture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9、前奏曲prelude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10、托卡塔toccata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11、幻想曲fantasia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12、随想曲capriccio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13、狂想曲rhapsody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14、练习曲study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15、无词歌songs wighout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16、浪漫曲Romance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17、叙事曲ballade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18、夜曲nocturne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19、小夜曲serenade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20、谐谑曲scherzo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21、间奏曲intermezzo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22、赋格曲fugue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23、卡农canon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24、轮唱曲round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25、创意曲invention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26、练声曲vocalization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27、回旋曲rondo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28、变奏曲variation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29、进行曲march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30、特性曲character piece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31、晨歌alborada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32、田园曲pastorable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33、船歌barcarolle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34、悲歌elegy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35、摇篮曲berceuse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36、嬉游曲divertimento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37、即兴曲impromptu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38、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39、小品bagatelle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40、幽默曲humoreske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41、新事曲novellette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42、演绎曲paraphrase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43、舞曲dance music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44、小步舞曲menuet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45、加沃特gavotte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46、塔兰泰拉tarantella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47、波尔卡polka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48、华尔兹waltz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49、马祖卡mazurka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50、波罗乃兹polonaise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51、哈巴涅拉habanera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52、探戈tango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53、独唱solo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54、齐唱unison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55、重唱ensemble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56、领唱lead a chorus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57、合唱chorus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58、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59、合奏ensemble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60、伴奏accompaniment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61、独奏solo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62、齐奏unison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63、室内乐chamber music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64、二重奏Duet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65、三重奏Trio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66、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67、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68、四重奏quartet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69、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70、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zt 二七艺术网)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o lai mi f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