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来写《家》

当前位置: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学..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学习的同学听到的絮絮细语声 B.上物理课时,同学们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人静时,正要入睡的人,听到楼上传来的钢琴声 D.演讲大厅里的人听到演讲者精彩的演讲声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学..”主要考查你对&&噪声及来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噪声及来源
噪声定义: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噪声的来源:①交通噪声 && 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②工业噪声 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 ③建筑施工噪声 && 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等效声级施工阶段噪声不得超过下列限值: 1.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昼间不超过(A)75分贝,夜间不超过(A)55分贝 2.各种打桩机等,昼间不超过85分贝,否则禁止施工. 3.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昼间不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 4.装修,吊车,升降机等昼间不超过65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 以上计权声级均为A级. ④社会生活噪声 && 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下。如洗衣机、缝纫机噪声为50--80分贝,电风扇的噪声为30~65分贝,空调机、电视机为70分贝。 ⑤发动机噪声 && 发动机噪声主要包括燃烧噪声、机械噪声、进排气噪声、冷却风扇及其他部件发出的噪声。 燃烧噪声是在可燃混合气体燃烧时,因气缸内气体压力急剧上升冲击发动机各部件,使之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柴油中的十六烷值不合适或喷油时间过于提前,会引起发动机工作粗暴,使噪声急剧增大。汽油机由于过热、汽油品质不良和点火提前角过大等原因造成高频爆炸声、敲缸。   &&& 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过程和结构振动所产生的噪声,是通过发动机外表面以及与发动机外表面刚性连接结构的振动向大气辐射的,因此称为发动机表面噪声。根据发动机表面噪声产生的机理,又可分为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
发现相似题
与“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77427211419031321375215425282532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
练习题及答案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就地焚烧垃圾             B.减少用煤作燃料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难度:偏易来源:辽宁省期中题
所属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易
答案(找答案上)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常见的环境污染为:水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
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
&& &①条件
&&&&&&&&& a.充分接触氧气(或空气);b.提高氧气的浓度&
&&&&②意义燃料燃烧若不充分,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同时会产牛大量的CO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2)煤燃烧产生的危害及防治
&& &①煤燃烧时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 a.煤大量燃烧时生成的CO2易造成温室效应;
&&&&&&&&&b.煤燃烧时生成的SO2、NO2等溶于水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
&& &②防治
&&&&&&&& a.煤炭脱硫后燃烧;
&&&&&&&& b.将煤炭进行综合利用:
&&&&&&&& c.使用清洁能源;
&&&&&&&& d.尾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等。
(3)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 &①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这些废气排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 &②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
&&&&&&&&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烧充分;
&&&&&&&&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d.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 e.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
2.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化肥、农约对环境的危害
&&&&& ①化肥的不合理利用污染大气(有NH3等不良气体放出) ;污染水体(使水中N、P含节升高,富营养化) ;破坏土壤(使土壤酸化、板结)
&&&& &②农药的危害: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化肥的施用要以尽量小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和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持续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
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观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约和交替使用不同炎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约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呢,从而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3. 其他因素
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环境污染和防治:
1. 水污染及防治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水体污染来源
①工业污染:座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反&》。
②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川。
③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2)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们使川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③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欲中处理和排放。
2. 空气污染及防治
(1)空气污染物及来源:
二氧化硫:含硫燃料的燃烧
二氧化氮:汽车飞机等的尾气
一氧化碳: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消除污染源
②治理废气
③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④植树造林,种草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①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农业生产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如塑料薄膜;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有毒废气随雨水降落污染土壤;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②危害: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土壤污染破坏土壤正常的生态平衡;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土壤污染的防治防治土壤污染,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做到以下几点:
①推广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②开展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③提倡和普及使用有机肥:
④加强工业废弃物及垃圾的管理;
⑤加强对土壤的检验监测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
4.白色污染及防治
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造成的污染,而不是由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1)白色污染的产生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塑料食品包装、聚苯乙烯一次性泡沫快餐饭盒,还有农村大量使用的家用薄膜等,这些塑料均可产生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使用后丢弃在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并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3)消除白色污染的措施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5. 三大环境问题
正常情况下,由于雨水中溶有空气中的CO2,故雨水的pH&7而酸雨通常指pH&5.6的雨水。煤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
(1)酸雨的危害
①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毒害农作物体系,杀死根毛,导敛农作物发育不良或死亡。
②酸雨杀死水中的浮游牛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③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④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进森林衰亡。
⑤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2)酸雨的防治
①尽最少用含硫燃料;
②含硫燃料经脱硫后再使用;
③除去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
④开发利用新能源。
臭氧空洞:
(1)1985年,英同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2)成因:人类存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氟氯代烃等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含量降低,大气巾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存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
(3)危害: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的特性,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臭氧层巾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对地球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牛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a.增加皮肤癌患者人数: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4%一6%;
b.损害眼晴.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
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人数。
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
b.减少渔业产量;
c.破坏森林。
(4)保护臭氧层,防止臭氧减少
①禁止使用氟利昂。
②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国大会通过会议决定,自1985 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吲际保护臭氧层日&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的产生
①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小,从而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②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烃等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4)防治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行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其他正在危害人类的污染:
1.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刺激性的综红色的混合型烟雾,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臭氧,此外还有氮的氧化物和过氧酰基硝酸酯、高活性游离基及某些醛类和酮类等。这些物质并非某一个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污染物质,而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经过研究发现,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 1970年日本东京一个区受光化学烟雾的毒害,使两万人患眼痛病,正在操场上活动的某校学生,突然害红眼和喉痛,并相继有人昏倒。1971年这种危害已扩散到神奈川县、千叶县等地。
2. 富营养化污染
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一富营养一沼泽一干地,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特别是在海湾地区。在水温、盐度、日照、降雨、地形、地貌、地质等合适的条件下,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甲藻或者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在上升流的影响下聚积出现,海洋学家称为&赤潮&;如在地下水巾积累,则可称为&肥水&。富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是广泛而大量的,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药)与工业废水、垃圾等。富营养化的显著危害有:
①促使湖泊老化;
②破坏水产资源,日本仅布磨滩1972年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
③危害水源,亚硝酸盐、亚硼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3. 重金属污染
密度在5kg/m3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钳、锌、镍、钴、镉、铬和汞等。从环境污染方而昕说的蓖金膳,实际卜主要是指永、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再金属如锌、铜、钻、镍、锡等。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汞、镉、铬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污染。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这道题怎么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_百度知道
这道题怎么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上物理课时,从运动场上传来了同学们的喝彩声
B、深夜,正要睡觉时,隔壁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C、上语文课时,同学们的齐读声
D、老师讲课时,传来了两个同学的絮絮细语声
来自学大教育
陈凯&&中级教师
张园园&&教师
梅宁璞&&教师
石学斌&&教师
杨英英&&高级教师《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从排污权初始分配和区域环境管理角度来辨析 - 110法律咨询网
&&热门省份:
我的位置: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从排污权初始分配和区域环境管理角度来辨析
发布日期:&&&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摘要】  本文通过对美国及国际组织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发展历史的介绍,阐述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律理论依据和优点。结合中国当前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试点工作所遇到的困境,笔者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和规范公平的排污权交易市场,首先要解决的是排污权初始分配问题和在全国按照环境区域建立相应的统一的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关,并将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和区域环境管理机构写进《环境保护法》中,使此项环保措施有法可依。这对于使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双赢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意义。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laborates legal theoretical bases and advantages of emission rights dealing system by illust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mission rights system in America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ombined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regarding Chinese current emission rights dealing as a pilot project, we put forward to set up a complete and sound legal system and a disciplined and fair dealing market. What comes first is to solve the preliminary distribution problem and to set up a corresponding and uniform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in which obligation and right are separate. And let the emissions trading legal system and district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included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o make th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ssure can be done by Law.That makes that emission rights dealing system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win-win function of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关键词】排污权;排污权交易;排污权初始分配;区域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法修改 【英文关键词】 emi the first distribution of emission rights;district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the amend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的今天,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制约我国经济稳步前进的主要因素之一。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4%,而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1]这一目标表明中央对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个强制、明确、量化的约束,充分体现出中央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笔者认为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控制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在我国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转有效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使之真正促使各个企业单位提高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走新型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增长道路。但就我国目前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遇到的众多困难,笔者建议要完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进行合理公平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然后在统一的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管理下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笔者提出将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写进《环境保护法》,并从行政法的角度调整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职责,来从法律上保证排污权交易发挥其即减少环境污染又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作用。      一、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      (一)美国等国排污权交易法的发展概况      美国是最早创制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国家。随着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的破坏严重程度越来越深化,于1970年通过了《清洁空气法》。美国环保局在实施该法时首次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设想,制定了包括泡泡政策、银行政策、抵消政策和&排放减少信用& 可以进行交易的政策这4项政策在内的排污权交易计划。21990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美国国会批准将排污权交易作为实现每年减少1000万吨硫氧化物排放量(酸雨计划)的目标的一种手段。随后德国、澳大利亚等相继进行了相关的排污权交易立法工作。如:澳大利亚的《1961年清洁空气法》、《1970年污染控制法》等。3   (二)国际组织关于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实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里约宣言》的原则16条指出:&考虑到污染者原则上应承担污染费用的观点,国家当局应该努力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利用经济手段,并且适当地照顾到公众利益,而不歪曲国际贸易和投资。&这标志着国际环境政策进入到以环境经济政策为代表的新时代。1997年11月在日本召开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允许发展中国家向富国&出售&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能力的规定,这种&出售&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能力交易构成了一个新的市场。4据统计,到2000年发达国家减少空气污染的费用达到每吨空气100美元,而通过环境服务,上述费用可以减少到每吨空气10美元;而提供服务的小国则通过该市场每年可以从出售吸收二氧化碳的热带雨林能力中获得2.5亿多美元。上述国际组织的建议和公约都为各国建立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排污权交易的法律理论依据和优点      (一)排污权交易的法律理论依据      排污权交易的法律依据是根据科斯定理中的交易成本论引申而来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交易理论。5这里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统财产的所有权,而是还包括各种涉及环境资源的其他权利,如环境权,排污权和排污权的转让权,水和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等。由科斯的交易成本论引申的自然资源交易理论认为:市场能够决定资源的最优使用;而要建立有效率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关键在于确立界定清晰、可以执行而又可以市场转让的所有权制度;公有的环境资源管理的最大问题在于资源的公有财产制度,即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权责不一;如果资源权利明确而可以转让,资源所有者和利用者必然会详细评估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并有效分配资源。当今国际上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是把排污权作为一种所有权首先在法律上确立下来,并将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经济手段来自发地实现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因为自然资源所有权一旦从法律上确立下来,它的所有者就会自动地根据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和自然资源的最合理配置来利用和交易环境资源,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的目的。      (二)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笔者认为之所以建议要在全国借鉴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因为在国外的实践经验中这一制度显示了六个方面的优越性,即一是成本最小化,因为在政府管理机构没有增加排污权的供给的前提下,通过排污权交易,污染治理成本高的污染者将买进排污权而污染治理成本低的污染者将出售排污权,其结果就是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二是更有利于宏观调控,因为政府的决策可能出现失误或落后形势而实行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后,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或购买排污权来影响排污权价格,从而控制、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和保护环境;三是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因为排污权市场是完全自由竞争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市场买卖排污权,那么环境保护组织就可以通过进入市场购买排污权,然后把排污权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水平。四是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因为为了确保总排污量指标不被突破就不允许新厂商进入某地生产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这些新厂商又正好是高效益低污染治理成本的企业,这时在恒定的排污总量下排污权交易使得高效益低污染治理成本的新厂商只需要购买少量排污权就足以使其生产规模达到合理水平并赢利,而那些感到得不偿失的厂商则不会购买而是去积极提高生产技术治理污染,这样既能保证环境质量水平又使新建企业通过购买排污权得到发展,最终有助于形成污染水平较低而生产水平较高的合理工业布局;五是提高了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备的积极性,因为政府只确定排污权的数量而排污权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确定的,所以使得企业节约下来的排污许可证能够在市场上出售或贮存起来以备今后企业发展使用,从而能够促使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或更有效的控制设备来减少排污量;六是更具有市场灵活性,因为排污权交易不需要像排污收费那样事先确定排污标准,而只需确定排污权数量并合理公平地发放排污权,然后通过排污权价格的市场变动,排污权市场就可以对市场物价和企业治理成本作出及时的反应。      三、我国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困境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和对于上述排污权交易制度优点的认识,我国从1990年开始在16个城市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立法工作的滞后和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排污权交易工作却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将最终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应用。笔者认为具体出现了如下问题:      (一)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和法律滞后,排污权初始分配存在障碍      目前我国排污权交易尚处于试点阶段,虽然基层环保部门以及企业都希望能及时出台有关排污权交易的具体规章制度,一些省市如山西、河南、江苏等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排污权交易法规,但遗憾的是国家还没有针对性的统一立法。结果是我国目前进行的排污权交易从审批到交易等一系列具体操作,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排污权总量难以确定,排污权初始分配难以公平合理地进行。      首先,排污权交易体系是以实现污染总量控制为前提的,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出一个环境区域的最大污染物排放允许量,是进行整个排污权交易的首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虽然我国相关法律已经开始从大的方面规定要确定排污总量,或者用与往年比较的手段来确定一个地区总的排放量,但却并没有对如何按污染物种类和污染危害严重程度来分门别类地制定具体的排污总量的标准。同时,由于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得排污总量控制的底线不断被突破,使得整个排污权总量的标准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上述排污总量问题基本确定后,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给企业又是一个目前争论的热点。目前存在着新建污染企业和已建污染企业之间在排污权初始分配方面的不公平。1990年美国在《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提出了三类排污权初始分配方案:公开拍卖、固定价格出售和无偿分配。然而在我国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实践中,如果是无偿在污染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则有可能会造成对于新建企业有偿取得的不公平。如果是有偿分配,那么是通过拍卖方式还是政府定价则也值得进行具体的实地研究,因为前者可能会导致大企业进行市场操纵,囤积居奇;后者存在着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弊端,容易导致政府部门操纵市场的危险。笔者认为排污权初始分配难以合理进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因此导致至今难以从立法上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各地区的排污权初始分配办法。      (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不规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边界冲突&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在我国,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但其造成的工业污染在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却超过半数。这一基本国情就决定了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与执行费用过高,政府难以有效地进行宏观控制,因此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为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有富余排污指标的企业不肯出售自己的节余排污权,造成排污权的浪费;或者漫天要价,扰乱了排污权交易秩序,导致难以形成规范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其次,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眼中,限制排污就等于限制生产,出于对本地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默许企业偷偷增加排污量。例如:曾经轰动全国的浙江东阳污染事件发生前的四年时间里,当地农民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污染问题,但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群众呼声却选择了沉默6。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企业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采取一明一暗的排污手段,致使排污情况越来越严重,国家却难以有效监督。此外,在一些跨市、跨省的排污权交易中,计划卖出方的地方政府官员强行介入交易过程,禁止把排污权指标转让给其他地区,要求只能在本地区内进行排污指标交易。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排污权交易受到限制,排污权交易市场不能有效运作。      再次,现今的污染严重问题已经开始从城市向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饱尝污染之苦的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整治污染问题,对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企业在电价、环保等方面进行限制。而与此同时,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强烈的发展愿望仍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的,制定种种优惠政策,吸引上述&三高&企业来当地投资。例如7:浙江嘉兴秀州区寄希望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控制污染总量,从而逐步改善区内水资源环境。然而事与愿违,秀州区乃至整个嘉兴市的水质近年来还在不断下降。秀州区环保分局局长张建明说:&秀州区可以控制本地的污水排放,但是,流动的河水没有行政界限,如果上游地区继续排放污水,秀州区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效果等于零。&又如:浙江永康在大规模整治冶炼小企业时,江苏徐州一小镇却在永康本地大做广告欢迎小冶炼企业进行异地投资。上述现象都将意味着今日发达地区的污染严重问题就是不发达地区的&明天&,这种经济发展上的&近视病&,势必使那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又要付出同样沉重的环境代价。      笔者认为这些边界冲突现象都是因为排污权交易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市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没有从总体上进行监管而是各地区各自为阵造成的。具体地说&边界问题&的出现及其恶化,是由于我国长期在立法上对环境区域的界定模糊造成的。虽然近几年我国对于建立跨区域环境管理也有一些相关立法,但并没有建立准确详细、权责明晰的区域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举例来说:以我国跨行政区域水环境管理的立法现状为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直接规定跨行政区域水环境管理的内容有19条之多,也特别授予了流域管理机构具有监督和执法的权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第10、18、26条都有相关规定。还有一些关于水环境区域管理的规定散见于一些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中。如:《宪法》(第9条)、《水土保持法》(第3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第21条)等8。但是纵览这些法规条例的规定,都没有赋予水环境区域管理机构解决跨区域环境纠纷应有的独立的权力,只规定了一些监督、监测权力,对产生的环境边界纠纷也只能和当地各个政府协商解决。更遗憾的是除去没有对水污染跨区域环境管理进行综合性和具体的规定,国家对于其他污染物跨区域污染的相关解决机制则更是没有相对应的针对性的立法,也没有建立一个权责明确的环境区域管理机关进行监管,以至于无法从一个环境区域的整体角度来统一监管该辖区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统一分配排污权和统一管理排污权交易市场。      四、建立合理公平的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      鉴于对上述第三大点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在全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修改《环境保护法》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构来统一规范排污权交易市场      要想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笔者建议首先要以立法或者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方式在全国按环境要素区域的划分来建立几个大的独立于行政管辖之外的机构,这样一个机构可以不受各地政府的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也就是说这个机构可以按照自然环境区域的科学划分来统一规范辖区内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统一解决辖区内的环境污染纠纷、统一保护和控制辖区内的环境及污染问题。现今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局,但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水资源保护有关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协助组织并负责指导拟订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生态保护规划,统一规划流域内水环境监测站网等。不难看出他们的权责还是限于监督和协助当地政府的环保工作,并没有被赋予独立处理环境保护事务的权力和地位。笔者提出在《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工作中为区域环境管理机构单设一章,明确它的主体资格和具体的权限和职责,以及详细的法律责任。      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理由是:合理的排污权初始分配、规范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现今的日益恶化的环境边界冲突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一个管理有效的环境区域管理机关的建立。具体来说:从环境科学角度来说,因为环境容量是环境区域自净能力的总量,只能根据环境区域来计算而不能按行政区划来计算(例如长江整个流域横跨若干省市,不能把长江流域按行政区域人为地隔断),所以我们应当选择建立与我国海域或流域等环境单位相对应的独立的环保机构处理排污权交易、保护环境等相关的事务。所有上述分析过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边界冲突&严重等问题大都是由于现在的排污权交易的监督管理权力还在各个当地政府机关手中,所以各个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当地经济就很难会严格执行排污总量,甚至会限制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推行。      其次,在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同时,要用建立或修改相关行政法的手段来赋予它可以高于当地政府管理环境的权限和直接由国家垂直管理的地位,使其不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限制,或者能直接指导当地各个政府进行相关排污权交易、环境保护的配套工作。这样它在解决边界环境纠纷问题时就不会出现受限于当地政府而无法作出公正妥善的解决办法的结果。要协调好这方面的关系和利益还要有待于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配套改革。      最后笔者认为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好处是:一是统一管理有利于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因为一个区域的环境保护由一个机构来管理更利于操作和及时发现环境容量的变化;二是有利于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将发放排污权与监督企业排污的权力集中于一个机构,更有利于明确责任和在出现问题时找到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主体;三是有利于在一个环境区域内进行排污权交易,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更有利于高效益低污染的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四是有利于在一个环境区域解决污染纠纷,突破行政的疆界,在出现各个环境区域之间的纠纷时,可以更多的从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角度处理问题,而不会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更科学更合理。      (二)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公平合理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机制,将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写入《环境保护法》      笔者认为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第二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要从立法上建立一套合理公平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机制,并将排污权交易作为《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确立下来,制定排污权交易的实施细则。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首先就要确定一个地区的排污总量问题。对于排污总量的确定问题我国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中已经有了一些相应的规定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等。9虽然只是一些全国大范围的几大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标准,但对于地方上制定更为科学、准确、更严格具体的标准无疑是提供了法律指导。然而对于排污权交易中的首要工作即如何在总量控制的情形下合理解决排污权的第一次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无法将排污权合理分配出去,接下来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操作工作就无从做起。排污权初始分配不合理不公平将会严重影响排污权交易这一减少污染的经济手段难以发挥其市场灵活性的功用。      1、确立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主体是建立合理公平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机制的第一步      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上述独立于地方行政辖区的跨区域环境管理机构来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主体,并从行政法的角度赋予它们独立于高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权限的地位。因为按环境区域来划分管理机构有利于从一个整体的自然环境区域来统一控制污染,而不会象现在的情形,由一个行政管理机关按行政辖区的划分来管理一个大的环境区域内小范围的污染问题,这必将造成天然环境,如:湖泊、江河、海域、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割裂,致使当出现&边界纠纷&时各地方互相推诿责任,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然而这样的边界纠纷却是因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着行政区域的划分导致的。这样的边界冲突问题显得是那么得不该发生和尴尬。      2、采取以拍卖为主,制约措施和鼓励性政策为辅的方式来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初始分配体系的第二步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各地不平衡,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初始分配采取政府无偿分配和政府定价都将导致分配不公和排污权被积聚到某个别企业手中的情况。因此对于我国现在的国情应实行拍卖为主相关制约措施和鼓励性政策为辅的方式来完成排污权初始分配。此种拍卖要由多种市场限定手段的协调来共同进行:首先各个企业先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确定排污量并向区域环境管理机关申请确认之后,由该机关规定在拍卖过程中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申请的排污量为限参加拍卖,以此控制排污权不会一次性集中到某个企业。其次就是具体的拍卖工作,举例如下:某一环境区域管理机构经监测确定了一定的排污控制总量是10000t,这一区域有A,B,C三家企业分别根据上年实际排污量和本年生产经营发展状况对自己的排污量进行预测并申请环境区域管理机构确认,分别是A:7000t,B:3000t,C:2000t,其中A企业的污染治理费用是50元/吨、B企业是60元/吨、C企业是70元/吨,这时环境区域管理机构预先根据市场信息标出一个拍卖低价45元/吨,这样通过充分发挥拍卖的价格竞投作用,最终使得C企业以61元/吨的价格购得2000t排污权,B企业以51元/吨的价格买到3000t排污权,A企业以46元/吨的价格购得剩下的5000t排污权,这样就让污染治理成本最小的A企业来治理它剩下的2000t排污量。通过上述方式既能使排污权初始分配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不会产生分配不公和企业囤积排污权的现象,又能使污染治理技术最高治理成本费用最小的企业来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更能促进各企业努力改进技术减少排污量,从而达到优化环境资源。然而对于新建企业,区域环境管理机关则可以通过事先预留一部分排污权对其再进行拍卖来满足其辖区内各个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再次,拍卖完成后,还要制定一些制约措施和鼓励性政策来对排污权分配加以完善。比如区域环境管理机关在每一笔排污权交易中,可以利用经济杠杆的方式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税&来影响企业之间的排污权交易行为, 即规定企业只能将节余的排污权卖给区域环境管理机关并交纳一定的交易手续费,再由区域环境管理机关将收购的排污权再行拍卖给其他企业。由此可以避免企业以不合法手段对排污权价格任意哄抬和囤积居奇,也增强了区域环境管理机关在排污权交易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比如对积极减少排放、积极出售排污权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来促使排污权的再次分配和交易,充分发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市场灵活性和优化环境资源的功能。      综上所述,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的成就和困境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一方面是我们认识到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对于平衡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企业发展这三方面利益确实显示了它的优越之处。同时又让我们认识到由于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各方面立法和配套制度不够健全,使得排污权交易工作凸显了很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下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大力提倡是在我国大力引进和推行排污权交易的最好契机,也是借此机会解决环境保护工作多头管理,各级冲突,不能有效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好阶段。因此笔者大力提倡要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确立合理公平的排污权分配体系和建立权责明确的区域环境管理机构。前者是是从排污权交易的基础来入手即解决好它的内部机制问题,将确定的排污权合理的分配出去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排污权交易工作。后者是从排污权交易的监督管理方面入手即解决好它的外部机制,即建立一个对排污权交易市场能有效管理的机构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统一的区域环境管理机构是最好的选择,它突破了行政界限,使得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在一个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大环境里发挥其灵活的市场调节功能。只有从立法上建立合理公平的排污权分配体系和权责明确的区域环境管理机构,使得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解决好排污权交易的内、外部机制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在中国建立较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使排污权交易这一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真正发挥它的功效,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 【作者简介】 卞化蝶,女,安徽省巢湖市,昆明理工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李希昆,男,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注释】 [1] 曹明德 黄锡生.环境资源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9月. [2]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徐祥民.关于建立排污权转让制度的几点思考.环境保护[J].国家环保总局主办,总第302期,第38页. [4]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第四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5] 王金南 曹东.能源与环境中国2020[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6] 秦天宝.论环境法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法学评论[J].总第133期,第80页. [7] 马燕.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立法研究.法学杂志[J].2005年第10期,第86页. [8] 江伟钰.21世纪绿色GDP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研究.法学杂志[J].2005年第10期,第83页. [9] 钱水苗.论政府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的职能定位.中州学刊[J].2005年第三期,第87页. [10] 陈剑.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探析.河北法学[J].2005年第10期,第109页. [11] 竺效.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专家主持人制度初探.法学评论[J].2005年第5期,第43页. [12] 王灿发.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现代法学[J].2005年第9期,第130页. [13] 赵惊涛.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法制建设.当代法学[J]. 2005年第5期,第31页. [14] 吕忠梅.环境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参考文献】 [1]半月谈[J].2005年,20期:第12页. [2]这里的泡泡政策是指由环保部门首先对一定区域环境内可以容纳的污染物总量作出计算,当这个控制总量被确定后政府环保部门就将它分成若干分,我们称之为&小泡泡&,然后将这小泡泡按配额出售或拍卖给企业,并允许企业在这个小泡泡范围内排放污染物。银行政策是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那么该企业就可以将节余下来的小泡泡存入专门的银行,以使今后扩大生产规模时使用或者留待以后出让给需要排污配额的新建企业以获得经济利益。&排放减少信用&可以交易的政策是指如果某工厂的排污量减少超过了美国环保局规定的水平,超出部分可以作为&排放减少信用&储存起来,这些工厂可以向那些污染治理费用较高的工厂出售它们的&排放减少信用&,也可以同那些工厂交易排放减少信用。抵消政策是指以一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削减量来抵消另一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增加量或新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其实质是通过新污染源单位购买&排放减少信用&为现有污染源单位治理污染提供资金。 [3]蔡守秋.澳大利亚环境法[J/OL].依法治市综合网:http://www./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公约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0-192页. [5]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科斯定理的交易成本论是指只要市场交易成本为零,无论初始产权配置状态如何,通过交易总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6]孙爱东.环保冲突事件频发令人忧.半月谈[J].2005年,第17期:第35页. [7]孙爱东.环保冲突事件频发令人忧.半月谈[J].2005年,第17期:第36页. [8]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908-945页. [9]国家环保总局编.环境保护行政监察实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36页.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问题,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吉安推荐律师
江西南昌市
江西景德镇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相关法律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图写话保护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