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与母时郑国的国都

公元前八世纪末郑国崛起
周平王迁都洛邑后,曾先后任用郑武公、郑庄公在周王室担任官职。郑武公自持强大,丝毫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周平王担心郑侯权势太大,架空王权,于是又以虢公为卿士,分散其权力。郑庄公因此怨恨周王,周王慑于郑国压力,又以王子狐为人质,郑庄公则以世子忽入周为质。周平王去世后,周王室欲以虢公取代郑庄公。庄公不满,周、郑由此交恶。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左传故事新编》6,郑庄公的报复之一_哈波兰丁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54515位
(56)(46)(1)
(1)(2)(11)(11)(9)(7)(6)(1)(5)(3)
  &西周时出兵征战有其定义。以除掉弑君之贼为目的的出兵称为&讨&。这是在本国无力诛杀的情况下,他国为之兴兵除害。另一种出兵叫&伐&,这是一种声势浩大,大张旗鼓,义正辞严的出战。被伐者乃天下共敌,如武王伐纣。再一种是&征&,&征&是一种上讨下的行动。如天子征诸侯,或者有征伐权的大国征伐他国。同等之国不相征。&征&的意思是&正&,用兵去校正其邪恶。其次是&侵&。这种出兵只是引兵至其境内,责问其罪过,如对方认罪,则撤兵,如不认罪,则进兵而变成讨伐。最后一种叫&袭&,轻行掩人不备的一种偷袭行动。偷袭多为无缘无故的侵略,不是一种光明正大之举,非正人君子所为。故西周时没有偷袭之类的出兵,春秋时期偶尔出现过。&一切出兵,(&袭&除外)均须经天子许可,特别是&征&,非天子之命诸侯不得擅自征伐,只有获得征伐权的伯主,也即霸主才可征伐。《礼记& 王制》云:&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斧钺然后杀。&就是这个意思。然而自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相征伐而无视王室的存在和天子的命令。《论语》上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初期,天下初乱,这些出兵的规矩多多少少还能被遵守,以后就乱套了,到了战国,天下大乱什么都不讲究了,杀戒大开了。所以战国时期的大战血腥味太浓。春秋不同于战国,多多少少还保留着那些古老的规矩,所以看起来还很有趣。这些各种名义的出兵,对郑庄公以后的报复计划可以说都用上了,并且郑庄公还算本分,基本上没有过格超越各种出兵名称的本意。郑庄公先是按计划对卫国实施报复。卫国的弑君之贼州吁已被诛杀。郑国对卫国的出兵当然不能再以&讨&为名,也不能以&伐&,更不能用&征&。因为郑国不是有征伐权的方伯之国。郑国只能以&侵&的名义出兵,一报还一报,报复卫国对郑国的入侵。于是郑庄公率领三军开进了卫国。&郑国与卫国是一南一北的邻国,又是同姓,都姓姬,都是周王室的后裔同一个祖宗。按理是一家人,但是事过几代一家人就不相认了,所以周朝各诸侯国相争相斗差不多都是一家人在互相斗。在周朝的主要诸侯国中只有齐、楚、秦、陈与周王室异姓,其他多数诸侯国都是王室的亲戚。因此可以说各诸侯相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窝里斗。争斗的理由以现在人眼光看并不充分,野心也不是很大。往往只是为了面子名声等等虚的东西,而非为了土地。所以这样的争斗如果用战争一词来形容显得很严重,因为那时的所谓战争不象战国时那样动不动就杀人盈野,几万几万地死,战死上千人就属于惨烈,这样的大战没有几次。而全军覆没的惨状整个春秋也就只有一次。所以多数战役不是很激烈,当然也不壮观,况且那时侯打仗还讲究礼节,看起来象玩似的,并非得要争个你死我活,只要给足了对方的面子,找个台阶下,来犯之敌就会很高兴地打道回府。但这次卫国却没有给郑国这个面子,而且还把事情闹大了。&此次郑庄公出兵卫国的用意只是想要卫国承认入侵郑国之罪,便罢兵回去。他想卫国新君刚即位,不会恋战,但却没料想到,卫国不但不承认过错,反而还调来的援军。卫国派人联络了南燕国,让南燕出兵直接进逼郑国国都。&南燕国正处于卫国与郑国之间,是一个小国,大约位于今天的河南延津附近。南燕国姓姞,是个很古老的封国,一直保持着与卫国的良好关系。因为这一地区,只有卫国是个大国,且是个唯一的公爵国,故在其周边地区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有很多小国依附于卫国。但自从郑国建国后,这一地区有了变化,有的小国被郑国吞并了,这当中可能就有卫国的附庸国,所以卫国对郑国这个新起的封国一直耿耿于怀,正是由于郑国的兴起影响到了卫国的势力,卫国才对郑国不屈不饶。现在郑国竟然出动三军来对付卫国,卫国岂能被郑国吓唬住,但硬拼不是办法,卫国人想起了一个计策,派人暗中联系南燕国,乘郑国全军出动国内空虚之际,让南燕国出兵攻打郑国都城,这就是后来&围魏救赵&之计的前身。&郑庄公得知南燕入侵郑国的消息后立即将三军撤出卫国,来对付南燕之师。按当时规矩天子可以拥有六军,诸侯大国可以组建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郑国当属二等国,应有二军。但《左传》上却说郑国在这次对抗中用了三军。这可能是郑国为了把自己打造成地区强国而违规扩编军队。&郑国领军大臣主要有三位祭足、原繁、高渠弥。那时是文官领军。军队的最高首领都是把持朝政的大臣,属于军政合一的官制。祭足、原繁、高渠弥即是郑国当时的三卿。按春秋官制官职品级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六个级别。上大夫为卿,故上大夫一般称谓卿。卿之首位是执领国政之上卿,其余为下卿,也叫亚卿。天子设六卿,诸侯一般三卿,但也有设六卿、甚至八卿者,如晋国曾有过八卿,宋国也设有六卿。不论是王国还是诸侯国最重要的官职上大夫卿全都是由天子或国君的直系亲属如弟弟、叔叔等担任。郑国的这三位卿大夫与现在的郑庄公是什么关系不很清楚,但这三人不是先君的弟弟就是叔叔之类的人,总之都是郑庄公的直系亲属。高渠弥因其食邑名叫高氏,故以地名为姓氏,成为高姓的一个来源。(另齐国也有高姓。以地名为姓氏的占姓氏中绝大多数。)祭足也是因其封地名祭,故叫祭足。原繁也是因其封地名而称原。&郑庄公的世子忽和其他两位公子子突和子仪也随军出征。除这三位公子外,还有一个公子名亹(音委)留守在国都。郑庄公除了这四子外,还有几个儿子不是重要人物,《左传》中没怎么提及,而这四个儿子却是重要人物,郑庄公死后,这四个儿子为君位展开了争夺,郑国因此而大乱了一阵。郑庄公此时可能觉察到了什么,他之所以一心想用兵威来树立本国的威望,其目的之一就是想在他在世期间为他的儿子打牢打固江山。在这四子中,郑庄公最心虑的是老二公子突。子突是个将帅之才,很有军事才能,而将来要继承君位的世子忽却不如子突机灵勇敢。他担心一旦他离去,郑国会发生不测之事。他曾把这种忧虑说给上卿祭足。祭足说:&君不必担心。世子忽是个仁义之人,将来必是个好君主。至于其他公子,君应量才而用。据各自才干安排适当位置。名分地位适当则不会有非分之想。&郑庄公怎么能不担心呐?但那毕竟是以后的事了,自己再担心也管不了以后的事,还是先忙乎眼下的事吧。分类: |帖子主题:[影子原创][历史征文]东周初悄然崛起的郑国
共&2881&个阅读者&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金币:2147 枚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影子原创][历史征文]东周初悄然崛起的郑国
文章提交者:云在飞0426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郑国最早位于棫林(今陕西凤翔),后迁至徙拾(今陕西华县),郑国的第一任国君就是郑伯友,周历王最小的儿子,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时期被封为郑侯,史称为郑桓公,后来为了抵抗犬戎的入侵、保卫周幽王而死于战场。说起郑国的崛起,从郑桓公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谋划,在时期,担任朝中司徒的郑桓公看到周幽王的昏庸残暴,还有犬戎一次比一次频繁的对西周王朝的骚扰,西周王朝政权眼见日趋衰微,就已经预感到西周的衰败已不可逆转,而看到别的诸侯国都在自顾自的发展军事和经济实力,便铭思苦想的开始为自己的郑国寻找后路,因为那时的郑国位于徙拾,比较靠近犬戎的势力范围,一但西周遭受到犬戎大规模的侵略,可能会受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危险,《史记.郑世家》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从这段对话的大意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桓公早已经有了迁国的预谋,但还没最后拿定主意到底要往哪里迁,而太史公的话则让他顿开茅塞。太史公的话大意是:一方面东虢、郐国的两个国君不得人心,另一方面郑桓公当时做为司徒在周朝以及百姓心目中的声誉都还可以,所以要趁此机会在虢、郐之间要一大片土地,以后你到了那里,那里的百姓就会真心拥戴你,你就可以说了算。郑桓公当然心领神会,于是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声誉再加上威逼利诱,硬是在东虢(今河南荥阳)和郐国(今河南新郑)之间夺占了十座城,以便留给自己的后人找到一块落脚点,郑国有了这块飞地后,便开始把国内的财产往那块飞地倒腾,并陆陆续续的将宗族中的亲属和关系可靠的部族先期迁徙到那里,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商业,准备着将来有了合适的机会就可以将举国迁徙的目标尽快实现。但郑桓公没想到的是,迁国的梦想对他来说永远都无法实现了,在骊山他陪着侄子周幽王一同共赴黄泉,倒也落下了忠义之名。而这个迁国的梦想就只能落到了他的世子掘突身上了。他的世子掘突和晋国、卫国还有秦国一起驱逐了犬戎,收复了镐京,拥立了周幽王之子姬宜臼为周平王。而掘突也乘此机会从中捞取了不少好处,他不仅顺利即位郑国的国君(史称郑武公),还凭借着积极勤王的举动和扶立周平王的功劳当上了周朝的卿士,和另一位资力威望都比他高不少的卫侯同为卿士,这让郑武公的名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一笔不小的政治资本。而在此后的迁都事件中,除了卫侯是从国家社稷着想极力反对迁都外,在那些怂恿周平王迁都的大臣里面最卖力的恐怕就应该是郑武公了,因为迁都的大业是从他父亲开始就早已经规划好蓝图的,做为郑国的新任国君他,他必须要为郑国的未来考虑,他不可能不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幸好周平王刚即位,又没有多少能力和头脑,而那一班重臣里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竟是些贪生怕死之辈,让郑家的迁国大计终于得以实现,还顺便捞取了舍弃家园陪伴王室东迁的功劳,真是一举两得。在协助并陪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后,郑武公当然居功至伟,从此就成了东周王室的心腹和依靠。当郑武公把郑国的全部家当和人口从徙拾迁到了他老子郑桓公给他早已预备好的那块飞地后,马上就仗着周平王的恩宠找了个借口灭掉了东虢和郐,并修建了新的都城,取名为新郑(今河南新郑),不久又吞并了胡国(今河南郾城)这对于郑国以后的发展和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躲开了犬戎的威胁。二,是得到了比原来更多更肥沃的土地和更多的人口。三,是占据了位于中原的战略要地,面向广阔的东方,背靠险峻的虎牢关。四,是由于新建的郑国离王室不远,他可以很方便的往来于郑国和王室之间,对于操控王室和郑国国内事务都很便利。而郑武公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又与当时实力比较强的申国采取了联姻的策略,娶了申侯的女儿姜氏为妻,找到了可靠的盟友,这使他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政治优势,取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发展国力的要素。在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郑武公都在极力的发展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当时郑国的军事实力来说已经超过了鲁国,部队的编制已经达到了三个军,拥有战车近千乘,以至于有了“千乘之国”的称号,为他的接班人也就是(郑武公之长子)图谋称霸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内容为我个人,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2761本帖已赚金币: 0
【影子军团】卫将军
【影子军团】军人证编号:YZ-000148
远远地欣赏,欣赏彼此心中那悄然绽放的美丽和流露的暗香......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影子原创][历史征文]东周初悄然崛起的郑国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金币:13555 枚
/ 排名:898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在飞0426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马克己
在第21楼的发言:要是像郑、晋这样的国家代周为天子,不算是改朝换代吧。
呵呵又见到朋友了!真高兴!希望多多指教一二!
如朋友所说,郑或者晋代替了周天子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算.有点像刘秀光复汉室的比喻,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改国号应该不算改朝吧,但可以确定的是换代了.呵呵不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请朋友赐教了.曲沃并晋:列国志里面是这样写的:子昭侯立,畏其叔父桓叔之强,乃割曲沃以封之,谓之曲沃伯;改晋号曰翼,谓之二晋。昭侯立七年,大夫潘父弑之,而纳曲沃伯。翼人不受……孝侯立十五年,庄伯伐翼,孝侯逆战大败,为庄伯所杀,翼人立其弟……(曲沃)武公复诱而杀之,遂并其国,定都于绛,仍号曰晋。悉取晋库藏宝器,入于周,献于厘王(输入法问题。。)。厘王贪其赂,遂命称代(即武公)以一军为晋侯史记里依旧记晋的原因应该还是曲沃伯没有王室的认可,所以太史公把曲沃看作是晋的家臣。看来晋、郑两国是不可能取代周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7138排&&名:3285劳动点:201129排&&名:2590发帖数:3824 军号:1276624 头衔:铁血第一文盲 工分:207138
/ 排名:3285
左箭头-小图标
恭喜,征文参与奖励,请验收!本人向楼主赠送金币49枚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zw1976
在第52楼的发言: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国运的,庄公确实是强,但也只是一代而已,就像是秦始皇,应该是比他们都强了,但是他的后代确还是不争气,这跟庄公是有一比的。从这一点上说,郑国的衰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了,有的君王只注意自己活着的时候该怎样做,而忽略了自己的身后事,没能找出可以守住江山的接班人.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金币:2147 枚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马克己
在第4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平常平淡
在第37楼的发言:......
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他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同时,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郑、宋之争是郑庄公一生遇到的重要大事之一。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郑与宋、卫两国都有矛盾,随时有遭宋、卫夹攻的危险。公元前719年,宋国纠集了包括卫、陈、蔡、燕、鲁在内的多国联军,先后两次围攻郑国,大有铲平郑国之势。在这种情况下,郑庄公冷静沉着、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御,顽强抗敌;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处理好与列国的关系,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陈国虽曾与宋国一起侵郑,但郑庄公在击败陈师之后主动与陈和好。鲁国曾在伐郑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郑庄公并未因此忌恨于鲁,而是主动向鲁示好求和,直至结为同盟。齐国当时是诸侯中强国,郑庄公很注意密切与齐的关系,以利用齐国势力来牵制宋人。此外,与周交恶,也很注意策略。虽大败王师,而又夜使祭仲劳王;既恨周王弃己,又用周王之权威以打击宿敌。前713年,借声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郑庄公联合齐、鲁之师,以天子之命伐宋。齐、鲁军队败宋军于菅(今山东武城县东南),郑军先攻占宋国郜(今山东武城县东)、防(今山东金乡县西),后又打败宋、蔡、卫三国联军,最终使宋国屈服。
宋国是商的直系之后,对周本来不满,陈、燕(这个是南燕国)都是宋的远亲,自然是要帮亲的。呵呵原来还有如此的历史渊源,由此可知宋襄公霸业艰难的原因了,谢谢朋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13622排&&名:165劳动点:95946排&&名:7609发帖数:11398 军号:395103 头衔:铁血陆军集团军军长 工分:1013622
/ 排名:165
左箭头-小图标
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国运的,庄公确实是强,但也只是一代而已,就像是秦始皇,应该是比他们都强了,但是他的后代确还是不争气,这跟庄公是有一比的。从这一点上说,郑国的衰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金币:13555 枚
/ 排名:898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在飞0426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骆驼刺*
在第38楼的发言:感情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先河是郑武公开的头嘛。虽然这条政治暴发的捷径,但岂知伴君如伴虎,借王权而夺势必定引起众诸候的妒忌与不满,左右都不讨好,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道路。看看后来的曹魏政权的下场就可以知道,司马氏夺魏权几乎就没有受到什么抵抗。
相反,天子不易控制的边地,却真成了群雄发迹的好地方了,直到最强势的秦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秦脱离了险恶的政治攻讦的环境,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发展积蓄实力。而偏远而艰苦的环境又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而看似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中原地区,由于你攻我伐,互相牵制与消耗......
迁不迁国对郑国都是难题,我觉得以当时的情况,迁国应该是上策,迁国就是为了避开犬戎的威胁,如果不迁到河南,郑国的日子也不好过,那时候犬戎的气势正旺,连军队比郑国多好几倍的周王室都迁走了,郑国独自留下不迁说不定亡国来到的日子更快些.当时处于偏远地区的诸侯国都面临着与当时少数民族的矛盾,秦国的兴起是用了几代人的努力打败了犬戎才得到安宁和发展机会的.所以这两条路照我看来,还是选择迁国是比较明智的.郑庄公称霸太过于着急,如果先拉拢几个诸侯做为帮手,争取时间以继续发展国力为根本,谋而后动是最好的策略.迁到河南,与商朝遗国争地盘,政治上很划算,能得到周天子的支持,又能得到富庶的先商土地。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金币:13555 枚
/ 排名:898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在飞0426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zlaozei
在第30楼的发言:貌似当时虎牢关还没建成了吧?
西周时代,穆王姬满统驭天下50多年,以“穆天子”之名广为人知。一天,他狩猎圃田泽(今郑州商城遗址以东中州皇冠假日酒店—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一线,就是圃田泽西陲),掠林惊兽以供天子射杀者忽见一虎在芦苇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虎牢之名,自是而始。
虎牢关位于汜水镇,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
由资料中可以得知,虎牢关建城是在公元前571年,而此前则是个天然的隘口,不知道历史记载是否正确.谢谢朋友的指教!
虎牢關是古崤關《讀史方輿記要》:虎牢關,在開封府鄭州汜水縣西二裏。一名成皋關,亦曰古崤關。其地古東虢國,鄭為制邑。《左傳》:鄭莊公曰:制,岩邑也。又為北制。隱五年,鄭敗燕師於北制。亦名虎牢。(天子獵于鄭,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獻,命蓄之東虢,因曰虎牢)一般所指的崤關是河南洛寧縣北的崤山關隘。《讀史方輿記要》:三崤山,亦曰二崤一名嶔崟山,在今河南府永寧縣北六十裏。其地或謂之崤澠或謂之崤塞。因為和涵谷關很近,所以和涵谷關並稱崤涵。又和澠池合稱崤澠。歷史上很多有名的戰役都發生在這裏。按《史記》:秦繆公三十三年,潛師襲鄭。蹇叔、百里奚謂其子西乞術、孟明視曰:汝軍即敗,必於崤黽矣。師還,晉遮秦兵於崤,擊之,無一人得脫者。燕慕容恪陷洛陽,略地至崤黽,關中大震。秦苻堅自將屯陝城以備之。義熙十三年,劉裕伐秦,檀道濟等由許、洛軍澠池,進攻潼關。秦將姚紹出戰而敗,自潼關退屯定城,遣姚鸞屯大路,以絕道濟糧道大路,即三崤路。先是紹遣胡翼度據東原,與大路相為唇齒,皆據險以絕餉道也,沈林子襲斬鸞。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金币:13555 枚
/ 排名:898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平常平淡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平常平淡
在第3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郑国在郑庄公时是很强大的;东迁以来,莫强于郑。郑灭东唬而都之,前篙后河,右洛左济,虎牢之险,闻于天下,故在昔庄公恃之,以伐宋兼许,抗拒王师 。郑庄公时能臣良将也很多,祭足的眼光和策略,公子吕的忠义,颖考叔的智勇双全,高渠弥之勇。郑国在郑庄公死后,郑国国力在郑庄公的几个儿子的内乱下才急剧下降的!郑国在郑庄公时代,没有打过败仗,而且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觉得郑庄公的军事和政治才华都很厉害的。。。。。呵呵。。兄弟有时间去看看。。
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他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同时,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郑、宋之争是郑庄公一生遇到的重要大事之一。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郑与宋、卫两国都有矛盾,随时有遭宋、卫夹攻的危险。公元前719年,宋国纠集了包括卫、陈、蔡、燕、鲁在内的多国联军,先后两次围攻郑国,大有铲平郑国之势。在这种情况下,郑庄公冷静沉着、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御,顽强抗敌;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处理好与列国的关系,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陈国虽曾与宋国一起侵郑,但郑庄公在击败陈师之后主动与陈和好。鲁国曾在伐郑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郑庄公并未因此忌恨于鲁,而是主动向鲁示好求和,直至结为同盟。齐国当时是诸侯中强国,郑庄公很注意密切与齐的关系,以利用齐国势力来牵制宋人。此外,与周交恶,也很注意策略。虽大败王师,而又夜使祭仲劳王;既恨周王弃己,又用周王之权威以打击宿敌。前713年,借声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郑庄公联合齐、鲁之师,以天子之命伐宋。齐、鲁军队败宋军于菅(今山东武城县东南),郑军先攻占宋国郜(今山东武城县东)、防(今山东金乡县西),后又打败宋、蔡、卫三国联军,最终使宋国屈服。
宋国是商的直系之后,对周本来不满,陈、燕(这个是南燕国)都是宋的远亲,自然是要帮亲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金币:13555 枚
/ 排名:898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在飞0426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zlaozei
在第30楼的发言:貌似当时虎牢关还没建成了吧?
西周时代,穆王姬满统驭天下50多年,以“穆天子”之名广为人知。一天,他狩猎圃田泽(今郑州商城遗址以东中州皇冠假日酒店—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一线,就是圃田泽西陲),掠林惊兽以供天子射杀者忽见一虎在芦苇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虎牢之名,自是而始。
虎牢关位于汜水镇,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
由资料中可以得知,虎牢关建城是在公元前571年,而此前则是个天然的隘口,不知道历史记载是否正确.谢谢朋友的指教!
周穆王打压殷商遗民,分裂嬴姓的政治手腕高啊。用秦赵之嬴打徐国之嬴,然后以封赏之名,分裂秦赵两家,把一个潜在的前敌崛起的时间少说拖后了近百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8303排&&名:0劳动点:1538排&&名:0发帖数:9144 军号:1107859 头衔:铁血军校2期见习生 工分:78303
左箭头-小图标
云飞的大作要支持。继续努力。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4排&&名:0劳动点:-25排&&名:0发帖数:91 军号:13349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l1979
在第18楼的发言:要知道当时那些所谓大国都还没有崛起呢,他们的国家面积和人口军队都远远低于郑国。不过也就是从郑国开始,他把周王射伤,开始了春秋时期,各国也在这时才开始兼并扩张,恐怕是这3代国王没料到的吧,他们谋划那些小国,最后自己的子孙也被其他国家吞并,而且是个当时还没有出名的国家,呵呵准确地说是个当时还不存在的国家——分晋后的韩国。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4排&&名:0劳动点:-25排&&名:0发帖数:91 军号:13349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大小是相对的,当时它很强大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95排&&名:0劳动点:294排&&名:0发帖数:82 军号:494317 工分:495
左箭头-小图标
郑庄公有点象曹操,可惜他儿子不争气。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665排&&名:0劳动点:1449排&&名:0发帖数:335 军号:1278721 工分:1665
左箭头-小图标
可惜呀,郑国国家实体太小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金币:2147 枚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骆驼刺*
在第38楼的发言:感情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先河是郑武公开的头嘛。虽然这条政治暴发的捷径,但岂知伴君如伴虎,借王权而夺势必定引起众诸候的妒忌与不满,左右都不讨好,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道路。看看后来的曹魏政权的下场就可以知道,司马氏夺魏权几乎就没有受到什么抵抗。
相反,天子不易控制的边地,却真成了群雄发迹的好地方了,直到最强势的秦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秦脱离了险恶的政治攻讦的环境,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发展积蓄实力。而偏远而艰苦的环境又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而看似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中原地区,由于你攻我伐,互相牵制与消耗......迁不迁国对郑国都是难题,我觉得以当时的情况,迁国应该是上策,迁国就是为了避开犬戎的威胁,如果不迁到河南,郑国的日子也不好过,那时候犬戎的气势正旺,连军队比郑国多好几倍的周王室都迁走了,郑国独自留下不迁说不定亡国来到的日子更快些.当时处于偏远地区的诸侯国都面临着与当时少数民族的矛盾,秦国的兴起是用了几代人的努力打败了犬戎才得到安宁和发展机会的.所以这两条路照我看来,还是选择迁国是比较明智的.郑庄公称霸太过于着急,如果先拉拢几个诸侯做为帮手,争取时间以继续发展国力为根本,谋而后动是最好的策略.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金币:2147 枚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平常平淡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唯武兴中华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郑国在春秋前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正是在他引起的与周王室的战争中,郑国的一位将军射伤了周天子,彻底的将周天子的威望给毁掉了。诸侯国与天子作战,天子六军战败,并且射伤天子,而天子却毫无办法,周天子从此威信扫地,在也无法有效的控制任何一个诸侯国。礼崩乐坏,互相杀伐的春秋时代可以说是由郑庄公这是挑开了序幕,而南方楚国威胁中原最早的预见者也是这位郑庄公,可见郑国在春秋早期并不像兄弟想的那样是一个不值的一提的小国。
后来的衰弱,其一是后世子孙不肖,自庄公后再也没出过一个文治武功,才能出众的君主,没有能力继续兴旺郑国;其二是郑国的位置太好了,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被四方大国都惦记,秦晋楚等大国都有过征伐郑国的经历,郑国更是楚国背上中原的绊脚石,有人统计过楚国在春秋中期以前伐郑的密度达到了每年0.8次之多!直到楚庄王以后才消停下来。估计郑桓公做梦也没想到其实他给自己子孙选的这块福地其实从一开就也就是块死地,会给他的子孙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灾难,这真是个天大爱的玩笑
支持这个朋友的观点
射伤了周天子的大将是祝聃吧
呵呵 后世的郑国不肖子孙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朝晋暮楚,在夹缝中求生存,形势十分艰难;朝晋暮楚的成语也是这样得来的。。。呵呵朋友真是研究历史的行家,我又知道了一条成语的来历,谢谢朋友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金币:2147 枚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平常平淡
在第3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郑国在郑庄公时是很强大的;东迁以来,莫强于郑。郑灭东唬而都之,前篙后河,右洛左济,虎牢之险,闻于天下,故在昔庄公恃之,以伐宋兼许,抗拒王师 。郑庄公时能臣良将也很多,祭足的眼光和策略,公子吕的忠义,颖考叔的智勇双全,高渠弥之勇。郑国在郑庄公死后,郑国国力在郑庄公的几个儿子的内乱下才急剧下降的!郑国在郑庄公时代,没有打过败仗,而且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觉得郑庄公的军事和政治才华都很厉害的。。。。。呵呵。。兄弟有时间去看看。。
郑国的头三代国君都很有军事谋略和政治眼光,郑桓公的处心积虑谋求迁国,郑武公借势侵略扩张领土,郑庄公则把郑国带向了强盛的极点,但可惜随后的郑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使郑国的霸业半路夭折,也让郑国走向了末路.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03672排&&名:637劳动点:49660排&&名:0发帖数:31748 军号:1100940 头衔:踏月随香清夜归 工分:503672
/ 排名:637
左箭头-小图标
云飞兄成了历史大家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4385排&&名:0劳动点:63802排&&名:0发帖数:10428
军号:1144068
金币:150 枚
工分:643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感情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先河是郑武公开的头嘛。虽然这条政治暴发的捷径,但岂知伴君如伴虎,借王权而夺势必定引起众诸候的妒忌与不满,左右都不讨好,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道路。看看后来的曹魏政权的下场就可以知道,司马氏夺魏权几乎就没有受到什么抵抗。相反,天子不易控制的边地,却真成了群雄发迹的好地方了,直到最强势的秦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秦脱离了险恶的政治攻讦的环境,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发展积蓄实力。而偏远而艰苦的环境又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而看似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中原地区,由于你攻我伐,互相牵制与消耗,最终都成不了大事。以我的观点,挟天子迁都绝对是死路,但是不迁都,独自到河南经营,周边的鲁、赵、晋、楚也不是善类,更不好经营。有天子辟荫,做个完臣是唯一的出路,一旦暴露野心,祸不远矣。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523排&&名:0劳动点:-6143排&&名:0发帖数:15229
军号:112173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平常平淡
在第3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郑国在郑庄公时是很强大的;东迁以来,莫强于郑。郑灭东唬而都之,前篙后河,右洛左济,虎牢之险,闻于天下,故在昔庄公恃之,以伐宋兼许,抗拒王师 。郑庄公时能臣良将也很多,祭足的眼光和策略,公子吕的忠义,颖考叔的智勇双全,高渠弥之勇。郑国在郑庄公死后,郑国国力在郑庄公的几个儿子的内乱下才急剧下降的!郑国在郑庄公时代,没有打过败仗,而且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觉得郑庄公的军事和政治才华都很厉害的。。。。。呵呵。。兄弟有时间去看看。。
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他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同时,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郑、宋之争是郑庄公一生遇到的重要大事之一。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郑与宋、卫两国都有矛盾,随时有遭宋、卫夹攻的危险。公元前719年,宋国纠集了包括卫、陈、蔡、燕、鲁在内的多国联军,先后两次围攻郑国,大有铲平郑国之势。在这种情况下,郑庄公冷静沉着、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御,顽强抗敌;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处理好与列国的关系,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陈国虽曾与宋国一起侵郑,但郑庄公在击败陈师之后主动与陈和好。鲁国曾在伐郑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郑庄公并未因此忌恨于鲁,而是主动向鲁示好求和,直至结为同盟。齐国当时是诸侯中强国,郑庄公很注意密切与齐的关系,以利用齐国势力来牵制宋人。此外,与周交恶,也很注意策略。虽大败王师,而又夜使祭仲劳王;既恨周王弃己,又用周王之权威以打击宿敌。前713年,借声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郑庄公联合齐、鲁之师,以天子之命伐宋。齐、鲁军队败宋军于菅(今山东武城县东南),郑军先攻占宋国郜(今山东武城县东)、防(今山东金乡县西),后又打败宋、蔡、卫三国联军,最终使宋国屈服。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523排&&名:0劳动点:-6143排&&名:0发帖数:15229
军号:112173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唯武兴中华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郑国在春秋前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正是在他引起的与周王室的战争中,郑国的一位将军射伤了周天子,彻底的将周天子的威望给毁掉了。诸侯国与天子作战,天子六军战败,并且射伤天子,而天子却毫无办法,周天子从此威信扫地,在也无法有效的控制任何一个诸侯国。礼崩乐坏,互相杀伐的春秋时代可以说是由郑庄公这是挑开了序幕,而南方楚国威胁中原最早的预见者也是这位郑庄公,可见郑国在春秋早期并不像兄弟想的那样是一个不值的一提的小国。
后来的衰弱,其一是后世子孙不肖,自庄公后再也没出过一个文治武功,才能出众的君主,没有能力继续兴旺郑国;其二是郑国的位置太好了,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被四方大国都惦记,秦晋楚等大国都有过征伐郑国的经历,郑国更是楚国背上中原的绊脚石,有人统计过楚国在春秋中期以前伐郑的密度达到了每年0.8次之多!直到楚庄王以后才消停下来。估计郑桓公做梦也没想到其实他给自己子孙选的这块福地其实从一开就也就是块死地,会给他的子孙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灾难,这真是个天大爱的玩笑支持这个朋友的观点射伤了周天子的大将是祝聃吧呵呵 后世的郑国不肖子孙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朝晋暮楚,在夹缝中求生存,形势十分艰难;朝晋暮楚的成语也是这样得来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24排&&名:0劳动点:823排&&名:0发帖数:284 军号:972759 工分:82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在飞0426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zlaozei
在第30楼的发言:貌似当时虎牢关还没建成了吧?
西周时代,穆王姬满统驭天下50多年,以“穆天子”之名广为人知。一天,他狩猎圃田泽(今郑州商城遗址以东中州皇冠假日酒店—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一线,就是圃田泽西陲),掠林惊兽以供天子射杀者忽见一虎在芦苇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虎牢之名,自是而始。
虎牢关位于汜水镇,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
由资料中可以得知,虎牢关建城是在公元前571年,而此前则是个天然的隘口,不知道历史记载是否正确.谢谢朋友的指教!
谢谢楼主。这下我长见识了,连虎牢地名的由来都学到了,看想你这样的人的帖子就是好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523排&&名:0劳动点:-6143排&&名:0发帖数:15229
军号:112173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郑国在郑庄公时是很强大的;东迁以来,莫强于郑。郑灭东唬而都之,前篙后河,右洛左济,虎牢之险,闻于天下,故在昔庄公恃之,以伐宋兼许,抗拒王师 。郑庄公时能臣良将也很多,祭足的眼光和策略,公子吕的忠义,颖考叔的智勇双全,高渠弥之勇。郑国在郑庄公死后,郑国国力在郑庄公的几个儿子的内乱下才急剧下降的!郑国在郑庄公时代,没有打过败仗,而且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我觉得郑庄公的军事和政治才华都很厉害的。。。。。呵呵。。兄弟有时间去看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l1979
在第18楼的发言:要知道当时那些所谓大国都还没有崛起呢,他们的国家面积和人口军队都远远低于郑国。不过也就是从郑国开始,他把周王射伤,开始了春秋时期,各国也在这时才开始兼并扩张,恐怕是这3代国王没料到的吧,他们谋划那些小国,最后自己的子孙也被其他国家吞并,而且是个当时还没有出名的国家,呵呵朋友说的没错,郑国关键的错误就是没有和周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也行,他一旦失去周天子这块金字招牌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元帅的元帅
在第23楼的发言:在这里支持下..好文章大家看元帅来了!敬礼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金币:2147 枚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zlaozei
在第30楼的发言:貌似当时虎牢关还没建成了吧?西周时代,穆王姬满统驭天下50多年,以“穆天子”之名广为人知。一天,他狩猎圃田泽(今郑州商城遗址以东中州皇冠假日酒店—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一线,就是圃田泽西陲),掠林惊兽以供天子射杀者忽见一虎在芦苇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虎牢之名,自是而始。虎牢关位于汜水镇,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由资料中可以得知,虎牢关建城是在公元前571年,而此前则是个天然的隘口,不知道历史记载是否正确.谢谢朋友的指教!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24排&&名:0劳动点:823排&&名:0发帖数:284 军号:972759 工分:824
左箭头-小图标
貌似当时虎牢关还没建成了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86049排&&名:676劳动点:23800排&&名:0发帖数:9075 军号:316169 头衔:影子军团装甲掷弹兵 工分:486049
/ 排名:676
左箭头-小图标
这是春秋时代的故事,郑也是第一个霸主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585排&&名:0劳动点:2217排&&名:0发帖数:656 军号:602433 工分:558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马克己
在第21楼的发言:要是像郑、晋这样的国家代周为天子,不算是改朝换代吧。我倒觉得即使周天子愿意禅让,像郑晋这样的姬姓诸侯未必愿意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独立特种师
在第19楼的发言:据说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兄弟
听说是周历王最小的儿子呵呵.....谢谢独立师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马克己
在第21楼的发言:要是像郑、晋这样的国家代周为天子,不算是改朝换代吧。呵呵又见到朋友了!真高兴!希望多多指教一二!如朋友所说,郑或者晋代替了周天子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算.有点像刘秀光复汉室的比喻,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改国号应该不算改朝吧,但可以确定的是换代了.呵呵不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请朋友赐教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YBL
在第15楼的发言:道德三皇五帝止
功名夏后商周始
英雄五霸闹春秋过
顷刻兴亡过手矣
青史几行名姓罢
北郊无数荒丘哈
前人田地后人收哦
说甚龙争虎斗咧
小飞看史书看的很仔细哈,郑国是个小国的吧,经常被这国欺来那国欺去的,今天向着这国明天向着那国,没个消停~~呵呵老K好呀,多日不见,希望朋友快乐开心!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金币:2147 枚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唯武兴中华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郑国在春秋前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正是在他引起的与周王室的战争中,郑国的一位将军射伤了周天子,彻底的将周天子的威望给毁掉了。诸侯国与天子作战,天子六军战败,并且射伤天子,而天子却毫无办法,周天子从此威信扫地,在也无法有效的控制任何一个诸侯国。礼崩乐坏,互相杀伐的春秋时代可以说是由郑庄公这是挑开了序幕,而南方楚国威胁中原最早的预见者也是这位郑庄公,可见郑国在春秋早期并不像兄弟想的那样是一个不值的一提的小国。
后来的衰弱,其一是后世子孙不肖,自庄公后再也没出过一个文治武功,才能出众的君主,没有能力继续兴旺郑国;其二是郑国的位置太好了,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被四方大国都惦记,秦晋楚等大国都有过征伐郑国的经历,郑国更是楚国背上中原的绊脚石,有人统计过楚国在春秋中期以前伐郑的密度达到了每年0.8次之多!直到楚庄王以后才消停下来。估计郑桓公做梦也没想到其实他给自己子孙选的这块福地其实从一开就也就是块死地,会给他的子孙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灾难,这真是个天大爱的玩笑郑国在东周初期凭借着做为周朝卿士的地位,之前又有勤王,扶立周平王,并随同周平王一起东迁的诸多功劳,气势正盛,颇有点借天子以打压诸侯的意思,但后来郑庄公却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公然与天子翻脸,失去了周天子这块挡箭牌,郑国的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34289排&&名:6300劳动点:220排&&名:0发帖数:22791 军号:424261 头衔:铁血第一帅 工分:134289
/ 排名:6300
左箭头-小图标
在这里支持下..好文章大家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左箭头-小图标
郑庄公抢周天子的粮食还真是古今奇谈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左箭头-小图标
要是像郑、晋这样的国家代周为天子,不算是改朝换代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082排&&名:9770劳动点:44525排&&名:0发帖数:15576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工分:95082
/ 排名:9770
左箭头-小图标
庄公小霸,武功上高过的来的宋襄公,只是对诸候的影响力不成啊。郑国本身在法理上不过是周臣,还是周室的外宗,公然反周,不占道义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5049排&&名:2252劳动点:1218排&&名:0发帖数:20440 军号:1068777 头衔:铁血
师师 工分:255049
/ 排名:2252
左箭头-小图标
据说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兄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151排&&名:0劳动点:12445排&&名:0发帖数:2445 军号:557915 工分:18151
左箭头-小图标
要知道当时那些所谓大国都还没有崛起呢,他们的国家面积和人口军队都远远低于郑国。不过也就是从郑国开始,他把周王射伤,开始了春秋时期,各国也在这时才开始兼并扩张,恐怕是这3代国王没料到的吧,他们谋划那些小国,最后自己的子孙也被其他国家吞并,而且是个当时还没有出名的国家,呵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5853排&&名:0劳动点:27409排&&名:0发帖数:14768 军号:801400 头衔:去夏正好轻衫笑 工分:4585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颓废至极
在第2楼的发言:新帖子一定要支持,评定的好快.先看再说了摘一橄榄枝~接不~~~~~~~~~~~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415排&&名:0劳动点:1532排&&名:0发帖数:420 军号:406524 工分:241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郑国在春秋前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正是在他引起的与周王室的战争中,郑国的一位将军射伤了周天子,彻底的将周天子的威望给毁掉了。诸侯国与天子作战,天子六军战败,并且射伤天子,而天子却毫无办法,周天子从此威信扫地,在也无法有效的控制任何一个诸侯国。礼崩乐坏,互相杀伐的春秋时代可以说是由郑庄公正式挑开了序幕,而南方楚国威胁中原最早的预见者也是这位郑庄公,可见郑国在春秋早期并不像兄弟想的那样是一个不值的一提的小国。后来的衰弱,其一是后世子孙不肖,自庄公后再也没出过一个文治武功,才能出众的君主,没有能力继续兴旺郑国;其二是郑国的位置太好了,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被四方大国都惦记,秦晋楚等大国都有过征伐郑国的经历,郑国更是楚国背上中原的绊脚石,有人统计过楚国在春秋中期以前伐郑的密度达到了每年0.8次之多!直到楚庄王以后才消停下来。估计郑桓公做梦也没想到其实他给自己子孙选的这块福地其实从一开就也就是块死地,会给他的子孙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灾难,这真是个天大爱的玩笑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5853排&&名:0劳动点:27409排&&名:0发帖数:14768 军号:801400 头衔:去夏正好轻衫笑 工分:45853
左箭头-小图标
道德三皇五帝止功名夏后商周始英雄五霸闹春秋过顷刻兴亡过手矣青史几行名姓罢北郊无数荒丘哈前人田地后人收哦说甚龙争虎斗咧小飞看史书看的很仔细哈,郑国是个小国的吧,经常被这国欺来那国欺去的,今天向着这国明天向着那国,没个消停~~呵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415排&&名:0劳动点:1532排&&名:0发帖数:420
军号:406524 工分:241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郑国在春秋前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正是在他引起的与周王室的战争中,郑国的一位将军射伤了周天子,彻底的将周天子的威望给毁掉了。诸侯国与天子作战,天子六军战败,并且射伤天子,而天子却毫无办法,周天子从此威信扫地,在也无法有效的控制任何一个诸侯国。礼崩乐坏,互相杀伐的春秋时代可以说是由郑庄公这是挑开了序幕,而南方楚国威胁中原最早的预见者也是这位郑庄公,可见郑国在春秋早期并不像兄弟想的那样是一个不值的一提的小国。后来的衰弱,其一是后世子孙不肖,自庄公后再也没出过一个文治武功,才能出众的君主,没有能力继续兴旺郑国;其二是郑国的位置太好了,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被四方大国都惦记,秦晋楚等大国都有过征伐郑国的经历,郑国更是楚国背上中原的绊脚石,有人统计过楚国在春秋中期以前伐郑的密度达到了每年0.8次之多!直到楚庄王以后才消停下来。估计郑桓公做梦也没想到其实他给自己子孙选的这块福地其实从一开就也就是块死地,会给他的子孙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灾难,这真是个天大爱的玩笑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91464排&&名:315劳动点:154609排&&名:3996发帖数:57466 军号:642768 头衔:影子军团 吾爱丹儿 工分:691464
/ 排名:31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海天风雨
在第8楼的发言:听说那时候最小的国家共有10个人,三户人家,呵呵,
楼主写的好,支持看到公公了 偷偷的踩一脚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91464排&&名:315劳动点:154609排&&名:3996发帖数:57466 军号:642768 头衔:影子军团 吾爱丹儿 工分:691464
/ 排名:315
左箭头-小图标
嘎嘎 小飞到历史来了 支持一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452048排&&名:23劳动点:293203排&&名:1294发帖数:57390 军号:596324 头衔:凌寒花之俏 工分:3452048
左箭头-小图标
好帖子总是要支持的.学习了这段历史. 谢谢 !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海天风雨
在第8楼的发言:听说那时候最小的国家共有10个人,三户人家,呵呵,
楼主写的好,支持多谢海公公的支持!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青平者
在第7楼的发言: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呵呵国家的实力不能以面积的大小来评价,郑国凭借着三代国君的努力使郑国成为了东周初期的新兴势力.还是令诸侯们不敢轻视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34409排&&名:1393劳动点:209排&&名:0发帖数:48306 军号:205415 头衔:北府狂歌 工分:334409
/ 排名:1393
左箭头-小图标
听说那时候最小的国家共有10个人,三户人家,呵呵,楼主写的好,支持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28330排&&名:2775劳动点:279629排&&名:1412发帖数:31435 军号:714397 工分:228330
/ 排名:2775
左箭头-小图标
这郑国也太小了,不堪一击呢.写点大国差不多.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1946排&&名:3406劳动点:223641排&&名:2155发帖数:10191 军号:1225084 头衔:云深不知处 工分:201946
/ 排名:3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thero
在第4楼的发言:成就霸业,非一人一时之功星少说的不错,任何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决非一时一世之功,有时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得以实现!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58451排&&名:345劳动点:1393排&&名:0发帖数:55711 军号:469243 头衔:影子军团雄武大将军 工分:658451
/ 排名:345
左箭头-小图标
倒,这段历史不大了解,学习下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9163排&&名:0劳动点:54456排&&名:0发帖数:4290 军号:546395 头衔:影子军团 摘星少年 工分:59163
左箭头-小图标
成就霸业,非一人一时之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59095排&&名:153劳动点:28922排&&名:0发帖数:7609 军号:1262958 头衔:铁血—天线 工分:1059095
/ 排名:153
左箭头-小图标
天时、地利、人和成功的三大要素.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35605排&&名:159劳动点:121552排&&名:5642发帖数:30963 军号:913630 头衔:一般女子勿为我沉沦 工分:1035605
/ 排名:159
左箭头-小图标
新帖子一定要支持,评定的好快.先看再说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6条记录]&分页:
&对[影子原创][历史征文]东周初悄然崛起的郑国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郑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