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本书名写经典一句话爱情语录推荐语2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25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观点明确,内容集中。某中学经过班级、年段的推荐和特定方式的测试,选出了20名学生作为市、区三好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25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要求:①自拟..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9:00:00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25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观点明确,内容集中。  某中学经过班级、年段的推荐和特定方式的测试,选出了20名学生作为市、区三好学生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的学习成绩、身心素质等都不错,思想品德评定都为优秀,而且在《行为规范》、时事政治等笔试中都名列前茅。  一天,学校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测试。  几个美术考场的门口,扫帚随意地横在地上,抹布杂乱地躺在地上。不少候选人熟视无睹地从它们上面跨过去,而有的候选人则将它们放到了应放的地方。考场内,候选人的面前都放着刀片和未削过的铅笔,以及绘画纸、草稿纸等。大家开始削铅笔,有的人把铅笔削在草稿纸上,有的人则随意削在地上或桌上……
&&试题来源:福建省中考真题
&&试题题型:写作题
&&试题难度:偏难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材料作文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25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要求:①自拟..”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材料作文”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材料作文”。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一模语文解析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期期中练习
本试卷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奇峰巨顶自不
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
,感慨一番。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在古人那儿
,登高眺远,_____②____。“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然而,“登高
”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
此不疲。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íhú酥酪上凝聚的油
佛教用以比喻佛性。比喻美酒)一场。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
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
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
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因为古人
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
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 】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糜 良辰 怆(chàn)然 召(hāo)唤
B。风糜 良晨 怆(chān)然 召(hāo)唤
C。风靡 良晨 怆(chān)然 召(hào)唤
D。风靡 良辰 怆(chàn)然 召(hào)唤
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
良辰 美好的时光。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兴味索然 B。乐此不疲 C。游目骋怀 D。声名大噪
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
C。爽气西来两袖清 D。座揽清辉万川月
倚槛yǐ ǎn 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安庆城外临江有大观亭,风光颇胜,文人题咏不少,此联为陶沄撰。倚槛远眺,有无限
江山兴废之情。与陈子昴《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泣下”情调相近。下联“六朝”两字尤妙。盖山非六朝所有,亦不随六朝而亡,着此二字
,则咏史之意顿出。
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B。既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
C。既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
D。既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
5.下列有关文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与杨炯、陈子昂(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
们开创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B。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王安石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C。江南三大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及的赏菊、登高
、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6.对“‘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人少了登高赋诗的冲动和雅兴
B。现在少了百姓庆丰、朋友相聚的欢乐
C。今人对“高”的敬仰之情淡薄了
D。现在只被视为敬老节,没有了文化内涵
7.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及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①它在中
国的普及程度,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老百姓可以不
读小说,不听戏,不看电影,唯独不能没有对联。有者说:“没有一种文体裁能像对
联这样家喻户晓,②能让广大群众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说,这份遗产就值得珍视。”
A.①②都无语病。
B.①②都有语病:①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把“让”字改成“为”
C.①无语病;②有语病,把“所”字去掉。
D.①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无语病。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袁宏字彦伯,父勖 [ù],临汝令。袁宏字彦伯,父亲袁勖,为临汝县令。宏有逸才,文
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袁宏有超人才华,文章造诣绝佳,曾作咏史诗,
意在寄托个人志趣抱负。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当时谢尚驻
镇牛渚,乘秋夜月色,穿上民服与随从率性自在地泛游江上。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
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恰巧袁宏在一小船中诵诗,朗诵清晰悦耳,文辞
又华丽出众,于是谢尚泊舟倾听很久,派人去探问。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
史之作也。回报说:“是袁临汝的公子在咏诗。”这就是上述咏史之作。尚即迎升舟,与
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谢尚立即让随从邀请袁宏登上自己的船,并与他谈
论,自夜达旦未眠,从此袁宏的声誉日渐显扬。
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谢尚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召引袁宏参谋
其军事。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袁宏多次升迁直到大司马桓
温府记室。桓温看重他的文笔,让他专门掌管文书记录和撰写工作。宏后为《东征赋》,
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袁宏后来作《东征赋》,赋末称颂渡江南迁的德高
望众的名流,惟独未写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其时
伏滔早在桓温府,又与袁宏交好,极力地劝他补叙桓彝,袁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
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桓温知道后特别生气,但是忌惮他是一代文大家,
不想让人特意去询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后游青山饮酒归来,命令
袁宏与他同车,从属多为袁宏感到害怕。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
,何故不及家君?”行了数里,桓温质问袁宏:“听说你写《东征赋》,称举了很多先贤,
为什么没有提到家父呢?”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闲暇)启,不敢显
之耳。”袁宏答道:“尊公的称谓不是下官敢擅自提及的,既然还没来得及向您请示,也
就不敢写出来了。”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桓温怀疑不是实话,就又问到:“
你打算用什么言辞来写呢?”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
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袁宏立即答道:“风度鉴识飘逸豪朗,(对于人才)有的搜访
,有的引荐,人虽然可以死去,道义却不可陨落,尊翁的节操,信义二字最为公允恰当
。”温泫然(泫然àn
rán1.流泪貌。亦指流泪。眼泪下滴的样子。
2.露水滴落貌。
3.水流动貌。)而止。桓温流着眼泪不再询问。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
刃问宏曰:袁宏的赋中也未提及陶侃,陶侃的儿子胡奴在一密室里拔刀质问袁宏:“家君
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我父亲功勋那么显著,你的赋辞何故忽略了他?”宏窘急,
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袁宏十分窘迫,答道:“我已充分颂述尊大人,怎么
会说没写呢?”因曰:“....。。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
。于是说:“……建功以挽救时局,在职常思肃清战乱,长沙郡公的功勋,为史家赞颂。”
胡奴就不再追问了。
宏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袁宏生性刚正不阿忠
诚爽直,虽受桓温礼待,但每当辩论时常常据理力争,毫不屈意奉承,所以得不到荣升
。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他与伏滔同在桓温府,府中以“袁伏”并称。宏心
耻之,每叹曰:“公之厚恩未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袁宏内心耻于如此称谓
,常叹息说:“桓公厚恩未加于一国之杰出人士,而我与伏滔地位相等,这是何等的耻辱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谢安经常赞誉袁宏应对机敏,辩论时反应迅速。后安为扬州刺史
,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与冶
亭。后谢安任扬州刺史,袁宏由吏部郎出任东阳郡,在冶亭设宴饯别。时贤皆集,安欲
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当时众贤会聚,谢安想试试他在
仓猝紧迫间的应变能力,临别时握住他的手,回头从随从手中取一把扇子给他,并说:
“聊以赠行。”“姑且以此物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袁宏应声
答道:“我当宣扬仁德之风,抚慰那里的百姓。”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那时人们都赞叹
他坦率而能得要领。
尝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袁宏跟随桓温北伐,作《北征赋》,是文章
中的佼佼者。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
世。撰著有《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共三百余篇,
流传于世。(诔lěi古代叙述死者生平,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贱不诔贵,幼不诔
长(hǎn )。这类哀悼死者的文章:做诔。诔文。 )
(取材于《晋书·袁宏传》)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尓与左右微服泛江
率尔:率性、洒脱地
B。引宏参其军事
引:指引(召引)
C。君赋云何相忽
相:代指“家君”(你的赋辞何故忽略了他?)
D。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要:抓住要领(那时人们都赞叹他坦率而能得要领。)
9.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声既清会,辞又藻拔
解释:声音既清越有节奏,词句又极富文采
B。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解释:既然没来得及向您禀告,也就不敢把他的名字写出来了
C。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
解释:当时贤士们都会集在此,谢安想用士卒胁迫的办法考验他(当时众贤会聚,谢安
想试试他在仓猝紧迫间的应变能力)
D。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解释:就应当宣扬仁德之风,抚慰那里的黎民百姓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袁宏吟诵表现他个人志趣抱负的咏史诗时,被微服出游的谢尚听到而得到赏识,从此
声明日渐显扬。
B。袁宏因不听伏滔的劝谏而与他产生矛盾,辩论时又从不曲意奉承桓温,因此始终得不
到荣升。(袁宏生性刚正不阿忠诚爽直,虽受桓温礼待,但每当辩论时常常据理力争,
毫不屈意奉承,所以得不到荣升。)
C。袁宏不愧为一时文宗,他才华出众,著述颇丰,所著的《东征赋》《北征赋》在当时很有
D。这篇史传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即使是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也塑造得生动可感
、各具特色。
11、文中桓温和胡奴提到的“家君”与“家君作宰,路出名区”中的“家君”意思相同,它是
古代的一种称谓,是说话人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的父亲时的尊称。(1分)
12、为什么袁宏能让桓温由“甚忿”转变为“泫然而止”?请概括回答。(4分)
①平息愤怒:没有请示,不敢擅自提及桓彝,示谦敬之意;
②消除怀疑:回答非常迅速,让人感到不是临时应变之辞;
③触发情感:高度赞扬桓彝的功德,评价中肯,触发桓温怀念追思之情。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王)献之少时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
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
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取材于苏轼《论书》)
(王)献之少时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
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
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共5分,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参考译文:
王献之小时候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他后面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后
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显于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
,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
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③春天也可以用来寄托人生理想,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④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带有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书写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
⑤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但有时也会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陆游看到“满城春色宫墙柳”时发
出了“东风恶,欢情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哀叹。(《钗头凤》)
① 天朗气清
②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④ 料峭春风吹酒醒
山头斜照却相迎
⑤ 一怀愁绪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古风(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②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翕ī①(形)和顺。②(动)收敛:~张。“翕忽”是飞速之意,形容青云直上。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当作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期。唐代从开国到这时共一百二十多年
,与诗所言年数不合,“四十”二字可能有误,以古人诗文中常举成数而言,当为“二十”
或“三十”。
  开元、天宝年间,进入了历史上所称的“盛唐”。一方面唐王朝登上了繁荣昌盛的顶
峰,另一方面也渐次呈露出由盛转衰的危机。诗人以特有的政治敏感,以他的诗笔,为
我们展现了一幅繁盛中充斥着腐朽的真实的历史画卷。
  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是一节,重点在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
国的辉煌显赫面貌。诗人只用“一百四十年”五个字,便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丰
富的历史内容,推入诗句的背后,而用“国容何赫然”一句赞叹,启示人们自己去体味、
领会,这是虚写的方法,非常经济的笔墨。然而虚多则易空,故下文“隐隐”二句又转用
实写的方法,选择一个极富有表现力的侧面──长安都城宫室建筑的雄伟壮丽,来给人们
以“赫然”“国容”的具体感受。十个字,字字精实。“隐隐”,见出宫室的层叠深邃;“峨峨
”,见出楼观的巍拔飞骞;“五凤楼”,见出其精工华美之巧;“横三川”,见出其龙蟠虎踞
之势。诗人有意将宏丽建筑安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以增其壮伟雄浑之感。短短四句
诗,虚实结合,使经过百多年发展的大唐帝国,以其富丽堂皇的面貌、磅礴的气势屹立
在我们面前,令人不能不佩服诗人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王侯”二句言其众盛。以灿然罗列的星月
状王侯,亦似见其华耀骄贵之相;以弥漫聚散的云烟状宾客,亦似见其趋走奔竞之态。
都极善用比,有传神尽相之妙。“斗鸡”二句言其行径。“金宫”、“瑶台”都是指帝王所居
,“斗鸡”、“蹴鞠”都是一种游戏玩好,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凭藉侍从游乐以邀宠幸。
“举动”二句言其气焰。“摇白日”、“回青天”,以夸张的笔墨刻画其权势之大,气焰之盛
,也隐含可以左右帝王之意。六句诗分三个层次,把王侯权贵的腐朽骄横形象一笔笔勾
勒完足,笔墨很有分量。在章法的承接上,由辉煌的国势一下子过渡到势焰熏天的权贵
,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在那繁荣昌盛的背景上,活动着主宰着的竟是一群腐朽的权贵
,不禁使人有大好河山、锦绣前程将被活活断送之感,而这也正是诗人悲愤之所在。
  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当涂”二句熔炼扬雄《解嘲》中
的话:“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一针见血
地指出这班权贵不会有好结局,得意的日子不会长久。“翕忽”是飞速之意,形容青云直
上。“独有”二句诗人以扬雄自比,向权贵们投以轻蔑的目光。借用这个典故,简约而有
力地表现了诗人清操自守和对权贵们鄙视与决绝态度。扬雄闭关草《太玄》时,有人嘲笑
他得不到官职,扬雄做《解嘲》以答。其中大讲得士、失士同国家兴亡的关系:“昔三仁去
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这不正是唐王朝当时面临的问
题吗?看来诗人用此典还有更深的含义。
  本诗首二句纵观历史,次二句横览山河,都如登高临深,有俯视一切的气概,见出
其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怀与气魄。“王侯”六句,一气贯下,刻画权势者们的形象,
笔墨酣畅,气完神足。而正当把权势者们说到十分兴头上的时候,“当涂”二句却兜头一
盆冷水浇了下来,使人有一落千丈之感。末二句只客观地摆出扬雄的典实,冷然作收。
但冷静平实的笔墨中隐含怒目横眉之气,柔中有刚。不长的一首诗,写得腾跃有势,跌
宕多姿,气势充沛,见出作者独具的艺术特色。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
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
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 意在表现他们
之间的地位悬殊。(以灿然罗列的星月状王侯,亦似见其华耀骄贵之相;以弥漫聚散的
云烟状宾客,亦似见其趋走奔竞之态。)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
人复杂的情感。
②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国前
途命运的隐忧。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得4分)
③“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台湾诗
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
走。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
特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
妙”的理解。(200字左右,12分)
评分参考:
共12分。能结合诗句内容分析,2分;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6分;语言
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①草莓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但长期以来价格较高,尤其是春节期间提前上市的就
更贵了。草莓的价格不菲有很多原因,除去人力、大棚、育苗等常规成本,还有经过土
壤熏蒸等特殊环节带来的成本。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同一块土地种植草莓三年后,再
种时植株便不易成活,这就需要换一块土地,重新搭大棚、做土壤熏蒸等前期准备,成
本自然就会增加。
②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生物上称为“连作”。像草莓这样在同一块土地连
作时出现植株成活率、品质、产量降低的现象,叫“连作障碍”。
③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多数植物对营养物质具有选择性,连作会导致
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但这可以通过选择性施肥来弥补。除此以外,作物不能连作的原因
还有:化危害,微生物危害与虫害。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与虫害产生的原因都是由
于它们对某种农作物具有专一性,连作导致它们极剧繁殖,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正常生
长。然而,化危害的问题,则是作物“自作孽”了。某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代谢出一
些自毒性物质,从而抑制了下一年该种作物过度生长,生物上称为自毒作用。因自毒
作用产生连作障碍而造成产量过低的作物有草莓、人参和三七。
④关于自毒作用,目前界普遍认为它是化感作用的特殊类型。所谓化感作用,实际上是
植物间以及微生物间关乎生存的一种手段。因为想要在生存中占据主动,就必须让别人
退出竞争舞台,利用自身代谢出的化物质作武器是一种常见手段。这种抑制性的化感
作用普遍存在,例如燕麦和小麦之间就存在竞争,燕麦可以释放莨菪亭(làn
ín)等化物质抑制小麦的生长。
⑤这样看来,作物们似乎应当选择对其它物种有抑制作用而对本体有促进作用的化物质
才是最智慧的做法,但作物们有时也会把化感作用的枪头指向自身。有的作物在成长过
程中会分泌有毒的化物质,通过影响下一代的发育来抑制过度生长,从而避免了因环
境和资源无法承载而造成的物种灭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作物的自毒作用是十分必
要的。例如在自然界中,生长过草莓的土壤,会富含草莓的自毒性物质羟(qiǎnɡ)基苯
甲酸,由于它的作用,草莓生长分布会相对分散,使其在某一地区内不会因密度过大而
影响繁殖和生存。这样看来,通过大棚人工种植草莓就需要避免这种现象,以达到增产
⑥现在已经有一些新的技术可以支持草莓连作八年以上。例如提高土壤的碳含量,从而
增加土壤中的菌落数目,以便更有效地分解自毒物质。当然目前这些做法的成本也不低
。另外,草莓果实柔软,不易储存,运输、销售中折耗很大,所以草莓的价格也就依然
保持在高位上。
(取材于《草莓为何如此金贵》)
16. 根据文意,以下不属于“草莓价格贵”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 种植草莓要经过土壤熏蒸等特殊环节。 ①
B. 草莓分解自毒物质的能力不强。⑤
C. 支持草莓连作的技术成本高。⑥
D. 草莓不易储存,带来运输、销售成本增加。⑥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生物上的连作障碍,削弱了某一区域中单一植物的生长势。 ②
B. 选择性施肥可以消除由于营养物质缺乏、微生物造成的连作障碍。③
C. 燕麦和小麦之间存在竞争的例子,证明化感作用的抑制性作用普遍存在。④
D. 具有化感作用的作物通过自毒抑制了生存竞争中其它作物的生长。③
E. 通过大棚密集种植来增产,会加剧草莓自毒性物质带来的不利影响。⑤
18. 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说明“自毒作用”与“自疏现象”的异同。(4分)
同一只青蛙生出的年龄相等、共同生活的蝌蚪,在数量过多、密集过高时,发育较早、
体型较大的蝌蚪会释放出有毒的化物质,毒死同群中较小的、发育较晚的蝌蚪,从而
保证自身的生存,这在生物上被称为自疏现象。
答案要点:
①相同点:都是生物自身主动的做法,都是通过对同类释放有毒的化物质来保证自
身的生存。
②不同点:自毒作用发生在不同代之间;自疏现象发生在同代之间。
(每点2分,共4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①鲁迅文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
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
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
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
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
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
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
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
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
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
,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
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绚丽、张扬,短
暂)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沉静、安详,持久)
④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
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
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
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
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
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来到鲁院的花园
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来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
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
的殷实和辉煌?
⑤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
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⑥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
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
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
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
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
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
哲”,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来。
⑦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
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20. 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①第三段中,作者感受到柿子树和银杏树有哪些不同?③
答案要点:
①银杏树以叶子展现美,绚丽、张扬,短暂;柿子树以果实呈现美,沉静、安详,持
久。(3分)
②作者为什么能刹那间明白自己总要到柿子树旁边来了?④
答案要点:柿子树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吸引了我;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
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
于成长的感悟。(4分)
文章写文大师的雕像,有哪些用意?(5分)
答案要点:
①揭示文章主旨:
文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
②表达了对文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
加丰厚。(2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
自助餐因具有一次交费无限量取用的特点,尤其受到青年生的欢迎。尽管餐厅在明显
的位置上摆放了“节约卡”,墙壁上贴有“少取多次”等提示语,但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
许多生用餐后,餐桌上一片狼藉,多数餐盘都有剩余食物。据统计,一家不算大的自
助餐厅,一天被浪费的食物高达600斤。
请你写一段文字,倡导青年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正确、健康的消费习惯。
要求:语言简练得体,理由充分合理,150字左右。
[评分参考]
内容7分:能围绕所给话题提出合理建议,4分;能明确对象、有说服力和鼓动性,3
表达3分:要求文通字顺,层次清楚,语言得体。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
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
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多。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
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
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 |
|(42—50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6分以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 |
|(33—41分)|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7分以上。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 |
|(25—32分)|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29分 |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 |以上。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 |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24—0分)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作文解析及范文
  从命题水平来说,海淀区作文此次在保证了题目应有的开放性的同时,兼顾到对考
生思维方法的考察。材料本身提供的朗朗的成功与后面分析中家长丙举出的梁启超培养
孩子的经验都是成功的例子,但其背后支撑的理念又完全不同,这使考生无论选择哪个
观点写作,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另一个成功的范例。换句话说,考生若是选择培养孩子
,就是要"求快"这个角度,那么他就必须解释为什么梁启超的这种慢思维在今天不适用
了;考生若是选择培养孩子还是要"慢一点"这个角度,他就必须解释为什么朗朗爸爸用
让孩子成长的快一点这个逻辑培养孩子也是成功的。这是这篇文章在思维上考生跨不过
的障碍,也是选拔性考试应有的特点。
高考作文要保证四个稳定:
对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左右的考生来说,作文这部分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要确保四
第一、论点的稳定。不跑题是第一位,尤其不能偷换概念;
第二、扣题的稳定。无论举出什么例子,例子本身其实并不关键,关键的是让阅卷老
师感到你的例子与论点之间彼此契合;
第三、举例的稳定。这是指所举例子在保证有一定新颖性的同时,尽量涵盖文、文
化、现实等各个方面;
第四、卷面设计的稳定。主要是避免写作时的勾抹,尤其是那些字写得本来就不是很
好看的生,哪怕少部分的勾抹都可能使你的文章显得凌乱。
举例说明如何保证作文得高分:
我们以这道题为例,分别说明如何保证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
第一、论点稳定的核心是给论点以足够的限定,避免概念偷换。
就本文来说,无论考生选择写成功需要更快还是需要沉潜,都不能忽视一个最基本的
前提,那就是从材料到家长讨论中反复出现的"培养孩子"这几个字,这是框定本文论点
的关键。考生可以将这四个字置换成与之在意思上对等的概念,比如:"培养孩子===年
轻人的成长===个体生命的成长"等都可以。但请注意,下面的逻辑推演就是错误的:比
如,有考生选择写培养孩子还是慢一点好,由此他推论慢一点的精神是重要的,所以论
点写成了"世界需要慢生活",这绝对就是跑题,而且是偷换概念的跑题,究其原因,他
忘记了给自己的论点放置一个定语,而这个定语就是前面讲的"培养孩子"或者"生命的成
长"。"世界需要慢生活"虽然也强调"慢"的价值,但却显然脱离了材料限定的范围,是从
材料给定的范围中部分地选择了一个词汇进行推演,忽略了材料是一个整体。在审题中
,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严格的语文考试来讲分别叫做"部分材料审题法"与"整体认知审
题法",前者容易跑题的原因就在,考生往往只从一个材料整体中关注那些他感性的部分
,最终抓住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展开,忽略了材料中其他词汇,尤其是定语部分的存在,
使论点不能在一个扎实的框定范围内展开。我们推荐整体认知身体法,考生在确定自己
观点的时候始终留心观点可能产生的范围,像这个题目,就是抓住材料里几乎每个句子
都有的"培养孩子"这一前提。
第二、我们将扣题与材料并置在一起进行分析。
对于高考来说,选择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视点切入题目是相对较好的方式。考生不难发
现,朗朗成功的例子是个例,今天本来就很喧嚣浮躁的时代,静下心来,慢慢成长才是
真正值得我们守住的价值,选择这个论点进行写作容易对现实问题发声,肯定是最好的
角度。但接下来同们必须要注意,像这样的材料如果考生确定论点是"对个体生命成长
来说,猛进的追求不是好事,放慢速度、沉潜下来才是正途",那么朗朗那个与你的观点
恰好相反的材料就不能忽视。有些同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对,就故意忽略材料里相反
的例证,比如故意在写文章时不谈朗朗,这种思维怠惰会让人感到你的能力不强,不会
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说明。方法其实很简单,对于那些与你的论点相左的例子,考生
一定要努力找到其之所以成立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朗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个,
材料选择了让他的爸爸发言并说明是培养孩子要快,但这仅仅是朗朗成功的原因之一。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不全面的,你可以反问难道真的就是这个原因使朗朗成
功了吗?还有其他的吗?哪个原因是他成功的根本?这样就可以推翻材料中的那个单一
的原因了。具体说,朗朗的成功首先是他自己有着对音乐的天赋,在这个意义上,他的
爸爸对他那种快一点的要求他才能接受,接受的本身不是因为他的爸爸会教育孩子,而
是孩子自己真的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付出时间和经历。这样我们就发现郎朗的成功根本不
是源于他的爸爸那种严苛的管束,而首先是他内心对音乐的执着和兴趣,而兴趣恰恰是
需要慢慢培养的。由此,郎朗的例子不但不会成为我们作文中的障碍,反而可以为我们
所用,在对这个例子的辩驳中,阅卷老师也会发现你能够直面困难,将自己的论点非常
清晰而又无可辩驳的解说的思维能力。
接下来,就举例来说,最好是例证分三块:两个独例(单独的人物的例子,详细描述
,最好一个文文化,一个现实)一个排例(排比例,写成一段,出现3个左右的人物例
子,简短描述)。考生一定要在行文动笔之前就想好所有的例子,不然一定出现文章写
到一半左右无法进行下去的尴尬,那样会非常浪费时间。大凡作文写作慢的同,都是
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的,不会在作文写作开始的前5—10分钟放慢速度先作整体规划再写文
章,而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最后不仅文章结构乱,而且经常因为写作中思维断线而无法
进行下去,浪费大量时间。合理的规划是在动笔前结合自己的论点先规划后所有的文化
例、现实例、排比例的具体人物,再写就会事半功倍。
现在,我结合这篇文章的实际情况,为考生写作一篇形制规格合适的例文供参考。
让生命在慢慢成长中绽放
毫无疑问,朗朗是成功的。能够理解他的父亲在儿子成功后的欣慰,然而"让孩子成
长得更快一些"在我看来只能是一个父亲一厢情愿的育儿经。设想,如果朗朗对音乐没有
天赋与真正的兴趣,他父亲的这套理念不但不会成就一个天才,反而可能伤害了一个健
康少年的身心。【说明:本段尽量不要直接提论点,避免"裸奔"式结构,一般老师们会
强调第一段直接概括材料,这个做法也不好,浪费笔墨而且拖沓,不如直接将材料中的
对立面拿来作反例更好一些,这样引出你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生命的成长自有它自然的过程,人们大可不必求猛进,让生命在慢慢成长
中绽放,这样的绽放才是历久弥新的。【提论点为了防止跑题,可以用一部分考生自己
的理解,再用一部分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比如上面论点中的"不必求猛进"。】
一篇《少年中国说》,让人们记住了梁启超先生的名字,记住了一个胸怀天下的灵魂。
人们同样不会忘记梁先生九个子女在乃父谆谆教导下,沉潜自己的生命,在并不猛进的
生命成长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最终成功的故事。在给长女思顺的信里,梁启超一再告诫
宝贝的女儿,"功课迫则不妨减少,多停数日亦无伤。"是的,梁先生懂得问不是一两
天就可能做成的,对世界真正的感悟需要日复一日的累积,拔苗助长是无用。
多年后,对远在美国的思成,梁启超也多次提醒他注意身体,"你们现在就要有这种
彻底觉悟,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十二分注意锻炼、休养,预备着将来广受孟子所谓‘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用种种行为阻碍扰乱他要干的事
业”),’者,我对于思成身子常常放心不下,就是为此。"只有真正疼爱孩子的父亲,才会
在孩子的沉潜与猛进之间,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梁先生懂得,过度严苛的训练,只会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是渐进的,生命体验是需要时间的,慢慢来,比较快。
【第一个例子分两段,核心内容不是在讲述梁启超干过什么事情或心灵鸡汤的故事,而
是大量引述他的话,考生考前可以大量背诵名言,这比记住作家的人生经历对于写作更
是啊,当太多人将《荀子》"不可以已"曲解成对孩子的培养时刻不停的时候,我多想
说,先贤真正的意思仅仅是习是人用一生的时间渐渐悟道的过程;当太多人面对喧嚣
的时代以自己的私语为基础讲求实际、不惜用摧折兴趣的方法逼迫孩子为所谓的成功
习,人们早已忘记了作为北大良心的钱理群先生的那句忠告——"沉潜十年"。【排比例,
简短就好。】
近日,广东省政协委员黄艳儒提交提案,认为整体制太长导致生毕业太晚并建议
,将现行的小到高中的12年制缩短为9年,这样19岁就可以大毕业,可以更早地规
划人生。在这一番算计中,这样的提议照顾了多方利益,唯独忽视了生这一主体的利
益。缩短流程、加快节奏、提升效率,这一思路用于工业生产或许可行。但生命毕竟不
是冷冰冰的产品,教育也并非流水线生产,显然不能只顾及知识点的习。除了知识点
外,孩子们还要掌握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懂得综合运用,会分析、归纳等方法。
他们或许还要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他们要在校生活中,会
习,会人际交往,形成创新思维,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等,为将来的习生活
打好基础,这些,能是用快来强迫孩子们做成的吗?【现实生活里,有例子并分析,扣
社会的极速发展似乎也正逼迫着如今的父母们相信,孩子,必须快快长大。恨不能三岁
出口成章、五岁精通音律,一夜成人。当儿童能花上几个小时来鼓捣一小块泥巴、琢磨一
支铅笔时,却越来越少有父母会静静地在一旁等待;当儿童正笨拙地企图将细绳打上个结
时,越来越少有父母会说,孩子,你慢慢来。如果孩子们是花朵,他们不应成为转瞬即逝的
樱花,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过程,让他们在慢慢成长中长久地绽放吧。【结尾最后以
排比畅快结束】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期期中练习
本试卷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7
新泰一中高三理教班语文专题训练(五)
辨析并修改病句(1)
1.(2011·聊城一模)下列各句中
新泰一中高三理教班语文专题训练(五)
辨析并修改病句(1)
1.(2011·聊城一模)下列各句中
【考点定位】2014考纲解读和近几年考点分布
2012考纲解读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2
【考点定位】2014考纲解读和近几年考点分布
2012考纲解读
考纲原文:统计(1)随机抽样①2
【考点定位】2014考纲解读和近几年考点分布
2012考纲解读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2
【考点定位】2014考纲解读和近几年考点分布
2012考纲解读
考纲原文:统计(1)随机抽样①2
橘郡中2015届高三级第三次月考“心在哪里”作文范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8
2015届海淀区期末语文试卷分析(六)|大作文
六、【大作文24】
【试题25】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
不懂常识,不堪推敲
——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作文题目分析及范文二篇
2015年茂名一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评析及秀范文
(窦州中秦道)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
2015届高三语文背诵篇目落实练习(一)
文言文(11篇)
★1.《论语》(2013年、2014年)
2015届苏教版高三一轮复习:高二上必修四选择题专练生版和教师版
必修四选择题专练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典一句话爱情语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