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2和2013年2013诺贝尔物理学奖重量级奖获得者

第三方登录:
2013年诺贝尔奖揭晓时间表发布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盛事,每年都会获得众多人的关注。2013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7日起陆续举行,那么今年诺贝尔奖将花落谁家?本文对诺贝尔奖预测的风向标进行了盘点。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3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7日起陆续举行。[推荐阅读:]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具体揭晓时间如下:生理学或医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 7 日 11 时 30 分(北京时间10月 7 日 17 时 30 分)、评定机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物理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 10月8 日 11 时 45 分(北京时间 10月8 日 17 时 45 分);评定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化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 9 日 11 时 45 分(北京时间10月 9 日 17 时 45 分);评定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和平奖(The Nobel Peace Prize)斯德哥尔摩时间 10月11 日 11 时(北京时间 10月11 日 17 时);评定机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经济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 14 日 13 时(北京时间 10月14 日 19 时);评定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文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按照传统,诺贝尔文学奖的公布(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日期未被确认。一般而言,文学奖的公布时间是在 10 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有时定在第二个星期四。颁奖公告只公布最后通过的颁奖决定,以及相关赞辞;评定机构:瑞典文学院在奖金数量方面,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2012 年的诺奖奖金由 1000 万瑞典克朗缩水至 800 万瑞典克朗,今年奖金的具体数量则尚未公布。迫不及待,今年诺贝尔奖将花落谁家?——预测诺贝尔奖“风向标”盘点&&风向标1: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拉斯克奖(Lasker Award),始自1946年的年度奖,奖励取得了重大医学科学贡献的在世医学研究者。拉斯克奖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自1962年起,获此项医学奖的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在随后的数年里又获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在医学界又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而且,获得基础医学研究奖后再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更高。截至2005年,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其中至少已有71人相继获得过诺贝尔奖。&&风向标2:汤森路透引文桂冠每年,汤森路透都会利用其研究解决方案Web of Knowledge中的数据,根据诺贝尔奖的生理或医学、物理、化学与经济分类,使用定量数据来分析和预测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根据其发表的研究成果的总被引频次,这些高影响力研究人员被授予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得主(Citation Laureates)称号,预示着他们可能成为今年或不久将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汤森路透是唯一采用定量数据预测年度诺贝尔奖得主的机构,自2002年起,共有26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赢得诺贝尔奖。&&风向标3:沃尔夫医学奖沃尔夫医学奖(Wolf Prize in Medicine),即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Wolf Foundation)颁授沃尔夫奖之一,奖励那些在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方面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许多得主也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风向标4:Google Pagerank许多人指出,科学期刊用论文引用次数来排行科学家是不科学的,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Sergei Maslov和波士顿大学的Sidney Redner认为Google的PageRank算法对论文的评判方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本质上说, PageRank由论文引用的数目(或指向一个网页的链接数目)统计所得 。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其排名就越高。同时,其引用论文的重要性越高,相应其排名越高。Maslov和Redner采用了该算法对美国物理学会1893年在期刊(如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以来所发表353268篇论文进行排序,结果发现论文排名Top10的作者大多数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让人惊奇的是,位列第一位的作者Cabibbo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这应该是诺贝尔委员会对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Makoto Kobayashi 和Toshihide Maskawa基于Cabibbo的想法所做的重要工作更感兴趣所致。)所有这一切表明:挖掘该清单后面的排名可能是一个预测未来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好方法。&&风向标5: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盖尔德纳国际奖是生物医学界最具声望的大奖,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预备奖,用于奖励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截至2007年,已有69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之前,获得盖尔德纳。盖尔德纳基金会于1957年由加拿大人詹姆斯o阿瑟o盖尔德创建,基金也来自他的个人捐赠。盖尔德纳国际奖是1971年为纪念胰岛素发现50周年而设立的,用于奖励医学领域实质性的重大成就。&&风向标6:博彩赔率榜各大博彩公司在诺奖揭晓前陆续开出盘口,随着开奖日期的临近,还会按照各种“空穴来风”不断调整赔率。由于诺奖入围名单严格保密,所以各大博彩公司的盘口成了开奖前媒体与业界的“风向标”,历史上,他们的盘口确有靠谱之时。&&风向标7:知名博主学术圈内一些知名学者预测诺贝尔奖也有个人心得,如北京大学生科院前院长饶毅曾于日(当年诺贝尔奖颁发的前几天)写下了《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列出了21项他认为应当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7年过去了,除了2005年,每年都有被饶毅预测到的工作获奖。日,饶毅在科学网发表《美妙的生物荧光分子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详细介绍了钱永健等人的工作,文章写得深入浅出,堪称科普杰作。3天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果然公布,2008年化学奖颁发给钱永健等人。 附:近十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研究领域()近十年来,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领域分别如下:&&2012年: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日本京都大学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John Gurdon(约翰·戈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弥教授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新闻公报称,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教科书因之改写,新的研究领域被建立起来。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科学家们创造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2011年: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Bruce A. Beutler(布鲁斯·比尤特勒), Jules A. Hoffmann an(朱尔斯-霍夫曼)和Ralph M. Steinman(拉尔夫·斯坦曼).&Bruce A. Beutler和Jules A. Hoffmann因为“他们在先天免疫活化方面的发现”而获此殊荣;另一半奖金给了Ralph M. Steinman,因为他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在过激免疫中的作用。“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免疫活化的关键原理,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理解。”诺贝尔官方称。&&2010年:体外受精技术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RobertG.Edwards(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而被授予该奖项。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说,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2009年: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美国三位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因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被授予该奖项。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方面称,这三人“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全部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他们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未来新治疗方法的发展。&&2008年: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c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基于HPV的发现,人类研制出了两种能够预防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的有效疫苗。&&2007年:基因靶向技术Mario R. Capecchi(马里奥·卡佩基), Oliver Smithies(马奥利弗·史密斯)和Martin J. Evans(马丁·埃文斯)由于在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的DNA重组方面的开创性成绩而获奖。由于他们的发现,产生了一种名别“小鼠中的基因打靶”的技术。这项技术极其有用,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生物医学领域——从基础研究到新疗法的研制。&&2006年: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Andrew Z. Fire(安德鲁·法尔),Craig C. Mello(克雷格·梅洛)由于发现了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而获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Craig C.Fire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在基因技术的使用方面提供了“令人激动的可能性”。&&2005年:幽门螺旋桿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Barry J. Marshall(巴里·马歇尔)和J. Robin Warren(罗宾·沃伦)因为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授奖词中说,由于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2004年: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inda B. bucks(琳达·巴克)和Richard Alex(理查德·阿克塞尔)由于在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而获奖。人类的嗅觉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领域。inda B. bucks和Richard Alex通过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澄清了人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2003年: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Paul C. Lauterbu(保罗·劳特伯)和Sir Peter Mansfields(彼德·曼斯菲尔德)因为发明了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人体复杂结构的技术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说,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2002年: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Sydney Brenner(悉尼·布雷内), H. Robert Horvitz(罗伯特·霍维茨)和John E. Sulston(约翰·苏尔斯顿)因为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说,三名科学家的发现对于研究治疗癌症、艾滋病和中风等疾病有着重大作用。|||||||||||||||||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自1901年颁奖开始,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就凭借其出色的筛选能力树立了其在医学界学术圈儿的不倒地位。每年,诺奖评审委员会都会从广袤的医学领域内挑选出耀眼的学术珍珠,给以褒奖,加以殊荣,而一年一度的诺奖 揭晓更是牵动着科研人员的心。从铺天盖地的新闻和万众瞩目的关注度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诺奖是怎样的一场饕餮盛宴。今年,又是哪项成果摘取桂冠?是众望所归还是最后冲出的黑马?各种预言版本真实度究竟几何?辉煌的诺奖历史又有哪些缺憾?诺奖前线
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John B. Gurdon教授与Shinya Yamanaka教授
斯德哥尔摩时间8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8日17时30分),诺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英国生物学家John B. Gurdon和日本生物学家Shinya Yamanaka最终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们的研究主要针对于“体细胞可以经重编程后转化为可诱导的多能干细胞”领域。John B. Gurdon是英国核转移和基因克隆方面的先锋研究者;Shinya Yamanaka是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基地的教授,专注于干细胞研究,他们在“体细胞可以经重编程后转化为可诱导的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发现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学专家委员会的肯定与认可,共同成为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
John B. Gurdon在1962年发现细胞分化是个可逆转的过程。在一个经典试验中,John B. Gurdon将青蛙的已分化肠道细胞细胞核植入青蛙卵细胞中,结果这个被重新组装的卵细胞发育为正常的蝌蚪。这表明,已分化细胞的DNA仍具备发育为正常青蛙所有组织细胞类型的全部信息。
自Gurdon的发现40多年之后,山中伸弥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试图做的是找到那些能使细胞维持在非成熟状态的基因,即让从成熟细胞回到干细胞所需要的钥匙。最终他们找到了这一种组合。非常简单,只要引入四种基因,就能让成熟的纤维母细胞重新编程为可诱导的多能干细胞。
在年度诺奖正式揭晓之前,各种预言版本纷纷面世,这也给声势浩大的诺奖盛宴带来了颇为良好的预热活动。在这些预言版本中,汤森路透俨然已经成为受大家追捧的诺奖”风向标“,其余预言版虽显逊色,却也有其靠谱之处。
每年,汤森·路透都会对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被引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向这些高影响力研究者授予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今年的预测版本也已在诺奖揭晓前公布。
简单的预测选项是那些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发现;这些发现每年不可避免地被人们纳入到列表之 中,Plucky Palladists明显是属于此类。
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SergeiMaslov和波士顿大学的 SidneyRedner认为Google的PageRank算法对论文的评判方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2年诺贝尔奖将于今年10月开奖,谁会问鼎? 各大博彩公司在诺奖揭晓前陆续开出盘口,并且他们还会按照各种“空穴来风”不断调整赔率。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机制为控制基因信息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
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因为在人类试管授精(IVF)疗法上的卓越贡献,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的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解决了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如何被完整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得到保护不至退化。
诺奖得主的发现揭示了免疫应答中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如何被激活,从而让我们对疾病机理有了一个新的见解。
虽然诺奖在科研人员心中颇具霸主地位,但每种奖项总归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偏好的口味,正是这些不同的特色和口味成就了扣人心弦的国际奖项风景线。除了诺奖,学术界还有很多响当当的奖项,倘若有幸摘取,我们也可以说,无论得不得诺奖,也都值了。
拉斯克医学奖(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拉斯克的褒奖通常在获奖者的职业生涯中具有 良好的连锁反应。拉斯克奖桂冠的摘取、媒体的积极报导都有效地提升了获奖者工作的可见度,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将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和年轻的研究人员,一些重要的听众也会听取他们工作的介绍和论文宣讲,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也将获得更多的慈善捐赠。
沃尔夫医学奖(Wolf Prize in Medicine),即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Wolf Foundation)颁授沃尔夫奖之一,奖励那些在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方面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许多得主也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盖尔德纳基金会于1957年由加拿大人詹姆斯·阿瑟·盖尔德创建,基金也来自他的个人捐赠。盖尔德纳国际奖是1971年为纪念胰岛素发现50周年而设立 的,用于奖励医学领域实质性的重大成就。该奖是生物医学界最具声望的大奖,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预备奖。截至2007年,已有69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之前,获 得盖尔德纳。
其实,国人们大可不必过分懊恼于本土科研始终不能摘取诺奖桂冠,因为已经有本土研究在2010年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了,不过这个诺贝尔奖是区别于Nobel Prize的Ig Nobel Prizes。这个奖项用其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科学的魅力,原来,诺贝尔奖还可以这样!
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今天揭晓,共颁发十个不同领域的奖项。俄罗斯一家公司因将老旧武器制成钻石获和平奖;荷兰和美国科学家因发现黑猩猩通过屁股辨认个体获解剖学奖;文学奖授予了美国政府责任署,以表彰他们发表的有关如何准备一份报告的报告的报告的报告。
虽然我们很钦佩诺奖评审委员会慧眼识珠的本领,但不要以为火眼金睛的他们不会错过那些闪烁的科研成果。事实上,他们的确犯过错,而且不止一次。
由于诺贝尔奖奖励的学科领域有限,加之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坚持许多不合理的评选规则,致使二十世纪的一些最重大发现并未获得评选委员会的“青睐”。
也许是因为诺奖委员会必须平衡各种成果的地位和价值,也许是因为诺奖委员会无法顾及到广袤科学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难免会见到一些重大研究错失诺奖的遗憾。
我们在佩服诺奖委员会慧眼识珠时,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不会出什么纰漏,事实上,有时他们犯的错误比较低级。比如,诺奖委员会曾经不只一次把奖项颁给了错的人。
尽管诺奖委员会将此殊荣送给以下科学巨匠,但由于这些“大家”研究成果颇多,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诺奖委员会选错了他们的奖励项目。
诺奖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研究人员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分量,科学家获此殊荣已经在他们的科研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样的作用。有些科学家很幸运,研究成果发表后很快被发掘;但是有些人的研究成果却在封藏多年后终被认可,更有科学家过世之后方获诺奖,比如,2011年诺奖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在诺奖揭晓前3天去世。也许,等的太久的诺贝尔奖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安慰。中国诺奖之殇
每一年的诺奖颁布都会如期引来国人们对于中国科研的热烈探讨,而每一次的无缘诺奖, 都会使话题再次聚焦到中国科研要获诺奖还要走多远?这已经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只不过需要一个事件赋予它新鲜感。中国科研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已经做出哪些 改变?中国科研有没有诺奖基因?且看各家观点。
诺贝尔奖已走过百年历史,在获奖的几百名科学家、作家及社会人士中,中国本土无一人上榜,这不能不成为国人心头之痛:中国离诺奖到底有多远?
叹息中国人创造性低,是因为没有看到创造力高的人。就国内人才引进而言,出现错误要全面思考:是不该做,还是该做但要加强把关?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许智宏)感慨说,中国若不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改革人才培育模式、改革科研教育体制,要培养出更多国际著名的优秀科学家,仍然长路漫漫。
国内研究人员也表现的急功近利,为利益不择手段。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对自己和行内人的工作都不相信,何况去与西方人比较。
“中国教育发展不能自卑,更不能妄自菲薄!”刘经南说,衡量现在的教育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看教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科技、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本人觉得中国年轻土鳖在不久的将来也能获得NB。NB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NB其实很简单。在闲暇之余,本人写下下面的话,以勉励自己和年轻的土鳖们。
微话题:中国有没有诺奖基因?
每年诺贝尔奖的揭晓都会如期引来国人们对中国科研的热烈探讨,这些讨论更多的是来源于无缘诺奖的种种失落。也许正是我们与诺奖咫尺天涯的距离,使得人们的诺贝尔情节更加根深蒂固。 只是,本土科研为什么迟迟不能获得诺奖?是教育僵化、制度瑕疵还是人浮于事? 中国科研距离诺奖究竟几何?是相距甚远还是擦肩而过? 本土科研的诺奖,将在何时?“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颁奖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颁奖
&&&&&&&&&&&&&&&&&&&&&&&&&&&&&&&&&&&&&&&&&&&&&&&&&合影
&&&&&&&&&&&&&&&&&&&&&&&&&&&
&许嘉璐为星云大师颁奖
他们是华人的典范,他们是世界的骄傲。3月30日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星光熠熠,在过去一年让世界更加精彩和美丽的全球杰出华人再度齐聚北大,登上“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舞台,捧走属于他们自己的奖杯,接受世界的喝彩。他们分别是: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星云大师和获颁“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王俊、孙大文、神舟九号飞行乘组、关惠群、第30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郎朗、莫言、陈其钢、林心瑜。
沉甸甸的奖杯,代表的是一种荣誉,一份认可,一个骄傲,全场观众为获奖嘉宾献上了最热烈的掌声和最真挚的祝福,因为他们的表现,他们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有爱心,有创造力,他们让世界更精彩,世界因他们而美丽。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星云大师——“曲直向前 福慧双全”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7岁高龄的星云大师,亲临盛典现场,分享他的人生智慧。“87年前,我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穷苦的家庭,我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从小就在寺庙长大,12岁的时候,就是75年前,母亲送我出家做和尚;64年前,我到了台湾,安心做我的工作,希望两岸和平;从去年的夏天开始,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口述历史,叫做《百年佛缘》,今年完成出版。在那本书里面,我写了这样的几句话:母亲送子入佛门,儿今八十有七岁,弘法一生报亲恩,我的工作就是弘法,办了四个大学,四个中学,那不是我的,都是大家的力量。佛光山上建的寺庙那也不是我的,那也都是大家成就的,所以终身成就奖我实在不敢拿,还是送给大家,刚才讲曲直向前,福慧双全,希望大家共勉。”
星云大师认为,中华文明的智慧可以未来为世界和平做出服务。“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我们常听到说,有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有华人,有海水流到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不但在中国,对中国有贡献,他们离乡背井,到全世界,也不分哪个国家,在那里服务,做贡献,所以作为一个华人我感到非常骄傲!”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科研技术领域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科学实际上跟艺术没什么区别”
2012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轰动全球科学界。王贻芳所长说,科学实际上跟艺术没什么区别。“在这个舞台上,我感到非常的激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最后都是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在很多人无私的奉献之下,才一一化解的。经常有些人问我发现了这个东西将来有什么用,我的回答就是,这个东西好像没有什么用,你真要问我的话,我觉得,科学实际上跟我们的艺术,跟很多其他的我们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现代文明一样,它没有那么多功利,或者对我们的GDP、对我们的经济,立刻产生那么多功效,但是科学是我们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很难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社会,它没有一个先进的科学。我们从事基础科学,希望不要那么功利,我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人,来推动和支持文明的发展,科学的发展。”
对于媒体感兴趣的“中微子将来是否有可能穿透地球引发世界末日”,王所长说,理论上是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中微子穿透地球每十的十次立方的中微子会跟地球相互作用,有能量沉积在地球里使得地球的温度提高。如果我们假设让地球温度提高一度的话,我们需要太阳的亮度提高十的19次方倍,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那时候不要说加热,太阳的亮度早把地球烧掉了,所以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是不会发生的。
王俊——“基因科技带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年仅36岁的王俊,是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机构的带头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他也是北京大学的骄傲。王俊开玩笑说,因为比较年轻,他说自己是一个老北大人,别人不是很相信;经常和别人说自己是科学家,也没有人相信。“但我真的是北大人,今天在母校领这个奖非常激动也非常开心。”
王俊感谢华大的每一个人,“这个奖不是给我的,我是幸运的,我幸运不是因为我拿这个奖,我是幸运在生命科学数据爆炸这个时代,我更幸运的是华大这个平台让我发挥自己。我感谢华大所有人,这个奖是你们的。”王俊表示,这个奖对他和团队除了激动之外更多的是激励,“我们现在在科学技术上做一些事,希望在基因水平上重建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认识,也希望在根本上构建促进社会发展新的因素,我相信基因技术不仅仅让我们在科学技术上能发表很多好的文章,而是让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会因为基因科技而改变,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个奖。
王俊在现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基因科技的未来。“我讲几件基因科技可以给大家带来的改变。第一个是出身缺陷的问题,去年我们做了四万亿的唐氏筛查,母体的血液里面可以完整地检查胎儿的基因,包括几千种疾病,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发现。我们刚刚做了自闭症,在刚出生的孩子里面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出来,后期干预使他不得自闭症;比如肿瘤,父母家人亲戚朋友有这种患肿瘤的可能性,肿瘤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通过基因排序可以知道哪个基因出了问题,对症下药。此外,华大还在做育种和环保的东西,基因科技给大家带来想象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做到。”
孙大文——“用奖项激励自己在科学道路上继续前进”
作为欧洲第一位同时拥有欧洲科学院、爱尔兰皇家科学院两院院士的华人,作为国际著名的食品科学工程专家,孙大文引领着这个领域的世界水平。然而他能获得今日的成就,是他克服了艰难险阻才取得的结果。站在领奖台上的孙大文,首先感谢的是他的父母,“我特别思念父母,爸爸妈妈一生经历过无数的艰辛,在我事业刚刚起步时,他们就过早的去世了,我缅怀他们的养育之恩。”孙大文特别提到了他的母校华南理工大学,“我在华工读了本科、硕士到博士,作为我国自己最早培养的‘土博士’之一,华工的十年寒窗,为我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大文表示,他会把这个奖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新的开始,用它来不断的促进自己,激励自己,在科学道路上,继续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对于目前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孙大文觉得,要改善我们的食品环境,最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加工或检测技术,而是在监管和处罚。“我们有很多食品安全的出现是因为监管不到位而引起的,所以必须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全心全意的、尽心尽责的做好监管工作。在处罚方面,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公司或者个人,目前违法成本太低,所以应该大大加强处罚力度。”
神舟九号飞行乘组——“大奖属于全球华人”
2012年,中国航天史上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神九”顺利飞天并成功与天宫“相拥”,开启了北京太空时间。景海鹏代表飞行乘组发表获奖感言:“再一次站在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舞台上,此时此刻我感到相当的幸福,但是在幸福之余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无数航天人用心血和汗水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我们不能忘记全球华人的支持和托举让我们越飞越高,更不能忘记的是祖国的培养,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天梦想。这个大奖属于祖国,属于全球华人。”
刘洋说,13天的航空生活中,难忘的事情非常多,她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令她最难忘又最振奋的是6月24日执行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任务成功后我们三个人手手相握激动万分,因为这一成功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个新的高度,又一次新的突破。”
对于“神九”成功飞天后带来的“明星”效应,刘旺说,“真的非常感谢所有人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我觉得我们不是‘星’,我们是普普通通航天人中的一员,我们之所以成功是依赖于我们所有的航天人的支持,所有华人,所有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有一份力量。如果大家有志于航天,希望大家有所成就。同时还有一句话,行行出状元,只有我们各行各业每个领域都能够协调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会进步,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的完善和发展。”
曾经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景海鹏,今天是第二次站在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舞台,他与大家分享了两次获奖的异同。“其实此时此刻,站在这个盛典的舞台上,我先说不变,站在大家面前的依然是你们的朋友景海鹏,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舞台依然在北大百年讲堂,能代表全球华人实现我们的飞天梦想的舞台,依然在浩瀚的太空。但又过了五年,海鹏长了五岁我想这是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今天又结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好朋友;第三个变化,其实大家都看到了,五年前,来的是三位生死兄弟,今天展现在朋友面前的是三位生死兄妹。五年后的今天,我感觉变化最大也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坚毅果敢,心态更加平和,更加阳光,更加淡定,更加从容,更加懂得感谢、感动和感恩,更加懂得回报社会感激亲情,更加懂得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的我和我们的团队,再次展现在朋友面前,展现在全球华人面前,接受全球华人的检阅,我想,这就是我们团队最大的变化。”
公共事务领域
关惠群——“用心做事,一定会感染更多的人”
来自美国的华裔慈善工作者关惠群,30年来坚持照顾无家可归者,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对她表示敬佩。站在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舞台,关惠群很谦虚,她说自己得到的远比期待的多。“我其实心情一直非常澎湃,因为我很多年没有回来了,而且特别不可思议领受这样一个奖项,我觉得我回家了。”关惠群认为,自己是代表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来领奖的,“我其实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为什么选择我来领受这个奖项呢?在接下来的2013年,我还会做更多的事情来回馈社会,再次谢谢你们让我回家。”
今年7月,“关惠群日间照护中心”即将启用。受她的感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行列中。“有很多人说他们受了我的启发,其实在我们救助团队里不少人本身就是无家可归的,在这里再去救助别人等于是找到了一份工作。只要你是从内心出发去做这样的事情,一定会感染到更多的人。”
体育竞技领域
第30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不是一个标准,也不是一个符号”
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赛事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一登场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蔡家东代表团队发表获奖感言,“伦敦奥运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健儿,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展现了精湛的运动技艺,为美丽中国,也为世界的美丽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表现,在争取取胜的过程中间,也履行了他们为祖国争光,为个人人生添彩的诺言,他们因为美丽的表现而获得这个美丽的奖项实至名归。同样,中国的体育健儿和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今后的世界大赛和奥运会上将继续顽强拼搏,为中国也为世界奉献更加精采的表现。”
对于媒体关注的“金牌有多重要”问题,陈一冰说,作为一个运动员,尤其是作为一个竞技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金牌非常重要,因为,从竞技的这个目的性上来讲就是一个胜败,还有就是为了金牌,为了永远争第一去奋斗的,这就是竞技体育。“当我吊环得第二的时候我比谁都痛苦,因为我这么多年的付出就是为了金牌,但是,金牌它并不是一个标准,也不是一个符号。它背后的意义更是因为在我们为金牌付出的过程当中,有我们默默付出的教练员、工作人员,还有广大的体育爱好者对我们的支持,当然我们自己在对金牌的追逐路上,我们自己面对痛苦、面对挫折、面对压力、面对伤病等等的时候永远都要坚持的体育精神。我们的目标就是继续的努力,拿到更好的成绩。”
文化艺术领域
郎朗——“永远不忘爱我们的人”
已经拿过无数重要奖项,在世界音乐界创造奇迹的国际钢琴巨星郎朗,在获颁“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时仍然非常激动。他今天做了一个特别的选择,那就是把奖送给了母亲周秀兰女士。“几年我的每一场音乐会都是由我的母亲陪伴着我,我的母亲虽然今年已经60了(不好意思说出你的年龄了),但是,每两天跟着我飞一个城市,每天早上叫醒我,每天晚上嘱咐我早点睡觉,每天晚上在弹完音乐会以后帮我放松。今天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特别想感谢我的母亲。一个人在事业上是很重要的,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爱我们的人,也希望在座的所有朋友们、同学们,有时间能多陪陪你们的父母,和你们的亲朋好友多谈谈心,能把自己的爱表达给他们。”
郎朗说,“头顶那么多光环,压力确实是有的,每场音乐会面对的都是新的朋友,有一些多年支持我的朋友们,所以每天我都希望能弹出一种崭新的声音,音乐对我们来说,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从最动人的温柔,到最有爆发力的的热情,这样的反差,给予我们很多力量。希望在未来,每天能继续演奏精采的音乐会,每天能继续学习新的作品,能为更多的朋友们分享古典音乐,而且也希望能分享我们中国的音乐。”
莫言——“我依然表示惭愧”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让他的名字在世界引发热潮。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莫言一贯的低调,“我想如果人有下一辈子的话我肯定去研究基因,或者研究基本粒子,如果我因为研究基因或者研究基本粒子获得诺贝尔奖,我会非常的骄傲,我会是一个狂人,不服你们也来研究。但是我没有研究这两项基本的东西,结果从事了文学的写作,因为写小说,因为讲故事,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一点不敢骄傲,我内心深处也不敢骄傲,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写作,很多人写的比我好,他们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没有获得,而我获得了,我感觉到非常惭愧。”
对于得诺奖之后,家乡游客一拨接一拨,莫言笑谈,“我很惭愧,确实因为我得了奖,很多人到我的故乡去,昨天我跟我的父亲通电话,我父亲说,今天又来了两百多人啊,我们可真受不了了,我二哥每天骑个自行车来回奔波,一旦来人他要去开门。但是我的很多邻居很高兴,他们在我们的老房子后面摆起了书摊,当地土特产的小摊也有很多,也有很多人在那卖盗版书。后来我的一个弟弟就说,你能不能找找人把卖盗版书的人哄走,我说挺好的,让他卖吧,因为我能够让我的乡亲们赚点钱,何乐而不为呢?”
莫言说,他觉得美好的故乡,很多人到了以后比较失望,因为他的小说里面所描写的很多辉煌的壮丽的场景,那里根本找不到。“如果我要推荐的话,三句话不离本行,我这个人就是贪吃,我还是向他们推荐我的故乡好吃的东西,除了饺子之外,还有一种就是笼包,由平底锅煎的发面的包子,所以我要很快跟我的乡亲们说,在我的老房子后面,支起一个平底锅卖笼包。”
陈其钢——“只要你是真诚的,做一个好作品是很难的”
一直坚持做自己的著名旅法华人作曲家陈其钢先生,创作出了众多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完美融和的作品。虽然早已声名远扬,但站在领奖台上的陈其钢,略微有些拘谨。“其实我每次都很忐忑,我是个在屋里写作的人,今天幸亏有郎朗在,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我认识的嘉宾,跟他稍微聊一聊,放松一点,要不然上台对我来说是有很多心理障碍的。从小妈妈认为我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孩子,就是没有什么才能,一直到今天我也还是这样认为的,所有成果,都是因为自己工作比较认真,比较努力,一直比较执着,还有完美主义的毛病,另外就是自己的机遇好。”
师出于梅西安大师的陈其钢先生,非常擅长将各种音乐“揉”在一起。陈其钢说,“在做奥运之前,对流行音乐我是很不屑的,因为作为一个写作古典音乐做严肃音乐的人来说,我们要花的时间和功夫太多、太长,必须是从小学起,这与写流行歌曲有很大不同。通过奥运之后,我接触了一些搞流行音乐的人,这个过程中间,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感情,我发现流行音乐有它自己一套完整的规律,要做好的话其实是非常不易的。也就是从那以后我逐渐的开始涉足这个领域,这时我才体会到音乐没有等级,音乐只有好坏,高低,只要你是真诚的,只要你说实话,做一个好的歌曲,和做一个好的交响乐都是很难的,因为说谎是最容易的,但说谎的歌一听就能听出来,音乐也一样,因为它没有词,如果是说谎的话就是一个形式,这是我的理解,其实古典和流行两者之间是一个世界。”
林心瑜——“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我,因为我们同住一个地球”
今年才15岁的林心瑜,因为发起“化油脂为燃料”项目,让千家万户受惠。当初得知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时,父亲觉得这么个大奖不可能给她这么个小孩子,但她自己很有自信。“我爸爸就讲这样的大奖,为什么会提名你一个小孩子,也许是提名你去插花吧!我说对啊,我不知道有什么插花。我爸爸又说你去领奖你可能要用普通话演讲,我说我的中文太差了不能讲,可是我会马上去练习我的中文。后来我爸爸又摇摇头,他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我现在‘抱人家的脚’有什么用。我们今天看到那么多那么棒的中国人,我最崇拜的钢琴家郎朗,我既高兴又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还好我年纪还小,可以努力向他们学习。”林心瑜虽然小小年纪,但是抱负远大。“我觉得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保护环境,帮助弱势,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我,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因为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我希望每一代都可以享受到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还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都可以得到应该有的照顾。所以我现在想主办单位请我来这里,不是请我来插花的,是要我来种树的,我希望我可以把年轻人保护环境的热诚,像小树苗一样种在这里,看到它长大。我愿意把我的想法分享给中国的年轻人。拥有你的梦想,努力追求它,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林心瑜还为中国的地沟油回收提了几点建议,包括由政府规划市场,提高每一个居民的环保回收意识以及建立一个超市,让人们有地方卖废油,并可以用积分和信用指数来购买燃油的方式,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缅怀大师 期盼未来
影响,就是“生命力”。有一些人,他们的生命力特别强,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能照亮和改变周围的人和事物,即便是在离开人间之后,也能让我们看到和感受到。在过去的一年,有很多大师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生命力,影响力,还长久的存在。延续往年的特色环节,盛典当晚缅怀了过去一年离我们而去的华人大师们。
他们当中有些人,一辈子守着大学问,比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突厥语言学大师耿世民先生,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史学大家何炳棣先生,甭管这外面的世界凉热如何,他们是心无旁骛,手里捧着咱老祖宗的宝贝。
另一些人一辈子几乎都保持低调,哪怕在乱世里,他们也低头爱自己的国,做自己的实验。比如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屠守锷先生,中国塑料之父徐僖先生,中国天文光学创始人杨世杰,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马大猷先生,中国神经外科开创者、一代神医王忠诚先生,他们不争名不争利,甘愿一生默默无闻,为国家奉献才学,推动中国国力的提升。
还有一些人一直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比如乒乓球坛的传奇人物庄则栋,第一个击败日本围棋九段的国手陈祖德,比如话剧皇后叶子,比如张瑞芳、陈强、李默然、于是之等等表演艺术大师。他们是时代的投影,感谢这些大师,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给我们打开一扇门,送来一点力量。
智慧问答 精彩尽显
由凤凰卫视及凤凰网策划发起,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明报、南方报业集团、新浪网、星洲日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文汇报、世界日报(北美)、亚洲周刊、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北京大学共十余家在两岸三地、东南亚、美加及欧洲富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主办的盛典,今年是第七届举办,已成为华人世界重量级的年度盛事。
向获奖人提问,是华人盛典最具特色的环节。提问人中,既有华文媒体的资深记者,从专业角度与获奖人深度对话;也有新媒体资讯达人,提出网民最关注的“刁钻”话题;更有北京大学的在校学生,从青年角度向获奖人抛出新锐提问。精彩交锋,尽显华人睿智。
当晚的盛典,凤凰卫视派出了超豪华的主持阵容:吴小莉、窦文涛、郑浩、沈星、陈晓楠、尉迟琳嘉、曾子墨、胡一虎、许戈辉、姜声扬、卢琛、陈鲁豫、安东、田川联袂倾情主持,凤凰卫视中文台、欧洲台、美洲台通过卫星和网络向全球播出。
&&&&&&&&&&&&&&&&&&
&&&&&&&&&&&&&&&&&&&
&&&&&&&&&&&&&&&&&&&&
&&&&&&&&&&&&&&&&&&&&&
&&&&&&&&&&&&&&&&&&&&
&&&&&&&&&&&&&&&&&&&&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已成功举办五届。
&&#年3月31日,首届“世界因你而美丽--2006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首届“世界因你而美丽--2006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活动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办,杨振宁、陶一之、张霞昌、苏震西、刘醇逸、刘翔、丁俊晖、李安、谭盾、章子怡、陈易希等十一位分别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领域影响着世界的杰出华人获奖。在十一位获奖者中有九位到场,身在美国纽约的李安通过卫星视频联线发表了获奖感言。
&&#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上,袁隆平、郝慰民、赵小兰、关颖珊、中国维和警察、姚明、中国西藏登山队、常昊、成龙、巩俐、林怀民、乔美丽等个人及组织机构分获了各奖项,颁奖典礼现场盛况空前:袁隆平、郝慰民、关颖珊、成龙、巩俐、常昊、林怀民、乔美丽均专程赶到北京参加盛典,中国维和警察和西藏登山队分别派代表前来领奖,不能亲临现场的赵小兰和姚明,则分别由妹妹赵安吉和母亲方凤娣代为领奖并通过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
&&#年3月28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钱学森、金庸、张艺谋、杨紫琼、冯小刚、谭燕玉、李连杰、中国援非医疗队、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钱永健、神舟7号航天员团队、潘忠礼、北川中学羌族学生等个人及组织机构分获各奖项。颁奖典礼异彩纷呈,金庸、张艺谋、杨紫琼、冯小刚、谭燕玉、李连杰、潘忠礼、北川中学羌族学生代表均亲自到场领奖;神舟7号航天员代表刘伯明、景海鹏的出席,以及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刘鹏率领崔大林、潘志琛、张涓涓、刘春红、肖钦、邹凯的华丽登场,令晚会现场沸腾。
&为纪念中国六十载荣耀,组委会特设“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颁授给科学巨人钱学森。由于钱老年事已高无法到现场领奖,他的夫人蒋英女士亲临现场领奖,并代为发表获奖感言。这一奖项也成为钱学森老人一生中受领的最后一项荣誉。
&&#年3月27日,“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高锟、陈香梅、卢燕、潘文石、吴宇森、蔡国强、薛来、林晨阳、李贤基,以及中国花样滑冰队、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驻海地维和警察、孔子学院等个人及组织机构分获各奖项。盛典现场星光闪耀,除了高锟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外,其他获奖嘉宾和代表均亲临现场,吴宇森、蔡国强、申雪/赵宏博以及刚从世锦赛归来的王濛、孙琳琳等都成为了媒体追捧的焦点。
&作为海内外十余家颇具文化责任感的华文媒体及机构主办的年度盛典,华人盛典特别设立了“终身成就特别致敬”环节,以非常隆重的方式缅怀了季羡林、任继愈、杨宪益、梁羽生、王世襄、丁聪、张仃这7位在这一年度陨落的文化大家,向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人文精神致敬。
&&#年4月2日,“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2011年,鲍哲南、“天河一号”研发团队、上海世博局、台北花博会、韦鸣恩勋爵、李娜、蒋文文和蒋婷婷、葛优、杨丽萍、中央巴黎舞团及广东佛山二中的李颖欣、杨兆楠、陈婉玲分获各奖项,著名翻译家沙博理先生荣获终身成就大奖,各位获奖嘉宾及获奖代表亲临现场领取了大奖。盛典还缅怀了朱光亚、吴冠中等这一年度离开我们的大师。
&&#年3月31日,“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2012年,马中佩、陈竺、王振义、中国国家大剧院、新潟华侨华人总会、福岛华侨华人总会、谭荣根、林丹、林书豪、周仰杰、叶德娴及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中南大学数学系学生刘路分获各奖项,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王赣骏先生荣膺终身成就奖。王赣骏、马忠佩、王振义、中国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新潟及福岛华侨华人总会代表、谭荣根、林丹、周仰杰、叶德娴、刘路等亲临现场领取了大奖。盛典深情缅怀了黄苗子、王大珩、蒋英、凤飞飞等年离开我们的各位大师。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华人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向世界展示当代精英华人风采的窗口,拉近全球华人距离的团圆聚会及富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全球华人年度品牌盛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